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夹竹桃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3 14:3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夹竹桃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夹竹桃第二课时》。

第一篇: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夹竹桃第二课时

《夹竹桃》

罗阳中心小学 任小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理解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夹竹桃》。读课题。

2、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质疑夹竹桃为什么是作者最难忘的花?

二、找出中心段

1、读最后一节。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教师板书。(韧性 幻想)

三、学习韧性

1、自学交流:

(1)圈画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和词语。

(2)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相机指导

第一句:“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说明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却不张扬,而且生命力很强,一批接着一批开。指导朗读“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关注两个“又”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说明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还可以换个说法吗?为什么说“无日不迎风吐艳”能体现韧性?应该如何读?请你指导大家读出赞美之情。齐读。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说明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其它花只开一季,只有它一年三季充满生机,生命力顽强。指名读,换句式说。齐读。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强调可贵就在于它的韧性)

4、指导用“无不”和“无„„不”说话

5、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凋谢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这样的韧性”指和其它花比较,它生命力顽强,有坚韧不拔的性格)让我想到了哪些?(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百折不挠、坚强不屈„„)

6、联系作者季羡林。

5、指导朗读

7、最后一句反问句。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样的呢?

8、朗读第三自然段,感受院子的美丽。

指导朗读。

9、作者为什么要把院子里的花写的如此之美呢?(对比作用,感受韧性的可贵)

四、感受幻想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

出示: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指导朗读。

2、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幻想情境中去。

过渡:这么美的情景,把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读。

3、指导朗读。

a自由练习朗读。

b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c配乐齐读。想象美好的画面。

4、仿写练习

看,这就是月光下的夹竹桃。

让我们一起感受幻想的美妙吧!

出示:我幻想他是()它()()„„

五、夹竹桃有可贵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

夹竹桃

韧性可贵

幻想诗意

第二篇: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夹竹桃第二课时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夹竹桃》第二课时

执教者: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赵 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7课《夹竹桃》。板书:夹竹桃

2、(出示夹竹桃图片)看,这就是夹竹桃,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着,开得潇潇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对作者来说却算得上是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过渡)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如果我们再去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那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二、学生质疑

1、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2、学生质疑

3、指名说。

4、出示问题:

“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

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的许多幻想?有哪些幻想呢? “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过渡)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自己来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相信你一定会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好吗?

三、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指名说。

(“这样的韧性”指和其它花比较,它生命力顽强,有坚韧不拔的性格)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百折不挠、坚强不屈„„)

2、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夹竹桃的这种韧性呢? 指名读读、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句:“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说明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却不张扬,而且生命力很强,一批接着一批开。指导朗读“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说明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还可以换个说法吗?为什么说“无日不迎风吐艳”能体现韧性?应该如何读?请你指导大家读出赞美之情。齐读。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说明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其它花只开一季,只有它一年三季充满生机,生命力顽强。指名读,换句式说。齐读。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强调可贵就在于它的韧性)

第五句:课文第三小节。作者对夹竹桃只字未提,有怎么能看出它的韧性呢?这些花和夹竹桃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通过和其它花进行对比,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这是其他花所无法和它相比的)

3、指导写作 这种对比的写作方法更能衬托所要写的事物的特点,有时往往可以从侧面着手来写,因此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收获真的不少。

4、接下来赵老师和同学们 一起来合作,重新组合教材,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它可贵的韧性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凋谢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板书:有可贵的韧性)

(二)幻想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产生许多幻想)

②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注意读音,还可以组词:参差不齐

“花影迷离”(花朵一团模糊)

③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顿时就产生了许多的幻想。

2、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并简单说说。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想象很丰富、意境很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也很巧妙。)指名说说,展开想象。

过渡:这么美的情景,把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读。

3、指导朗读。a自由练习朗读。

b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c配乐齐读。想象美好的画面。

4、这种由眼前情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生动具体,让人回味无穷。文中还有一处也用了联想的写作方法?(第二小节中: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融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说说,读读。

(三)、“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 什么呢? 学到这里,现在你知道了吗?指名说说。(板书:“我”爱夹竹桃)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

五、总结全文: 今天,大家学得可真够认真的,不仅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会结合课文自己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夹竹桃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让我们也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好吗?

六、布置作业:

1、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称之为有韧性?(仙人掌、松树、小草、梅花、广玉兰„„)请仿照作者对比的句式赞美其中的一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使之更生动具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

有可贵的韧性

“我”爱夹竹桃

产生许多联想

第三篇:夹竹桃第二课时(xiexiebang推荐)

夹竹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朗读,直接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走进季老先生家的小院,认识了这样一种花,它从不与百花争艳,静静地、默默地开放,但却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既算不上名贵也谈不上艳丽,它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带着这份情感,捧起你们的课本,一起朗读昨天学习的一、二自然段。

二、品花期之长——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花色的奇妙有趣,是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之一(板书:花色),课文还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季老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另外的原因,浏览课文。指名回答。(第6自然段)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原来作者还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板书:韧性 幻想)

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文中的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4自然段)(出示第4自然段。)

过渡: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3、交流:(读书需要交流,有了思想的碰撞,我们才能把书中蕴含的味道读出来。)那么究竟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呢?我们先看第一句话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抓“悄悄地、一声不响”悟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

抓“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悟出夹竹桃连续生生不息、坚持不懈,不断地开放,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夹竹桃的韧性就在于它默默无闻却常年不败。齐读这一句话。

默默无闻,常年不败,总是盛开着,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无日不迎风吐艳(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谁来读读这句话?

(1)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每天都迎风吐艳,引导理解双重否定句。在这里作者用双重否定句是为了强调什么意思?(强调夹竹桃每天都迎风吐艳的意思)你能用无日说一句话吗?比如: 小明是个书迷,他——(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

(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无人不捧腹大笑。)(2)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候环境的变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和煦的春风里,我们会感到——,在盛夏的暴雨里,我们会感到——,在深秋的清冷里,我们又会感到——

(柔和、猛烈、凄冷)

也许其他许许多多的花儿在这些环境里和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但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吗?(出示)

指名说

(3)这就是无日不迎风吐艳啊!此时此刻,你觉得夹竹桃吐出的仅仅是枝头鲜艳的花朵吗?不是,它吐出的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4)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可贵的韧性吗?

其实,一年四季,春去秋来,秋去冬来,有太多的花儿陪伴了夹竹桃,夹竹桃也看到了太多的花开花落,花落花开。

句三: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这里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无不奉陪就是——(夹竹桃个个都奉陪)哪两个词语也体现了它“无不奉陪”?(一直)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无不奉陪的韧性吗?齐读。

(2)那么它分别陪伴了哪些花儿呢?出示第三节(陪伴了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

(3)一年三季,夹竹桃与迎春、桃花一起分享过和煦的春风的抚摸,又与凤仙、鸡冠一起经受了夏日暴雨的洗礼,还与玉簪、菊花耐受这深秋的凄清。可是不论天气如何变化,季节如何更替,夹竹桃始终不张扬,依旧迎风吐艳。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多么令人赞叹的韧性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读到这儿,我忽然有一个疑问了,课题是夹竹桃,作者却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其他花,而且写的这么美,作者写偏题了吧?指名说。

这样描写更能衬托出夹竹桃韧性的可贵,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反衬法)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无奈,只有它在沉默中坚持,在沉默中吐艳,这份坚持不懈,这份始终如一,这份顽强不屈,我们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韧性!一个韧性,竟然包含了那么多的含义。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出示,齐读。这是作者从心底里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三、由物及人。

1、同学们,王冕爱梅花的 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爱石灰的 要留清白在人间,那么季老先生为什么独独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我想,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2、出示季羡林的相关介绍。3、2006年,季老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面对主持人,面对透明闪光的奖杯,季老先生却非常谦虚的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4、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文如其人。季先生的坚韧与执着,宁静与淡泊,丰富与博大的人格魅力就像这默默无闻的、坚持不懈的却又顽强不屈的夹竹桃,让我们再来读读第四小节,让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出示,读)

四、感情幻想。

1、但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另有一番情趣。请大家快速读第五小节,找找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出示第五节)

2、交流。

3、也许花无意,但是人有情。朦胧的月光下,眼前看到的是花影迷离,鼻中闻到的是花香浓烈,奇妙的幻想就在作者笔下流淌。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幻想好好地读一读。

4、指名朗读。

5、月光下的夹竹桃本来平淡无奇,但却被季老先生写得这么流光溢彩,除了作者的想像力丰富外,更重要的是季先生对夹竹桃有着真挚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好好的读这段文字。(齐读)

6、这种由眼前的事物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会经常遇到。下面我们也来幻想一下,月光下的夹竹桃还会引起你怎样的幻想(出示,选择一种句式说一说)

五、总结。

此时我们再来看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可贵的韧性,它给我们带来的奇妙幻想,都将成为我们的最爱,让我们再来赞一赞夹竹桃。(出示,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六、作业: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第四篇:鄂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骄傲中华”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伟大的出征》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将“神舟”五号航天员受命出征的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的出征,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情感。《北京欢迎你》是杨澜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所做的陈述词。表达中国人民的真诚和热情。《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仅仅围绕“汉字的魅力”尽情抒发着对汉字的喜爱和珍惜赞美之情。

古诗《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写出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倾诉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赏析对联的特点和好处。”“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位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答意中的作用。“成语故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和成语知识并加以积累。“习作”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心愿。训练学生事实在在不说空话,布局合理有顺序。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潜心思考的读书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的能力。

5、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辅助理解,培养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抓一点,辐射全文,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

2、指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说到哪,读到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积累本单元的优美词句,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2、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4、伟大的出征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学生课后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课前准备

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1、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出示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

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

4、师述 :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3、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

4、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

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

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如: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六、课后学习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庄严出征

站满 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 洪亮的报告声(果断、从容、)

渴望 标准的军礼 爱国的情怀

附:

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第一个登月的人: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2、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5、北京欢迎你

教材分析:

《北京欢迎你》是杨澜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陈述词,文章以饱满的热情,朴实流畅的文字向世界各国朋友介绍了北京的人文环境和地理优势,是举办奥运会最理想的城市,并真诚的欢迎各国朋友来北京旅游观光。

教学前,要求学生动手查找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资料,了解奥运会的有关知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一个举办奥运会最理想的城市之一,并从中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充满激情的演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并说说自己将为3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述了哪些内容,感受爱国情怀。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简单了解北京申奥的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激趣、导入新课:

谁知道,2008年我国将有一件什么重要的喜事到来?它是多少界奥运会?我们来比一比,对于奥运会知识,谁知道得最多?可是,在申奥的旅途中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学习奥运大使杨澜在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北京奥运会中的演讲稿。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说说课文主要哪些内容?

三、检查学生初学情况

1、认读生字,区别“弘—恒”的读音,注意“餐”的书写。

2、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3、这里的“主席”指的是谁?简单了解演讲稿开头的格式。

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最理想的

城市?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段讲什么?

2、读第九自然段,“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什么叫“神奇”?课文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的神奇?(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历史根源)作者是怎样有条理的陈述这一方面的内容的?

(1)、历史文化古城:传统体育—蹴鞠

有著名的名胜古迹—紫禁城等 提问:这一段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2)、现代化的大都市:餐饮、购物方便等 思考:什么叫:“恭候”,说明什么?

(3)、北京人友善、喜爱体育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思考:“教育”和“交流”和“交流”指什么?什么是“奥运精神”? 这一部分我们用什么语气读更合适一些,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4)、整体感知开幕式和闭幕式及火炬接力与众不同。

(5)、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部分,重点体会第七自然段“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说一说“新的局面”、“新的高度”各有什么含义?从中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说一说你还能展示北京的哪些优势? 师述:

文章只是阐述了北京举办奥运会所具备的条件的一部分,大家接着展示北京的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啊,北京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城市,北京人从古自今热爱体育运动,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是最理想的奥运会举办地,北京申奥的成功,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总结课文陈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东道主,你想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呢?

3、学生互相交流。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爱国情怀。

5、简单了解应用文格式

六、奥运小知识

1、(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2、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

3、用你手中的妙笔画一个你喜欢的福娃。

6、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教材分析

汉字是什么?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中,作者把汉字的丰富多彩比作“活泼可爱的孩子”,比作“美丽多姿的鲜花”,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因此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就是汉字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你读出什么含义来了?

2、从课题上分析,作者会紧紧围绕哪方面来描写?

简介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3、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说一说你从书中知道了关于汉字的哪些内容?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学生读生字,注意“坠”、“脂”、“骋”的正确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把每句话读通顺。

二、抓住文字,赏析内容。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作者对中国汉字哪方面的描写? 板书:

不是符号是精灵书法丰富 对诗有灵性 有瑰丽雄伟的生命力

3、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好好的读一读,看看你是否也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师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中国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什么叫“僵硬”?“风韵”指什么?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描写的?(分层理解)(2)、指名读“真的……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说说你还读出什么感受? 师述:

是啊!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

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有关。这四个字真富有典型性和趣味性。“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给人飘浮感…….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你们喜欢它们吗?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去感受这些小精灵的奇妙。(3)、你还读出什么感受来呢?

学生欣赏课文上的书法作品,有感情的朗读“而在书法家的笔下……书法瑰宝” 理解“它们自身……飞翔和驰骋。”是什么意思? 师述:

汉字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没有人不知道汉字书法有其他文字书法不能比拟的魅力。行如流水的草书,秀丽的楷书,端庄的大篆小篆,不仅使中国人、海外华人着迷,而且有的洋人也慕名来中国学习说汉语,写汉字。可见书写汉字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你们从小写好我们中国的汉字。下面我们就付诸行动吧。

三、学生书写生字

1、读课后的生字,看清每个字的形。

2、注意“幽”的书写顺序。

3、学生书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读中感悟,品赏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对中国汉字还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2、学生理解,老师点拨。

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3、什么叫“异乎寻常”?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异乎寻常?

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是哪些呢?你能举出例子来吗?什么叫“总指挥”?(紧扣这个比喻来体会)

4、感情朗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设问手法构段,5、小结:

汉字之美,真的是美在风骨。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汉字之美,也同时美在精髓。面对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得热血沸腾,中国的汉字何去何从?

指名读第5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来了?“轻而易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要读出气势,读出自豪感。说说你对“中国的方块字……单字的海洋”的体会。

6、师述:

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文字需要不断再创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让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面对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的中国汉字,你还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来?

7、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1)、作者为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在他的眼里,汉字是什么?表达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说说你对“我真的无限…….奇特魅力。”的感受。理解“驰骋”、“风韵”、“徜徉”等词语的含义。

(3)领读,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小结: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剂。汉语还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

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界人口的26%,几乎相等于合用英语的15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的书面语的只有3亿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它也是因特网上的第二大语言文字。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申奥成功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兴趣日益升温。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学校开设了华文课程,美国有2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课程,许多人已看到华文中还蕴藏着无限商机。

汉字举世无双的优点是容易储存信息,制造新名词。一个字除了自身具有一定的意义外,还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如“政”字,后面加上不同的字,就可以造出不同的词,如政界、政局、政客、政经、政策、政府、政事、政情、政变、政论等等;又如“了不得”、“不得了”、“得不了”,三个同样的字用不同的排列方法就可以表达三种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中国文字最能追随语言和时代的发展,把旧字重新组合成新词术语,得到“生词熟字”的效果,如电影、电脑,积极、消极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造新的文字,因此中国文字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汉字之美,美在精髓,美在真情。国运盛,汉字兴,汉字有着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汉字的优越性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三、学生就自己喜欢的部分感情朗读。完成课后作业。

四、说说你对中国汉字特点还有哪些了解,写在书后。

板书设计:

6、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不是……..而是…… 再生活力 书法丰富有灵性奇特魅力

是……..而不是…… 稳定性

诗词诵读 碛中作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会,对边疆风物深厚的感情。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教学难点 :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沙漠地域的样子吗?你觉得沙漠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岑掺的作品《碛中作》,看看诗人眼里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西来”指什么?(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两回圆”交代了什么?(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

6、师述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又是什么意思?

小结:

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诗人当时面对明月思念故乡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

四、小结: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在描写旅人远走塞外时,是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深沉哀婉的乡愁。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语文乐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对联的特点及好处。

2、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进一步品位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答意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和成语知识并加以积累。

4、通过阅读故事,进一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从中领悟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学好科学,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特点,句式的变化,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反复练读,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交流:第一副对联里有好多相同的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第二副对联里的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字音却有很多相同的,它们是什么意思?

4、多种形式背诵。

5、你还能收集到哪些有趣的对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6、学生结合“探究和实践”的要求进一步了解和积累对联,为下一次“说对联比赛”做准备。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1、引导学生把三句话读准确,读流利。

2、引导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或字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3、联系课前收集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四、成语故事

1、学生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讨论赵奢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你认为赵奢是个什么样的人?

3、理解“奉公守法”的意思。

4、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习作 心愿

1、事例引路,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当一名老师,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心愿呢?那是因为……..。

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心愿呢?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呢?有怎样为它而努力呢?

2、自由交谈,开阔思路。

(1)、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里面提出的这些问题。

(2)、有所感受的学生和身边的学生交流。

(3)、集体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解疑。

5、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确定题目,构思习作提纲。

第二课时

1、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提出建议。

2、老师点评,学生反复修改。

3、小结,提要求。

4、学生誊写作文。

第五篇: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试卷

六年()班号数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看谁写得既准确又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0分)chà dàoqī liángmiǎn lìzǔ náokuáng fēng nù háo()()()()()jiān jùzhēn zhìâliâbì miǎnqǐnbùānxí()()()()()

二、选词填空。(4分)①他对这件事情安排得很(),你无需劳神了。[周密精密] ②这么()的仪器,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周密精密] ③他留学回国后,()献身祖国的科学事业。[毅然断然] ④对这无理要求,他()拒绝了。[毅然断然]

三、给划横线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只活了四十多岁。()①婉辞,指父母死亡;②放弃养育;③抛弃,不愿意养育。

2、他们提出最后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过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问。()①表示关心;②参与这件事,发表意向;③询问。

四、我会按要求写词语。(11分)

1、照样子,写词语。(6分)①大模大样(ABAC式)()()()②空空如也(AABC式)()()()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10分)()崖峭壁思()起伏可见一()()空如洗百()不回()人讥笑水()石出牙牙学()欢歌()舞()居乐业

五、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人怎么不可以向命运挑战呢?(改为陈述句)

2、湖面平静。(改为比喻句)

3、看了《雷锋》这部电影,我受到了教育。(改为反问句)

4、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改为拟人句)

六、按课文填空。(9分)1.塞外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天,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____。3.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胸怀祖国,除了詹天佑,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爱国人士。

七、课外阅读。(15分)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博士从美国回到了祖国。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他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博士学位,成了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在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他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并负责航空新技术的研究。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是,当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美国当局听说钱学森想回国,十分害怕,害怕他带回航空新技术,使新中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就采用了卑鄙的手段迫害他。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搬运公司。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隔10分钟就进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30磅。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集资15000美金,把钱学森从拘留所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继续受到限制,信件和电话都受到监视和检查。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敬爱的周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10月8日到达广州。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以后,钱学森在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坚持()痛苦()平庸()

2、请用钱学森说话的语句,为文章加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4、读文章中画“______”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5、读了这篇文章,请你写出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2句。2分 ①②

6、国庆节将至,如果让你为大家挑选两首歌颂祖**亲的歌,歌曲的名字分别是:。2分

七、作文(40分)在祖国生日临近时,请你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用发现的眼光,以“我发现了祖国的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歌颂祖国,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例,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下载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夹竹桃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夹竹桃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黎雪梦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60人上学期合格率100%上学期优秀率71.7%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100%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本 期 转 化 率本班大部分学生能......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60人上学期合格率100%上学期优秀率71.7%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100%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本 期 转 化 率本班大部分学生能......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60人上学期合格率100%上学期优秀率71.7%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100%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本 期 转 化 率本班大部分学生能......

    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 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2张英迪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夹竹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本组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展开的。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有《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

    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2006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2006.3.30) 一、看拼音写词语。 xīlìxù dāoqīxījiào huìzēng jiāshân chūhã yán yuâ sâ dīng zhǔmâng huà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