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时间:2019-05-13 14: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第一篇: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上世纪90年代,模仿着香港半岛酒店的格局,北京王府井的王府半岛酒店将地下1、2层改建成精品廊。

1992年,LV进驻精品廊,意味着一个开端。此后多年,尽管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但大多数专卖店依然聚集在豪华酒店的大堂里,针对的也主要是外国人。

2000年前后,奢侈品牌将目标转向中国大众人群。

不乏这般景象:月薪不过三四千元的白领,吃咸菜、泡面,省下几个月薪水换来一个LV包,再背着包去挤地铁、公交。

新闻则说,由于中国买家越来越多,法国奢侈品商店不得不限制人流量,并改变多年惯例,周末继续开门营业。

满城尽是LV

2004年,在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的欧阳坤回到中国。“那时的富人,还觉得奢侈品就等于浪费。也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现任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的欧阳坤说,当时,市场上还是假货横行,“满城尽是LV”。高昂的关税导致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比国外贵,在巴黎的LV门店里,商品价格会比北京门店低40%,比香港门店低30%,离境时还可以享受12%的消费退税。但现实却出乎欧阳坤意料,价格劣势根本不是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障碍,“谁都没想到,中国二三线市场居然爆发得如此激烈。”

2009年,奢侈品品牌在世界各地均受重创,欧洲的奢侈品销售分别下跌了4%,美国的下跌了20%,欧洲下跌了15%到20%。唯独中国的销售上升了20%。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65亿美元,连续3年全球增长率第一。

截至2011年12月底,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全球居首。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说,在2012年,元旦、春节、情人节带动的持续消费高峰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将达146亿美元以上。

法国里昂证券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到近1700亿欧元,全世界44%的奢侈品将卖给中国人。

2010年,LV在中国的28个城市拥有35家门店,销售额已占到全球销售额的近四成,而传统奢侈品消费市场欧洲和美国,所占份额分别是19%和23%。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截至2011年6月底,PRADA在中国的销售额为2.23亿欧元,同比增长了38%。PRADA首席执行官CarloMazzi还表示,未来两到三年,PRADA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年销售量将增长3倍以上。

单以国内数据评价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牌的贡献,并不全面。因为欧洲和美国的奢侈品销售额,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支撑着的。

在韩国的免税商店里,消费额占比最高的游客已经由日本人变成了中国人。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由于中国人喜欢卡地亚,于是卡地亚在韩国免税店的销售额排名迅速从原来的第十上升为第一。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主管经济、财政、商务的官员GianfrancaD’Ignazio在世界奢侈品协会的一次报告发布会上说,意大利生产的奢侈品,60%卖给了中国人。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显示,2010年,亚洲人在欧洲市场购买了690亿美元的奢侈品,其中,中国人累计消费了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争夺二三线城市

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大幅扩张已成大势。

“七成以上的奢侈品牌在今后一年里,会把原来在日本的开店计划转移到中国。”欧阳坤说。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品牌COACH计划未来几年中,每年在中国新开30家左右的门店,新店将主要开设在二、三线城市。目前,COACH在中国的店铺总数有60多家。PRADA则计划未来两年内,将专卖店数量从目前的15家增加到45家。2009年,BURBERRY在中国内地拥有50家专卖店,但该品牌的计划是短期内将专卖店数量增加到100家。

“这些品牌主要的扩张方向就是二三线城市。”欧阳坤说,现在,宁波、杭州这些二线城市,拥有的奢侈品牌数量,早已和上海、北京不相上下。

从商业角度看,奢侈品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明智且成功。

在《2010-2011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城市调查报告》中,中国奢侈品消费能力前三分别是杭州、温州和青岛。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2015年,75%的富人将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及一些非沿海城市,其消费能力几乎等同甚至超过一线城市同等收入的消费者。高盛则预测,中国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人会从4000万增至1.6亿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2010年,GUCCI在温州开了专卖店,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在郑州的专卖店,开业前3天,每天销售额都过百万元。LV在成都的旗舰店,试营业一天半,销售额500万元,其成都直销店的年销售额9亿元,但LV全球

最赚钱的专卖店却是在温州;杭州大厦一楼,六七成的奢侈品专卖店,都是全国单店销售冠军,一个月销售额三五千万元都很正常。”美国杰傲商业咨询公司CEO赵彦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赵彦兵在国外奢侈品行业工作多年,2008年成立现在的公司,专门在国内为二三线地产商和奢侈品牌牵线搭桥。

快速度和差服务

2008年前后,奢侈品牌不惜重金大规模收回国内代理权。

在这波代理权收回潮中,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包括:2007年,阿玛尼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并宣布开设直营店;2008年1月,万宝龙收回上海国瑞信钟表有限公司的代理权;5月,COACH宣布收购香港俊思代理的中国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COACH零售业务;这一年,登喜路也逐步收回温州、宁波、杭州地区的代理权。

2010年7月,BURBERRY以7000万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

KwokHangHoldings(国行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内地的Burberry特许经营店。“当时,奢侈品牌的普遍说法是,专注于逐利的代理商无法在品牌培养、形象维护等方面与品牌达成一致。言下之意,就是代理商只专注于短期利益,而无法帮助品牌成长。”赵彦兵说,但在收回代理权之后,奢侈品牌在品牌形象、服务上也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奢侈品牌开店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奢侈品“代购”为业的吴筱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服务质量只能用“差”来形容。

“在欧洲,人们对奢侈品的理解是:值得维修的产品。专卖店工作人员对来维修产品的顾客也格外热情,因为这些人都是品牌的忠实顾客。”吴筱葭在欧洲已9年,也去奢侈品专卖店修过太阳镜、钢笔、皮包等多件奢侈品。

“不需要发票,随到随修,效率非常高,一般不会收费,即便是大修大补,维修费也低得让你不好意思。”莫筱葭在回到中国后,享受到的却是“路边摊”的待遇。

“在法国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却需要你等上1个多小时,然后对方才告诉你,还需要再等两个月,昂贵的维修费用,就更不用提了。”

“再过几年,海外代购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就是因为在国外买的东西,国内的专卖店根本就不给你修。”吴筱葭说道。

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这说明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忠诚度很弱。欧阳坤说,这虽然也是奢侈品新兴市场普遍的问题,但就中国而言,奢侈品牌本身没有细心经营客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服务没做好,奢侈品牌的品牌形象也没维护好。

除了服务档次与价格不在同一档次,备受指责却并无改进之外,奢侈品牌还不断爆出更多的负面新闻。

2011年10月,GUCCI在深圳的旗舰店就被爆出虐工丑闻。在GUCCI专卖店离职员工公开发表的《集体辞职的古驰员工致最高管理层的一封公开信》中,这些员工举出多条实例指责GUCCI无视员工“正常的生理需求”。

这个被称作奢侈品“血汗工厂”的事件,结局只是古驰中国总部公关部发布了一份声明,称GUCCI“不允许也不会容忍投诉中所陈述的不当行为。古驰已经对相关投诉做过详尽的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撤换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店铺主管、建立和公司高层直接而保密的对话渠道等。”

至于调查结果如何,是否会对员工进行赔偿,GUCCI都没有提及。最后一次圈钱

高昂的价格配上不上档次的服务,再加上大规模的开店计划,让业内对奢侈品牌向二三线城市的挺进有了别样的解读。

在赵彦兵看来,奢侈品牌收回代理权,再大规模进入二三线城市,其实是奢侈品牌沉沦前的最后一次圈钱运动。

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牌开店,非但不要承担巨额成本压力,反而从一开始就能赚一笔。

奢侈品牌开专卖店,最大的成本就是租金和铺货。目前,上海恒隆广场一楼的租金大约是每天每平方米10美元,二三线很多城市的租金不到其1/5,而营业额却能达到上海专卖店的2/3。上海富客斯集团CEO陆强说,此外,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对奢侈品牌的追捧,以及他们相互间的竞争,也给奢侈品牌提供了大量的好机会。

在浙江一家购物中心担任招商部门副总的卢春华对此深有感触。

“房地产开发在向二三线城市挺进,在奢侈品牌招商时的坏习惯也照搬到了全国各地。”卢春华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奢侈品牌进驻一向被认为是让商业地产增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楼有多少奢侈品牌专卖店,直接影响到整个物业的租金水平。”卢春华说,但奢侈品牌只有那么多,所以在上海,开发商为争夺品牌,还必须“倒贴”。

一般情况下,开发商要以每平方米2万元的标准补贴奢侈品牌的装修费,如果品牌在中国采用代理制,开发商还要额外支付给代理商200万到300万元的代理费,有的品牌开设专卖店时的第一批备货,还要开发商买断。

“奢侈品牌开店,不但不需要成本,而且还大有赚头。”卢春华说,由于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招商竞争激烈,“后来连品牌的广告费、活动费,也要开发商分担。”在北京、上海,开发商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引进奢侈品牌虽然赔钱,但可以拉高其他楼层的租金。”

在二三线城市,实现这样的平衡却比较难。“很多商业物业里,一楼满满当当,金碧辉煌,二楼、三楼却空空荡荡,或者一楼是国际一线品牌,二楼就变成了不知名品牌。”卢春华说,虽然对奢侈品牌圈钱和苛刻的指责一直存在,但这种模式却已然在全国愈演愈烈。

向二三线城市的扩张,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也加速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平民化”的过程。

“未来一到三年,奢侈品牌流失最高端客户,转而把二三线城市作为市场重点,以维持销售业绩的做法,将成为常态。”欧阳坤说,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如果奢侈品牌无法将新增消费转变为忠诚客户,那这样的发展可能很快就会走到尽头。

欧阳坤说,“LV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门店,每年销售额都会下滑5%到10%左右。虽然他们也很着急高端消费者流失,但这个趋势不易逆转。”

第二篇: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上世纪90年代,模仿着香港半岛酒店的格局,北京王府井的王府半岛酒店将地下1、2层改建成精品廊。

1992年,LV进驻精品廊,意味着一个开端。此后多年,尽管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但大多数专卖店依然聚集在豪华酒店的大堂里,针对的也主要是外国人。

2000年前后,奢侈品牌将目标转向中国大众人群。

不乏这般景象:月薪不过三四千元的白领,吃咸菜、泡面,省下几个月薪水换来一个LV包,再背着包去挤地铁、公交。

新闻则说,由于中国买家越来越多,法国奢侈品商店不得不限制人流量,并改变多年惯例,周末继续开门营业。

满城尽是LV

2004年,在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的欧阳坤回到中国。“那时的富人,还觉得奢侈品就等于浪费。也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现任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的欧阳坤说,当时,市场上还是假货横行,“满城尽是LV”。

高昂的关税导致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比国外贵,在巴黎的LV门店里,商品价格会比北京门店低40%,比香港门店低30%,离境时还可以享受12%的消费退税。但现实却出乎欧阳坤意料,价格劣势根本不是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障碍,“谁都没想到,中国二三线市场居然爆发得如此激烈。”

2009年,奢侈品品牌在世界各地均受重创,欧洲的奢侈品销售分别下跌了4%,美国的下跌了20%,欧洲下跌了15%到20%。唯独中国的销售上升了20%。

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65亿美元,连续3年全球增长率第一。

截至2011年12月底,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全球居首。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说,在2012年,元旦、春节、情人节带动的持续消费高峰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将达146亿美元以上。

法国里昂证券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到近1700亿欧元,全世界44%的奢侈品将卖给中国人。

2010年,LV在中国的28个城市拥有35家门店,销售额已占到全球销售额的近四成,而传统奢侈品消费市场欧洲和美国,所占份额分别是19%和23%。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截至2011年6月底,PRADA在中国的销售额为2.23亿欧元,同比增长了38%。PRADA首席执行官CarloMazzi还表示,未来两到三年,PRADA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年销售量将增长3倍以上。

单以国内数据评价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牌的贡献,并不全面。因为欧洲和美国的奢侈品销售额,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支撑着的。

在韩国的免税商店里,消费额占比最高的游客已经由日本人变成了中国人。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由于中国人喜欢卡地亚,于是卡地亚在韩国免税店的销售额排名迅速从原来的第十上升为第一。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主管经济、财政、商务的官员GianfrancaD’Ignazio在世界奢侈品协会的一次报告发布会上说,意大利生产的奢侈品,60%卖给了中国人。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显示,2010年,亚洲人在欧洲市场购买了690亿美元的奢侈品,其中,中国人累计消费了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

争夺二三线城市

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大幅扩张已成大势。

“七成以上的奢侈品牌在今后一年里,会把原来在日本的开店计划转移到中国。”欧阳坤说。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品牌COACH计划未来几年中,每年在中国新开30家左右的门店,新店将主要开设在二、三线城市。目前,COACH在中国的店铺总数有60多家。PRADA则计划未来两年内,将专卖店数量从目前的15家增加到45家。2009年,BURBERRY在中国内地拥有50家专卖店,但该品牌的计划是短期内将专卖店数量增加到100家。

“这些品牌主要的扩张方向就是二三线城市。”欧阳坤说,现在,宁波、杭州这些二线城市,拥有的奢侈品牌数量,早已和上海、北京不相上下。

从商业角度看,奢侈品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明智且成功。

在《2010-2011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城市调查报告》中,中国奢侈品消费能力前三分别是杭州、温州和青岛。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2015年,75%的富人将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及一些非沿海城市,其消费能力几乎等同甚至超过一线城市同等收入的消费者。高盛则预测,中国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人会从4000万增至1.6亿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2010年,GUCCI在温州开了专卖店,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在郑州的专卖店,开业前3天,每天销售额都过百万元。LV在成都的旗舰店,试营业一天半,销售额500万元,其成都直销店的年销售额9亿元,但LV全球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最赚钱的专卖店却是在温州;杭州大厦一楼,六七成的奢侈品专卖店,都是全国单店销售冠军,一个月销售额三五千万元都很正常。”美国杰傲商业咨询公司CEO赵彦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赵彦兵在国外奢侈品行业工作多年,2008年成立现在的公司,专门在国内为二三线地产商和奢侈品牌牵线搭桥。

快速度和差服务

2008年前后,奢侈品牌不惜重金大规模收回国内代理权。

在这波代理权收回潮中,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包括:2007年,阿玛尼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并宣布开设直营店;2008年1月,万宝龙收回上海国瑞信钟表有限公司的代理权;5月,COACH宣布收购香港俊思代理的中国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COACH零售业务;这一年,登喜路也逐步收回温州、宁波、杭州地区的代理权。

2010年7月,BURBERRY以7000万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KwokHangHoldings(国行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内地的Burberry特许经营店。

“当时,奢侈品牌的普遍说法是,专注于逐利的代理商无法在品牌培养、形象维护等方面与品牌达成一致。言下之意,就是代理商只专注于短期利益,而无法帮助品牌成长。”赵彦兵说,但在收回代理权之后,奢侈品牌在品牌形象、服务上也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奢侈品牌开店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奢侈品“代购”为业的吴筱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服务质量只能用“差”来形容。

“在欧洲,人们对奢侈品的理解是:值得维修的产品。专卖店工作人员对来维修产品的顾客也格外热情,因为这些人都是品牌的忠实顾客。”吴筱葭在欧洲已9年,也去奢侈品专卖店修过太阳镜、钢笔、皮包等多件奢侈品。

“不需要发票,随到随修,效率非常高,一般不会收费,即便是大修大补,维修费也低得让你不好意思。”莫筱葭在回到中国后,享受到的却是“路边摊”的待遇。

“在法国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却需要你等上1个多小时,然后对方才告诉你,还需要再等两个月,昂贵的维修费用,就更不用提了。”

“再过几年,海外代购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就是因为在国外买的东西,国内的专卖店根本就不给你修。”吴筱葭说道。

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这说明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忠诚度很弱。欧阳坤说,这虽然也是奢侈品新兴市场普遍的问题,但就中国而言,奢侈品牌本身没有细心经营客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服务没做好,奢侈品牌的品牌形象也没维护好。

除了服务档次与价格不在同一档次,备受指责却并无改进之外,奢侈品牌还不断爆出更多的负面新闻。

2011年10月,GUCCI在深圳的旗舰店就被爆出虐工丑闻。在GUCCI专卖店离职员工公开发表的《集体辞职的古驰员工致最高管理层的一封公开信》中,这些员工举出多条实例指责GUCCI无视员工“正常的生理需求”。

这个被称作奢侈品“血汗工厂”的事件,结局只是古驰中国总部公关部发布了一份声明,称GUCCI“不允许也不会容忍投诉中所陈述的不当行为。古驰已经对相关投诉做过详尽的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撤换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店铺主管、建立和公司高层直接而保密的对话渠道等。”

至于调查结果如何,是否会对员工进行赔偿,GUCCI都没有提及。

最后一次圈钱

高昂的价格配上不上档次的服务,再加上大规模的开店计划,让业内对奢侈品牌向二三线城市的挺进有了别样的解读。

在赵彦兵看来,奢侈品牌收回代理权,再大规模进入二三线城市,其实是奢侈品牌沉沦前的最后一次圈钱运动。

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牌开店,非但不要承担巨额成本压力,反而从一开始就能赚一笔。

奢侈品牌开专卖店,最大的成本就是租金和铺货。目前,上海恒隆广场一楼的租金大约是每天每平方米10美元,二三线很多城市的租金不到其1/5,而营业额却能达到上海专卖店的2/3。上海富客斯集团CEO陆强说,此外,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对奢侈品牌的追捧,以及他们相互间的竞争,也给奢侈品牌提供了大量的好机会。

在浙江一家购物中心担任招商部门副总的卢春华对此深有感触。

“房地产开发在向二三线城市挺进,在奢侈品牌招商时的坏习惯也照搬到了全国各地。”卢春华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奢侈品牌进驻一向被认为是让商业地产增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楼有多少奢侈品牌专卖店,直接影响到整个物业的租金水平。”卢春华说,但奢侈品牌只有那么多,所以在上海,开发商为争夺品牌,还必须“倒贴”。

一般情况下,开发商要以每平方米2万元的标准补贴奢侈品牌的装修费,如果品牌在中国采用代理制,开发商还要额外支付给代理商200万到300万元的代理费,有的品牌开设专卖店时的第一批备货,还要开发商买断。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奢侈品牌开店,不但不需要成本,而且还大有赚头。”卢春华说,由于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招商竞争激烈,“后来连品牌的广告费、活动费,也要开发商分担。”

在北京、上海,开发商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引进奢侈品牌虽然赔钱,但可以拉高其他楼层的租金。”

在二三线城市,实现这样的平衡却比较难。“很多商业物业里,一楼满满当当,金碧辉煌,二楼、三楼却空空荡荡,或者一楼是国际一线品牌,二楼就变成了不知名品牌。”卢春华说,虽然对奢侈品牌圈钱和苛刻的指责一直存在,但这种模式却已然在全国愈演愈烈。

向二三线城市的扩张,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也加速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平民化”的过程。

“未来一到三年,奢侈品牌流失最高端客户,转而把二三线城市作为市场重点,以维持销售业绩的做法,将成为常态。”欧阳坤说,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如果奢侈品牌无法将新增消费转变为忠诚客户,那这样的发展可能很快就会走到尽头。

欧阳坤说,“LV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门店,每年销售额都会下滑5%到10%左右。虽然他们也很着急高端消费者流失,但这个趋势不易逆转。”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中国奢侈品消费调查

中国奢侈品消费调查:年轻人赴世界各地疯狂购置

2011年03月07日 08:18:2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准备去澳大利亚旅游的张小薇,不到半个小时就收拾好了行李箱,但整理长长的购物清单却用了近两个小时。单子上大多是亲友们让她捎回来的鞋、化妆品和包,这些名牌物件价格不菲,品牌、款式、尺码、价格区间都需要一一核对,以防买错。

让她忧愁的是,8天后返程时,现在近乎空着带去的行李箱,肯定要超重、超价。“为把箱子腾空,我打算就穿一双凉拖过去,买好新鞋穿回来。”

近年来,随着出国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张小薇这样的经历。购物,正在出国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

中国过春节 全世界挣钱

今年春节期间出境旅游的中国人,再一次拉动了全世界的消费。据报道,近800名中国游客大年初三晚上在拉斯维加斯的梅西百货旗舰店“包场购物”两小时,北京今年春节赴欧洲旅游的家庭平均在欧洲消费5万到6万元人民币。2月9日,中国银联发布数据称,2011年春节期间(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银联卡境外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4%。

中国人对购物,尤其是购置奢侈品的狂热,绝不是这个春节才开始“井喷”的现象。

“2010年6月至今,欧洲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的65%属于中国人。”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几年内就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该协会的最新调查还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

消费心理是关键

欧阳坤表示,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到28岁之间。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更令人惊讶:在2007至2010年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

“在未来3到5年内,25岁到30岁的消费者将成为我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欧阳坤说,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以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用品为主,欧美消费者则主要以买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奢侈品为主。

在欧阳坤看来,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的很少。而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欧阳坤说,“中国人是否购买奢侈品并非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年龄,而是消费心理。”

在奢侈品购买大军中,还有大量年轻的“追逐者”。他们用于购置奢侈品的消费比例,往往占个人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月收入不到3000元的高校教师王丽(化名)就有两只LV的包。第一只是托出国的朋友购买的棋盘格花纹的基本款,4000多元。一天她拎着这包坐地铁,听见两个姑娘议论,“买LV还坐地铁,肯定是假货”。次日,她就去当地最贵的商场,花5500元买了一只款式完全相同的LV包,只有花纹不同。“这只是老花的,是LV的经典图案!”王丽这样强调。

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调查还显示,中国二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不断增加,其2010年的人均消费支出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同等收入水平人群。

在这样热烈的购买氛围中,中国几乎成了“奢侈品业的天堂”:去年,几乎所有在中国落地的奢侈品牌都获得了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份额已达15%;中国成为保时捷(Porsche)全球第二大市场,一年售出14785辆汽车;路易威登仍是中国消费者最想拥有的奢侈品牌„„

高盛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未来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高盛估计,中国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人,将从4000万人上升到1.6亿人。

“奢侈品”在国外卖“白菜价”

追逐奢侈品的人们发现,和国内的高价比,很多看似“奢侈”的商品在国外卖成了“白菜价”,而真正的奢侈品,价格越高,差价越大。

国内动辄卖四五百元人民币的Nine West手提包,在美国只要30多美元一个;国内动辄一万多元的Burberry新款,国外只要六七折就能拿下;香奈儿的一款拎包,国外价折合人民币比国内价便宜9000多元。

出国购物“买得越多越上算”。去年年底,27岁的小伙子汤佳随单位去英国培训半个月,回国时,由于只允许托运一件、携带一件行李,汤佳就把一只香奈儿、两只迪奥、几只LV和miumiu的包,统统塞在一个蛇皮口袋里,随身带着。

“幸好,姐姐托我买的爱马仕包因需要定制没买到,不然更承受不起。”汤佳说,这些包都是朋友们让捎的。返程时,他的目光从不离开这价值十多万元的蛇皮袋,并宣称“包在人在,包亡人亡”。

和汤佳一样,很多中国游客归国时,即使准备了最大号的旅行箱,仍塞不下高价战利品,不少人还为此交了一笔行李超重费。

据报道,2010年中国游客在英国花掉约10亿英镑(约合112亿人民币)。2011年初,一批出手阔绰、青睐奢侈品的中国游客又引爆了英国购物季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狂潮,英国媒体甚至把这种消费称为“北京镑”。

中国人掏腰包,全世界都等着挣钱。为欢迎接踵而至的中国客人,欧美零售巨头做好了准备:商店里有中文发音标准的售货员,门口准备了舞狮、对联;高档包店为防止卖断货,规定中国顾客“只能买一大两小”;国外百货商店纷纷配上可刷中国银联卡的机器。

对奢侈品征税应该限制还是鼓励

中国人源源不断地为别国GDP作贡献,这让人们心里不是滋味。

有人建议说,应调低关税,吸引消费者在内地购买奢侈品,这样可以把钱留在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应对奢侈品课以重税,通过税收杠杆引导和调节年轻人的过度消费。

对奢侈品征税应该限制还是鼓励?

国家税务总局胡先明曾撰文分析: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基本产自境外,消费也主要在境外,在境内对这些奢侈品征税,会扩大现有境内外的商品价差,加剧相关消费流向境外,进而减少国内就业及其他相关税收。而且,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的奢侈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界定其范围是“众口难调”的工作,由此测算具体税率很复杂。还有一点是,目前中国消费税基本是在生产环节征收,并不直接以零售终端价格为计税价格,对奢侈品价格的监控难度很大。同时,针对奢侈品主要在境外生产的现状,如何在进口环节保证应收尽收,海关如何监管,也是难题之一。

事实上,如果不了解奢侈品行业运行方式,按照传统思路,比如从税制和价格方面引导奢侈品消费,不仅困难而且效果有限。

据业内人士介绍,奢侈品的实物成本非常低,而且在中国“隐蔽代工”的现象很普遍。一些奢侈品集团为了降低成本,在中国某地区选择一家加工厂,授权生产,但事先有协议说明,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代工品牌,一旦透露,协议无效。这些厂家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打死也不会说”。商品制作完成后,“拉出关到海上转一圈,贴上原产地某国的牌子,都不下船,再拉回国卖。”

这样一来,国内生产的奢侈品就成了“境外生产”的“进口货”。

此外,奢侈品在中国还“踮着脚尖走路”,节省其他成本。据介绍,有些奢侈品牌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非常少,但很多杂志为了抬高身价,显示其“高端性”,免费为奢侈品打广告。一些商场则推出免租、送装修等政策鼓励奢侈品牌落户。

在成本极低、利润超高的状况下,奢侈品也从不降价。“奢侈品的形象大于销售,宁肯一件不卖,也绝不打折,这样品牌的生命力也许可以延续10年,如果为了提升销售量打折,可能两三年牌子就垮了。”这位业内人士称,因此,就算对奢侈品降低收税,他们也决不会降价。

他告诉记者,目前,同款型奢侈品在国外可能打折,但进入中国后非但不打折,甚至还要适当调高原价。这是因为,在国外一些奢侈品原产地国,人们对品牌没有那么强烈的崇拜感和神秘感,绝不会去疯抢,更不至于有“身份感”。而在中国、俄罗斯、日本的一些消费者看来,“用这个欧洲的牌子,社交价值就提升很多。”奢侈品成了人们的“身份证”。所以奢侈品一直“端着”:一定要贵、一定要高,一定还要买不到,越是如此,越有很多人购买„„

这同样意味着,奢侈品价格因征税而提高,也实现不了限制消费的目的。第三届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常务理事郭伟告诉记者,奢侈型消费品售卖的是一种心理暗示,是“面子”,“奢侈品消费群体对税没什么感觉,征300%的税也有人买”。而对奢侈品消费的追逐者来说,征税提高更会加剧海外购买奢侈品的现状。

“奢侈品消费不是个单纯的经济现象。”欧阳坤说,“总有一天,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观将从买奢侈、买身份变得慢慢成熟起来。不过,这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中国人将要为这个过程花掉更多的钱。”

第四篇:中国奢侈品消费调查

奢侈品消费调查

中国人对购物,尤其是购置奢侈品的狂热,绝不是这个春节才开始“井喷”的现象。“2010年6月至今,欧洲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的65%属于中国人。”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几年内就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该协会的最新调查还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

消费心理是关键

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到28岁之间。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更令人惊讶:在2007至2010年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

“在未来3到5年内,25岁到30岁的消费者将成为我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欧阳坤说,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以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用品为主,欧美消费者则主要以买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奢侈品为主。

在欧阳坤看来,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的很少。而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欧阳坤说,“中国人是否购买奢侈品并非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年龄,而是消费心理。”

在奢侈品购买大军中,还有大量年轻的“追逐者”。他们用于购置奢侈品的消费比例,往往占个人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月收入不到3000元的高校教师王丽(化名)就有两只LV的包。第一只是托出国的朋友购买的棋盘格花纹的基本款,4000多元。一天她拎着这包坐地铁,听见两个姑娘议论,“买LV还坐地铁,肯定是假货”。次日,她就去当地最贵的商场,花5500元买了一只款式完全相同的LV包,只有花纹不同。“这只是老花的,是LV的经典图案!”王丽这样强调。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调查还显示,中国二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不断增加,其2010年的人均消费支出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同等收入水平人群。

在这样热烈的购买氛围中,中国几乎成了“奢侈品业的天堂”:去年,几乎所有在中国落地的奢侈品牌都获得了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份额已达15%;中国成为保时捷(Porsche)全球第二大市场,一年售出14785辆汽车;路易威登仍是中国消费者最想拥有的奢侈品牌„„

此外,奢侈品在中国还“踮着脚尖走路”,节省其他成本。据介绍,有些奢侈品牌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非常少,但很多杂志为了抬高身价,显示其“高端性”,免费为奢侈品打广告。一些商场则推出免租、送装修等政策鼓励奢侈品牌落户。

三个动因:送礼驱动、身份地位的彰显、自我奖励及对品牌的认同是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三个动因。商务送礼这一动因背后,部分官员群体被认为是奢侈品的实际消费人群之一。

根据此前纪检人员的披露,为了给“不太方便”在奢侈品店自由购物的官员提供方便,以奢侈品送礼行贿的手法也在创新。奢侈品店的一个潜规则是,商人在店里开一个私人账户,这个账户代码在同品牌所有门店通用,如有“关系官员”购物,只要说出代码,就可将账单记在商人名下。

济南奢侈品销售地点主要是在恒隆、贵和、银座商城,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箱包、手表、化妆品、饰品和服饰。其次是极少数的专卖店。寺库有专业的鉴定中心,保真,而且在价格上这也是明显的优势。

网站竞争对手众多,鱼龙混杂,相比其它网站寺库有稳定充足的货源,坚持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口碑是立足的根本。

根据个人分析,由于济南是山东政治中心,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山东省的各政府机关部门是最大的潜在客户。应该围绕他们有一套私密性强的营销方案。济南有意向可能合作的行业:金融投资担保、加工贸易、地产开发和建筑商、高端家居大型机械销售。购买的主要用途:个人收藏、交往馈赠、营销公关。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传统的店面销售,寺库跟他们的优势就是正品保真物美价廉,拥有自主的专业的鉴定机构,可供收藏爱好者的寄卖,充分运用这些优势,采取合作会展以及会员制的方式拓展业务。

2012.2.21

第五篇:奢侈品消费调查问卷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观调查问卷(网上调查版)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这次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可能需要5--8分钟,请在您所选的答案处做好标记。谢谢!首先,请填写一下您的大学:

1、在你眼中,奢侈品的概念是什么呢?(多选)

A.有悠久文化,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百年品牌B.设计无与伦比、限量发行的商品

C.比同类物品价格贵出几倍的物品D.超出人们普通生活需要的消费品

2.您对奢侈品的消费态度是什么

A.不值得提倡B、合理购买即可C.坚决不买D、无所谓

3.对于您自己,您更看重-

A、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B、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觉C.同等看重

4.您进行奢侈品消费的次数? *

A、从未消费过B、有,但次数比较少C、形成生活习惯,但频率低

D.形成习惯且高频购买

5.在未来,你认为奢侈品消费在中国-

A、毫无发展B、有小幅度发展观念有所改变,但不会很大

C、巨大发展: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人群会迅速扩大D、很难预计

6.如果有各方面的条件(资金、时间等),你会进行奢侈品消费吗?标准进行选择。A-一定不会B--可能不会 D--可能会 E--一定会 *

7.如果周围突然有人拥有某样奢侈品,会不会对您造成影响(嫉妒、压力等)?

A.会,但只是一时的情绪,自己可以很快调节B.会,且影响长久C.不会

8.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奢侈品消费动机,请根据以下选项选择(最多选择3项)

A、炫耀:展示财富、地位等

B、保持领先:不能输给其他人

C、从众:别人都有,自己也必须有,这样才能不被圈子排斥

D、社交:作为礼物送人

E、追求品质:个人、家人都可以享受产品的卓越品质

F、自我享乐:自己使用,自己开心

G、自我赠礼:送给自己那一刻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H、表现内在自我:产品可以表达自己的品位和个性

I、其他(请说明):

9.您怎么看待现在网上曝光的类似郭美美等人的炫富现象?

感谢您回答问卷中的问题!最后请填写一些关于您的基本信息。

10、您的性别:A,男B,女

11.您是大几学生?

12.您每月生活费用有多少?

13.您现在有想要早点挣钱,经济独立的想法么?

A.有,但不知如何实现B.有,已经有一定的收入B.没有

下载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动机调查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动机调查 http:///viewstat/143739.aspx http:///questionnaire/211207217/feedback?scroll=2......

    浅议中国海外奢侈品消费问题

    成绩: 论文题目: 浅析中国奢侈品消费外流问题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授课教师:贾晓薇 论文作者:姜思琪 院系:英语学院 年级:2012级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 学号:0011211002 浅议中国......

    中国居民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奢侈品消费情况研究 一、调查说明 伴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疲软,奢侈品市场一度一蹶不振,然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蒸蒸日上却给奢侈品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2012年......

    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调查报告

    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调查报告 当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而大众的消费状况值得探究, 因为只 当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而大众的消费状况值得探究, 有了解大众的消费状况,......

    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调查研究报告

    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调查研究报告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

    谁在消费奢侈品?(范文)

    奢侈品,是一个舶来词,其英文对应的单词是luxury。在牛津辞典中对luxury的解释是“奢侈品是一种昂贵、愉悦的但又是非必需的东西”。这个解释真恰到好处。刚好可以概括奢侈品......

    奢侈品消费研究范文合集

    奢侈品消费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中国正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世界奢侈品......

    中国奢侈品消费探析(共5则范文)

    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探析 摘要:“奢侈品消费”与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不同,是对人的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它本身已发展为不具褒贬的中性词语。消费的符号价值在不断增大。通过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