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时间:2019-05-13 14:2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第一篇:《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设计人:卜秀瑞审核人:高一语文学术小组课时数:

3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3.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诵读课文,疏通文言。

2.小组合作,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师生探究,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

1.积累文言现象。

2.理解“十思”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模块

一、初高中知识衔接:

一、文学常识:

疏,疏,疏条理,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后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表,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疏,重在“议事”;表重在“陈情”。)

“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同学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二、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解决—评价单第1页(共4页)

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长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有“诤臣”之称。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征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纂工作。《隋书》的绪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魏征小故事: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三、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模块

二、走进文本:

1.诵读课文,标注读音

疏浚()塞()源殷()忧(深切的忧虑)

懈怠()壅()谗()邪黜()恶谬()赏(错误的奖赏)

2.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模块

三、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段

(1)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①求木之长者②必固其根本

③必浚其泉源④人君当神器之重

⑤戒奢以俭⑥伐根以求木茂

(2)翻译第一段:

(3)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二)研读第二段

(1)重点掌握以下字词、句式①凡百元首②承天景命③克终者盖寡④盖在殷忧⑤纵情以傲物⑥董之以严刑⑦震之以威怒⑧所宜深慎

(2)翻译第二段:

(3)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尖锐的问题?本段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论证的?要说明什么观点?

(三)研读第三段

(1)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翻译①知足以自戒②知止以安人③思谦冲而自牧④江海下百川⑤乐盘游⑥慎始而敬终⑦虑雍蔽⑧正身以黜恶⑨宏兹九德⑩简能而任之

(2)翻译第二段:

(3)思考以下问题。

“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模块

四、拓展提升:

直谏与讽谏

1.讲述:优孟善谏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2.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比较:优孟等人之谏和魏征之谏有什么不同?

明确:直谏,义正情激,以犯其颜;讽谏,婉曲达意,以顺其心。

4.你对讽谏和直谏有什么看法?对下面的说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②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前者需要胆量,后者需要智慧。)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第二篇:《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设计人:卜秀瑞

审核人:高一语文学术小组

课时数:3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3.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4.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诵读课文,疏通文言。

2.小组合作,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师生探究,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学习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学习难点:

1.积累文言现象。

2.理解“十思”的内容及现实意义。学习过程:

模块

一、初高中知识衔接:

一、文学常识:

疏,疏,疏条理,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后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表,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疏,重在“议事”;表重在“陈情”。)“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同学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二、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解决—评价单第1页(共4页)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长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有“诤臣”之称。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征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纂工作。《隋书》的绪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魏征小故事: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三、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模块

二、走进文本:

1.诵读课文,标注读音

疏浚()塞()源 殷()忧(深切的忧虑)

懈怠()壅()谗()邪 黜()恶 谬()赏(错误的奖赏)2.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模块

三、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段

(1)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①求木之长者 ②必固其根本 ③必浚其泉源 ④人君当神器之重 ⑤戒奢以俭 ⑥伐根以求木茂(2)翻译第一段:

(3)思考以下问题。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解决—评价单第2页(共4页)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二)研读第二段

(1)重点掌握以下字词、句式

①凡百元首 ②承天景命 ③克终者盖寡 ④盖在殷忧 ⑤纵情以傲物 ⑥董之以严刑 ⑦震之以威怒 ⑧所宜深慎(2)翻译第二段:

(3)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尖锐的问题?本段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论证的?要说明什么观点?

(三)研读第三段

(1)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①知足以自戒 ②知止以安人 ③思谦冲而自牧 ④江海下百川 ⑤乐盘游 ⑥慎始而敬终 ⑦虑雍蔽 ⑧正身以黜恶 ⑨宏兹九德 ⑩简能而任之(2)翻译第二段:

(3)思考以下问题。

“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解决—评价单第3页(共4页)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 模块

四、拓展提升:

直谏与讽谏

1.讲述:优孟善谏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2.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比较:优孟等人之谏和魏征之谏有什么不同?

明确:直谏,义正情激,以犯其颜;讽谏,婉曲达意,以顺其心。4.你对讽谏和直谏有什么看法?对下面的说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②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前者需要胆量,后者需要智慧。)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解决—评价单第4页(共4页)

第三篇:《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魏征(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曲阳(现河北晋县)人。少孤贫好学。隋末,诡为道士。初从李密,后随密降唐。后为窦建德所获,署为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为太子李建成冼马,劝建成防秦王李世民(太宗)夺权。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数引入卧内,访以得失。性刚直,知无不言,常以历代兴亡为鉴,劝太宗任贤去佞[nìng]、兼听广纳、轻徭薄赋、明赏慎刑。前后进谏达二百余事,多被采纳。贞观三年(629),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引学者校订四部书。七年,为侍中,主持修撰南朝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史,并亲撰《隋书》绪论和《梁书》、《陈书》、《北齐书》总论。后进封郑国公,特拜进,知门下省事。时连年丰稔[rěn],天下升平,太宗日渐骄侈,又连上《十思疏》和《十渐疏》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后拜为太子太傅,以病卒于官,太宗叹为失一可明得失之镜。其言见于《贞观政要》,著作有《魏郑公文集》三卷、《诗集》一卷,并主编《群书治要》。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长[zhǎng]:生长 固:使......稳固

根本:树的根部,与今意不同 浚[jùn]:疏通,深挖 德义:指恩德和道义

2.唐太宗曾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么)明智的人呢!

虽:虽然

下愚:最愚昧无知,谦词 明哲:明智的人,此借指唐太宗。

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文: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但)能够保持到最后的(却)很少。

善:好

克:能够,如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又如成语“克勤克俭”。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傲物:看不起别人。物: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成语”待人接物“。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

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怨:怨恨

载舟覆舟: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成员,语出《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7.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译文: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

冲:虚心 牧:养

满盈:容器中水满则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 下:居于......之下

8.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

宏:使......光大 兹:此

九德:《出自尚书.皋陶谟(gāo yáo m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即是说“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 3

又良善。”这九种美好品德。简:同“拣”,选拔 拱:拱手

垂拱而治:(皇上)垂衣拱手,意思是说,轻而易举就能治理好天下。成语“垂手可得”的“垂手”,《过秦论》中“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拱手”皆为轻易之意。百司:百官

劳神苦思:劳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第四篇:《谏太宗十思疏》学习心得

《谏太宗十思疏》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篇高质量的政治散文。虽然文章写于1300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具有特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中的思想深刻,对我们仍有许多可取之多。60年代初,党内曾印发作为学习材料。现在市委又作为每月一文的第二个学习篇目来组织大家重温,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

浓厚开门纳谏、广开言路的“两新”大讨论氛围,而且对我们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建设新九江,更好地为事、为人、为官更具借鉴作用。

一、修身养德,扎深和谐与发展之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一篇之要。积德义是手段,思国安是目的。“十思”就是对这个具有哲学理论深度思想方法论的具体诠译。百行德为首。做人要有人德,从政要有政德,为官要有官德。建设新九江,需要我们加强官德修养,更好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深化以民为本的理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魏征是在提醒皇帝要注意民心,争取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朴素的民本思想。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一定要执政为民,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正把群众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尊重群众,善待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二)弘扬谦虚谨慎的作风。“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这不仅会发生在唐太宗身上,我们的一些干部也有的不由自主。认为领导得要高人一等,保持距离,摆官架子,对下属趾高气扬,对百姓不屑一顾。“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如果我们高高在上,只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因此,我们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居庙堂之高更忧其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安不忘危,戒骄戒躁,在勤勉实干中把握发展机遇,在孜孜奋斗中实现兴县富民。(三)恪守清正廉洁的情操。戒奢侈,戒纵欲,戒奢以俭是积官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十思的一个主要内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耻,骄奢之祸,腐败之害。坚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息嬉止奢,革除不良嗜好,戒贪玩之心,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以清廉俭朴树威信,以人格魅力赢民心。

二、广集民智,激活和诣与发展之源“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广纳群言,“择善而从”,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贞观之治”,源于太宗的宽广胸怀,得益于一大批忠臣义士直言进谏。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群策之举无不成,群策之力无不胜。市委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全市上下建言献策、民主议事的氛围空前浓厚,九江加快发展的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凝聚各方面的智慧,集合各方面的力量,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广开言路,博采民议。“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只有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体现人民的意愿,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这个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2000年起,县政府设立“人民建议奖”,较好地激发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5年来收集建议1000多条,先后采纳有价值的建议32条,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深入调研,尊重民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珍珠之所以能够在都昌形成大气候,一方面源于群众的创造,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尊重群众意愿,适时进行了科学的引导。

(三)科学决策,发扬民主。要通过民主程序决策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前论证、决策中票决、决策后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近几年来都昌的城市建设项目,基本上都要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反映,取得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花最少的财力,获最大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穷县探索大城建的一条基本经验。

三、选贤任能,筑牢和谐与发展之柱“简明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魏征提醒皇帝要知人善任,集思广益,才能垂拱而治。毛主席说:“领导者的职责,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我们要按照智勇书记提出的“用骞马理论”、“军功理论”、“解决法则”,发现和任用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人才,打造一支致力创业、能征善战的团队。

(一)不拘一格选人材。简能而任之,简能就是选拔能人。我们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善于从加快发展的赛场上识别干部,让更多的“千里马”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敢于破格使用优秀干部,不惟资历,不惟学历,敢于把年轻干部放到工作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岗位上使用。

(二)能位相称用人才。简能而任之,任

第五篇:《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谏太宗十思疏》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首篇课文,现结合教改要求及教学程序设计就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从大纲、教材、教法、学情、心理、设计意图、理论依据等角度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处理

本单元文言文属于唐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用了许多骈偶句式,但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整饬庄重、气韵充沛,又自然流畅,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代表了初唐时期散文的创作成就。

它是一篇奏疏,作者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政治主张。以此为突破口,可引导理解在本单元其它文章(文体不同)中作者如何寄寓自己的主张、观点、感情等。

共安排两课时,主要是通过朗读感知文意,掌握积累相应的文言字词,设计板书力促当堂成诵。

第一课时着重研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设喻、对比论证的运用,结合比较阅读,进行写作训练并加以评改。第二课时着重研习第三自然段,把握“十思”的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政治主张。并联系修身养性,道德建设等来谈论其现实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积极意义的把握

2、知识目标

在诵读中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的义项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设喻、对比论证的运用,体味语言风格。

3、能力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以读促写,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写作训练。重、难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疏通文意,结合板书识记材料,当堂成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政治主张。

二、说教法

(一)“读、议、析、诵”相结合,突出诵读训练。

(二)结合巩固训练,启发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

(三)结合板书罗列的重点文字片段,明确文章内容和思路,力争当堂成诵。

(四)教具:小黑板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意见、常见虚词的用法以及词性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但多靠机械记忆,忽略在文章内容及句义章法的理解把握前提下记忆。且较少对点滴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二)学法指导

1、圈点评注法

学习课文时用一些简单醒目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勾画,标记疑问,评注阅读时的感受、体会。形成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使用符号时不应随意变动,以便重读复习文章。

2、通过“粗读”“通读”“品读”“齐读”“个别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路。在此前提下,设计迁移阅读,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达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各环节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并释题” 3分钟

2、“学习目标”、“朗读” 4分钟

3、“研习课文” 18分钟

4、“巩固反馈” 18分钟

5、“小结” 2分钟

(一)课前口讲训练

(要求学生介绍与魏征、唐太宗有关的史料或故事)

(二)导入新课并释题

1、背景简介

2、“十思”的原文表述

3、引导体会魏征作为一名“诤臣”“谏”的方式。

(三)明确本文学习目标

(四)朗读

1、齐读全文

(带着P73练习一的问题)

2、正音并揣摩句内停顿

(五)研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疏通字词

生:口议字词的意义、用法,理解句子意思 师:点拨分析,引导理解文意,弄清思路 字词:固、根本、浚、虽、下愚、当、神器、以(师生互动,逐步呈现板书)

正 思国安 面 面 积德义 引 强 反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出 调

2、生读、齐背

3、师作结:该段以“木”“流”设喻,论证了积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第二自然段

1、疏通字词 生:(同上)师:(同上)

字词:凡百、景、克、盖、殷、以、纵情、物、董、以、振、而、惟、所(师生互动,逐步呈现板书)善始者 克终者 殷忧 得志 竭诚待下 纵情傲物 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2、生读、个别抽背

3、师作结:该段总结历史经验,劝谏太宗不可纵情傲物,要居安思危、竭诚待下。

(六)巩固反馈

1、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下列各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虽董之以严刑”中“以”相同的()A、必竭诚以待下 B、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是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指明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以

2、翻译: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4、将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作答。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乂(yŒ,承平无事)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问题:将此文与课文比较,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稍作百余字的展开表述。

处理:首先请学生概述《魏郑公谏语》大意。其次当堂书面表述,并指名学生将自己的表述写在黑板上。再次互议互改,主要让学生自主地作出评价,进行修改。最后学生简议对口语交际的启示。

(七)小结

1、设喻、对比劝谏的艺术

2、作者的观点

(八)作业

1、归纳整理“以”的意义和用法及古今异义。

2、试用自己的语言对“十思”内容加以概括。体味蕴涵其间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价值。附:本课时板书设计

正 反 思国安 面 面 居安思危 积德义 引 强 戒奢以俭 出 调 善始者 克终者 殷忧 得志 竭诚待下 纵情傲物 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附:延伸阅读材料

《〈谏太宗十思疏〉写作手法试析》

下载《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范文模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最终定稿)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学生)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第一课时 【背景材料】一、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常识整理 词语理解(用作成语的) (1)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 牧是养性之意。 (2)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3)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 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一、语音 疏浚(jùn) 壅(yōng)蔽 谬(miù)论 黜(chù)恶 堵塞(sè) 二、 重点实词 1. 必浚其泉源 疏通 2. 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 ..3. 永保无疆之休 美好 福......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文言文整理 Lynn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2]其根本。欲流之远[3]者,必浚[4]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