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设计人:卜秀瑞审核人:高一语文学术小组课时数:
3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3.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诵读课文,疏通文言。
2.小组合作,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师生探究,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
1.积累文言现象。
2.理解“十思”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模块
一、初高中知识衔接:
一、文学常识:
疏,疏,疏条理,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后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表,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疏,重在“议事”;表重在“陈情”。)
“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同学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二、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解决—评价单第1页(共4页)
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长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有“诤臣”之称。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征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纂工作。《隋书》的绪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魏征小故事: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三、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模块
二、走进文本:
1.诵读课文,标注读音
疏浚()塞()源殷()忧(深切的忧虑)
懈怠()壅()谗()邪黜()恶谬()赏(错误的奖赏)
2.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模块
三、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段
(1)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①求木之长者②必固其根本
③必浚其泉源④人君当神器之重
⑤戒奢以俭⑥伐根以求木茂
(2)翻译第一段:
(3)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二)研读第二段
(1)重点掌握以下字词、句式①凡百元首②承天景命③克终者盖寡④盖在殷忧⑤纵情以傲物⑥董之以严刑⑦震之以威怒⑧所宜深慎
(2)翻译第二段:
(3)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尖锐的问题?本段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论证的?要说明什么观点?
(三)研读第三段
(1)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翻译①知足以自戒②知止以安人③思谦冲而自牧④江海下百川⑤乐盘游⑥慎始而敬终⑦虑雍蔽⑧正身以黜恶⑨宏兹九德⑩简能而任之
(2)翻译第二段:
(3)思考以下问题。
“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模块
四、拓展提升:
直谏与讽谏
1.讲述:优孟善谏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2.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比较:优孟等人之谏和魏征之谏有什么不同?
明确:直谏,义正情激,以犯其颜;讽谏,婉曲达意,以顺其心。
4.你对讽谏和直谏有什么看法?对下面的说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②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前者需要胆量,后者需要智慧。)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第二篇:《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设计人:卜秀瑞
审核人:高一语文学术小组
课时数:3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3.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4.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诵读课文,疏通文言。
2.小组合作,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师生探究,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学习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学习难点:
1.积累文言现象。
2.理解“十思”的内容及现实意义。学习过程:
模块
一、初高中知识衔接:
一、文学常识:
疏,疏,疏条理,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后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表,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疏,重在“议事”;表重在“陈情”。)“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同学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二、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解决—评价单第1页(共4页)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长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有“诤臣”之称。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征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纂工作。《隋书》的绪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魏征小故事: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三、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模块
二、走进文本:
1.诵读课文,标注读音
疏浚()塞()源 殷()忧(深切的忧虑)
懈怠()壅()谗()邪 黜()恶 谬()赏(错误的奖赏)2.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模块
三、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段
(1)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①求木之长者 ②必固其根本 ③必浚其泉源 ④人君当神器之重 ⑤戒奢以俭 ⑥伐根以求木茂(2)翻译第一段:
(3)思考以下问题。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解决—评价单第2页(共4页)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二)研读第二段
(1)重点掌握以下字词、句式
①凡百元首 ②承天景命 ③克终者盖寡 ④盖在殷忧 ⑤纵情以傲物 ⑥董之以严刑 ⑦震之以威怒 ⑧所宜深慎(2)翻译第二段:
(3)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尖锐的问题?本段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论证的?要说明什么观点?
(三)研读第三段
(1)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①知足以自戒 ②知止以安人 ③思谦冲而自牧 ④江海下百川 ⑤乐盘游 ⑥慎始而敬终 ⑦虑雍蔽 ⑧正身以黜恶 ⑨宏兹九德 ⑩简能而任之(2)翻译第二段:
(3)思考以下问题。
“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解决—评价单第3页(共4页)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模块
四、拓展提升:
直谏与讽谏
1.讲述:优孟善谏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2.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比较:优孟等人之谏和魏征之谏有什么不同?
明确:直谏,义正情激,以犯其颜;讽谏,婉曲达意,以顺其心。4.你对讽谏和直谏有什么看法?对下面的说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②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前者需要胆量,后者需要智慧。)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解决—评价单第4页(共4页)
第三篇:《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魏征(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曲阳(现河北晋县)人。少孤贫好学。隋末,诡为道士。初从李密,后随密降唐。后为窦建德所获,署为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为太子李建成冼马,劝建成防秦王李世民(太宗)夺权。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数引入卧内,访以得失。性刚直,知无不言,常以历代兴亡为鉴,劝太宗任贤去佞[nìng]、兼听广纳、轻徭薄赋、明赏慎刑。前后进谏达二百余事,多被采纳。贞观三年(629),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引学者校订四部书。七年,为侍中,主持修撰南朝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史,并亲撰《隋书》绪论和《梁书》、《陈书》、《北齐书》总论。后进封郑国公,特拜进,知门下省事。时连年丰稔[rěn],天下升平,太宗日渐骄侈,又连上《十思疏》和《十渐疏》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后拜为太子太傅,以病卒于官,太宗叹为失一可明得失之镜。其言见于《贞观政要》,著作有《魏郑公文集》三卷、《诗集》一卷,并主编《群书治要》。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长[zhǎng]:生长 固:使......稳固
根本:树的根部,与今意不同 浚[jùn]:疏通,深挖 德义:指恩德和道义
2.唐太宗曾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么)明智的人呢!
虽:虽然
下愚:最愚昧无知,谦词 明哲:明智的人,此借指唐太宗。
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文: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但)能够保持到最后的(却)很少。
善:好
克:能够,如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又如成语“克勤克俭”。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傲物:看不起别人。物: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成语”待人接物“。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
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怨:怨恨
载舟覆舟: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成员,语出《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7.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译文: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
冲:虚心 牧:养
满盈:容器中水满则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 下:居于......之下
8.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
宏:使......光大 兹:此
九德:《出自尚书.皋陶谟(gāo yáo m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即是说“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 3
又良善。”这九种美好品德。简:同“拣”,选拔 拱:拱手
垂拱而治:(皇上)垂衣拱手,意思是说,轻而易举就能治理好天下。成语“垂手可得”的“垂手”,《过秦论》中“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拱手”皆为轻易之意。百司:百官
劳神苦思:劳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第四篇:《谏太宗十思疏》学习心得
《谏太宗十思疏》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篇高质量的政治散文。虽然文章写于1300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具有特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中的思想深刻,对我们仍有许多可取之多。60年代初,党内曾印发作为学习材料。现在市委又作为每月一文的第二个学习篇目来组织大家重温,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
浓厚开门纳谏、广开言路的“两新”大讨论氛围,而且对我们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建设新九江,更好地为事、为人、为官更具借鉴作用。
一、修身养德,扎深和谐与发展之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一篇之要。积德义是手段,思国安是目的。“十思”就是对这个具有哲学理论深度思想方法论的具体诠译。百行德为首。做人要有人德,从政要有政德,为官要有官德。建设新九江,需要我们加强官德修养,更好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深化以民为本的理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魏征是在提醒皇帝要注意民心,争取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朴素的民本思想。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一定要执政为民,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正把群众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尊重群众,善待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二)弘扬谦虚谨慎的作风。“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这不仅会发生在唐太宗身上,我们的一些干部也有的不由自主。认为领导得要高人一等,保持距离,摆官架子,对下属趾高气扬,对百姓不屑一顾。“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如果我们高高在上,只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因此,我们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居庙堂之高更忧其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安不忘危,戒骄戒躁,在勤勉实干中把握发展机遇,在孜孜奋斗中实现兴县富民。(三)恪守清正廉洁的情操。戒奢侈,戒纵欲,戒奢以俭是积官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十思的一个主要内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耻,骄奢之祸,腐败之害。坚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息嬉止奢,革除不良嗜好,戒贪玩之心,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以清廉俭朴树威信,以人格魅力赢民心。
二、广集民智,激活和诣与发展之源“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广纳群言,“择善而从”,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贞观之治”,源于太宗的宽广胸怀,得益于一大批忠臣义士直言进谏。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群策之举无不成,群策之力无不胜。市委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全市上下建言献策、民主议事的氛围空前浓厚,九江加快发展的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凝聚各方面的智慧,集合各方面的力量,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广开言路,博采民议。“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只有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体现人民的意愿,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这个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2000年起,县政府设立“人民建议奖”,较好地激发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5年来收集建议1000多条,先后采纳有价值的建议32条,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深入调研,尊重民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珍珠之所以能够在都昌形成大气候,一方面源于群众的创造,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尊重群众意愿,适时进行了科学的引导。
(三)科学决策,发扬民主。要通过民主程序决策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前论证、决策中票决、决策后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近几年来都昌的城市建设项目,基本上都要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反映,取得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花最少的财力,获最大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穷县探索大城建的一条基本经验。
三、选贤任能,筑牢和谐与发展之柱“简明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魏征提醒皇帝要知人善任,集思广益,才能垂拱而治。毛主席说:“领导者的职责,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我们要按照智勇书记提出的“用骞马理论”、“军功理论”、“解决法则”,发现和任用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人才,打造一支致力创业、能征善战的团队。
(一)不拘一格选人材。简能而任之,简能就是选拔能人。我们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善于从加快发展的赛场上识别干部,让更多的“千里马”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敢于破格使用优秀干部,不惟资历,不惟学历,敢于把年轻干部放到工作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岗位上使用。
(二)能位相称用人才。简能而任之,任
第五篇:《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谏太宗十思疏》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首篇课文,现结合教改要求及教学程序设计就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从大纲、教材、教法、学情、心理、设计意图、理论依据等角度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处理
本单元文言文属于唐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用了许多骈偶句式,但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整饬庄重、气韵充沛,又自然流畅,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代表了初唐时期散文的创作成就。
它是一篇奏疏,作者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政治主张。以此为突破口,可引导理解在本单元其它文章(文体不同)中作者如何寄寓自己的主张、观点、感情等。
共安排两课时,主要是通过朗读感知文意,掌握积累相应的文言字词,设计板书力促当堂成诵。
第一课时着重研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设喻、对比论证的运用,结合比较阅读,进行写作训练并加以评改。第二课时着重研习第三自然段,把握“十思”的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政治主张。并联系修身养性,道德建设等来谈论其现实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积极意义的把握
2、知识目标
在诵读中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的义项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设喻、对比论证的运用,体味语言风格。
3、能力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以读促写,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写作训练。重、难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疏通文意,结合板书识记材料,当堂成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政治主张。
二、说教法
(一)“读、议、析、诵”相结合,突出诵读训练。
(二)结合巩固训练,启发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
(三)结合板书罗列的重点文字片段,明确文章内容和思路,力争当堂成诵。
(四)教具:小黑板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意见、常见虚词的用法以及词性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但多靠机械记忆,忽略在文章内容及句义章法的理解把握前提下记忆。且较少对点滴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二)学法指导
1、圈点评注法
学习课文时用一些简单醒目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勾画,标记疑问,评注阅读时的感受、体会。形成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使用符号时不应随意变动,以便重读复习文章。
2、通过“粗读”“通读”“品读”“齐读”“个别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路。在此前提下,设计迁移阅读,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达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各环节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并释题” 3分钟
2、“学习目标”、“朗读” 4分钟
3、“研习课文” 18分钟
4、“巩固反馈” 18分钟
5、“小结” 2分钟
(一)课前口讲训练
(要求学生介绍与魏征、唐太宗有关的史料或故事)
(二)导入新课并释题
1、背景简介
2、“十思”的原文表述
3、引导体会魏征作为一名“诤臣”“谏”的方式。
(三)明确本文学习目标
(四)朗读
1、齐读全文
(带着P73练习一的问题)
2、正音并揣摩句内停顿
(五)研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疏通字词
生:口议字词的意义、用法,理解句子意思 师:点拨分析,引导理解文意,弄清思路 字词:固、根本、浚、虽、下愚、当、神器、以(师生互动,逐步呈现板书)
正 思国安 面 面 积德义 引 强 反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出 调
2、生读、齐背
3、师作结:该段以“木”“流”设喻,论证了积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第二自然段
1、疏通字词 生:(同上)师:(同上)
字词:凡百、景、克、盖、殷、以、纵情、物、董、以、振、而、惟、所(师生互动,逐步呈现板书)善始者 克终者 殷忧 得志 竭诚待下 纵情傲物 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2、生读、个别抽背
3、师作结:该段总结历史经验,劝谏太宗不可纵情傲物,要居安思危、竭诚待下。
(六)巩固反馈
1、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下列各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虽董之以严刑”中“以”相同的()A、必竭诚以待下 B、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是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指明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以
2、翻译: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4、将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作答。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乂(yŒ,承平无事)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问题:将此文与课文比较,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稍作百余字的展开表述。
处理:首先请学生概述《魏郑公谏语》大意。其次当堂书面表述,并指名学生将自己的表述写在黑板上。再次互议互改,主要让学生自主地作出评价,进行修改。最后学生简议对口语交际的启示。
(七)小结
1、设喻、对比劝谏的艺术
2、作者的观点
(八)作业
1、归纳整理“以”的意义和用法及古今异义。
2、试用自己的语言对“十思”内容加以概括。体味蕴涵其间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价值。附:本课时板书设计
正 反 思国安 面 面 居安思危 积德义 引 强 戒奢以俭 出 调 善始者 克终者 殷忧 得志 竭诚待下 纵情傲物 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附:延伸阅读材料
《〈谏太宗十思疏〉写作手法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