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失业问题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4:2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失业问题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失业问题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失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失业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们的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失业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失业;大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失业现状

大学生失业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半年内没有找到工作岗位,而且没有接受继续教育或培训,且正在主动寻找工作的经济社会现象。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212万,比上年增长了46%。从就业信息看,社会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增加。2007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与2006年基本持平;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增幅20%,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了559万人。由此看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1999年试图以启动教育消费为突破口实现刺激消费,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扩招”的重点先是本专科生,然后是研究生。大规模的生源扩张,本身就可以带来教育行业对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增加;而较多的就业人口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可以暂时缓解对就业市场的压力。其次,自去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增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十分有限,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困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失业现象,这也是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竞争导致优胜劣汰,失业现象是必然存在的。最后,失业的存在并不代表社会人才需求处于饱和状态,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失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本文认为目前结构性失业占主导位置。

二、大学生失业原因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造成的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转,企业摆脱了就业指标的约束,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目标,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劳动成本和劳动边际生产率的比较。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成为企业也就成为企业改革的目标。而大学生一般眼高手低、追求大城市和高薪福利待遇等情况,进一步加深了就业的难度。

2.大学生自身原因。从价值取向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较为独立,对自己的人生思考也更多,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并未急于就业,而是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在对市场进行考察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重新估价。在失业现象中,大量存在着“自愿性失业”, 或“选择性失业”。他们愿意工作并且具备劳动能力,但是对已有的工作机会不满意而宁愿选择失业,继续寻找工作。另外,大学生不愿意先去农村或西部地区工作,一是怕吃苦,二是担心一旦进入较为低等的就业环境就难以攀升到高等的就业环境,阻碍今后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自愿性失业并不是无法就业,而是对将来教育收益最大化进行取舍的结果,他们更着眼于未来获得的收入,而放弃目前低于自己期望值的工作。

3.大学专业设置与实践难以协调。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学无以制用。目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趋同现象日益严重,一个前景看好的专业,往往各个高校都一哄而起,竟相而上,造成专业设置竞争上的随意性、盲目性,诸如目前的机械、电子、信息、管理等专业就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趋同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而且也将加剧在一定时期区域范围内毕业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矛盾。

三、大学生失业对策

1.加强规划引导。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现有教育资源情况,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加强规划指导与调控,尤其要注意处理好面向市场所需的灵活性、保证教学质量所需的稳定性、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所需的超前性和学院办学的效益性等四者关系。加强高等教育各专业之间格局,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进行办学、治学和管学,坚持着眼于世界和未来规划高等教育发展,立足于国情搞好教育工作。

2.调整择业心态。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最重要是转变择业观念,包括择业标准,择业途径,心目中的理想职业设定,择业地区选择等的转变。如今,许多大学生将“四院”:校园、机关大院、科研院以及医院作为择业首选。这种作为“天之骄子”只能从事稳定、优越工作的思想依然对当代大学生有较深影响,非大城市不去、非大公司不去、待遇不好不去、职务不高不去的“四不去”现象普遍存在。专家指出,大学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时要有“低就”心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有来自高校扩招后同类人才的竞争,有来自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纷纷“下嫁”的压力,有来自中专、职高等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竞争。

3.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是求职的最基本的条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弹性最重要的途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大学生仅满足于本专业范围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复合型国际人才应有的基础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因此,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决不能放任自己,一味贪图安逸与享乐,而应看清现状,珍惜大学的黄金时间,提高综合素质,增加成功就业的筹码。

4.其它的措施和方法。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第三产业去。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

阶段时,必然出现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减少,第二产业劳动力相对减少,第三产业劳动力相对和绝对增加的趋势。另外,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参军入伍。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蒋一鸣.从就业弹性看大学生就业现状[J].甘肃农业,2004,(11).[3]邹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实践与探索,2009.

关于

大学生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二篇:失业问题

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人口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尽管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但过高的失业率会危及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对策

一.中国的失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但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特征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1]。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但是就业方面却增长缓慢。我国的就业现状堪忧。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有限的耕地必然导致农业排挤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据数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口达8.6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70.9%,农村从业人员为4.9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72.2%,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近4亿人口无所事事。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9亿。

(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已不再是用人单位争着抢着要的香饽饽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出来找不到工作,甚至包括名牌大学的学生。据统计,2010年中国内地约有63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这些毕业生中又将有大部分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于是,“知识失业”的情况就越来越多。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足,缺乏实践技能。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锻炼的平台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这就造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的现象。对此,高校应联手社会、企业积极拓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偏差,自我认识不清晰,自我定位不明确。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期望值太高,好高骛远,在面对选择时左顾右盼,存在攀比心理,白白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大学生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责任感,不断在应聘与选择的矛盾中浪费机会、资源。

3.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冲击。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中出口贸易受损严重,造成大量加工制造业企业倒闭。同时,许多大型企业也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裁减员工数量。另一方面,企业对招聘人员的学历、素质要求却大幅提高,许多高校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这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

(三)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困难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而下岗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就业竞争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需要。长期的“大锅饭”体制养成了这些人过分依赖企业或政府安置的思想,对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吃苦不愿自找出路。有些人缺乏自我提高意识,不愿接受培训,而择业期望值过高,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加大了其再就业的难度。

二.造成失业现象的原因

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失业问题已经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我国失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认识和工作方面的原因。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职工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增长快,但素质普遍较差

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人口增长快,数量大,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高技术人才供不应求。据统计,我国企业现有职工队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68%,全国7000万青工中达高级工的仅占3%。经济发展居前列的广东省也不例外。据有关部门统计,广东省受过正规培训并通过国家考核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不足60万人,占总人数的10%左右。其它一般省市更不及这个比例[2]。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员工因此失业。

(二)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没有用工自主权,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招工用工,而是实行统包统配,由国家统一调配,并且职工一旦进入企业,企业就一包到底,“只进不出”,甚至还要负责其子女就业。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和劳动者在市场上主体地位的确立,对原来的安置就业模式提出了挑战。企业出于效益和效率的需要,就势必对自身的就业存量进行必要的调

整,“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成为必然选择。这样,企业中的冗员、隐性失业必然公开化,造成失业现象。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相应调整

新兴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大解放,促使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从而引起劳动力结构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并对劳动者的文化、技能等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部分职工由于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新情况,不得不暂时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下岗失业就不可避免。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以其高效性、廉价性逐步取代人力,在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

(四)企业经营失误,金融危机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企业经营者若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变化,管理不力,经营不善,就有可能使企业出现亏损、破产的情况。对于站不起来的企业,只能让它破产或被一些好的企业兼并,这样就可能使一些职工下岗失业。同时由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外向型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并因此造成一些工人失业,大部分农民工返乡。金融危机也引发了IT业裁员潮,一些朝阳产业也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对于那些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和工作技能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难度大大增加。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一)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呈正相关的关系。据有关部门统计,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机会130万个左右,而经济增长体现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长上。因此,我们应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由最终消费的扩大带动投资的增长,促进经济回升。一是要稳定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变其收入下降和前景不稳定的心理预期;二是要提供与居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使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相匹配; 三是要采取信贷消费、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刺激居民对住房、汽车、家用电器、农用机械等高档耐用商品的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换代[3]。

(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

从根本上讲,失业属于经济问题,最终必须运用经济手段予以解决。中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但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则相对贫乏。在这种状况下,应该考虑用劳动力资源来替代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在继续保持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尽快地健康地发展起来,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方向。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扩大就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既可以创造社会

财富,又有利于为下岗职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4]。国家应该支持并鼓励人们自主创业,为发展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是缓解失业的治本之策。一是通过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形成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起社会化高效率的就业信息网络,促进就业岗位信息的充分传达。

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还可以促进失业者就业,减少在职者的失业[5]。失业者失业的原因往往是缺乏一技之长,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学会一门技术或手艺,能增加再就业的机会。

(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与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大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

1.合理调整大学生就业意愿。大学生应该把眼光放得宽一些,远一些,在不同层次和类型上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防止出现“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如网络、学校就业服务中心、社会关系等,结合自己目前的实际能力,顺应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愿,适度选择就业职位。

2.调整就业期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人才、精英人才。大学毕业不等于能力和技术就适合社会的要求,大量的职业能力都是要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大学毕业生应当正确估计个人价值,提出既能满足自身需求又适合企业实际的期望,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

总之,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过高的失业率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它会危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给社会的安定团结带来严重的隐患[6]。解决好失业问题是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成.关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时事报告,1998.2412(03):1435-1437.[2]李晓峰.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经济体制改革,第5期;2001.[3]丁天.论当前我国的再就业工程.经济纵横,1997,34(05):543-548.[4]张春煜,喻桂华.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就业变动[J].财贸研究,2004,294(03):232-234.[5]张怡.有关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第12期;2009.[6]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第三篇:失业问题

姓名:陈一衡班级:08级英语

国内与国外失业问题的分析

失业问题、职工下岗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其发展的潜在趋势也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为什么失业问题如此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国家就业状况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平衡情况,劳动力供给又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等。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新增劳动力绝对数仍将大幅度增加。这就会形成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就业压力。从劳动力参与率的状况来看,由于我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每个公民对生产资料有无差别所有权,这种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方式实质上是每个公民都具有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权利。同时,由于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客观上也要求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劳动的权利转变为劳动者获取生活资料的一种福利,形成社会主义国家独具特色的权利-福利型就业,劳动力参与率极高。劳动力供给人口总量过大和劳动力参与率过高是形成我国劳动力供给双重压力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大量体制性冗员释放。我国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劳动者的素质较差,是导致体制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人口增长较快。就拿城镇居民来说,每年新增大量劳动力,而城镇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劳动力又相对过剩,使新增的这一部分劳动力无法顺利安臵。另外,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据统计,我国企业现有职工队伍中,初中文化以下者高达68%,全国700万青年职工中达高级工者仅占3%。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劳动力资源配臵和使用实行统一招收、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和统一管理,企业只能作为国家机关的一级派出机构执行上级劳动部门的劳动计划,没有任何用工自主权,也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效率低下的责任。国家通过下达劳动计划指标把大量劳动力向企业安臵,造成许多单位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只是国家大工厂的一个车间,只是国家机关的一个派出机构,能否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下达的产值、产量和劳动等指标,是评价和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最主要标准,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也和企业的生产规模、职工人数、计划完成程度等密切相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严重妨碍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组合。劳动力流动时滞和流动风险客观上要求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和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业减震系统。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这不仅是近现代经济社会的普遍法则,也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就我国而言,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的严重滞后,社会保障覆盖面太窄,社会化程度太低,社会保障功能分散于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内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对所有职工的生活从养老、住房、医疗、食堂、子女入托上学到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包下来,各单位都办成一个独立的“小社会”,既浪费了资源,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和下岗人员。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化不仅体现在工业产值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单纯的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演变和升级。经济结构的演变和升级是工业化的实质性进展,也是评价和衡量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最重要标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产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状况开始出现,国民经济逐步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产业缩减和产业优化升级

成为我国产业政策的新目标。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使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职工就业转移时滞和部分职工技术技能相对落后,使结构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合理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不断城镇化,既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是我国跨世纪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我国采取就地实行职业转换的方式实现农村人口流动,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但从80年代后期开始,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不断降低,进入调整时期,就业容量不断下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和流动,加剧了城镇已经存在的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依靠其特有的能吃苦耐劳、不挑挑拣拣、没有城镇居民的优越感、好管理等竞争优势占有了大量城镇就业岗位。

六、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是带来失业问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周期性的,基本上划分为收缩、低谷、回升、高涨四个阶段。在收缩、低谷阶段,由于市场需求疲软,银根紧缩,投资下降,企业产品积压,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均有下降,直至裁减工人,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国民经济相对萧条。在回升、高涨阶段,高增长是高投资带动起来的,这时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任务充足,企业中不仅隐性失业会减少,而且还会扩招正式工以及临时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企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增加,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这样待业、失业人员就会减少,失业率下降。可见我国城镇失业率的高低与经济的周期波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而近年来国外失业问题也呈现出一些引人注意的特点。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具有普遍性,即失业问题在各国普遍存在,并且居高不下。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仅在2001~2002年期间全世界新增失业者就达到2000万人,累计约有1.8亿人;另外还有约8亿人为非完全就业者,可见其数量之可观。2001年欧盟国家的失业率达到了7.8%,2002年底提高到8.5%。有些发达国家,如西班牙、比利时和德国等的失业率甚至超过了10%。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地区国家2000~2002年期间的失业率也超过了10%。总之,很少有哪个国家能够不受失业问题的困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二、失业的时间延长。有些国家失业者的年平均失业时间从几天增加到上百天,而且年长的长期失业者居多。如芬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有86.4%的长期失业者(即失业一年以上者)是45岁以上的职工。失业时间的延长与新技术的推广和劳动组织管理体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许多工人特别是年长者难以适应新技术的要求而成为长期失业者。失业时间的延长给失业工人造成巨大精神压力,甚至导致自杀事件增多。

三、青年和妇女等弱势群体失业者有增无减。如2001年欧盟国家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16.3%,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甚至超过了30%,远高于平均失业率。而且其中青年长期失业者的比例很高,不少发达国家超过了30%。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造成犯罪现象剧增。虽然妇女占人口的一半,但在许多国家的就业人口中却只占1/3左右。即使妇女就业率较高的欧洲,女工也只占就业人口的41.1%。发展中国家妇女的失业现象更为严重。

四,处于半失业状态的职工增多,“非标准”和“非充分”就业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凡是工时、劳资关系和社会保障等不符合标准条件的就业都是“非标准就业”;凡周工时不超过30小时的都是“非充分就业”(包括临时工、季节工、替班工和兼职工等)。全世界半失业工人有几亿人,多数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不乏其人。如德、法、意、荷等国的这类工人都超过了

全国劳动力的16%。其中妇女占了很大比例,英、德、日和瑞典等国都超过了30%。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失业和下岗问题的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既有体制性的、结构性的因素、也有周期性的、人口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体制性因素是现阶段我国失业和下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面临萎缩、淘汰,部分从业者由于缺乏高科技发展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导致失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失业者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而且也制约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第四篇:大学生失业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

大学生失业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历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献资料,运用归纳与总结的方法对大学生失业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形成了大概认识。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接着,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合理性和服务现状以及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失业现象的优势。最后,分别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个方面介绍了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失业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问题 社会工作介入 优势 途径

大学生失业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

一、引言

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上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按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初次就业率为70.2% ,届时将有近217万人的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要是算上“隐性失业”和在此之前的人学毕业生失业人数历年存量,这个数据将更加庞大。这一新的失业群体常常以“找工作”、“群租”等原因聚居在城市的一个角落,成为新的弱势群体(黄志杰,2014)。如果这些数量众多的大学生的工作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社会威胁,所以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失业这一社会现象,从供需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并且介绍了利用社会工作解决大学生失业现象的合理途径。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数量与社会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严重的不平衡,简单来说,就是供需矛盾突出。因此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应当从供需两方面进行分析。岗位提供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能创造就业机会的多少,而寻求岗位的方面,就是大学生和培养他们的高校。

(一)供给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就业的总量

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体能带动80-100万人就业。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中低端制造业,对于服务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直偏弱。我国的低端制造业对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要求偏低,无法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岗位。另外,国内经济资源在人为因素影响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这种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就是低端岗位需求旺盛。据统计,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约为43%,美国已超过了80%,全球平均也超过了60%。可见,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当滞后(李佳,2013)。有关研究结果证实,从投入产出的效果看,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同时,第三产业相对第一、第二产业,对人才的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更适应高学历人才的就业要求,因此可以大大缓解“大学生失业”问题。

(二)需求方面

1、从社会的角度看

目前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998年全国高校毕业 生为82万人,2001年为103万人,2005年达306万人,2010年达575万人,2011年达660万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2010年),近十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0%。而与此同时,社会需求、尤其是国有单位,非但不能同步增加,反而有所减少。面对就业市场供求总量失衡的局而,许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所以从长远来看,我国高学历人群的失业问题将是一种长期现象(张静敏,2012)。

2、从高校的角度来看

(l)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

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校专业设置没能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协同发展。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与市场经济发展脱节。一些学校因其传统学科基础雄厚,不需要增加实验设备等教学成本,学校就大量扩招,使得这些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而一些适应入世后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却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而无法扩大招生,因此,很多院校不能够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调整专业,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社会不需要或质量不高。很多高校也没有针对职场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而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培养,造成了毕业生的专业而过于狭窄,学非所用,高分低能(李文言,2011)。(2)高校忽视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

如今,在大多数高校中,涉及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非常少。大学生职业规划往往作为选修课,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读大学期间职业规划课程是四个班级大概一百五十人一起上的。同学翘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课老师也只是抽查其中一个班级的实到人数。至于课程结束时候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我们也是互相借用了彼此的内容草草了事。虽然这只是个个案,无法说明整体情况,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3、从大学生的角度看

(1)大学生自身存在认知错误,精英意识还存在,就业期望过高。

不少大学毕业生仍然存在精英意识:工作太辛苦不去、工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不去、工作地点不稳定不去、发展空间不大不去„„尽管国家近年来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但是事实上,大学毕业生还是期望到大中城市,而不愿意到小县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兰敏,2014)。

(2)大学生自身素质偏弱

有人说,企业是用人才而不是培养用人才的地方。然而目前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他们有的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有的甚至理论不强,操作能力也较差。更何况,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很可能当学生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已经不再合用了。

三、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合理性及服务现状

如今,大学生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政府提出了很多的措施,高校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然而这些都是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的,只是从提高毕业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着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要改善已经失业的大学生生活现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减少再次失业,从而根本减少大学生失业人群数量。

而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非常适用于这一领域。社会工作提倡助人自助的理念,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失业大学生要实现就业所要面对的,既有来自于客观因素方面的制约,也有自身的能力不足、心理压力以及价值观等自我方面的条件限制。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似乎对这些问题有所帮助,比如小组工作中的成长小组,还有个案工作当中的心理慰藉等等。

所以,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支持。所以它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传统的关于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都是从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的,这些研究追溯的是大学生失业的根源,却很少有能涉及关于失业大学生方面的研究,而且在社会工作领域,关于失业大学生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十分匾乏。所以,以一个全新的专业角度去研究失业大学生群体,有利于丰富对失业大学生问题的研究方法(朱宽红,2013)。

四、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失业现象的优势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王思斌,2006)。此专业本质上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下面我们将从社会工作自身的角度和社会工作与当前常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入方法的比较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失业现象所具备的的优势。

1、从社会工作自身的角度来看

现代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经过长期实践中,并且通过了实践检验才获得的,因而它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又因为它的工作方法技巧是建立在这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所以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活动。

社会工作拥有个案、小组、社区是社会工作的这三大直接工作方法。这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过来的,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界定社会工 作本身—它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在于它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与方法。无论是社会工作体系的构成还是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都与价值密切相关。价值是贯穿社会工作实践始终的东西。社会工作的价值有“尊重”、“接纳”、“个别化”、“案主自决”等等。这些理念可以帮助促使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2、从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来看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比较常见的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介入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的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现有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沿用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套体系主要实施以校党委为领导、以院系为管理的模式。它强调的更多的是政治性功能,且管理模式单一,忽视了新一代大学生的个性需要,越来越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而社会工作在平等、尊重和接纳的价值指导下,把每一个人看作是惟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在具体实务中,社工会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恰当的方法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容易得到案主的认可,并且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从此可以看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群体是具有优势的。

五、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

1、个案工作方法。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适和环境改善等方而的支持和服务(宋林飞,1999)。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和家庭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完善人格和自我,增进其适应社会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达到个人和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

求职失败的大学生往往容易沮丧、悲观、失望以及对他人产生防备心理。长此以往,不只当事人的心理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其原本就比较弱的社会活动水平也可能被破坏,如此恶性循环,大学生的改变自身处境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社会工作者通过专注的聆听,共情等技术表明工作者的了解、接受、信任和乐意帮助的态度来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且在此过程中工作者协助案主毫无阻碍的表达其负而情绪,让大学生案主宣泄失其积蓄已久的心理压力。同时工作者还要促使案主作出冷静、理智和创造性的思考并且根据案主的自身特点搜集大量的就业信息以协助案主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从而走出目前的困境。

2小组工作方法。也称为团体工作。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小组社会工作以群体为工作对象。境遇相似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彼此更容易亲近。通过彼此的了解,他们会知道自身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糕,并且处在一个共同的集体当中,彼此能够提供心理支持,不至于像一个人的时候那么孤单无助。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工作者可以借助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3社区工作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的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奏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周沛,2002)。

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区行动,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环境,通过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培养社区的归属感,能够缓解因失业所造成的焦虑焦躁。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来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黄志杰,2014,《失业大学生生存现状研究》,《集体经济》2014年07期。李佳,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才智》2013年09期。教育部《教育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2010年)。张静敏,2012,《论我国‘知识性失业”问题的解决》,《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18期。李文言,2011,《试析我国的高学历失业现象》,《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6期。兰敏,2014,《浅析我国大学生失业现状及相关制度》,《祖国》2014年02期。朱宽红,2013,《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 ——基于对Y市失业大学生的个案分析》,兰州大学。王思斌,2006,《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宋林飞,1999,《个案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沛,2002,《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五篇: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姓名:周思雨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2011423024 摘要: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中国即将迎来又一个失业高峰。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分析下岗失业的原因,并且对症下药、措施得当,就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甚至较好地解决下岗失业问题。但是,短时期内,要从根本上解决下岗失业问题,是不可能的。待以时日,等到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作用和成效,完全发挥出来后,人口数量规模逐步趋于适度,下岗失业问题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解决。关键字:就业失业下岗市场经济市场竞争

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问题。就业难,而且失业现象十分严重。一般来讲,下岗是指由于种种原因,有工作岗位和工作能力的人,不到退休年龄就不得不离开原来工作岗位的现象,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或没有工作机会的现象。本来,下岗是下岗,失业是失业。“下岗”与“失业”组成一个词汇叫“下岗失业”,是一个不能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汇,因为在国际上只有失业的说法,没有下岗失业的一词。下岗失业,或者说,由于下岗而失业,是一个与我国的国有企业相联系的特别现象。

一、下岗失业的现状及其主要特征

当2003年2月16日新华网播发“毕业即失业”的新闻稿时,人们当时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曾几何时,大学生还是所谓的天子骄子、社会的宠儿、知识经济时代的精英,现在居然也有如此多的人找不到工作,加入到了失业大军。3年过去了,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今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三个毕业高峰年,教育部的统计表明,2006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毕业生总数是2001年的3倍多。又是一年毕业时,大学生就业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下面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上海的一段采访。

——儿子找工作的事让我头疼,他大学毕业后,几段临时工做完就没有着落了。今年5月8日,上海市虹口区虹港驾驶员培训基地教练员陈同文,在自己简陋的居室里接受采访时,面色严峻。陈师傅本人1981年从下放地安徽回沪,被分配到供销社日用杂货公司当装卸工,不久,公司倒闭,待业3年后,再次就业。

他经历了建国后知青返城、国企下岗两次失业的灼痛,有他这样境遇的人很多。

——今年的工作不好找,我投了12份简历,至今没有任何回音。现在招聘会上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好多研究生在投简历,其中很多都是复旦、交大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研究生,他(她)们研究生找工作都这么费劲,我就更着急了。今年4月27日,复旦大学新闻系即将毕业的小刘,在经历了两个多月找工作的折磨后,一脸的沮丧。

最近,国家出台政策,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在确证其毕业生身份和资格的前提下,可以到有关部门领取每月200元的失业补贴。这的确体现了政府对失业大学生的关爱,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这200块钱,所带来的思考无味杂陈,实在是太多了。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应该说,国家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就业的增长并没有与经济的增长同步。

总之,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可以用四个“压力大”来形容目前我国下岗失业问题的特点,这就是:“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从代际划分和群体年龄构成的层面来看,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由下岗职工、城乡隐性失业人口、农村失业青年、城镇失业青年四部分人组成。下岗职工的主体是出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部分人群,城镇失业人员的主体是出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年轻人,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原来,下岗失业人员的文化和学历水平普遍很低,但是现在,随着大学生、研究生失业群体的出现,情况变得有些复杂。比如,对于男50岁、女40岁以上的大龄、低文化、低学历水平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是很难在就业市场上竞争的,只有由“政府出钱买岗位”,招聘这个年龄段的下岗失业人员,当保安、交通协管、办报摊、搞绿化、搞卫生,等等。

然而,对于30~40年龄段的失业人员,就很难有什么好的办法实现再就业。可见,我们不仅要正视下岗失业问题,而且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下岗失业的正面及负面效应

下岗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按理说,它只能有社会危害即社会负面效应,不应该有所谓的正面效应。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是在下面十分狭窄的意义上讲的。

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是就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而言的。经济的发展需要

形成一个稳定的劳动力市场或产业后备军,以备劳动力与各种生产要素的随时配置和调剂。在这个意义上,下岗失业人群的存在,有利于整个经济不断调整和进步。

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是就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个社会效益的提高而言的。必须及时地调整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构比例,裁减冗员、吸纳适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劳动者就业,就是必然的选择。

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是就它对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言的。下岗失业,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比较有利的。

但是,不能笼统地、抽象地谈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而只能在一定的参照意义上来确定下岗失业的非消极面。如果失去了确定参照系或对照标杆。

当我们进行事后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分析,看到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时,并不是说,下岗失业是一件值得追求的好事,也不是说,对待下岗失业,可以采取无所谓的冷漠态度。而是认为,在不能超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岗失业现象是客观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肯定会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是,下岗失业,毕竟是需要加以治理、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对具体的、现实的劳动者个体而言,对依靠工作才能生存的人而言,下岗失业,意味着原来工作机会和待遇的丧失和消亡,那必然是痛苦的不幸的。对整个社会来说,下岗失业的人数规模很难人为地做到“适度”,搞不好,就是难以估价的社会灾难和悲剧。

毫无疑问,下岗失业给下岗失业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生活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痛苦。下岗失业是带有悲情的“生活事件”,它虽然没有被捕入狱、车祸伤亡等严重不幸事件给人造成的打击大,但它本身也使当事人经历巨大的心理挫折。下岗失业对人的心里的打击是很大的。

最令人担忧的还是人数日益庞大的大学生、研究生失业群体。这些忍受了长时间读书之清贫和孤独、克服了十多年寒窗苦难的人,这些壮怀激烈、一心要改变个人和家族生存境遇、希冀快速进入中产阶层的人,这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的人,现在东北西走,满世界的投简历如石沉大海,一波一波被人面试音讯全无,找不到工作。

三、下岗失业的成因

一般认为,某一时期内,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如果一个社会提

供的就业岗位是一定的,那么,它对劳动力的需求就是确定的、有限的。如果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对它的需求,那么,就会出现劳动力人口的过剩,下岗失业就成为必然。当然,这是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劳动力供给最为简单的数量比较。就数量比较而言,我国目前的劳动力人口显然是严重过剩了。

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竞争会导致失业。在非垄断的充分竞争行业和产业,企业面临着日益残酷的生存竞争,是做大做强,还是破产倒闭;是蒸蒸日上,还是日见凋敝;成王败寇,市场毫不留情。因此,企业不但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是劳动力尽可能地与生产资料达到最佳的结合,而且会给劳动者提出越来越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如果劳动者知识和技能老化,不能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只有选择下岗失业。当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企业,它的员工自然面临着失业的问题。

四、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岗失业虽然不可避免、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但并不是说下岗失业就是合理的、不可移易的,更不是说,对待下岗失业,我们可以不作为、消极地等待问题的变迁。具体来说,目前,我们能够采取的治理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全社会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认识水平。不能只把下岗失业问题仅仅当作市场经济发育成长过程中一个简单的附属事件、就业失业人数的统计现象,而要把它当作关系到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权合法性与否的大问题来对待。

其次,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资本、技术不密集而劳动力密集的中小企业,为下岗失业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现在,大资本投入、高技术含量企业的发育和培育,虽然是世界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但也正在成为社会上日益时髦的一种企业观。无论什么企业,资金与技术密集、工艺流程上看不到人,电脑主控室只有一两个、三五个人,就是令人尊敬的现代化企业。

再次,通过对劳动者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档次,发展实用技能培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本领,为其再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一个社会,没有不需要劳动者的企业和岗位,只有不适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劳动者。而劳动者不能就业,除了其本人就业观念的错误以外,整个社会教育过程和教育体

系的虚浮和不切实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解决下岗失业问题,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序化教育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又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岗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逐步地解决我国的下岗失业问题,提供相对公平的制度环境和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

总之,解决下岗失业问题,要把各种措施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解决问题的主体和排除各种阻力的力量存在,而不是说说而已。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造就业,即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而不是依靠政府,为了防止因为下岗失业问题引发社会震荡,所采取的一系列短期行为。人民群众是创造新工作岗位的主力军,政府能做的事情就是改善创业的环境,搞好市场秩序。

中小企业太少,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的主要原因。而一系列的制度性障碍,是中小企业太少的根本原因。我国创业门槛高、环节多、时间长。中小企业、个体户、微型企业微利薄本,抗风险能力低,承受有关部门收费罚款的能力弱,它主要靠劳动赚钱,对税费比较敏感。税费重了,它就很难生存,要扩大就业,就必须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参考文献:

罗伯特•金•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马丁•S.温伯格等:《解决社会问题:五种透视方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朱力:《大转型:中国社会问题透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下载大学生失业问题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失业问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及对策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查材料 题目: 姓 班 学日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及对策 名:郭坚 级: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号:2011110102026 期2013年12月10日摘要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

    论文 -郑州市大学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探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 郑州市大学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探析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in Zhengzhou City University Students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申请学位 指导教师......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摘 要:依据当前 中国 的失业形势,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和 发展 趋势,提出了缓解失业的建议。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有人将其称为没有就业机会增加的 经济 增长。这意味着,......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摘 要:依据当前中国的失业形势,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缓解失业的建议摘 要:依据当前中国的失业形势,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

    我国失业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

    我国失业问题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失业现象日渐成为一个显性的经济现象。一般来讲,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衍生物,而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

    雅思作文, 现代失业问题

    8. In many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re leaving school and unable to find jobs after graduation. What problems do you think youth unemployment will......

    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报告 我在很久以前就听说“网购”这个词,淘宝网更是家喻户晓的知名网站。人们对于网购这种购物形式众说纷纭,在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觉得网购存在很大的风险,......

    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针对当前物价狂涨,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的状况,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