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总公司”或“集团”)是是中央特大型国有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现有员工6.58万人。
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中下游(天然气及发电、化工、炼化、化肥)、专业技术服务(油田服务、海油工程、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新能源等产业板块。近年来,通过成功实施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2009年,公司全年生产油气4766万吨油当量,炼油及化工品产量达320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利润总额524亿元,截至2009年底,公司总资产达5183亿元,较2009年初增长20.4%。
中国海油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双赢、责任、诚信、创新、关爱”的企业理念,实施协调发展、人才兴企、科技领先和低成本战略,坚持特色发展道路,推动公司的高效高速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总资产 净资产
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历年上缴利税费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愿景:在天然气和天然气发电行业追求领先者地位,致力于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天然气和天然气发电公司。
使命:供应,运输,提供洁净可靠能源—天然气和电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气电集团”)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中国海油气电板块的业务。集团总部设在北京,法人代表、总经理王家祥。
气电集团经营范围:投资及投资管理;组织和管理以下经营项目:石油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LNG)〕、油气化工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石油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LNG)〕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运营有关的承包服务;石油天然气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储运、利用和销售;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管理和运营;煤层气、煤化工项目的开发、利用及经营管理;电力开发、生产、供应及相关承包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自营和代理液化天然气(LNG)及油气相关产品、相关设备和技术及劳务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及相关业务。气电集团以液化天然气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现有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积极建设中国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致力于为中国沿海地区提供持续、可靠、充足的清洁能源,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化清洁能源供应公司。
第二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高之国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三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2宣传手册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传手册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总公司”或“集团”)是中央特大型国有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现有员工6.58万人。
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中下游(天然气及发电、化工、炼化、化肥)、专业技术服务(油田服务、海油工程、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新能源等产业板块。近年来,通过成功实施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公司全年完成油气产量6494万吨油当量,实现营业收入3548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977亿元人民币,年末总资产达到6172亿元人民币,公司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国际化发展取得新进展,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
中国海油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双赢、责任、诚信、创新、关爱”的企业理念,实施协调发展、人才兴企、科技领先和低成本战略,坚持特色发展道路,推动公司的高效高速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中国海油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由其控股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负责。2001年2月,中海油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纽约交易所股票代码:CEO,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0883)。2001年7月,中海油股票入选恒生指数成份股。
中海油为中国最大之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亦为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主要业务为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石油和天然气。
目前,中海油在中国海上拥有四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中海油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商之一,同时,中海油还在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拥有上游资产。
天津分公司隶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渤海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渤海油田是中国海油产量最高的油田,也是业务量最大、发展规模最大、发展前景最好的原油生产基地,累计发现三级地质储量约43.5亿方油气当量,累计向国家贡献原油1.75亿方。2010年油田油气产量突破3000万吨,占中国海油国内总产量的60%,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储层描述、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优快钻完井、工程建造以及在生产油田综合调整等五大处于世界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得到了业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
公司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拥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干部员工队伍。“十一五”期间,公司领导班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多个团队、30多名员工分别荣获全国和省部级各类荣誉称号。
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公司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和员工的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将持续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科技驱动、人才兴企、成本领先、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向3500万方产量目标奋进,争取到2020年实现4000万方,持续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圳分公司隶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主要负责在中国南海东部海域(东经113°10′-118°)通过对外合作和自营的方式,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受国家公司委托执行其与外国石油公司之间签订的石油合同。深圳分公司与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注册营运资金21.9亿元人民币。
公司是中国海油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及对外合作的沃土,不仅创造了1996~2010连续十五年原油年产量超千万方的惊人业绩,更为中国海洋石油事业输送了大批对外合作管理和技术人才。20多年来,先后与美国、日本、意大利、挪威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50家公司实行友好合作。共执行石油合同和协议70个,引进和利用外资约45亿美元,中外双方在南海东部海域的勘探开发总投资超过62亿美元。
公司中长期规划奋斗目标是“油争高产超千万,气上规模百亿方”,力争2015年油气当量达到2000万方;2020年油气当量达到2500万方。
湛江分公司
湛江分公司隶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中国南海西部海域(东经113°10′以西)的中国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总部设在广东省湛江市。
公司拥有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员工平均年龄35.2岁,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的99%。
我国南海西部海域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效勘探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经过20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在南海西部海域发现了27个油气田和33个含油气构造。目前已有14个油田和4个气田投入生产,是中国海洋石油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其中,崖城13-1气田和东方1-1气田分别是中国海上最大的合作和自营天然气田。2010年,公司油气产量实现1200万方的目标。
根据“十二五”发展目标,未来几年,公司将有十几个新油气田建成投产。湛江分公司正豪情满怀,把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化作前进的动力,朝着宏伟的目标勇往直前,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上海分公司
上海分公司前身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黄海石油公司,始成立于1983年,主要以对外合作和自营的方式在中国黄海、东海等海域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所辖海域拥有广阔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对华东地区天然气的供给乃至国家能源战略的落实均有着重要意义。上海分公司与懂海石油管理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截至2011年9月,机构设有职能部门14个,下属单位3个,拥有在职工作人员约681人。专业结构涵盖地质、物探、钻井、开发、工程、油气生产、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秉承人、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文化理念,致力于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持续提升地区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地区资源的高效整合;强化与国内外先进同业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不断拓宽业务前景;严格执行风险管控,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力争在油气增储上产方面不断实现突破,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清洁、优质能源的稳定供给提供可靠保障,为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中海油研究总院
中海油研究总院(原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技术参谋部、战略规划部、科技人才培养中心,是支撑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提供者。作为中国海油所属最大的综合性大型科研机构,中海油研究总院业务范围涵盖海上油气勘探研究,海外勘探、开发、工程目标评价与新项目识别,海上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设计,海上油气田工程基本设计和新能源研发;同时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和中国海油科技攻关等重大研究任务。
总院共有11个院、中心、部门,拥有员工近900人,每年承担近300项科研生产任务。近年来,共有1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31项获得国家及总公司级科技进步奖,14个单位19次和38人次获得国家及总公司级别奖励;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百余项。为适应中国海油“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需要,中海油研究总院将继续在总公司“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指引下,创新思路和方法,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培养高端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具有海洋石油特色的核心技术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中国海油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
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是中国海油炼化与销售产业板块的专业管理机构,负责集中管辖中国海油的炼油、石油化工、重油利用和成品油、化工品销售业务。依托上游丰富的油气资源,以中国“两洲一湾”为目标市场,以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差异化的战略举措,事业部正在努力做大自身的市场影响力。
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拥有国际上首座集中加工海洋高酸重质原油的炼厂,也是目前亚洲单系列最大的炼厂——中海油惠州炼油厂,该炼厂在第24届IPMA国际项目管理大会上荣获 “国际项目管理卓越大奖最高奖项——特大型项目管理金奖”,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石油化工项目。
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属下的沥青品牌“中海油36-1”是中国沥青行业的龙头品牌,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01年率先出口朝鲜,2008年再次出口非洲乍得,2009-2010年,公司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沥青行业贡献奖”第一名。
中国海油积极通过中外合资、股权并购、独资建设等方式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向社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旗下拥有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合成纯碱、两钠产品生产基地——山东海化集团,正在建设以石油化工为主导、多产业共同发展、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化工产业体系。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将采取“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模式,完善产业布局,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炼油化工产业板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于2008年4月在北京成立,是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所属的四大产业板块之一。
公司的使命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促进上下游产业良性互动,做强做大贸易产业,在中国建设更加完善的成品油终端销售网络和仓储物流体系。
公司主要负责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的销售贸易、仓储物流和营销网络建设;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承担总公司下游有关产品的销售工作。
目前,公司基本形成了覆盖“两洲一湾”、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和物流设施体系。目前,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沈阳、宁波、杭州、青岛、成都、西安、深圳等23个国内重要城市拥有分支机构,在香港拥有境外机构;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共计拥有208座加油站,总库容为90万立方米的油库28座;在南通、宁波、上海、天津、沧州等地,共计拥有码头11座,共7.29万吨级,19万立方米化工品储罐,15万平方米露天货场,7万平方米库房和两条铁路专用线及专用接卸设施;经营品种上实现了成品油和化工品一体化。
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积极推进网络建设,统一部署、统一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中统一、具有海油特色的营销体系,同时根据不同产品及经营方式的不同特点,建立满足各自不同特色要求的分支体系;培养一支精干高效、市场意识和竞争力强的职工队伍;打造具有普遍美誉度的中国海油产品销售和服务品牌,为中国海油的品牌建设贡献价值。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在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新事业部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整合重组,于2008年4月20日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的。
气电集团统一经营和管理中国海油天然气及发电板块业务,以LNG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积极建设中国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了统一的LNG贸易平台,为我国沿海地区提供持续、可靠、充足的清洁能源。
气电集团已经逐步确立了在我国LNG行业的领军地位,成为中国海油清洁能源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今后,气电集团将逐步建成国内LNG的“资源开发中心、资源配置中心、标准管理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并成为中国海油中下游业务的优良实体和进入新产业的坚实平台。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化学)成立于2000年7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一家专门从事化肥及相关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3区15号凯康海油大厦。公司2006年9月29日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3983。
中海化学致力于打造国内化肥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贡献价值。目前,公司拥有海南、内蒙、湖北、河北四个生产基地,山西、贵州、黑龙江三个筹建基地,营运管理的尿素产能185万吨,复合肥产能120万吨,磷复肥产能50万吨,是中国产量最大的氮肥生产商之一,并形成了“富岛、天野、撒可富”三大国内知名品牌。此外,公司还拥有3套累计产能达160万吨的大型甲醇装置,拥有200万吨采选能力,一个年吞吐量715万吨的大型港口。公司现有员工8000余人,总资产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在国家增加三农投入的政策背景下,公司销售量创新高,实现收入69.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在国内的化肥企业中名列前茅。
进出口公司
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机关设在北京,下设6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近4亿元人民币,具有原油、成品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蜡油、石脑油、燃料油等)国营贸易进口经营资质和高素质的干部员工团队,2011年贸易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
公司自觉承担国家石油公司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以石油与化工品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国内外石油与化工企业提供绿色清洁的石油与化工产品。到“十二五”末,进出口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国际国内贸易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贸易板块,成为中国海油上下游产业间的重要枢纽。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深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2009年6月18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工业区规划总面积约228平方公里,规划开发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含填海造地),规划设置石油储备、天然气利用、油气深加工、冶金、机械装备及其产业配套园区、港口物流园区、配套商贸生活服务区。
公司主要负责海西宁德工业区内土地开发、围海造地、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港口、码头、仓储、工业、商贸、房地产、旅游休闲、文化体育项目的投资建设;承接工程建筑安装和施工;负责工业区内的物业管理;提供与上述经营项目相关的技术、经济、法律咨询和技术、信息服务。
公司将充分利用溪南半岛优越的区位、港口、资源条件,逐步将工业区建设成为一个以临海工业为基础,以商业储油、LNG及综合利用和石油化工为核心产业,以钢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港口和物流业、出口加工业为配套产业,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的国际一流临海工业区。
专业技术服务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近海市场最具规模的综合型油田服务供应商。服务贯穿海上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生产的各个阶段,主营业务分为物探勘察、钻完井、油田技术、船舶服务四大板块。公司拥有中国最强大的海上石油服务装备群,营运和管理29艘钻井船、2艘生活平台、4套模块钻机和6台陆地钻机。另外,公司还拥有和操作中国最大、功能最齐备的近海工作船队,包括80余艘各类工作船和3艘油轮、5艘化学品船、8艘物探船、4艘勘察船及众多先进的测井、泥浆、定向井、固井和修井等油田技术服务设备。
公司分别于2002年、200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我们必须做得更好”企业理念下,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服务,实现“与股东、客户、员工、伙伴共赢”,全面向国际一流油田服务公司迈进。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三大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之一,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提供综合型能源运维服务和能源化工产品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公司下辖16家分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江苏等沿海城市及尼日利亚等国家。
“十一五”期间公司形成了一批具有快速发展潜力和条件的支柱产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资产增长跑赢员工增长,收入增长跑赢资产增长,利润增长跑赢收入增长,五年再造一个海油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司确定了宏伟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专业化技术服务于一体,服务于能源行业、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技术服务公司”。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注册资本20258万元人民币,注册地位于北京市。
公司是中国海油新能源战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归口管理中国海油新能源业务,同时也是中国海油新能源产业的孵化器。新能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煤气化、煤制油、煤化工技术开发及利用;地热能、海底可燃冰等能源开发及利用;与上述能源生产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等。
目前,公司已在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CDM(清洁发展机制)、节能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能源公司将秉承“创造和谐自然环境,为社会贡献新能源,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发展宗旨,紧紧围绕中国海油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绿色能源”这一主题,依托中国海油自身优势,并融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开发,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一流的新能源企业。
201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主要专业
应聘请登录http://zhaopin.cnooc.com.cn
第四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发展现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总公司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CNOOC,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6.85万人。涉及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化工化肥炼化、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与新能源等六产业板块。2010年,公司全年完成油气产量6494万吨油当量,实现营业收入3548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977亿元人民币,年末总资产达到6172亿元人民币。
二、组织结构概览:
上游业务中上游业务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辖)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化工供销(集团)总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金融服务
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近海石油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其他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报社
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中海实业公司
公司文化以人为本,担当责任,和合双赢,诚实守信,变革创新;及对社会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的责任。
二、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及公司的经营策略
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
(1)出口进入方式。(2)合同进入方式。(3)投资进入方式。
开展海外投资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与有经验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联合无风险服务合同购买储量获得勘探开发股份的转让
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直接在国外与主权国合作勘探开发石油田独立或联合出资以控股形式购买股份来进行油田开发扩大上游行业的国际化经营组建跨国集团在资源国勘探开发石油田
总之,我国石油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开展海外投资有多种途径选择。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发展阶段应依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经营的SWOT分析
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部环境分析
(一)优势(S)
(二)劣势(W)
1.国内石油行业的一体化经营1.国内资源基础压力大,石油资源接替
矛盾突出
2.我国石油企业的品牌优势2.国际竞争力不强
3.良好的融资环境3.管理落后,运行机制不灵活 4.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经营经验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5.国内石油科研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5.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6.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力量6.资金短缺,融资能力差
7.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缺乏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
化的预见
二、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会分析(0)
1.世界石油资源的总量丰富,可采储量呈增加趋势
2.在未来约20年内的世界石油供求关系总体上保持稳定态势
3.全球石油技术的进步
4.面临良好的政治外交环境
(二)威胁分析(T)
1.世界石油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矛盾突出
2.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对全球油气资源控制权的竞争日趋激烈
3.环境保护的标准越来越高
4.国际上存在石油霸权主义的威胁与海运生命线的安全隐患
5.“中国威胁论”不断抬头
7.世界高新技术的挑战
8.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大,石油安全问题突显
三、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策略
SO策略
1、借助自身融资和一体化优势,加大外商投资:
2、丰富国际化经营经验,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3、利用国家外交及自身品牌优势,抓住入世机遇,加大海外市场扩展。
4、加强国际化市场开发
WO策略
1、优化管理制度,增强国家调控,整合国内资源,建立国内战略联盟。
2、调整资产结构,引进国外优先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3、利用稳定的国际化环境,积极开发国际资源,确保国内资源开发。ST策略
1、与国外石油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双赢。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
3、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
4、加强国际市场研究,掌握油价被动规律,降低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WT策略
1、坚持稳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国际化经营,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2、加强国家调控力度,增强国内市场底物风险能力;
3、以国家军事力量为后盾,逐步构建自己的海运队伍;
4、实施石油商务储备,抵制石油供应风险。
三、公司的采购、生产与营销策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第五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之路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之路
1、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为什么要建立三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引进当时国外先进的CYBER730等系列大型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公司来说有何重大意义?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之所以建立三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引进当时国外先进的CYBER730等系列大型计算机,是因为意识到石油工业是高投入、高技术和高风险的行业,要想在这一行业站稳脚跟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在技术上取得领先优势。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经济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利用网络互联的统一体,计算机化信息处理作为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通讯和管理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企业工作过程的发杂手续和低效率。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的层次高低和广泛程度决定了企业在国家经济浪潮中的竞争力大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算机已不是单纯的一门科学技术了,它是加强交流、推动合作、提高企业效率的必要手段,事实上成为了企业生存的“第二文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而且触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作业流程的变革,人们的行为模式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化、组织扁平化、作业信息化而发生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的影响主要有:
(1)
(2)
(3)
(4)
(5)
2、企业应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有待开发的系统?你认为中国海最先实现了一个电视会议系统的做法,在当时是否合理?
企业在选择有待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应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最能适应企业当前的发展需要,在经济上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信息系统。对于一个企业,它必须改善企业控制环境 扩大风险评估范围 业务流程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成为控制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组织成员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更加便利 监控更注意更新信息系统内部设置的控制参数与控制程序
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然后根据预定的计划进行逐步的实施或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应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来选择有待开发的系统。先确定大方向,再进行具体的选择和开发。同时要全面分析利弊,从各个角度综合评估。对于石油行业来说,一个重要特点是地域分布广,人员比较分散。因此,通信联络特别是海上的通信非常重要。
我认为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最先实现了一个电视会议系统的做法是合理的。考虑到公司当时集权化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还不能适应网络应用的需要。因为如果先做计算机网络,所遇到的大量问题可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应用问题。而当时公司刚刚开始体制改革,许多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到位,特别是集权化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当时也不尽人意,用户的计算机应用还很不普遍。在这种环境下搞大的网络,可能会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风险太大。基于初战必须慎重的原则,公司没有给予在卫星网刚刚建成时就去搞计算机网,而是选择了在卫星网上建设电视会议系作为下一个目标。虽然在讨论该开发系统初期意识到巨大的技术风险,但是此风险仍是在可控范围之内,而这比无法控制计算机网络应用风险好得多。
3、网络革命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什么影响?你认为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为什么要进一步完成海洋石油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公司的网络有什么特点?
网络革命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深远意义,一时还难以认识全面和透析。但即使只从信息网络这种组织形式及其发展来说,其意义也是巨大和深远的。信息网络本来就是一种汇集和交流信息的最佳形式。网络上,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他们传送和交换信息是交互式和多对多式的,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网络革命正在给原有的信息网络带来根本性变化。这表现在:
(1)增加共享的内容,扩大共享的范围,将分布于渤海塘沽、上海、广州、蛇口、湛江、高碑店和燕郊等地的七个结点与北京联接起来了。
信息网络不但可共享信息资源,还可共享信息设备,共享软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公司可以通过网络与不限于企业、部门、地区以至国家的其他企业取得联系,这就把共享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世界而不必受地理位置的约束。
(2)增多网络功能,减少信息时延。公司通过网络完成公用数据网、电话网、卫星专网以及有线电视等几条通道的联接,以高速的信带建立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Internet系统和Intranet系统。在网络上公司开始实现导航机制、工作流程控制和通讯控制以及高级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网络公司不仅可以传递和交换信息,还可加工处理和采集、利用信息,从而使取得信息的延滞可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人们的活动受时间约束大大减小。
(3)创造网络空间,为各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提供舞台。公司把内部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使大家共同拥有一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同有关人员进行联络,而且形成了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的一个畅通平台。
从前述变化可以看出,公司信息网络工程的重大意义在于在全公司范围内促进了公司的流程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为公司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进一步完成海洋石油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根本目的是不仅在于要把公司总部大厦建设成智能化大厦,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中心,使整个公司各层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个总体规划。
公司在网络选择方面的策略是统一规划、同步进行。其中公司内部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属于局域网,而公司建设的与外部通讯的Internet系统则属于广域网。
4、系统的自行开发和外包开发各有何特点?你如何认识在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同用友集团以及中软集团的合作?
系统的自行开发主要特点:
优点:
(1)开发出来的软件企业的管理特点
(2)持续优化能力强。
(3)核心数据和架构不受牵制于其他企业,易整合。
缺点:
(1)对人的需求。
(2)资金投入。
(3)开发周期长。
外包赋予了组织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所必需的灵活性,同时它也使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将精力集中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上。外包商通常在规模经济、经验以及在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是单个组织的信息技术部门所难以媲及的。企业可能因为许多不同的原因而外包他们的信息技术需求,比如伴随着全球化压力的市场收缩和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促使企业不得不经常调整他们的总体目标,这种情况下,市场就会迫使企业采取信息技术外包来提高竞争力。这样,企业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并且经常性地更新软件。还有的企业内部缺乏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他们将外包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替代,以便能够及时获取介绍和发展新技术的专门技术。
一方面,信息技术外包对欲外包信息技术的企业来讲有以下的好处:
(1)资源在商业战略和企业部门中被重新分配,非IT业务的投资得到加强,有利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对市场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
(2)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的企业获取最好最新的技术,与技术退化有关的难题得到解决;
(3)由于是信息技术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的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服务的成本也会得到一定的节约;等等。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外包对提供外包业务的信息技术企业来讲有以下的好处:
(1)形成外包业务产业,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厂商形成分行业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一批专业信息技术厂商的成长;
(2)由于规模化经营,能够持续降低信息技术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3)外包业务的集中,有利于知识和软件在不同企业间的重用,有利于信息技术人员的快速成长;等等。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开发财务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采用自动化的手段来加速财务活动的处理速度和提高财务规划的准确度,而不是要从财务系统的开发中学到这类软件的开发技术。公司从系统开发的目的和合理性出发,选择了同用友公司以及中软集团合作的道路,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公司内部的技术人员设计过多的技术细节,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同
时,外部服务公司取代企业内部信息技术部门低附加值的工作,而使其中从事内部管理应用软件和一些高附加值的工作。
(2)可以避开自行开发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使完成后的财务系统具有更强
大的财务处理功能(19个模块)和更好的兼容性。
(3)能够大大节省需要投入项目调研和开发所需的时间,保证系统的按时使
用。
5、你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七分技术三分管理还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你如何评价“决定信息技术能带来竞争优势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管理”这句话?
我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可分为五个层次:局部应用、内部集成、业务流程
重组、经营网络优化、经营领域扩张。
层次1和层次2属进化型阶段,即自然发展,他们往往会在引入IT一段时间后自然地出现。虽然在这两个阶段肯定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并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效力。层次3、4、5则是革命性的,它们不是在现有秩序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而是从管理思想的高度出发,寻求支持新的技术方式的高级能力。
所以说,决定信息技术能带来竞争优势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管理,也就是要更加强调高价值的战略性和管理性工作。
6、对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高层领导支持和用户参与你有何看法?你是否对企业开发中这些方面的现状感到满意?为什么?
并不完全满意。因为在IS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阻力的一方面可能会来自高层管理者。一是有些领导本身没有现代管理观念,在任期内不想学习新知识,凭经验管理;二是有些领导担心MIS的应用会显示出其在某些方面知识的不足;三是MIS所要求的制度化、规范化,缩小了高层的权利。
一个有现代管理观念的领导,不应该成为MIS的阻力,而应是MIS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是MIS开发策略的制订者,也是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的组织者。MIS的应用,对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引起决策方式的改变和管理视野的扩大。经验证明,主要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是成功建立MIS的首要条件。一方面,MIS是为管理服务的,主要领导最了解企业的目标和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建立MIS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工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它的建立和应用可能涉及某些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甚至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变,这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只有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才能解决。高层领导参与MIS建设,并不仅是保证资金供给、人员安排和设备配备,而是要参与MIS建设的过程,充分重视和解决各种非技术因素。
7、采用生命周期法还是原型法或者其它开发方法应根据什么条件而定?参考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应选用什么样的开发方法?
对于大型的信息系统,应首先自上而下地进行项目的整体规划,再自下而上
地逐步实现各子系统的应用开发。
系统的生命周期是指人工系统所经历的由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经典的、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开发方法,其思想是将结构与控制加入到项目中,以便使活动在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完成。
原型法强调用户参与原则。它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首先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研究、总结,快速建立原型系统并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反复修改,增加新功能,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面向对象方法以类、继承等概念描述客观事及其联系,采用封装、继承等原则,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的结构化方法。
参考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的具体情况,我认为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应选用快速原型化方法。
快速原型法主要是通过快速构造的“原型”,实现用户的部分或基本需求,使用户在试用过程中,逐步深化和确定系统的需求,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训练最终用户,最后实现成功的系统。原型法并不彻底抛弃生命周期法中的某些阶段划分和文档的生成,但是,这些阶段可能是交叉进行的。原型法基于这样一种假设:系统的初步需求分析不完善,因此仍然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生成必要的文档,得到用户的初步确认,但是这些分析报告和设计资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随着对系统认识的深入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构造一个可运行的系统,实现诸如输入界面、业务基本流程等。然后,用户在开发人员的引导下运行“原型”,考察分析“原型”的特性,纠正原来分析中的错误,增添新的功能。如此反复循环,逼近系统的最终要求。
原型法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活动,因此增强了软件的实用性,同时在开发过程中提高了用户的计算机使用水平。原型法基于一些先进的开发工具,如应用开发工具、数据库设计工具、测试工具、版本控制工具等。这些工具使开发者能够迅速地建立起所需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使快速原型法得以实现,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