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性的吸引力(林语堂)(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4:4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性的吸引力(林语堂)(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性的吸引力(林语堂)(本站推荐)》。

第一篇:论性的吸引力(林语堂)(本站推荐)

论性的吸引力

林语堂

女人的权利和社会特权虽然已经增加了,可是我始终认为甚至在现代的美国,女人还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我希望我的印象是错误的,我希望在女人的权利增加了的时候,尊重闺秀之侠义并没有减少。因为一方面有尊重闺秀之侠义,或对女人有真正的尊敬;另一方面任女人去用钱,随意到什么地方去,担任行政的工作,并且享有选举权——这两样东西不一定是相辅而行的。据我(一个抱着旧世界的观念的旧世界公民)看来,有些东西是重要的,有些东西是不重要的;美国女人在一切不重要的东西那方面,是比旧世界的女人更前进的,可是在一切重要的东西这方面,所占的地位是差不多一样的。无论如何,我们看不见什么现象可以证明美国人尊重闺秀之侠义比欧洲人更大。美国女人所拥有的真权力还是在她的传统的旧皇座——家庭的炉边——上产生出来的;她在这个皇座上是一位以服役为任务的快乐天使。我曾经看见过这种天使,可是只在私人家庭的神圣处所看见,在那里,一个女人在厨房中或客厅中走动着,成为一个奉献于家庭之爱的家庭中的真主妇。不知怎样,她是充满着光辉的,这种光辉在办公室里是找不到的,是不相称的。

这只是因为女人穿起薄纱的衣服比穿起办公外套妩媚可爱吗?抑只是我的幻想?女人在家如鱼得水,问题的要点便在这个事实上。如果我们让女人穿起办公外套来,男人便会当她们做同事,有批评她们的权利;可是如果我们让她们在每天七小时的办公时间中,有一小时可以穿起乔治绉纱或薄纱的衣服,飘飘然走动着,那么,男人一定会打消和她们竞争的念头,只坐在椅上目瞪口呆地看着她们。女人做起刻板的公务时,是很容易循规蹈矩的,是比男人更优良的日常工作人员,可是一旦办公室的空气改变了,例如当办公室人员在婚礼的茶会席上见面时,你便会看见女人马上独立起来,她们或劝男同事或老板去剪一次头发,或告诉他们到什么地方去买一种去掉头垢的最佳药水。女人在办公室里说话很有礼貌,在办公室外说话却很有权威呢。

由男人的观点上坦白地说来——装模作样用另一种态度说来是毫无用处的——我想在公共场所中,女人的出现是很能增加生活的吸引力和乐趣的,无论是在办公室里或在街上,男人的生活是比较有生气的;在办公室里,声音是更柔和的,色泽是更华丽的,书台是整洁的。同时,我想天赋的两性吸引力或两性吸引力的欲望一点也不曾改变过,而且在美国,男人是更幸福的,因为以注意性的诱惑一方面而言,美国女人是比(举例来说)中国女人更努力在取悦男人的。我的结论是:西洋的人太注意性的问题,而太不注意女人。

西洋女人在修饰头发方面,所花的功夫是和过去的中国女人差不多一样多的;她们对于打扮是比较公开的,是随时随地这样做的;她们对于食物的规定,运动,按摩,和读广告,是比较用心的,因为她们要保持身体的轮廓;她们躺在床上做腿部的运动是比较虔诚的,因为她们要使腰部变细;她们到年纪很大的时候还在打扮脸孔,还在染发,在年纪那么大的中国女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她们用在洗涤药水和香水上的金钱是越来越多的;美容的用品,日间用的美容霜,夜间用的美容霜,洗面用的霜,涂粉前擦在皮肤上的霜,用在脸上的霜,用在手上的霜,用在皮肤毛孔上的霜,柠檬霜,皮肤晒黑时所用的油,消灭皱纹的油,龟类制成的油,以及各式各样的香油的生意,是越做越大的。也许这只是因为美国女人的时间和金钱较多。也许她们穿起衣服来取悦男人,脱起衣服来取悦自己,或者脱起衣服来取悦男人,穿起衣服来取悦自己,或者同时在取悦男人和自己。也许其原因仅是由于中国女人的现代美容用品较少,因为讲到女人吸引男人的欲望时,我很不愿意在各种族间加以区别。中国女人在五十年前缠足以图取悦男人,现在却欢欢喜喜脱下“弓鞋”,穿起高跟鞋来。我平常不是先知者,可是我敢用先知般的坚信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女人每天早晨一定会费十分钟的工夫,将两腿作一高一低的运动,以取悦她们的丈夫或她们自己。然而有一个事实是很明显的:美国女人现在似乎想在肉体的性诱惑和服装的性诱惑等方面多用点工夫,企图用这方法更努力的去取悦男人。结果在公园里或街上的女人,大抵都有更优美的体态和服装,这应该归功于女人天天保持身体轮廓的不断努力——使男人大为快活。可是我想这一定很耗费她们的脑筋的。当我讲到性的诱惑时,我的意思是把它和母性的诱惑,或整个女人的诱惑作一个对比。我想这一方面的现代文明,已经在现代的恋爱和婚姻上表现其特性了。

艺术使现代人有着性的意识。这一点我是不怀疑的。第一步是艺术,第二步是商业对于女人身体的利用,由身体上的每一条曲线一直利用到肌肉的波动上去,最后一步是涂脚趾甲。我不曾看见过女人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那么完全受商业上的利用,我不很明白美国女人对于利用她们的身体这件事情,为什么服从得那么温顺。在东方人看来,要把这种商业上利用女性身体的行为,和尊敬女人的观念融合起来,是很困难的。艺术家称之为美,剧院观众称之为艺术,只有剧本演出的监督和剧院经理老老实实称之为性的吸引力,而一般男人是很快活的。女人受商业上的利用而脱起衣服来,可是男人除了几个卖艺者之外,是几乎都不脱衣服的:这是一个男人所创造和男人所统治的社会的特点。在舞台上我们看见女人差不多一丝不挂,而男人却依旧穿晨礼服,结黑领带;在一个女人所统治的世界里,我们一定会看见男人半裸着,而女人却穿着裙。艺术家把男女的身体构造作同等的研究,可是要把他们所研究的男人身体之美应用到商业上去,却有点困难。剧院要一些人脱光衣服去嘲弄观众,可是普遍总是要女人脱光衣服去嘲弄男人,而不要男人脱光衣服去嘲弄女人。甚至在比较上等的表演中,当人们要同时注重艺术和道德的时候,他们总是让女人去注重艺术,男人去注重道德,而不曾要女人去注重道德,男人去注重艺术的(在剧院游艺表演中,男演员只是表演一些滑稽的样子,甚至在跳舞方面也是如此,这样说便是“艺术化”的表演了)。商业广告采取这个主题,用无数不同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因此今日的人要“艺术化”的时候,只须拿起一本杂志,把广告看一下。结果女人自己深深感到她们须实行艺术化的天职,于是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这种观念,故意饿着肚子,或受着按摩及其他严格的锻炼,以期使这个世界更加美丽。思想较不清楚的女人几乎以为她们要得到男人,占有男人,唯一的方法是利用性的吸引力。

我觉得这种过分注重性吸引力的观念之中,有着一种对于女人整个天性的不成熟和不适当的见解,结果影响到恋爱和婚姻的性质,弄得恋爱和婚姻的观念也变成谬误的,或不适当的观念。这么一来,人们比较把女人视为配偶,而不大注意她们做主妇的地位。女人是同时做妻子和母亲的,可是以今日一般人对于性的注重的情形看来,配偶的观点是取母亲的观念而代之了;我坚决的主张说,女人只有在做母亲的时候,才达到她的最高的境地,如果一个妻子故意不立刻成为母亲的话,她便是失掉了她大部分的尊严和端庄,而有变为玩弄物的危险。在我看来,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的情妇就是妻子,不管他们的法律地位如何。孩子把情妇的地位提高起来,使她变得神圣了,而没有孩子却是妻子的耻辱。许多现代女人不愿生孩子,因为怀孕会破坏她们的体态: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好色的本能对于丰富的生命确有相当的贡献,可是这种本能也会用得过度,因而妨害女人自己。为保存性的吸引力起见,努力和奋发是需要的,这种努力和奋发当然只消耗了女人的精神,而不消耗男人的精神的。这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世人既然看重美丽和青春,那么中年的女人只好跟白发和年岁作绝望的斗争了。有一位中国青年诗人已经警告我们说,青春的泉源是一种愚弄人的东西,世间还没有人能够以“绳系日”,使它停住不前。这么一来,中年的女人企图保存性的吸引力,无异是和年岁作艰苦的赛跑,这是十分无意义的事情。只有幽默感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和老年与白发作绝望的斗争是徒然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说白发是美丽的呢?朱杜唱道:

白发新添数百茎,几番拔尽白还生;

不如不拔由他白,那得工夫会白争?

这一切情形是不自然的,不公平的。这对母亲和较老的女人是不公平的,因为正如一个超等体重的拳斗大王必须在几年内把他的名位传给一个较年轻的挑战者一样,正如一只得锦标的老马必须在几年内把荣誉让给一只较年轻的马一样,年老的女人和年轻的女人们争起来,必须失败,这是不要紧的,因为她们终究都是和同性的人们争。中年的女人与年轻的女人在性的吸引力方面竞争,那是愚蠢的,危险的,绝望的事情。由另一方面看起来,这也是愚蠢的,因为一个女人除了性之外还有别的东西,恋爱和求婚虽然在大体上须以肉体的吸引为基础,可是较成熟的男人或女人应该已经度过这个时期了。

我们知道人类是动物中最好色的动物。然而,除了这个好色的本能之外,他也有一种同样强烈的父母的本能,其结果便是人类家庭生活的实现。我们和多数的动物同有好色和父性的本能,可是我们似乎是在长臂猿中,才初次发现人类家庭生活的雏形。然而,在一个过分熟悉的人类文化中,在艺术,电影和戏剧中不断的性欲刺激之下,好色的本能颇有征服家庭的本能的危险。在这么一种文化中,人们会轻易忘掉家庭理想的需要,尤其是在个人主义的思潮同时也存在着的时候。所以,在这么一种社会中,我们有一种奇怪的婚姻见解,以为婚姻只是不断的亲吻,普通以婚礼的钟声为结局,又有一种关于女人的奇怪见解,以为女人主要的任务是做男人的配偶,而不是做母亲。于是,理想的女人变成一个有完美的体态和肉体美的青年女人,然而在我的心目中,女人站在摇篮旁边时是最美丽不过的,女人抱着婴孩时,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时,是最端庄最严肃不过的,女人躺在床上,头靠着枕头,和一个吃乳的婴儿玩着时(象我在一幅西洋绘画上所看见的那样)是最幸福不过的。也许我有一种母性的错综(a motherhood complex),可是那没有关系,因为心理上的错综对于中国人是无害的。如果你说一个中国人有一种母与子的错综或父与女的错综,这句话在我看来总觉得是可笑的,不可信的。我可以说,我关于女人的见解不是发源于一种母性的错综,而是由于中国家族理想的影响。

第二篇:论林语堂的人生观

论林语堂的人生观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里写出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谴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他用轻灵的笔杆向西方人道出了“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给我们展示出一种别样的人生风情。

林语堂在书中谈到了庄子的淡泊名利,赞美了陶渊明的闲适和谐的完美人格,以及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游山玩水、如何看云鉴石、如何养花赏雪、吟风弄月等。这些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快乐的人生观,他认为人生要获得快乐,就应该会享受生命,享受人生。

林语堂认为现代生活的哲学总带着一种如梦初醒的意味,人们往往在忙碌的日常生活追求中,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学成为我们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是协调了孟子积极的人生观念和老子圆滑和顺的观念的中用哲学。在林语堂心目中,陶渊明就是具备这种和谐人格的生活典型。当然,要享受人生享受生命,就要会调整我们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说到享受人生,那么什么样的人最会享受人生呢?林语堂说:“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地、无恐惧的人” 这样的人具备了情、智、勇的特质,林语堂认为,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乐,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正因为情是如此的重要,所以,以情为出发点的人生,便能充满温暖和活力。可是,由于人生是残酷的,即使是一个有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的愚弄。所以,林语堂说到“这种慷慨热烈的心情需要有一种哲学加以保护”,这样他很自然地把热情的智勇连接起来,因为只有智勇才能使我们从骗子的世界中解放出来。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大骗子除了名、利、权之外,另一个次等的骗子就是时尚。

林语堂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现实中,由于人们过度繁忙的工作和背负着重大的责任,人们过着熙来攘往的生活,这些人服役于财富、名誉、权力,这时候如果把道家的现世主义和儒家的积极入世配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生活哲学,过着半隐半显的生活,经济适度宽裕了,生活逍遥自在了,精神才是快乐。这是一种中庸哲学。凡事不能太过于偏激和极端,而应该介于两个极端之间,过着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过分的名利而丧失了本真的自我。正如林语堂举了陶渊明的例子,陶渊明就是林语堂心目中,也是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生活简朴,向往自然而冲淡。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留下了《归去来辞》,作为一个乡间诗人,陶渊明无忧无虑、心地坦荡,虽然生活简陋,但是他热爱生活、爱好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展现的是一幅和谐的画面,但是陶渊明不入世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个逃避主义者。他躲的只是黑暗的政治官场,而不是生活的本身。从陶渊明身上,林语堂更加肯定了人生的快乐是需要一种和谐的人格的,而中庸哲学思想也成了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

林语堂说:“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世纪诶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既然我们的生命总

有一天会结束的,那么我们就只要过一种合理的真是的生活,用一种轻松悠闲的方式,听听“江上清风”,看看“山间明月”,而不被人生的野心、愚蠢和名利所诱惑。看看那些古代的诗人和学者,都有着丰富的心灵和简朴的生活爱好。在林语堂看来,一般的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且无聊。所以说不一定有钱的人就能真正领略到悠闲生活的乐趣,更谈不上享受人生,那么他的人生又何来的快乐可言呢?

那么我们怎么享受人生呢?林语堂用谈天似的语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游山玩水等艺术。比如说品茗,如今饮茶已经成为社交上一种不可缺少的制度,他认为只有在空闲、友谊和乐于招待之中才能发展起来,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气氛,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才能真正领略到茶的滋味,而且茶又是凡间纯洁的象征,所以,一个会品茶的人,也是向往纯洁人生的人。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或者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用一种悠闲的态度处之,那么都会有属于各自的哲学意味。林语堂能从坐椅子得出一个公式:椅子越低,坐时越舒服。这就像平常简单的数学公式一样,人人都知道,但即便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也能从中看出生活的智慧。

林语堂在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讥评心理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的过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

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所以说,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及漠然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无法预测的事,但是生活艺术的创造是要靠自己的心灵选择,只有让遮蔽的心灵走向澄明,让卑微的灵魂走向高贵,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犹如风行水上,活的逍遥自在。

第三篇:论读书 林语堂 教案

论读书

林语堂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读书观并能吸收其合理成分。2.能分析文章幽默形象的艺术风格。3.了解掌握林语堂的基本文学常识。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读书观并能吸收其合理成分。2.能分析文章幽默形象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读书观并能吸收其合理成分。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林语堂,现代著名散文小品大家,是中因第一个将英文“humour"译成汉语“幽默”的人.“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这是林语堂最有名的一句幽默妙语。林语堂不但是中国幽默的倡导者和鼓吹者,而且仅其散文主张也表明他还是幽默理论的卓越实践者。

林语堂之所以提倡“幽默散文”.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政治方而原因的。这些原因不仅是制约林氏文学观的取要因素,而也反映出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林氏复杂的心理斗争的路径。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林语堂幽默闲适散文理论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关照下,作家艺术地体味生活的再现,从而形成“亦庄亦谐”、“亦雅亦俗”、“亦平亦奇”的艺术风格和文学精神。他将此贯穿于具体的散文创作中,就产生了林语众式极富魅力的个性化幽默散文观。

就其提倡幽默散文观的直接原因而言,是林语堂将其早期受英国小品文与“争论”时期受晚明小品文的影响相结合,并以此作为基础,确立了以幽默闲适为散文创作的新观念。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散文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林语堂一生曾三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

二、学生自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大意。

提问,总结:

文章先从读者范围谈起,来论述读书的意义和好处:脱俗气;然后重点论述读书的态度;最后是读书的方法。文章虽然资料丰富、思路开阔,但层次井然,逻辑性很强。

三、思想特色

讨论,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学到哪些读书的方法?提问,总结

读书的选择和态度:

林语堂所谓的“读书须先知味”,也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他骂那“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食古不化勉强读书”的读者,激赏袁枚“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读者与书本心性气质的相投,是林语堂第一注重的,为此,他力争读者的自由,反对被人强读书:“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在这读书自由的前提下,他鼓吹自在地读书,想读则读,不想读的时候搁置起来,也无所谓。这就是林语堂的率性读书,颇得《中庸》的精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任情读书,与作者热恋。林语堂希望读者能找到气质相近的作家,以之作为师法对象,全心投入、视读书如恋爱:“谁是气质与你相近的先贤,只有你知道,也无需人家指导,更无人能勉强,你找到这样一位作家,自会一见如故„„这与‘一见倾心’之性爱同一道理。你遇到这样作家,自会恨相见太晚。一人必有一人中意的作家,各人自己去找去,找到了文学上的爱人„„读书若无爱情,如强迫婚姻,终究无效”。他希由这种性灵上的相互倾慕带来的沉迷以及精神上的持续挖掘与撞击,造就一颗颗生动丰富的心,且得出深刻的收获。他反对泛泛而读书,将之等同于情感上的逢场作戏:“若找不到情人,东览西阅,所读的未必能沁入魂灵深处,便是逢场作戏,逢场作戏,不会有心得,学问不会有成就。” 读书的方法:

林语堂鄙视古人种种造作的苦读方法,认为那是不懂读书之乐,还反感装腔作势的读书姿态,在他看来,得读书真味的人,必痴不可,而那读书成痴的人,乃是极可爱的读书状态,极见性灵之光。

在他看来,一个读书读出自己性灵的人,就不会失去胆识眼光与毅力,一个有胆有识有眼光与毅力的读书人,才能在学业上有进步,得出新知与真知,才能“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烂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四、艺术特色

根据下列要点,从文章中找例子,讨论分析。1.材料丰富,文贯中西。2.幽默形象,多用比喻。

五、总结

“写作的艺术”一节,他论及文学之欣赏时写到:“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浅无味只有毫厘之差。”“作家若元气不足,素养学问思想不足以充实之,则味同嚼蜡。故鲜鱼腐鱼皆可红烧,而独鲜鱼可以清蒸,否则入口本味之甘恶立见。”“好作家如杨贵妃之妹妹,虽不涂纸粉,亦可与皇帝见面。宫中其他美人要见皇帝非涂脂粉不可。作家敢以简朴之文字写文章者这么少,原因在此。”

六、作业

课外阅读林语堂散文作品。

教学反思

第四篇:如何上好党课增强党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摘 要:党课作为每位党支部书记的必修课,是对党支部书记业务技能的基本要求,但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党课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形式单

一、内容空洞乏味、听讲者不感兴趣的尴尬境地,党课的教育意义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在党员中产生一些消极抵触情绪的现象。

关键词:增强;党课;生动性

党课的目的是教育广大党员,不断提升党员的理想信念,政治认识,思想觉悟,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党支部书记要上好党课,就必须不断创新党课形式,丰富党课内容,提升党课质量。要在党课教案上狠下功夫

党课教案是确保党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党课材料编写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课质量。因此,如何编写党课教案,对完成一堂党课而言至关重要。

总结大家在党课中的一些经验,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党课教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观点鲜明。

党课要有鲜明的观点,在编写课件时,应首先明确要通过这堂党课帮助广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什么、提高什么、反对什么,要传导什么样的正能量,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甚至是负面思想和认识。党课的选题其实很广,可以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还可以是一些需要我们解读的认识误区或企业的形势任务等等。但是,党课教育的具体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与中心工作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其主题宜小不宜大,可将某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作为切入点,讲深讲透。

二是要选题适宜。

党课选题要有针对性,既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也要把握听课者的需求,要考虑听课者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行业和工作背景等,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曲,要讲大家听得懂、听得明白的道理,避免出现“对牛弹琴”的笑柄。

三是要材料丰富。

大量收集素材对于写好党课课件非常重要。素材来自于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来自于讲课前的大量资料查阅、搜索整理。要有正面的素材,也要有反面的素材,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的更远,只有把收集的素材消化了,你才有可能获取珍贵的精华部分,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讲课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才能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四是要语言生动。

好马配好鞍,语言过于平实,也会影响党课的效果。在编写课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修辞,要在语言上下功夫,使课件显得通俗易懂。可以通过使用排比句使党课形成一定气势,使用短句使党课显得干练,使用俗语、格言、流行语等生活语言使党课显得亲切易懂。

五是要结构合理。

党课布局上详略要得当,要突出主题,一切围绕主题展开,不能“??嗦”半天,也没讲清中心思想,大家听得云里雾里,党课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党课讲的精彩,却没有“骨头”,无法达到预期授课效果。

六是要内容创新。

党课不能“人云亦云”,照抄照搬,要进行适当的创新。要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和别人的文章,消化吸收,提出自己的观点,增强党课的新鲜感,使听讲者获取新知识、新收获。

要在党课形式上大胆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等新科技推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得复杂多样,传统的上面讲下面听的授课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党课形式要多样化,就要改变目前台上长篇大论的讲,台下“忍”着听的状况,大胆创新,要更多的让党员身临其境,增进切身感受,使广大党员主动参与,乐于接受。以下几种党课模式对我们或许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2.1 多媒体模式

在党课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数字教学,在简练的文字介绍后,配上相应的图片和小视频作注解,图文并茂,这种形式能更好的形成视觉冲击,加深党课教育的效果。

2.2 “微”党课模式

在实践中,很多支部现在流行的“微型”党课模式效果值得肯定。在上党课时不贪大求全,把需要进行的党课内容进行分解,小步快走,一次讲清一个道理,优点是占用时间短,便于在小范围开展,党员乐于接受。

2.3 情景剧模式

相声、小品作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说明一个道理,突出一个事件时深受大家喜爱。把情景互动引入党课,通过道具、实物展示,声情并茂地叙述、点评人物和事件,潜移默化地把党员带入特定的情境当中,启发和引导党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形成共识。

2.4 社会调查模式

党课要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授课时,可以安排听讲者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增加听讲者的社会感受,然后再回到课堂,进行理论阐述,使党员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2.5 交流互动模式

在西方教育方式中,普遍流行的教育方式是交流互动模式,在党课教育中,我们也可学习采用,这种形式能更好的营造党内平等协商,互相教育,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具体形式可以是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对话,也可以是老党员与新党员对话,还可以是先进模范党员与一般党员对话。

2.6 典型报告模式

根据党课要求,可以选取我们身边的一些典型人和事,作为党课内容来讲,讲大家看得见、听得到的人和事,这样做,不仅是对党课的一次大胆尝试,而且,作为身边的人和事,大家更容易接受、认可,效果和优势要比在课堂上列举一堆其他的典型事例要好。

第五篇:林语堂语录

林语堂经典语录

1、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3、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4、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5、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6、悠闲的情绪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7、快乐哲学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8、笔和锥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9、与古人面谈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10、警醒迟钝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11、可怜的世界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12、最美的时候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13、乘船的旅客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14、热情加智勇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经典语录)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15、死了三次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16、旷达的幽默家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17、刻板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18、想做另一个人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19、老年之美

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20、不近人情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21、旅行家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22、蚕

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23、和土壤相亲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24、温饱黑甜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25、过客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26、美人鱼

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美人鱼(The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

下载论性的吸引力(林语堂)(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性的吸引力(林语堂)(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语录精选 许多女人喜欢模仿男人的行动举止,这正是女人受到束缚的象征。只有当她以生为女性为荣时,才真正伟大。 一个人举止有礼,有度量、有耐心、有教养,这些都是在家庭中......

    林语堂经典语录(最终定稿)

    林语堂经典语录1、享受悠闲的生活决不需要金钱。有钱的阶级不会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2、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林语堂读后感

    最近赶在过年前把《林语堂传》粗略的看完了,为什么说是粗略的看完了呢,倒不是我没有认真去看,而是因为书中摘录了林语堂不少文章,然而由于自己国学功底太浅,有些实在看不懂,只好略......

    2024论如何保持韶山持续吸引力(5篇范文)

    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 本 科 论 文 题 目:论韶山红色旅游吸引力的保持 学 校:院 系: 专 业: 姓 名: 指导老师: 二00九年月日目录 引言 ...................................

    工作就是吸引力

    工作就是吸引力 编者按: 热门工作的热度似乎总是难以维持。若干年前银行和证券人士让人艳羡不已,再后来,只要和IT搭界的工作都变成了香饽饽。 如今,热门的工作是什么?说不清。 虽......

    林语堂语录(精选42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42篇《林语堂语录》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林语堂语录林语堂语录【50句】1、女人有一种较男人优越的常识,因此在任何意......

    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悲剧的戏剧人生观,把沉重的肉身转为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被误导化解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是旋涡激流,风仍逍遥自在。 科学是对生命的好奇的欣赏,宗......

    《林语堂传》读后感

    读《林语堂传》有感 林语堂,我对他最初的印象是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是《京华烟云》的作者。 他或许离我们有些有远,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认识他,他所写自传的语言也并不十分华丽,常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