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安门[小编推荐]
《天安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竖钩。掌握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儿童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竖钩。
教学难点: 掌握新笔画:竖钩。掌握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三、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录像资料、《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磁带。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放《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录音,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2.你们知道天安门吗?去过吗?都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3.揭示课题。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教师范读、领读儿歌,学生正音。
3.出示要求会认的字,你认识哪些字了?重点指导难认的字。
4.学生读儿歌(分组读、赛读、接读、指名读等),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诵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
①指导断句:跑过/金水桥,登上/天安门,抱抱/大圆柱,看看/大宫灯。站在城楼/唱支歌,我爱/北京/天安门。②指导感情:读的声音可高可低,抑扬顿挫,要表达出登上天安门的激动与喜悦的心情。
3.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背诵儿歌:(指名背、集体背、赛背等)同样要求学生背出感情。
(四)积累拓展、深化认识。
1.积累词语:读我的词语库,说说你从课文中还积累了哪些词语?将积累的词语做成卡片放入词语资料袋。
2.拓展延伸:介绍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有条件可观看录像资料片,学生更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激发学生对天安门的向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
(五)作业。
把儿歌有感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篇:《天安门》观后感
胜利所必要的精神力量
——电影《天安门》观后感
当日本的丰臣秀吉决定侵略朝鲜进而占领中国时。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明朝开国时期的朝气,思想混乱,组织混乱,吏治腐败,毫无部队旳理念可言。对比当日本所有规模的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所以丰臣秀吉认为成功就在眼前,稳操胜券。
然而他错了,即使他运用经济学原理,把明朝的各种情况输入电脑,用模型公式证明自己必定能赢,他也一定会输。因为他不懂得中国人的精神。
几百年后的1937年,日本人决定向中国开战。当时的日本比中国强盛太多,士兵精锐,武器先进,他们有三菱重工,有零式战斗机,有航空母舰。而中国内地四处是军阀混战,人心惶惶,一盘散沙。
所以他们告诉劝世界,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于是他们打了进来,于是他们打了八年,于是他们输掉了战争。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人的精神。
他们不明白,优越的物质基础确实是成功的捷径,但精神力量才是成功所必要的。中国五千年来,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数先进性的民族。它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团结、牺牲、无所畏惧。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根本的就是每个人心中的中国精神。
当我看完《天安门》这部电影时,内心由衷充满了对祖国伟大的感慨,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确实落于人后,然而中国人民的心是一致的,这种集中向上,众志成城的精神是能左右事情的关键,就像蚂蚁再小,也能洞穿千里的河堤。打动我的并不是天安门本身的宏大,而是站在天安门上,代表中国精神的人民,无论是负责筹备工作的舞美队战士,还是带领我们一路前行的人民主席。如果说北平和平解放是中国精神在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领土上宣告的成功。那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则是中国精神在团结一致,开创美好未来上吹响的号角。当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田震英接到率舞美队对天安门城楼进行全面改造翻修,以供开国大典使用的紧急任务时,我想他背起的不只是心中的忐忑,而更多的是全国所汇聚的期盼。支撑他的也不只是上级的要求,应该是伟大的中国精神。这是我们的国家,我现在就代表着他。光想想就令我激情澎湃。
困难总是存在,长期的战乱失修,天安门的破败荒凉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翻修时间只有短短的28天。一边是体现国家尊严和形象的浩大工程,一边是所剩无几的时间。我看到他们最初的方案被否决,看到他们备受社会和其他部队的质疑,也看到了他们在起先灯笼挂上去后由欣喜到失落的转变,无从下手的困扰。但这不是失败的理由,在每次打击后我更看到了他们重新站立,忙碌的身姿。特别是在他们在初次制作大红灯笼失败后,想到的并不是放弃,而是更好地完成。从一开始田震英和队友们就没有畏怯退缩,他们怀着为新中国拼命奋斗、完成好任务就去见毛主席的火热信念,坚定地向着目标冲击。
这是天安门的新生。当田震英在张部长的带领下来到天安门,镜头以灰暗压抑的影调给观众展示了一个陈旧破败的天安门:腐朽的铁门推开,一群乌鸦乱飞,两位穿着同样破旧长衫的天安门旧日的“守护者”为他们砸开了布满灰尘的铁锁,伴随着铁锁的敲打声我们看到天安门广场上杂草丛生,蛇鼠出没。影片在突出天安门改造任务艰巨的同时,也为展现它将来的新面貌埋下了伏笔。最后,当八个大灯笼终于挂上了天安门城楼的时候,镜头仰拍,一个横摇向观众展示了一个重新焕发光彩的天安门,一个经人民改造后的天安门。这是天安门的新生,当然也预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新生。
这也是中国人民的新生。在整修天安门的过程中,人民获得了新生。片中以蔺师傅这样的旧时代的手艺人为代表。蔺师傅家世代为皇上扎灯笼,吃的是皇上给的俸禄。影片开头出现的蔺师傅是一个病怏怏的糟老头,大清国没了,丢了手艺,成天以斗蛐蛐为乐。走在金水桥上,还情不自禁地脱帽下跪,觉得这是皇上走的,咱老百姓走了要遭天打五雷轰。显然,蔺师傅是一个还生活在旧时代的人,旧思想根深蒂固。但在解放军的感召下,蔺师傅决定为天安门做灯笼。在此过程中,蔺师傅显示出从未有过的活力,与之前那个病怏怏的老头形成鲜明对比。灯笼做完后解放军向蔺师傅敬礼,蔺师傅回过头也笑呵呵地向着大红灯笼敬礼,与之前脱帽下跪的他形成对比。最后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观看开国大典的蔺师傅连辫子也剪了,长衫换成了中山装,为新中国深情地鞠了一躬,活脱脱摆脱了旧思想,打心眼儿里认同了新社会。
你问我现在还能不能做到当年那样的事迹,在那样短的时间内作出近乎完美的工作。我的回答是不知道,而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如果想要成功,无论在任何事情上,必要的确实是当年的一种精神--中国精神。如果你只看到了全国范围上财力人力的投入,只看到了来自上级领导带给他们的压力。你也就忽视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最中心的理念,他们从未放弃,永不妥协,积极应对才是胜利的关键,而这一切的本源就是精神力量!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韩愈之所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就在于他以文载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所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就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式精神历千百年而不变。“中国精神”在迎接挑战中彰显、升华和创新,学会坚强、自信、友爱、奉献,正是“中国精神”新的代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
环艺1301班 刘擎之 1061413121
第三篇:《天安门》观后感
《天安门》观后感
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我们集体观看了《天安门》这部电影。对此感触颇深。
《天安门》这部影片描写了建国前夕,在晋察冀军区抗美剧社舞美队接受了紧急命令——装修布置天安门,晋察冀军区抗美剧社舞美队仅用了28天的时候就完成了天安门的装修布置任务,从而保证了开国大典的如期举行。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面对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设计方案如火如荼地实施当中,不满意的声音却此起彼伏;与其他部队的纷争最终使得田震英受伤;安装灯笼时发现灯笼过小等等。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越挫越勇,采取一系列方案来克服困难。向不同的人民群众征求意见,群求社会各界的帮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为开国大典的举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影片当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社会各界全心全意帮助晋察冀军区抗美剧社舞美队一同装修布置天安门。不管身处何种地位,身兼何种职位,每个人都乐意为开国大点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灯笼扎坏了,四位扎灯笼的师傅都深深自责,甚至于要摘掉自己的牌子。为了做出大灯笼,蔺师傅甚至拆掉家里的百年竹梁。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对任务的负责,我看到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为开国的热情。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像毛主席那样的伟人,我们很难看到普通民众所做出的奉献,晋察冀军区抗美剧社舞美队只是一个代表,还有浩浩荡荡的解放军,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开国大典奉献过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是历史的小人物,但是历史却不能没有这些小人物。
天安门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个精神图腾。可是已经化为精神符号的一个建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段修葺历史却没多少人知道,那8个经常出现在我们幼稚画笔下的大灯笼却还有着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而《天安门》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也在于此,至少它用了一种尽量通俗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了一段历史,向人们展现了普通民众对新中国的奉献。
此外,片中小马列坐在城楼屋顶挥舞红旗、老手艺师傅向着自己做出来的巨型灯笼敬礼、部长将自己的怀表送给舞美队队长,都强烈地投射着传承的意味——信念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以及希望的传承。从这些感情饱满的画面语言中,我读出一种爱国情结。
社会进步,时代变幻,当年人们的心境似乎在如今变得异常难以实现。集体主义,团结精神在现如今淡化了许多,似乎人们都难以找到当初的那种激情。破旧的城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修善下变得富丽堂皇,然而人与人之间却再也回不到曾经那样心连心。
如果现在,人们能像当初一样,全国上下一心,人与人之间能够互帮互助,不过分谋求私利,重视友谊,重视团结,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我相信社会的发展必将是朝前迈进的。
第四篇:天安门教案
二年级上册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基本知识篇
第一课 我爱北京天安门
教学目标
1、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
2、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学习认识天安门,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3、学习《我爱北京天安门》在歌声中加深孩子对天安门的认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以歌曲为引领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学习认识天安门,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教学准备:天安门相关资料、阅兵式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天安门广场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广场,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场,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简介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北端,东城区、西城区两个区的分界点,面临长安街。对面是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楼之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图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江山永泰》图挂上天安门城 这幅精心构思创作的《江山永泰》图,以奇特的构思、浓烈的笔墨和粗犷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巍峨雄浑的泰山图。画家借泰山讴歌和谐盛世,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深情祝福。
2、天安门历史背景 天安门在中国的明朝、清朝两代是两代皇城的正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天安门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天安门
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安门看看它的风采。、出示图片学生认识天安门
3、观看阅兵式视频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北京天安门,还看了视频,天安门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同学们记住它。
第五篇:天安门教案
安门跑过金抱站在支爱北京
课文:
跑过/金水桥,登上/天安门。抱抱/大圆柱,看看/大宫灯。站在城楼/唱支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ānménpǎoguòjīnbàozhànzàizhīàiběijīng
6天安门
6天安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孩子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天安门,激发他们热爱天安门、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新笔画: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孩子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或录像、录音)、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天安门的录像,教师指导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就是天安门,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天安门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天安门。
你喜欢天安门吗?你们去过天安门吗?今天有一群小朋友去参观天安门,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吧。
(二)我会读
1.出示课文动画(或图片),听朗读课文的录音。
2.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4.教师领读,注意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气。
5.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进一步熟悉生字的读音。
(三)我会认
1.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很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看!逐个出示儿歌中的生字,问: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哪些是你认识的?请大声读出来。
2.指名读,评价,学生领读,简单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3.齐读生字。注意“安”“门”“金”的韵母是前鼻音,“京”的韵母是后鼻音,“站”“支”的声母是翘舌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识字游戏:捉迷藏的生字宝宝。
生字宝宝跟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闭上眼睛,它们一下子都会飞到小朋友的抽屉里去,你们找找看!
找到生字卡片的同学面向全班读出生字,并口头组词。
生字:安 门 跑 过 金 抱 站 在 支 爱 北 京
词语:北京 天安门 金水桥 宫灯
5.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齐读课文。
(四)课中休息
表演:《我爱北京天安门》,激发学生对天安门的热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熟练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2.认读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生字:安 门 跑 过 金 抱 站 在 支 爱 北 京
词语:北京 天安门 金水桥
2.指名读课文,集体读。及时评价,纠正不准确的生字发音。
(二)有感情地朗读
1.看一看:图片中的小朋友来到天安门,他们做了些什么?心情怎样?你们喜欢北京的天安门吗?
2.听一听。
(1)听老师介绍天安门。
(2)听朗读课文的录音,听哪些地方有停顿,怎样读出高兴的语气。
3.学一学:学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4.比一比:比一比谁读得最好。鼓励读得声音响亮、感情饱满的学生。提醒学生不要唱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5.根据教师引读背诵课文。跑过——,登上——。抱抱——,看看——。站在——,我爱——。指名背诵课文。
6.鼓励学生表演读,体会课文中的几个动词:“跑、登、抱、看、唱。”
(三)学习笔画,指导写字
1.认识新笔画:提。
读笔画名称,书空练写。
2.认识字形,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门、金、北、京。
(2)找出有新笔画“提”的字“北”,练习书写。
(3)教师在田字格里书写,学生观察笔顺。
“北”字的笔顺是:竖、横、提、撇、竖弯钩。
“门”字笔顺是:点、竖、横折钩。
(4)观察并说出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
(5)学生在写字本的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书写两遍。
(6)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集体评价。
(四)作业
1.给爸爸妈妈背一背《天安门》,说说你所了解的天安门。
2.自己做生字卡片:门、金、北、京。
6、天安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孩子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天安门,激发他们热爱天安门、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新笔画: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孩子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或录像、录音)、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段时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召开了,你知道它是哪个城市举办的吗?(北京)(出示词语卡片,学习“北京”两个字)在奥运会期间,中外的游客不但能欣赏许多精彩的比赛,还有机会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果请你做小导游,你会推荐他们去哪里呢?(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安门)(出示天安门图片,认识“安门”两个生字)
天安门是我们祖国的伟大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天安门游览一番。(出示课题,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与文书翻到41 页,练习读课文。请大家在课文中把生字条里的字圈出来,可以自己拼拼上面的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争取把它们认会。
2、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两种标点符号,分别是逗号和句号。其中的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现在请你数一数,这个儿歌共有几句话?用手势告诉大家。(3句)
咱们现在进行一次朗读比赛,看看谁能把这三句话正确、流利地读下来。现在大家先自己多联系几遍。
同桌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读对了,请你在课文旁边画一颗小星星奖励他,如果他不但读得准确,还很流利,就请你再将给他一颗星星。(总结)
三、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跑”“过”“金”三个生字,指名练读。注意区别“京”与“金”的字音。指名、齐读第一句。
2、指名读第二句
出示“抱”字,请学生做动作。与“跑”字进行比较,怎么区别这两个字?(联系字形,理解字义)
出示词卡“抱抱”,这个词怎么读?强调轻声的读法。再读“看看”。把这两个词送到课文里,你会读吗?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句
认识“站”“在”“支”“爱”四个生字。要读准平翘舌音。
出示课件,标出平翘舌音,指导学生读好第三句。注意“歌”要儿化。
4、练习整体读课文,并背诵
四、指导写字
北:认识新笔画:提
书写方向由下至上,由重到轻。先书空,再观察田字格,把字写漂亮。京:上大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