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副省长在奶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加快奶业区域化产业化优质化步伐
(2003年3月26日)
同志们:奶业是我省的一项优势产业,为了加快奶业发展,去年省政府出台了《奶业振兴计划》,并做为省委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今年,国家将启动《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我省是规划的重点实施地区。这两个计划的实施,将对我省奶业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召开这次推进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按照党的“十六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省奶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工作,分析奶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在国家开始实施《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大环境下,研究加快奶业区域化、产业化、优质化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奶业基地,使我省由奶业大省向奶业强省转变,进而为加快我省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效益水平和市场竞争实力,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做出更大贡献。
昨天我们参观了大庆市、绿色草原牧场和杜蒙县的一些典型现场,刚才又听取了五个单位的经验介绍,通过看和听,给我们这样几点启示:即加快奶业的发展,必须发挥优势、集中精力,把龙头做大做强,形成强大的带动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拓展我省乳制品的市场空间;必须把奶源基地做大,形成品种优良、规模经营、区域推进这样一种格局,使之与鲜奶加工能力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必须对奶业的全程实行更有效的服务,通过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密切利益对接,加快服务社会化、生产专业化的步伐;必须对奶业的发展实行更加有效的宏观调控,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加强部门协调,增加基础投入,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农民和政府三个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尽快形成并充分发挥出我省奶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发展目标。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将对我省奶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国家《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和我省《奶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加快我省奶业大发展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把《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和《奶业振兴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过去的一年,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和政府推动下,我省奶业保质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全面超额完成了《奶业振兴计划》确立的阶段性目标。
--奶牛存栏快速增长,饲养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2年末,全省奶牛存栏已达93.3万头,同比增长20,这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在奶牛饲养数量增长的同时,农户的饲养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目前,1000头以上的高产奶牛园区已达8处,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的小区已达60处,存栏10头以上的奶牛专业户已发展到6120户,奶牛的规模经营比重已达45左右,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优势区域规模继续壮大,基地水平有新的提高。到去年末,双城、杜蒙、安达、肇东、富裕、齐郊等六县(区)及垦区奶牛存栏已达67.7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比重达到72.5,建成了一批奶牛专业乡、专业村和饲养场,奶牛饲养业的专业化、区域化特征已经显现,优势产业带开始形成。全省奶牛单产水平已由上年的4.1吨提高到4.3吨,奶牛的良种化率和规范化饲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奶牛实行全舍饲的比重已达76,提高了6个百分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有新的加强,涌现了一批规范化、高水平的服务中心、专业服务组织和合作社,形成了以哈尔滨周边、滨洲铁路沿线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奶业产业带。
--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扩大,对基地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过去的一年,是乳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年。雀巢、完达山、光明、伊利等重点龙头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纷纷扩大生产能力,全省乳品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已达到7480吨,比上年增加1480吨。其中双城雀巢公司加工能力已达到1500吨,完达山乳业集团、富裕光明乳业公司的日处理鲜奶能力已分别达到1000吨和650吨,杜蒙伊利公司二、三期工程投产后,日处理鲜奶能力将达到800吨。龙头企业的壮大,有力地拉动了奶源基地的发展,去年末,杜蒙、富裕及农垦等奶业重点产区,奶牛存栏和商品奶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杜蒙奶牛存栏增长40,富裕增长31,农垦增长28,从而对全省奶业发展产生了强劲的拉动作用。
--一业带多业,饲草饲料等相关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奶业是产业关联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它涉及到饲草饲料种植业、饲料加工业、运输业和建筑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具有一业兴则多业兴的功能。去年全省饲料产量已达419万吨,实现产值98亿
元,同比分别增长11.4和7.6;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已达420万亩,饲草和青贮产量分别达800万吨(其中商品草产量160万吨)和624万吨,创产值42亿元。据初步测算,去年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共创产值近400亿元,有效拉动了地方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奶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途径。以奶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种植业的比较效益。一亩青贮通过过腹转化可实现增值600元,比种普通玉米效益高3倍以上。去年全省鲜奶产量达240万吨,产奶母牛共转化粮食80万吨,加上奶牛增值效益,全省农民仅养奶牛一项人均纯收入125元,增收15元,占农民人均增收的11.4;其中杜蒙、富裕、双城等市县农村人均奶牛收入已超千元。全省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共创产值6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利税总额4.2亿元,分别比上年提高36.2、36.0和27.3;双城雀巢公司去年向市财政上缴税金2.2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7.9;富裕光明乳业上缴税金2455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22。奶业已成为一些市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的主要产业。
奶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调整中最具优势的战略性产业。我们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劳力成本低、加工基础好、产品的市场信誉度较高、市场前景广。正因为如此,国家把我省列为发展奶业的重点地区,省委、省政府也把奶业做为一项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尽快把奶业做大做强,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构造农业发展的新优势,进而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以奶业为重点的畜牧业加快发展。1999年以来,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的新矛盾,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农业内部提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加快优化农业和农产品品质结构;在畜牧业内部提出以奶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主导品种。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畜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以此牵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大力发展奶业不但可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延长农村产业链,而且能够安置农村富余劳力,实现粮食过腹转化,进而使广大农民在充分“就业”和粮食转化中大幅度增加收入。许多地方都把奶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发展重点,周密规划,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成效十分显著。发展奶业已成为广大农牧民和各级领导的共识与兴奋点,内在动力与外在拉力俱备,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把奶业发展抓上去。
二是我省奶业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与商品量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牧区所不具备的高品质、低成本精饲料优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拥有6500万亩草原,年产饲草800万吨,年产作物秸秆达4500万吨,具有一般农区所不具备的粗饲料优势;我省地理位置正处于世界奶牛带上,气候适宜奶牛饲养业发展;我省奶业起步早,奶牛品质较好,存栏基数大,乳品加工业相对发达,生产成本较低,已在国内和部分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叫响了一批知名品牌,为扩展市场空间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我省拥有国家乳品技术工程中心、东北农大、哈兽研等一批知名科研、教学机构,人才资源相对富集,所以无论资源、成本、质量,还是人才、企业、市场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奶业发展的更快、更好。
三是乳制品市场广阔,发展前景看好。尽管全球乳业处在一个稳定和局部调整时期,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不大,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和生产大国,鲜奶及乳制品生产却呈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全国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8.79千克,而世界平均水平则为100千克,市场潜力巨大;近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喝得起奶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消费观念转变,人们开始追求营养合理与健康食品,想喝奶的人越来越多,使得国内乳制品的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呈现出人均消费量高于人均占有量的现象。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要求,至2010年,全国人均消费奶类水平将达到16千克,城市居民将达到32千克,奶类产量须由目前的1000万吨提高到2600万吨方能满足需要(年均递增11.2)。由于乳及乳制品的鲜活性,特别是保鲜乳不易大批量、长距离贸易,所以决定了我省低成本、高品质乳制品可以占有较大国内市场份额,并可依托成本、价格、品质和品牌优势,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从而拉动奶业的持续发展。
尽管我省发展奶业条件良好,机遇难得,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现存的矛盾和问题,正视来自我们自身和外部的挑战。从自身方面看,目前我省奶牛群体单产水平仅4.3吨,尽管呈逐年提高之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奶牛平均单产均在8吨以上,高产奶牛群在10吨以上;欧洲、日本等国平均单产也在7吨以上。单产水平低不但降低了经济效益,浪费了资源,从长远看,必然危及奶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省奶牛存栏虽然数量较大,但是饲养管理普遍粗放、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奶牛还不能实现舍饲,泌乳期和利用年限短,饲料转化率低,使我们的成本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很难保持下去。在鲜奶生产上,饲养环境不卫生比较普遍,机械化挤奶比重比较低(目前仅占泌乳牛的20),加上收奶环节上的各种不讲信用行为,致使原料奶质量标准偏低。一些小乳品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的营养安全水平满足不了市场消费需求。奶户的分散经营和规模狭小,不但导致了饲养粗放,而且也是造成专业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和资源利用率低的结症所在,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使产业的健康发展受阻。从外部环境看,入世以后,国际上许多知名乳品企业都看好我国市场,他们凭借资本、技术、品牌等诸多优势,直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从而对国内企业产生更大范围、更高强度的冲击,竞争会日趋激烈。从市场前景看,目前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发展的形势必然会由于供给的不断增加而出现市场逐渐饱合的状况,当产销趋于平衡时,现阶段被掩盖的矛盾就会集中地暴露出来,产业素质低的制约作用就会非常突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只有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些矛盾,千方百计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坚持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才能保证我省奶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尽快在几个重要方面实现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奶业的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充分利用消费市场快速扩张的难得机遇,实现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同时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下力气抓好产业素质的提高,为以后参与市场竞争积累实力。要走市场拉动生产、产品引导消费、科技创新增效、区域带动全局的路子,尽快实现布局区域化、产品优质化和经营产业化,努力使奶业在畜牧业内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根据产业发展态势,今年和2005年奶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调整为:奶牛存栏今年要达到108万头,增长15.8,2005年达到140万头,年均增长14.5;鲜奶产量今年要达到275万吨,增长14.6,2005年达到370万吨,年均增长15.5;单产水平今年达到4.5吨,2005年达到5吨;鲜奶日加工能力今年要达到9280吨,比去年再提高1800吨,到2005年达到1.3万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今年实现70亿元,利税总额实现6亿元,到2005年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要分别达到100亿元和1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养奶牛纯收入由125元提高到200元,占人均纯收入比例达到7以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以下五个环节尽快实现大的突破。
1、以规模经营为重点,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快在布局区域化上实现突破。
市场经济规律和发达国家的实践均证明,建设奶源基地,支持乳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走规模经营、区域化推进之路,这是发育现代产业的必然要求。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和推进区域化布局,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较高的商品生产能力,这是优化资源配置、培植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首先,要依据资源条件、奶牛饲养规模和加工业基础,确立和建设一批奶业重点市县,使奶业成为这些地区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使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向奶业聚集,通过重点市县的快速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快形成一批奶牛存栏超10万头、商品奶产量超30万吨的大县、强县。其次,要在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的专业村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根据各地的实践,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合当地资源和发展特点的规模经营模式,把高标准园区、集中专业小区及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等不同层次的规模经营加以规范化,形成合理的规模梯次,提高鲜奶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今年,全省要新建千头以上的高产奶牛园区10处,建设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饲养小区(牧场)120个,发展10头以上奶牛专业户5000个左右,使奶牛的规模经营比重由目前的45提高到50,到2005年这一指标要提高到70。第三,在确立重点市县、发展规模经营的基础上,要规划和建设一批奶业优势区、集中带,把国家“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化,围绕雀巢、完达山、伊利、光明、黑乳等大型龙头所覆盖地区,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奶源基地,使之与加工能力的扩大相适应,形成优势更加明显的产业带,使全省奶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2、以科技进步为重点,良种良法配套运用,尽快在提高生产水平上实现突破。
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生产水平、产业素质、科技实力的竞争;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是没有希望的产业,基地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只有尽快提高基地的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才能为乳品业的发展与壮大打下坚实基础,才能把资源优势真正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首先要在推进良种工程建设上有新的突破。良种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基础,是加快奶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条件。必须把良种的繁育、引进和推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扩大良种规模和比例保证单产水平和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引进发达国家的良种,采用优良冻精配种,扩大胚胎移植乃是尽快缩小生产水平差距的主要办法。去年,我省从澳大利亚选购了2300头优良奶牛,今后视需要还将组织进口一定数量的良种奶牛和部分优秀种公牛。要把进口奶牛真正养好,使其发挥应有效益,同时认真做好第二批进口牛的准备工作。通过优良冻精的广泛应用和高产母牛的引进扩繁,不断扩大高产奶牛的数量和比重。要继续抓好家畜胚胎移植中心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扩大供体畜饲养规模,今年要完成3000枚胚胎的生产任务。要认真抓好冻精生产和人工授精工作,全面实现优质精、全冻配,从而为奶牛群体的改良和单产的提高奠定遗传基础,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达到奶牛良种化目标。其次,要大力普及良法,特别是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牧草和青贮利用技术、先进管理技术等,为发挥品种性能、提高生产水平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大奶牛科学饲养管理规程的推广力度,使每个场、区、大户都有一本规程光碟或规程手册,迅速扩大科学管理规程、先进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知识和繁育改良技术的推广面,配合轮牧、休牧制度积极推行奶牛全舍饲。先进规范化饲养技术没有推开的地方要先从树典型抓起,逐步扩大推广面;已经推开的地方要提高标准,尽快实现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接轨。二是要提高优质青贮饲料的推广应用水平,这是一项最简便易行、见效最快的饲养技术,必须加快推进步伐。今年青贮种植面积要达到200万亩以上,做到每头奶牛年饲喂青贮5吨以上,2005年每头产奶母牛饲喂青贮达8吨(其它品种如肉牛、肉羊等也要推广饲喂青贮),确保奶牛单产水平每年提高200公斤以上;今年重点奶牛基地市县群体单产要突破5.0吨,到2005年全省奶牛单产水平要达到5.0吨以上,基础好的牧场要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三是要积极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奶业生产先进技术,特别是高产技术、高效措施和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奶业的科技含量,从而为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要求奠定基础,为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积累后劲。
3、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尽快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实现突破。
龙头企业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牵动奶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出发,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必须把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做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基地的牵动能力。今年,要继续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指导。首先,要继续推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下决心走资本多元化之路,既可以为企业快速发展募集资本金,又可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产权基础。特别是那些所有制单
一、运行机制潜藏危机的企业,要加快以股份制、公司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步伐,通过改革体制来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其次,要大力支持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兼并和联合中小弱企业,壮大企业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和产业集中度。对此,大企业、优势企业要有前瞻性和积极性,弱小企业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推进企业重组打开新局面。对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要加强辅导,创造条件,使其尽快在国内外上市,募集发展资金,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要紧紧跟踪行业技术进步趋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加快企业技改步伐,为研制、生产名优新特产品创造条件。要引导企业明确市场定位,在满足现有市场需求的同时,依据潜在消费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产品的更新来启动和扩大消费。第四,要大力培育、宣传名牌产品,积极推行品牌经营,进一步提高我省乳制品的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要强化营销网络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管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在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扩大对外出口,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第五,要引导各龙头企业,重视并搞好第一车间建设,密切产加销各环节间的利益对接,切实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互促互带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提供技术、资金、服务等各种方式扶持基地发展,坚决制止压等压价、克扣群众以及收奶打白条等挫伤奶农积极性的行为,让农民群众养得起、养得好、养得放心。
4、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不断提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尽快在产品优质化方面实现突破。
营养和安全是市场对畜产品的基本要求,产品优质化是抢占市场、提高效益的必要保证。⑴要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已有标准,决不允许为追求短期利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损害黑龙江乳品大省的形象,从而使企业因丧失市场信誉而走上自绝之路。各加工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同时,制定更高的企业内控标准,用产品的高质量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信誉。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实施ISO9002质量管理,这既是市场准入的前提,也可以为生产优质、安全、绿色的乳制品创造基础条件。⑵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省级兽药饲料质检中心和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要强化检测监督,搞好检测服务,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法强化对投入品、鲜奶及乳制品的质量监管;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要发挥好技术、市场监管职能,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质检制度,通过政府、企业、市场三方面的努力,确保鲜奶及乳制品的无疫病、无污染、无残留,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使无公害食品计划和畜产品安全工程真正落到实处。⑶注重抓好防疫和奶牛生产环境改善工作。在抓好强制免疫、产地检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和推行免疫标识制度的同时,加大对饲养场户周边和舍内环境的整治力度,尽快改变人畜混杂、排泄物乱排滥放的不卫生、不文明状况,确保生产过程的洁净。⑷要继续推进机械化奶站建设。全省机械化榨奶的比重要由去年的20提高到30,重点市县和农垦总局要达到50以上,尽快形成从牛体到餐桌全过程封闭管理,确保鲜奶质量。要加大开发绿色、有机乳制品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营养、安全水平,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5、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尽快在全面实现“五不出村”上实现突破。
服务的社会化、全程化是奶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奶牛业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当前,社会化服务的最薄弱环节在乡村,而养殖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村屯。由于经营的分散性和规模狭小,加上自身素质和条件的束缚,亟需提供社会化、全程化服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因此,必须加快村级服务室建设,尽快实现基层服务的“五不出村”。各地特别是各重点市县,都要把技术服务的重点向村屯延伸,各专业村、屯都要建立畜牧兽医服务室或服务点,配备繁育、治疗、防疫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设备,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力争在2-3年时间内全省奶牛饲养专业村全部实现繁育改良、防疫治疗、技术指导、饲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五不出村”。其次,要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加快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步伐。目前,全省共有乡镇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中心)九百多个,他们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与牧业大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出路要靠改革。今后,对于经营性服务的职能要积极推向市场,鼓励各种所有制机构和服务实体从事经营和服务,改变单一政府包办的局面,实现服务体制多元化;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各级畜牧部门的执法监督和服务职能,对属于公益性的基础服务项目,如产品检验检测、防检疫、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要由政府部门认真抓起来,并给予财力支持。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在稳定队伍的基础上,通过理顺体制、活化机制、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办法,做到机构健全、队伍精干、机制活化、功能完善、服务良好、自我发展。第三,要把培训农民做为一项战略性措施,做到长抓不懈。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和先进性。要通过科普之冬、科普大集、媒体宣传、发放光碟、办班辅导等多种方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饲养技术、防疫防病知识、饲料配方教给养殖户,每个专业村都要有科学养殖示范点、示范户,做到乡有服务中心,村有服务室,户有明白人,使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四,要注重发挥好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各地要尽快把奶牛协会或奶业协会建立起来,吸收养牛户、技术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奶牛经纪人参加,制定规范的协会或合作社章程,通过组织化的办法,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组建新的省级奶业专业协会,制定新的章程,确定新的运行机制,扩大服务范围,使之真正发挥产业组织和行业协调服务功能。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奶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
我省奶业正处在一个关键发展时期,切实加强领导,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是奶业振兴计划和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完善规划,落实方案。今年是《奶业振兴计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国家《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起步年,各地要按照这两个规划(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各奶业重点市县要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要求尽快完善规划,细化任务目标,明确部门责任,落实可行措施,实施强力推进。各地的规划方案要和省政府奶业振兴计划推进办公室制定的《2003年实施方案》相衔接,把七大工程建设任务和奶业发展目标落实落靠。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到人,强化工作督导和部门协调,全面推行“五个一”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今后对省里确定的奶业大县和重点产区,要实施动态管理,按照每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对那些发展势头好、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市县和地区,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对那些进展迟缓、落实不力的,要在重点名单中予以除名,在全省切实形成真抓实干、拼搏向上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加大对奶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奶业振兴计划”确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对发展奶牛饲养业和龙头企业建设给予政策性扶持,各地都要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去年我在全省奶业振兴计划启动工作会议上,对如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讲了一些意见,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抓好落实。钱从哪里来,首先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扶持。去年省农村信用协会拿出7个亿的小额贷款支持奶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养牛贷款的投放力度,使进口奶牛和奶源基地扩增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各商业银行也要在自己职能允许的范围内对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发展、新特优产品研发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其次,各级财政、计划等部门特别是各重点市县都要对优势区域的主导畜产品生产,重点是对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工程等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持。各项支农资金要继续向奶业倾斜。第三,充分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有利机遇,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敞开省门县门,积极吸引国外资本、外埠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奶业发展,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我省奶业开发,借助外力发展自己。要积极作好国家计委的工作,落实1亿美元的世行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奶业发展。对具备上市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上市融资。第四,要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加大对奶源基地的资金扶持,如提供贷款担保、养牛保险、对投入品进行优惠补贴以及通过优质优价、政策奖励等反哺第一车间,扶持和保护生产基地的发展。
3、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确保奶业振兴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对于奶业的振兴,现在可以说是想认识已经统一,规划目标已经确定,任务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推进落实。牢固树立并身体历行务实求实、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作风是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在抓工作落实上下真功夫,决不能把抓落实停留在会议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和一般号召上,必须扎扎实实地干在手上,落实在发展的实效上。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省委专题推进工作要求,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提高责任意识和工作质量,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各级领导同志都要深入实际,多做调查研究,及时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通过勤勤恳恳的工作,为奶农和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工作落实。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4、借鉴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的经验,推动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我省的实际出发,我认为种粮只能解决温饱,只有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实现粮食的过腹转化增值,才能有广大农民的初步小康。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幅度增加工资性收入,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发展奶业是建设畜牧业“半壁江山”的重点,但不是全部。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抓好其它品种的发展。由于我省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使得生猪、肉牛、肉羊、家禽以及水产养殖业都有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潜力和市场空间。各地要围绕资源和市场,尽快确立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主导品种,集中力量尽快做大做强。要按照区域发展规划,把龙头建设、基地建设、服务组织建设同步搞好,形成一批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基地。要加快肉牛产业的开发,切实抓好生猪、肉羊、肉蛋鸡、特种养殖和水产养殖业,保持畜牧业全面快速发展势头。与奶业一样,整个养殖业的发展都要按照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的要求来抓,不断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尊重农民走农牧结合之路,发展养殖业生产,逐步扩大产业规模,使畜牧水产业尽快发育成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动物防疫工作。春季是各种动物疫病多发、易流行季节。目前,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比较复杂,动物及其产品流动比较频繁,做好春季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要切实抓好春季免疫会战,认真推行免疫标识制度和奶牛健康合格证制度。各种畜禽疫病免疫率要达到95以上,口蹄疫等重点动物疫病免疫率必须达到100。要认真抓好动物疫情普查,坚决控制传染源。对老疫点、疫区进行消毒灭源,对饲养场、大户开展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迅速扑灭疫情。发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要在12小时内上报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于不及时上报疫情或对疫情处理不当的,要严肃惩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要认真做好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工作,产地检疫开展面、屠宰检疫率必须达到100。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严格监督从境外购入的动物及其产品,必要时要派员跟踪检疫,决不允许未经检疫的畜禽进入交易市场。各公路、铁路动物检查站要坚持24小时值班,对进入我省的动物及其产品严格监督检查,坚决控制外疫传入我省。要认真抓好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建设,对于只开证不检疫,倒卖免疫、检疫证章标识以及对疫情监督控制不负责的工作人员和有关领导,要开除出动物防疫监督队伍。要高度重视畜产品的安全问题,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省建设,逐步实现饲养环境达到动物防疫标准,动物疫病控制达到净化标准,饲草饲料符合绿色标准,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达到规定标准,有害物质残留控制在允许标准,实现从饲养到餐桌的全方位监督管理,确保畜产品的营养安全。
同志们,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尽职尽责,勤奋工作,为把我省尽快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奶业强省,为加快富民强省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呼图壁县奶业发展情况
呼图壁县奶业发展情况
奶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标志性产业。我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奶业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显著提升,逐步成为全疆重要的奶牛养殖大县。尤其是2001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天山北坡经济带现代畜牧业发展排头兵的作用,把增收面最广、增收效益最明显、最具发展潜力的奶业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为方向,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产业化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产业规模、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先后被授予“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奶牛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自治区畜牧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牛奶生产百强县、全国奶业加工创业基地”等称号。2010年,全县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将达到5.01万头,牛奶产量达到16.8万吨,建成千头牛场10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45个,机械化挤奶厅15个,托牛所4个。奶业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
一、以政策扶持为引导,推动奶业快速发展
我县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始终把奶业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标志性产业来抓,确定了“至2012年前进入全国30强奶业基地县行列”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以农区和城郊为重点,辐射带动了全县奶业发展”的思路,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呼图壁县奶牛业的实施意见》、《呼图壁县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扶持奶业及畜牧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农户重点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性控冻精推广和挤奶厅、托牛所建设,对新
建的奶牛养殖小区县财政每个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新建标准化挤奶厅每个补助10万元,对规范化建设运行的托牛所每个补助10万元,对企业、农户规模化发展奶牛产业的进行贴息补助,并向奶牛养殖户划拨饲草料地和养殖用地。同时,大力协调县农信联社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采取5-10户农牧民联保信用贷款、担保贷、抵押贷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农牧民奶牛品种改良和购进优质高产奶牛资金不足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在挤奶机械购置、患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强制扑杀、奶牛保险等方面给予补贴和支持,广大奶农发展奶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奶业的快速发展。
二、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
为加快提升奶业发展,我县将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转变奶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平台,大力实施“退户进区”战略,在发动乳品加工企业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通过政策扶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措施,引导奶牛养殖大户积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进入小区发展规模养殖;积极配套标准化挤奶站,大力推行机械化挤奶,推行“公司+小区+农户”、“小区+合作社+农户”、“公司+小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及托牛所等多种经营模式,全县建立标准化机械挤奶厅15个,逐步使用标准化机械集中挤奶,争取2至3年时间内全部退出散户养殖。同时,围绕养殖小区组建奶牛专业合作社,引到合作社开展“双托、双赢”模式,实行“六统一”饲养模式。目前,全县奶牛养殖主要以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场)、挤奶厅、托牛所(合作社)与集中地区散养户并存,逐步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主导
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以品种改良为抓手,加快建设高产奶牛核心群
我县早在八十年代就发展奶牛养殖,具有良好的养殖基础和奶牛品质优良。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与呼图壁种牛场的融合发展,着重在奶源基地建设、项目争取上增强合作,按照“政府推动、政策倾斜、技术支撑、资金扶持、布局合理、市场运作”的原则,认真实施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大力推广优质冻精冷配、性控冻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强化服务承诺、冻精统管等措施,建立技术服务监督和制约机制,每年购进国家优质良补冻精3万枚以上,性控冻精3000枚以上,促进了优质奶牛的自繁自育,母犊率达到95.5以上,每头奶牛产奶量可实现年递增20%左右,全群增长幅度在32%左右,全县奶牛年自然增长5000头。在实施过程中,规范了冷配技术服务人员的行业服务行为,率先在全州实行了冷配签单制、诊疗处方制、收费票据制、服务承诺制和违规处罚制,全县46名品种改良员实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大力推行了“优质优价、明码标价、畜主自选、服务包干、收入分配”的冷配服务机制,兴建了6个乡镇动物医院+品种改良站,建立牛冷配改良站51个,每年完成牛冷配2万头以上,奶牛良种率达到90%以上,逐步培育了一批高产优质奶牛基础群体,建立了稳固的奶源基地。通过改良,奶牛种群结构日益合理,奶牛单产水平在7000公斤左右,高于全州平均水平300-500公斤,繁殖率达到84.1%,犊牛成活率98%以上。
四、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提升奶业加工转化能力
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奶业产业化的主要任务,通过争取上级技改项目、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招商引资
和资产重组等途径,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奶业龙头企业,2002年成功引进江苏维维集团,建成加工鲜奶300吨的乳品生产线和2个千头牛场,引进和发展了迪兰德、绿鹰、大绿洲等企业在我县投资建设奶牛养殖场,辐射带动了一批奶牛养殖户发展奶牛业,有力地带动了我县奶业生产向规模化、高效化迈进。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进厂驻企”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资金、技术、用工等问题,引导西域春、维维乳业开展技术改造,延伸奶业产业链,两家企业日处理鲜奶均达到300吨以上。呼图壁种牛场借鉴以色列先进奶业发展模式,引进奶牛管理技术和设备,建成高标准、现代化、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高产奶牛示范养殖场,高产奶牛存栏超过10000头,酸奶产品已占新疆酸奶市场近50%的份额,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示范养殖场,为加快创建全国奶业30强基地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以疫病防控为保障,确保奶业安全发展
我县始终坚持“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双轨机制,实行动物防疫畜牧业工作一票否决制,切实抓好奶牛每年2次“五号病”集中免疫工作,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到100%,免疫证和免疫耳标的持证率达到100%,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抓好奶牛的常规防疫、月月补免和奶牛的两病监测,对监测合格的奶牛发放健康证。全面加强防疫监督执法工作,切实做到“以监促检、以检促防、防检结合”。加强奶牛的流通管理,实现奶牛数据微机化管理,逐步规范和完善了奶牛动态化档案。大力推进奶业标准化生产,实行奶牛养殖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强鲜奶收购的监管,大力推行鲜奶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在奶站使用乳成份快速分析仪进
行现场检测鲜奶,增加了鲜奶收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积极开展奶站治理整顿,全县13家生鲜乳收购站均具备生鲜乳收购经营许可,确保了奶业市场安全运行。
通过多年的努力,呼图壁县奶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县共建千头奶牛养殖场10个,奶牛养殖小区45个,良种及改良乳牛存栏达6.39万头,奶牛养殖专业户达到2698户,荷斯坦奶牛存栏量达5.01万头,形成了以奶业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生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建立大型乳品加工企业2家,日加工能力达到750吨,占全州日加工鲜奶能力的50%,农牧民来自奶业的纯收入达到1108元。
今后,我县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提升我县奶业发展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奶牛养殖场(区)、挤奶厅、托牛所(合作社)建设和规范化运作,加快转变奶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提升奶业加工转化能力,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创建为全国30强奶业基地县。2015年,全县建成千头奶牛场20个,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场30个,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60个,建成标准化机械挤奶厅40个,规范运作托牛所/合作社25个,高产优质奶牛存栏达到8万头,奶产量达到32万吨,西域春、维维乳制品占据乌昌市场的60%以上,农牧民来自奶业的纯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率先建立全疆最大的优质荷斯坦奶牛生产基地。
第三篇: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在中欧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中外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六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我代表中国奶业协会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同时衷心感谢农业部国际合作司邀请我参加论坛,介绍中国奶业发展的概况。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中国乳品企业现状、国家奶业扶持政策和中国奶业协会开展的国际交流向各位来宾作一介绍。
首先,我介绍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
近十年,中国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奶牛存栏1260万头,比2000年增长1.6倍。这是2006年至2010年中国奶牛存栏情况(见表)。目前,中国奶牛存栏约占全球奶牛总量的8%。
2010年,中国牛奶总产量3575万吨,比2000年增长3.3倍。这是2006年至2010年中国牛奶产量情况。中国奶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位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奶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2010年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的生鲜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5%。
近几年,奶牛养殖规模化比重迅速提高。截至2010年末,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场(小区)共有11142个,占到了28.4%,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13503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
奶牛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乳制品的加工生产。2010年,中国乳制品产量2159万吨,比2006年增长48%;据对36个大中城市调查,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277元,比2006年增长40%。
在奶业国际贸易方面,2010年全年进口干乳制品72.82万吨,进口液态乳1.71万吨,进口总额19.70亿元,奶粉和乳清为乳制品主要进口产品,二者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92%。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新西兰、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四者合计占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90%以上。
2010年中国乳制品出口总量为3.4万吨,出口金额0.4亿美元。下面,我介绍中国乳品企业的情况。
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企业有643家,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共有22万人从事乳品加工生产销售。
2010年乳品行业销售额达到1717.50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为89亿元。
中国知名的乳品企业主要有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有限公司、西安银桥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是2006年至2010年中国乳制品企业经营情况。目前各乳品企业普遍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各企业把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盈利及经
济效益水平总体良好。目前从主要企业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来看,大企业盈利状况较好,伊利、蒙牛、三元等企业的销售收入均达到20%以上的增长率。
下面我介绍中国政府对奶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奶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为切实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法规、标准和扶持政策。2008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这是中国关于乳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部法规,对中国奶业进入法制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等。
为了促进奶业生产,提高奶业生产水平,中国政府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对使用优质奶牛冷冻精液的奶牛养殖户给予补贴,促进奶农使用优质奶牛冷冻精液的积极性,加速奶牛品种改良,改善牛群质量。
2008年中国政府启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补贴项目,逐步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从2009年起,中央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对奶牛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
2010年,农业部组织开展奶牛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国奶业发展态势向好,奶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同时,这也为中国奶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最后,我简要介绍中国奶业协会的国际交流。
中国奶业协会是全国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以及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间社会团体,目前有会员593家。
这是中国奶业协会的主要领导。
中国奶业协会不断加强奶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行业发展空间。2004年,中国奶业协会加入世界荷斯坦联盟,为加强中国与国际奶牛繁育技术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通道。
自2003年以来,中国奶业协会已经举办了九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目前参展国家已达到二十多个,为国内外奶业相关企业提供了宣传、展示、合作和贸易的平台。明年6月份在河南郑州将举办第十届展览会,欢迎各位朋友来参加。
为了推进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国奶业协会相继召开中法、中新、中美、中荷、中澳奶业研讨会,使中国奶业企业了解国际奶业发展趋势,也让国外同行认识中国奶业。
这是今年5月在合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以及往年召开的国际研讨会的实况影像。
目前,中国奶业协会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奶业协会、企业建立了联系,我们曾前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瑞
典、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进行奶业实地考察,以加强与国外同仁的沟通、学习与交流。
今年7月,由我率领的中国奶业代表团赴巴西、阿根廷进行了访问考察,与阿根廷中小规模奶业公司协会、牛奶生产商合作委员会和乳业中心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协议的签署建立起中阿奶业协会之间经常性的联系机制。
通过与其他国家在奶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了中国奶业融入世界奶业的步伐,促进了中国奶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
在中国政府的有力领导和大力扶持下,中国奶业发展环境良好,中国奶业有着巨大潜力和商机。目前,中国和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及贸易关系,但和中东欧国家的往来较少,希望借此论坛契机,加强今后与中东欧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预祝此次经贸合作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在中国健康、愉快!谢谢主席!谢谢大家!
2011年9月22日
第四篇:新疆奶业的发展研究
关于“新疆奶业的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潘菲菲
摘要: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但是其奶业发展远远落后于第一大牧区内蒙古。除客观条件外,乳牛品质差、单产低、产品结构不具竞争力、缺少规模化乳品企业,工艺技术落后,科研实力不足等是这一状况的成因。解决新疆奶业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做好育种改良工作,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干酪乳品,引进国内外大型乳企,做大做强奶业品牌。
关键词:新疆新疆特色 奶业 产业结构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牧民们有着悠久的饲养奶牛的传统和习惯。他们对奶制品有着独特的喜好,其种类也丰富多样。在历史上,游牧民族都是自给自足,他们收获的奶源大都自用。延续至今,新疆的乳制品商品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由于缺乏自身独特的核心技术及较弱的市场开拓能力,许多具有新疆特色的产品都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能力。1 新疆奶业的现状
新疆奶业,一方面受到本身实力、规模的限制,缺乏规模、成本和地源优势,很难进行区域扩张;另一方面,竞争产品数量增加,大品牌的不断进逼,市场环境不断恶化,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前有敌人阻击,后有敌兵追赶。内忧外患同在。
[1]王军(2003)认为:2001 年新疆的牛存栏头数达388 万头, 牛奶总产81.09
万t, 人均占有量44.7 kg, 较改革开放前的1977 年分别增长了15.46 倍和10.64 倍, 市场上鲜奶及奶制品供应较为充足, 改革开放初期那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奶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牛奶生产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密切的关系。
傅人礼,胡晓霞(2004)[2]指出:1949 年我国只有良种和改良牛12万头, 产奶量20万t,经过29年的发展, 到1978年末奶牛存栏达到48万头,原料奶总产97万t,从1978 年到2002年,全国奶牛存栏猛增到687万头,平均每年增长11.4%,奶类总产由1978年的97万t增到2002 年的1400.8万t,牛奶产量由88.3万t增长到1300万t,平均每年增长11.9%,人均占有奶量也从1978年的1.02kg增加到2002年的10.9kg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奶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奶产量还不很高,仅为世界总产奶量的1%多一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水平的1/15,发达国家的1/25,发展中国家的1/5,可见中国奶业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乳品消费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2 发展新疆奶产业存在的问题
陆东林(2002)指出:新疆现代化乳制品加工业起步晚, 技术落后, 乳业[3]
管理和乳品科技人才缺乏。最近几年, 不仅外省区乳品专业(及有关的食品加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来疆工作, 就连区内的大学毕业生也大多选择内地企业。疆内屈指可数的乳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有的也正在流向内地。因此, 当务之急是制定切实的优惠政策, 引进人才, 特别是要制订有效措施, 留住本地现
有人才。鼓励科研教学机构的专家教授和高级技术人员到乳品企业去兼职或技术服务。采用技术入股、新产品利润提成等方式, 使科技人员劳有所得, 充分体现其价值。
2.1 优质奶源数量不足
肖开提·马合穆提(2010)[4]指出:新疆奶牛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7 年末,新疆牲畜年底头数中牛的存栏为486.98 万头,全区能繁母牛存栏达到74 万头,奶牛存栏量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4.8%,初步形成了以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盆地、额尔齐斯河谷、焉耆盆地为重点的奶业产业带。牛奶产量持续增长。2007 年,全区牛奶总产达到196.23 万吨,位居全国第六位,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2008 年1~3 月份,新疆全区牛奶产量41.7 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区原料奶收购量11 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3%。
2.2 产品结构有待调整
刘建设,高庆超(2003)[5]认为:我区远离内地巨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近年来国内几大乳制品品企业正在快速发展, 使用各种措施分割和占据正在增长的乳品市场份额。我区的奶业要克服信息不灵, 交通不便, 产品销售成本偏高等问题, 还要形成全国知名品牌, 抢占国内市场。近年来, 我区的工业奶粉主要销往全国各地, 但由于价格问题, 效益较差。有实力的企业要采取代理、直销、连锁、配送、收购地方知名企业等灵活措施和营销方式, 加大对我国大中城市及高收人城镇市场的突破力度, 建立销售网络, 完善售后服务, 扩大品牌的影响, 提高我区乳制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区乳品消费市场空间狭小的问题。
[6]惠哲(2008)认为:扶持乳品加工企业加强奶源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建设, 为
奶源基地提供技术、信息和金融担保等服务。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开发固态奶类新产品, 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打造品牌产品。加快培育发展奶业合作社、奶牛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2.3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7]蒋秀英,朱美玲,金才亮(2008)认为: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目标, 研
制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新型乳制品新疆奶源丰富, 人口较少, 经济欠发达, 必须向疆外拓展乳品市场。要以科技为先导, 开发纯天然、优质、具有新疆特色的新型乳制品, 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 拓展疆外市场。当前新疆奶业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要实现从速度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要实现从原料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三是要实现从产品结构单一型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转变。尤其是龙头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 加快开发精深加工产品, 要大力发展黄油、奶酪、再制奶酪、奶油、配方奶粉、优质工业奶粉、乳清粉等市场需求量大的深加工产品, 提高牛奶附加值。发展新疆奶产业的几点建议
3.1 利用现有的良种奶牛资源做好良种奶牛的扩繁工作
郭志勤,张丹风,孙新安等(2003)[8]指出:我区良种及改良牛总数占全区黄牛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全国良种及改良牛的四分之一。品种只要有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其中纯种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有近5万头,其核心群年平均产奶量分别达9260kg和7200kg,为全国之冠,这是我区发展奶业的基础。新
疆褐牛是我区自行育成的乳、肉兼用品种,目前有35万余头纯、杂种牛。该品种适应性强、耐粗饲。在牧区放牧条件下,成母牛的产奶量可达1750kg;在城郊长年舍饲情况下,成母牛305天的产奶量达3500kg,乳脂率高达4.0%以上。我区良种奶牛扩繁工作,要坚持自繁自育的方针,大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良种奶牛的育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快推进良种进程,用3-5年的时间,把我区奶牛良种化程度提高到70%以上。品种布局上可考虑城郊以荷斯坦牛为主,偏远农牧区可选用西门塔牛,贫瘠的山区则选用新疆褐牛。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区现有优良品种资源,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迅速扩大良种牛的种群规模。
3.2 推广和实施科学的、合理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模式是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李金祥(2003)指出:要组织科技人员集体攻关,尽快解决巴氏奶和酸奶档次低、保鲜期短的问题,要开发研制高品味、多品种、高附加值的乳品名优产品。同时, 要针对新疆地域辽阔、养殖区域分散、乳制品难以运销和原料奶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大力推广机械化挤奶和牛奶冷链体系, 在奶牛饲养集中的村镇和牧民定居集中点上建立奶站, 配置挤奶机械和冷式奶罐。从根本上解决原料奶无法保鲜和原料奶卫生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问题, 以保证生产高档乳制品所需的优质原料奶质量。
3.3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奶业产业化进程
高庆超(2004)[10]指出:奶源基地建设,以提高奶牛群体质量和单产为主攻方向,促进奶牛业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在发展模式上,要以乳品企业为龙头,以种养结合的奶牛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为基础。鼓励发展规模养殖户和家庭奶牛场, 重点发展奶牛专业小区,大力推行机械化挤奶。鼓励龙头企业扶持农户发展奶牛业, 养殖区建立现代化挤奶站,本着谁投资、谁收益谁收购的原则,建立奶源基地, 形成“基地(农户)十公司十市场”的经营模式。
3.4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研制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新型乳制品
孔令山,李莉,游红梅(2011)[11]认为:面对新疆独有的资源优势和竞争激烈的液态奶市场,新疆奶制品企业应对黄油、奶酪、再制奶酪、奶油、配方奶粉、优质工业奶粉、乳清粉等市场潜力
大的深加工产品进行研发,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提高牛奶附加值,创造地区特色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市场眼光不仅要将瞄准内地,也要考虑中亚地区,中亚奶产品需求量大,而当地的奶业发展缓慢,新疆可利用区位优势,大举进入中亚市场。
刘建设,李景芳,阿里木江(2004)[12]指出:目前区内乳制品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除部分干乳制品主要是工业奶走出新疆以外, 其他乳制品均在疆内销售。少数企业也曾尝试去内地发展,但收效甚微。这些企业都以相对同质的产品在本地市场上竞争, 严重制约了新疆奶业的发展。新疆是奶业大省,拓展疆外市场是新疆奶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重视产品定位,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干乳制品、功能性乳制品,同时要建立良好的运作模式,尽快使新疆的乳制品走向全国,促进我区奶业持续、稳定发展。结论
像新疆这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奶产品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应该提倡政府[9]
引导为主,市场引导为辅,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主,看不见得手的作用为辅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国家为发展民族地区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才能为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推波助澜,才能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全国同时进入小康社会,巩固边防,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王军.加快发展新疆奶业的探讨[J].新疆农业科学,2003,40增刊.[2] 傅人礼,胡晓霞.加快新疆奶业发展的对策[J].草食家畜(季刊),2004年9月第3期.[3] 陆东林.试论新疆奶业发展的几个问题和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2002,39.[4] 肖开提·马合穆提.新疆奶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0年第6期.[5] 刘建设,高庆超.新疆奶业的发展与思考—目前我区奶业急待解决的问题[J].新疆畜牧业,2003年第3期.[6] 惠哲.新疆奶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畜牧机械化,2008年第3期.[7] 蒋秀英,朱美玲,金才亮.新疆奶业发展浅析[J].新西部,2008年14期.[8] 郭志勤,张丹风,孙新安等.发展新疆奶产业的几点建议[J].中国乳业,2003年第3期.[9] 李金祥.新疆奶业发展思考[J].中国牧业通讯,2003年3月A版.[10] 高庆超.试论新疆奶业发展的关键与重点[J].新疆畜牧业,2004年第5期.[11] 孔令山,李莉,游红梅.新疆奶业发展问题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第1期.[12] 刘建设,李景芳,阿里木江.新疆奶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新疆畜牧业,2004年第5期.
第五篇: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日期: 2005年10月22日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以至于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奶业也是节粮、高效、行业关连度高的产业。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初,中国奶业协会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中国奶业发展战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下面谈几点意见,供业界思考。
一、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市场消费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04年全国奶牛存栏1063万头,比1998年增长了149%,年均增长16.4%;奶类总产量2368万t,比1998年增长了217%,年均增长21.2%;生产干乳制品142.4万t,比1998年增长159.4%,年均增长17.2%;生产液态奶806.7万t,比2000年增长501.6%,年均增长56.6%。2004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18.4kg,其中人均牛奶占有量17.3kg,比1998年分别增长208.2%和225.8%,年均增长分别为20.64%和21.76%。但是,我国奶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新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奶牛养殖仍处于“小、散、低”的状况
“小”是指奶牛饲养规模小,平均饲养规模在5头左右;“散”是指奶牛饲养分布在千家万户,人牛混居,非常分散;“低”是指生产水平低。我国奶牛养殖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奶牛良种数量不足,单产水平低。在全国1063万头奶牛存栏量中,真正属于优良品种的荷斯坦奶牛不到1/3,总数在300万头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良种覆盖率接近100%。我国成年母牛平均单产为3500 kg,而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成年母牛平均单产在8500kg以上,瑞典、丹麦、法国、日本等国平均也在6500kg以上。有许多农牧区养殖的奶牛是荷斯坦与我国地方母牛的杂交改良牛,多年来没有对这些品种进行以乳用为目的的系统选育。二是奶牛饲料开发不足,饲养管理水平低。我国奶牛饲料研究与开发较晚,已不能满足奶业发展的需要,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十分缺乏,能量饲料供销日趋紧张,蛋白质饲料原料也出现匮乏。同时,天然草场由于长期过度利用,退化沙化严重,大部分草场已经处于急需减轻利用强度的状况。饲料工业生产结构也不尽合理,奶牛专用饲料仅占工业饲料总产量的4%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可达到30%以上。大部分奶牛
养殖户采取的是低水平粗放饲养,日粮结构不合理,缺乏优质饲草、饲料。奶牛营养代谢疾病发病率高,生产水平低。对分阶段饲养、机械挤奶、TMR全混日粮技术,定期防疫检疫等科学适用的奶牛管理方法还未完全推行。三是奶牛生产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问题凸出。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仍是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全国总存栏数的70%,多数奶牛饲养在房前屋后,牛舍简陋,卫生条件差,一般没有专门粪污处理设施,对周围环境污染很严重。据测定,一头体重为500-600kg的成年乳牛,每天排粪量为30-50kg,尿量15-25kg,由于缺乏有效的粪污防治措施,对周边空气、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四是原料奶质量问题突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由于奶牛种质、饲料质量较差,直接导致原料奶营养价值不高。我国80%以上的个体散养户仍采用手工挤奶,致使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我国国家标准对原料奶的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总数的要求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我国原料奶及奶产品各地区质量标准不一,缺乏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及配套检测技术。已颁布的原料奶和奶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食品安全的要求。
(二)乳品市场消费增长趋缓
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2002年增长30.85%,2003年为19.03%,2004年为6.15%。我国乳制品消费人群的范围小,消费主体主要为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村的特殊群体,乳品消费人群有很大的局限性,农村尚未形成商品乳制品的消费格局。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单一,消费需求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农村居民消费主要是奶粉,城镇居民主要是液态奶。受收入水平的制约,高浓缩乳制品如奶油、黄油、奶酪等消费量很小。从总体上看,我国多数居民对乳制品还缺乏了解,对乳品的营养价值知道较少。
(三)乳品加工企业利润下滑
由于奶类消费增长趋缓,加上市场竞争无序,互相杀价,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导致乳制品实际销售价格降低。2004年与2003年相比,白糖上涨30%,成品包装材料上涨55%,水、电、煤价格也不断攀升,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亏损面扩大。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的亏损面,2002年占24.2%,2003年占27.5%,2004年占30.8%。乳品企业利税总额增幅下降,2004年比2003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四)受进口乳制品冲击较大
从2000年以来,我国乳制品进口逐年增加,2004干乳制品进口量34.36万t,年均增长14.3%,其中奶粉14.5万t,年均增长18.8%;奶油1.24万t,年均增长41.5%;奶酪0.72万t,年均增长38.5%。干乳制品进口量已占我国生产总量的1/4,奶粉占国内生产的1/5。仅按目前奶粉进口量计算,等于替代国内原料奶120万t,相当于6万多户奶农生产总量。奶业是世界各个国家最保守、保护性最强、最封闭的产业。世界奶的平均关税是100%左右,欧洲达到200%。美国和加拿大为150%,巴西、南美略低些,也为75%。中国在加入WTO后,关税被压到鲜奶15%,奶粉10%,我国奶业在关税上已失去了保护。
我国奶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促使奶业由跨越式增长转入渐进式增长,由超常规发展转入正常发展,由速度型转为质量效益型,由粗放式转为集约式,我国奶业就能够持续增长。反之,则可能徘徊,甚至滑坡。
二、新时期我国奶业的发展前景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奶业发展不仅有巨大的需求,而且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奶类消费量将持续增加。最近《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表明,居民人均奶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与人均GDP的增长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935(最大相关系数为1)。这表明,中国奶类消费的快速增长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是一致的。研究表明,未来20年内,我国GDP年增长率如果保持在7%左右,GDP总量将达到4万亿美元,GDP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拉动奶类的消费,专家估算,到2020年,我国奶类消费年均增长将保持6%左右。另外,居民收入每增长1%,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就会增长0.67%,农村居民也会增长0.27%。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牛奶消费量将大幅度增加。
——我国奶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饮奶水平很低的国家。2004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仅为18.4kg,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
5、亚洲平均水平的1/2,奶类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在百名之后。如果到2020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目前亚洲平均40kg的水平,奶类总产量将超过5000万t,即可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美国,步入世界奶业大国的行列。
——奶业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崛起成为一个大的产业。世界许多国家奶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奶业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并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印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印度过去奶业并不发达,从1970年开始,政府发起“白色革命”,把发展奶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赖以就业的扶贫产业,在总理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全国奶业发展委员会,对发展奶业给以大力支持,使全国奶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牛奶产量从1970年的2722万t飙升至9000万t,成为世界第一奶业生产大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印度奶业具有发展热带奶水牛的优势,而我国不仅有发展热带奶水牛的优势,还有发展温带奶牛的优势。在奶牛良种繁育、饲料资源、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基础。只要奋起直追,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亚洲平均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三、奶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夯实奶业发展基础
奶牛养殖业应积极转变养殖方式,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奶牛的单产和养殖效益。在改善奶牛饲料品种结构和饲养管理方面,利用退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应享受退耕补贴政策;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应视作种植粮食作物予以补贴;按照农业用地的原则,优先安排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的用地;对采用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和机械挤奶予以扶持。在奶牛防疫和环境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大防疫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制定重大疫病应急预案,并在组织上、财力上、物资上予以保证,做到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采取国家、地方、奶牛场(户)共同出资的办法,建立奶牛保险制度,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建设环保设施,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解决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在奶牛品种改良方面,完善奶牛育种、繁育推广体系;扶持推广奶牛优质冻精、胚胎移植技术;扶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良种登记、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等基础性工作,为加快品种选育和改良创造条件。
(二)培育开拓规范乳品消费市场,拓展奶业发展空间
这是发展奶业的原动力。一是广泛宣传。引导广大消费者文明消费、科学消费、健康消费。建议各新闻媒体把宣传喝奶的好处,作为公益性事业,开辟专栏,常年坚持不懈,使广大城乡居民真正认识到喝奶的好处,养成喝奶的习惯。二是加大“学生饮用奶”实施力度。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养成喝奶习惯,要从儿童抓起。因此,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都要提倡喝奶。建议教育部门把“饮奶与健康”纳入小学生课本。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修订“学生饮用奶计划”方案,并加大实施力度。三是调整乳制品结构。改变目前产品同质化的现状,针对
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产品。调整营销策略,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销售网络建设。四是规范消费市场。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精神。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保障产品质量,保障食用安全,这是奶业发展的生命线。要提高乳制品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者,坚决打击,决不姑息。
(三)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
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度非常紧密,迫切需要产业化经营。应当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我国发展奶业的长久之计。国家应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大型乳品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改造和布局调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乳品市场富有竞争力的“航空母舰”或“联合舰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创品牌、开拓市场的功能。龙头企业与奶农应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吸收奶农入股,逐步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与奶农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要严格履行公证的合同或契约,按原定的价格收购奶农的原料奶,要在良种、饲料、防疫等环节,加大对奶农扶持的力度,逐步建立配套的服务体系。引导并扶持奶农联合起来,建立奶业合作社、奶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联结龙头企业与奶农的桥梁纽带。
(四)加强奶业科研投入和基础性研究,为奶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进步是推动奶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奶业科技水平还相当落后,因此,必须加强奶业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一是依托国内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加强奶业技术的自主研发,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二是要加强国家奶业科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优势、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有效吸引社会资源,加快优秀科技人才和高新科技成果的聚集,提高奶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奶业战线上高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不断提高广大基层技术人员和奶农的技术水平。四是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尽快缩短我国与奶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五)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我国奶业法规标准不健全,缺乏规范奶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行业规范和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奶业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制订和修订全国奶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奶业管理条例、生鲜牛奶生产和收购办法、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乳和乳制品的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二是要建立权威的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奶业生产各环节的产品进行检测,为加强管理和监督提供依据。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使我国奶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纳入法制化轨道,保护民族奶业的发展。
我国奶业形成一个大的支柱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牛奶生产、加工、流通诸多环节,因此,需要国家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相关环节有效衔接,形成合力,联成一体,从而推动我国奶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