第一篇:10河南特岗作文.doc
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历来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吟咏歌颂奉献的诗句。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品质,奉献也是一种追求。
教师职业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无形中,人们赋予教师职业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涵义。我也认为:奉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我想当我站在几尺讲台上,当我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滔滔不决讲解的时候,我心中有一份责任,我感到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都落在了我的身上,责任重大或任重而道远。奉献也是一份责任,正因为奉献,教师的职业才显得光辉荣耀,显得高尚伟大。
即使我会寂寞,我会贫苦,我会辛劳。我无怨无悔,我毅然决然。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可是,在这辛苦奉献的背后,在努力的付出之后,教师也很快乐,他们换来的是学生的明天。“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当默默奉献换来累累硕果时,老师们笑了,笑得最灿烂最动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师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教师应该坚守心中的那一份信念。
我向往教师的职业,我向往被别人尊重,我向往与学生们一起生活的快乐
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从小就有这个很理想的理想,即使在现在的的此时此刻,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愿意去做一个老师。
我喜欢我的小学老师,她们是真正地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她们的教导我至今铭记于心,融会于骨。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我有幸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爱学生,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教做好人,善良的人,负责的人,聪明的人,能干的人„„
假如我做一个中学老师,也许我会放任孩子们更多,甚至会让他们去走一走弯路。即使他们真地走了弯路,我不会打压他们,而只是把他们拉回来,让他们记住这些经历,今后别再吃苦。
我崇拜我的大学老师,不去论他们非凡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递交给我们对专业的热爱,对探索的激情,为我们真正走入社会搭起不朽的桥梁。尤记教育学王教授,不谈他的博学与专业,仅仅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聆听他讲课的学生.从此这热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在探索中学习每一点一滴的知识,然后积累,考究,扩张,丰富,传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命单纯而快乐,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也在所不辞地屹立在讲台之上。
都说职场如战场。老师们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财富。
我每次在办公室里看到能干的老师们内内外外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都会羡慕不已。假如有一天我也能象她一样自如,我就去写一本书,送给那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孩子们,告诉他们事实比我们学到的复杂地多,但是只要认真负责,那么又会简单地多。
如果有一天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老师。
第二篇:河南特岗作文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以往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它之所以流行,在那个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目前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言,“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已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我们以运动的观点去认真的对待!
首先,这滴“水”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所渴求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教师就是权威,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说道:“过来!把我有的给你倒上!”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困为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拥有的只是教师所给的那几滴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要”,而不是教师的“给你”。
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
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学高"指的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当然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远远的大于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机械的重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今后学生所需要的每一滴水,仅靠教师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行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唯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培养新的能力,向他人虚心好问,不断的往自己的“那桶水”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力争使自己的那桶水成为"常流水",才能让学生得到学生所想要的,所渴求的那"一滴水"。也许学生想要的并不在我们的“常流水”中,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这其中学生到寻找知识的方法,共同寻找,唯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传到授业解惑。
诚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艰难的过程,但作为一名教师从一滴水做起,让一滴又一滴鲜活的、知识的水珠,汇成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才能托起祖国明天的风帆!
师爱的智慧
谈及教师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第一,爱生如人。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
作为“园丁”的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二,爱生如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
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应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爱生如子。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于是乎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
“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健康。因此,我们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子的“健康”,要以爱为杠杆,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生存”。
第四,爱生如友。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更不要“命令”。
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教师要以爱为杠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处”。
第五,爱生如己。把他人当自己,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学生当自己,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
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事”!
大爱无言,却深沉凝重,它要用责任和精神作依托;大爱无声,却馨香远播,它需用汗水与泪水来浇灌;大爱无形,却有迹可循,它要用理论与实践作支撑。智慧的师爱永远是教育广深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根基,攀登起来才会身轻步健,才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甩开莫名的“威信”,努力贴近学生
“天、地、君、亲、师位”,教师以其崇高的历史和社会地位永久地载入“香盒”。可能众多的光环让教师有些莫名的“骄傲”。故而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服从自己,老师怎么说学生就必须怎么做。
教师的“威信”固然重要,但那一切必须用对学生严厉的做法来实现吗?一种稳定的“威信”应该建立在和学生平等的交际层面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树立威信:
首先,保持冷静,平和心态,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因素。有时教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显出急躁情绪,表现为缺乏细心、耐心和信心。轻则讥讽谩骂,重则罚站罚跑,甚至施以拳脚。殊不知,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此拉开。因而,教师应平和心态,排除杂念,一切以学生为先,以工作为重,保持冷静,继续保持教育者的崇高风范。
其次,宽容大度。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者将心比心多想想自己读书时是否也曾如此。当学生犯错误时,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在允许的情况下多给予谅解,学生会把教师不仅当作“指挥者和管理者”,也会把我们当作好朋友的,那贴近学生之内心世界就不是纸上谈兵了。
再次,深入调查,多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心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切忌主观臆断、处事武断。应深入调查,查明缘由,再对症下药。同时,教师应充分“挤”出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心声,知道学生最近到底在想什么,这样就可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也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现象有一个诸葛般的预判。
最后,自我检讨。学生犯错误,做教师的对其大发雷霆或怒斥一通并不能使学生诚恳地接受,有时还会把事情弄僵。在发脾气前,不妨检讨一下自己,或许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遇事若能自我检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拉近师生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呢?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应把他们看成幼苗,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甩开教师莫名的“威信”,树立正确而稳定的威信。
走向和谐奋进的前曲——理解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将德育教育的目标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呢?
我认为,首先一条就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早已被时代所摒弃,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尊严)
《教育学》中指出:“学生往往透过师生关系这面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中体会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学习与人处世的准则,从教师那里获得炽热情感的学生,可以在他们身上萌发出热爱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打下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基础。”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工作中,我发现:有时孩子犯错误并非是有意的。有时是出于好奇或无知。因为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老师需要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我以前总是要求每一个孩子做得一个样,上课时都必须像一座钟似的坐在座位上,不准乱动,课堂上常常因为学生坐不住而发脾气。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进行“修剪”,这样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那么怎样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呢?
一、包容学生的错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按实际情况给予宽容,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让孩子有台阶可下,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为孩子的错误保守秘密,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指出学生的错误,给予正确的引导。宽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包庇纵容。所以,老师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今后怎样改正,这样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地改正缺点。
三、允许孩子的行为反复,以爱已之心爱人。反复性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反映。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以为孩子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了。孩子的行为有所反复,这时就更需要老师保持一颗宽容、善待孩子的爱心。其实大多数学生犯了错误,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哪怕这个学生是教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在工作上心存宽容,关爱每一个学生吧。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成绩就象一只绩优股一样一路飚升的毕竟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像华罗庚、巴尔扎克等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天赋。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实际上这是一种静态看人的观念。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预测其在事业中的成就。要真是那样的话,教师就不是一个教师,而成为一个预言家了。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以静态、更不能以眼前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强,潜力大,我坚信对学生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首先意味着应该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确切的反映了这样一种动态的眼光。发展意味着变化。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变化是永恒的。儿童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正如有人所说,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意味着应该以一种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在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原因是。每一个具体儿童在某个阶段的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同。教师不能用机械的、凝固的、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应当尊重的个别差异,促进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灵性,并加以培植,培养其自信心,促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完善。这是发展的应有之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新一轮课改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和评价观的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做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思想、有丰富情感、有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个性的张扬与完善提供宽松的环境。
时光流逝,昨日少年慢慢长大,这是生命自然的轨迹。耳濡目染,蒙昧心灵闪耀理性光华,这是人性发展的证明。老师们,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成吧!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即使不能成为“老虎”,就让他们成为一只优秀的“兔子”吧。
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
当“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之际,“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模式相应地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诞生了,“惩罚”二字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但面对参差不起、特性各异的孩子们,究竟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成长,去掉身上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于是,我想到了“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在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叫做“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呢?怎样的严厉才能扭转学生的劣习呢?谈到这就不能不提及“惩罚”这个概念。
我认为“惩罚”也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必修课。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理解“惩罚”的真正含义。
那么,怎样惩罚,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呢?从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中,我悟到: 首先,不论教师想要采取何种方式惩罚学生,都需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其次,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必须真正意义地理解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人非圣贤,岂能无过?
对于学习生活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存在错误。其一,教室,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其二,教室,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其三,教室,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然。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对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则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恰当惩罚为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即使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学生他的错在哪儿,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
第三,惩罚要选择时机,点到为止。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
惩罚不能当成家常便饭。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内化正行的目的,才是惩罚的真谛。惩罚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树立学生的自尊及自信。如果脱离了这一宗旨,我们的惩罚效果就犹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综上所述,教师在自我行为调控得当的基础上,取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然后,将“严”与“爱”有机地融为一体,就一定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收获养成教育的硕果。“严中有爱,爱中要严”需要我们用心来体味,来实践!
教师的使命
关于教师形象的界定很多,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的蜡烛。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而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而后他必须作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切实做到呢?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活的教科书。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对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加以选择和概括,然后毫不保留得传授给求学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的教育。怎样能够做好育人工作呢?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认识教师职业,从而进一步提升至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爱岗敬业,才可有育人而言
第二,规范行为,以实际行动服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关爱每位学生——倾听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历来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吟咏歌颂奉献的诗句。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品质,奉献也是一种追求。
教师职业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无形中,人们赋予教师职业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涵义。我也认为:奉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我想当我站在几尺讲台上,当我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滔滔不决讲解的时候,我心中有一份责任,我感到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都落在了我的身上,责任重大或任重而道远。奉献也是一份责任,正因为奉献,教师的职业才显得光辉荣耀,显得高尚伟大。
即使我会寂寞,我会贫苦,我会辛劳。我无怨无悔,我毅然决然。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可是,在这辛苦奉献的背后,在努力的付出之后,教师也很快乐,他们换来的是学生的明天。“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当默默奉献换来累累硕果时,老师们笑了,笑得最灿烂最动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师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教师应该坚守心中的那一份信念。
我向往教师的职业,我向往被别人尊重,我向往与学生们一起生活的快乐
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从小就有这个很理想的理想,即使在现在的的此时此刻,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愿意去做一个老师。
我喜欢我的小学老师,她们是真正地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她们的教导我至今铭记于心,融会于骨。
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我有幸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爱学生,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教做好人,善良的人,负责的人,聪明的人,能干的人„„
假如我做一个中学老师,也许我会放任孩子们更多,甚至会让他们去走一走弯路。即使他们真地走了弯路,我不会打压他们,而只是把他们拉回来,让他们记住这些经历,今后别再吃苦。
我崇拜我的大学老师,不去论他们非凡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递交给我们对专业的热爱,对探索的激情,为我们真正走入社会搭起不朽的桥梁。尤记教育学王教授,不谈他的博学与专业,仅仅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聆听他讲课的学生.从此这热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在探索中学习每一点一滴的知识,然后积累,考究,扩张,丰富,传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命单纯而快乐,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也在所不辞地屹立在讲台之上。
都说职场如战场。老师们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财富。我每次在办公室里看到能干的老师们内内外外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都会羡慕不已。假如有一天我也能象她一样自如,我就去写一本书,送给那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孩子们,告诉他们事实比我们学到的复杂地多,但是只要认真负责,那么又会简单地多。
如果有一天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老师。
第三篇:2010河南特岗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CDC 6-10 ADDCD 11-15 ABCAD 16-20 DBABC
二、填空题
1.教师成长= 经验+反思 2.功能固着 3.创造性想像 4.预防 5.诊断功能 检验教学效果 6.加里宁 7.《大教学论》夸美纽斯8.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9.讲授法 10.壬戌学制 11.陶行知 12.注意 13.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14.弗洛伊德 15.马斯洛 16.班级授课制17.1995 18.《义务教育法》 19.《高等教育法》20.《教师法》 21.依从 认同 内化22.初中二年级 23.精加工 24.发展性 25.教书育人 26.德育 27.综合实践 28.性质 29.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30.主动 31.相对独立
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3.《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批评教育 34.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调节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简答题
1.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政治民主化
2.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3.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①对活动的反思②活动中的反思③为活动反思
5.①学习者的心向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6.①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好②学习材料的难度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两者的关系不同③学习效果可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7.①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8.①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②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③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
五、论述题
1.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到平均地分配提出的问题,往往对某些学生提许多问题,而对另一些学生从不提问题或很少提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必然导致不平衡的课堂互动,使某些学生过度地受到教师的注意,而忽视了其他学生,因此要讲究提问方式。发问方式对课堂提问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精心选择发问方式,尽可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经受思维训练。一般发问的原则要先提问,后指名回答;提问要面向全班;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待全班同学积极思考时再指定学生回答。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面向全班提问,个别回答。最后归纳为完整答案。这种发问方式的优点是能促使全班学生思考,缺点是回答人数有限。
第二,并行发问。即在同一咐间内向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分组提问,回答时可采用书面、口头等多种方式,然后逐个总结评定。其优点是增强可回答问题的人数,使更多的学生经受锻炼,但不易组织和控制。
第三,面向全班发问,学生轮流回答。教师在备课时拟就若干个简明的问题,或在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答案时,向全班提出,让学生轮流回答。前一种情况多在复习课上使用,通过提问,既检查了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从整体上使知识系统化。后一种情况多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引起联想时使用。面向全体还要有个区别对待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向不同的学生。
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具体包括:①优良的个性品质a积极乐观的情绪b豁达开朗的心胸c坚忍不拔的毅力②积极的创新品质a创新教育观念b创新教育能力。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①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②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③学生的合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第四篇:2012河南特岗预测试卷(推荐)
2012河南特岗预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1年6月24日,中国“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____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1项,位居世界____。()
A.杭州西湖 第一 B.江西庐山 第二 C.杭州西湖 第三 D.江西庐山 第四
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从()角度划分的。A.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B.课程的功能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任务
3.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学历的公民不得申请教师资格的类型是()A.幼儿园 B.小学 C.初级中学 D.高级中学 4.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5.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忽快忽慢 6.学制中教育的程度结构主要受()的制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经验 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XX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9.“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10.《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1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参观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4.要扩大短时记忆量,最好的方法是()
A.反复复习 B.加大输入信息 C.过度学习D.加大记忆单位
15.对教师来说,直接表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批改 D.课外辅导
1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7.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8.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9.教师开辅导班,收取学生费用,并且买盗版书从中牟利,从而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A.教学技能 B.为人师表 C.廉洁从教 D.依法执教
20.有些学生在考试时,由于紧张,之前已经保持的知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心理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是()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二、判断题(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并在相应的题后括号内打“√”或“×”。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3.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5.课程即是学生所学的所有科目。()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1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1.外铄论对教育在改造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持消极悲观的态度。()12.课外、校外教育都是正规教育。()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4.高智商一定有高创造性。()
15.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16.“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依附于认识过程。()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18.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以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19.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20.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两方面。()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生物课上,老师问:“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学生答:“因为鸡蛋是生的。”老师说:“废话!鸡蛋是熟的你还不把它给吃了!”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教学原理分析此案例。
2.丁某与许某均系某中学初一学生。2008年6月,体育课授课内容为练习投掷铅球,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再强调安全问题。体育课中间休息期间,丁某与许某比赛看谁投掷的铅球远,由于没有正确掌握投掷要点和方法,许某投掷的铅球正好击中丁某的头部,造成其颅骨骨折。后丁某的父母要求学校与许某共同赔偿各种经济损失2万元,但学校与许某拒绝承担。最后,丁某的父母将学校与许某告上法庭。
结合相关教育法律知识分析此案例。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试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五、教育写作(40分)
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和学生真诚沟通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虽然见识广,多有主见,但是他们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也很尖锐。许多老师都说现在越来越难和学生沟通了。
请以“沟通”为主题教育写作。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
第五篇:河南特岗模拟试题
2012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考前仿真演练试卷就详细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授予()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A.张平宜
B.郭明义
C.朱光亚
D.吴孟超
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育人功能等多种功能,在这些功能中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A.文化功能
B.育人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3.“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这是在测试受令者()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5.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下列各项与之不符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道而弗迁
C.启发性原则
D.有教无类 6.下列各项属于发散思维的是()。
A.用剪刀剪窗花
B.分析学生成绩退步原因时的各种推测
C.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答同一类型题目
D.根据自己想象的样子布置房间
7.下列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的是()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生为了得到奖金而学习
C.学生的求知欲
D.由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的学习动机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A.五
B.三
C.八
D.十 9.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A.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师爱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职业信念
10.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11.“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2.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一般处于()。A.感知一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体现了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4.学生的“向师性”以及经常对老师进行评价,包括长相、衣着、行为举止。这说明教师职业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效性
D.示范性
15.小江的写作、唱歌测验得到的成绩不高,但是跳舞的成绩却非常出色。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小江具备较高的()
A.语言智力
B.空间智力
C.身体—运动智力
D.自然观察者智力
16.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
A.概念
B.认知结构
C.学习定势
D.先行组织者
17.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更加引起他人思考而写的文字,这称为()。
A.教育机制
B.教学工作计划
C.教学反思
D.教学工作总结
18.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课程以()为主。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选修课程 19.科学家根据蝙蝠发出超声波探测目标的“回波原理”发明了雷达,这属于()
A.迁移
B.原型启发
C.定势
D.功能固着
20.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二、判断题
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2012年要达到4%。
()
2.2012年3月24日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午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景区举行,今年拜祖大典的主题是“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3.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民主协商会议”的简称。
()
4.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恩格斯。
()5.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
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7.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8.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
9.杜威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10.直观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
11.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学校批准。()
12.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成就动机理论。
13.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性、灵活性、趣味性。
()
14.高创造者必须具有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15.“温故知新”属于知识的迁移。
()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外辅导三个方面。
()17.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
()18.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19.心理学家称之为“危机期”、“断乳期”的时间大概发生在小学阶段。
()
20.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
()
三、论述题
(一)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二)试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
(一)前不久,我在xx小学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二)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权力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五、作文题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要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BBAD
6-10
BBACA
11-15 ACBDC
16-20 DCBBB
二、判断题
1-5 √ √ ×××
6-10 ×√××√
11-15 ××××√
16-20 ×√××√
三、论述题
(一)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8)灵活施教原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二)答案要点: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
(3)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4)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5)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
(一)1、我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表示愤慨。
2、这位教师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爱国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关爱学生是首要要求,具体包括:(1)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
(3)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落后生。
所以这位教师的所做所为违背了上述要求。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歧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无论对于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立足教育,尊重学生,杜绝这种体罚学生和言语刺激的现象发生。
(二)1、让学生“代现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2、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其
一、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言、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春游、社会调整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其二,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工作中出了问题,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2012年河南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考前演练【全真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A.以人为本
B.以民为本C.社会公平
D.公平和正义
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从()角度划分的。A.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B.课程的功能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任务
3.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学历的公民不得申请教师资格的类型是()A.幼儿园
B.小学C.初级中学
D.高级中学
4.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
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5.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C.前后一样快
D.忽快忽慢 6.学制中教育的程度结构主要受()的制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经验 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
B.昆体良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XX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9.“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10.《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
B.地方C.学校
D.家长
1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参观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4.要扩大短时记忆量,最好的方法是()
A.反复复习
B.加大输入信息
C.过度学习D.加大记忆单位
15.对教师来说,直接表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批改
D.课外辅导
1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7.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8.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9.教师开辅导班,收取学生费用,并且买盗版书从中牟利,从而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A.教学技能
B.为人师表
C.廉洁从教
D.依法执教
20.有些学生在考试时,由于紧张,之前已经保持的知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心理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是()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二、判断题(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并在相应的题后括号内打“√”或“×”。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3.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5.课程即是学生所学的所有科目。
(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
1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1.外铄论对教育在改造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12.课外、校外教育都是正规教育。
()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4.高智商一定有高创造性。
()15.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16.“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依附于认识过程。
()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18.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以存在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现象。
()19.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20.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两方面。
()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生物课上,老师问:“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学生答:“因为鸡蛋是生的。”老师说:“废话!鸡蛋是熟的你还不把它给吃了!”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教学原理分析此案例。
2.丁某与许某均系某中学初一学生。2008年6月,体育课授课内容为练习投掷铅球,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再强调安全问题。体育课中间休息期间,丁某与许某比赛看谁投掷的铅球远,由于没有正确掌握投掷要点和方法,许某投掷的铅球正好击中丁某的头部,造成其颅骨骨折。后丁某的父母要求学校与许某共同赔偿各种经济损失2万元,但学校与许某拒绝承担。最后,丁某的父母将学校与许某告上法庭。
结合相关教育法律知识分析此案例。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试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五、教育写作(40分)
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和学生真诚沟通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虽然见识广,多有主见,但是他们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也很尖锐。许多老师都说现在越来越难和学生沟通了。
请以“沟通”为主题教育写作。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没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就缺乏基础,诚信友爱就缺乏保障,社会就缺乏活力和安定。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D【解析】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课程呈现方式来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
3.D【解析】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的申请人必须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4.A【解析】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5.A【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形象地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6.B【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制中教育的程度结构。
7.D【解析】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8.B【解析】补偿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9.B【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拔苗助长”表达的意思运用到教学上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10.B【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地方。
11.B【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而学制的建立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12.C【解析】强、平衡、不灵活对应黏液质气质类型。
13.B【解析】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
14.D【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组块来计算的。组块是指若干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彼此无关的单个项目组成有意义的块,可以大大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因此,加大记忆单位可以扩大记忆量。
15.B【解析】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直接与学生发生相互作用。
16.A【解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意思是: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用在教育上就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因材施教。
17.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18.B【解析】略。19.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七条明确规定广大教师应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做有偿家教。
20.C【解析】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经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二、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有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3.×【解析】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4.×【解析】负强化本质上仍然增加了目标行为出现的几率,而惩罚减少了目标行为出现的几率,两者存在本质区别。5.×【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它不仅仅是学生所学的科目。
6.√【解析】依法执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需要,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7.×【解析】“勤能补拙”说明的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8.×【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学位条例》。9.×【解析】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高效率学习。10.√【解析】题干说明了义务教育的定义和性质。
11.×【解析】外铄论者一般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12.√【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所以是正规教育。13.√【解析】略。
14.×【解析】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15.×【解析】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16.√【解析】这句话在心理学理论中说明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过程又对认识过程具有反作用。
17.√【解析】创建学生的档案,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属于发展性评价的方法。1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体极化的概念。19.×【解析】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六个步骤。在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其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各校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操作流程,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有时效性。20.√【解析】略。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感觉和感受;
(2)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3)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答案。
2.(1)本案中,学校与学生许某应共同承担对丁某的损害赔偿,丁某自己也有过错,也应对自己的损害后果承担一定责任;
(2)学生许某对伤害事故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其无视教师教授的铅球投掷方法与技巧,忽视教师的安全指导,不当使用体育器材,其违规行为是丁某受到人身伤害的直接原因;
(3)学校应承担次要责任。因为事故虽然发生在休息时间,但仍在上课期间,属于学校监管范围。丁某的伤害事故,与学校没有尽到监管职责有密切联系。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小学课堂教学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中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2)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优秀生和后进生,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般来说,成绩优秀、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使他们了解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和自己知识面的狭窄,帮他们克服自满情绪。对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深入调查他们学习不积极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2.(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五、教育写作(写作思路)
(1)首先,时代在变化,师生间的沟通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把教师当朋友是当前的一大趋势,这样可以彼此敞开心扉,更有利于师生沟通。
(2)其次,考生要从沟通的重要性角度论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3)最后,考生应将论据引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隐性话题,从而说明沟通的必要性作用
1.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2.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赞科夫
3.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4.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背着学生检查学生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息、日记等信息。这样的行为涉嫌侵犯了学生的()
A.知情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5.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B.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C.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D.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6.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7.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是()A.探究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体验学习8.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9.对教师来说,直接表现教师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批改
D.课外辅导
10.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 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12.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13.一个学生上课既能认真听讲,又能顺利地做好学习记录。这位学生最主要的注意品质特征是()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14.我们说一个学生的智力好,通常指学生在认识方面综合能力强,其核心是()A.记忆能力
B.想象力
C.注意力
D.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5.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是()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语词逻辑思维
16.在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中,童年期又称为学龄初期,下列哪一时期又称为学龄中期?()A.少年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17.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应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A.智力
B.价值观
C.理想
D.能力
18.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对学习有影响。下列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意志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注意力
19.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目的是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其中,“三级”指的是()
A.学校 家庭 社会 B.地方 学校 教师 C.地方 学校 学生 D.国家 地方 学校
20.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那么,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A.成绩差
B.厌学
C.注意力不集中
D.贪玩
21.在道德教育中,人们常常运用“对偶故事”的方法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那么设计这种“对偶故事”方式所依据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榜样示范模式
22.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A.人际关系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23.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意义学习
D.多元学习
24.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学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是()A.变化
B.变式
C.比喻
D.比较
2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形象
D.道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