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成本
1.1劳动力成本及劳动力资源
1.1.1 太湖最低工资标准:全日制用工工资36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工资3.90元/小时。
1.1.2 太湖县是安徽省职业技术培训模范县,现有正规职业技术学校6所,每年毕业人数1.2万,每年可培训技术人才超过3万。
1.1.3 太湖县总人口57万,青壮年劳动力23万,常年外出务工13万人。太湖县新、老城常居人口8万,流动人口3万。
1.2 用地成本及政策
1.2.1 投资强度: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入园企业投资项目行业类别确定投资强度,要求入园企业的投资强度一般不低于80万元,即入园企业投资金额每亩用地不得低于80万元。
1.2.2 土地条件:开发区向入区企业提供“六通一平”(供水、排水、电、路、电信、电视信号、场地平整)土地。
1.2.3 地价: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地价
200~999
5.6万/亩
1000~XX
4万/亩
≥XX
3万/亩
1.2.4 税收奖励:
企业投产后三年内某一年度税收(增值税、所得税)达3万元/亩(含)以上的,开发区按供地面积3万元/亩的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达2(含)~3万元的,按供地面积1.5万元/亩的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两项奖励不重复计算。
1.2.5 一事一议:
凡进入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含)以上、年纳税额达5万元/亩(含)以上的工业大项目,本着“一事一议”的原则,为项目入区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1.3 水电成本
1.3.1 电力供应及价格:太湖电力充足,无停电日,新城有11万伏变电所一个,3.5万伏变电所2个,4万千瓦发电站一座,中小型水电发电站12座。生活用电0.56元/千瓦时,工业用电0.60元/千瓦时。
1.3.2 水供应及价格:太湖县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目前日用水量2万吨。生活用水1.30元/吨,工业用水1.70元/吨。
1.4 财政支持政策
年纳税额
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
企业所得税县所得部分
土地使用税(从应征年度开始)
3万/亩
当年
100%
5年内
100%
5年内
100%
第2年
80%
第3年
60%
第4年
40%
第5年
0%
2万/亩
当年
80%
5年内
80%
第1年
100%
第2年
60%
第2~5年
50%
第3年
40%
第4年
20%
第5年
0%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奖励从企业投产之日起算。开发区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费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5 金融支持
为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实现财务杠杆效应,县政府每年组织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2009年12月31日,我县六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57931万元,贷款余额为120152万元,存贷比仅为34%,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巨额的闲置资金将为县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金融信贷支持。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2.1 概述
县经济开发区始建于XX年,经过几年努力,现已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县城东南部(主要为:南北风),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由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居住区、综合商贸区和绿色生态区五大功能区组成。现已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54家,投产企业36家,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服装纺织、建筑材料和机械制造五大产业集群。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4万吨(一期2万吨/日),目前正在紧张施工,2009年年底可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2.2 交通
公路:太湖境内公路网发达。105国道纵贯全境,沪蓉高速公路太湖出入口紧临开发区。
铁路:合九铁路纵贯太湖全境,距开发区只用10分钟汽车路程。
水路:太湖县临近长江,距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港口安庆港100公里,海外航运十分便利。
航空:距合肥骆岗机场只需2小时汽车路程,距安庆机场只需40分钟的汽车路程。
2.3 政府服务
2.3.1 太湖县招商局
局长:汪治送 联系电话:0556-4188989 传真:4188686
地址: 太湖县龙山路舜华大厦3楼 邮编:246400
2.3.2 行政服务中心
对到我县投资落户的企业,所有审批项目全部由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集中审批,实行“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
2.3.3 县级领导挂点服务
对外来投资企业,由引资单位确定一名负责人为企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骨干企业,确定县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全程跟踪服务。
2.4 县情介绍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合九铁路、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行车至合肥、武汉、南昌等大中城市只需2小时。全县辖15个乡镇,57万人口,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他们成就斐然,声名远播,为家乡添光增色。如今,状元故里,教育昌盛,莘莘学子,遍及四海。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来闻名遐迩。汉代建的海会寺、三国筑的上格城、晋代修的佛图寺、唐代建的西风禅寺、清代状元赵文楷墓等文化古迹保存完好。国家级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狮子山二祖禅堂正在修建。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在刘畈主持召开高干会议旧址胡氏新祠,极具瞻仰意义。赵河汤湾温泉,水温常年47℃,日出水量1500吨,水质清澈,可饮可浴可医。位于全县中心腹地的花亭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10万亩水面碧波荡漾,气势磅礴。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四周山峦叠嶂,果木葱笼,是旅游观光、疗养休闲的胜地。
太湖资源丰富,特产众多。这里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牛和瘦肉型猪基地县和安徽省茶叶、板栗、柑桔重点生产县,“天华谷尖”茶为部优产品并获国家绿色食品标识,“方竹”粉丝、天华尖封缸酒是省名牌产品,电机、日用细瓷、水松纸、羊毛衫、板栗罐头、李杜茶干、辣红素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出口海外。境内有石英石、紫砂岩、瓷土、铁砂等20多种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综合县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勤劳智慧的太湖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太湖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共创太湖美好明天!
第二篇: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良好的投资环境决定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成效。为客观反映我县投资环境现状,了解广大投资者对我县投资环境的评价和意见,2007年初,县统计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投资环境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在辖区内的112个工业企业、商贸业企业和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抽取样本45个,其中对31个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对14个样本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涵盖水电、化工、石油、板石、矿石和煤炭开采、商品零售、茶叶加工、房地产开发等11个行业。其中国有企业3个,民营企业20个,其它类型企业22个。调查样本中境外投资企业(项目)34个,境内投资企业(项目)11个。
二、调查的结果
1、对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
(1)、经济发展势头好,投资预期有信心。调查中有77.6%的调查对象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认为我县投资环境很好的占31.8%,认为和其它地方差不多的占30.6%,认为和其它地方差距很大的占27.60%。对在我县投资的预期回报充满了信心和有一定信心的分别为29.1%和55.7%,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分别为11.4%和3.8%。
(2)、资源丰富、投资成本低。调查中因资源丰富而在我县投资的占32.0%;因政府支持,投资环境好的占26.0%;因政策优惠,环境宽松的占20.0%。由于政府采取了“你发财,我发展”的战略思路,降低了准入门槛,使投资者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2、对基础设施方面的评价
调查问卷反映,有30.8%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县的交通、物流方便;69.2%的调查对象认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亟待改善。对当前的通讯及信息化状况满意的占30.8%,基本满意的占61.5%,不满意的占7.7%。调查对象对供电服务认为满
意的占23.1%;基本满意的占60.5%;不满意的占16.4%。调查对象对金融服务状况感觉满意的占38.5%;基本满意的占61.5%。调查结果表明我县的社会基础服务不尽人意,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生产经营环境,急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解决交通、通讯、电力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3、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评价
(1)、从土地管理、工商管理、行业扶持、项目审批、环境保护、规划管理、税费优惠政策共七个方面的宏观经济环境调查的结果看:认为有利于吸收投资的占52.5%;亟待改善和配套的占41.2%;不利于吸收投资的占13.7%。调查中对土地管理、项目审批方面的认同率高,普遍认为土地资源供给价格较低,政策优惠。其中土地供给方面的满意度为80.0%;项目审批方面的满意度为62.5%。
(2)、对我县的劳动力资源表示基本满意。76.3%的调查对象偏好于雇佣本地工人,且对本地劳动力价格满意率为84.6%。对我县的市场规模、融资环境评价较低。其中对融资状况的满意度仅为30.7%。
4、对政治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的评价
(1)、调查结果显示: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是比较好的。有61.5%的认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较高;38.5%的认为一般。对政府部门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有69.2%的企业没遇到过;30.8%的企业受到或者经历过。有74.6%的调查对象没遭遇过吃拿卡要;有25.4%的对象曾经历过。
(2)、对我县的政策法制环境表示满意。所有的调查对象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法律保障。
5、对生活及文化娱乐环境的评价
调查对象对社会治安和安全感满意的为79.3%;对生态环境满意的为68.3%;对我县当前的休闲、娱乐等文化生活服务业普遍感觉不满意,认为不好或比较落后的各占5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通、物流不畅。调查过程中业主们普遍反映火车运力紧张、公路设施极其落后是我县县当前投资环境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虽经近几年的建设,我县基础设施较以前有了很
大改观,但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企业、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
2、群众阻扰业主生产、建设现象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协调能力不强。调查中有近四成的业主反映,近三年中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过居民阻扰生产、建设的事情,主要表现为道路交通和土地纠纷,其中矿山开采企业经历最多。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不及时,不得力,一件事情经常要几个月才能解决,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
3、优惠政策执行不够,未能落到实处,政府部门的诚信度有待提高。调查结果表明,优惠政策是我县投资环境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但是,相当部分业主反映优惠政策兑现力度不足,没能落到实处,当企业引进后,优惠政策被打折,极大的伤害了外来投资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 [2]下一页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 [2] 者的感情,影响了我县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形象。
4、部分职能部门的服务有待加强。调查对象对我县个别单位办事效率的认同率较低,只有41.8%,同时有22.8%的调查对象对部分职能部门提出了具体的意见。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职能部门办事程序复杂而且缺少透明度;有的部门检查频繁,重罚轻管;个别公务员自身业务素质低,办事拖拉;还有的部门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和沟通,工作缺乏灵活性,官僚作风存在。
5、生活环境不尽人意,文化娱乐业发展落后,居民业余休闲活动匮乏。
四、对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议。
1、多方面争取,积极改善我县的交通物流现状。在目前还无力改善出境公路状况的情况下,政府要出面争取铁路部门的支持,逐步改善居民出境难、货物运输不畅的现状。
2、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县上应强化投资环境监督机构,切实有效的受理和处理外来企业的投诉案件,促进外来企业投诉处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投资环境评价机制,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定期对影响我县投资环境的行政效率、法规政策、收费环境、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等进行检查,限期解决存在的问题。
3、政府各部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工作协调能力,增加工作透明度,承诺的优惠政策就要兑现,并一视同仁,阳光操作。对各种纠纷政府主管部门要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切实维护投资者的正常生产经营环境,坚决杜绝“三乱”现象和“吃拿卡要”现象发生。
4、加快发展县城文化娱乐、休闲产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固然重要,舒心的生活环境也不可忽视,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服务水平也是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快居民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进一步改善全县投资环境。
第三篇: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良好的投资环境决定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成效。为客观反映我县投资环境现状,了解广大投资者对我县投资环境的评价和意见,2007年初,县统计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投资环境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在辖区内的112个工业企业、商贸业企业和生产经营性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中抽取样本45个,其中对31个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对14个样本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涵盖水电、化工、石油、板石、矿石和煤炭开采、商品零售、茶叶加工、房地产开发等11个行业。其中国有企业3个,民营企业20个,其它类型企业22个。调查样本中境外投资企业(项目)34个,境内投资企业(项目)11个。
二、调查的结果
1、对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
(1)、经济发展势头好,投资预期有信心。调查中有77.6%的调查对象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认为我县投资环境很好的占31.8%,认为和其它地方差不多的占30.6%,认为和其它地方差距很大的占27.60%。对在我县投资的预期回报充满了信心和有一定信心的分别为29.1%和55.7%,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分别为11.4%和3.8%。
(2)、资源丰富、投资成本低。调查中因资源丰富而在我县投资的占32.0%;因政府支持,投资环境好的占26.0%;因政策优惠,环境宽松的占20.0%。由于政府采取了“你发财,我发展”的战略思路,降低了准入门槛,使投资者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2、对基础设施方面的评价
调查问卷反映,有30.8%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县的交通、物流方便;69.2%的调查对象认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亟待改善。对当前的通讯及信息化状况满意的占30.8%,基本满意的占61.5%,不满意的占7.7%。调查对象对供电服务认为满意的占23.1%;基本满意的占60.5%;不满意的占16.4%。调查对象对金融服务状况感觉满意的占38.5%;基本满意的占61.5%。调查结果表明我县的社会基础服务不尽人意,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生产经营环境,急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解决交通、通讯、电力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3、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评价
(1)、从土地管理、工商管理、行业扶持、项目审批、环境保护、规划管理、税费优惠政策共七个方面的宏观经济环境调查的结果看:认为有利于吸收投资的占52.5%;亟待改善和配套的占41.2%;不利于吸收投资的占13.7%。调查中对土地管理、项目审批方面的认同率高,普遍认为土地资源供给价格较低,政策优惠。其中土地供给方面的满意度为80.0%;项目审批方面的满意度为62.5%。
(2)、对我县的劳动力资源表示基本满意。76.3%的调查对象偏好于雇佣本地工人,且对本地劳动力价格满意率为84.6%。对我县的市场规模、融资环境评价较低。其中对融资状况的满意度仅为30.7%。
4、对政治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的评价
(1)、调查结果显示: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是比较好的。有61.5%的认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较高;38.5%的认为一般。对政府部门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有69.2%的企业没遇到过;30.8%的企业受到或者经历过。有74.6%的调查对象没遭遇过吃拿卡要;有25.4%的对象曾经历过。
(2)、对我县的政策法制环境表示满意。所有的调查对象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法律保障。
5、对生活及文化娱乐环境的评价
调查对象对社会治安和安全感满意的为79.3%;对生态环境满意的为68.3%;对我县当前的休闲、娱乐等文化生活服务业普遍感觉不满意,认为不好或比较落后的各占5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通、物流不畅。调查过程中业主们普遍反映火车运力紧张、公路设施极其落后是我县县当前投资环境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虽经近几年的建设,我县基础设施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企业、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
2、群众阻扰业主生产、建设现象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协调能力不强。调查中有近四成的业主反映,近三年中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过居民阻扰生产、建设的事情,主要表现为道路交通和土地纠纷,其中矿山开采企业经历最多。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不及时,不得力,一件事情经常要几个月才能解决,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
3、优惠政策执行不够,未能落到实处,政府部门的诚信度有待提高。调查结果表明,优惠政策是我县投资环境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但是,相当部分业主反映优惠政策兑现力度不足,没能落到实处,当企业引进后,优惠政策被打折,极大的伤害了外来投资
第四篇:广西桂林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广西桂林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摘要:桂林市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科技基础和明显的区位优势。文章就桂林目前的自然、经济、科技环境进行调查。浅析了目前桂林投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及对桂林投资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桂林 投资 调查
一、桂林市简介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辖5个市辖区、10个县、2个自治县。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是广西东北名城和交通、文化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桂林的工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为支柱产业,并建立了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拥有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62个,在校学生3.83万人;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学生10.56万人。桂林市1991年以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青年文明号模范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中国城市名片”等称号。
二、桂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桂林市邮电通讯网络已建成,移动电话业务12个县全部开通,程控电话覆盖了全市各个县城、乡镇及绝大多数村委会,城区每百人电话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可直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桂林城区现有大中型水厂5个,污水处理厂4座,已建成总容量40万KW的供电系统,石油液化气、煤炭以及自来水供应充足。交通运输方面桂林有公路直通广西各地和临近省份,国道322、323线穿境而过,其中市境内322线已改造成高等级公路。拥有环城高速公路、桂柳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桂黄一级公路、桂阳二级公路等一批公路网络,实现100%乡镇通车。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枝柳动脉,湘桂铁路纵贯湘桂走廊,在建贵广高速铁路境内设有桂林、阳朔、恭城三个客运站,火车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桂林两江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跑道长3200米。设计年飞行量4.2万架,年旅客 1
吞吐量1000万人次。目前拥有国际国内航线52条,21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机场,可通航45个国内城市、港、澳、台及日本福冈、韩国首尔、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水路有湘江和漓江,沿漓江经梧州与珠江相联,可直达广州,香港和澳门。本地电信电力网全部建成,程控电话覆盖全市及各县,全部开通了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业务。本地邮政形成了以邮递业务为主体 金融类和集邮类业务为支撑,信息类为补充的多元化邮政业务体系。
三、桂林旅游资源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们所说的漓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则在阳朔境内,桂林其他县区也有数不胜数的美景等着我们前去浏览,龙脊梯田、兴安灵渠、资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宝鼎瀑布等都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惊喜。多 民族聚居,民族风情十足,拥有越多土特产以及地方小吃。旅游配套设施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32家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4家,三星级宾馆17家。拥有各类旅行社8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8家,现有英、日、德、法等20多种语种的翻译导游近千人,全市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各类旅游接待车辆1000多辆,漓江游船160多艘,每年接待来桂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10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近100万人次,全市旅游收入达45亿元,人均接待海外游客量居全国第一。
四、桂林经济科技基础
桂林市在光电子应用、新材料、生物技术、精细化工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有各类学校2178所,其中高校15所,在校学生916956人。县以上科研机构44家,其中中央部属和省、市级科研院所22家,专业技术人员8.6万人.造就桂林了有数家上市公司。其中旅游业以桂林旅游为龙头,带动桂林旅游业发展。医药以莱茵生物,桂林三金为榜样,推动桂林医药经济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有广陆数测等高科技公司。
五、招商投资优惠
在桂林投资,既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西部省区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又能享受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殊政策。外商到桂林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和广西优势产业
项目,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投资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自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在桂林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符合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条件的出口企业,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含10%)的,允许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的应纳税所得额
六、桂林市投资环境优化的措施
六、桂林市布足之处
人才环境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导致桂林地区的人力资本不足。由于地处西部地区,相当数量的人口,尤其是农民素质偏低,生存能力较弱,加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素质较高的人口东流,使得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显得更加不足。尽管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框架中,将“发展科技教育投入”列为重要的一项,但是如果单纯强调增加科技、教育投入,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这部分投入的产出很可能会外流:西部的技术发明将会因东部的回报高而流入东部,西部提高了素质的科技人员或农民也会因东部的薪水高、待遇好而流入东部。这样,国家开发西部的一项很重要的投资,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用于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仍得不到满足。社会环境落后桂林市人文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政府环境等软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社会人文方面的特殊性,由此而形成社会环境及思想观念上的封闭性,这些因素导致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的缓慢和滞后。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第一,行政机构门手续繁琐,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贪污腐化、索贿受贿的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奢侈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执法不严,执法违法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秩序较乱。第三,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尚不完善,对政策存在落实不好的现象。
七、桂林市投资环境优化的措施
(一)吸引人才
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步骤。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人才政策,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人才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投资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有丰富经验的投资家,另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的分布状况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我国东部地区最多,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再次之。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
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广泛吸纳人才,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二)吸引投资
加大力度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采取即有利于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措施又有利于企业投资的招商规划,为投资商和市民带来经济利益。简化投资手续,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支撑城市发展。
(三)发展特色经济
发展桂林独特的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扶持桂林特产制造企业如陶瓷、玉石雕刻、竹木雕刻艺术品、金银首饰、瓷 刻、壮锦等。
(四)保护环境
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保护环境比不可少。环境保护可以使游客对城市印象深刻,可以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发展保护环保企业,加强市民环保意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大力度发展科技
给予高科技企业政策扶植,主打医药、信息、环保科技等发展。建设高新技术园开发区,发展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淘汰高能耗低产出落后企业。
综上,桂林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其优势的科技产业,有其良好的高校人才供应,有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环境是值得投资者去关注和投资的。投资应建立在其有比较优势资源和比较优势的政策扶植上。
第五篇:人大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调查报告
根据区委的工作重点和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在今年4至5月份组织全区人大代表开展了“我为环境建设年建言献策”的大型调研活动。全区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办法,深入本辖区外来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业户、基层群众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共召开座谈会34个,209名代表参加了调查、座谈,100余名企业负责人和个体私营业主参加了座谈。区人大常委会全体副主任和驻会委员在参与代表调查活动的同时,又分成10个组分别深入到各镇、街道办事处召开代表小组组长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又多次召开主任会议对我区投资环境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我区投资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我区投资环境的改善。一是以精简审批事项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全区行政执法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全区49个部门报批的809项审批和收费项目,取消和废止的有599项,取消比例达到了67.9,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二是认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实行政务公开,提高了办事效率。全区成立了区外商投资项目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服务中心及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开展了“一站式”服务,实行审批事项承诺超时默认制度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通道,促进了政府工作提速增效。三是集中整顿规范经济秩序,加强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制定出台了《99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成立了机关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实行了检查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净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四是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对全区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检查和收费项目,依照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了核实和精简,减少了“三乱”行为,增强了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五是在全区深入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行了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机关会风和文风得到了改进。同时,几年来,区委、区政府持之以恒地狠抓路、绿、水、楼、灯、广场等城市要素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另外,全区各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治理等工作,使我区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又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了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在区人大代表的调查中,多数企业对我区的城市硬件发展环境表示满意,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大多数企业认为有较大的改善。
二、当前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但是,面对其他周边城市整体投资环境方面的竞争压力,我们在思想认识、服务环境、信用环境、执法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尚未在少数政府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中形成共识,上通下阻,上热下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代表们反映,少数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识与市区党委、政府的指导思想反差比较大,政府出台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些工作人员中有的贯彻执行还不到位。有的部门和执法人员缺乏优化投资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和热情,甚至有的时候仅仅从部门利益出发,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和企业角度灵活制定政策、运用政策。由于思想还不够解放,导致了优化投资环境的思路难以拓展、手脚难以放开、障碍难以消除。
2.行政行为不规范问题在少数部门时有发生,服务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一是企业新上项目办事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有的代表们在发言中谈到,目前在我区一些部门办事,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仍然难办。投资一个项目或搞一项建设,要到30多个单位及科室审批,周期长达几个月。二是个别从行政执法部门分离出去的中介服务机构,没有真正与这些部门脱钩。企业在需要中介服务时,必须到这些行政执法部门指定的中介机构办理,且收费比其他中介机构要高,这种强制服务的行为企业比较反感。三是我区实行的一站式服务机构,虽然采取了集中办公的形式,但实际上还需要到各部门分别办理,同时还存在部门之间协调不力等实际问题,审批周期长,行政效率偏低。四是“三乱”的治理还不彻底。代表们反映,个别行政执法部门重收费、轻管理,甚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