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农业大国因干旱减产

时间:2019-05-13 14:0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主要农业大国因干旱减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主要农业大国因干旱减产》。

第一篇:世界主要农业大国因干旱减产

世界主要农业大国因干旱减产(国际视点)

国际粮价上升短期内对中国威胁不大

《 人民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21 版)

美国中西部地区大旱引发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粮食品种价格大幅上涨,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也因气候异常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巴克莱资本日前在一份分析报告中称,近期粮价上涨可能引发第三波食品价格通胀。

本报记者采访的国内外专家都认为,近期国际粮价上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造成太大影响。

减产成定局 通胀压力大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7月17日公布的干旱监测报告说,美国55%的国土出现中度至极度干旱。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玉米、大豆和小麦出口国。美国农业部此前已经将预期玉米产量下调了12%。

干旱天气也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农业大国。俄罗斯农业部6月曾将今年粮食预计产量从9400万吨下调至8500万吨,随后又在17日下调至8000万吨—8500万吨;作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巴西大豆大面积减产,据统计,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农业年度里,巴西大豆产量6550万吨,比上一个农业年度减少近1000万吨;阿根廷2011—2012年度主要农作物产量均低于预期,阿根廷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大豆和玉米实际产量分别为4010万吨和2010万吨,低于原本预计的5000万吨和3000万吨。

今年印度全国近70%地区的平均降雨量都比往年正常值低,6月1日至今的总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少了22%。根据印度总理办公室日前发表的声明,预计今年雨季降雨量只能达到50年来平均降雨量的92%,低于官方此前预期的96%的正常水平下限,中西部和南部主要产粮区的干旱状况正日益严重。声明说,受降水减少影响,印度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已较去年减少了800万公顷。

巴克莱的分析师称,美国政府可能在将来进一步下调农产品产量预期。下一个最有可能受到冲击的是大豆,因为拉美地区大豆产量已经因为干旱受到影响。

俄国家粮食生产联盟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现在俄罗斯各联邦区的粮食价格每吨上涨了100卢布—250卢布(1美元约合32.7卢布),但幅度不是太大。另据统计,巴西市场上的大豆、小麦和玉米的价格今年6、7月分别上涨了13%、4.8%和4%,这两个月的巴西物价指数也在上升。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出口国,阿根廷政府为平抑国内食品物价,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实施严格控制,只有当国内粮食库存充足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后才允许出

口。

也有好消息 农民增收入

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7月13日向媒体表示,俄罗斯今年粮食产量确实低于去年,但是与近5年来平均产量一致,“情况并不是最坏的”。同时他表示,俄罗斯没有限制出口的计划。

俄农业部强调,由于国家尚有1680万吨粮食储备,而国内的粮食需求约为7150万吨,所以今年的粮食产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而且依然有余力出口。

印度粮食部部长托马斯也认为,今年无须担心印度的粮食安全问题。目前,印度大米和小麦的粮食仓储量达到创纪录的8200万吨,而且仍然有能力出口。另外,截至今年6月底,过去一年印度粮食产量达到近2.58亿吨,也创下历史新高。

大豆等粮食价格的上涨在助推通胀的同时,也使部分国家的农民受益。巴西今年上半年的大豆出口销售不仅提前完成,而且出口创汇收入达到15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4%。巴西农业部最近预测,巴西大豆今年产值将超过574亿雷亚尔(1美元约合2.04雷亚尔),比去年增加100亿雷亚尔,增长幅度为3.4%。阿根廷农民也获益匪浅,可能因此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同时刺激了巴西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现在,各地农民都在积极备耕,准备扩大种植。马托格罗索州是巴西最重要的大豆产区。该州农协预测,今年该州大豆种植面积将扩大到740万公顷,新增大豆田约100万公顷,明年大豆产量预计可望达到2300万吨,比前一年增产550万吨。美国农业部最近发布的报告也称,巴西明年大豆产量将达到7800万吨,有可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储粮足 仍需防风险

市场普遍认为,近期全球粮食价格上升给中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因为食品通胀是中国通胀的主要推手。但巴克莱的分析师指出,短期来看,中国的通胀风险较低,国际粮食价格上升对中国威胁不大。

归纳起来说,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良好的天气状况意味着今年中国的粮食供应将保持稳定。第二,中国的食品通胀主要是由国内因素所决定。第三,从粮价上涨到通胀的重要传导途径包括通胀预期、囤积和投机,而这三点一般在通胀环境中才会得到加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同样认为,若旱情不进一步恶化,此次干旱对全球粮价和中国的影响相对有限。

首先,目前干旱主要影响美国玉米和大豆生产,但减产量是前期预估的增产部分,实际产量仍有可能与去年持平。其次,直接关系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小麦、大米生产形势较好,库存相对充裕。特别是大米,目前价格比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时低近30%。因此,美国干旱除短期内导致部分粮食品种价格大幅波动外,难以对世界粮食形成全局性影响。

程国强说,近期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并不会增加今年我国粮食的进口成本,但有可能对明年后期的进口产生一定影响。在国内粮食丰收、库存充裕的形势下,只要加强风险防范、市场调控得当,就能够确保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稳定。当然,密切关注美国旱情趋势,可以及早做好政策准备,应对因旱情恶化所带来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变化。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也告诉本报记者,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尤其是大豆等油料作物、能源和蛋白质饲料会产生一定传导作用,影响可能更大一些。然而,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不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更不可能威胁到国内的粮食安全。

丁声俊认为,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我国粮食取得“八连增”,今年夏粮喜获“九连增”;国家粮食储备充裕,具有宏观调控和保障市场供应的物质基础;国家粮食行政部门

都做好了预警应急方案,可有效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当然,我国需要做好准备,应对不测情况的发生,以防患于未然。

第二篇: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

我镇辖属47个村,46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6.8万多人,总农户1.98万多户。现有耕地8万余亩,其中田5.46万亩,土3万余亩。由于今年入春以来持续高温天气,至今尚未下过一场浸透雨;田头蓄水涸竭,冬囤水田、塘、库、堰蓄水急骤下降,水量严重不足。土头缺水缺墒。目前已给小春生产造成影响,如持续下去,将会给大春播栽造成极大困难。现将我镇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春农作物受旱情况

截止目前全镇小春粮食作物受旱1.3万亩,占总播的62%,成灾0.8万亩,绝收480亩。油菜受灾0.9万亩,成灾0.46万亩,绝收400亩。

二、大春干旱情况

1、播种情况,现已播玉米种1.4万公斤,可栽大田0.72万亩;水稻播种4.8万公斤,可移栽大田4.8万亩。因干旱玉米苗出苗不整齐,苗子长势纤弱,水稻出苗率较差。

2、大田蓄水情况。总田5.46万亩,现有水田,花花水田面积2.76万亩,占总田51%,当前干旱较严重的村有古塘、广学、分水、陈河、茅坪、石庙、一步等10余个村,有部分干旱严重的社干田达70%左右,水稻栽插极为困难,甚至个别农户人畜饮水都很困难。

三、采取的主要抗旱措施

观音镇党委、政府针对今年干旱的严峻形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抗旱指挥部,要求全镇上下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全力以赴进行抗灾自救,由各片区、村主任为第一负责人,加强领导,采取因地制宜调剂水源、抽水保苗,做到水路不通走旱路等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同时,镇机关联系村干部要深入到抗旱第一线,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开展抗旱自救工作,起抗旱夺保春播的高潮。

(二)严密监测旱情动态,及时上报。针对当前干旱情况,各村及农业部门严密监测旱情动态,严格执行旱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积极动员,开展科技治旱。一是由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相关涉农部门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科技制旱;二是积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采取以水制旱、以早制旱、以科技制旱、以旱制旱、以多制旱等“六制旱”措施抗旱育苗保苗,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防治等技术指导,尤其是要抓好今年水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玉米螟虫等病虫害预防指导工作。在主攻单产上下功夫,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四是农技部门要认真抓好水稻高产创建及水稻机械化插秧等示范片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科技推广。同时积极抓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的推广应用,认真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制旱水平;五是科学调度,千方百计做好保水蓄水工作。按“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水源,提引河水,拦截地面水,挖掘地下水,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做到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六是全力做好抗旱保障工作。各涉农部门做好柴油、电力、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等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方便农民,服务于农业生产;七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结合本地实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水则水”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广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即玉米-红苕-马铃薯,花生-冬豆-马铃薯等模式。

由于我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提水保苗、播栽成本高,投入资金量大,农民投入困难,需多方投入抗旱资金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恳请县府安排抗旱资金,确保我镇大春生产面积的落实,实现全年粮食稳中有增。

第三篇:2010年西南干旱及农业保险

2010年西南干旱及农业保险

2010年5月,长达9个月的中国西南5省旱情结束不久,9月华北8省的旱灾又接连而至。截至2011年2月9日,华北八省冬小麦受旱面积已占播种面积的42.4%,严重受旱面积达2 536万亩。持续发展的旱情,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稳定物价、抑制通胀目标的实现,同时牵动着国际食品价格走势和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受旱灾导致粮食减产预期的影响,期货市场上小麦价格一路飙升,玉米、早籼稻等品种也呈现一定涨幅。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称,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连续7个月上升之后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峰值,为1990年以来最高,并就中国干旱可能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发出预警。以下为西南五省旱灾造成的损失:

重庆 34个区县出现旱情 农作物受害270万亩,其中重旱65万亩、干枯9万亩、水田缺水230万亩、旱地缺墒150万亩

94万人和42万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重庆市要求中小型水库在抗旱期间要减少或暂停为配套电站提供发电用水。

四川 13个市(州)71个县、市(区)受灾 222.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51.1万公顷,成灾面积24.8公顷,绝收面积5.7万公顷 受灾人口828.8万人,184.9万人饮水困难,全省138.2万群众需救济 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 攀枝花、凉山两市州用于增雨作业的187门高炮、21套车载火箭、350套火箭全都处于应急作战状态。

云南 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旱情为100年以上一遇 3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小春作物基本绝收。农业部门预测,粮食产量将下降50%,甘蔗将减产20% 700万人饮水困难,缺粮人数也达到700多万 直接经济损失达130多亿 云南省委、省政府派出16个督办组,确保受灾群众“不断水、不断粮”。

贵州 84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 农作物受旱面积1244.5万亩,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其中轻旱632.8万亩,重旱434.2万亩,干枯177.5万亩 受灾总人口1728万人,有557万人、2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口粮救济的人口为312.9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28.77亿元。贵州省民政部门已下达救灾救济款9029万元,用于解决受灾困难群众的饮水和口粮问题,并及时下拨第二季度农村低保资金5.81亿元

广西 77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8个,重旱21个,中旱12个,轻旱36个。重旱和特旱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柳州、桂林四市 农作物受旱面积1126.38万亩,其中轻旱733.84万亩,重旱358.52万亩,干枯34.02万亩;水田缺水227.65万亩,旱地缺墒 508.17万亩 218.12万人、111.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百色市饮水困难人数88.6万人、河池市69.76万人,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 31.86万人,其中百色市18.89万人,河池市12.97万人 因旱农业经济损失4.66亿元 全区各地投入抗旱人数263.05万人,投入抗旱资金9865.44万元

五地综合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千公顷 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然后中国的农业缺一直都受干旱严重影响 时间 涉及省市

我国历年旱情灾情 2009年

华北、黄淮等15个省市

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都是因为一个字:水。2008年 云南

连续近三个月干旱,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2007年

全国22个省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2006年 重庆

旱灾达百年一遇,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1979.34万亩,815万人饮水困难。

旱灾的历史特征:

从历史维度看,旱灾有几个方面属性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灾害:第一,复杂性。旱灾的出现通常与年际相关,其影响程度、受影响的中心区域及范围大小都会随年际的不同而不同。而这种影响又是非结构性的、分散的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和损失面积比洪水、热带风暴和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更大,使得量化旱灾的负面影响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第二,缓发性。旱灾是一种缓慢发作的自然灾害,其形成是渐进的,影响更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缓慢累积过程。通常情况下很难预料到旱灾何时发生,更难估测旱灾何时结束,因为旱灾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第三,相对性。旱灾是一种相对事件而非一种绝对事件,因为它可能在任何气候区、任何季节发生。一般认为旱灾往往应该更多地发生在气候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的地区,然而事实证明,它几乎在所有国家、地区、季节都发生过。第四,后延性。旱灾的后延性主要是针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而言。旱灾的负面影响在降水恢复正常后仍会持续,社会生产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饮水安全、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都需要相当长时间来解决。旱灾所引发的饥荒、大规模迁移以及内部冲突更是会给一个国家、地区的人民带来深远影响。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农业保险则是推进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对于减轻农业因遭受自然灾害所受到的损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在灾后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以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我国农业保险

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5省(区、市)遭受重大旱灾,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止3月23日,上述5省(区、市)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36.6亿元。对此,财政部、民政部及时下拨中央旱灾救灾补助资金1.85亿元。但是,相对于236.6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1.85亿元的救助资金可谓杯水车薪。由此,依靠农业保险来分散农业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则显示出了积极的意义。

一.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业保险,是指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农业法》)提出,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2004年,中国保监会一方面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先后批设了安信、安华和阳光3家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在江苏、四川、辽宁、新疆等省份开展了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险试点,实行国家、地方财政补贴、农户投入的形式。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支柱作用、开办历史较长、具有一定保费规模的险种,如海南的橡胶树保险、陕西和山东的苹果保险云南的烤烟保险、广西的甘蔗保险等进行试点,逐步推广特色农作物保险业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截止2009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国主要的粮油棉产区和畜禽主产省,试点险种新增加了育肥猪保险和森林保险,中央政策性险种扩大到了9个。去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3.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3812亿元同比增长59%;参保农户1.33亿户,同比增长48%。西南旱灾后,我国农业保险暴露出农业保险赔付占农业经济损失比例小的问题。以重庆为例,旱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60多亿元,保险赔付仅有10多万元,仅为六万分之一。旱区的绝大部分作物并未投保,暴露了我国农业保险的“软肋”,凸显了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缺位。

这体现了中国农业保险的几个问题

(一)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农民自身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够深刻,转嫁风险的意识还不高,西南地区的受灾农民普遍认为农业保险意义不大,遇上自然灾害会有民政部门的救济金解决缺粮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费有一定比例补贴,但由于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性质,保险公司出于防范风险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制定的保费依然偏高,影响了农民自愿参与投保的积极性。

(二)农业保险覆盖面狭窄

种植业保险险种只限于四大粮食作物和养殖业两类。种植业品种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养殖业为能繁母猪、育肥猪。在有些地区,一些效益较好的农产品并未纳入保险范围。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粮食作物的承保比重只有0.01%,棉花0.02%,大牲畜1.1%,奶牛3.6%,生猪0.8%,家禽1.3%,水产养殖2.5%。同时,一些地区对参保农产品的规模作了规定,设置了高门槛。如此一来,基本上全是农业龙头企业投保并受益,而广大散户农民则无法参保并通过农业保险得到补偿,这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以重庆试点农业保险为例,在重庆市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区县,仅对一些形成产业规模的农产品投保,如生猪、奶牛、柑橘。还规定生猪出栏要达到50头以上、奶牛养殖5头以上,柑橘种植面积达5亩以上,才能成为获财政保费补助的投保人。而种植面积较大、在旱灾中受灾最严重的稻谷等粮食作物,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大多由单家独户种植,政府实行直补政策但没有参保。

(三)农业保险的赔付制度存在缺陷

如河南省某县农民与当地保险公司签订了农业保险合同,每亩玉米的保费为11元,其中,个人支付2.2元,政府补贴8.8元。去年9月中旬,当地遭遇大强度降雨,部分农户损失近七成,有的甚至绝收,但保险公司确定每亩只赔10元。对平均每亩损失达到数百元的农民来讲,这10元的赔付实在是杯水车薪。还有部分农民反映,2009年他们也保了玉米的险种,也遭了涝灾,比去年还严重,而得到的赔付只有每亩8元,比去年还要少。对此,县保险公司的解释是,根据相关规定,农业保险有30%是免赔的。也就是说,损失在30%以内的,保险公司无须赔付,而损失超过30%的,扣除免赔的30%后再进行赔偿。去年根据县农业局的抽查结果,每亩定损不到32%,扣除30%的免赔,换算下来每亩只有3、4元的赔金,后来为了照顾受灾农户的生活,经过多方协调,才将赔金增加到每亩10元。

11元保费赔付10元,这显然有悖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初衷。无独有偶。显示,2010年,云南盈江县的24万亩甘蔗遭遇旱灾,最终得到了230万元的保险赔付,平均每亩的赔付不足10元,甚至低于保费。而2006年至2009年6月,吉林省白山市因自然灾害等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约1.6亿元的直接损失,保险赔偿仅仅0.076亿元,仅占损失额度的0.48%。

(四)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参与度低

我国的商业性保险公司一方面迫于国家政策性,不得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成本、高风险、高赔付问题,这个矛盾极大地影响了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纵观世界,有很多国家在开展农业保险时都建立了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或者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而我国的农业再保险制度显然是一个“短板”,不仅导致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增大,也影响了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的扩大和经营稳定性,从而使得很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时畏首畏尾。在今年4月19日举行的“首届亚太区农业保险再保险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表示:“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保险公司超赔数额巨大,是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五)当前农业保险领域中存在法律空白

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4年至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我国农业保险至今仍未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法规体系,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农业法》有原则性规定以外,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而一般适用于各种商业保险的《保险法》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于农业保险;《农业法》也只是“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没有新的条文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

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和作用,致使政府支持农业保险工作随意性大,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使农民对农业保险认识上有误解,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对策鉴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上述不足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政府支持,提高农民参保意识

充分利用一切舆论工具进行宣传,逐步提高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覆盖率和参保率;大力开展以农户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等形式整体参保的同时,协调发展散户农民参保。中央及地方财政应在允许范围内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对保费的补贴比率,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农户参保的积极性,提高保险的覆盖面。

(二)扩大险种,做到“应保尽保”

农险公司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保险条款,适当提高赔付标准;逐步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险种,对农业保险进行更精细的分类,将地方主导、特色产业、经济作物、易受损作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

(三)商业保险公司积极介入和推进

在现阶段,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商业保险公司的行动尤其重要。从国际经验看,只要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足够的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仍然乐于开拓农业保险市场。至于具体的支持措施则有很多,比如目前学者热烈讨论的“以险养险”机制,实行保费(纯保费和经营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更多的保险公司承保,支持多种形式的保险主体形式,督促奖励保险公司进行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条款设计等。借鉴西方国家开展农业保险的先进经验,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或者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

(四)加快完善已有的法律体制

由于缺乏长效机制推动和保障,各地做法不一,程度不同,极不利于农业保险的规范发展。为巩固成果,扬长避短,形成合力,当前亟需通过立法,建立长效、规范的制度体系。2007年1月,《农业保险条例》就已经被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由保监会负责起草,但至今仍未出台。应加快立法进程,就农业保险的目标、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政府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农业保险依法实施,保险机构依法经营,农民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农业是容易受到巨灾侵害的脆弱产业。在中国、在亚洲、在全球,巨灾风险造成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财产的损失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对于农业再保险制度的需求以及巨灾风险转移机制的需求非常迫切。”

在日前举行的“2010年亚太区农业保险再保险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高连表示,中再集团将加强境内外农业保险再保险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农业风险和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以下附一份金融时报报道

缺失风险分散机制 全球第二大市场遭遇尴尬

“2009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3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3800多亿元,参保农户超过1.33亿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据吴高连介绍,连续七年,党中央、国务院都把解决“三农”问题和支持农业、农村地区的发展当作核心任务来抓,而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正是支农惠农政策中的一项。尤其是在2007年中央财政正式启动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后,我国农业保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但当前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面临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公司超配数额巨大。”谈及我国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政法司副司长黄延信表示,农业保险要遵循大数法则,只有众多的具有类似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共同投保,并能够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分散风险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政策性农险主要是由政府出钱给农民补贴保费,多家保险公司经营,全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而单个保险公司又难以在全国较大范围分散风险。此外,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因而也难以在不同年份分散风险。

黄延信认为,实现政策性农业健康发展和稳步推进,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割据局面,通过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实现资源整合,将财政投入的补贴资金与再保险风险分散机制相结合,形成在全国范围、不同年份分散农业风险的机制。

再保险规模日益扩大 政府支持与参与必不可少

据中再集团副总裁余青介绍,随着近年来农业直接保险业务的迅速扩大,农业再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中再集团以商业合作的模式向为国内开办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成数分保和超赔再保险服务。据统计,目前中国农业再保险保费收入约占农险保费总收入的20%,农业再保险业务已成为再保险业务第三大保费险种,排名仅次于机动车险和财产险。仅2004年至2009年六年间,中再集团依托自有资本开展商业性再保险业务,累计支付农险赔款22亿元,累计转移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风险责任1200亿元。

“我国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保险公司接受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保险公司农险业务的承保能力,降低了保险公司对农业巨灾保险接受度,难以提升巨灾损失补偿水平。”对于政府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设立中的作用,余青称,没有一个强大的农业再保险市场和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安排,农业保险将难以持久健康运转。而国际经验也表明,无论是农业再保险还是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都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参与和必要的政策支持。

创新业务运行机制 打造多层次风险分散体系

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再保险市场,激发民间再保险主体承保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在农业灾害融资方面的核心用。

余青称,目前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现状、困难与当年国内航天保险与核电站保险对外分保渠道有限、风险集中的情况类似,因而可以借鉴分摊航天发射和核电站运营风险的经验,组建农业再保险共同体,通过引进更多的保险公司参与再保险共同体,增强农业保险再保险的市场调节功能,有效解决农业保险再保险承保能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通过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这一平台,还可以整合行业资源和技术力量,建立起农险信息和数据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农险承保理赔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农业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余青同时建议,由于农业巨灾保险业务“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的特点,再保险公司仅靠自身的能力难以支撑应对农业巨灾风险的责任,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农业保险巨灾保障基金。“通过建立政府资金支持、保险再保险公司自有储备、社会各界捐助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为农业保险再保险提供巨灾超赔保障,从而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再保险的承保能力,推进我国农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2班

孟潇

2241609033

第四篇:解析我国农业干旱特征

解析我国农业干旱特征

我国农业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东部地区。干旱在北方主要农业区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造成了我国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灌溉设备,给干旱地区“补水”。

本期嘉宾: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 张强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赵海燕 博士

采访人:本报记者王素琴

自2月9日起,华北、黄淮等气象干旱区大部迎来降水过程,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进行了人工增雨(雪)作业,自然降水与人工干预 “联袂”使得部分轻旱区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和。事实上,张强等人利用我国1951年至2007年农业受旱面积和播种面积资料,分析了我国农业干旱的空间分布、长期变化趋势等。其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内蒙古和西北东部农业干旱最严重;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的农业干旱有显著加重的趋势。研究对象:全国各省份农作物受旱面积和播种面积

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干旱发生频率高,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最为严重。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全球有35%的土地和20%的人口受到干旱和沙漠化的威胁。

“目前,对中国干旱时空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大多是以气象指标来反映。而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讲,农业干旱可以说是气象干旱的进一步发展,但反映农业干旱影响的最好指标还是农业受灾面积和受旱率等指标。”张强解释道。

本研究是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近百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的支持下开展的。“选取的数据来源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51年至2007年的农作物受旱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考虑到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农业占当地GDP的比例非常小,港澳台地区缺乏资料,故对上述地区的受旱面积未做统计。”赵海燕解释道。

赵海燕说: “我们依据我国自然区划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并考虑保持省界完整性,将全国分为七个区域,包括东北区、华北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和西南区,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农业干旱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东部地区

经过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辽宁、吉林和甘肃的多年平均受旱率都超过了20%,其中,山西省是农业干旱最严重的省份,平均受旱率达到32.1%。“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东

部地区。这些地区也都是气象干旱较严重的地区。”张强介绍说。张强强调,这是因为农业与气候紧密联系,除设施农业外,自然降水是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尤其是在灌溉设备不完备的地区。据统计,山西省1997年至 2005年平均灌溉率仅有28.29%,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中排倒数第三位,这是该省农业干旱最严重的一个原因。

除了研究平均受旱率外,张强等还研究了农业干旱年际变化情况,它能够反映某一地区的农业干旱波动情况,“这对防旱抗旱非常重要。”张强强调。

张强表示,因为受旱率较高且波动较小的地区只有加强抗旱措施才能避免或者减少干旱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以南区域的年际变化较小,都在10%以下。长江以北华北大部的年际变化也在10%以下。河北、陕西、内蒙古、甘肃和山西的平均受旱率最大,而且波动较小,“因此,这5省(自治区)是农业干旱最严重的地区。”赵海燕说。

研究显示:东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和西南区的农业干旱存在显著的加重趋势,其中,东北区和内蒙古区的趋势为极显著增加。

“这些事实表明干旱灾害在北方主要农业区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造成了我国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赵海燕分析道。

另外,我国极端农业干旱包括严重农业干旱和特大农业干旱,分别用严重旱灾发生频率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来反映。

研究发现,严重农业干旱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集中在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东部和西南北部地区,其中,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严重旱灾频率最高,而浙江和新疆的发生频率为0%。特大农业干旱与严重农业干旱的分布基本一致,山西和内蒙古的特大旱灾频率最高。其不同之处在于,山西特大旱灾的频率有所下降。“华北、内蒙古和西北东部不仅是农业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极端农业干旱最严重的区域。”张强表示。

研究启示:应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完善灌溉设施

研究显示,华北区的年受旱率的变化有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显著。不过,研究显示,用《气象干旱等级标准》中的CI指数和湿润度指数来衡量气象干旱的发展都显示出显著加重趋势,“这可能与抗旱能力的提高有关。”张强分析说。

赵海燕抛出一个问题:“从有效灌溉率角度出发来分析,我们发现华北的有效灌溉率确实有增加的趋势,但东北的有效灌溉率的趋势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东北的受旱率在显著增加,而华北的受旱率增加的趋势不显著? ”

究其原因,华北的有效灌溉率水平比东北的要高,研究显示,1972年至2005年,华北和东北地区有效灌溉率的年均值分别是36.95%和18.18%。因此,可以解释为随着农业投入增多,灌溉设施日趋完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的防旱抗旱能力已大大加强,因此,近些年华北受旱率已有所降低,而东北地区的有效灌溉率面积虽逐年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预防干旱灾害的需

求,因此,东北的防旱抗旱能力仍需提高。

“总之,我国仍应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灌溉能力;同时,也要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的投入,充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给干旱地区带来福音。”张强说。

第五篇:中国是农业大国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我利用寒假,在XX省XX市xx县xx镇文化服务中心做了为期一周(2010年2月14日——2010年2月21日)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这一周内,通过对XX省xx县xx镇村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访问,了解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基层的实行情况,尤其是对其中的“文化建设”做了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是我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此次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xx县隶属于XX省XX市,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xx县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xx县充分发挥县内各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在调查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XX市太和电脑为实行XX市普惠制培训而对村民进行免费的电脑知识普及,参观了计算机程序员考试的现场,看见原本只庄稼地里干活的农民也可以坐在电脑前,熟练的操作电脑,心里涌现出一种喜悦之情。

农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普遍知识水平有局限,与外界沟通少。xx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城乡一网、垂直管理、走产业化路子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作为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有线电视在xx农村已覆盖20个乡镇,其中13个乡镇与县城实现了光纤联网,共架设光缆干线800多公里,电缆干线2600多公里,151个行政村的6万多农户与城里人同享电视文化大餐,可以收看到有34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县广电局还完善了网络维修维护制度,解决了村民收看电视信号不好的问题。

村民的文化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电视、电脑。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实习期间,xx线的文化宫广场举办了道具车模展示会,展示了福特、现代等多款上个世纪流行的“老爷车”,这些车都是由东方明珠公司制造的道具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款房车,里面洗手间、卧室、吧台应有尽有,让看惯了卡车、货车的乡镇居民过足了“眼瘾”。

xx县是XX省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因此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很多,其中,作为XX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xx天主教堂在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后,仍焕发着新的活力。在调查期间,正巧赶上了天主教的礼拜日,清晨,有一些老年教众来到教堂,静静的等候礼拜的开始。庄严肃穆的教堂,饱受过义和团的焚毁和xx阻击战的炮击,在新时期的xx县仍为xx县的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xx县以“一村一品”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全年新建设施农业小区105个,棚室面积203万亩;新建畜牧小区70个,占地面积4450亩,进驻农户555户。在水果生产上,西北部乡镇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两梨”,今年新栽植果树近万亩。xx县以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县“三品”生产档次和水平。每个乡、村都有“三品”生产基地,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去生产,保证了“三品&rdq

引用信息(转载时请保留,谢谢!): 文章标题: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原文链接:http:// 信息出处:公文易文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世界主要农业大国因干旱减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主要农业大国因干旱减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演讲稿(本站推荐)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每年的6月17日是联合国制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人们重视土地沙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一、确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背......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致辞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致辞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使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受到影响,并对多达10亿人的生计、福祉和发展构成威胁。在长期干旱、饥荒和日益深化的贫穷面前,许多人唯有......

    千百年来我国一直以一个农业大国立足于世界[推荐5篇]

    千百年来我国一直以一个农业大国立足于世界,农民成为我国发展的中流砥柱,农村农民良性发展才能使我国繁荣富强。我是一名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者,从事基层工作十二年来,一直在研究如......

    台风和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台风和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回顾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种类。台风一、台风的成因台风是一种......

    干旱对我县农业的影响分析

    干旱对我县农业的影响分析今年开春以来,我县降水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三至五成,其中上山和戈壁等地区旱情尤为严重,降水量为过去10年以来最少。目前,全我县耕地受旱面积为2440......

    世界农业论文.doc

    论中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 在姜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近十个周对《世界农业》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从事的还是传统农业,还......

    世界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机械电子信息化的工程应用 摘要:近年来,世界农业机械装备技术正在迅速地吸收和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着重介绍先进的电......

    世界农业论文.doc(精选)

    论中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在姜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近十个周对《世界农业》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从事的还是传统农业,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