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4:0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第一篇: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据新华社信息哈尔滨10月13日电(记者高淑华 王建威)有关中国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似乎正在应验,大豆作为我国入世之初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其整个产业正遭遇国际企业和国外大豆主产国垄断的危机。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国家应关注大豆产业战略安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

--国内大豆加工业遭遇外资“控盘”危机

据了解,目前已进入我国市场美国ADM公司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美国邦基公司收购了山东日照油脂厂、菏泽油脂厂等企业;美国嘉吉公司收购了华农集团东莞油脂厂、广东阳江丰缘集团等企业,还在南通新建了年处理30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新加坡来宝集团收购了广西钦州大洋油脂厂;新加坡丰益集团分别在山海关和青岛新建了年加工150万吨和12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首席教授盖钧镒说,我国大豆加工业正在遭遇外资“控盘”危机。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告诉记者,现在我国大豆产业的外来投资者大都是跨国粮商,他们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洋大豆”为前提的。这些跨国粮商在我国大豆加工业或独资或参股经营,参股但一般不要求控股,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更不想冒大豆加工业的风险,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豆企业不可能因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而做大做强。

目前,外资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控盘使行业产能远超需求,加工设备一半闲置。由外资控制的大型油脂企业,正迅速挤占市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锐减,利润总额从2003年的21.8亿元减到2004年的3.7亿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豆行业的低成本扩张还在继续,目前,ADM、嘉吉、邦基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向黑龙江九三油脂提出合资合作信息,有的提出合作条件是九三油脂要把在大豆产区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分离出去。一旦九三油脂与之合作,我国大豆市场90%以上都将受制于国外。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企业加工进口大豆具有仓储成本低、批量大、信用证结算、质量均

一、运距短等优势,而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却有以下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一是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成本高。在大豆产区黑龙江,企业要达产,必须一次性储备一个榨期的大豆,按现行贷款利率算,每加工一吨大豆约需支付银行利息70元,如九三油脂年加工国产大豆200万吨,仅原料收购每年就需要40多亿元。

二是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收储成本高。在国内收购大豆,需面对千家万户,原料到达厂内需包装、运输、储存等费用,每收购一吨大豆约需收储费用75元。在沿海,每吨大豆到达车间的费用不足25元。

三是我国大豆产业竞争的起跑线在沿海,黑龙江大豆运到沿海地区每吨要增加约70元的运输成本。

同时,企业目前收购国产大豆还面临税收难题。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粮食加工企业收购农民的粮食,进项税抵扣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13%”。在黑龙江收购大豆半径一般是200公里,多数农民只能通过粮食经销商把大豆交到工厂。但税务部门不能把粮商视为“农民”,企业若上门收购面对千家万户成本太高,若收粮商的大豆则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还有偷税嫌疑。在沿海,进口大豆增值税发票一船一张,非常方便。这样,谁还愿意加工国产大豆呢?

--“洋大豆”打压国产大豆 部分豆农弃种大豆

黑龙江省农委有关人员介绍,由于种大豆比较效益差,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豆农弃种大豆的现象。据了解,由于豆价伤农,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部分农民已陆续改种玉米、水稻,但黑河、大兴安岭等黑龙江北部地区有近2000万亩的大豆种植面积没有替代作物,这里的40余万户豆农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一旦我国没有足够的大豆产出,国内的大豆价格、日常消费、食品安全和百姓健康都会受到巨大威胁。由于作为大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的大豆加工业被外资所控,不仅会使上游种植业遭受严重打击,还将让下游养殖业难逃噩运。豆粕为养殖业提供60%的蛋白原料,如果大豆受控,势必带动下游养殖业成本上涨,影响城乡农副产品价格,畜牧业也将受制于人。届时,我国大豆产业的上、中、下游环节将全盘为外资所控。

--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应自主沉浮

大豆加工业作为我国大豆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上游4000多万豆农的利益,关系大豆产业链上1亿多名从业人员的生计,还关系到我国粮食战略安全。为此,大豆主产区干部、农民、大豆加工企业和有关专家一致呼吁,我国大豆产业应自主沉浮,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首先,有关部门应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考虑,加强宏观调控,联合制定国家大豆产业振兴战略,将大豆加工纳入国家粮食安全应急体系。从国家战略规划、产业政策上,重新调整大豆加工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重点。同时加强对进口大豆总量和节奏的控制,切实维护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和豆农的利益。

其次,尽快成立涵盖大豆种植、加工、流通、进出口贸易在内的非盈利性的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改变我国大豆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提高大豆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的话语权。

第三,加快出台反垄断法,全面评估外资垄断对就业、市场和产业安全的影响。完善外资并购政策,由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外商并购投资项目导向政策和核准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严格大豆压榨项目的审批。同时,限制跨国粮商进入期货市场。

第四,建立对外联合采购机制。尽快形成一个或几个大豆采购同盟,调控大豆进口数量、节奏和价格;对进口大豆采取全国统一招标制。

第五,出台政策鼓励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可按企业加工国产大豆比例确定其进口总量,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政策。同时,对中小粮商交到加工企业的粮食视为农民销售,允许企业抵扣进项税。

第六,实施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支持政策,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充分发挥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与高蛋白质优势,采取产品差别战略,从生产者补贴、市场价格等方面支持国内大豆生产。

第二篇: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 ,世界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这为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文章对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 ,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优越的条件 ,如花卉种质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廉价等。同时也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成果转化慢、发展不平衡、生产盲目性大等制约因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通过政策的保障性、法律的调控性来保证花卉、人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花卉商品相关技术、信息的完善性 ,真正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花卉产业 ,为实现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摘 要] 针对我国花卉产业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将这些内容表述出来,并且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有利于我国花卉业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花卉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花卉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黄金产业”。当前花卉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花卉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花卉业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深入调研国内外花卉业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推动国内花卉业的发展。

一、国内花卉产业的现状

1.花卉生产现状。我国花卉生产现状总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产面积逐步增大,在2000年已达14.8万公顷占同年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30%。二是生产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广东为主的鲜切花生产中心,两省的鲜切花供应量占全国鲜切花供应量的一半以上;以广东、江苏、四川、上海为主的盆花生产中心;以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为主的花卉种苗生产中心。三是花卉生产的技术与设施由传统型向采用新技术、新设施转变。

2.花卉贸易及消费现状。近年来,我国花卉出口贸易稳步提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的全国花卉出口贸易额为2830.1万美元、2001年为8003.8万美元、2002年为8283.17万美元、2003年上升到了9756.8万美元,分别比前三年增长244.75%、21.91%、17.79%。在我国花卉出口较稳定增长的同时,花卉进口量也迅速增加,并且进口增长幅度大于出口增长幅度。在消费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花卉消费水平很低,中国花卉消费金额每年仅有0.7欧元,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人均花卉消费水平很低;中国花卉消费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农村花卉消费几乎为空白,中小城市的消费也比较少。

3.花卉科研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花卉科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关的资助主要渠道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省市自然基金,与技术开发特别是与高新技术开发有关的资助渠道主要有中央和部委、各省市、各地方的农林局和园林局。1996年~2000年直接用于花卉的科研经费近8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省级以上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重点花卉企业65个机在1998年~2001年有关花卉的科研成果和在研项目共328项。研究内容包括:(1)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利用;(2)花卉新品种引进、改良、繁育,包括引进、种子工程、种球繁育;(3)花卉生物技术;(4)花卉栽培与生产技术;(5)花卉采后技术。

二、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花卉业成就喜人,但花卉产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主要有:(1)研发投入少。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较少,而且技术力量分散。

(2)新品种开发和保护工作力度不够。据估计,中国花卉市场上草花种子的80%是从国外进口的。中国的花卉新品种选育与花卉产业发展极不相配,严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花卉新特优品种,这已成为制约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突出问题。据报道,情人节最受欢迎的月季切花“泰坦尼克”,中国每种植一棵,都要向荷兰莫尔海姆公司交纳8.5元的新品种保护费,如果不交纳品种保护费就不可能走出国门。(3)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我国花卉销售八成以上是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鲜切花和盆花所占比例有限。

(4)流通方式落后。花卉的流通和交易时间快慢决定价值的高低,荷兰等先进国家的花卉批发市场一般以拍卖交易的方式,而我国仍以对手交易为主,交易规模小、管理效益低。(5)国际市场开拓不力。我国花卉出口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质量监控,没有形成品牌、品种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口管理环境不佳。

(6)宏观管理不足,花卉产业的发展盲目性较大。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作保障,花卉产业化需要科学的管理办法,然而中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来保证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事花卉产业的人员大多是缺乏专业培训的花农小农经济思想极为严重,唯利是图,从而导致花卉市场混乱,无序竞争严重。

三、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和策略

针对国内外花卉业发展现状、科研情况及我国花卉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花卉产业的科技投入,加速品种创新。虽然中国的花卉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但产值却不足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1%,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花色品种,很多花卉企业现在仅仅发挥着引进、栽培、繁殖的功能,没有自己的品种,企业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运用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进程。可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生产、销售、推广上的优势。

2.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特有的花卉种质资源,形成有特色的产品。加快培育优新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场,花卉品质改良中心,加快国内花卉野生资源的开发、驯化和示范推广,同时加强对国外花卉品种的引进和培育。

3.健全合理完善的流通网络。完善合理的信息和流通体系是发展花卉业的必需前提。流通网络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花卉生产和销售是一对矛盾,是发展花卉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已经健全了供销渠道的系统化管理,如荷兰设立的花卉拍卖市场,我国是否可以借鉴。目前我国的花卉交易市场尚不健全,全国花卉市场网络还没有形成,因而要改变目前花卉企业供求脱节、流通不畅、封闭、零散的状况,就需要合理规划,形成流畅的全国花卉交易市场网络,使花卉产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4.利用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在花卉生产成本中,设施能源成本占较大比重。一些国家缺乏优越的自然条件,只能利用设施和能源来弥补,提高了生产成本。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丰富多样,适合多种花卉生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按照“适地生产”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和区域布局,大大降低能源和设施投入,实现低成本目标。另外,花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口多,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占优势,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产业竞争中具相对比较优势。我国花卉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独特的优势,权威人士分析,21世纪的世界花卉中心将移至亚洲,中国将成为世界花卉界公认的最具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国家。在发展花卉产业中要善于扬长避短,不但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全面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的种质资源,挖掘、开发独特的花卉品种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才能参与国际花卉业的竞争。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参考文献:

[1]王隆清: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5.33 [2]刘晓静:我国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5.24 [3]李俊龙:我国花卉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长江大学学报,2006,3 [4]王 婷:我国花卉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九江学院学报,2005.1 [5]姚 莲:我国花卉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北方园艺,2005.2 [6]赵梁军:我国花卉种业现状与发展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电气 姓名:乔中才 学号:植 物 学

122

20120344207

第三篇:内蒙古大豆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内蒙古大豆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一、内蒙古大豆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豆在内蒙古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该区第二大粮食作物,是主产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常年播种面积在1100万亩左右,面积仅次于黑龙江省,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总产达80-90万吨。内蒙古大豆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其中呼伦贝尔市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大豆面积和产量的近70%。多年来大豆一直是主产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部分旗县财政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二,农业五分天下有其四,县域经济就是大豆经济。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内蒙古的大豆和全国一样受到进口大豆的严重冲击,大豆的比较效益每况愈下,大豆也受到冷落,产量受到了直接影响,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品种多、乱、杂、差,单产低,商品含油率低,生产成本高,耕地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力量弱,新技术的应用率、到位率偏低;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低;企业带动乏力等方面,严重制约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技术措施

针对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广蒙豆9、12、14,合丰40,疆莫豆1号,东农46,黑河27号,垦鉴豆25,吉林35,开育12等高油高产品种,使产品含油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提高了产品质量;顺应自然规律,科学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整乡、整村区域推进,基本形成了优质高油高产大豆一乡一村一品种的生产格局;加强抗旱措施,推行机械化秋整地,推行黑茬越冬,实现秋雨、冬雪春用,对极少数春整地实行“四随作业”,提高春播质量;积极研发引进“垄上三行窄沟密”高产密植栽培技术及配套新型农机具,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率;大力推广高产种植模式,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效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确保了高产优质;加强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建立核心示范区,开展了全方位试验示范,形成了试验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了综合配套技术;加强病虫草害防治,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发展绿色农业;树立高产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行农技部门牵线,基地、农户与企业联姻,形成了农户、企业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为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开辟了先河。

三、发展对策

围绕我区生产优势和取得的成果继续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进程,并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油大豆新品种;确定自主选育和引进高油新品种的种植区划;大力推广具有自主产权的“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其配套技术;着力引进和推广包括“行间覆膜”、“根瘤菌生物固氮”等新技术;继续深化和完善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促进形成高油品种持有者、组织生产者、项目区农户与龙头企业四方互动,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实现大豆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关键词:大豆 内蒙古 产业 对策

第四篇: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知道教师:

2016年月日

摘 要

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工作全面提速,向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迈进。军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各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军工科研院所深入改革,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良性发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民参军渠道畅通等。预计2016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是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利好政策将会继续推出,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民技参军、民资参军、民智参军的深度将加大,军民融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目录

第1章 引言………………………………………………………………………………………………………………………….4 第2章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5

2.1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5

2.1.1 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5 2.1.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5 2.1.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5 2.2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6 2.3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6

2.3.1 民用核能……………………………………………………………………………………………………6 2.3.2 民用航天……………………………………………………………………………………………………6 2.3.3 民用航空……………………………………………………………………………………………………6 2.3.4 民用船舶……………………………………………………………………………………………………7 2.3.5 军工电子……………………………………………………………………………………………………7 2.3.6 民爆行业……………………………………………………………………………………………………7 2.4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7 第3章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9

3.1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9 3.2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9 3.3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9 3.4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10 第4章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11

4.1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11 4.2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11 4.3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11 4.4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12 4.5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12

第1章 引言

2013年3月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他还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

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统筹建设,习主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党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为新形势下统筹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时代科技的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潮流,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点。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在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我们要抓紧转变国防科技成果消机保密理念,尽快转化为民用科技成果,使其在经济建设中迅速转化为国防综合实力。同时,要勇于打破利益藩蓠和垄断,我国目前有13万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只有500多家民营企业进入了军工行业,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都不输于传统军工企业,有的技术水平甚至还领先。如果不能出台相应的政策,从信息沟通、税收优惠、融资投资、风险补偿等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就很难使其融合、深入发展。

融合式发展不仅是要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实现利益共享,追求双赢乃至多赢,这是军民融合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军地结合产业受到“热捧”。用军工行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政府转型,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截至目前,在北京、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已有24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专家认为,发展高技术的军工产业,通过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和电子等产业的带动,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是利国利军利民之举。

自2014开始年,军民融合工作全面开展,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地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加快了融合步伐。展望2016年,军民融合各项利好政策将会进一步出台并落实,为推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协同创新等营造较好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全军全民大融合的发展态势。第2章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

2.1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2014年,国家高层对军民融合保持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以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都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预计2015年,中央及各相关领导将继续关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军民融合相关工作将扎实推进。2.1.1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

2014年,围绕军民融合工作国家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密集的专题调研。7月2日至5日,马凯副总理先后到洛阳、武汉等地调研,考察军工及民口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6月29日至7月1日,许达哲副部长在黑龙江省开展调研;9月1日至5日,万钢部长等相关领导在湖北就“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专题视察。所有调研的核心议题均指向军民融合。预计2015年,在调研基础上,相关部门将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研究并落实军民融合的战略部署。

2.1.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

2014年,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军地双方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各类活动。5月26日,总装备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了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160余家民营企业参展。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分享并探讨了“军民融合”成功经验和发展新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性的军民融合相关论坛、学术交流、座谈会各类学术会议15余次。预计2015年,针对军民融合的相关活动将继续举行,切实推动具体工作的落实。

2.1.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

2014年,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良好,为社会各界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总装备部正在建设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计划做两套系统:对于涉密信息,将在涉密系统中通过分级分类进行定向发布;对于非涉密的采购需求、公开招标、军品配套要求等将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并提升平台互动功能,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预计2015年初,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将进入运行阶段,与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顺畅的交互机制,共同助力军民融合。2.2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2014年4月,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针对军工开放、民参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军民结合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提出了针对性意见,是对前期军民融合相关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利于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5月,针对民参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八项主要措施,为优秀民企参军构建起协调顺畅、简明规范、高效有序、安全保密的准入管理制度打下良好基础。10月9日,国防科工局组织召开的座谈会,讨论《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议(征求意见稿)》,并提出意见建议。预计2015年,在强军战略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针对军品采购定价制度、合同管理的相关细则以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有望年初出台。

2.3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速军工先进技术、产品向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军工大省以及民用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军民结合产业尤其是具有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家及地方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保持了稳速发展态势。

2.3.1 民用核能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用核能体系,相关技术不断提升。我国三代核电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电设备制造国产率得到提高,如中广核位於阳江的机组国产化率最高可达85%。预计2015年,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设备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开发海外市场力度将加大,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也将提速。

2.3.2民用航天

航天技术应用已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制造等民用领域,民用航天产值已占到航天总产值半壁江山。其中,北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技术取得较大突破,部分芯片的主要指标已接近国际水平。北斗产业园也逐步覆盖全国各大区域,基本形成了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运营服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预计2015年,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将持续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卫星应用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凸显。

2.3.3民用航空

我国民航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继续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C919大飞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充分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不可否认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国际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通用航空领域,我国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较猛,全国已建成140多个通用航空产业园。预计2015年,国家将在航空动力、材料等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C919大型客机或将完成总装并首飞,通航产业规模将保持低速增长。

2.3.4民用船舶

2014年,船舶工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船舶出口额、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上保持增长。尤其是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增长加快,接单占比保持全球第一,其中,上半年新签各类海洋工程装备81艘(座),占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迄今下潜最深、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海马号”通过了海上验收。预计2015年,船舶行业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以及船舶出口将延续增长态势。

2.3.5 军工电子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居全球前列,但国防工业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如芯片等核心元器件距离国际领先水平差距依然非常大。在未来装备信息化趋势下,通信、探测识别、精确制导等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预计2015年,将持续加大军事信息化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军工服务器、电脑CPU等核心功能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2.3.6 民爆行业

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能源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2014年民爆行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上半年,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总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2.3%。同时,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15年,下游的基建行业将继续拉动民爆行业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也将加快,产业布局将日趋合理。

2.4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也因此被称为深化改革元年。6月28日,首届中国军工产融年会举行,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科研院所、军工集团、民口配套企业、投资机构等200余家单位参加,探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更好地推动军工行业改革。7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制定印发了《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2015年工作要点》,大力推进“无禁区”改革。同时,军工行业中被认为科技实力最为雄厚、具有最优质的资产的科研院所改制试点方案已上报有关部门。10月13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明确披露,旗下科研院所已经完成了“一所两制”改革,将成立四大科技产业控股公司作为平台公司,方便科研院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预计2015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与军工行业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总体方案、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方案等将陆续出台,军工行业将迎来新的改革高潮。第3章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3.1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已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正在论证实施的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难点。一是目标的清晰界定。正在论证实施的改革方案,主要参照地方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简单地对军工科研院所按照统一分类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类,院所的改革目标和规划尚未从根本上全面论证清楚并加以界定。二是院所的分类。军工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与调整,许多单位已与最初定位有了很大不同,综合型院所明显增多,职能任务可能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型号研制和试验鉴定、技术基础等一个或多个领域,很难按照统一分类的原则和标准将其简单地划分为公益一类、二类或企业。而且未来院所应划为哪一类,由国家还是院所自身来定也有待进一步科学论证。三是相关配套政策跟进。院所改制后科研任务管理如何调整,国防基础研究任务如何保证,军工技改资产如何管理,事业费取消或大幅度减少后如何扶持和激励人才,等等,都需要有一整套新的系统完善的配套政策。目前军工院所改革论证中大家观望多、取舍难。

3.2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

随着军民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军民结合产业覆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既包括传统的“四民”(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也包括利用国防科技优势发展的、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安防产品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同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不能一概而论,部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合理引导,致使产生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众多问题。如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就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尽管发展空间巨大,园区建设异军突起,但大多园区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地理位置分散,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全国6%,且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式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对通航领域的投资热情高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通用航空项目,通航产业园遍地开花,但是依然缺乏规划,同样出现了产品结构雷同、投资单

一、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低、产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产业集群建设和市场发展环境都远未成熟。

3.3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高效的创新组织模式,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主体、自主创新层次、军民通用标准 等的不协同,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体系还未完全建立。首先,我国军民科研任务管理缺乏顶层统筹,尚未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领导体制。民口科研管理机构有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军口科研管理机构有总装备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发改委等。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在国家层面存在的多头分散、政出多门等现象,无法实现军、民科技创新活动的统筹协调。其次,军民分割、行业分割、自我封闭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类创新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组织壁垒,不利于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局面的建立。此外,国防重大科技难题的研发投入方面,由于受国防特殊性要求、知识产权制度等的影响,尚未建立起政府、军方、企业、社会资本协同投入的多元化国防科技投资模式;信息交互方面,具备较强专业水平、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服务平台相对较少,特别是体现军与民特质的要素融合平台更加缺乏,信息交流不畅通、不对称较为突出,相关主体对接不畅。多种因素交互,致使科研生产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格局难以形成,影响了国防研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创新效率。

3.4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尽管取得了不小进展,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民参军过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准入程序严格,民企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所需资质的审查论证及管理涉及到政府和军方多个部门,虽然《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今年已出台,但是申请流程长、牵涉部门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在“四证”办好后,企业在后期维护上也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机制上,面临信息不对称、交流机制不畅等问题,尤其是民企获取军方需求信息难度较大,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多数民企参与程度还不是太深,长期以来基本只能承担三级以外的配套任务,很难从军方或总承单位及时获取技术产品的需求信息,导致自身技术产品与军方需求不能很好的对接;在政策上,军民用标准、投融资、知识产权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亟待更新完善。受上述多重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目前民参军的深度和广度尚显不够。

第4章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4.1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明确讲到“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未来要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统一思想,科学把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切实形成合力。其次,相关机构协同,主动作为,建立健全法规制度。通过全面梳理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在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抓好军民融合相关法制建设,出台针对性地的意见和建议,如改进技术

保密制度、军民技术统一标准等,确保高层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4.2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

在研究和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过程中,可借鉴和学习美国和俄罗斯的成功经验,将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与企业分开,但始终要保证一支强大的国防科研“国家队”。首先国家需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型号研制等不同阶段科研特点,对军工科研院所进行科学分类和界定,然后明晰改革思路和方案。对于从事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军工科研院所,继续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统归政府直接管理,并由国家建立稳定的科研支持机制,专门从事该类国防科研。而应用型的工程类、工艺类军工院所走市场道路,进行转企改制。其中,以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和型号研制为主的科研任务,统一划归为转制企业或军工企业进行管理;而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任务,根据不同情况由国家相关单位和企业分别或共同管理,促进产研结合。在明晰思路的基础上,再选定部分针对性科研院所进行先行试点。

4.3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

首先,国家需要加强全国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对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全国一盘棋式的规划管理。然后,针对军民通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台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加以支持,引导并加速其成长和推广应用。此外,对于重点关注产业,未来还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基础,着力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船舶工业重在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重在加快培育和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大型飞机等,解决动力、材料发展等滞后问题;航天工业重在推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民用卫星的统筹;核工业重在解决核动力关键软件自动化、后处理、核安全等瓶颈问题,大力发展民用核材料产业;军事电子工业重在突破芯片、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服务器等核心 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替代水平。

4.4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首先必须结合实际,在国家层面强化统筹规划,在科技研发活动及生产制造活动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网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创新链路合理有序的全过程管理。其次,国家在政策上也要积极鼓励协同创新。如完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使得民口科研生产单位能“放心”参军、“全心”合作。再次,提高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借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科研模式,成立专门部门,全世界、全领域、全方位扫描高端技术和人才,建立森严的项目决策体制和宽容失败的管理理念。此外,协同创新过程中要高效利用好国防科研投入,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军用动力、先进制造工艺、计算机基础软件等技术瓶颈。

4.5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

首先,加大前期政策的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其次,深入贯彻新一届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思路与要求,政府在许可申请指导和军品市场监管方面加大力度,努力营造适度竞争、规范有序并充满活力的军品市场环境,全力推进军品市场有序开放。第三,在“四证”申请办理方面,探索合并、简化的可行性,审查机制上进一步优化相关程序。一是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与军队装备管理部门联合审查制度,审查论证结果双方予以认可。同时,加强二者的沟通协调,探索解决双重认证的问题。二是采取“多证联审”,划分审查论证机构责任区域,赋予部分有能力的中介组织承担审查认证职能,减少现有审查机构的工作量和企业负担。

第五篇: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经济学(3)班 林志鹏 20083096031

3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正文

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的直接受害者。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

(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表1 1981-2004年中国大豆生产及进出口状况(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 进口价格(美元/ 吨)出口 出口价格(美元/ 吨)出口额(百万美元)贸易竞争力指数TCij 需求量 产量/需求量

1994 1600 5.2 265.17 83.2 268.00 222.98 0.8835 1522 1.05

1995 1350 29.4 256.82 37.5 262.29 98.36 0.1314 1341.9 1.01

1996 1322 111.4 288.60 19.2 348.32 66.88-0.6556 1414.2 0.93

1997 1473 280.1 292.68 18.6 385.53 71.71-0.8391 1734.5 0.8

51998 1515 319.7 252.28 17 372.88 63.39-0.8543 1817.7 0.83

1999 1425 431.7 206.09 20.4 309.45 63.13-0.8675 1836.3 0.78

2000 1541 1041.6 217.87 21.1 305.43 64.45-0.9448 2561.5 0.6

2001 1541 1394 201.54 26.2 308.52 80.83-0.9440 2908.8 0.53

2002 1651 1131 219.45 30.5 277.82 84.74-0.9340 2751.5 0.6

2003 1539 2074 261.16 29.5 335.9 99.09-0.9641 3583.5 0.43

2004 1800 2023 345.01 34.86 437.75 152.60-0.9572 - -

2005 1880 2659 292.55 41.3 430.85 177.94-0.9553 - -

2006* 1634 2800 262.6 - - - - 4321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6年数据为中国农业部、中国海关、USDA预测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99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原因在于该,我国大豆进口的壁垒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仅维持在3 %的低水平,增强了进口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同时也是转基因技术最发达、应用最广泛的国家。此外,巴西、阿根廷等土地密集型国家大豆的产量以及出口规模也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上述三国成为我国主要的大豆供应国。但由于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产以及流通受到美国嘉吉、ADM等跨国公司的控制,因而,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大豆生产、流通的主宰者,其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价格成为世界大豆贸易以及大豆价格变动的晴雨表。因而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豆的国际贸易将逐步演变为中美两国的博弈。

(二)、我国大豆大量进口的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大豆需求之所以呈现出刚性增长,与大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豆制品生产、需求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2)。

表2中国豆制品生产、需求表(万吨)

豆 油 豆粕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国内消费量 产 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国内消费量

1996 123 144.5 6.1 217.8 596.3 360 2.4 953.9

1997 132.9 114.4 48.5 236 671.7 419.8 1.8 1089.7

1998 153.8 150 32 260 1002.3 140 0.7 1141.6

1999 184 113 4.9 284.6 1197.5 63.3 2.9 1257.9

2000 263 55.7 4.8 302 1505 10 11 1504

2001 321.8 20 4 334 1625 2 105 1522

2002 318 30 7 369.2 1867 0 100 1767

2003 508 210 1 721 2162 5 60 2106

2004 525 252 1.9 - 2387 5.5 65.7 -

2005 621 169.4-6.3 - 2870 20.3 55.3 -

2006 - 68.6 2.8 - - - - -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官方统计数据(FAS)2006年数据为中国农业部网站数据

大豆加工业尤其是大豆油脂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蛋白饲料需求的刚性增长,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豆需求量。

但是由于国产大豆的含油量相对于美洲大豆低(国产大豆干基含油率仅为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如加工10万吨大豆,大豆干基出油率每差1个百分点,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因而使得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企业普遍倾向于使用进口大豆,进而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东南沿海,偏离了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进一步减弱了我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掌握大豆生产、流通、消费渠道的粮油跨国公司也开始大举进入我国的油脂加工领域。目前,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四家公司在中国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通过参股或建立新厂的方式,已经拥有了我国40%以上的大豆压榨能力,并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此外,跨国公司还在继续渗透到我国的大豆压榨领域,至2006年4月底,新开工的97家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占到64家,可见我国的大豆加工企业还将受到更加严峻的考验。

外资大量涌入我国大豆压榨业,一方面,直接刺激了大豆尤其是进口大豆的需求;另一方面,本土大豆加工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也迅速走到了增加产能,以获得规模效益的老路。从而在两个方面刺激了我国大豆的需求。

二、中国大豆及竞争力及影响大豆生产因素分析

(一)、大豆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水平从1994年开始快速下降,并迅速达到很低的竞争力水平,而我国大豆出口总额在经历了快速下滑之后,尽管出口价格较高,但出口总额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反弹,并使得我国近年来大豆的TC水平缓慢提高。这是由于我国大豆虽然整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我国大豆的非转基因特性逐步被国际市场所认同,出口额在逐渐加大。我国大豆TC水平降低主要是由大豆进口额快速增加导致的,因而提高我国大豆的自产率,对于提高我国大豆的TC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

1、我国大豆产量价格敏感性

价格是影响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国内销售价格远远低于中国(在1998~2004年,中美两国大豆收获时的年平均价格分别是2.09元/千克和1.43元/千克,美国仅为中国的68%。)据此部分国际粮食专家甚至预言,我国的大豆生产将会在2010年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大豆的价格构成与美国大豆的差异较大:由于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很小,种植品种为需要人工除草的非转基因品种,因而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较高。据对黑龙江省拜泉县永勤乡民安村50户豆农调查数据来看,农村在计算生产盈亏时,很少考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例如,虽然黑龙江省大豆2006年收购价达到了近年来的新低,但豆农仍然认为自己处于盈利的状况。由于国际

市场当前的大豆价格已经接近于南美大豆的种植成本,因而,可以断定近期内价格水平并不会成为我国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因素。

2、国际大豆格局对我国大豆生产的影响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这却没能使得我国获得国际大豆的主导低位,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大豆生产者的利益。目前大豆的格局不利于我国大豆的生产。

首先,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具有影响力的大豆期货市场,大豆交易价格受到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控制,并使得大豆的价格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价格的扭曲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不仅“套牢”了中国企业的进口权,增加了其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了我国豆农生产的不确定性。

其次,美国跨国企业通过向南美大豆主产国提供贷款、投资大豆产区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控制了南美大豆的销售,进而掌握了世界大豆的实际贸易权,加强了对大豆价格的控制力度,使得国产大豆在国际市场中更加被动。最后,国际粮油跨国公司通过收购或参股的形式,控制了我国50 %以上的大豆压榨能力,并恶化了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这使得国内大豆加工产品的分摊固定成本增加,使得国内企业流通资金更加紧张,因而普遍使用流通成本更加低廉的进口大豆。而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困境,恰恰降低了跨国公司的收购费用,加速了国外粮油巨头的收购力度。在跨国公司实现了在中国大豆压榨市场的垄断地位之后,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控制力度大大增强,降低了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交易费用,使得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更加突出,并达到了其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利润以及销售国外大豆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对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的垄断力量,对我国大豆生产影响巨大。我国应当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监管力度,以维护大豆加工行业和豆农的根本利益。

三、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利用

1、大豆品质优势:美国是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大国,也是转基因大豆技术的持有国,因而极力倡导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欧盟、日本、韩国则相反,设置“绿色壁垒”阻止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在大豆生产大国中,只有中国实行完全的非转基因政策,因而国产大豆在取得原产地证书之后,在欧盟、日本、韩国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此外我国大豆蛋白质、异黄酮、膳食纤维含量以及质量也相对较高,是功能保健食品的绝佳原料,因而我国大豆有望在世界高端市场占据更高的份额,依靠高价来增加豆农的收益。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由于我国大豆混种、混收严重,农药残留问题较为突出,因而阻碍了我国大豆出口量的增加,要实现我国大豆的品质优势我国只有加大绿色大豆以及有机大豆的生产规模,加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将我国大豆研究重点转移到提高大豆蛋白质以及功能性成分上,才能进一步的增强我国大豆的品质优势,使我国大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促经我国大豆以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高的附加值进入国际市场。

2、地理区位优势:我国的东北地区是国产大豆的主产区,其产量在全国的比例高达66 %。同时我国东北也处于东北亚大豆消费的地理区位的核心地带,因而相对于美洲大豆来讲,我国大豆具有运输及时、运费低廉的优势。东北亚地区对非转基因大豆产品的认知度较高,同时该地区的居民具有食用豆制品的习惯,日

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每年大豆消费量在900万吨左右,基本依靠进口。因而我国只有通过加强在东北亚地区的宣传,逐步占据该地区的高端大豆市场,才能逐步培育我国大豆、以及大豆产品的竞争力水平。

3、种质资源优势: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的大豆类植物种类约占全世界比例的93 %。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为我国大豆科研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我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实现大豆育种技术的突破,进而取得技术领先的优势,使我国成为大豆标准的制定国。然而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必须做好大豆种质资源的普查与保护工作,防止国外的科研单位非法获得我国野生大豆资源的基因信息以及指纹图谱等信息。

四、大豆贸易的对策分析

中国的大豆产品同时具有比较优势和劣势,在今后的几年内,随着豆油、豆粕需求的增长,我国大豆进口还将呈现出继续上升的态势,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豆压榨领域的垄断势力也将得到巩固。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种质资源优势,加大非转基因大豆的研发和生产,努力打造我国的绿色大豆品牌,开拓国内和国外的大豆蛋白市场,在差异化市场中寻找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绿箱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并落实大豆生产的补贴支持政策;加强农业保险力度,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大豆产业化发展以及建立健全大豆现代物流体系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以综合提高中国大豆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在抓好国内生产的同时,我国还应加大大连大豆交易市场的影响力,鼓励国内企业打入到大豆贸易的国际链条,逐步实现对该链条的控制,维护豆农和大豆加工企业的利益

另外,其实中国大豆最大的优势是非转基因。要发展我国大豆的对外贸易,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做大做足非转基因文章。

(1)进一步加大对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保护。支持大豆科研开发,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出台政策严格控制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减少流通环节,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以科技创新带动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大豆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世界科技制高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大豆深加工上狠下工夫。

(3)创立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品牌,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发展我国大豆的对外贸易,要靠非转基因这一品牌确立自己在世界大豆品种中的地位,开拓国际市场

(4)建立、健全大豆行业协会组织。大豆产业涉及农业、商业、加工业多部门利益,很有必要组建行业性协会,使大豆产业在种植、加工、运销、进出口贸易等环节上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马述忠:《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政策对中国大豆进出口的影响[J].世界农业,2003(4)

[2]《东北大豆产业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课题组:昂贵的代价—我国大豆产

业发展战略与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2002(10)

[3]李志强:调整战略思想,重振我国大豆产业[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9)

[4]张照新:中国大豆市场与贸易分析[J].农业展望,2006(6)。

下载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乡县大河镇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 文 学 校:西乡县农广校 班 级:2011级 专 业:农业技术推广 姓 名:张 峰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西乡县大河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前言 在目前资源、能源和环境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紧约束的大环境下,推动开发轻质结构材料——镁,已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镁合金的优......

    黑龙江省依安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 要:黑龙江省依安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具有环境无污染、水质清洁、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越自然条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现状及对策(精选)

    提要 第三方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新兴服务模式,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规模与效率以及物流与信息相结合所反映出的巨大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第三方物流,......

    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性分析

    摘要:本文立足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情况,从生产、加工、贸易三方面深入分析,挖掘其中潜藏的危机,并试图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豆产业;生产;加工;贸易;危机;......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马铃薯适应性很强,而且产量高、热量低、营养成分丰富,因此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甚至被当作主粮食用。但是在我国,直到去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才被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