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奥林匹克发展启示(大全)
现代奥运会发展历程的启示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4年经历初期、形成期、发展期、改革期,现在已经进入稳定期。
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进化演变中可以看出, 它经历了好几个转折点,每一次转折都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这些转变可概括为:奥运会从宗教(古代)特点向非宗教(现代)特点的转变;从西欧向世界转变;放弃原来的一些基本教义,如女子不能参加奥运会,业余主义;参与到真实的世界之中,同意商业化运作;朝以价值和运动员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从这些曲折的发展历程和重大变革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1)从逐步健全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整个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
制和基本特征的形成,可以看出世界各国间和睦有序的相处方式,要以共同认可的规章制度作为标准,例如电子计时、终点摄影等技术的运用也是为了保证各国间竞争的公平性,由此可见各国在谋求和平相处上做出的努力。
(2)奥运会资金由单纯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款到以政府拨款、社会捐资
和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彩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方向转变。这种由单一部门向多领域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社会各界的合作与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竞争与合作是世界的主题。
(3)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使奥林匹克文化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但保证比赛
更公平、仪式更绚丽的同时,科技也给奥运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兴奋剂的滥用。因此如何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发挥它的优势,是世界各国仍需着重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4)从奥运会整个举办过程来看,奥运中的人将是主体,越来越关注运
动员的健康,仪式的艺术美也是为了人的视觉和心理享受,体现“人文奥运”的新口号。
奥运精神最重要。全世界的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奥林匹克理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第二篇:古代奥林匹克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启示
古代奥林匹克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启示
系别:财经系班级:学号:姓名:王帆 106班 02
古代奥林匹克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启示
首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只有9个比赛项目,参赛者仅300余人。而当奥林匹克回归故里的时候,比赛项目已有28个,参赛运动员过万人,显然这么多年的发展,奥运会已经从少数人的活动发展成全世界共同参与和享受的盛会。
由于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奥运会,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宝贵遗产,因此古代奥运会对现代奥林匹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从它的名称说起,古代奥林匹克就对现代奥林匹克有深刻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继续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为了唤起人们对古希腊体育文明崇高神圣的感情,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认为“这种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只能用‘奥林匹克运动会’来命名,不可能再找到另外更合适的名称。”新兴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对古代奥运会的宣传和赞美,使“奥林匹克”成了超越体育运动的词汇,顾拜旦利用了古希腊文化对欧洲的深远影响,将它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运动会的名称,使其更具感召力。
其次,现代奥林匹克继承了每4年举办一届的传统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周期已制度化,从公元前776年开始,每4年一次,在1169年中,从未间断地举行了293届,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因此,顾拜旦指出:“奥运会的庆祝活动必须准确地按照天体运行的节奏举行,它是庆祝4年一度的人类佳节的组成部分。意外的情况可能会阻止它的召开,但各届的顺序绝不改变。”
第三,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古代奥运会作为一个宗教祭祀性赛会,包含着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庄严仪式,这些仪式在古代奥运会漫长的历史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代奥运会的创始者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继承和发展了点燃圣火、火炬接力、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及授奖仪式,并创立了开幕式、闭幕式、运动员入场式、升降和交接会旗等仪式,以此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们构成了一幕幕最庄严、最神圣、最激动人心的场景,体现了真、善、美的力量,扩大了奥运会的影响,弘扬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最后,吸收和发展了古代奥运会传统思想,渗透着公平竞争、奋勇拼搏、和谐发展思想的古代奥林匹克精神,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吸收,并发扬光大。如今科技奥运、和平奥运、绿色奥运,重回故里的奥林匹克有了更为成熟的理念和内涵。从首届奥运会开始,和平就是奥林匹克永恒的希望和理念。最初的竞技会规定赛会期间实行“神圣休战”;第九届奥运会开幕式第一次放飞和平鸽;1920年出现了象征和平的奥运火炬,在1992年实现全球火炬传递。在奥运理念的发展中,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一次升华。这届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独特概念,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现代奥林匹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就是他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现代奥运会的倡导者顾拜旦至今仍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值得尊敬的人物,但他坚持的“只许业余运动员参加”的理念却早已被“颠覆”
在第五届奥运会上,美国人索普获得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冠军,但他因为有棒球赛的职业化经历而被取消金牌。然而,在汉城奥运会上,德国职业网球女选手格拉夫傲视群芳;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美国NBA职业球员组成“梦之队”横扫天下。职业选手由此迈进奥运圣殿。
而商业化较之职业化更早“入侵”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百年奥运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届奥运会首次由“民间”承办,政府不但不掏钱,还禁止发行彩票。金融企业家尤伯罗斯担任组委会主席,依靠商业化运作模式筹集资金,在顺利举办奥运会的同时实现了2·5亿美元的赢利,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个奇迹。
事实上,在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商业化、职业化现身奥运会是不可逆转也无需阻挡的趋势。因为现代体育运动没有职业化和商业化就没有高水平,没有高水平就没有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
遗憾的是,职业化、商业化是把双刃剑,“文化堕距”理论在奥林匹克的职业化、商业化进程中得到令人震撼的印证。这把利剑刺穿了“潘多拉”魔盒,让兴奋剂和腐败像瘟神一样跳出来。兴奋剂和腐败丑闻让奥林匹克航船元气大伤,奥林匹克大厦的百年基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古典的雅典带着几千年的积淀走进现代化时,她所迎来的奥林匹克,已不再是首届奥运会以橄榄枝作奖品的单纯。
另外,随着现代奥运会的日趋强盛,要搭上“奥运快车”的项目和人员越来越多。当人们尚未从奥运会规模日盛的欢呼中平静下来时,却发现这种“盛大”对东道主来说实在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办不起奥运会,办不了奥运会”,这种声音由弱趋强。
1972年奥运会比赛小项为195个,此后几届持续增加,到悉尼奥运会已高达273个。罗格2001年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推行一种与往不同的改革思路,力主压缩奥运会规模,削减赛项。但是,罗格的“瘦身”计划却在最后一刻受挫,庞大的“奥运快车”带着巨大的惯性冲向雅典。雅典奥运会,设立28个大项的301个小项,创历史之最。这对奥运会而言自然是一个福音,对并不十分富裕的雅典来说也是机会和荣耀,但更意味着负担和难关。
雅典为奥林匹克“回乡庆典”的预算已接近70亿欧元,希腊在奥运会之后的财政赤字将可能达到GDP的4%。本届奥运会仅安保费用就高达12亿欧元,是悉尼奥运会的4倍多。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奥运会将只属于大都市,中小城市无力也无缘举办现代奥运会。
古代奥运会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不管他是继承了有益的影响还不良的问题,百年奥运史就是一部历经坎坷而不衰的历史。它所创立的竞技赛会模式,一千多年持续不断的竞技传统,以及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对现代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驱动因素。从古典雅典到现代雅典,奥林匹克运动必将以其超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焕发起全人类追求和平、强盛、进步的精神!
第三篇:现代管理发展及其启示
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管理的理论研究也相应的出现新的发展趋势。针对管理理论的由来,对各类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反映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并针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内涵进行阐述,反映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管理者面临的任务及环境、解决问题的视角、研究的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是产生管理丛林现象的深层原因。管理学本质上的特征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管理学理论不能被整合为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应当尊重管理理论的多样性。
关键词:科学管理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 市场调研
序言:泰罗的科学管理,是针对传统的经验管理而提出的,其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社会的内在冲突使劳资对立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管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百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面向全球性文化空间的中国管理理论作指导。本文通过审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究现代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以期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企业迫切地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用科学的理论代替传统的管理。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就是美国的泰罗,泰罗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
泰罗指出,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成”,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一门科学。按照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泰罗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主要有:
(1)工作定额原理。(2)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建立专门计划层。(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只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研究的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的基层管理与生产管理,属于管理的微观层面。它虽然解决了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却没有涉及企业宏观层面的经营和管理问题。
(一)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范式的影响
管理学从一诞生开始,就有两个理论范式在主导着管理学的发展,这就是追求使管理更有效率的科学主义范式和追求使管理更加人性的人本主义范式,这种分类方法的突出意义是强调管理学理论范式追求的目标。
科学主义范式以美国古典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W.泰罗为代表,人们往往把
科学主义范式称为泰罗范式,即将操作分为最基本的机械元素并进行分析,然后将它们最有效地加以组合。泰罗范式的核心是使工作更加多产和高效。
一方面,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发展起来的科学主义范式,使人们认识到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各种管理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可以说,科学主义范式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企业组织参照采用。另一方面,泰罗的科学管理演示了工作要素的可辨识性和可重复型,其直接后果是带来了组织及其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把实验的手段引入到管理研究和企业管理的实践
泰罗结合他多年从事机械生产的经验,通过一系列实验对科学管理进行了探索,如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运实验以及金属切割实验等。这三项实验从最基本的到最复杂的,都取得了成功,为科学管理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这些实验将科学管理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科学管理把实验的手段引入到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中去,是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它为现代实验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分析与设计。泰罗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等工作。至于现场的工人,则从事执行的职能。(2)员工招聘、甄选和培训。泰罗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使工人的能力和工作相配合,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它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3)薪酬和激励。为了鼓励员工努力工作,泰罗提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劳资关系。科学管理理论正是为了实现劳资对立向劳资两利的转化而提出的。泰罗主张,工人和雇主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力,有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四)科学管理理论的延伸——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泰罗的科学管理甚至是更早的巴贝奇等人。20世纪以后,运用数学来研究管理的学者日益增多。泰罗首先提出了最优化的管理思想,主张对工厂内的一切事情,要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来代替旧式的个人判断和个人意见。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学派都摈弃凭经验、直觉和主观判断来进行管理,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但管理科学学派已不局限于作业管理、操作方法的研究范围,而是扩展到整个组织的管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科学学派是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五)科学管理理论与流程再造的对比
科学管理与流程再造的区别在于,首先,二者考察和研究的主体不同。科学管理侧重研究的是组织中单个人的行为,是管理的微观层面,而流程再造考察的是组织层面的业务流程。其次,二者的理论依据不同。科学管理是基于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斯密的分工理论,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细化、分解,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而流程再造则是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改造,从而建立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
科学管理和流程再造的思想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都曾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有各自的局限。鉴于此,现代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应该把对企业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考察结合起来,把流程细化与系统整合的理念更好地应用于运营管理实践中。
(六)泰罗主义的复兴——新现代泰罗主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管理学出现了一股对科学主义理想追求的思潮,力图对人本主义和后现代管理学的“非理性”进行消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彼得.F.德鲁克的《新生产力的挑战》一文标志着泰罗主义的复兴倾向。我们把20世纪90年代的这种管理学复兴视为泰罗主义在当代的重新复苏,将其称为新现代泰罗主义。
泰罗主义在微观管理层面上,实践企业组织的“低成本高效能”的管理理念。无论是生产力管理、绩效管理或生产控制等方面,都强调对效率的追求,主张管理者通过最佳实践经验来强化组织运作的效率与效能。而新现代泰罗主义的重要观点是,管理学的目标应当是对科学、效率的追求和对人性的追求,二者不可偏废。可见,新泰罗主义是对传统泰罗主义思想的一种修正,在继承泰罗主义效率理念的同时,强调了人性因素,是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折衷。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管理学从朴素走向科学,边界得到了拓展,内容得到了充实,方法得到了更新。管理学朝何方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的任务是什么等问题,是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及理论的发展:
管理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企业管理在曲折中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照搬前苏联的经验和理论,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没有经济责任,管理只是一种封闭的生产型管理。十年**中,企业管理遭到了严重破坏。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试点,使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实行是中国企业领导制度的重大改变。承包经营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等的推行,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促进了企业家阶层的形成。这一时期,蒋一苇所提出的“企业本位论”、“职工主体论”、“经济民主论”以及“两制四全”管理体系“两制”即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高度集中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四全”即在企业建立全企业、全过程、全员性的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全面人事劳动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企业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学习了许多国外最新管理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企业实践中,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在改组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母子公司体制、主辅分离、职工安置等一系列特殊而又具体的问题,创造出了许多行之
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市场经济道路,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创造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积极吸收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不能不考虑我们所独有的国情、民情,使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能够在我国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应该是源自于中国本土企业管理的历史和现实的理论。目前从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现状来看,尚未形成中国企业管理的一般理论。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应该是关注于中国自身的特点,由于金融体系、政企关系、产业组织、劳动力状况和劳动管理制度、生产过程控制的不同,中国的企业管理具有别于别国的特点。但是,目前,仍然鲜有强调中国特色的一般管理理论。随着近年来管理学研究的细分和专业化,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企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轨时期,如何搞好企业管理研究,改善和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是我国企业界和企业管理理论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任务:
建国以来,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者仍不懈努力,为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任务是:
(1)对我国管理理论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发展到今天,凝聚了广大管理学家、企业管理人员众多的智能。如何将这些智能抽象出来,融纳到企业管理理论体系中,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外,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民族特性必然反映到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创造出的许多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有许多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对其作理论上的总结,既是对我国企业管理事业的贡献,更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贡献。对我国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为21世纪我国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是我国企业管理学界的重要任务。
(2)作为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管理问题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国家,许多经济现象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没有的。生搬硬套西方的管理理论,在应用时必然脱离实际。因此,我们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必须站在中国的土壤上观察问题,采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以解决或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为己任。
(3)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出现必须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发掘中国文化的有益成分。我国是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中国经过2 0多年的发展,经济取得了引起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以我为主”是指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外国经验,这应成为理论研究的立足点。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萌芽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对于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强了。因此,认真探索、总结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的企业管理,无疑有着诸多启示和帮助。
一、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之一,是把理性管理同艺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高度重视管理经验的价值。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管理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第一次科学地、理性地把管理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使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行为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偏重非理性方面而忽略了理性方面,管理绩效同样达不到最理想的要求。要想真正使管理达到最优境界,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
二、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之二,是把企业中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所谓正式组织,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实现其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的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运行方式、管理模式等;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没有经过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组织,而行为科学则强调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这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三、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之三,是把管理中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等特征与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等特征相结合,它告诉我们要在工作中注意管理目标的一致和统一。
四、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之四,是把管理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相结合,行政方法和经济手段相结合,并警示我们要特别注意行政方法的负面影响。
对精确性管理的研究已逐渐成熟,但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清晰、不确定、不完美的情况。不能只注重精确性而忽视事物发展的本质,也不能单纯用模糊的方法去管理。在管理上,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会真正使管理活动更加可控而富有活力。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采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比较简单、直接、有效,但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如果单纯采用行政方法或者滥用行政方法,就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愈趋激烈,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战略管理理论。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应顺应以下几个趋势:
1.以经营决策为中心。经营决策是对企业整体行为过程和各种经营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应采用的策略和方针所进行的抉择。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决定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2.把人作为中心来管理。企业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人的工作,注重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采用各种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职工更多地关心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
3.广泛地吸收优秀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还包括技术竞争。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
如果不善于利用新技术去开发新产品,就不能牢牢地控制市场,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类型、人员等条件,构建良好的组织结构,建立合适的企业制度,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授权的管理艺术,调动不同部门、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结论:多年以来,国际范围内的企业管理研究一直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为中心,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随着世界各国经济逐步实现一体化以及中国的崛起,中国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为此,我国必须着手全面研究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型国家的企业管理问题。长期以来,西方管理研究文献对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中外企业管理环境的差别,不同环境下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条件显然是不同的。
所以,进行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应当以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为基础,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本国的问题。现代管理理论仍在不断地发展中,各学派理论将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必然会有更合理的理论出现。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更应汲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将之付诸实施,这必将会提高中国的管理水平,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材编写组《企业管理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陈晓红、李涓《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第6卷(2)。
[4]罗珉《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姜利军《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世纪思考》《经济与管理》2000。
第四篇: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及启示
20世纪70年代前后,欧美等国均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并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以美国为例,美国现代服务业增长快、总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形成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链是美国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纽约服装产业、好莱坞电影业和硅谷电子产业,它们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形成一体化运作,保障了产业的稳定发展;都市区是美国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载体,都市区在地区内形成劳动力、资金、信息的集聚,还拥有较好的交通网络系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快,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产业发展政策。美国芝加哥政府于1989年提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大力推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芝加哥吸引了摩托罗拉、朗讯等一批IT企业落户,区域高技术产业得以飞速发展。
税收优惠减免。韩国政府制定了强化服务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措施,并通过税收减免支持服务业发展。尤其对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扩大减免税种,并增加特别税额扣除。
优化基础环境。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着力解决住房、公共运输、土地供应等直接影响服务业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积极促进经济与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在2006年颁布的“新经济成长战略”中提出,建立服务业研究中心,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协助拓展服务业领域和国际市场,制定政策措施推动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技术利用等。
开放服务业市场。美国不仅积极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进程,还与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为服务业出口市场提供支持。另外,美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全球共享信息通信网络,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市场,有力支撑了本国通信产业的发展。
借鉴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我国应当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市场拓展和发展环境建设,发挥科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支持我国中小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有效的财税支持措施,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篇: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现代意识
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
奥林匹克运动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精神,以竞赛形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能够巩固和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
1、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法制、道德意识。
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精神内涵,承认一切符合遵纪守法、公平原则下竞争的优胜者,唾弃和否定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素质,是需遵守的重要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向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对于提高在未来社会的公平竞争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2、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大学生的拼搏进取意识
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向世人展示着一种拼搏进取、永不满足、超越自我、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英雄气概,为大学生树立了典范,懂得金牌背后凝聚着无数的汗水与艰辛,焕发出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使我们在劳其筋骨的磨炼中,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
3、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与尊重意识
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精神,可以用来化解“自我中心”,消减个人主义,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既需要竞争精神,也需要合作精神,这样才能让个人的力量的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共同理想目标不懈努力。奥运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都需要很多人的艰辛努力,比赛中的集体项目需要教练员、运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更须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同伴、尊重自己。因此,向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特别有利于培养其尊重与合作意识。
4、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奥林匹克运动是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一项社会文化运动。其本身蕴含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体育运动本身。奥运赛场不仅是技术的较量,也是心理、智慧的较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水平的提高眼球人们不断创新,现代技术对奥林匹克会渗透日益广泛,成为推动奥林匹克的一股强大动力。实践证明,依靠先进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的“只是体育时代”已经来临,只有开放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奥林匹克运动中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可提高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尊重意识、进取意识、规范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为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脚背内侧踢定位球的动作要领:
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成45°角。支撑脚以脚掌外沿积极着地,踏在球的侧后方20~25厘米处,屈膝,支撑脚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稍向支撑脚一侧倾斜。在支撑脚着地同时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当身体转向出球方向,膝盖摆到接近球的内侧正上方的刹那,小腿做爆发式前摆,脚尖稍向外转,脚面绷直,脚趾扣紧,脚尖指向斜下方,以脚背内侧踢球的后中部(踢高球时,击球的中下部),踢球腿随球继续前摆。
它经常用于踢哪几种球:
由于脚背内侧踢定位球的摆幅大,摆速快,踢球的力量大,助跑方向、支撑脚选位灵活性较大,出球的方向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可踢出平直球、远距离弧线球等,也便于转身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