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论文
三十多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保证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民土地被征用。土地对于农民具有重大意义,是农民保证生活来源、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经济成果的最后一道生命线。对农民而言,它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存保障基础;它就像是农民生存的根,没有了土地的支撑,农民便没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了低成本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政府征用或者被企业租用,其直接的后果是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目前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大量失地农民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从而在客观上导致失地农民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失去土地的农民,既无依靠又缺乏保障,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低保无份、就业无岗、的三无人群”。在当前失地农民家庭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一旦风险发生,就会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生存危机,这不仅不利于深化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在于就业。然而,当前中国社会体制的限制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相对一较低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极不乐观,实现就业困难重重。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背景下,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及保障问题无疑更具有紧迫性。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保障
第二篇:就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题,从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个人理想如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两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大学生择业的错误观点和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产生的困惑,最后是大学生应该培养优良品质,提升能力便于适应社会需要,更好的实现个人理想。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择业观 个人理想 社会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有许多,首先是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导致求职时四处碰壁。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功利性,有些大学生甚至以金钱、物质享受作为认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并以之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将找到一个工资高、收入好、工作环境舒适的单位视为成功,反之,则被认为是失败。适应社会需求,端正择业志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的职业,先要未雨绸缪,及时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效力、坚持不懈地沿着目标前进,就必定会获得成功。
其次,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很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是暂时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作出正确而理智的选择。
第三,要有创业的精神准备。具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理想的一条捷径。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其次是理想信念与社会需要的冲突。大学生是生活在象牙塔之中的,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追求,朝气蓬勃。但是社会有他的规则和秩序。所以很多毕业生刚踏入社会表现得极其不适应,感觉自己格格不入。他们在择业时会
面临自己感兴趣的,想要干的工作却没有企业招自己,反而要选择自己不喜欢但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理想信念是人们所向往、所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信念、有理想、有追求,才会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人的价值只有通过为他人与社会服务,才能为他人和社会所认可;人生只有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才能变得丰富而有意义。无论个人的理想信念多么远大,脱离了社会需要,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向着理想进发的征程中,要自觉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
第一,要认识国情,明确使命。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青年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
第二,要准确定位,发挥专长。大学生有着不相同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进入大学以后,所学专业和个人志趣爱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同学们对人生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的选择各不相同。全面正确地审视认识自我,选准定位,确立奋斗目标。谁能够清楚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谁就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争得先机、脱颖而出。个人的专长发挥越充分,越容易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越能实现自身价值。
第三,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典型。我们今天倡导的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是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大学生要注意要养成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方面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勤勉扎实;另一方面还要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发展。
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全面发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一、培养三种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健康素质是指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二、要提升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
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提升学习能力要做到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大学生只要不断挑战自我,尽自己所能,真诚做人,努力做事,就一定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投身建设社会的实践中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篇:就业论文
论非师范大学生求职应聘对策
姓名;余一
班级;08化(4)
学号;08030428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廉价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招聘会上一些单位总是门庭若市,那些热门岗位更会出现一天收到上千份简历的情形。应聘这些岗位的成功者到底是哪些人?根据二八原则,20%的应聘成功者来源于那些知识、技能、能力都很突出的人,能够与其竞争的人非常少。另外80%的应聘者水平相当。在这80%的人群里竞争非常激烈,被淘汰者大部分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不尽相同。一些企业可能对某方面要求比较高,而对另外一些企业而言,这一方面或许没有说服力。例如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数字比较敏感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到了律师事务所可能无用武之地,因为律师事务所对人才的推理判断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招聘标准是不同的,极富个性化。因此在择业前,毕业生不妨考虑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这样才能像田忌一样,将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相对弱势进行比较,成功的把握会更大
从下面几个成功求职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非师范大学生求职应聘的对策。成功案例一:
学林,2006届中山大学通讯专业硕士毕业生,在校期间是中大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校 培训机构)的副主席兼讲师。主要凭借这一背景,学林被IBM的ITS部门录用为Systems Services Representative Trainee。以下是他面试的一些片段:
招聘方: 你是否在较大的项目中承担了工作?如果是,你承担了什么工作?
学 林: 我一直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担任职务,从助教到讲师,最后竞选为副主席。招聘方: 你在项目中是否有过创新?
学 林: 有过。我第一次组织了“思科八校巡展”,使得报名参加培训的学生成倍增长。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只在中大内部宣传,没有主动到其他学校推销。
招聘方: 你如何组织你的团队?
学 林: 我先后组织招聘过60多名学生员工。关于组织团队,我认为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小组成员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哪怕是不迟到、不早退之类的小事情。第二是要有技术上的权威,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和尊敬。第三是沟通与倾听,我们的团队里很多都是班级里面的尖子生,智商很高,也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得正确的我必须采纳,否则他可能就不干了!本科生尤其年轻气盛。他如果说错了我也得找到证据说服他„„ 学林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基本都是在和面试官讲述自己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活动。由于同属IT领域,面试官非常认同他的经历。试想一下,如果他主要参与的社团是“体育部”,面试官会有同样的认同感吗?
成功案例二:
王志高,华南农业大学2007届毕业生,软件专业。第一眼看到他,我立刻充满了亲切
感。他矮小、黑瘦,一看就和我本人一样,一定来自于某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不说话的时候,他会被误认为农民工,或者工头。同时,我也立刻充满了挫败感,因为我想象不出我如何能够帮助他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可是,他做完了自我介绍之后,全班同学立刻开始仰视这个160cm的男孩子:
“我来自潮州市,大家可能有点惊奇,因为我的外表欺骗了你们,我看上去像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不过,我的确和农村有缘,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而且,我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踏实、诚实,这些都是农民的优良品格。在班级里,我的专业课是前三名。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已经在学校的勤工俭学社团‘飞翔鸟计算机服务中心’工作了两年。由于本人看上去比较老实可靠,所以一直负责配件的采购工作。因此,我非常熟悉计算机硬件知识,也和华硕公司的工程师和经销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从大一到现在,我一直是软件协会的主要成员。大三的时候我的老师邀请我和软件协会的其他几名成员一起合作,为华南最大的养殖公司温氏集团开发了‘孵化辅助系统’,使得诊断坏蛋(鸡蛋的蛋)的效率提高了50%!我希望毕业以后能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实现我的个人价值。”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志高的黝黑脸膛,因为自信闪现出英俊的光彩,女孩子们的眼睛里,忽闪出一丝爱慕,虽然转瞬即逝却令人振奋。我对志高前途的担忧一扫而光: 清晰的职业定位、专业社团几年的实践经验,使得他在一群一米八的男孩中脱颖而出!从上述案例来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首先从笔试方面来说;
一,笔试前的准备
笔试从某种角度来说,能更深入地检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平时的知识积累程度,对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等等,通过笔试能得到较好的体现。用人单位的出题方式远比学校灵活多样,更侧重于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因此,在笔试之前,毕业生应对它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之仗。
1.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求职过程中的笔试毕竟不同于学校平时的考试,临考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适当减轻思想负担,不可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否则适得其反。
⑵ 笔试的前一天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考试时精神不振,影响正常思维。⑶ 要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从而使高度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休息,以充沛的精力去参加考试。
2.了解笔试类型,做到有的放矢
不同的笔试类型,有不同的考试内容,毕业生在考前应作详细的了解,针对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准备。比如公务员考试就有明确的考试范围,并有指定的参考书,考生复习相对有针对性。而一些用人单位的笔试则相对灵活,范围也比较大,没有明确相关的参考书。毕业生可围绕用人单位划定的大致范围翻阅一些有关的图书资料。笔试成绩与毕业生平时的努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毕业生兴趣广泛,平时注意吸收各种信息,考试时就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3.笔试的知识准备
⑴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求职考试越来越强调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换句话说,现在的应聘考试主要是考核应聘者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始终突出一个“用”字,通过各种实践,把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⑵ 提纲挈领,系统掌握。
在知识与能力这两者中,知识无疑是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就无从谈什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掌握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把零散的知识化为系统。但是应聘笔试往往范围大,内容广,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凡是与求职有关的一些知识如文史知识、科技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一般的电脑知识,均要系统地复习一遍。
⑶ 多读多炼,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对扩展知识面和回答应聘考试的各类问题很有益处。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得坚持进行阅读实践。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传授;能力的提高,则必须通过实践。复习时经常做些阅读训练,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做阅读训练时,一定要做到“眼到”和“心到”,特别是“心到”。即对每个问题都仔细揣摩,认真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⑷ 敏锐思考,提高快速答题能力。
为了适应招聘考试中的题量,还应该尽快培养自己快速阅读、快速思维和快速答题的能力。因为现代阅读观念不只着眼于信息的获取,而且还特别重视速度。所以在准备笔试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做题速度
二,面试技巧;
1、面试中的基本礼仪
(1)一旦和用人单位约好面试时间后,一定要提前5-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以表示求职者的诚意,给对方以信任感,同时也可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一些简单的仪表准备,以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牢记面试的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同学最好能提前去一趟,以免因一时找不到地方或途中延误而迟到。如果迟到了,肯定会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丧失面试的机会。
(2)进入面试场合时不要紧张。
如门关着,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开关门动作要轻,以从容、自然为好。见面时要向招聘者主动打招呼问好致意,称呼应当得体。在用人单位没有请你坐下时,切勿急于落座。用人单位请你坐下时,应道声“谢谢”。坐下后保持良好体态,切忌大大咧咧,左顾右盼,满不在乎,以免引起反感。离去时应询问“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得到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
(3)对用人单位的问题要逐一回答。对方给你介绍情况时,要认真聆听。为了表示你已听懂并感兴趣,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点头或适当提问、答话。回答主试者的问题,口齿要清晰,声音要适度,答话要简练、完整。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用人单位的问话或抢问抢答,否则会给人急躁、鲁莽、不礼貌的印象。问话完毕,听不懂时可要求重复。当不能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如实告诉用人单位,含糊其辞和胡吹乱侃会导致面试失败。对重复的问题也要有耐心,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4)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在保持举止文雅大方,谈吐谦虚谨慎,态度积极热情。如果用人单位有两位以上主试人时,回答谁的问题,你的目光就应注视谁,并应适时地环顾其他主试人以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谈话时,眼睛要适时地注意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显得漫不经心,也不要眼皮低望,显得缺乏自信,激动地与用人单位争辩某个问题也是不明智的举动,冷静地保持不卑不亢的风度是有益的。有的用人单位专门提一些无理的问题试探你的反应,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乱了分寸,面试的效果显然不会理想。
2、应试者语言运用的技巧
面试场上你的语言表达艺术标志着你的成熟程度和综合素养。对求职应试者来说,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无疑是重要的。那么,面试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谈话的技巧呢?
(1)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2)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用人单位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4)注意听者的反应。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3、应试者手势运用的技巧
其实,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手势帮助自己表达意愿。那么,在面试中怎样正确地运用手势呢?
(1)表示关注的手势。在与他人交谈中,一定要对对方的谈话表示关注,要表示出你在聚精会神地听。对方在感到自己的谈话被人关注和理解后,才能愉快专心地听取你的谈话,并对你产生好感。面试时尤其如此。一般表示关注的手势是:双手交合放在嘴前,或把手指搁在耳下;或把双手交*,身体前倾。
(2)表示开放的手势。这种手势表示你愿意与听者接近并建立联系。它使人感到你的热情与自信,并让人觉得你对所谈问题已是胸有成竹。这种手势的做法是手心向上,两手向前伸出,手要与腹部等高。
(3)表示有把握的手势。如果你想表现出对所述主题的把握,可先将一只手伸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左向右做一个大的环绕动作,就好像用手“覆盖”着所要表达的主题。
(4)表示强调的手势。如果想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或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可把食指和大拇指捏在一起,以示强调。
以上介绍的是面试中常见的手势,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应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
4、应试者回答问题的技巧
(1)把握重点,简捷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面试时间有限,神经有些紧张,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
(2)讲清原委,避免抽象。用人单位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3)确认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面试中,如果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到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对不太明确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问。
(4)有个人见解,有个人特色。用人单位有时接待应试者若干名,相同的问题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也要听若干遍。因此,用人单位会有乏味、枯燥之感。只有具有独到的个人见解和个人特色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试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回避闪烁,默不作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的做法均不足取,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反倒会赢得主试者的信任和好感。
最后,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上面老师对就业形式,就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学习,我想在以后的求职路上,会越走越好,对自己的信心很重要。对明天充满信心去面对职场上的竞争。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你准备好了吗?。
第四篇:就业论文
滁州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分
析
--基于SWOT分析模型
学位申请人:李舟
学号:学科专业:市场营销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指导老师:
定稿时间:
内容摘要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更甚至于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就业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
一。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给大学生就业增添了活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难题,并且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完善大学教育机制和教育方式,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现代管理学SWOT分析法,分析滁州学院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现状,进而提出我校大学生就业的发展对策,为我校大学生就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我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的提高。
本文分为4个部分:
⑴导言。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对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运用现在管理学理论,比较全面的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几条建议,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⑵SWOT理论分析问题。论文在这一部分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去分析滁州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的环境。鼓励他们培养忧患意识,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为他们做一次科学理论分析,对他们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⑶政策建议。本文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站在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角度。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手段搞好宏观调控,高校在课程设置、就业指导方面与用人单位搞好对接,企事业单位要摒弃就业歧视、降低门槛和就业中介、非盈利机构相配合搭建公开、公正的就业平台,与此同时,毕业大学生自身也应秉承务实的就业态度,从而全方面促进大学生就业。
⑷结束语。
关键词:SWOT分析法大学生 就业
导言
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安徽省作为教育大省,更要对本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除了要发现不利的因素外,还要从中找出有利的因素,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4 的 280 万,逐年递增到2010 年的630 余万人,2013年更是突破了700万。相反毕业生人数剧增,而初次就业率却逐年下降。据统计,0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2005 年同期为72.6%,2006 年同期为71.9%,2007 年同期为70.9%,2008 年同期为70%,2009 年为68%。从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缓,经济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欧盟各大经济体失业率先后达到近二十年以来的最高点。在我国,就业形势同样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情况,在金融危机和毕业生人数剧增的双重压力影响下越来越严峻。一方面 金融危机对生产部门的影响导致不少企业缩减或取消了大学生招聘,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限,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另一方面,政府机构改革,精兵简政,国企改革,人员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又压缩了就业岗位;再加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数量远多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增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一些促进就业的政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结构调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大学生实际就业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一、滁州学院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全国各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机构这几年都在为自己的合理定位进行研究,如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定位;学分制教学、分级制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出现;订单式教育、职业化教育模式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电化教育的兴起„„这都是高校为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从而促进了现有的教育体制格局,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滁州学院的教育也在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就业是教育平台与用人平台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大学生为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努力,企业为培养人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近年来,我校在企业建立科研实习基地越来越多,促使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等方面较多地考虑社会需求,并研究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技术,使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有序地发展。从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我校也加强了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活动走出校园,迈向社会,不仅培养了学生,也向社会展示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风采。
2.劣势(Weaknesses)
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是目前大多数人有利于谋生的一种手段。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受过专门的高等教育,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其本人及其家庭多年的教育投资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其正当的需求,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如果越来越多高校大学生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尤其当今社会的大背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缺少社会关系而造成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心怀不满,甚至怨恨这个社会,造成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社会贫富分化使得有些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追求上社会价值观淡化,他们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很少考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功利主义较突出,毕业生在择业时“有业不就”的情况也比较突出。高校大学生如果长期找不到工作,就会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给国家造成损失。
3.机遇(Opportunities)
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创新能力差,无法很快适应职业的需要,这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充分说明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教育机构及
高校认识到这一点,相继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这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我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关注的焦点也扩展至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资源等深层次的领域、这也给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4.挑战(Threats)
现代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现代企业机制灵活,收入相对较高,在招揽人才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因此为企业培养拿得起、干得好的人才就成为高等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所面临的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主要培养“工具”化人才,对人才与职业发展之间的研究较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较少考虑个性发展,忽视人文素质对省高校大学生培养的作用,大多数毕业生专业面相对单一,创新能力较弱,在参与国际化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对策分析
1.高校应实事求是,制定计划,科学教学。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学生就业状态等因素,秉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改革传统高校培养学术性人才的做法,减少理论层面的说教和引导,加强典型案例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工作,突出和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发展计划,从我国经济的发展规划人手,制订人才
需求计划,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目标。
2.加强与社会沟通
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全新的就业机制,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进的设备与技术在某些方面已超过高校的科研水平,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建立有效的科研、实习基地,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使教育平台与职业发展平台有机结合。要让毕业生掌握更多与企业相适应的技术,减少毕业生由学生向社会职业转变的时间;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毕业生到就业单位对学校专业培养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适应度;同时让在校生参与调查工作,了解社会及未来职业发展状况,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3.加强发展规划教育,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加强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断提高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是对江苏省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总体规划,不仅可以使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还可以提高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主动考虑自己未来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只有树立了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远大理想,才能“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择世所需”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才会不断进取。在就业的过程中,提倡在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先就业后择业,而不是盲目地先择业后就业。
4.适应市场发展,认清社会发展形势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端正择业心态,树立竞争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就业形势的变化。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就业也必然向“大众化”就业转变,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就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而不会因为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实现普遍就业。当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就谈不上有自己的事业,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的最高需求,只有具备很强的事业心,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5.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教育改革。
目前,政府正在推行“西部计划”、“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政策,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促进学生就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优惠措施并未贯彻到位,需要在后期跟进中切实解决。政府要逐步打破户籍壁垒,为毕业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高等教育有其自身规律,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广泛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意见,避免闭门造车,给高等管理者一定的自主权。
三、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结果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存和前途,而且涉及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到社会稳定,而且会再次助长“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因此,社会各界要关心大学生就业,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就业,建立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彦军.基于SWOT模型的大学生创业分析研究[J].成功就业, 2008(6).[2]高海生,傅军栋.大学生就业难的SWOT分析及策略[J].招生与就业, 2008(9).(江南大学机械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论文
大学生背负的就业大山
近年来,高校扩招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与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确展现出了中国教育向前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目前,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国家所需要人才数量,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压力俨然成为大学生背负的新大山。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严峻问题。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加趋势。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2004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毕业生280万,比2003年增加了68万,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04年增加58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2008,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造了新纪录,达到611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2012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680万,比2011年增加37万。
虽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急剧增加,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却并不乐观。据统计,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297万人,2007年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仅为70%。2009年全国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达710万人,其中包括今年的611万大学毕业生以及去年毕业后未就业的近100万人。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出现脱节的困难局面。高校毕业生一年年的不断升高,然而就业岗位却难以满足巨大的就业需求。
再者,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一些误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部分因素。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社会壁垒。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
由此可见,要毕业大学生不再背负沉重的就业大山,从而更好的迈入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要从多方面着手的。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大学生理应为自己的将来作出自身的调整和努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大学生的择业观,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每位大学生要从自己的家庭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职业选择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大学生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决不能跟风。
大学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 1 之长,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引导。另外,政府还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用人单位还应该做到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高校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虽然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背负着沉重的就业负担,但是在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强力支援下,就业的严峻形势会得到缓解。高校毕业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