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4:5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一篇: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

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 要:在莫泊桑著名长篇小说中,主人公杜洛瓦以身边一个又一个的女人为阶梯,最终于巴黎发迹。文中生动地塑造了多名杜洛瓦的情人与配偶,包括主编的妻子、经理的小姐、政要的太太等人的形象。本文对女性主义通过对这些女性的人物形象分析,解析女性主义思想在她们身上的体现,及其带来的长期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女性主义 漂亮朋友 经济地位

一、背景介绍

女性主义是西方妇女追求解放和独立自主权的一种思潮。1 它向来是学术界关注的对象,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性与女性公民权宣言》的时候,女性主义运动就已经拉开序幕。两个多世纪以来,相关研究与理论不胜枚举。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2

当今,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数量繁多,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则包括以下四种理论:

1.交换理论

50年代末期美国的社会学家霍曼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为基础,结合社会学的相关思想,提出了 “交换理论”。霍曼斯认为,“个体与个体”之间发生“资源-报酬”的交换。理性的人一向被假定为自私的、相互隔离的、无情感的行为者,。而女性主义者则认为人是相互连结的、利他的、有情感的。女性主义还用交换理论解释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男性占有了份额较女性大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知识资源。3

2.角色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行为的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该观1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1).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1).阮素丹.“无穷动”——一种有关“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点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这两种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女性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迀的机会,致使女性做事业的动力降低。所以在女性比较集中的职业由于缺勤率高、精力投入少,因此变得价值较低,报酬也较低。

3.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语制造出来的。正如标签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女性往往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接受了社会对男尊女卑的定义,于是遇事常常会自责,取悦和讨好男性以避免惩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巨大差别。

4.新弗洛伊德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大多由女性抚养,无论男孩女孩在开始时爱慕的对象都是女性,因此男孩要成熟起来就必须否定母亲,女孩却不必否定母亲,结果是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后,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养育性;男孩在成为男人之后,更关注个人,拒绝情感表达,总想通过在社会上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导致了男性在公领域的统治和仇女倾向。男女两性发展出不同的道德和理性模式,男性强调抽象原则,女性则更加关注具体情况。5

二、案例分析

《漂亮朋友》一书由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所著,主人公杜洛瓦是农民出身,他学业不佳却生性机灵。在书的开端他只是一名落魄的小职员,然而一个偶然的机遇,他与他已然步入上流社会的老同学弗雷斯蒂埃相遇。杜洛瓦凭借其漂亮的外表和如簧之舌,很快博得了上流社会女人的青睐。随之他以在军队生活中学来的胆大妄为、冷酷残忍的流氓性格,先后将情妇马雷尔夫人、首任妻子克洛蒂尔德、情妇瓦尔纳夫人、次任妻子苏珊作为发迹的跳板,最后步入上层社会,获得成功。小说以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揭露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淫荡腐败。与此同时,书中对杜洛瓦的多位身份性格各异的女伴的刻画可谓生动形象,跃然纸上。她们的遭遇与经历,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义各流派中的观点。在此我将对几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进行介绍,并从中透析女性主义思想在她们身上的体现,以及其带来的长期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1.克洛蒂尔德·德·马雷尔

克洛蒂尔德是一名年轻貌美、开朗活泼的少妇。她的丈夫马雷尔先生是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整齐、胸前挂着勋章、下颚蓄着白须”的性格古板的绅士,这使得这位与他性格迥异的4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1).54 Janet Saltzman Chafetz,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Gender.Plenum Publishers.1999

少妇对他并没有爱情。在和杜洛瓦渐渐熟识后,她很快就被他的情话所俘虏,后来甚至自掏腰包租下房子方便彼此见面偷情。克洛蒂尔德深爱杜洛瓦,即使了解了杜洛瓦与妓女荒淫的过去、甚至经历了之后杜洛瓦两次给她造成极大伤害与打击的婚姻之后,她仍然选择了原谅杜洛瓦,继续做他甜蜜的情人。克洛蒂尔德因出于对金钱与地位的依赖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男人,因此她对真爱及其渴求,在遇到她所爱慕的男性时轻易沦陷。而她在为所爱的男人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做出重要贡献后,依然无法得到她想要的爱情,只得以及其卑微的地位再三妥协,这不难看出女性在社会与婚姻上的弱势地位。

2.玛德莱娜·福雷斯蒂埃

玛德莱娜是杜洛瓦的朋友——福雷斯蒂埃的妻子。在福雷斯蒂埃给杜洛瓦介绍了新工作,引领其来到上流社会的大门前后与杜洛瓦结识。与柔弱无知的克洛蒂尔德不同,玛德莱娜十分精明能干。她经常以丈夫的名义组织家庭聚会,帮丈夫聚敛人气,为丈夫的前途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这些聚会使玛德莱娜穿梭于政界与报界之间,熟悉各种人物的喜好和立场,然后投其所好,写出重要人物需要的文章,以她丈夫的名义发表,使他的丈夫不断高升。某种程度上,她的才智不逊于书中的男性角色。在丈夫病逝后,玛德莱娜迅速与同样野性勃勃的杜洛华走到了一起,帮助杜洛华在权贵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但可悲的是,尽管玛德莱娜的能力再强,她也只得身居幕后。有人认为她如操纵傀儡操纵男人,我不以为然,在杜洛瓦发现苏珊能够为他带来更多名利,想要摆脱与玛德莱娜的婚姻,在她与政府要员偷情时将其捉奸在床后,玛德莱娜身败名裂,惨遭抛弃。聪明伶俐如玛德莱娜亦只能成为男人的垫脚石,令人扼腕叹息。

3.瓦尔特夫人

瓦尔特夫人是一个讽刺意味极强的形象。她是一位被公认的正派上流社会贵妇,“是个极其正派的女人,心地纯洁,从未对男人动过心,更不知淫荡是怎么回事”。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被杜洛瓦吸引后却是异常疯狂,行为可笑。她为了讨取杜洛瓦的欢心,时常做出少女的姿态,殊不知这在只为名利而勾引她的杜洛瓦眼中仅仅老女人恶心人的行径。在其利用价值耗尽后杜洛瓦果断将其甩掉,之后又觊觎瓦尔特家诱人的财力,勾引了瓦尔特夫人天真可爱的小女儿苏珊。在小说的最后,瓦尔特夫只得眼睁睁看着深爱的情人与自己的女儿步入婚姻的殿堂。在这一段感情中,她给杜洛瓦带来了财富和事业上的最大丰收,而她自己,因为对感情太过投入,只得到了情人的厌倦和抛弃,最后牵连女儿也成为牺牲品。

三、观点归纳

在我看了,《漂亮朋友》全书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女性的悲剧。自文中可以看出,在19世纪的法国、女性普遍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美男子杜洛瓦身边的女性接二连三地沦为他的玩物,同时也是他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工具。在此,我将从个方面对其中女性主义体现进行分析

首先是女性与事业的关系。女性能否拥有事业,这与该名女性的独立程度密切相关。“一旦她不再是一个寄生者,以她的依附性为基础的制度就会崩溃;她和这个世界之间也就不再需要男性充当中介。”6但在19世纪这几乎是没有可能达到的事。即使是玛德莱娜这样的女性,想要拥有事业亦是天方夜谭,因此她只得依附于男人,“操控”男人来满足自己对名利的需求。她帮助福雷斯蒂埃撰写稿件,福雷斯蒂埃病故后,她又找到了她以为可以依靠的杜洛瓦,以同样的手段帮助他升迁。她还与公爵有染,在公爵死后获得大笔遗产,并与外交部长拉罗舍通奸以获取重要资讯,最后因被发现和身败名裂,这该令普罗女性引以为戒。在21世纪,女性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女性要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就不能妄图依附于男性,而应走出家庭,走进公共领域,经济独立才能实现人格上的独立。

其次是女性与婚姻爱情。十九世纪英国的约翰·穆勒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穆勒认为婚姻契约必须经由当事人同意,在平等的条件下订定共同生活的方式。契约精神就是自主与自我决定,婚姻契约使女性不会在违反自身自由意志的情况下结婚。穆勒主张女性应有一技之长与经济独立的能力,这样才不会为了长期饭票而无奈地走进婚姻。7 书中的克洛蒂尔德与瓦尔特夫人都是在违背心意的情况下,为寻求经济依靠与丈夫结婚。这使得她们在婚姻生活中无法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容易落入讨人喜爱的杜洛瓦的圈套,且无法自拔。

恩格斯强调,自古以来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与社会政治权利,总是被其经济地位所制约,而经济地位则受到历代生产方式的影响。这一观点隶属与马克思女性主义流派。该流派中的理论任认为,一夫一妻制的最大问题在于男性拥有私有财产以及妇女被排除于经济制度之外。这样看来,所有的问题似便殊途同归——女性所受的不公待遇似乎皆源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而即使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女性在谋求经济地位时依旧遭受着大于男性的压力。如人们在择业时,女性就因体力、生育任务等原因处于劣势;女性“读书无用论”依然是不少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因此,社会与政府有必要通过立法等手段来对此进行平衡。同时女性自身也应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才能避免在失去依赖是无所适从,身陷困境。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邹晓红.妇女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参考文献:

[1] 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 阮素丹.“无穷动”——一种有关“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孙中欣,张莉莉.女性主义研究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Janet Saltzman Chafetz.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Gender[M].Plenum Publishers.1999

[5]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6] 邹晓红.妇女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第二篇:莫泊桑《漂亮朋友》读后感

浅议人格侏儒化与发迹历程

——读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有感

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思考一个问题,读书的真正意义何在?什么样的作品在时间的流逝中最终可以成为经典?问题的答案几乎人人都有,但是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才会体会得到,自身的成长与体悟,其实就蕴藏在这种思考过程中,不断的推敲,反复的与自己辩论,直到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正如书中所言“我们若经常思考,才智就会增加”。经典的书籍,就像好的诗歌,在抒发着人类的普适性情感的同时触动读者的心灵,就该像是一面镜子,贴近生活、触摸人性的作品往往可以打动人心,在推人及己的过程中发人深思。在《羊脂球》的阅读印象上来阅读《漂亮朋友》这一长篇,就让我在过程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心理的契合。

在这一篇读后感中我想以作品内容、作者写作特点、人物形象三个方面来浅显阐述关于故事后面蕴含着的我对人格的侏儒化与人们都梦寐以求的成名发迹过程的内在关联的看法。

一、作品内容:

故事由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杜洛华在要不要喝一杯啤酒之间挣扎过程中展开。这个年轻人做过下层军官,长相非常俊美,但是投机的思维驱使下来到了巴黎希望能够飞黄腾达,只可惜只能栖身于一个小的简陋办公室,拿着低微的薪水。偶遇旧友弗雷吉埃后得到了引荐进入新闻界,由此展开了他通过自己高超的情商和情场手段,利用自己的外表和对投机恰到好处的掌握,不择手段的一步步完成了对自己人格中恶的发掘,最终顺利跻身于上流社会。在整个故事的结集中,其实不难看出作品后面真实的法国社会,贵族们的真实嘴脸,在体面与冠冕堂皇下面,逐渐剥掉生活的诗意外衣,掩盖着的不为世人所见的肮脏。想要成功,得到金钱与地位,通过这样的手段与方法在当时仿佛才是最正常自然不过的。足见当时金融、政治系统的混乱与错败,社会的黑暗面由此也可窥见一斑。

小说的内容本身也包罗万象,涉猎的内容极为广泛,又不乏蕴含着哲理。比如对“报纸”这一媒体的精辟见解,对死亡的看法、关于独身生活的认识、关于决斗的描摹、对名画的赏析、有关击剑的描写与点评等等,从中可以看出莫泊桑所处年代的广阔社会背景。也有对社会形态的反映,比如当时社会对犹太人的态度等。在阅读过程中其实感受最多的,也是在阅读外国作品时普遍最浓烈的感受,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认知。《法兰西生活报》的老板华尔特先生提到“‘社会新闻栏’是报纸的精髓,要通过这个栏目抛出消息,散播传闻,对公众施加影响,也从而增加收益。要善于在报道两次社交界舞会之间,不动声色的塞进重要的事情,仅仅暗示而不能明说。暗示,就是让人猜出你的言外之意,辟谣的方式,就是让谣言得到证实,或者证实一件事情,就是让谁也不相信那件宣布的事情。”贯穿小说始终的《法兰西生活报》,本身立场介于社会与政治中间的暧昧地带,但是其信奉的经营之道也揭示出了传媒界运作的黑暗面。还有不得不提的书中多次出现的中国印象。

二、作者写作特点:

在书的扉页中作者简介中道:“他有一种非凡的捕捉生活的本领,善于从平常人视而不见的琐碎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质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内涵。”通读全书后,只觉得莫泊桑的细致谨致读来极有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刻画人物的细致传神。这一点中让我不由得联想到《罪与罚》中心理描写的精道细致,茨威格作品中(如《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情感渲染,以及《追忆流年似水》中的意识流式的由一点延伸开来,发散升华的写法。这些特点在《漂亮朋友》中大多有多体现。在故事开头,杜洛华生活窘迫,偶遇旧友弗雷吉埃,有机会得以进入新闻界。在去弗雷吉埃家晚宴上见报社的老板的过程里,足见莫泊桑描写功力的深厚。文中写道“···他在临时拼凑的行头上处处挑毛病,不禁夸大了缺陷。他像演员练习角色那样研究起自己来,对着镜子微笑,伸出手,做各种姿势,表现各种情感。···他觉得姿势的确优美,顿时信心百倍。”到了弗雷吉埃家门口见到仆人彬彬有礼招待他,他又“慌神了,闹不清楚这隐隐约约的紧张情绪从何而来,也许是无意间比较了两人的装束吧。”在掀起门帘的一瞬间,他“突然慌了,觉得自己简直吓傻了,气都有些喘不上来,他要朝期待已久,梦寐以求的生活迈出第一步了。”在饭桌上终于以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的见闻插入了席间的话题后,杜洛华觉得“现在他在这群人中间,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了。他在这里站稳了脚,赢得了地位。他怀着新的自信,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告辞决定着他新生活的上流社会的人们后,他在下楼的时候“对着大镜子照了许久,认定自己确实是个美男子,心里简直乐开了花。”通过这样一系列叙述与细节描写,对于莫泊桑的敏锐洞察力和细致写实的笔法,就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在景物环境描写上,同样可以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比如“树木披着霜花,仿佛是渗出来的冰霜。大地在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空气干燥,能把细微的声响传到很远。天空碧蓝,宛如亮晶晶的镜子,而阳光穿越其间,却明亮而清冷,照在冰冻的物体上,丝毫也起不到温暖的作用了。”在杜洛华终于与旧友遗孀结婚后一起到乡下探亲时,“他们单独坐在车厢间里,彼此还没有说上二十句话。他们一感到上了路,便四目相对,频频发笑,以便掩饰某种拘束,绝不能让对方看出来。”读到这些段落的时候,我觉得笔法的细腻传神,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对生活领悟的深入。

同时,莫泊桑也擅长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加以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读来更有真实感。虽然读到的是译本,但是我相信语言之间在转换中精髓的感觉依旧存在。比如杜洛华发现妻子在旧友还在世时候就已经有过出轨行为时开始对妻子怀有戒备之心,此时“广场凯旋门赫然出现,那两条魔怪般的巨腿挺立在城门口,好似畸形的巨人准备起步,要冲在面前展开的宽阔的大街。”到故事最后,杜洛华最终通过诱拐报社老板的小女儿而迫使老板夫妇接受他做女婿,在婚礼上“管风琴有节奏地发出洪亮的声响,正式向天喊出人类的欢乐和痛苦。两扇大门重又关闭,教堂里骤然一片昏暗,就好像把太阳赶出了大门。”这些部分对场景的摹写超出了读者的常规认知,在这样的境况下反而更有力。

但是在阅读杜洛华从完全无法下笔写新闻到成为报社的得力“笔杆子”的过程这一部分时,作者将其一笔带过,并未做细致交待,使阅读感觉上觉得过渡略有突兀。

三、人物形象:

小说的结构安排详略非常有序,为了从杜洛华这一个人物来折射人格的侏儒化和他自己发迹的过程关系,我以人物自身发展时间为线索,进行一点粗浅的阐述。

杜洛华是作者在整篇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人物,也是贯连着书中所呈现的社会百态的从杜洛华身上反映出来的狡猾、市侩、虚荣、聪明、自私、忘恩负义、实用主义者等等特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混乱与投机。

杜洛华本身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在年轻是曾想过通过入伍来改变地位,期间也交待过他在兵役期间有过的不良记录,但是那是的情况下应该算是跟着同伴一起胡闹,收到身处的大环境的影响。发现此路不通进入巴黎,希望遇到一个贵妇人对他一见钟情,从而达到自己飞黄腾达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希望不劳而获得到金钱地位,然而自己有没有一技之长傍身。此时的杜洛华虽然也懒惰,也好色贪杯,但是只能屈从于自己低微薪水和恶劣办公条件下的小职位,并不能得到什么本质的改变。在街上闲逛是遇到旧友弗雷吉埃,对方已经结婚并且在报社工作,在新闻界已经小有名气,这使杜洛华羡慕不已。最难得的是弗雷吉埃愿意帮助自己来报社谋得更好的待遇与职位,由此,杜洛华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转折。此时的杜洛华遇到贵妇人和上流社会的先生小姐们,“他绝不敢插一言”、“突然吓住了,绝不敢这么贸然”、“结结巴巴地答道”、“所有人都在注视他,他感到自己脸红了”,他还是很羞怯,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对他来说还是很陌生,需要仰望,是圣洁高贵的。当听到报社的同事在说弗雷吉埃的坏话时,“他突然感到一阵透心凉,不禁怒火中烧,真想臭骂一顿,扇着饶舌的家伙几个耳光”,然而他的理智却阻止了他的行为,“他只是接口问道‘圣保丹’是您的本姓吗?”在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杜洛华心中的善意与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是鲜明的,只是性格中的精明与市侩也在慢慢凸显。随着他高超的察言观色和随机应变的学习能力提高,他苦心经营的自己前行上升的道路也逐渐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报社的地位渐渐地变得重要起来,此时也终于如愿勾引到了他的第一位理想的有身份地位的贵妇人情妇——克洛蒂尔德。这位情妇给他经济上的接济,但是好像距离他希望的“飞黄腾达”的距离还很遥远,经过仔细的分析,他开始接近弗雷吉埃的妻子,这位初期给过他极大帮助的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妇人,遭到拒绝后又转而接近老板华尔特先生的妻子,通过老板娘成功的在报社进步了一大截。这个阶段他对自己英俊的外貌极度自信,对女人心理的把握和对俘获感情的拿捏都“恰到好处”,他高超的社交手段和高情商都在这时候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接着是旧友弗雷吉埃的病逝,使得他发觉“他自己为何不试一试,去征服她呢?他若能同她联手,那会变得多么强大,多么令人畏惧!他会有十足的把握,一飞冲天,鹏程万里。”此时他人格中忘恩负义的卑劣和实用主义者的真面目已经显露了出来,旧友才逝便开始追求其妻,以便自己前行中增加助益。他说“一连几次深呼吸,突然感到希望纷至沓来,身子飘飘然,就好像福运临近了”“今天我向您重申这种渴望,绝不是在向您求婚,此时此地,这样做就太丑恶。我只是坚持一点,我这颗心和这个人是属于您的。我并不要您现在就答复,我再也不愿意在这里谈这件事。等我们在巴黎再见面时您再告诉我您做了什么决定,此前,一个字也不要再提及了,好吗?”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极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切中肯綮,一语中的,善于进行语言游戏。接着就是他如愿娶到玛德莱纳,在报社接管了弗雷吉埃的一切职位和待遇,遭到了同事暗地里的取笑,他把这一切归结于弗雷吉埃的“愚蠢”,不放过一切场合的咒骂讽刺旧友,并以此来刺伤妻子满足自己的恶趣味,这个时候的杜洛华表现出的就是完全的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小人形象,并且在光鲜外表下为所欲为,也有如同《亨利四世》中的约翰·福斯坦夫一样的撒谎吹牛,心口不一,见风使舵。故事接着讲到妻子玛德莱纳原来的情夫德·沃德莱克先生去世,赠送妻子巨大数额的遗产,在他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胁迫下榨取了其中的一半(五十万法郎)。杜洛华的贪财由此得到增色。原文中道“乔治(杜洛华)站在她对面,二人又对视片刻,都力图要看透对方严守的秘密,探测对方思想的活跃点。二人通过这种热切而无言的询问,力图剥露对方的意识:这是他们心灵的搏斗,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彼此都始终不了解,相互猜疑,相互窥探,相互摸底,但都没有探到对方灵魂深处的污泥污水。”读到这里也使我想到婚姻本身在结婚前和结婚后都有可能产生的巨大差异,识人不易,难得的是看到对方的真是面貌。如故事中杜洛华一般的伪善嘴脸,在婚姻前其实也是隐藏最深的。也像是《红与黑》中于连通过与一位贵妇人产生爱情来得到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的做法的情节延伸放大深化。在这个阶段,他还顺利故伎重演,勾引到了老板娘华尔特夫人,使这样一位原本贞洁,恪守妇道的正直人成为了他的情妇。故事发展到国内战争爆发,《法兰西生活报》的主要股东之一拉罗什,同时也是国会议员,与老板华尔特借此机会钻了国家财政政策的空子,大发一笔横财,杜洛华虽然提前得到了消息,却并未使出有效的敛财手段,没有捞到大笔财富,使他心生气恼。“现在在杜洛华家是拉罗什当家了···俨然是这个家里的第二个主人···乔治气的发抖,但还是忍着,有如一条狗想咬人却不敢。”“华尔特夫人给他写信,他根本不回复,将那些痛苦绝望的信投入炉火中,倒不是不想接受二人活力的他那份,而是偏偏要狠狠气气她,以轻蔑的姿态对待她,把她踩在脚下,她太富有啦!乔治就要傲视。”华尔特先生大发横财后聚集人们视角的焦点,在新宅中大办晚宴,出展名画,杜洛华前往后觉得万分嫉妒,在宴会上再与华尔特先生的小女儿苏珊娜,想到若是可以娶到苏珊娜,如此庞大的财富必定可以有机会分一杯羹。“此时嫉妒像胆汁一样一滴滴滴入心田,破坏了他全部的快乐,使他的生活变得可憎了。”他想道“我若是真有本事,就应当娶这一个。按说,这也是有可能的。我原先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我怎么就稀里糊涂,娶了另一个呢?太荒唐了!人做事总是操之过急,从不考虑充分了。”于是在诱骗得到苏珊娜的信任和爱情后,他转向离婚来使自己得到机会。抓住妻子与拉罗什外出幽会的机会找来警察,使二人身败名裂,他自己成功离婚,也把拉罗什拉下了马。此事一出,“华尔特先生一直瞪大眼睛望着他,心中暗道‘不错,这个无赖,他会一往无前的。’”接下来就是哄骗苏珊娜与他私奔,从而达到“一旦把小姑娘拉倒远处,他就能以强手对强手的姿态,同她父亲讨价还价了”。其用心险恶,心机至深,不择手段,可见一斑。不由得想到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的笔触精准而细致的把这种“机会成本”的情感状态摹写到了新的高度,艺术总是高于生活,但是其实也正是来源于生活的。他们的婚讯传出后,他的第一个情妇克洛蒂尔德言“从我认识你开始,你对我就像个无赖,现在还大言不惭,不让我当你的面讲出来?你欺骗所有人,利用所有人,到处捞钱,到处寻欢作乐,你还想让我把你当正派人吗?”婚礼上他对自己的定位“罗马教会的一位高级神职人员,竟如此盛赞他。他感到身后有一大群人,是为他而来的一大群名人。他感到有一股力量正在推动他,托举他,而他,身为康特勒两个穷苦乡下人的儿子,正在变成大地的另一个主宰。”这样冠冕堂皇的壮阔下隐藏着的是不为世人所公开了解议论的肮脏,需要提醒自己,世界并不完全美好,应该做好接受一切千疮百孔真相的准备。还应该擦亮双眼,时时审视自己,审视周围的环境,提醒自己切勿为人蒙蔽。

通过对杜洛华这一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历程,不难看出来在19世纪的法国,贵族阶层的实质与其外在名望其实已经不能保持完全一致了,这个最受人瞩目、尊敬的阶层内部其实到处都是不为人知的昏聩与腐朽。在这样的团体操控下的社会价值观,顺理成章的为那些希望不劳而获、以捷径到达“远大理想”的人创造了“沃土”,只需投机取巧,只需利益至上,只需在人格的阴暗面不择手段的利用和欺骗。人格与尊严被看得越低微,那么以这样的途径达到目的的途径和希望就越大。《漂亮朋友》就是这样一本书,以点带面,其实映射出来的社会本质,也就这样荒唐。

杜洛华的形象非常突出,这个人物值得批判的地方极多,若是从他的作为中抽象出来一些正面的规律,其中关于自我提升方面也不乏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想要敦促自己办成一件事,也许最宽松、对自己最无害的手段往往无法促成,只有下定决定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下后路,对于约束自己,或许更好。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缺乏的,都是一种为“卒”的勇气,只要过河,再不回头。

书中人物众多,其中一个配角华尔特夫人,在阅读全文之后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华尔特夫人本身是一个极有地位声望的上流社会的代表女性,她高贵、大方、洁身自好,是一个受人尊重的正派女人。但是当杜洛华开始对她大献殷勤并以他的“爱意”逐渐将她束缚时候,她在最后的心理防线中终于溃不成军,败下阵来。《论语》道“君子慎独”,其实是对尘世纷扰中的世人的一道警醒,无论面临怎样的诱惑与挑战,都应当时刻勤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克己复礼思想所要求的严于律己,绝不放纵,于今天依然适用。

随着年岁的增长,读过的一些书,看过的一些人,走过的一些地方,综合起来最明显的感触,也许就是我自己,越来越像个大人了。从小小的孩童仰望着大人,看着大人们忙忙碌碌按照他们的规章制度做我无法理解和触及的事情。随着孩童的成长,也曾以为距离大人的世界越来越近,做事察人也愈显成熟,然而现在回头看曾经阶段的想法做法,依旧觉得彼时幼稚,还带提高。生在苍穹下,组成社会的一份子,会觉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其实大多是同样的状态,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我们都不过是这时空是普通的一员,一生也长,也短,其实需要珍惜感知世界的每一天,每一刻,对世界应当予以真诚。对于真真切切存在着的真善美和假恶丑,除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外,也应该如孔子言“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也”,应警醒自己,达到“内省不疚”,便可无忧无惧。

第三篇: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记得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一片迷茫,就去图书馆逛了,不知道为什么找到了一本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我不是一个喜欢外国文学的人,或许是以前有同学推荐我去看的,我也就好奇地看了起来。看过以后我发现这是一本讲的极其现实的一本书,现实社会的缩影吧。之后使我对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社会有了较深的了解。它的不朽在于很好地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当代人物的典型,貌似优雅、高贵,却一肚子坏水的青年恶棍杜洛瓦。让我提前学到了一些社会知识。这是莫泊桑在1885年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把目光投向新闻界的政界的人物的生活,简直就是一部揭露讽刺犀利的社会小说。

揭露当时新闻界的黑暗,这是《漂亮朋友》首先给我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他塑造了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形象,那个名字,好像一直忘不了---杜洛瓦,记得是一个乡镇穷酒店老板的儿子,读过书,服役后在社会上晃荡了几年,生活窘迫,但他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向上攀爬的机会和野心。街头与现在的《法兰西时报》主编福雷斯蒂埃见面后,从此他就像抓住了一根绳子一样开始向上攀爬,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巨额财产和社会地位,利用自己的一副漂亮的外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很多东西了。但是他通过的手段都是获得上层社会妇女的芳心,使他们都愿意听从于自己,成为自己向上爬的工具。还记得在他的盛大宴会上,教士用讽刺的献媚的眼光向他们祝福:你们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特别是先生您,才华横溢,你身上有伟大的使命,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杜洛瓦的极力讽刺。

情浓意深,酒甜歌美。我们都会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么多的不错的朋友,我们不可能在没有朋友的情况下获得这么好。但看到第一章的时候就防线杜洛瓦就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心,他有一张能说回道的嘴,就像现在的社会,那样可以让很多人围着你转。是的,朋友很重要的,在茫茫人海中能够遇上自己的知己获得知心朋友是多么的不易。我不会说拥有朋友得人一定会幸福,但是没有朋友得人一定不会幸福的。就因为杜洛瓦者的外表和一张能说会道额嘴,被他的朋友称做漂亮朋友,或许是一种很荣幸的事情,很自豪的事情。而且他的朋友在慢慢地变多,在有名的人物社会中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对于他来说,或许爱情和婚姻向上攀爬的机会和工具而已。但他却充分利用自己的英俊的外表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也正因为他自己的长相:身材高达,提醒匀称,天生的卷发,被人们称做漂亮朋友也不为过。就因为那是巴黎人们在乎的只是他们想得到的东西,他还真的算是一个漂亮朋友吗?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吗?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朋友就是在我们世界乌云密布时,给我们带来光明的人,还是在我们忧伤时带来勇气的人,就是那个在黑暗里给我们灯的人。真正的朋友可以使我们重新从失落中站起来,一起度过困难的人。我们可以为他感到骄傲。但是在这部小说里面莫泊桑的杜洛瓦却是一个完全完全的伪君子,具有多少的讽刺意味,不仅是我西气昂起了有关他的作品,都是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项链》等。背景有时候是一些战争,有时是一些物欲横流,但又是很真实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杜罗瓦是幸福的,是幸运的。看过这本书我发现我已经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朋友了,论学识他更或许还不如中学生呢,就连第一篇文章也是找别人做的,谁让人家长了一个漂亮的脸蛋呢,后来获得了种种荣誉,试想,公平吗?友谊呢?当今社会肯定还存在这这些人,可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我们肯定不要像杜洛瓦一样去利用自己的朋友关系来伤害别人,而

自己能够向上爬。不知道有没有玷污我心里的朋友二字,所以,在我读过《漂亮朋友》这本书后我就更加珍惜自己的朋友了,肯定不会像书上讲述的主人公一样,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欺骗朋友。

在书上我没有发现有什么道德的影子。记得看的时候,记下来了一些话,在人类的道德黯然下,不过是卑微的丑恶的男唱女欢;在瞎子的国度里,独眼龙就是国王,恶意的满足等等。我觉得这本小说最大的看点就是作者对每个任务的心里名描写,比如就连后脸皮的杜洛瓦第一次去朋友家的时候,那种拘谨和自卑,又在决斗前夜的不安,在弗赖斯节死后想立即占有玛德丽娜•弗赖斯节的无耻与急迫,以及贵妇人们面对杜洛瓦热烈的追求时的矛盾与不知所措!所有的这些场景都描写的细致入微而且恰倒好处,读来颇有身临其中的感觉。这正是莫泊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能力的体现。另外还有小说对景物的描写也是很好的,经常写字的人或许都知道,对于人物和景物的刻画描写,是最见公里的事情,尤其是对事物的描写,它不仅升华了文章的内涵还赋予文章一丝灵性。毕竟是大师级别的人物,莫泊桑嘛。

小说中还涉及到政治上的事情,更是揭露了一些社会上的内幕,我不喜欢那样的社会,所以也不想去过多的描述。

还有就是我们可以从上层社会妇女身上看到她们对感情的单纯,还有一丝的放纵和复杂。想就想很多人一样,她们同样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有点单调的生活节奏,想寻找一些刺激,从而这样就给了杜洛瓦趁虚而入的机会,也造就了杜洛瓦“成功”。而玛德莱娜则是以为相当有才华且自信满满的一个人,她靠自己的文采和聪明,还有非常广泛的交际圈登上了报馆的重要位置——政治专栏主编。弗雷吉埃死后她成为杜洛华的夫人,然而杜洛瓦又靠自己的才华登上了主编的位子。

其实看完这本书还有一点的心寒,也就是杜洛瓦所使用的手段,可谓是卑鄙至极了,在他彻底看清社会上男女关系后,马上就选择好了目标,以马雷尔夫人为首个目标,不仅都得到了她,还得到了她的财产。此后杜洛瓦完全把女人看成是一种向上攀爬的工具,女人只能利用而不能真心对待,这就是杜洛瓦的看法。如此行径和言语无不表现出那扭曲的人性。我始终都在想,为什么杜洛瓦要向上攀爬呢,天生的欲望吗?金钱吗?地位吗?我觉得或许都有,他的欲望可以理解为一种残忍的手段。所以《漂亮朋友》接露出了人性丑恶的嘴脸部分,不仅能够反映出社会的悲哀,或许还夹杂着一些作者的悲观想法,不时还有对于死的看法,都是那么的深刻。

有时也想想,这里的结婚或许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合作罢了,当彼此需要对方的时候才会走到一起,当不需要的时候就像解除合同工一样的解除掉就行了忘记了这个事哪个富人的婚姻观了,所以他对别的男人不冷不热的。我觉得她不爱她的丈夫是原因所在,婚姻只当作一种合同不存在什么爱情,所以一旦有了爱,也就有了伤害。

快看玩的时候,我总以为作者会安排一些出人意料的结局,以至于让我们从新回到正确的思想上,忘记那些令人发指的恶行,然而结局却大出乎我的意料,以一个略带讽刺的结尾而结局了。但是我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现实中的人们能够向书上的有些人一样不为情所伤吗?答案,是不确定的,难道也像她一样做合同婚姻吗?不能,那时肯定的了,我们不要总是依赖于任何人,而是要靠自己独立养活自己,到时候我们才不会弄得患得患失吧,还有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和自信,坚信自己是最好的,是最棒的。还有我们也

不要把别人要求的太高,也不要想的太好了,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但是当不经意地实现了某些愿望时,还会有我们更意想不到的惊喜的。所以我们要有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偶了这样的心里准备,那么我们的失望和受伤就会减少很多了。做到,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很难的,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地去做,为了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们也需要去做。我要忘记书上所描述的朋友关系,忘记杜洛瓦的卑鄙手段,忘记上层社会的内幕黑暗,忘记她们的可耻。看完这本书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总不能一无所获吧,取其精华,而使自己利用。

张长伟

2011-4-10

第四篇: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法莫泊桑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用书学习,用书记载,用书传承,却又少不了用书娱乐。在去年的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我就分享过对于《漂亮朋友》这本书的一些见解。但最近这本书因为同名电影的上映让我又一次关注。秉承着“温故而知新”,我又一次翻开这本莫泊桑的大作。

1.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

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2.关于本书:

《漂亮朋友》(又译《俊友》)是莫泊桑一八八五年创作的长篇杰作,是对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上流社会的重拳出击,从政治、经济、金融、新闻,到教会、社交、私密,全方位地进行轰炸,尤其对上流社会男盗女娼的淫乱之风描画得十分细致逼真,对政治、新闻界与金融界的狼狈为奸进行犀利的批判。

小说以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揭露、辛辣的嘲讽而令人叹服。莫泊桑敏锐地抓住了贯穿整部小说的核心的、杜洛华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的“杀手锏”——“漂亮”两字来做文章,写尽了法国上流社会的淫荡腐败、追名逐利,画活了一群虚伪狡猾之士的群丑图。

3.小说梗概:

《漂亮朋友》所写的是农民出身的杜洛依,学业不佳却生性机灵。他凭着在两年军队生活中学来的胆大妄为、冷酷残忍的流氓性格,独闯巴黎,利用自己漂亮的外表和如簧之舌,很快博得了上流社会女人的青睐。他利用自己的朋友福勒斯蒂尔进入了《法兰西生活报》于是主编的妻子、经理的小姐、政界的太太,一个个都成为了他飞黄腾达的政治工具。在拐走《法兰西生活报》老板的女儿苏珊后,他一跃成为《法兰西生活报》的主编,而且在小说的最后,有这样一句暗示性的话“谁都能预料他一定能当上议员和部长”。

4.文章描写:

在本书中,作者使用了很多细节描写,通过一个个场面理顺了清洁,梳理了脉络,也刻画出了许许多多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莫泊桑所要的思想感情。

不仅仅是远山的风景,繁忙的街头亦或是嘈杂的剧院,这都是莫泊桑着力刻画的一个又一个场景,不但烘托主题,或暗示,或发展情节,也让我们对当时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

5.深化主题:

本书着重刻画出了在法国共和国时期上流社会的“风土人情”。表达的是对于当时糜烂社会的抨击,对达官贵人的讽刺与对种种社会流弊的揭露。

但对于本人而言,本书带给我的并不是关于社会问题的深思,更不是对于主人公风流韵事的兴趣,而是生活的思考。

生活在苦难,困苦之中,我们有理由去为生活不择手段,但是正如书中的主人公杜洛伊一般,在拥有了足以生活,甚至以往都难以想象的财富时,往往我们所看见的是更加贪婪的索取,更加不择手段的掠夺。

也许因为对失去一切的恐惧,也许因为害怕像对待敌人一样被处理,也许是因为对更多的财富,权利的贪婪。主人公在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生活的目的,就像葛朗台,夏洛克一样,成为了财富的奴隶,在这条道路上漫无目的的走下去。

6.精彩片段:

到了街上,乔治·杜洛瓦有点犹豫不定,不知道自己现在该去做点什么。他真想撒开两腿,痛痛快快地跑一起,又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任凭自己的想象自由驰骋。他一边漫无目的地往前走着,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呼吸着夏夜清凉的空气。可是,瓦尔特老头要他写文章的事总在他的脑际盘旋不去,他因而决定还是立刻回去。

马上就动起笔来他一步步走下教堂门前高耸的阶梯,两旁挤满围观的人群。不过这些人,他根本视而未见,因为他的思绪此刻又回到了过去那些日子。耀眼的阳光下,德·马莱尔夫人的倩影总浮现在他的眼前,见她正对着镜子梳理那卷曲的云鬓。每次从床上下来,她的头发总是一片蓬乱。

第五篇: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主要讲了乔治·杜瓦洛退伍后来到巴黎,过着清苦交加的日子。偶然看到上流社会奢华的宴会的他不甘于自己的困境,希望能跻身上流社会。巧合之下,他碰到昔日战友,在其帮助下进入《法兰西生活报》担任编辑一职。在他妻子的帮助下,他成为“瓦尔特帮”的重要写手,参与倒戈阴谋。他凭借一张漂亮的外表和一些取悦女人的伎俩辗转于贵妇人之间,克罗,玛德莱娜,卢赛夫人,苏珊都成为他获得远大前程的梯子。

我们可以看到,整部小说主线就是杜洛瓦与女人们的故事。在地位卑微的时候,杜洛瓦没有什么自信,只想找一个“有能力,能靠的住的女人”,于是他找到了克罗。在打入口向上拓展事业的时候,杜洛瓦心里还有脆弱、自卑的一面,他欣赏的是聪明的、让他崇拜的、能够为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女子,比如出众的玛德莱娜。等到知道自己的力量以后,他已经消失了柔情,只知道那个女子能让她发达、并且适合娶进门,便要得到那个,于是他拐骗了苏珊。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也没有放弃对感情消遣的追逐,能和他长久相处的女性能理解他的喜好、让他开心,其次要聪明健谈,但能力不能太过于出众,难以控制。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不能拖着他不放、不能给他的事业造成威胁,而卢塞夫人就是因为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威胁却还一直缠着他而自取欺辱。

老实说,我以前看过《漂亮朋友》这本书,但是我仅仅当成一本消遣的小说来看,当时的感觉就是杜洛瓦好无耻,那些被他玩弄过的女人好傻。但是当我真正思考这里面的一些人物关系的时候,我对人物的狡诈、无情感到震惊。

克罗夫人可谓是杜洛华进入上层社会的第一块“跳板”。克罗夫人所展现出的尽是一个无知,缺乏阅历,容易被男人哄骗的女子特征。她与杜洛华第一次在晚宴上见面,就得到了后者的奉承:“夫人,您这副耳坠真是漂亮极了!不过,要不是戴在您身上,耳坠再好也会黯然无光的!”这种不寻常的大胆的赞美令她感到飘飘然。克罗曾经明确地表示自己不喜欢政治,而是喜欢生活。其实这正是整个社会公认的上层社会女子的形象:无知、愚昧、男人的附属品。她们的生活也大都相似:家庭优越、生活空虚、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生活几乎就是由一场场宴会或舞会、贵妇人间的下午茶闲聊组成。高贵、典雅是她们的标签,也是她们的枷锁。正如泰坦尼克号的露丝一样,上层社会的压迫让她急于寻找一个出口来宣泄自己。于是露丝想像男人一样吐痰,骑马,喝酒;在三等舱中和贫民一起跳下层的舞蹈,像一个妓女一样暴露自己。最致命的是,她们往往无法辨别男人的奉承,几句动听的赞美之辞足可交出自己的芳心,包括财富,还美其名曰“为爱情献身”。虽然这样说会引起很大的争议,但是我真的觉得花言巧语被穷小子骗走,和他私奔一点不是浪漫的爱情,而是傻。克罗夫人是一个纯情的傻女人,不仅是因为她为杜洛瓦奉献了身体、财富,也许还有一片真心,更重要的是,她在屡次知道杜洛瓦拥有了别的女人时,虽然也曾伤心大闹,但最后还是会回到杜洛瓦的怀抱,而且还越来越爱他。她宽容地接受了杜洛瓦与妓女拉谢尔的过去,理智地接受了杜洛瓦与玛德莱娜的婚姻,甚至在杜洛瓦与苏珊的婚礼上,她用力握住杜洛瓦的手,暗示她已经原谅了他与瓦尔特夫人的偷情,愿意和好如初。难怪杜洛瓦换了多个女人,与克罗夫人的关系却一直在保持。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了,而是为了爱一个男人献出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尊严,卑微地祈求对方爱自己。

马莱尔夫人在和杜洛瓦渐渐熟识后很快就被他的情话所俘虏,后来甚至自掏腰包租下房子方便彼此见面偷情,当时她说的话是“用我的钱来满足我的欲望。”我觉得她之所以如此缺乏头脑,轻而易举地成为杜洛瓦的玩物和供养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她渴望真正的情感,并且依赖情感,她几乎以杜洛瓦的爱为生。当时马德莱娜在拒绝了作为杜洛瓦轻情妇的时候说,你要是想找一个情妇,我的朋友克罗正适合你,她的丈夫常年不在家。我觉得杜洛瓦在无依无靠、资历尚浅的时候,也正是看中了“只要施舍一点爱情,她就会无条件地帮助我”这一点才去做她的情夫。她的丈夫是一名上了年纪的古板绅士,而且常年不在家,对于“天真活泼、喜爱浪漫”的马莱尔夫人来说,若不是因为身份的考虑,是绝不会结为夫妇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真爱的渴望和对杜洛瓦的依赖,她会在激烈的争吵与短暂的分离、冷静过后,仍若无其事的投向他的怀抱。马莱尔夫人的悲哀就是她从来未曾醒悟,杜洛瓦并不是像她一样地爱着对方。

在整本书的众多女人当中,最为耀眼的还要属弗雷斯蒂埃的妻子、后来嫁给杜洛瓦的玛德莱娜。她可以说是这些贵妇人中最有才华的一个,擅长为报社编派故事,曾今一度辅佐弗雷斯蒂埃,使他迅速成名,踏上上流社会,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帮助杜洛瓦,使他在报社得以站稳了脚跟,并很快取代了死去的弗雷斯蒂埃。玛德莱娜是一个智慧的女人。她永远隐藏在男人的身后,但却用自己的才华控制男人。福雷斯蒂埃、杜洛瓦以及某报的小青年,都是玛德莱娜的傀儡,这些男人的文章全部来自玛德莱娜的口授。对于玛德莱娜来说,她需要的只是这些男人的名字和身份。她经常以丈夫的名义组织家庭聚会,帮丈夫聚敛人气,为丈夫的前途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事实证明,这些聚会使玛德莱娜穿梭于政界与报界之间,熟悉各种人物的喜好和立场,然后投其所好,写出重要人物需要的文章,以他丈夫的名义发表,使他的丈夫不断高升。玛德莱娜拥有一个合法的丈夫,同时还占有一个有权势的情人。情人不仅是欲望的补充,同时也丈夫们发展前途的助推器,沃德雷克公爵死后留给她100万法郎,拉罗舍-马蒂厄授予杜洛瓦十字勋章,给他一个贵族的姓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对玛德莱娜的生活来说是多么准确。

玛德莱娜的另外一个不同于其他女人的高明之处就是在杜洛瓦这样绝顶机诡的人面前,还能保持一种神秘感。而这种神秘感在他们没有结合之前一直强烈的刺激着杜洛瓦的猎奇心,使他对玛德莱娜充满了好奇,但又不敢接近。在杜洛瓦眼里,女子大多是轻浮而可亵玩的,唯有玛德莱娜似有似无的笑容令他捉摸不透,因此反而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主动成为被马德莱娜控制的男人。玛德莱娜的高深莫测保持了她端庄高雅的形象,也一直强调她与另外几个或易冲动、或无头脑的女性角色不同。然而当她与杜洛瓦结为伉俪之后,这种神秘感自然就荡然无存了,她也少了一种制约杜洛瓦的工具,或许这也是她始料未及的。杜洛瓦渴望掌握、控制一切,而这样的马德莱娜正是他要征服的对象。所以出现了聪明绝顶的马德莱娜后来竟然被杜洛瓦算计的情节。在她与外交部长拉罗舍通奸之时,被杜洛瓦带领的警长警员捉奸在房了。拉罗舍因此名声扫地,失去了部长之职,玛德莱娜也被杜洛瓦成功“甩掉”。在这件事中杜洛瓦一方面是出于对拉罗舍对自己隐瞒政府出兵摩洛哥之事,而他自己却与瓦尔特老头大发战争财的报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与玛德莱娜离婚转而追求苏珊做的第一步准备。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杜洛瓦是何等的老谋深算,又是何等的卑鄙无耻,他对妻子是毫不留情,甚至为了给自己的离婚找个好的理由不惜让她身败名裂。这也更体现了他一切以自己利益为重的人生信条。

然而马德莱娜是一个独立的女人。“结婚就是两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彼此需要而走在一起。当不再需要时,像解除合同一样平静地分开就行了。”以上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漂亮朋友》里马德莱娜夫人的婚姻观。难怪她对哪个男人都可以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可即可离。她是个相当有才华,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她的心不依附于哪个男人身上,即使德.弗雷吉埃死了,杜洛华与她离婚了,她仍可以潇洒平静地离开,然后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并不存在爱情,或说爱情成分少得可怜。当一个聪明的女人心中没有了情意,只有满满的利益的时候,她就是无敌的存在,甚至,我可以说,若她为男儿身,那杜洛瓦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然而作为一个19世纪的女人,她虽然聪明,也只能仰仗配偶的威势,巩固自己的地位。玛德莱娜与杜洛瓦的首次接触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他们相互用眼神告诉对方,他们是同一类人,野心勃勃的人。从那个时候开始,玛德莱娜已经认定杜洛瓦必将成为她生活中的一步棋。所以在向上攀爬的路上,她选择精明的杜洛瓦作为自己的合伙人。因此多病的福雷斯蒂埃死后,她很快成为了杜洛瓦的妻子。我想这个聪明的女人不会对杜洛瓦的品行不了解吧。只是因为他们两个各有所取,他看中的就是他的那份机诡,所以对他的那些过往也都并不计较了。用杜洛瓦的话来说,他们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彼此之间都想是借助对方不断的向上攀登,以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这里既体现了淡漠的人情,利益至上,也体现了马德莱娜的悲哀。我想,她真正爱的人应该就是伯爵吧,在伯爵死亡后她在杜洛瓦,自己的敌人兼丈夫面前哭的很伤心。这也直接导致了杜洛瓦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其实杜洛瓦也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并不甘心作为别人的情夫,他也想堂堂正正、体面的生活。但是马德莱娜的指责让他明白,他的妻子从来没有看的起过自己。这样的认知也使得他更加丧心病狂,也可能间接导致了后来的算计。

最悲哀的人就是卢塞夫人。同样是在玛德莱娜家的聚会上,杜洛瓦与瓦尔特夫人第一次见面。作为报社老板的夫人,杜洛瓦一直对她敬而远之。初次见面时,杜洛瓦只是伺机为她端了一回咖啡杯而已。在随后的接触中,瓦尔特夫人始终以严肃、端庄、正派的形象示人。卢塞夫人是一名很有影响力的女人,正如马德莱娜所说,卢塞夫人的一句话胜过你为瓦尔特卑躬屈膝干一整年活。杜洛瓦为了谋求提升,去拜访了瓦尔特夫人,甚至在被赶出报社后,他带了一筐梨去拜访了一次卢塞夫人,不仅回到了报社,还升职做社会新闻主编。而就在那次会面之后,杜洛瓦不希望自己在卢塞夫人面前再卑躬屈膝,所以下定了勾引瓦尔特夫人的决心。起初,瓦尔特夫人一直在坚持,她不忍心破坏自己苦心打造的庄重优雅形象。然而,在杜洛瓦一波又一波甜言蜜语的攻击下,瓦尔特夫人终于还是被杜洛瓦俘虏。

我真的很同情瓦尔特夫人。在整个过程中,她给杜洛瓦带来了财富和事业上的最大丰收,而她自己,因为对感情太过投入,只得到了情人的厌倦和抛弃。

最无辜的就是瓦尔特夫人的女儿苏珊,她年轻漂亮,单纯可爱,像极了美丽的瓷娃娃。当杜洛瓦第一次见到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时,眼神之中顿时放出光芒,我不禁感叹,他又找到了一个猎物。比苏珊的年轻漂亮更吸引着他的是苏珊的父亲为苏珊准备的价值两三千万法郎的嫁妆。对于杜洛瓦而言,女人只是用来满足他的猎奇心理和本能欲望的工具,而金钱于他才是至亲。以此为目的,杜洛瓦很快便制定了他的撩妹策略。在与她交往的第一阶段,杜洛瓦就像一个知心大哥哥,常常在前往她家进晚餐时和她谈心,给她讲自己的社会见闻,总能让她开怀大笑。就这样,他一点一点地成为她的密友,让她对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很信服,哪怕是她的父亲也无法改变她的心意。于是按照杜洛瓦的意思,苏珊拒绝了与贵族公爵的求婚,对他以身相许。

苏珊典型就是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女孩子,她嫁给杜洛瓦的原因是因为杜洛瓦是一个他父亲不想让她嫁的人。对于苏珊这个二十出头年纪的女孩来说,爱情就应该像小说戏剧里描写得那样,浪漫而刺激。她幼小而无知,天真而渴望冒险。当杜洛瓦说出要她与自己私奔时,这个天真无邪的苏珊的一句话表露出了她最真实的想法:“‘私奔?’苏珊高兴得差点拍起手来。‘啊!这该多有趣!什么时候私奔呢?’”由此可见,在她心里她压根儿就不知道私奔会给自己的名誉、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害,她只是把私奔这原本很隐晦难堪的事情看作了一场游戏,亦或者只是看作一场戏剧,而她就是那个女主角。她只是带着一颗玩心,在不知其中深浅的情况下,配合杜洛瓦玩了一场与她父亲的较量。当她还沉浸在私奔的游戏和杜洛瓦的甜言蜜语中时,杜洛瓦将她和她父亲的家产牢牢控制在了掌心。我觉得最戏剧化的一幕就是杜洛瓦带苏珊来到父母家,与卢塞夫人见面的场景。当自己的宝贝女儿成为自己的情敌,而且还是要嫁给一个无耻之徒,卢塞夫人想必是无限悔恨自己当时落入了杜洛瓦的糖衣炮弹陷阱之中。而对于报社老板瓦尔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被杜洛瓦迷恋住了,自己却无计可施,只能将女儿和家产白白送给一个无赖。在感到愤怒的同时,也许只能叹一句后生可畏。在婚礼上,通过几组对视,我可以肯定的是杜洛瓦并不是很喜欢苏珊,娶她只是为了她的财产,把苏珊只是当成一个花瓶供奉起来。而苏珊可能在结婚后发现自己的丈夫并不爱自己,会后悔,会遗憾。也许,未来还会出现另一个漂亮朋友,苏珊包养他作为情夫,给他钱财和前途,这就是又一场利益的博弈了。是的,利益最大化是整部小说的主旨,聪明的人永远在追逐利益,并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斗争。而不够聪明的人只能沦为掌控者的棋子,成为上位的工具。作为一个不是很聪明的人,这样的社会让我感到很可怕,一切都是浮华的虚伪,友好的残酷,只有冒险,只有大胆,只有投机取巧和不择手段才是生存之道。

3150104164 赵葳

下载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要: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代表作,作品描述了18-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日常生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柔弱气质、他者角色和依附地位;再现......

    《莫泊桑拜师》教材解读

    21.莫泊桑拜师 【教材解读】 课文紧扣“拜师”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按照原因、经过、结果来叙述法国作家莫泊桑为写好作品三次到福楼拜家为师的故事,表现......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在家乐福买的。逛超市时看到许多文学名著的16开装订本,3.8一册,便心血来潮买了两本莫泊桑的小说。上中学时学过他的许多课文,可能潜意识里对他的文风比较喜欢,再或者教......

    漂亮朋友[推荐5篇]

    莫泊桑《漂亮朋友》 读后感 书中很多描写,确实给人非常大的画面感。 杜洛瓦,从一开始其实不是一个坏透了的人吧,虽然他从一开始就想要一段和贵族女儿的爱情。最开始的时候,还会......

    《漂亮朋友》读后感范文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在1885年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把目光投向新闻界和政界,具有丰富得多的内容,堪称一部揭露深刻、讽刺犀利的社会小说。首先,《漂亮朋......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还是初中买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真是觉得乏味无趣,一点读不下去,可是高中再读一下子,觉得还不错,但是读了将近一半的时候觉得除了令人蹙眉的疑惑我还读不出别的什么,文......

    漂亮朋友读后感

    虽然《法兰西生活报》领导阶层或者表面上的编辑都是男的,但是那些文章的幕后都是女的写的,漂亮朋友读后感。她们有才,却又难以摆脱悲惨的结局...玛德莱娜,应该是每个人都会喜欢......

    论漂亮朋友(本站推荐)

    论漂亮朋友——杜洛瓦的成功 内容摘要:以杜洛瓦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和人生的对比;从杜洛瓦与其妻与情人的相处,对她们的利用的角度;通过对《法兰西生活报》实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