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老阳光的末日读后感
最后一部分我们将检视,究竟能利用前面得来的新理解做什么。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得到切实的、以事实为根据的信心,知道只要我们做得对,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
第二篇:读《古老阳光的末日》有感(模版)
读《古老阳光的末日》有感
原创: 李珂
小女11岁时,听到了非洲屠杀大象之事,拥有年轻人直接明确的逻辑而无法理解成人残暴的非理性的她,踱着步子,流泪哭喊:“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然后转身指着我说:“你只是坐在那儿!”
——《古老阳光的末日》
《古老阳光的末日-抢救地球资源(The Last Hours of Ancient Sunlight)》是美籍作家汤姆·哈特曼(Thom Hartmann)的一部著作。
汤姆·哈特曼以挚热的情感、扎实的研究,为人类面临的困境寻找解答方法——接触流传千年的古老智慧,倾听所有生命的声音,摒弃我们对地球所采取的不良行动,真诚弥补我们的错误言行,从而引导我们跨越否认与无知的泥沼,走进阳光永续的未来。
这个时代,环境问题铺天盖地,已经被谈论得没了新意,甚至让人有些麻木。生态危机是如此令人痛心甚至心惊胆战,为什么一般大众却如梦游似的视而不见,或者仅漫不经心地处理。全球性的危机影响涵盖各个层面,从个人到社会到世界,但是尽管有偶尔的口惠,和假装对接踵而至的灾难表示关心,我们多数的动作[一点回收,少开车、暖气或空调关小点,开张支票给“峰峦俱乐部”(Sierra Club)]似乎只能减轻罪恶感或掩饰日增的无力感,其实并没有多少作用以阻止沉沦之势。
汤姆·哈特曼的《古老阳光的末日》,却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些视角。他告诉我们:“我们的问题并非来自科技、饮食、传播媒体中的暴力,或其他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乃源自于文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大多数解决危机的提案之所以不可行,乃是因为这些提案正与问题本身同源于一个世界观。”他说:“除了改变我们看待及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外,别无他法可以产生实际、有意义且持续的变化。”把环境危机置于文化的角度去考量。
“我们是由阳光构成的”,开篇的观点就是我未曾思考过的角度。因为,植物靠捕捉并储存阳光存在,动物又是依靠植物而活。而后,又谈到人口成长、资源涸竭,以及我们如何一路破坏我们的“窝”.在此部分,特别重要的是对一个少有人发觉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头,以及我们正在耗尽这个源头的证据。我们将谈及现况是如何造成的,以及为何明明山雨欲来,很多人却无所警觉。而作者提到的很多观点也与常规的环境保护不同。常规的环境保护通常触及人的思维和理性,即让你意识到环境问题有多严重,然后告诉你该做什么,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人类。在此书里,作者所触及的,是人的内在,以及那些超越我们物质可见的绝对存在,他希望的是恢复自然的神圣,在这里,人不是环境中的主体和中心,只是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的一分子。
然而,这本书真正深入核心的内容,还在后面。文化的转型。书中从一万年前讲到如今,历史上那些入侵、杀戮、奴役,如何一步步消灭掉古老文化,又怎么让年轻文化统治了我们。最可怕的是,我们信奉这样的年轻文化而不自知。我们要转变看待世界的方式(那种将世界物化的价值观),从个体的生活方式、文化开始带来转变,学习创造警觉,重新授权于妇女,认知什么是“足够”,尊重其他文化及社会,尊重大自然的神圣/神性,改变使用科技的焦点,重建每日的生活与仪式……本书的第三部分指示出一个正面温馨的未来的新希望,你将学到用来改变你个人及周遭世界明确的工具、技术。他呼吁我们回归理智与正常,这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即使最终无法挽回颓势,至少也能播下新生态、新地球的种子。所以,我们必须先知道病情,而后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正如开篇小女孩所要说的“不要只坐在那儿,行动吧!”.对,行动起来。现在,就是今天,就是此时!
第三篇:《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
《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写的文章——《单臂猿的末日》。看完这篇文章后,千万种思绪涌上我的心头,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单臂猿的命运发人深思。
当我看到老莫穿着笨重的翻毛皮鞋将贪玩的小猿的左臂踩断时,我的心头一揪,立刻对这只小猿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与此同时,我也在心底埋怨老莫的失职,他怎么能如此不小心呢?这让小猿以后可怎么生活呀?对小猿的担忧不由充满心头。
当我看到猿酋以及其它的猿们欺负小猿时,我对它的生活更加担忧了。我万般愤怒,我甚至想冲进它们生活的笼子里为它打抱不平。可怜的小单臂,不仅要承受从天而降的灾难——身体残缺的痛苦,还得承受来自外界的欺侮与践踏。上天对它真是太不公平了,我真想在它耳边大声喊:“你一定要坚强,不能就此丧气放弃,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相信自己,只要不断努力,没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所以,小单臂,坚强起来,战胜自己!”显然我知道我这样是无济于事的,可我却无法阻挡自己的思绪。
当我看到老莫因为自己的失职而内心感到愧疚对小单臂百般呵护,有了老莫这把保护伞,小单臂不但不再受窝囊气,而且还赢得了其它猿以及猿酋的羡慕、嫉妒,甚至到最后的巴结、尊重时,我着实地长长舒了一口气,我为小单臂感到一丝的欣慰。然而那只是瞬间的一种心情,来自内心深处的一份莫名的惊恐让我无法阻挡,这远远大过那一时的快慰。我不敢想但又不得不想:老莫能这样一辈子守在他身边吗?如果有一天老莫离开了,那么小单臂会怎么样呢?我的思绪凝固了,整个人近乎窒息。
果不其然,一切尽在预料之中,我最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在一个星期天里,老莫意外掉进了水里淹死了。与此同时,小单臂也迎来了它的末日。没有了老莫的呵护,猿酋和所有的猿们新账老账一起算,它们变本加厉开始了它们肆无忌惮的欺辱与报负,直至最终折磨到它没有了最后一口气。可怜的小单臂,就在告别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期待、盼望着它的救星老莫的到来。我的心情百感交集,可怜呀,可悲!
是呀,正如文中作者所写“要想自己光彩夺目,要靠自身发光,依靠外来光源的照射,虽然也能使自己闪闪发亮,但时间是维持不长的,一旦外来光源熄灭,便会使你陷入一片漆黑之中。”“人生的道路艰辛而漫长,别靠在人家身上走,别让人搀着你走,要咬紧牙关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才能走得长久,走得稳实可靠。”小单臂的末日就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敲响了人生的警钟。
第四篇: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
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
俗话说,打铁全靠自身硬。人生的道路艰难漫长,要想走得长久。让人家搀着你,是绝对行不通的。还得需要自己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而《单臂猿的末日》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饲养员——老莫,一次打扫长臂猿笼舍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只小猿的左臂踩断了。小猿虽然活了下来,但却成了单臂猿。
单臂猿因为残疾,经常被别的猿欺负。老莫很内疚,便处处护着它。只要有猿欺负它,老莫就会揍它们一顿。相反有猿对它好,老莫便会给它们食物。在老莫的帮助下,单臂猿在众猿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好景不长,老莫坐车外出时出车祸死了。接替老莫的小伙子不知道单臂猿和老莫之间的关系。单臂猿没了靠山,半个多月后,单臂猿死了。
看来:要想自己光彩夺目,还是要靠自身发光;依靠外来光源照射,虽然也能闪闪发亮,但是时间维持不长,一旦外来光源熄灭,你便会陷入黑暗中。诚然,有外力相助,能使你披荆斩棘,事半功倍。但若你因有外力相助,而松懈了自己的努力。变得开始依赖于外力,把命运押在别人身上。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外力悄然离你而去,而你却在困境之中。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想成功,还是得需要自己的努力啊!
第五篇:《末日异境》之读后感——有关“意识流”
~-4-25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真可谓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我认为在这部作品中加入此种写作手法是十分恰当的。以它是科幻小说的角度来看,意识流在感觉方面能加强读者对“意识”与“潜意识”,或者说外在与内在思维模式的理解。以它是描写都市人心境的小说来看,意识流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解剖人心的最直接的途径。我还不太习惯看参入了意识流的作品。开始认为它是一堆废话,后来又隐隐感觉它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只是形式上的必不可少,并不是内容上的。从某一方面讲,意识流既是意识的水流。每个人都有意识流,就像每条河都有分岔的小水流一样。在写作中,意识流决不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拓宽了发展的渠道,有时会给人以横向发展故事的错觉。但在生活中,其影响则取决于人对自我意识的控制力与约束力。我认为任由意识流奔泻并不是坏事。我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意识流的蔓延速度与广度是他的写作素质的决定性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从不认为有些人发呆就是没有灵气,相反那是内心过于活跃的表现。有关“两个故事的平行写法”我认为他参照了一个美国人写的《罪恶》。这本书以“昨天篇”与“今天篇”交替平行进行,在内容方面几乎没联系,使得这种写法没什么意义。而村上春树则把这种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两个故事之间充满了暗示与解释。有关现代人的心境在此我引用编者的话:“其实,正如村上笔下的我一样,现代人觉得自己迷惘和空虚,或多或少是因为醒觉自己过着的人生,并不是自己渴求拥有的人生。于是,我的脑中便潜意识地制造一个我的乌托邦,希望里面有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依我意愿的东西。就像世界末日里的街一样,无争,无欲,无私,无死的宇宙的边上,万物的归宿。”有关村上春树一九四九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在神户长大。神户是一个海港,在那里很容易和外国人接触和取得英文书籍。这个受欧美文化熏陶的作家于焉诞生。村上的作品风格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很深,作品充满都市生活的苦闷与人情的细腻。译者赖明珠说:“他非常坦白,真诚而用力地试图赤裸裸地“切开”自己,“解剖”自己,看他如何把头脑切成左脑,右脑;试图把自己的肉身和影子切开;试图捕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流动移转;试图揣摩有心和无心的不同境界;生与死,不死和永生的可能性;试图穿梭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之间;界定人生的完全与不完全``````挖掘一些最基本最简单而事实上又一直深埋在我们心底的谜一样的问题。他从令人意外的角度切入,而达到令人惊奇的效果。”有关结局为了自己创造的世界而舍弃自己的影子与自己原来的世界,是因为他爱着他自创的世界。作者简介中写到:“村上的作品和生活充分反映了六十年代工业先进国家年轻一代的激进反叛心态,那种虚无失落,无所归依的感觉,今日的年轻人亦可引起共鸣。”我并不认为他能引起“今日年轻人的共鸣”,至少不能引起我的共鸣。难道一个“无争,无欲,无私,无死”的世界就是年轻人所向往的吗?人是靠着一股驱动力而活着的。佛洛伊德说“性”是一切行为的原始驱动力,而我认为“欲”似乎更为恰当一些。当然“性欲”占了很大的比例,“虚荣心”与“占有欲”这两种欲望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与“性欲”并称为“欲”的“三大板块”。人若真的无欲了,就失去了活着的驱动力,那么即使是永生也毫无价值。那个男主角哪来的那种莫名其妙的爱心与善心使他甘愿永远地留在郁闷无比的“世界末日”里?无论是下意识或潜意识创造出一个世界,终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人的本性是不懂得珍惜易得之物,以我的痛苦经历来看,即使再强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有那么高的觉悟。村上是否真的如同赖明珠所说“连自己体内一切不完全的,污秽的东西在内,一切都总动员地写完的。”我并不这样认为。从头到尾我没看到男主角有一丝暴力倾向,这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暴力倾向,无论是在意识或潜意识里。我曾经幻想自己穿着火红的吊带裙,骑着黑色的摩托车,舞着带火的黑色长鞭在满是人的街道上驰骋。鞭子所及之处便化为一片火海。而我则兴奋地看着四处逃窜的人群,最后毫不留情地毁灭这个世界。我曾画过一个长着黑色翅膀的裸体美女飞翔在天空中,用她长长的黑色指甲送出一发发炮弹,毁灭一座繁华的都市。情欲与暴力,美丽与灭亡似乎总能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意识中毫无暴力倾向的男主角确实是“不完全的”,而他最后选择留下倒是挺像有自我毁灭意识的。有关创意实在是太多!从文章中抽出三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词语组成的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新颖而恰当地把地球比喻成咖啡桌;用象工厂说明意识之核;独角兽把吸入的人心在头骨中化为古梦;梦读通过读梦把古梦释放在空气之中;影子独立地与人分开;恐怖的地下世界;胃扩张的图书管理员``````在一篇文章中能有如此多的影响故事情节的创意,至少我现在还做不到。最喜欢的话
1、人类行动的大多数,都是在自己今后还会继续活下去的前提下出发的,如果拿掉那前提之后,几乎什么都没剩下。
2、世界上有不能流泪的哀伤存在。那是对谁也无法说明的,就算能够说明,谁也不会理解的那种东西。那哀伤既不能改变成任何形式,只能像无风之夜的雪一样静静地积在心里而已。有关永恒如果说循环数字无限分解一段长度而使信息量无限大,思念无限分解一段时间而使生命永存,那么什么可以无限分解新鲜感而使爱情永恒?亲爱的,你说是了解。你说如果有一天你已经完全了解我,便是离开我的时候。但是如果你这样想,我宁愿先离你而去,因为我不愿再让你了解我。因为无论如何,我都要为自己保留足够的、任何人都不能踏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