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论文.doc(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5:3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论文.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论文.doc》。

第一篇: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论文.doc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中西方婚礼文化简介中国的婚礼有许多的仪式。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婚礼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最早记载婚礼习俗的书《仪礼》中曾今说道:“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西方国家却只有4道程序,即建议,改姓,选期和举行婚礼。由于宗教、文化根源、婚姻观念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婚俗的不同。在中国婚俗中,媒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婚姻当事人的双方却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而且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平等现象也经常出现。在西方,是牧师在婚姻中起作用,而且当事人双方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随着世界文化不断的相互交流的大环境下,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会选择中式婚礼西方化,那么中西方婚礼文化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呢?本文就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作出了如下的探讨。

2.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首先,婚礼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它在中西方的不断熏陶下也渐渐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下列就从婚礼的文化,习俗,服饰,地点,等方面做出了对比。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找出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2.1婚礼的习俗.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男方向女方家里下聘书、礼书、迎亲书。然后男女双方正式定下婚约。结婚当天用。礼书:过礼的书,详细记录了男方送女方的礼物品种还有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的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就是男方请人做媒到女方家里提亲,问名:男方探听女方的生辰八字,卜算吉凶也叫做“合八字”。纳吉: 若两人八字合得来就会请媒人到女方家里送薄礼。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就是正式送聘礼 现在的人把它称作“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选择好日子准备结婚,叫做“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而在这之间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痰盂、尺、片糖、花瓶(花开富贵)、、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再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然后燃炮竹。迎亲礼车行驶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当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接着男女双方要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出门(新娘应由家中弟弟或哥哥抱到婚车上,期间脚不可以沾地)、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西方婚礼习俗,西方的婚礼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充满着浪漫的气息。一下有若干的步奏1.来宾入席2.同时奏响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唱诗班进场主席或者牧师宣布婚礼开始,伴郎,新郎伴娘陆续进场3.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款款步入礼堂,伴娘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的受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入座,全体来宾入座4,唱诗班唱歌表示祈祷,献诗,5牧师作为证人知道新郎新娘互换戒指,新人在结婚证上签字7.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8.礼成,奏乐,新郎站右面新娘站左面,两人挽着走出教堂,最后新娘可予室外抛花以及拍摄留恋,一般有茶会或者晚宴。

中西婚礼服饰方面的差异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

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第二篇: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摘要】婚姻是组成完美人生的重要部分,其对人生的循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人们能通过绚丽多异的婚俗来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古今文化间的历史渊源。当今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类乃至不同国度间的文化必然会发生交流与碰撞,同样,我国的婚礼文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婚礼文化的冲击,从而导致当代年轻人婚礼呈现中式婚礼西方化的特征。那么,在此背景之下,笔者将着重分析中西方婚礼文化存在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导致其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中式婚礼 西式婚礼 差异性 原因

一、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一)、婚礼礼节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存在着“三书六礼”,“三跪九拜”等礼节。其中六礼囊括了中式传统婚礼的精髓,六礼即指:①纳采: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并在女方同意议婚的条件下,男方备礼去女方家求亲;②向名:男方在求婚后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出生年月,从而准备合婚的仪式;③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礼仪,这也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形式。其实古代婚礼前要用大雁作为男女双方订婚的信物,以此证明双方已经订婚。后来就发展成送首饰,绸缎,甚至是牲畜;④纳征:是指纳吉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是成婚阶段的礼仪,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⑤在送完聘礼后,男方选择结婚日期并且备礼到女方家征得同意;⑥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方家庭迎聚的仪式。这项仪式往往被看作婚礼阶段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通过对于中式婚礼的了解,可以看出中式婚礼固然庄重、正式,但仪式也稍有繁琐。

西式婚礼的婚前礼节较少,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来宾入席;②奏婚礼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③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把女儿的收郑重的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④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⑤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⑥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⑦礼 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⑧茶会或晚宴。纵观西式婚礼礼节,主要体现简洁与浪漫,但是整个婚礼的过程却体现着不可亵渎的神圣与庄重。

(二)、婚礼服饰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不仅仅体现在仪式上,传统的服饰同样不可或缺。在中国,红色作为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幸运与喜庆,并且预祝着新婚夫妇拥有红火的生活。在古代的中国,龙与凤作为一种重要的象征,体现在皇室奢华的婚礼之中。而伴随着文化的延续,龙与凤在婚礼服饰上的寓意也一直被传承至今。新郎服饰上的龙代表着阳刚与热,而新娘服饰上的凤则代表着阴柔与美。

西方服饰强调浪漫、纯洁且富有个性,因为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常与吉祥、平安、善良、正直的寓意产生关联,白色是纯洁无暇的象征。在古西方社会,新娘需准备的东西大体归纳为“旧、新、借、蓝”。其中“旧”是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的象征;“借”是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借来的,表示会永远珍惜友谊之情;“蓝”是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坚贞之情。

(三)、婚礼地点的差异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结婚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所以婚礼自然就讲究隆重与热闹的场面。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呈现出一派祥和与红火。由于中国人传统的保守思维,这样的婚礼习俗一直被延续了几千年,直到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之后伴随着西方婚礼文化的传入,中式婚礼习俗也在逐渐的发生迁移。如今为图方便,人们一般选择在酒店举办婚礼,但是“热闹”这一风俗一直成为中式婚礼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即便是在婚礼结束之后,婚礼场所也会成为亲朋好友继续调侃新郎新娘的地方。

在西方人的传统观念里,更加看重圣洁与庄重,其认为婚姻是神赋予人类的神圣使命,是神对人类的祝福,并且只有在神的见证之下才是完美和有效的。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或安静的地方举行,并且在牧师的主持下,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进行宣誓,整个过程表现出人们对于婚姻神圣的态度,由此体现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记忆中。所以,与中式婚礼的热闹相对比,西方婚礼追求的是浪漫与真实的结合。

二、造成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宗教信仰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集中表现在传统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之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没有固定的信仰,人的行为主要来自于道德的约束,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儒家经典中讲到“男女有别而后夫妇”,而夫妇的关系又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即男主女从的夫妇关系。西汉时期,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纲”之说,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确立了父权,夫权的亘古不变的牢固性,实际也形成了女性地位在婚姻家庭中低于男性的思想。而且,儒家文化在家庭教育里灌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婚姻观念,导致人们对于婚姻更加的重视,从而导致婚礼的形式日趋于形式庄重化、仪式繁琐化。从更深处来看,中国古代的婚姻只是服从伦理安排的一种产物,所以真正的爱情也难以存在。

在西方人的思想根基中,宗教信仰被逐渐的统一为基督教思想,其影响着西方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婚礼的举行仪式也深刻体现了基督教的教条——上帝与你同在。所以形成了这样的现象,举行婚礼时要有上帝的见证,牧师的主持和结婚的誓词。在《圣经》里,上帝主张男女平等,人人都是上帝的孩子,不应存在等级差异,而西方人的的生育观也与“重男轻女”的中国人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西方人的婚姻观念中也更易产生爱情。

(二)、传统文化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封建传统和人文主义之中。

在中国历史中,华夏文化的发展是在封建社会不断变革中成熟起来的,所以华夏文化中也必然囊括厚重的封建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诸如“因果循环”之类的思想,以此来此时人们在现世行善,以维护统治,因此也就产生了对芸芸众生的“大爱”。何为“大爱”?往大了讲是心怀天下、仁者爱人;往小了讲,就可以渗透到家庭理念、家庭伦理当中,即男女双方在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时须把家庭利益放在首位,忽略个人感观,因此“大爱”形成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念,婚姻仅仅是一种扩大家族势力的捷径。

反观西方文化发展历史,资本主义文化的雏形是16世纪的“文艺复兴”,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注重“人性”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小爱”思想。其成就了西方自由平等的家庭观念,而不需考虑家族伦理的制约。西方人追求婚礼的个性化,也表现出西方婚礼浪漫纯洁的特征。因此,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之下,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必然是平等的。【总结】笔者认为,中西方婚礼在形式和婚姻文化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两者都拥有相同的追求,即促成婚姻的美满与和谐。婚礼体现了中西方婚礼文化的碰撞,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相互借鉴体现了婚礼的形式的变迁和中西文化的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方文化必然产生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而文化的交流也必须是互相的,否则本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会变成一具空壳。面对当今西式婚礼中国化的广泛扩散,笔者希望人们不仅要铭记本民族的婚俗文化,更要去学习西方婚俗文化的本质。绝不仅仅是婚纱裹身,而是婚纱下面掩藏的庄严与神圣。

【参考文献】

[1]席晓.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N].青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 [2]吕钱钱.浅析中西方传统婚姻习俗中体现的文化差异[J].中国外资刊(下半月),2012.02

第三篇: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还是地方开始到你那方便不vvbvbvb 山东省考就是了开发

1.中西婚礼文化简介

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婚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个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时代,各种意义的表达早已超过了语言的界限。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婚礼文化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国的婚礼文化也不断地受到西方婚礼文化的冲击,现在年轻人举办婚礼大都是中式婚礼西方化。那么,在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婚礼文化和西方的婚礼文化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本文从婚礼的不同方面试图对中国婚礼和西方婚礼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促进文化交融。

非官方不v你才

2.中西传统婚礼文化对比

婚礼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下文旨在通过婚礼形式、服饰、地点、婚宴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西婚礼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更好的找出中西婚礼文化差异的原因。

2.1婚礼形式

婚礼形式是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国家不同,婚礼的仪式也不尽相同。与其他方面不同的是,在这一环节,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比西方传统婚礼仪式要简单得多。而婚礼形式也在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2.1.1中国婚礼形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三书六礼”,“三跪九拜”的礼节。所谓的六礼:①纳采: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方家求亲;②向名:男方在求婚后托媒人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准备合婚的仪式;③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礼仪,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形式。古代的风俗要用大雁作为订婚的信物,说明双方已经订婚。后来就发展成送首饰,绸缎,甚至是羊猪;④纳征:是纳吉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是成婚阶段的礼仪,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⑤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方家,征得同意;⑥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式往往被看作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1] 2.1.2西方婚礼形式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般有以下步骤:①来宾入席;②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③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④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⑤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⑥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⑦礼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⑧茶会或晚宴。但是整个婚礼过程却有着让人不可亵渎的神圣与庄重。

2.2婚礼服饰

“斗争衣衫巧样逢,深浅配来纤手绽”。婚礼服饰在诞生以来,就富有浪漫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服饰愈加绚丽多彩。从古至今,婚礼服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2]不可否认,形势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是世界各国的传统婚礼服饰与悠久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独具特色的东西方各有的气息。2.2.1中国婚礼服饰

中西方审美与习俗的差异决定彼此传统婚礼服饰的不同。中国服饰强调统一而不突出个性,因此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幸福。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都要穿着红色的礼服,而且衣服上的龙凤图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传统婚礼服饰中占主要地位。按照中国传统龙象征男性,风象征女性都预示着吉祥。因此在新娘礼服上会有大大的凤凰图案,新郎往往在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2.2.2西方婚礼服饰

of 8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西方服饰强调浪漫纯洁而有个性,因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常与吉利、平安、善意正直发生常规性联想,是欢喜纯洁无暇的象征。在古代的西方社会,新娘还需准备一些“旧、新、借、蓝”的东西。“旧”是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借”是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是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3]

2.3婚礼地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由的追逐,婚礼地点已经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像教堂或饭店等地方,而是随之婚礼形式的发展,婚礼地点也在不断变换中,如公园,地铁,大海,雪山等,地点愈加丰富多彩而又浪漫横生。2.3.1中国婚礼地点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2.3.2西方婚礼地点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认为婚姻是神赋予人类的神圣使命,是神对人类的祝福,认可有神的见证的婚姻才是最完美和有效的。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在牧师的主持下,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也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记忆中。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且追求浪漫与实在的结合。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2.4婚宴

婚宴是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中西传统婚俗,我发现中西方传统婚宴的习俗不仅有其不同之处,还有这些共性。

共性在于,婚宴上,新郎新娘都要给家人、朋友及众多宾客敬酒以示谢意。人们往往会表示更美好的祝福,如“白头到老”、“永结同心”等,而不同点在于: 2.4.1中国婚宴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在中国,传统的婚宴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对于新郎的父母更是要宴请其所有朋友。在宴席上,人们只吃、喝、聊天,饭后各自回家,并且中国婚宴的费用是新郎分担。但宾客所给的礼金也足以支付男方婚宴,并略有盈余。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分别向每个酒桌的贵宾敬酒,因此一场婚宴下来,新人已经疲惫不堪。新郎新娘的父母也要向宾客敬酒,对宾客到场表示感谢和欢迎。因此婚宴显得铺张浪费而又无趣僵硬。2.4.2西方婚宴

西方婚礼仪式过后,经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叫做招待酒会。食物的种类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传统以及新娘家的喜好和经济状况来决定,因为在美国经常是由新娘的家庭来支付婚宴帐。酒宴上新郎新娘会在宴席开始时跳第一支舞,之后酒宴开始。对西方人来说,婚礼最重要的程序是牧师主持的贺词,男女双方的承诺及交换戒指,而不是婚车迎送和大摆酒席,婚宴用的是自助餐的形式,因此可以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办的很丰盛,同事来宾根据自己的需要,吃多少取多少,不会造成浪费。

3.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根源

上文基于对中西婚礼文化在婚礼形式、服饰、地点、婚宴等各方面的对比,以下旨在找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诸如婚姻观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历史根源等而加深对中西文化交融现象的认识

3.1宗教信仰—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

在中国,人们并没有固定的信仰,人们只会尊崇“道德”的约束,而这些道德的标准来自儒家思想。儒家认为“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礼记》 · 《昏义》)”,夫妇的关系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的,即男主女从的夫妇关系。西汉“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纲”之说,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确立了父权,夫权的亘古不变的牢固性,实际也确立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卑下而屈从的地位。

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很明确,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他们的婚礼也要按照信仰的宗教的教条来举办。基督教是对西方人影响至深的宗教,他们的婚礼要有上帝的见证,牧师的主持和结婚的誓词。基督教的神强调男女平等,都是上帝的孩子,不应该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所以他们的生育观也与“重男轻女”的中国人有很大差异,男孩和女孩是爱情的结晶,都会受到父母的疼爱。

3.2历史因素—封建传统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

of 8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纵览中国文化历史,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诸如“普度众生”、“因果循环 ”之类的思想。因此,人们为了能够来世“成仙”就今世行善,于是就有了对芸芸众生的“大爱”。因此“大爱”形成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等级观念。男女双方在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时须把家庭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为了家庭声望而放弃真爱,且因为此思想造成了古代女子在婚姻中卑贱的地位。

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小爱”。西方的“小爱”思想成就了西方自由平等的家庭观念。西方男女有权选择自己将要共度一生的伴侣,而不需考虑家族声望,第三者也无需干涉。他们追求婚礼的个性化,因此西方婚礼浪漫纯洁而不掺杂任何物质利益。在西方婚姻中,女子与男子地位平等,无卑贱低劣之分。

3.3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为爱结婚

因婚姻在家庭社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古代,中国人对待婚姻是非常谨慎的,甚至把它看做改变人生命运的捷径。中国传统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繁衍后代,壮大家族,维护并提高家族的声望和地位。由于婚姻意味着要娶进一位不同姓氏的女子,因此,为了不损家族声望,男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非常谨慎的,选择妻子的意义对家庭比对个人更重要。结婚不再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族的事,爱情也不是婚姻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关于婚姻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的规矩,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门当户对”等等。也就是说,男女双方首先要经媒人介绍,父母同意后才能订婚、结婚。除此之外,过去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而妻子却没有同等权利。[4]

与中国传统婚姻观相比,西方的传统婚姻观更加开放、更自由。西方婚姻伦理观是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基督文化的交融, 由此而发展到现代自由恋爱的婚姻伦理关系。西方的婚姻是十分重视个人自由意志的展现, 是人性自然的发展, 是完全由人的自然倾向和自由选择所把握。因此对于西方人来说,结婚并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完美结局。大部分西方人都有“试婚”的经历,即在结婚前同居,以便更真切的了解他/她是否真的适合做终身伴侣。然后在相互承诺的婚姻关系之下, 一同组织家庭并为未来的共同理想生活而努力, 为人类生命的繁衍和生活的改善而贡献。所以父母对儿女的婚姻也没有决定权。情侣们为了爱而结婚,而不是为了家族的声望和地位。

3.4地理环境—斑驳陆离与沃野千里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中国大陆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近海地区在东部与南部,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却最先从内陆的黄河流域产生。由于中国内地距海洋距离较远,故中国人文文化应该是以黄河、长江所组成的两河流域牧耕经济孕育的文化。因而华夏文明,它起源于东亚大陆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在东亚文明诞生的早些时候,从西伯利亚带来的风沙经过一两千年的沉淀使中国中原地带积起厚厚的黄土,而黄河又时常泛滥,这样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的土地十分肥沃。同时,由于东亚中原地带位处喜马拉雅山以东,夏季气候较湿润,雨量充沛适合农作物生长—广袤肥沃的千里平原,濒临大河优越的灌溉条件,再加上适合耕种的适宜气候,以上众多的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我们祖先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文明初期选择农耕经济作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显然是非常合理的。正因为对农业文明的选择,因而中国人特别重视“天地人和谐”,形成了“天为上”的传统观念。因此中国“祭祖”、“拜天地”等婚礼仪式上的繁杂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庄重和对“上天”的尊重;在婚礼服饰中,中国人也选择红色这个预示”吉祥、喜庆“的颜色以求得上天的庇佑;且“天作之合”、“五百年前结成姻”等一些婚姻观也是归于中国传统婚姻观归本于天的思想。

但是因为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因此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而古希腊文明的地区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但事实上希腊半岛这个地区土地资源非常贫乏,而且多山少地使陆路交通变得十分困难,沿岸国家的土地也很贫瘠,因而这块土地的人们想单纯靠农业生产生存下来是非常艰难的。正如柏拉图在《克里底亚篇》中写道,“所有肥沃松软的土壤都流失了,留给一个国家的只是皮和骨头”。但这一地区却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希腊半岛三面环海,东部的爱琴海、西部的爱奥尼亚海和亚德里亚海,只有北部与欧洲大陆相连,其地势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的要冲。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显然在航海贸易中拥有极大的优势,航海条件的优越性使得古希腊人放弃了难以生存的农业生产,然后通过航海与北非、西亚展开广泛贸易。与此同时古希腊的冶金、采矿、建筑、造船等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时候在希腊半岛便形成了一种以手工业加工为基础的工商业经济,正因为航海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方人更相信上帝,相信世界是“天外有天”,而形成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因而西方婚礼仪式必须要有上帝的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此外西方婚礼大多都在教堂举行,而婚礼服饰也选择象征纯洁神圣的白色;而也因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西方人追求自由恋爱的婚姻观。

4.理性看待中西婚礼文化的融合

回首看西方传统婚礼对中国内地20多年的影响,从西装成为男式婚礼的正装开始,到红色婚纱的出现,从浅色婚纱的普及到白色婚纱的主导,从热闹非常拜天地,到新人携手走进教堂走进装饰豪华但却处处充斥着基督教浓郁宗教文化气息的酒店婚礼现场,6 of 8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20多年的时间,西方婚礼文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和占领。范围扩大了说,纵观近100年来中国的婚礼模式:我们时兴过“中西合璧”——礼帽+马褂,中式嫁衣+西方元素;提倡过“简朴务实”;崇尚过“不爱红装爱武装”。时至今日,大行其道的已是所谓的西式婚礼了。而白婚纱几乎俘虏了所有的中国新娘。几乎八成以上的婚礼都变

[5]成了上帝以及耶和华的传播福音诠释婚姻的“道场”。各国历史悠久的婚俗文明被快速奔跑在钢筋水泥丛林里拼命奋斗无暇关注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所遗弃。其实,严格说,当下最流行的西式婚礼并不是真正西式的——剥离了基督教文化的氛围,离开了教堂、教义的虔诚,本意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袭本应象征纯洁神圣的白色婚纱。传统民俗的婚礼文化被视为不适时宜、过时、老土,落得只有归国华人或是外国娶到或嫁给中国人的新人才青睐传统民俗婚礼形式和文化的份上了。

中国,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人文历史,泱泱大国,本该挥舞自己的文化大旗统领世界风云才对,但是一个小小的婚礼层面就暴露出很深的文化危机。在西风强劲的吹拂下,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来民族传统婚礼又见青睐。

随着中式婚礼向西式婚礼的渐变,业内人士所担心的是传统的民俗婚礼文化是否将湮没在西式婚礼文化中?其实民风民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发生变更。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婚礼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无论是西式婚礼还是中式婚礼,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婚礼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显示了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都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对婚礼本身的重视,所以,没什么可忧虑的。调查显示,30%的人还是选择传统的中式婚礼,65%的人选择的是中西结合式的婚礼或叫时尚婚礼,只有5%的人选择真正意义上的西式婚礼。可见当今人士虽然追求新事物,打造个性婚礼,但影响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婚礼文化还是继续在一代又一代中继承下去,并且在不断创新的社会发展驱动下,会产生新概念中国婚礼文化。

因此随着世界越来越趋同,中西方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中西方保持各自的文化特点,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全然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5.结语

婚礼体现了中西婚礼文化的碰撞,中式婚礼的西方化,西方婚礼的中式化,都在说明婚礼的形式在变迁,是婚礼文化的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方两种文化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中国灿烂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中国也在加大对文化的输出。然而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要的;并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即使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以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总的来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们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了解了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及其原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促进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韩芳.中西传统婚纱之比较[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204-1216.[2]绍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张志永.婚姻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6.[4]吴存浩.中国民俗通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5]陈鹏.中国婚姻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6]潘晓梅.婚俗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杨天宇.礼仪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宗颜绍元.婚嫁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李衡眉.试论婚礼形成的时间和原因[J].云南社会科学,1990(1).[10]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学术界,1999(6):74-79.[11]廉庄妍.宗教信仰—中西文化差别的根源[J].科教文汇。2009(3):223-223.8 of 8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2]余怀彦.中西宗教观演进的比较[J].世界宗教研究,1994(1):58=65.[13]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潘文晋.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今日南国,2008(3):160-173.9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淼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名:

期:

第四篇: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中西婚礼文化简介

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婚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个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时代,各种意义的表达早已超过了语言的界限。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婚礼文化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国的婚礼文化也不断地受到西方婚礼文化的冲击,现在年轻人举办婚礼大都是中式婚礼西方化。那么,在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婚礼文化和西方的婚礼文化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本文从婚礼的不同方面试图对中国婚礼和西方婚礼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促进文化交融。

2.中西传统婚礼文化对比

婚礼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下文旨在通过婚礼形式、服饰、地点、婚宴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西婚礼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更好的找出中西婚礼文化差异的原因。

2.1婚礼形式

婚礼形式是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国家不同,婚礼的仪式也不尽相同。与其他方面不同的是,在这一环节,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比西方传统婚礼仪式要简单得多。而婚礼形式也在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2.1.1中国婚礼形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三书六礼”,“三跪九拜”的礼节。所谓的六礼:①纳采: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方家求亲;②向名:男方在求婚后托媒人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准备合婚的仪式;③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礼仪,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形式。古代的风俗要用大雁作为订婚的信物,说明双方已经订婚。后来就发展成送首饰,绸缎,甚至是羊猪;④纳征:是纳吉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是成婚阶段的礼仪,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⑤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方家,征得同意;⑥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式往往被看作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1] 2.1.2西方婚礼形式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般有以下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步骤:①来宾入席;②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③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④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⑤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⑥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⑦礼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⑧茶会或晚宴。但是整个婚礼过程却有着让人不可亵渎的神圣与庄重。

2.2婚礼服饰

“斗争衣衫巧样逢,深浅配来纤手绽”。婚礼服饰在诞生以来,就富有浪漫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服饰愈加绚丽多彩。从古至今,婚礼服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2]不可否认,形势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是世界各国的传统婚礼服饰与悠久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独具特色的东西方各有的气息。2.2.1中国婚礼服饰

中西方审美与习俗的差异决定彼此传统婚礼服饰的不同。中国服饰强调统一而不突出个性,因此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幸福。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都要穿着红色的礼服,而且衣服上的龙凤图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传统婚礼服饰中占主要地位。按照中国传统龙象征男性,风象征女性都预示着吉祥。因此在新娘礼服上会有大大的凤凰图案,新郎往往在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2.2.2西方婚礼服饰

西方服饰强调浪漫纯洁而有个性,因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常与吉利、平安、善意正直发生常规性联想,是欢喜纯洁无暇的象征。在古代的西方社会,新娘还需准备一些“旧、新、借、蓝”的东西。“旧”是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借”是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是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3]

2.3婚礼地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由的追逐,婚礼地点已经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像教堂或饭店等地方,而是随之婚礼形式的发展,婚礼地点也在不断变换中,如公园,地铁,大海,雪山等,地点愈加丰富多彩而又浪漫横生。2.3.1中国婚礼地点

of 8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2.3.2西方婚礼地点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认为婚姻是神赋予人类的神圣使命,是神对人类的祝福,认可有神的见证的婚姻才是最完美和有效的。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在牧师的主持下,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也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记忆中。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且追求浪漫与实在的结合。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2.4婚宴

婚宴是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中西传统婚俗,我发现中西方传统婚宴的习俗不仅有其不同之处,还有这些共性。

共性在于,婚宴上,新郎新娘都要给家人、朋友及众多宾客敬酒以示谢意。人们往往会表示更美好的祝福,如“白头到老”、“永结同心”等,而不同点在于: 2.4.1中国婚宴

在中国,传统的婚宴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对于新郎的父母更是要宴请其所有朋友。在宴席上,人们只吃、喝、聊天,饭后各自回家,并且中国婚宴的费用是新郎分担。但宾客所给的礼金也足以支付男方婚宴,并略有盈余。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分别向每个酒桌的贵宾敬酒,因此一场婚宴下来,新人已经疲惫不堪。新郎新娘的父母也要向宾客敬酒,对宾客到场表示感谢和欢迎。因此婚宴显得铺张浪费而又无趣僵硬。2.4.2西方婚宴

西方婚礼仪式过后,经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叫做招待酒会。食物的种类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传统以及新娘家的喜好和经济状况来决定,因为在美国经常是由新娘的家庭来支付婚宴帐。酒宴上新郎新娘会在宴席开始时跳第一支舞,之后酒宴开始。对西方人来说,婚礼最重要的程序是牧师主持的贺词,男女双方的承诺及交换戒指,而不是婚车迎送和大摆酒席,婚宴用的是自助餐的形式,因此可以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办的很丰盛,同事来宾根据自己的需要,吃多少取多少,不会造成浪费。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3.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根源

上文基于对中西婚礼文化在婚礼形式、服饰、地点、婚宴等各方面的对比,以下旨在找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诸如婚姻观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历史根源等而加深对中西文化交融现象的认识

3.1宗教信仰—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

在中国,人们并没有固定的信仰,人们只会尊崇“道德”的约束,而这些道德的标准来自儒家思想。儒家认为“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礼记》 · 《昏义》)”,夫妇的关系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的,即男主女从的夫妇关系。西汉“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纲”之说,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确立了父权,夫权的亘古不变的牢固性,实际也确立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卑下而屈从的地位。

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很明确,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他们的婚礼也要按照信仰的宗教的教条来举办。基督教是对西方人影响至深的宗教,他们的婚礼要有上帝的见证,牧师的主持和结婚的誓词。基督教的神强调男女平等,都是上帝的孩子,不应该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所以他们的生育观也与“重男轻女”的中国人有很大差异,男孩和女孩是爱情的结晶,都会受到父母的疼爱。

3.2历史因素—封建传统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

纵览中国文化历史,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诸如“普度众生”、“因果循环 ”之类的思想。因此,人们为了能够来世“成仙”就今世行善,于是就有了对芸芸众生的“大爱”。因此“大爱”形成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等级观念。男女双方在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时须把家庭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为了家庭声望而放弃真爱,且因为此思想造成了古代女子在婚姻中卑贱的地位。

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小爱”。西方的“小爱”思想成就了西方自由平等的家庭观念。西方男女有权选择自己将要共度一生的伴侣,而不需考虑家族声望,第三者也无需干涉。他们追求婚礼的个性化,因此西方婚礼浪漫纯洁而不掺杂任何物质利益。在西方婚姻中,女子与男子地位平等,无卑贱低劣之分。

of 8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3.3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为爱结婚

因婚姻在家庭社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古代,中国人对待婚姻是非常谨慎的,甚至把它看做改变人生命运的捷径。中国传统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繁衍后代,壮大家族,维护并提高家族的声望和地位。由于婚姻意味着要娶进一位不同姓氏的女子,因此,为了不损家族声望,男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非常谨慎的,选择妻子的意义对家庭比对个人更重要。结婚不再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族的事,爱情也不是婚姻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关于婚姻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的规矩,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门当户对”等等。也就是说,男女双方首先要经媒人介绍,父母同意后才能订婚、结婚。除此之外,过去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而妻子却没有同等权利。[4]

与中国传统婚姻观相比,西方的传统婚姻观更加开放、更自由。西方婚姻伦理观是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基督文化的交融, 由此而发展到现代自由恋爱的婚姻伦理关系。西方的婚姻是十分重视个人自由意志的展现, 是人性自然的发展, 是完全由人的自然倾向和自由选择所把握。因此对于西方人来说,结婚并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完美结局。大部分西方人都有“试婚”的经历,即在结婚前同居,以便更真切的了解他/她是否真的适合做终身伴侣。然后在相互承诺的婚姻关系之下, 一同组织家庭并为未来的共同理想生活而努力, 为人类生命的繁衍和生活的改善而贡献。所以父母对儿女的婚姻也没有决定权。情侣们为了爱而结婚,而不是为了家族的声望和地位。

3.4地理环境—斑驳陆离与沃野千里

中国大陆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近海地区在东部与南部,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却最先从内陆的黄河流域产生。由于中国内地距海洋距离较远,故中国人文文化应该是以黄河、长江所组成的两河流域牧耕经济孕育的文化。因而华夏文明,它起源于东亚大陆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在东亚文明诞生的早些时候,从西伯利亚带来的风沙经过一两千年的沉淀使中国中原地带积起厚厚的黄土,而黄河又时常泛滥,这样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的土地十分肥沃。同时,由于东亚中原地带位处喜马拉雅山以东,夏季气候较湿润,雨量充沛适合农作物生长—广袤肥沃的千里平原,濒临大河优越的灌溉条件,再加上适合耕种的适宜气候,以上众多的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我们祖先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文明初期选择农耕经济作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显然是非常合理的。正因为对农业文明的选择,因而中国人特别重视“天地人和谐”,形成了“天为上”的传统观念。因此中国“祭祖”、“拜天地”等婚礼仪式上的繁杂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庄重和对“上天”的尊重;在婚礼服饰中,中国人也选择红色这个预示”吉祥、喜庆“的颜色以求得上天的庇佑;且“天作之合”、“五百年前结成姻”等一些婚姻观也是归于中国传统婚姻观归本于天的思想。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但是因为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因此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而古希腊文明的地区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但事实上希腊半岛这个地区土地资源非常贫乏,而且多山少地使陆路交通变得十分困难,沿岸国家的土地也很贫瘠,因而这块土地的人们想单纯靠农业生产生存下来是非常艰难的。正如柏拉图在《克里底亚篇》中写道,“所有肥沃松软的土壤都流失了,留给一个国家的只是皮和骨头”。但这一地区却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希腊半岛三面环海,东部的爱琴海、西部的爱奥尼亚海和亚德里亚海,只有北部与欧洲大陆相连,其地势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的要冲。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显然在航海贸易中拥有极大的优势,航海条件的优越性使得古希腊人放弃了难以生存的农业生产,然后通过航海与北非、西亚展开广泛贸易。与此同时古希腊的冶金、采矿、建筑、造船等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时候在希腊半岛便形成了一种以手工业加工为基础的工商业经济,正因为航海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方人更相信上帝,相信世界是“天外有天”,而形成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因而西方婚礼仪式必须要有上帝的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此外西方婚礼大多都在教堂举行,而婚礼服饰也选择象征纯洁神圣的白色;而也因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西方人追求自由恋爱的婚姻观。

4.理性看待中西婚礼文化的融合

回首看西方传统婚礼对中国内地20多年的影响,从西装成为男式婚礼的正装开始,到红色婚纱的出现,从浅色婚纱的普及到白色婚纱的主导,从热闹非常拜天地,到新人携手走进教堂走进装饰豪华但却处处充斥着基督教浓郁宗教文化气息的酒店婚礼现场,20多年的时间,西方婚礼文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和占领。范围扩大了说,纵观近100年来中国的婚礼模式:我们时兴过“中西合璧”——礼帽+马褂,中式嫁衣+西方元素;提倡过“简朴务实”;崇尚过“不爱红装爱武装”。时至今日,大行其道的已是所谓的西式婚礼了。而白婚纱几乎俘虏了所有的中国新娘。几乎八成以上的婚礼都变

[5]成了上帝以及耶和华的传播福音诠释婚姻的“道场”。各国历史悠久的婚俗文明被快速奔跑在钢筋水泥丛林里拼命奋斗无暇关注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所遗弃。其实,严格说,当下最流行的西式婚礼并不是真正西式的——剥离了基督教文化的氛围,离开了教堂、教义的虔诚,本意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袭本应象征纯洁神圣的白色婚纱。传统民俗的婚礼文化被视为不适时宜、过时、老土,落得只有归国华人或是外国娶到或嫁给中国人的新人才青睐传统民俗婚礼形式和文化的份上了。

中国,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人文历史,泱泱大国,本该挥舞自己的文化大旗统领世界风云才对,但是一个小小的婚礼层面就暴露出很深的文化危机。在西风强劲的吹拂下,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来民族传统婚礼又见青睐。

随着中式婚礼向西式婚礼的渐变,业内人士所担心的是传统的民俗婚礼文化是否将

of 8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湮没在西式婚礼文化中?其实民风民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发生变更。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婚礼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无论是西式婚礼还是中式婚礼,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婚礼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显示了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都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对婚礼本身的重视,所以,没什么可忧虑的。调查显示,30%的人还是选择传统的中式婚礼,65%的人选择的是中西结合式的婚礼或叫时尚婚礼,只有5%的人选择真正意义上的西式婚礼。可见当今人士虽然追求新事物,打造个性婚礼,但影响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婚礼文化还是继续在一代又一代中继承下去,并且在不断创新的社会发展驱动下,会产生新概念中国婚礼文化。

因此随着世界越来越趋同,中西方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中西方保持各自的文化特点,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全然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5.结语

婚礼体现了中西婚礼文化的碰撞,中式婚礼的西方化,西方婚礼的中式化,都在说明婚礼的形式在变迁,是婚礼文化的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方两种文化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中国灿烂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中国也在加大对文化的输出。然而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要的;并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以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总的来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们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了解了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及其原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促进文化融合。

of 8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韩芳.中西传统婚纱之比较[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204-1216.[2]绍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张志永.婚姻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6.[4]吴存浩.中国民俗通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5]陈鹏.中国婚姻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6]潘晓梅.婚俗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杨天宇.礼仪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宗颜绍元.婚嫁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李衡眉.试论婚礼形成的时间和原因[J].云南社会科学,1990(1).[10]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学术界,1999(6):74-79.[11]廉庄妍.宗教信仰—中西文化差别的根源[J].科教文汇。2009(3):223-223.[12]余怀彦.中西宗教观演进的比较[J].世界宗教研究,1994(1):58=65.[13]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潘文晋.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今日南国,2008(3):160-173.8 of 8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淼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名:

期:

第五篇:中西方餐饮、婚礼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饮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中餐重味,西餐重营养)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中国菜植物多,西餐肉多)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中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饮食从先秦开始就以谷物为主 ,植物 类占主导地位 ,谷类蔬菜居多 ,肉食比较少。中国人喜欢热食 ,认为菜凉了 ,就失去了许多鲜味。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谷类即淀粉为主。

西方: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 ,以渔猎、养殖为主 ,荤食比较多 ,以牛肉、羊肉|、猪肉、鱼等为主。西方人喜爱冷食,餐桌上一般有色拉、拼盘之类的凉菜 ,西方人还喜欢生吃食物 ,生吃西红柿、黄瓜、生菜、洋葱等。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则以肉类、蛋白质为主。

在中国 ,烹饪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炒、炸、焖、爆、煎、烩、煮、蒸、烤、腌、冻、拔丝、糖醋等。

西餐菜肴烹饪的方法主要是烧、煎、烤、炸、焖 ,各种原料很少集合烹调 ,正菜中鱼就是鱼 ,鸡就是鸡 ,即使是调味料也是现吃现加。烹饪的全过程比较规范 ,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 ,烹调的时间精确到秒。

中西方婚礼差异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中西方婚礼的差异让我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西方的婚礼是纯洁浪漫的,而中国的婚礼是喜气洋洋的;西方的婚礼看重的是感觉,而中国看重的是仪式。中西方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也就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婚礼风俗.虽然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无论是哪里的婚礼都充满了祝福和笑声。

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在不用的思想和风俗的作用的下,慢慢演化而成。同时在宗教和神话的影响下,各种各样的小风俗和习惯在婚礼过程中渐渐形成。参考资料:博客里找到的

下载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论文.doc(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论文.doc(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的浪漫婚礼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浪漫婚礼摘要:甜蜜的爱情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需要爱情的滋养。然而在爱情婚姻观上,中西方却有很大的差异。伴随爱情随之而来的是婚礼,婚礼......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精选五篇)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浅谈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中西方婚礼文化简介甜蜜的爱情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需要爱情的滋养。然而在爱情婚姻观上,中西方却有很大的差异。伴随爱情......

    中西方婚礼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婚礼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婚礼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其他国家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数千年文化的传承,逐渐形成一种地区特有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美与丑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在各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其中深层......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题目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题目: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 中西方问候语的比较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对比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也开始更加剧烈的碰撞、交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了现代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而在日常生活......

    中西方美术文化差异

    中西方美术文化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也开始更加剧烈的碰撞、交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了现代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而在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