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方婚礼文化比较论文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的浪漫婚礼
课程名称:
授课老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西方的浪漫婚礼
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色调、婚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婚礼文化差异比较婚俗分析
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当然,随着祝福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婚俗,人们愿意将每一种仪式都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充满了浪漫和美好的气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些婚礼中的仪式和习俗在时间的累积中也渐渐有了差异,虽然随着经济和交流的全球化,许多的中西方的婚俗进行了混合,但是中西方的婚俗始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下面就两个方面对中西方浪漫婚礼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婚礼服饰及色调比较
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所谓“中国红”,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
般都穿红色的礼服,象征着吉祥如意,也祝愿着希望新婚的夫妇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在传统婚礼中,女子还要穿凤冠霞披,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在中国人的心中龙凤是神圣而美好的,也是最好的婚配,所以古代女子的服饰上会绣凤,而在被褥上也会有龙凤绣。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门两边要贴红色的对联,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礼服。
结婚仪式比较
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纳吉时用。礼书:过礼之书。纳征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1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并非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2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1
22007-1-11中国知网中西方文化浅析2008-08-206
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
可以见得西方的婚礼习俗也很复杂,但无论是怎样的繁琐,其中蕴含的亲朋好友的美好的祝福是不会变的,所有的人都希望一对对新人能够相互依靠、白头偕老。
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分析
从以上三大方面的差异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婚礼无论是在举行地点、服饰色调还是婚礼婚俗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的是仪式气氛,更为强调热闹、喜庆,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办喜事要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要让所有关心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人都快乐。而西方人则是更加重视婚礼的感觉,他们的仪式更为庄重、严肃。有结婚誓词,有牧师的主持,婚礼从开始至结束,都是井井有条,一切都很庄重。那么这些差异到底源于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中西方人性格不同
中西方的历史积淀不同,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漫长的封建统治对中国人内在性格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切都讲“礼治”尤其在大事上,更是礼节繁琐,由这种“框架式”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中渐渐多了内省保守,谨慎顺从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婚礼婚俗仪式的繁杂、仪式意义的多样,虽然现今中国人的婚礼不再像过去那样讲究,但是基本的“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虽名字、说法有些变化,但是在中国人婚礼中还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西方人虽然历史积淀不如中国深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的西方人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崇尚自由,不受礼节规定的影响,更加注重本心的想法,随心而动,更为讲究感觉。所以在婚礼中他们的礼节显然不如中国的复杂,而婚礼中新人是焦点,大家都注视他们,一切活动有讲究一对新人之间的新婚感觉,例如亲吻。
中西方人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但更多人相信无神论,在中国人的心中祭神是一种仪式,人们相信神鬼精灵,比如龙凤的推崇。但是现如今婚礼婚俗中的拜神等讲究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只是去沿用,而其内在的,发明这些仪式的最初对神的崇敬之情则有所减少。
但是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是很明确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在举行婚礼时也都按照自己信仰的教派的仪式来操办,他们坚信上帝,所以婚礼要让上帝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要有结婚的誓词,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婚礼的宗教色彩是非常浓重的,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婚礼婚俗的差异。
参考文献
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1 郁龙于《中西文化异同论》 [M]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4.4
第二篇:中西方婚礼文化比较论文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题目:中西方的浪漫婚礼系部:经济贸易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2010国际儒商班姓名:方飞鹰
学号:201002050237
2011-12-19
中西方的浪漫婚礼
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色调、婚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婚礼文化差异比较婚俗分析
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当然,随着祝福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婚俗,人们愿意将每一种仪式都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充满了浪漫和美好的气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些婚礼中的仪式和习俗在时间的累积中也渐渐有了差异,虽然随着经济和交流的全球化,许多的中西方的婚俗进行了混合,但是中西方的婚俗始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下面就两个方面对中西方浪漫婚礼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婚礼服饰及色调比较
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
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所谓“中国红”,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象征着吉祥如意,也祝愿着希望新婚的夫妇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在传统婚礼中,女子还要穿凤冠霞披,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在中国人的心中龙凤是神圣而美好的,也是最好的婚配,所以古代女子的服饰上会绣凤,而在被褥上也会有龙凤绣。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门两边要贴红色的对联,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礼服。
结婚仪式比较
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纳吉时用。礼书:过礼之书。纳征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并非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2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
可以见得西方的婚礼习俗也很复杂,但无论是怎样的繁琐,其中蕴含的亲朋好友的美好的祝福是不会变的,所有的人都希望一对对新人能够相互依靠、白头偕老。
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分析
从以上三大方面的差异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婚礼无论是在举行地点、服饰色调还是婚礼婚俗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的是仪式气氛,更为强调热闹、喜庆,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办喜事要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要让所有关心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人都快乐。而西方人则是更加重视婚礼的感觉,他们的仪式更为庄重、严肃。有结婚誓词,有牧师的主持,婚礼从开始至结束,都是井井有条,一切都很庄重。那么这些差异到底源于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中西方人性格不同
中西方的历史积淀不同,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漫长的封建统治对中国1
22007-1-11中国知网中西方文化浅析2008-08-206
人内在性格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切都讲“礼治”尤其在大事上,更是礼节繁琐,由这种“框架式”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中渐渐多了内省保守,谨慎顺从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婚礼婚俗仪式的繁杂、仪式意义的多样,虽然现今中国人的婚礼不再像过去那样讲究,但是基本的“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虽名字、说法有些变化,但是在中国人婚礼中还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西方人虽然历史积淀不如中国深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的西方人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崇尚自由,不受礼节规定的影响,更加注重本心的想法,随心而动,更为讲究感觉。所以在婚礼中他们的礼节显然不如中国的复杂,而婚礼中新人是焦点,大家都注视他们,一切活动有讲究一对新人之间的新婚感觉,例如亲吻。
中西方人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但更多人相信无神论,在中国人的心中祭神是一种仪式,人们相信神鬼精灵,比如龙凤的推崇。但是现如今婚礼婚俗中的拜神等讲究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只是去沿用,而其内在的,发明这些仪式的最初对神的崇敬之情则有所减少。
但是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是很明确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在举行婚礼时也都按照自己信仰的教派的仪式来操办,他们坚信上帝,所以婚礼要让上帝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要有结婚的誓词,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婚礼的宗教色彩是非常浓重的,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婚礼婚俗的差异。
三、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跨文化差异的体系,而且对中西方差异产生了兴趣,了解中西方差异的根基,精髓。中西方的差异和文化冲突显而易见。中方重视集体和谐,西方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中方思维是物性的,西方的思维是物质的。中方的文化有很强的感性化,西方的文化有较强的理性化。我们要不断去细细品味中西的差异,理解双方文化中的精华,互相补充,融合。培养国际化思维,理解文化,体味彼此文化中的酣甜。消除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到达交流的畅通,和谐,充满理性和感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1 郁龙于《中西文化异同论》 [M]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4.4
第三篇: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幽默语言的会话含义分析—以《老友记》为例 2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4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 5 《一件小事》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6 《麦琪的礼物》主题与写作手法分析 运用超验主义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英语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文体比较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电影《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特征 11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 13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 14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15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A Study on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17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18 <<格列佛游记>>写作风格分析-杰出的寓言讽喻体小说 19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 20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21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23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24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25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The Great Gatsby 26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分析 27 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新哥特元素 29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从女性角度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堕落与升华 31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33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 34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 35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现状及原因
论零翻译在公司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37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38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 39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 A Close Reading of The Hairy 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 41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
论《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误读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堕落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环境描写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万圣节与时尚设计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浅析英语动物类习语的翻译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 语言行为性别差异研究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论小说《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dgar Allen Poe’s Gothic Stories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A Study on Cultural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87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89 从目的论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91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92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93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95 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从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莎乐美》的人格特征 97 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融合与碰撞:李安家庭系列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101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 102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104 Social Criticism in Wordsworth’s Concept of Nature 105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106 论《宠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107 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
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谈中国菜名的翻译 109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 110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
中英文动物俗语的感情差异研究--以“狗”为例 113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 115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117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18 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19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
《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 121 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 122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124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125 浅谈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26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
“冰山理论”在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129 《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 131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132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通过《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分析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 135 Cultural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136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37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
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140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142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144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 145 简论英汉习语翻译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讽刺 148 中英问候语对比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剖析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emporal Aspect by Comparing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 with Later Translator’ Versions 151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修辞学思考 152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153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54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冲突的存在与消融 155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56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 157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158 从加菲猫看美国新个人主义价值观 159 应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
160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161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162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6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164 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 165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 166 Feminism in The Awakening 167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6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169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170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 171 对比分析中美可乐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172 浅析《紫色》中书信体的运用
173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174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 175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 176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 177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
178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179 从《店员》解读作者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 180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81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
182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 183 英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184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
185 关于数字在英语商务合同中的应用的讨论 186 从关联理论看鲁迅作品《孔乙己》中的反讽 187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 188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89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190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191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192 世纪年代鲁迅与梁实秋之间的翻译论战
193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194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
195 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 196 双语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197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8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从《傅雷家书》和《致儿家书》的对比 199 Etiquette and Protocol o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00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第四篇: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
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二)
席 晓
(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 摘 要】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与西方在婚礼文化上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对准备婚礼, 婚礼仪式及其起源等方面产生的不同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不同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俗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方面的差异。
【 关键词】 婚俗文化;西方婚俗;中国婚俗;跨文化交际
1.引言
文化的定义有多种多样, 但广泛接受的定义是: 文化是同一群体
对信仰,习俗, 价值观念, 行为进行交流, 学习并代代相传的总的积累。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 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也
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婚姻是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 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 以及审美观, 伦理
观, 价值观, 宗教观, 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 是人类创造的文
化积累和精神财富。自古以来, 婚姻是人伦之首, 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
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 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 探索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 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用婚
礼将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公开确定下来, 婚礼的形式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关于中西方婚礼历史起源等问题, 作者已经
在(一)当中进行了总结, 下面作者就中西方婚礼仪式以及起源等方面
继续进行比较论述。
2.中国婚礼
2.1 婚礼的特点 中国古代婚俗文化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重
礼轻爱, 男尊女卑的婚俗价值观。中国古代婚姻主要形式为带有包办
性质的聘娶婚, 从择偶到成婚, 由媒人和父母做主, 讲究“ 父母之命, 媒
妁之言”。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是相互不认识的。这种婚姻模式使得女
性在婚姻中没有经济来源, 变成了婚姻和丈夫的附属品, 形成了男尊
女卑的婚姻结构。比如, 女子如有“ 七出”(无子, 淫佚, 不顺父母, 多言,盗窃, 嫉妒, 恶疾)之一条, 丈夫均可休妻。而且丈夫可以有权利娶多个
妻子。
婚姻伦理观有开放渐趋保守。宋朱熹之前, 男女交往是自由的, 女
子在婚姻上的选择是自由的, “ 一与之齐, 终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 这样的伦理观对婚姻的约束力不大, 女子再嫁也是常见的。宋朝开始, 理学
家们大肆鼓吹妇女守节, 明清统治者不仅在思想上宣扬贞节观, 还在精神上为贞女烈妇建立贞节牌坊, 并制定一些制度来鼓励妇女力守贞
节。
婚姻形式多样性, 不同民族的婚姻形式异常丰富。在中国古代婚
姻形式是多样的, 主要有聘娶婚, 掠夺婚, 表亲婚, 买卖婚, 入赘婚, 服
役婚, 典妻婚, 指腹婚等。
2.2 现代婚礼
2.2.1 现代婚礼仪式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 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 要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食汤圆: 新郎在结婚出发前, 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
汤圆, 表示离别, 母亲喂女儿汤圆, 新娘哭。有的地方也叫哭嫁。北方有的地方是吃饺子。
5.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 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 新
郎下车后, 应赏男孩红包答礼, 再进入女方家。
6.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 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
娘, 此时, 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 不准其见到新娘, 女方可提出
条件要新郎答应, 通过后才得进入。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在新娘的婚
房中, 新郎一般在司仪的要求下, 按照当地传统风俗进行一些活动, 比
如被要求找到新娘的一双红色婚鞋, 通常其中一只在新娘的婚纱下,另一只藏在新娘闺房的衣柜里。
7.拜别: 新人上香祭祖, 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 并由父亲盖上头
纱, 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成亲时新娘离开娘家时, 哭得愈厉害愈
好, 因为“ 不哭不发” , 所谓哭嫁。
8.出门: 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 因此不得与天争大。另外希
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 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一般要由娘家的兄弟送嫁。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
姑姑嫂嫂不能相送。
9.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 车开动不久, 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 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 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 有吃有穿。
10.敬扇, 掷扇: 新娘上礼车前, 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
(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
子)。礼车起动后, 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 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
去, 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 掷扇后必须哭几声, 且在礼车之后盖「 竹
筛」 以象征繁荣。
11.不说再见: 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 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
见。
12.燃炮: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 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3.摸橘子: 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 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
孩来迎接新人, 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 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
到晚上, 让新娘亲自剥皮, 意谓招来「 长寿」。北方有的地区还要用苹果的风俗, 新娘临上车的时候手里要拿一个苹果, 取意平平安安。
14.牵新娘: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 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
筛顶在新娘头上, 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 新人绝不可踩门槛, 而
应横跨过去。过火盆, 踩瓦片, 娘进入大厅后, 要跨过火盆, 并踩碎瓦
片。
15.进洞房: 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 谓两人从
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
辰)。
忌坐新床: 婚礼当天, 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
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 安床后到新婚前夜, 要找个未成年的男
童, 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因为传统认为“ 睡空床, 不死夫也死妻”。结
婚当天, 到晚上就寝前, 所有的人尽量远离新床, 尤其新绝对不可碰到
床边, 会不吉利。
16.燃鞭炮, 赴喜宴: 礼车离开洞房, 燃放鞭炮。
17.喜宴: 喜宴开始前, 新娘进入宾馆休息室(蜜月套房), 好友来看
新娘。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 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
观礼仪式。而北方地区, 喜宴要在中午举行, 从而一并举行观礼仪式。
结婚典礼开始时, 来宾入席, 主持人入席, 介绍人入席, 证婚人入
席, 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缓步进场、入席。然后由证婚人宣读结婚证
书, 新郎、新娘交换饰物, 新郎亲吻新娘。接下来由证婚人致词, 介绍人
致词, 来宾致贺词, 主婚人致贺词, 新人的父母致辞, 并表达对二人的祝福。新郎、新娘致谢词、向来宾一鞠躬, 开香槟酒、新人切蛋糕, 全体
共饮一杯, 举杯齐声响干杯等仪式。
18.新娘换礼服, 在喜宴上, 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 换上晚礼服向
各桌敬酒。新人的父母也要每桌敬酒, 表达对宾客参加婚礼的感谢。
21.送客: 喜宴完毕后, 新人立于门口送客, 须端盛香烟喜糖之茶
盘。
22.闹洞房: 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 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
上戏弄别人, 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3.西方婚礼习俗及其起源
3.1 新娘要带手套 手套是爱的信物。在中古世纪, 许多绅士送手
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 就
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3.2.新娘要带面纱 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0 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古代女子在适婚(下转第 495 页)
○高校讲坛○
531科技信息 2008 年 第 22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上接第 531 页)年龄都头戴花环, 以区别于已婚妇女, 象征着童贞。
在古希腊, 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 而且
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
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起初新娘戴面纱是年轻和童贞, 青春纯洁的象
征, 而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则代表纯洁。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白色
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 或戴蓝色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般纯洁。因
此, 许多新娘赶赴教堂举行婚礼时都选择戴双层面纱。中世纪以后, 宫
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 发展成为白色头纱, 并且
尺码日益延长, 并遍及欧洲各地。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后, 由新
郎亲手揭开面纱。据说, 当年美国首位第一夫人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
莉·华莱士的未婚夫见她站在蕾丝窗帘后, 惊为天人, 赞欢不已。这给
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 在结婚时她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
巾, 掀起一种风尚。
3.3 钻石: 爱情的最高象征 罗马时代的传统习俗, 是以一枚象征
生命与永恒的戒指, 作为男女公开宣布结婚盟约的信物。后来基督徒
采用古罗马礼俗, 婚戒遂成为西方婚礼中的重要信物。及至 15 世纪,钻石婚戒才成为永恒婚约盟誓的象征。热能和压力孕育出颗颗结晶的钻石。钻石是人类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质。在古代, 人们并没有切割
钻石的工具和技术。钻石因此自然成为永恒不渝的爱情的象征, 孕育
钻石的热能就代表着炽热的爱。数百年来, 各个民族对钻石的意义也
各有其解释, 当钻石首次在印度被发现时, 印度人们视其具有驱邪的法力。从文艺复兴时期钻石胚所发出柔和的光辉开始, 及至 20 世纪人
们以精湛的打磨技术为钻石开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钻石戒指一直拥有
其独特的魅力, 被视为代表男女互表忠贞的最佳订情信物及婚姻盟约的最佳承诺。钻石(Diamond)之名沿自希腊文 ademas, 意谓不可征服。
既然钻石具有火、钢铁不侵的特质, 试问有什么能比钻石更能象征天
长地久的爱情呢?
3.4 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时, 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 以保护新娘子不被别人抢
走。在结婚典礼上, 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己的左边, 一旦情敌出现, 就
可以立即拔出佩剑, 击退敌人。
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
上把新娘抢回去, 新郎必须腾出右手来随时应战。根据习俗, 婚礼以新
人的亲吻宣告结束。这一吻富有深刻的含义: 通过接吻, 一个人的气息
和部分灵魂留在另一个人体内, 爱情使他们合二为一。
抱新娘入洞房的习俗由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 因为这些
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 男子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 并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当代人则认为, 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 所以最好由新郎抱新娘进房。
婚礼仪式举行后, 常常由家中的亲友往新郎新娘身上洒落一把把
生米, 玫瑰花瓣和五彩纸屑, 以此祝愿他们多子多孙。现在, 作为消遣
嬉戏的洒米作法还在大多数婚礼仪式中盛行。1491 年英国国王亨利
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 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 并高呼: “欢迎你们, 陛下!祝你们幸
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 到 16 世纪时, 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 人们
向新郎、新娘撒麦粒, 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
裕, 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 子孙满堂。
4.结论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的方面, 婚礼是其一。这主要是来自
与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在不同的思想和风俗的作用下,慢慢演化而成的。但不论在哪个国家, 婚礼都充满了祝福和笑声。
【 参考文献】
[ 1]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文化研究.2000(2).[ 2]李世福.裴惠云.胡艳杰.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文化研
究.2003(1).[ 3]常峻.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研究.2002(4).[责任编辑: 翟成梁]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
●
科
过 6000 辆, 产值四五亿元, 这与一汽、上汽等一些特大型汽车厂家咄
咄逼人的市场攻势相比, 根本不值一提。与中国一汽集团“ 联姻” 后, 青
岛汽车厂很快发展成为国内平头卡车品种最全、系列最宽的生产厂
家。2004 年,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资源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
因素的影响下, 青岛汽车厂实现工业总产值 100 多亿元。更重要的是,“ 联姻” 后, 青岛汽车厂的发展还拉动了配套企业的裂变发展。“ 联姻”
前, 为青岛汽车厂配套的企业不足 10 家, 年配套产值的总额不到
1000 万元, 目前, 为青岛汽车厂配套的本地企业已达 42 家, 2004 年,全市企业为青岛汽车厂配套的总产值突破 20 亿元。还比如在双星轮
胎的带动下, 青岛胶南盛泰化工从一家年销售收入不足 100 万元的手
工作坊式企业, 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科技实力较强的无机化学材
料生产企业, 目前仅氧化锌一项的年销售收入就达 2000 多万元。在铸
机方面, 围绕双星已形成以 5 家中型铸造加工企业为龙头的铸造企业
加工群, 集群内的企业得以共享市场、技术、原材料、设备、信息、基础 设施等资源, 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开辟市场难的问题, 而
且减少了双星自身的竞争对手, 降低了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 提高了
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
3.打造产业集群良好的人文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下, 才能在产业集群内培育有利于创业与
创新的氛围, 促进企业间的高度合作与协同, 实现产业集群的结构调
整和升级以及竞争力的提升。维系产业集群正常运转、降低中间产品
市场交易费用和对外部市场变化做出适度反应的内在机制是产业集
群内部人文环境, 这种人文环境的核心是企业之间以信任和承诺为主
要内容的协作精神。要促进企业之间的协作, 应当积极培育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应该通过行业协会联成一个整体, 这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信任、联合行动与制裁、互补效应、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与管理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竞争
中, 生产要素对环境的选择性日益增强, 要加快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
略, 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六大产业集群的组成结构来看, 每一
集群都有数家国有企业和数家大型企业作为龙头, 带动着集群发展;
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或小型企业成为集群产业链上最活跃的因素。这
得益于良好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良好的关系, 通过大企业来拉动中小
企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1]林汉川.《 WTO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第 1 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年 3 月, 15-16.[ 2]杰弗里·伯斯传著.《 企业国际化一成为全球化企业的 25 个契机》.第 1 版.汕 头大学出版社:2004 年 6 月,10-14.[ 3]锁箭.《 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第 1 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11 月,2-3.[ 4]理查德·罗宾逊.《 企业国际化导论》.第 1 版.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 年 12 月,77-79.[ 5]原正行.《 全球化时代的日本经济》.第 1 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月,25-26.[ 6]徐立青.《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第 1 版.科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123-124.[ 7]王国生.《 股本结构与法人治理机制》.《 经济学家》 ,1998,(4).[ 8]项兵.《 管理腐败与公司治理》.《 改革》 ,1997,(4).[ 9]于东.《 智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 中国工业经济》 ,2001,(5).[ 10]韦昌鑫.《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市场贸易》 ,2006,(291).[ 11] 范黎波.《 关于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国家行政学院学 报》 ,2002,(2).[ 12]张玉利, 任学锋.《 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第 1 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2 月,78-79.[ 13]林汉川, 魏中奇.《 美、日、欧盟等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 管 理世界》 , 2002,(1).[ 14]郁光华.《 比较公司管理制度研究的政策意义》.《 经济研究》 ,1990,(10).[ 15]管晓水.《 中小企业界定的理论标准与实践标准》.《 经济学家》 , 2002,(4).[ 16]林民书.《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研究》.《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 2000,(6): 14-17.[ 17]舒萍.《 我国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原则》.《 南开经济研究》 , 1998,(4), 23-27.[责任编辑: 汤静]
○企业与管理○
495
第五篇: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论文.doc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中西方婚礼文化简介中国的婚礼有许多的仪式。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婚礼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最早记载婚礼习俗的书《仪礼》中曾今说道:“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西方国家却只有4道程序,即建议,改姓,选期和举行婚礼。由于宗教、文化根源、婚姻观念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婚俗的不同。在中国婚俗中,媒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婚姻当事人的双方却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而且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平等现象也经常出现。在西方,是牧师在婚姻中起作用,而且当事人双方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随着世界文化不断的相互交流的大环境下,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会选择中式婚礼西方化,那么中西方婚礼文化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呢?本文就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作出了如下的探讨。
2.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首先,婚礼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它在中西方的不断熏陶下也渐渐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下列就从婚礼的文化,习俗,服饰,地点,等方面做出了对比。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找出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2.1婚礼的习俗.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男方向女方家里下聘书、礼书、迎亲书。然后男女双方正式定下婚约。结婚当天用。礼书:过礼的书,详细记录了男方送女方的礼物品种还有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的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就是男方请人做媒到女方家里提亲,问名:男方探听女方的生辰八字,卜算吉凶也叫做“合八字”。纳吉: 若两人八字合得来就会请媒人到女方家里送薄礼。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就是正式送聘礼 现在的人把它称作“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选择好日子准备结婚,叫做“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而在这之间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痰盂、尺、片糖、花瓶(花开富贵)、、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再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然后燃炮竹。迎亲礼车行驶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当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接着男女双方要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出门(新娘应由家中弟弟或哥哥抱到婚车上,期间脚不可以沾地)、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西方婚礼习俗,西方的婚礼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充满着浪漫的气息。一下有若干的步奏1.来宾入席2.同时奏响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唱诗班进场主席或者牧师宣布婚礼开始,伴郎,新郎伴娘陆续进场3.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款款步入礼堂,伴娘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的受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入座,全体来宾入座4,唱诗班唱歌表示祈祷,献诗,5牧师作为证人知道新郎新娘互换戒指,新人在结婚证上签字7.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8.礼成,奏乐,新郎站右面新娘站左面,两人挽着走出教堂,最后新娘可予室外抛花以及拍摄留恋,一般有茶会或者晚宴。
中西婚礼服饰方面的差异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
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