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世界,点亮真情
主题:感恩世界,点亮真情
事例一:19岁少女瘫痪,卧床4年,单身养父照顾起居,不离弃。
事例二:烟台91岁老人拾荒18年,资助上千名学生。
事例三:“中国人的一天”——8岁女孩“曾红”当家,唯一心愿称希望母亲早点好起来!
【相关资料】
事例一:19岁少女瘫痪,卧床4年,单身养父照顾起居,不离弃
(男子照顾瘫痪养女4年 养女:爸,我死了你才享福)
原标题:“爸爸,我死了你才能享福”听了养女这话,廖老汉只能悄悄哭。19岁少女瘫痪在床4年,单身养父悉心照顾,说捡了她就不会不管,也不愿女儿再受一点苦。前几天,当我们抵达离綦江城区两小时车程的石壕镇响水村的一个半山腰时,一幢木楼的一间屋子里,19岁的廖正先盖着泛黑的棉絮斜躺在床上,双眼直直地盯着离她三米远的电视机……满屋屎尿混杂的臭味,已经让廖正先的养父廖宗敏麻木,他撕开卫生卷纸的塑料包装,一卷纸全垫在了女儿身下。放电视机的桌子下,卫生纸的塑料包装已经集满了整整一个纸箱。
上天的“礼物”
说起自己的养女,廖宗敏话不太多,“以前读书得了很多奖状。”说了这一句后,他就坐在凳子上,接过邻居递来的烟,点燃后使劲地抽不说话。我们从邻居那里了解到,廖宗敏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年老,再加上有一个患了精神病的弟弟,早年处了几个对象也没成功,此后一直单身。
1994年8月,村里一户人家在门外捡了一个才出生两个月的小女孩,廖宗敏70多岁的母亲想到当时已43岁的单身儿子将来老了无依无靠,便做主把小女孩接回了家,当作孙女养了起来,取名廖正先。
有了这个孩子后,廖宗敏也开始学习当爹,他挤出生活费给孩子买奶粉,听着女儿叫“爸爸”……他总是会省出一口肉,给女儿补充营养。
知道自己是捡来的孩子,廖正先格外珍惜这不易的生活。她努力学习,不管是在村小还是在万隆中心学校,她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多次考试排在全班第一。
廖宗敏说,当时看到女儿那么努力学习,自己似乎也看到了希望,“我就想,她读书好,我再没得钱,也要供她读书。”在廖宗敏看来,女儿读书好自然会在城里工作,那时候他就可以跟着女儿进城享清福。可上天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在廖正先上小学四年级时,廖宗敏就发现她走路有点不正常,总是盘着腿走,速度远远跟不上其他同学。为了不让走路慢影响廖正先的学习,廖宗敏就坚持每周一早上背着女儿到离家几公里外的万隆中心学校上学,周末,又赶过去把女儿背回来。
医生的“宣判”
这一背就是好几年。2009年,上完初一的廖正先走路更加吃力,读书时,甚至连上厕所也必须依靠同学背着去才行。见没办法再帮女儿,廖宗敏给女儿办了休学手续,想让她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再看。2009年下半年,廖宗敏东挪西凑准备了一笔钱,带着女儿到重庆主城看病,在他看来,只要到了医院,医生就能把女儿的病治好。“医生说这是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治疗费需要十多万元,而且不一定能治好。”廖宗敏点燃的希望又破灭了。2010年,廖宗敏的老母亲因病去世了,女儿廖正先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照顾。就在廖宗敏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时,2011年,廖正先病情加重,原来还可以由廖宗敏抱到门外坐着、晒晒太阳的她,坐也坐不了,腰部以下完全失去活动功能,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也只能在床上解决。
廖宗敏太无奈了:原本寄望老了有女儿可以给自己养老送终,却不想在自己半百之后,还得给女儿端屎端尿。
手机的“烦恼”
虽说脾气一直不太好,但廖宗敏照顾女儿却很耐心和细心。村里拿出几千元帮他买了一间木房,房子是个通间,廖宗敏就用彩色条纹塑料布将自己和女儿的床隔出来,他说自己老了,耳朵背,睡在隔壁能随时听到女儿的声音。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给女儿做早饭,守着女儿吃完,又得给她因为长期卧床长了褥疮的双腿涂药水,还把她一天要喝的水准备到床边,之后再一个人下地干活。干完活,他就赶紧回来清理女儿的大小便,然后
-核对无误请签字:
做饭、为女儿涂药。夜里,他还会时常看看女儿的被子盖没有盖好。
为了让女儿不孤单枯燥,廖宗敏还咬牙挤出300多元,给女儿买了手机,“她就可以打游戏,上网。”
也是这部手机,让廖宗敏原本拮据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一个月那个兆(手机流量)都要100多块钱。政府每个月给的低保一共600多元,还要给她买药。”偶尔,廖宗敏也会有些烦恼,但赶场天仍然会想到给女儿买她喜欢吃的方便面和卤肉。
女儿的“绝望”
虽然养父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愿望,但久病不起的廖正先觉得很拖累父亲,有时因为身体疼痛,会故意冲廖宗敏发火。“她让我背她到马路上让车撞死,或者说让我买敌敌畏,说喝了她死了我就轻松了。”廖宗敏说。对于这些,廖宗敏说,既然自己已经把她养这么大了,就绝对不会不管,“她小时候很勤快的,八九岁就帮我割猪草。人也很讲究,去上学才穿校服,回到家立即把校服换下来。”廖宗敏说虽然自己照顾女儿越来越吃力,但想起女儿以前的好,就会好过一些。
“爸爸,我死了你才会好过点,女儿的福你一天也没享到,我死了你才能享福。”听了女儿的话,廖宗敏用洗得已经泛白的蓝布衣袖,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编后语:对于这些,廖宗敏说,既然自己已经把她养这么大了,就绝对不会不管,“她小时候很勤快的,八九岁就帮我割猪草。人也很讲究,去上学才穿校服,回到家立即把校服换下来。”廖宗敏说虽然自己照顾女儿越来越吃力,但想起女儿以前的好,就会好过一些。
事例二:烟台91岁老人拾荒18年资助上千名学生
房间里有一扇很大的窗户,明亮而又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屋子,91岁的刘盛兰微笑地注视着进进出出的每个人。
生性不愿麻烦人,刘盛兰几度拒绝住养老院,多次相劝,10月5日,他搬到了烟台福盛老年公寓。18年来,刘盛兰不间断资助超过1000个孩子,这为他赢得了尊重,以至于在耄耋之年,仍有记挂他的志愿者、义工从全国各地赶来探望和帮助他,这个捐钱从不为自己考虑的倔老头也让村里人感叹有“傻福”。受助者曾以为 他是“阿姨”
刘盛兰从不避讳助学的初衷是为了在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受助的学生。
年轻时在天津的贸易公司当学徒,后来在招远一家黄金机械公司当保管,刘盛兰在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直是个能人。不过,他有过三段不顺利的婚姻。远房侄子刘建喜回忆,刘盛兰第一任妻子很漂亮,但结婚不到一年就分开了。第二任妻子精神不正常,两人过的时间也不长。转眼到了40多岁,经人撮合,刘盛兰又娶了一位,很快两人又过不下去了,离婚时妻子有了身孕,但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
对婚姻彻底失望,也没有子嗣,刘盛兰开始为自己的后半生打算。一家公司老总曾准许他一辈子给公司看大门,而他还早早为自己置办了绫罗绸缎缝制的寿衣。
73岁那年,答应让他一辈子呆在门房的公司老总癌症去世,刘盛兰的余生又没了着落。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于是就想到了助学。“我资助学生多了,总有一两个愿意给我养老的。”
刘盛兰跟着了魔似的,只要知道有孩子上不起学,他就会把手头的钱寄过去。从73岁到83岁,他捐助的学生,从周边几个地市很快扩展到全国各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钱是老人骑着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在招远市区拾荒攒下的,甚至有人一度以为刘盛兰是位女性,称他“刘盛兰阿姨”、“刘妹子”。
积蓄都捐了,很多亲戚疏远他
少则两三百,多则好几千元,只要见到贫困的学生,刘盛兰都给予帮助。这种普遍撒网让许多受助者只记住了他的名字,却很少有人像他最初设想的一样,在他孤单时来探望。
“我做的终究是件好事,他们即使不回报我,也不会来害我吧。”刘盛兰说。
从报纸上读到鲁东大学大三学生冷旭波凑不齐学费面临辍学,刘盛兰就给他汇款。招远的栾相文被诊断出白血病,刘盛兰托人捎去5000元现金。
为了完成资助,刘盛兰每天清早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喝上一碗“能治眼睛”的白糖水,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
随着善名远播,许多人写信向他求助。去年5月,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贫困生杜峰写信,希望刘盛兰资助参加考试的培训费。收到1000元汇款后,杜峰寄来一张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复印件,老人为此高
兴了很久。
刘建喜说,刘盛兰把所有积蓄都捐了出去,自己过得连普通收破烂的都不如,村里人觉得他“神经病”,很多亲戚也疏远了他。
“他年轻时很干净的,家里也很整洁。现在老了,没有能力了,所以才这么脏乱。”刘建喜说,刘盛兰其实一直很讲究,即使拾荒也要穿好布料的衣服,出门的时候,总要戴一顶帽子,冬夏如此。
多年来,刘建喜照看老人起居,在他眼里,刘盛兰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就是有点倔,做的都是好事,他有他的道理。”
住院了还担心给孩子们的汇款没到位
行善积德,刘盛兰坚信把所有的钱捐出来,老了都不会生病。
他确实没生过大病,感冒也很少,甚至有一年被车撞了两次,连皮外伤都没有,只是有点痛。
刘盛兰不愿麻烦人,已是五保老人的他宁愿自食其力,仍拒绝住养老院。为此,他一年有3800元的补贴,蚕庄镇政府另外每月给他200元的生活费,外加一箱奶和10斤鸡蛋。
他把这些钱也拿出来资助学生,多年下来,家里收到了一大堆受助学生的感谢信,但因资助的零散性和通讯方式变更,很多学生已经和老人失去了联系。
不过,每到大小节日,很多人都会去探望他,全国各地给他的汇款也多了起来,他就忙着去邮局把汇款转捐出去,并不忘叮嘱蚕庄邮局的于师傅“让孩子写封信”,只有拿到孩子们的信他才能安心。
来自天南海北受资助孩子的几百封信是老人最大的支撑,91岁的他依然能清晰记得每个来信者的困难情况。
今年8月,刘盛兰因慢性肾衰竭住院,病床上脸色蜡黄的他最惦念的仍是孩子,他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
得知“爷爷”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他。当年的受助大学生乔垒调了班从济南赶到老人病床前伺候多日,中秋节又来看望。
感念老人善举,很多陌生人也来问候他。西安的李美贤自认老人侄女,随信寄来一身衣服并说:“如果您那有电话,我可以陪您说说话。”
出院后,几经劝说,刘盛兰住进了烟台福盛老年公寓。再提助学,床上静养的刘盛兰说:“就像村里有个困难户,大家都不帮,以后你困难了怎么办?”他希望遇见困难学生时,大家都能伸把手,让孩子过了这关。事例三:【中国人一天】12岁的小当家(原标题:父亲过世母亲智障 新化年幼姐妹为家撑起一片天)
12岁的曾红和8岁的妹妹曾玲的家在湖南省新化县石冲口镇安乐山村。四年前,父亲患病,两年前,因无钱医治过世,留下了未成年的两个女儿和瘫痪智障的妻子三人相依为命。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刻起,姐妹俩就开始了边上学边料理家务边照顾妈妈的生活。
每天天不亮,别人还在睡梦中,姐姐曾红就得起床,然后挑水、烧火、叠被子、炒菜做饭、伺候母亲大小便,忙完家务后,又得赶紧带着妹妹上学。下午放学后,别的同学还在嬉戏玩耍时,两姐妹又一溜烟赶回家,给母亲做饭。
俩姐妹年纪虽小,但生活所迫,洗衣做饭炒菜挑水,家里的里里外外的活都得做。平时出了太阳,懂事的姐姐还要把妈妈背出来晒晒太阳,陪着说说学校里的事,这也是他们在一起稍微轻松点的生活方式了。当记者了解情况后来她家看望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被震惊了。两间早已经破烂不堪的房屋,裂开着一道道拳头大小的缝,窗户上看不到一块玻璃,屋顶上遍布着蜘蛛网,一张床、一张桌、一个柜就是曾红她们的全部家当。
记者好心询问懂事的姐姐曾红:既然家里这么困难,怎么不投奔亲戚家呢?曾红低声细语告诉我们,这个家除了她们一家三口外,再也没其他亲戚了。
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只是靠着政府低保生活,然后一点点爱心捐助勉强解决吃饭问题,营养根本也跟不上。临走时,我们随行的媒体同行为曾家姐妹捐献1000元,但却始终有一种忧愁在记者的心头:下个学期姐姐曾红就要读初中了,而读初中离家又那么远,家里的妹妹只有这么大,智障的母亲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她们的生活该怎么继续。
第二篇: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安东岳中学在全校师生中启动并实施了“感恩父母.点亮真情”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扬尊老孝亲传统美德,促进亲子交流沟通,四月二十三日泰安东岳中学在全校师生中启动并实施了“感恩父母.点亮真情”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启动活动实施方案;利用升旗仪式进行总动员;由学生会代表向全体同学发起倡议;进行“你对父母了解多少”问卷调查;召开主题班会交流“感恩父母”好做法;开展双向交流书信活动和征文评选活动等多项内容。
学校在该项活动中,加大对班级和学生的评选、表彰力度。一是请家长对孩子在执行孝敬父母行为规范上打分;二是家校携手共评“十佳孝星”;三是组织评选征文并表彰优秀班级和同学。
“感恩父母.点亮真情”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有一种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爱。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最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母亲用乳汁把我们喂养,父亲用深情把我们沐浴。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饱含着父母的辛劳。寒冷时,父母给我们温暖;困难时,父母给我们支持;生病时,父母给我们照顾。父母对儿女的爱比天高,比海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会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优异的成绩,健康的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总是说要让父母以后过上更好的日子。可是当我们长大的时候,却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我们也许会记得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辛勤培育过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同学们,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第四篇: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主题班会)
学 校:者密小学班 级:一(2)班指导老师:苏德凤
活动背景: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的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也就是知恩、报恩。然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小皇帝”都冷眼横对他们的父母、漠视教师的劳动的付出,认为所有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因此“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我在班里搞一次感恩教育的活动,我想通过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别人的艰辛,有一颗感恩的心。活动目标:
1.通过班队会课,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
2.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他人,善待他人.设计思路:由学生主持引入主题,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诗歌《游子吟》激发学生爱父母的热情,再通过地震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伟大的爱,接着联系自己生活,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故事,让生感受亲恩,体会亲情,并现场亲子互动,体会亲恩,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总结出孝敬父母的正确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爱,使情感升华。接着,使活动进行扩展,让生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一切,并通过《感恩的心》手语操表达出来,最后在班主任老师的总结中结束这次班会活动。活动准备:
1.两位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准备主持稿
2.多媒体课件:(1)诗歌《游子吟》(2)地震中的图片(3)背影音乐“再见警察”(3)“感恩的心”手语操等
3.提前和家长联系好,请家长到场参与
活动方法:情景体验,讲故事,讨论、发言、交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艾言梼:敬爱的老师
胡林:亲爱的同学
主持人合:大家下午好!现在我们宣布一(2)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老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给了我生命全部的爱,又在我耳边轻轻说了声,你不用回报,是谁„„又是谁„„把一切的爱都化为甘露,无声孕育了一方新绿,——是我慈爱的父亲、母亲。
艾言梼:当我呱呱落地,胡林:就迎来了爸爸、妈妈灿烂的笑脸!
艾言梼:爸爸的微笑,就像暖流涌进了我们的心田!
胡林:妈妈的微笑,就像人生的第一首歌谣!
主持合:从此,你们日日夜夜陪伴着我们。
主持合:你们就是我启蒙的严师。爸爸、妈妈,今天就让我们来赞美你们—(师生齐:)“爸爸、妈妈我爱您!”
二.激发学生爱父母的热情:
1.老师:咱们以前学过一首关于母爱的古诗,还记得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吗?谁能背背这首古诗呢?
学生:举手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老师小结:一位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手里缝制着衣服给将要出发的孩子。在孩子出发前夕,母亲还在细心地一针一线缝着,心里却担心孩子很长时间不回来。这就母亲对孩子关心爱护啊!每个孩子的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无优无虑、心情舒畅,快快乐乐的环境下长
大。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3.艾言梼:在生活中,父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胡林:母亲永远牵着我们的手;
艾言梼: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胡林:父母的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主持人合:父母的爱是危急时刻撑起我们生命的一片晴空!
艾言梼: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地震中的母亲》(多媒体画面辅助)。
4.教师讲述:(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为孩子搭起一座人身帐篷。倒下的瓦块重重的砸在母亲身上,母亲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移动,瓦块就会砸到孩子身上,望着熟睡的孩子母亲嘴角露出了微笑。就这样的姿势,就这样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救援人员赶到时,她还是这样的姿势。当救援人员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时,发现孩子毫发未伤,还是安详地睡着。人们在孩子的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5.听后随感:
艾言梼: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呢?
学生: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最圣洁的、最勇敢的母爱,我们面对这样伟大而又无私的爱,内心当中充满了对这位母亲的尊敬,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用队礼表达我们对这位母亲的敬意吧!
三.感受亲恩,体会亲情:
教师:同学们,每一位父母都是那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过许多事,为我们付出很多。那谁能谈谈你的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吗?
学生:(1)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四.亲子互动,体会亲恩
教师: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和他的家长一起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找一对父子或者母子)石情雨同学,请你回答关于父母的问题,叔叔(阿姨),请您回答关于孩子的问题,好吗?(屏幕显示问题)
1、父母(孩子)的生日是哪一天,你是怎样给父母(孩子)过生日的?
2、知道父母(孩子)最爱吃什么呢?
3、知道父亲节、母亲节是哪一天吗?儿童节是哪一天?
4、周末你为父母(孩子)做哪些事情?
教师:看来,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总是多过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父母给孩子的爱总是多过孩子给父母的爱,同学们,看来我们对父母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请记住这两个日子吧!
学生:主持人以手指示屏幕的显示:(父亲节是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是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
五、讨论:我怎样对待父母
教师:刚才几个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的确,父母之爱伟大而又平凡。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呢?
学生:1.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孝敬父母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做到的:1.听父母的话,不顶撞父母,接受劝告。2.对父母有礼貌。3.体贴关心父母。4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随便向父母要钱买零食吃。5.不为难父母。
六.学会感恩,及时回报
教师:相信此时此刻,大家都有很多心里话要对父母说。同学们,让我们从座位上走出来,到爸爸、妈妈面前,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吧!
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七.情感升华,感恩一切:
艾言梼:同学们,在生活中除了父母还有许许多多关心我们的人。
胡林:老师、同学、朋友等等,他们都在我们身边支持我们,鼓励我们!艾言梼: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那就让我们感谢一切使你成长的人吧!
教师出示:1.感谢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2.感谢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3.感谢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4.感谢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了你温暖。
5.感谢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了你力量。
6.感谢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了你的蒙昧。
7.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双腿。
8.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你的智慧。
9.感谢藐视你的人,因为他们觉醒了你的自尊。
10.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你的心志。
胡林:同学们,让我们用手语表演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感谢吧!
(放歌曲《感恩的心》表演手语。)
艾言梼:请班主任曾老师为我们此次班会做总结
八.总结:
教师:刚才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心中的最想说的话。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你们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感恩回报。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艾言梼:学会感恩,就要学会尊重他人。
胡林:学会感恩,就要有奉献精神。
艾言梼:学会感恩,就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胡林:一颗感恩的心,一粒和平的种子。
艾言梼: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
胡林: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学会做人。
艾言梼:我宣布一年一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恩父母 点亮真情
第五篇:感恩演讲稿: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叫做《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十二年前,爸爸、妈妈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因为我是爸、妈的独生女,更是他们的心肝,所以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爸、妈的关怀、给予和馈赠,从来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更没想过为爸妈分担点什么。是去年的那节主题班队会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彻底改变了我。记得那节班队会的名字就叫《感恩父母,点亮真情》,在班队会舒缓的音乐声中,爸、妈关爱我的情景历历在目: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病,爸妈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在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常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的飞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过了好久,雪人似的爸爸回来了,身上的雪还没来得及掸掉就急切地问我:“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
爸爸妈妈不仅关心着我的健康,更关心着我的成长。他们教我说话,教我走路,教我看书和写字,给我讲故事。他们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我上学以后,虽然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但每天晚上总要问我在学校里学得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得好不好,学习有没有困难等等,特别在刮风、下雨、下雪的天气,爸妈总是到学校接送我,生怕我淋着、冻着。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耐心地帮助我,鼓励我不要害怕。记得我上三年级时的一天傍晚,我坐在餐桌上写作业,妈妈在炒菜。我有一道数学题怎么也不会做,一个人唉声叹气。妈妈注意到了,便跑过来耐心地给我指导。当我在她的指导下做出这道题时,一股焦味传来,妈妈这才想起锅中的菜。……十几年来,爸爸妈妈关心我的事说也说不完,道不尽。
去年的一天,我坐在沙发上,随意地拿起了果盘中的一个桔子。那桔子亮澄澄的,我三下五除二便剥掉了它的皮。突然想起了老师教育我们感恩的话,我呆了一呆,接着便将剥好的桔子一分为二,一半递给了妈妈,一半递给了爸爸。没有过多的言语,只见妈妈高兴得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而爸爸则开心地大声说:“谢谢!我女儿剥桔子给我吃了!”望着爸妈那令我难以置信的幸福模样,我突然发现:原来父母是那么容易感到满足。于是,我开始思索,在平凡的生活中,我能做的一些小事不也是感恩的行动吗?从那以后,我在学习上特别认真刻苦,因为我知道,我的点滴成绩都会给父母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幸福的满足,所以我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我就顺便拿起笤帚扫一扫地;吃完饭,我抢着帮妈妈洗洗碗;爸爸看报时,我为他倒上一杯热茶,早上起来,我自己叠起被子,自己整理房间……爸爸妈妈直夸我,说我长大了。
同学们,爸妈的皱纹深了,因为他们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们;爸妈的手粗了,因为他们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们;爸妈的腰弯了,因为他们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们;爸妈的眼睛花了,因为他们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们。让我们学会感恩吧,感谢爸爸妈妈将我们养育成人,感谢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一个感激的眼神,一声温馨的问候,一次真诚的交流,一份满意的答卷;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成为一个杰出的栋梁……这就是回报,这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
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