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论文(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5:3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论文》。

第一篇: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论文

《美国政治基础》读后感

姓名:

年级:

专业:

联系方式:邮箱:学号:

教师:

完成日期:

——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论文 刘钰级4班材料类罗海山年7月1日11***1120910474@qq.com2011651032012

《美国政治基础》读后感

——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论文

我读的书是由美国加里·沃塞曼著的《美国政治基础》。该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什么是政治,第二章为宪法:政治竞赛规则,第三章为行政部门:总统和官僚机构,第四章为立法部门:国会,第五章为司法部门:最高法院与联邦法院系统,第六章为公民权利和自由:保护整治竞赛参与者,第七章选民和政党,第八章为利益集团和新闻媒介,第九章为谁胜谁负:多元论和精英论。书后还有关于独立宣言以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附录。

【1】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全国政治竞赛中主要参与者的得分卡。第一章介绍某些政治学上的术语和实质——竞赛的手段(权利和权威)和目的(有价值的东西)。第二章和第六章将指导竞赛进行的正式宪法规则。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第三、四、五章探讨政府部门的参与者——总统和官僚机构、国会以及联邦法院——他们的历史结构,力量和弱点。第七、八两章将涉及若干重要的非政府参与者——选民,政党,利益集团和新闻媒介。他们虽不属于政府,但对政治冲突结局的影响是不小的。最后一章探讨有关谁胜谁负,谁参加谁不参加的不同理论。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理解将在以下几章中我个人的整理中体现。

这本书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善于以实例引起话题的探究,比如在第一章中引出什么是政治这个问题的时候,用的方法是通过第一堂政治课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权力问题的认识。书中是这样的定义的:政治就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怎样获得什么的过程。本身,政治就是个大问题,包含的范围也很广,这样一个大问题若要直接叙述难度很大,然而作者用一件课堂发生的小事情,类比到政治问题,形象的解释了政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为何物。在说到权利,书上所给的定义则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那些确实掌握权力的人通常被成为精英。精英就是获得社会上大部分价值的那些人。而精英成员常常以取得权威来加强自己的地位,这里所说的权威就是合法的权利。书里非常巧妙的用政治引出权利,由权利引出精英,再有精英引出权威,保证了连续性又间接地说明了关联性。

将第二章与第六章捏合在一起,我个人认为第二章是说明作为竞赛参与者我们必须要遵

守的规则是什么,可以类比成义务。而第六章则说明作为竞赛参与者我们又受到了什么保护,可以类比成权利。宪法作为政治竞赛规则作为参赛者必须要遵守的义务,公民权利和自由则是以保护竞赛参与者为目的赋予我们的权利。

宪法除了包含着政治竞赛的规则,还确立了三个主要参与者——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以及他们拥有的权力。1787年聚会于费城起草宪法的人民不是不是凭空设想的,他们把(1)英国的法律传统,(2)美洲殖民地政府和州政府的模式,(3)邦联条款的经验作为起草宪法的依据,再加上制宪会议、制宪者、以及制宪动机,以上则是美国宪法的背景。再由宪法到公民权利与自由,公民自由指的是言论、请愿、集会和出版自由,这些自由权保护公民不受干涉他们参与民主政治制度的政府行动所伤害。其中包括了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隐私权、正当程序权利。公民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承认所有公民必须依法受到同等对待的权利。但是公民自由与舆论一同出现时,就容易发生矛盾。书上伊利诺州的纳粹这个案例的分析就是一个在政治过程中有关公民自由的例子。

将三、四、五章捏在一起,则是在探讨宪法时谈到的宪法所确立的三个主要参与者。在说到总统问题时,书中是从宪法授予此职务的优先权利开始,来探索总统职权扩大的历史。总统并非由普选产生,而是由选举人团选出的,选举人团则是宪法起草人作为另一种过滤手段而创造的。书中有对待职务的方式为标准具体的将总统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布坎南型总统、林肯型总统、艾森豪威尔型总统以及现代的总统。副总统的主要宪法职责则是主持参议院以及当总统职位空缺时继任总统。在历史上,副总统被看做是【2】“像是母牛的第五个乳头一样”权利较小的做不了什么事儿的职位。而行政部门和官僚机构比如:总统府、内阁部、管理委员会、政府公司等等通常增加了总统的权力。

说到国会--美国的立法部门,可以说国会的权力要高于总统权力很多。美国的国会实行两院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而这两院是按政党组织的。众议院的议员必须年满25岁,成为美国公民满七年并且是他或她当选州的居民。参议院则需年满30岁,成为美国公民满九年并且是他或她当选州的居民。说完组成之后书中提到了国会的运作问题。一个议案可向两个议院同时提出或任一提出,提出后交于国会运作的核心--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展开两院辩论,通常情况下参议院中的辩论是无时间限制的,且不得被打断。那么不可避免的就发生了【3】“冗长发言”这种现象。

第三个方面则是司法部门:最高法院与联邦法院系统。书里详细的说明了法院与法院之间的关系。比如,联邦法院系统中最基层的法院是美国的地方法院,地方法院之上是上诉法院,他们所审理的少数案件则上诉到最高法院。也就是说美国最高法院是联邦法院系统中最

高级的法院。

说完政府之后,作者又对非政府的选民,政党,利益集团和新闻媒介进行详细的解释。在选民这一方面,作者提到了:什么人参加选举,政治社会化、阶级与选举、什么人放弃选举这四个问题。政党方面该章主题讲的是政党在美国的发展史,为了掌握政权他们是如何组建的,以及他们实际做得怎么样。作者先从当代政党起源开始讲起,说明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组建过程。说完组建就到了两党发展过程,即从维持原状到脱离常轨再到重新调整的选举。书中还说政党是由全国委员会进行正式管理的,政党活动中最受到公众关注的是全国会议。两党制的实行具有着两面性。美国的政党体制能够使持有过激观点的派系无法擅权,从而阻止国家出现两极对立或严重分裂。但这也意味着是选民对许多不用的意见不予考虑。至于在说明利益集团与新闻媒介影响选举结果情况,书中则用一个1970年在马里兰州,参议员约瑟夫·泰丁斯企图击败对手J·格伦·比尔,争取连任的案例研究来讲明其重要性。利益集团在竞选运动中扮演了显著角色,工会给泰丁斯称腰和捐款,而比较保守的企业集团支持比尔。新闻媒介责备两位候选人用来影响选民,同时也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在竞选活动中独立发生作用。

书中最后一部分作者则用来探讨多元论和精英论。可以发现,书中大部分是在探讨政府与非政府参与者的历史、结构以及权力。而最后一章则是将政治这一场竞赛中的两种思想流派拿出来进行讨论。多元论者声称,美国的政治是民主的,决策是经过广泛参与而且取得大多数人同意的。精英论者则说,政治是受控制和操纵我们、为我们谋利变革,以便建立多元的民主。而最近又在讨论一种多元精英论。至于每个人采取如何的观点,作者则给出了一个中间答案,每个人的政治理解和研究基础不一样,政治理想和参与政治的理解和研究的方向又不一样,所以观点也不一样。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所说的每一个定义,作者对问题的探讨以及个人观点的叙述都很严谨。用简单的实例来解释晦涩难懂的政治问题以及政治定义,给我一种很不一样的读书经历,原本以为政治类的图书会很枯燥乏味,但实际上整本书读下来思路都很清晰,读的也很顺畅,颇有“李清照”的风格。

注释:

【1】此处引于《美国政治基础》一书中第一章小节。

【2】此处引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副总统哈利·杜鲁门的一句话,“副总统长不多像母牛的第五个乳头那样没有多大用处。

【3】一个或几个参议院为阻挠或推迟参议院采取行动而做的没完没了的发言。

第二篇:中西方文化对比论文

世俗与宗教——中西社会习俗文化比较

摘要:当今中国早已跻身全球化语境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中西文化交往的规模和深度都在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信息误解屡见不鲜。中西文化博大精深,社会习俗文化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社会习俗文化 差异

前言:社会习俗文化包括社会生活礼仪与节庆、生活方式等,是各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反应,深刻揭示着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由于社会习俗范畴广泛,本文仅从觐礼、婚礼、葬礼、节日四个方面来比较中西方文化,以窥全豹。鉴于中国式宗教意识淡薄的国家,社会习俗文化是世俗的,而西方国家基督教影响甚深,故社会习俗文化的宗教色彩深刻。

一、觐礼:下跪与屈膝

在古代中国一向是皇权至上的社会。因此,古代觐见皇帝时都要行下跪的礼仪,以表示对高高在上的皇权的尊重。这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高度集中的权力,使皇帝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人有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华夷有别,万方来朝的虚荣心理。而西欧则相反。在西方,王权有限,对国王来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加上基督教的普世性,教皇才是权力的中心。西方国王与贵族大臣的契约关系并非像中国古代的“君为臣纲”的不平等关系,因此出现了双方觐见礼的冲突。

二、婚礼:红色与白色

在人类所有的社会行为中,婚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作为社会习俗的婚礼,是最重要的礼仪。然而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婚礼的具体形式与文化内涵也就不同。具体上说,中国古典式的婚礼是“红色”的婚礼;西方古典式的婚礼是“白色”的婚礼。

(一)中国婚礼的红色寓意

中国古典婚礼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女双方全家族的盛大庆典,以及到处贴的红双“喜”,一对新人着红衣、红裤(红裙),新娘披着红盖头,桌上点着红蜡烛,床上摆着大红枣。在婚姻不能自主的封建时代,红红火火的婚礼主要不是对新婚夫妇个人的祝贺,而是对家族兴旺的集体联欢,对封建义务的重申。婚礼仪式中的“拜天地”的安排,但这里的“天”只是伦理化的“天”,是重申对天经地义的封建礼法的遵守承诺,完全是世俗性的行为。

古代中国的婚俗文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作为一项被古代中国人民长期接受的习俗,虽然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合理的,但在流动性较小的农耕社会中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结婚也要按照风俗履行必要的程序。定亲和迎亲这两种程序在不同程度上历来为人们所遵守,甚至在当代的中国也仍然会有体现。其次“明媒正娶,大办婚事”是中国又一重要的风俗。中国婚礼大张旗鼓的操办,其社会意义在于“公示”,以此获得“本地认同”,从而产生“本地身份”。这些对于地位卑贱低微的女性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媒正娶”的本质同样仍然是为家族共同体的集体荣光增加一道红色的光彩。

(二)西方婚礼的白色意蕴

西方婚礼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庄严的教堂和白色的婚纱。白色的婚纱在西方象征纯洁、忠诚、美丽。在西方人看来,婚姻是神圣的,西方的婚礼多灾教堂举行,由神父主导婚礼进行,庄严的婚礼誓词是婚姻当事人对对方终生的承诺,也是对上帝尊重的保证。婚礼沉浸在一篇宗教的圣洁气氛当中。

西方社会婚姻制度也是某种社会习俗的产物,尤其受到基督教的深刻影响。当我们把视角投向基督教,不得不提到《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可谓人人皆知,亚当和夏娃由于偷吃了伊甸园里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尽管上帝将人逐出伊甸园作为一种惩罚,然而他并没有拆散他们,而是令他们今生今世要相互扶持。其目的在于完成这种爱,在于延续生命。上帝将亚当和夏娃带到一起,从而设立了婚姻,那时婚姻是神圣的,基督徒对这种婚姻的看法也赋予了荣耀和尊严。白色的婚礼使得西方婚姻获得了圣洁的认证。

三、葬礼:厚葬与薄葬

(一)中国的厚葬风俗

中国古代素有厚葬的传统。中国各地博物馆现存的历史文物中,从历代墓葬出土的殉葬品占有相当比例。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木乃伊、西安汉阳陵出土的佣群......殉葬品之多、之繁、之奢华,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无不显示着中华厚葬之风。不仅皇家贵族如此,中国民间也不逊色。虽然民间不会想皇族那样奢华,但也不敢怠慢。直至今天,尽管社会发达,大办丧事的习俗仍让留存了下来。现在不仅焚烧纸人,还焚烧纸马、纸电视、纸汽车、纸别墅。

中华厚葬之风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所提倡的“孝”道。所谓的“孝”道,实质上并非真正对“人”的尊重,而是对规范——“礼制”的无条件服从。通过孝道来凝聚族人,以巩固社会秩序。而对死人的孝就体现在丧葬的厚薄和质量上。

中华厚葬风俗文化的世俗性关键在于中国人“视死如生”的看法,即把死人当作生人来供奉。丧礼设酒食、供品以祭,用整头宰杀的牛、羊、鸡等加上各种新鲜的水果做祭品。从常识知道,死人是不会享用这些供品的,只是人们心理上认为原来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仍然会享受得到,他们按世俗的办法祭奠供奉死人。

(二)西方的薄葬风俗

通过欧洲的电影电视,许多人对西方葬礼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十字架和黑色的丧服。墓地也十分简单,一个两米左右的长土坑。下葬时人们只是向墓碑献鲜花,不见有其他的殉葬品。参加葬礼的是死者的亲属与生前挚友,但不会是像中国那样的家族大聚会。西方的丧葬礼仪很简单,其形式基本上属宗教式的。葬礼与葬礼弥撒一般由神父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最后为告别仪式。葬礼过程主要是为死者祈祷,祝灵魂早升天堂,解脱生前痛苦。整个葬礼庄严肃穆,简单薄葬。

这种习俗主要还是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灵魂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崇尚灵魂升华,因为肉体是肮脏的、有罪的。因此西方葬礼风俗重精神性的超升,而对肉身简丧薄葬。

四、节日:人节与鬼节

民族民间节日是重要的社会风俗文化。中国社会是宗教意识很淡薄的社会,梁漱溟先生说过:中国人的人生是“无宗教的人生”。所以中国传统节日多是世俗性的,是人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当代青年人也喜欢上了洋节。西方社会的基督教文化影响较深,宗教氛围浓厚,故西方节日宗教性强,是鬼节。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西方的宗教性节日也已日趋世俗化。

(一)中国节日的世俗性——人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与农业活动的节气有关,而农业活动又离不开家庭成员之间的集体协作,所以传统习俗要么与时令有关,要么与家族祖先祭拜有关。如在以团圆欢庆为核心的春节,仍要在饭前拜祭祖先,烧香烧纸钱。中国的传统节日提供了“天——地——人”合一的运行节律的时令节点,这些都是世俗性人的节日。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不仅是译为它的一些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的体现,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二)西方节日的宗教性——鬼节

基督教自罗马帝国成为国教以来,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基督教不止是一种观念体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以礼拜日为例。礼拜日也叫安息日,按照《圣经》的说法,上帝工作了六天,第七日休息。因此,现代的西方人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每个礼拜日都去教堂做礼拜。古代西方的节日也是极具宗教色彩的,以复活节为例。复活节原本是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向信徒展示他作为复活的救世主,也让基督徒坚定信念不惧怕死亡。然而现代社会中的复活节几乎丧失了宗教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淡忘。“假日”也是一个宗教术语,意为“神圣的日子”,这个术语源于中世纪。而如今在说英语的国家,‘假日’的使用越来越少宗教的含义。因此,当人们在圣诞节和新年期间说‘假日快乐’时,他们往往也只是表达一种问候,一个毫无宗教色彩的问候,一个与耶稣的诞生毫不相干的问候。

中国是农业文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而西方是海洋与商业文明。由于中西民族先民的自然条件、生存方式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中国的宗教意识淡薄,而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很大。有无宗教信仰在中西方人民的社会习俗文化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总的来说,中国的社会习俗文化是世俗化的,而西方社会习俗文化宗教色彩深刻。但很难说哪种文化就是“先进”,哪种文化就是“落后”,如果把“先进”的现代文化强行移植到“落后”国家,可能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文化是为了在比较中认识世界,更好地尊重彼此的文化。参考文献:

1.陈坤林、何强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2.阿尔文.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汪晓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杨茹东译,商务印书馆,1981。

第三篇:中西方婚礼文化比较论文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题目:中西方的浪漫婚礼系部:经济贸易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2010国际儒商班姓名:方飞鹰

学号:201002050237

2011-12-19

中西方的浪漫婚礼

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色调、婚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婚礼文化差异比较婚俗分析

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当然,随着祝福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婚俗,人们愿意将每一种仪式都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充满了浪漫和美好的气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些婚礼中的仪式和习俗在时间的累积中也渐渐有了差异,虽然随着经济和交流的全球化,许多的中西方的婚俗进行了混合,但是中西方的婚俗始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下面就两个方面对中西方浪漫婚礼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 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 婚礼服饰及色调比较

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

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所谓“中国红”,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象征着吉祥如意,也祝愿着希望新婚的夫妇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在传统婚礼中,女子还要穿凤冠霞披,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在中国人的心中龙凤是神圣而美好的,也是最好的婚配,所以古代女子的服饰上会绣凤,而在被褥上也会有龙凤绣。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门两边要贴红色的对联,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礼服。

 结婚仪式比较

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纳吉时用。礼书:过礼之书。纳征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并非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2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

可以见得西方的婚礼习俗也很复杂,但无论是怎样的繁琐,其中蕴含的亲朋好友的美好的祝福是不会变的,所有的人都希望一对对新人能够相互依靠、白头偕老。

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分析

从以上三大方面的差异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婚礼无论是在举行地点、服饰色调还是婚礼婚俗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的是仪式气氛,更为强调热闹、喜庆,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办喜事要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要让所有关心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人都快乐。而西方人则是更加重视婚礼的感觉,他们的仪式更为庄重、严肃。有结婚誓词,有牧师的主持,婚礼从开始至结束,都是井井有条,一切都很庄重。那么这些差异到底源于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 中西方人性格不同

中西方的历史积淀不同,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漫长的封建统治对中国1

22007-1-11中国知网中西方文化浅析2008-08-206

人内在性格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切都讲“礼治”尤其在大事上,更是礼节繁琐,由这种“框架式”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中渐渐多了内省保守,谨慎顺从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婚礼婚俗仪式的繁杂、仪式意义的多样,虽然现今中国人的婚礼不再像过去那样讲究,但是基本的“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虽名字、说法有些变化,但是在中国人婚礼中还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西方人虽然历史积淀不如中国深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的西方人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崇尚自由,不受礼节规定的影响,更加注重本心的想法,随心而动,更为讲究感觉。所以在婚礼中他们的礼节显然不如中国的复杂,而婚礼中新人是焦点,大家都注视他们,一切活动有讲究一对新人之间的新婚感觉,例如亲吻。

 中西方人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但更多人相信无神论,在中国人的心中祭神是一种仪式,人们相信神鬼精灵,比如龙凤的推崇。但是现如今婚礼婚俗中的拜神等讲究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只是去沿用,而其内在的,发明这些仪式的最初对神的崇敬之情则有所减少。

但是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是很明确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在举行婚礼时也都按照自己信仰的教派的仪式来操办,他们坚信上帝,所以婚礼要让上帝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要有结婚的誓词,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婚礼的宗教色彩是非常浓重的,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婚礼婚俗的差异。

三、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跨文化差异的体系,而且对中西方差异产生了兴趣,了解中西方差异的根基,精髓。中西方的差异和文化冲突显而易见。中方重视集体和谐,西方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中方思维是物性的,西方的思维是物质的。中方的文化有很强的感性化,西方的文化有较强的理性化。我们要不断去细细品味中西的差异,理解双方文化中的精华,互相补充,融合。培养国际化思维,理解文化,体味彼此文化中的酣甜。消除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到达交流的畅通,和谐,充满理性和感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1 郁龙于《中西文化异同论》 [M]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4.4

第四篇:中西方婚礼文化比较论文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的浪漫婚礼

课程名称:

授课老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西方的浪漫婚礼

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色调、婚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婚礼文化差异比较婚俗分析

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当然,随着祝福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婚俗,人们愿意将每一种仪式都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充满了浪漫和美好的气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些婚礼中的仪式和习俗在时间的累积中也渐渐有了差异,虽然随着经济和交流的全球化,许多的中西方的婚俗进行了混合,但是中西方的婚俗始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下面就两个方面对中西方浪漫婚礼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 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 婚礼服饰及色调比较

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所谓“中国红”,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

般都穿红色的礼服,象征着吉祥如意,也祝愿着希望新婚的夫妇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在传统婚礼中,女子还要穿凤冠霞披,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在中国人的心中龙凤是神圣而美好的,也是最好的婚配,所以古代女子的服饰上会绣凤,而在被褥上也会有龙凤绣。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门两边要贴红色的对联,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礼服。

 结婚仪式比较

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纳吉时用。礼书:过礼之书。纳征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1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并非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2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1

22007-1-11中国知网中西方文化浅析2008-08-206

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

可以见得西方的婚礼习俗也很复杂,但无论是怎样的繁琐,其中蕴含的亲朋好友的美好的祝福是不会变的,所有的人都希望一对对新人能够相互依靠、白头偕老。

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分析

从以上三大方面的差异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婚礼无论是在举行地点、服饰色调还是婚礼婚俗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的是仪式气氛,更为强调热闹、喜庆,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办喜事要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要让所有关心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人都快乐。而西方人则是更加重视婚礼的感觉,他们的仪式更为庄重、严肃。有结婚誓词,有牧师的主持,婚礼从开始至结束,都是井井有条,一切都很庄重。那么这些差异到底源于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 中西方人性格不同

中西方的历史积淀不同,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漫长的封建统治对中国人内在性格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切都讲“礼治”尤其在大事上,更是礼节繁琐,由这种“框架式”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中渐渐多了内省保守,谨慎顺从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婚礼婚俗仪式的繁杂、仪式意义的多样,虽然现今中国人的婚礼不再像过去那样讲究,但是基本的“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虽名字、说法有些变化,但是在中国人婚礼中还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西方人虽然历史积淀不如中国深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的西方人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崇尚自由,不受礼节规定的影响,更加注重本心的想法,随心而动,更为讲究感觉。所以在婚礼中他们的礼节显然不如中国的复杂,而婚礼中新人是焦点,大家都注视他们,一切活动有讲究一对新人之间的新婚感觉,例如亲吻。

 中西方人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但更多人相信无神论,在中国人的心中祭神是一种仪式,人们相信神鬼精灵,比如龙凤的推崇。但是现如今婚礼婚俗中的拜神等讲究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只是去沿用,而其内在的,发明这些仪式的最初对神的崇敬之情则有所减少。

但是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是很明确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在举行婚礼时也都按照自己信仰的教派的仪式来操办,他们坚信上帝,所以婚礼要让上帝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要有结婚的誓词,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婚礼的宗教色彩是非常浓重的,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婚礼婚俗的差异。

参考文献

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1 郁龙于《中西文化异同论》 [M]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4.4

第五篇:法律文化作业4——中西方文化差异

看电影《刮痧》,品中西法律文化差异

电影是鲜活的,一个个细小的情节,人们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差异最明显地体现在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刮痧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认知态度上。一个中国老人用“刮痧”的方法给他的小孙子治病,这如果是在中国,是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的。问题在于,这不是在中国,而是在美国,所以这个中国老人的做法是违法的,之所以违法,是因为“刮痧”这种疗法根本就不被美国的任何一本医书医典或医学专家所认同,更让他们不可容忍的是“刮痧”之后,病人的背部会暂时的留下几条看似伤痕的印记。这“伤痕”就成了小男孩受了虐待的有力“证据”。于是就有了贯穿影片始终的那场官司。官司双方的冲突实际上也就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刮痧”这件在中国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到了美国就得“另眼相待”了,他们无法接受这种治疗方法,因为他们没有认同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治疗某些疾病,或者说没有对“刮痧” 这种疗法予以医疗认证,没有认证,就是不合法。就是不能有所为的。这对于凡事必循法度的西方人来说是处事最基本的原则。而正是这一原则,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就显得十分的不近人情,这一点又让长期受东方文化薰陶的中国人不可理解。矛盾也就因此而生。

另外,影片开始,许大同打他儿子的那一记耳光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如影片情形下的这一耳光,在中国,即使不能说为这一耳光喝彩这样的话,但至少是不会受到别人的批评的,更不用提会被儿童保护组织告上法庭了。就象片中许老先生所说的:“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打是亲来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这些中国古老的观念虽然不能说它完全是对的,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人所认同的。许大同在向他的好朋友兼工作伙伴约翰解释这一举动时说:“我为什么打我儿子,那是出于我对你的尊重,那是我给你面子。”这样的解释让这个典型的西方人迷惑不已,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东方小伙子的这一耳光竟然是出于这样的逻辑,作为西方人的约翰,他是无法理解这个东方爸爸打他儿子时的那种复杂心情的,他只知道,打人是违法的,这是对人权的不尊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信息:由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形成的观念上的差异,在相互交织、碰撞中必然发生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也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大同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民族文化所要经过的碰撞、磨合、兼容的发展脉络。

既然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就一定存在不同的文化。对于这些不同的文化,我们能说孰好孰坏,孰高孰低吗?不能。所以,许许多多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无关对错的。我们需要的是文化的包容和反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民族的文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下载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论文(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论文(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文化论文(范文)

    浅谈中西法律文化对“ 人”的理解差异 【摘要】:中西法律文化最根本的分歧来自于对“ 人”的理解差异。由于中西法律定位不同,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便有了很大的差异。西方法律......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

    中西方文化比较

    人类的历史进程,为后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也积累了有益的成功经验和惨痛的失败教训,这份巨大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拓自己的眼......

    中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

    中国法律文化在调节社会关系上,不论是家庭之间还是国家调整上,他们会更亲近于伦理社会规范而对法律没有亲近感。人没有任何独立和自由,社会所需要的只是服从和听命。这种伦理依......

    法律文化概论论文

    法律文化概论论文班级金融10-3班姓名张晓菲学号0 9 1 0 4 2 4 4指 导 教 师林涛2012年11月10日“拼爹时代”的思考2009年5月7日晚8点左右,年仅20岁的富二代胡斌驾驶非法改装......

    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对比 --对文化教化功能的再认识 以前曾经看过一则趣事,是说不同国家的人弄丢了一枚硬币后的反应,美国人只会摇摇头,不再回想,日本人会回家做一番深刻的反思,德国人会在......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论文.doc(精选五篇)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中西方婚礼文化简介中国的婚礼有许多的仪式。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婚礼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最早记载婚礼习俗的书《仪礼》中曾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