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染的旗帜
血染的旗帜
观《太行山上》有感
绵延不绝的青山,一望无垠的黄土,一面用鲜血凝固的旗帜迎风飘扬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是那些无数的革命战士用他们的青春鲜血,铮铮铁骨铸造起来的!
《太行山上》就是以1937年到1940年间的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讲述了由于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平津失陷,华北危机,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与国民党再次合作,在朱德总司令的带领下刚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115师,120师,129师,三大主力东渡黄河,保卫山西省,建立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抗战历程。
太行山的地理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所谓“占领太行山,就是斩断中国的脊梁”影片中展示依靠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依靠群众,依靠战士的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精神我们取得战争胜利的艰辛历程。
太行山上的第一战就是平型关大捷,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和惊心动魄。就在战役的前一天晚上下起了大雨,发生泥石流给红军带来了危害,可是这并没有消减战士的士气,仍然前行,一心要打赢这场伏击战,在日军 进入伏击圈时,林彪利用谋略和智慧,耐心的等待敌军的松懈,等敌军的辎重部队完全进入伏击圈时才命令战士发起进攻,给敌军来个措手不及,革命战士用他们的怒火和敌军厮杀,经过一天的激战,在中国中产党的领导下林彪带领的115师打了一场漂
亮的战斗,这次大捷的胜利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后的第一次胜利,它打破了所谓的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无数的战士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能战胜的”
一次次的激战,一次次的面对敌军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而八路军已弹尽粮绝,可是我们仍能听到战士口中的“拼刺刀,杀!”。“独臂将军”贺炳炎单刀上战场杀敌。在沂口恶战时贺梦麟军长为了鼓舞士气,亲自上战场,以一句“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端起机枪,冲出战壕,直到血染军衣为国捐躯,叶成焕为救群众冲锋陷阵,壮烈牺牲,这些革命烈士用他们的行动印证了自己的誓言,他们的话行动,精神,为每一个战士起着表率作用,感动这现在的我们!
战士的英勇作战取得的辉煌成绩,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方针的知道是分不开的。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动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并且发动广大群众,全民抗日。相比下,国民党的 政策退缩忍让,在影片中也深刻地体现出来。阎锡山的“守土抗日”,将领的一句“他又不归我管”,还有朱怀冰将领讽刺崔旦说“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那还要我们军队干嘛”,体现出他们的肤浅可笑。而国民党又开始的坚持联共抗日慢慢的改变政策变成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是共产党还是以大局为重,不愿内战,只是把他们请出去而已。
在影片的最后,朱德总司令站在奔腾的黄河边说:自从三七年九月东渡黄河,在两年零8个月里歼灭敌军13万,自己的队伍不断的壮大,在华北地区打出相持的局面靠的是什么?第一就是毛泽东主席的正确的军事战略领导,第二就是我军三大主力的奋勇杀敌,第三就是太行山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就是共产党坚持走的群众路线,一直使用到今天,群众依然是最重要的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人中都亲和友善,从群众民族利益出发。俗话说“得民心这得天下”,八路军与人民鱼水情深,在大雪纷飞的战阵日子里,朱德总司令看到站岗的小兵主动上前嘘寒问暖,还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子,八路军为老百姓解决吃住问题,为他们安全转移,在日本兵搜查朱德下落时,比村民说出下落,村民就算被关起来放烟雾弹也没人肯讲出来,我们的八路绝也是想尽一切办法营救村民,一切以群众为重。和那些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来说体现了共产党的与民同在,爱兵如子,全民抗日的人性化的方针。
在影片中有这样一幕,日军的将领逼迫被俘虏放回来的日本士兵跳火坑自杀,那些士兵哭喊着:我有什么错,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都不杀我,自己国家却要杀我,天皇陛下,皇军必败。多么震撼的一幕,短短几天就让无情冷血的日本兵有如此大的转变,不正是共产党八路军的人性化的光芒照进他们的心理吗!
看看在枪林弹雨中临危不惧的战士,浴血杀敌的士兵,他们高大的形象已让清晰地一遍一遍的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鼓舞着我们要努力要奋发图强,让他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巩固我们的后方,依靠什么?群众,已依然是群众。毛泽东主席增说过,我们八路军靠什么,靠人民,八路军的作战方法是游击战,游击战又靠什么,还是人民。我们的心永远系着人民,广大的人民群众就会给你无穷的支持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着走群众路线。
看着我们脚下的这片肥沃的华北平原,站在奔腾的黄河边上感受他的壮阔,仰视绵延广阔的太行山,当我们欣赏着如此美丽富饶山河时,那些战士和敌军厮杀,奋战的背影,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
《太行山上》讲述了很多次的战争,可能失败的多,但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们拥有平型关大捷这样的胜利,保卫了祖国,打到相持的局面,我们拥有了更多的群众力量,我们是胜利的!生活在无数革命战士为我们铸造的和平世界里,我们应该继续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努力学习,发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太行山上那面用血凝固的旗帜,是无悔的奉献,是团结的力量,是不朽的战歌,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奋斗着!
第二篇:《血染的王冠》读后感
自然之道――《血染的王冠》读后感
在2014年读书节里,我读了一本很感人的动物小说,相信大家读了也会喜欢。
这本书讲了在一群滇金丝猴中“黑披风”雄猴抢夺“麻子”猴王的王位,但由于“我”的干预,“黑披风”雄猴未能将“麻子”猴王赶入“葬王滩”淹死,也就是说“王冠没有被鲜血染红”。新生的政权埋下了被颠覆的危机。“黑披风”雄猴三番五次地跑到“我”的工作站来,企图彻底解决问题,但结果却一再碰壁,无法如愿。雄猴们对“黑披风”雄猴产生了信仰上的动摇,猴群“内讧迭起,陷于混乱,涉临分裂”。“王妃”褐尾巴雌猴知道,唯有“麻子”猴王的生命,才能拯救整个猴群。于是,它大白天光临我的工作站,向“麻子”猴王通报了猴群的情况。于是,“麻子”猴王为了整个猴群的安宁,为了群体的利益,痛苦地选择了死亡。深爱着“麻子”猴王的褐尾巴雌猴也毅然陪“麻子”猴王一同牺牲,整个猴群才得到安宁的故事。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啊!比王冠还美丽的是爱情!褐尾巴雌猴宁可不做新猴王的王妃,享受宠爱与荣华富贵,也要与自已心爱的“黑披风”雄猴同甘共苦,同生共死!多么震憾人心的动物界爱情啊!
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严肃的道理:如果“我”不干预猴群的事,猴
群就不会有如此惨烈的混战,“黑披风”雄猴也不会被人瞧不起;眉痣母猴也不会厌倦绝望,离群出走了。自然的规律是不需要人干预的。如果干预了,即使愿望是好的,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如今,我又对 “自然之道”一词了解的更加透彻了。
第三篇:读后感《血染的风采》
血染的风采
实不相瞒,在“我的书屋”中,《红岩》这本书是我的最爱。而书中的江姐是我最崇敬的人。
想起《红岩》中的江姐,我真是万分激动。江姐在渣滓洞集中营的时候,为了保为党的机密,忍受了多少摧残,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想起江姐的手指上插着一根又一根竹签,真令人惨不忍睹。十指连心,可想而知江姐是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但她还是没有泄露半句机密。每当我读到凶残的敌人把竹签插入江姐的十指时,我的心收紧,仿佛也看到了江姐那苍白的面孔,血流不止的伤口,我真痛恨那些“杀人不长眼”的“恶魔”,也替江姐揪心;当我读到江姐临行前,从容不迫的穿上红色绒绒衣,像往常一样梳理着兴发„„我被这位女英雄的气质深深地感动了。多么伟大的江姐!为了革命事业,他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江姐的高达形象总会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是血染的风采。
我忘不了最感人的还是江姐的那些事迹。她的丈夫牺牲后,谢绝党组织照顾,坚定地表示:“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后因叛徒出卖被捕,陷入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用种种酷刑折磨她,要她交出党组织秘密时,她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她还组织狱中战友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坚持狱中斗争,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狱中的同志。
江姐,您和无数先烈走了,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我们学校明亮的教室、宽阔的运动场„„可我还有我的一些伙伴,明知粗茶淡饭足以,却还要打工的父母带着上街吃烧烤买零食,但您在监狱里连粗茶淡饭都吃不上,吃的是发霉的面包;明知衣服保暖就行,却缠着辛苦的父母从都市里带回时尚名牌;明知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却浪费着许多的笔墨纸张;明知老师要我们学会培养生活能力,自己却连饭也不会烧,大人不在家,就只好泡方便面;明知生活在福中却不知福,抱怨老师抱怨家人,从来不抱怨自己„„但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新时代的红领巾更应该传承红岩精神,将江姐等革命先烈憧憬的强国梦建设得更美好。
第四篇:《血染的实验报告》读后感
《血染的实验报告》读后感
小作者:姚松余
一张散发着墨香的阅读卷放在我面前,我好奇地拿起来翻阅(才一张试卷,怎么“翻阅”?说明用词不准确)着。呵,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摆在我眼前,特别是《血染的实验报告》,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博士,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中了蛇毒,身边也没有人,这可怎么办?然而,他并没有绝望,而是拿起笔,把自己的感觉一笔一画的(动词前面要用“地”)记录了下来,用生命书写了一份特别的实验报告。这种做法令我震惊,在这5小时的时间里,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毅力,老博士,难道您的身子是铁打的吗?您这样做难道就只是为了完成实验?不,是您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为科学献身的品质创造出了奇迹。
想想我们,一只老鼠,一条虫子都可能把我们吓的(动词后面要用“得”)半死,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呜里哇啦。和这位博士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司马迁说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善于引用名言)这位博士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
“喂!放学了,”同学冲我喊道。我收回思绪的翅膀,心里默念道:“老博士,您是英勇的!您是伟大的!您那闪闪发光的品质必定会永驻人间!”
第五篇: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教材简介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着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
以读为媒介,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2.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 燥热 噪音 花岗石 蜷 捐躯 殷红
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看视频,问:想到哪个词?现在就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南北洲毒蛇?(指名读)
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
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做实验的时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之后,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在求救无果的情况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
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
8.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当然知道被毒蛇咬伤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懊恼无法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而是要记录这次特殊的实验?你是怎样理解特殊这个词的?
9.默读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再用“ ”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
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
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
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
课件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
顽强地记录着
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
师: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老人痛苦的表情,博士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艰难地记录,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湿了实验报告。我们被这一幕感动了。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部分。(生读)
(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
(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
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11.在被蛇咬伤五个小时后,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个小时里,他忍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这真是: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
师: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重于泰山的真正含义。其实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