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末日宣言”演讲比赛
“末日宣言”演讲比赛
2010年4月10日下午3点,由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学生会文宣部举办的“末日宣言”演讲比赛于力学楼207顺利举行。本次比赛是校演讲比赛的选拔赛,由运载学部团委常务副书记耿健、团委理论研究会会长王伟坤、团委宣传部长杨洪启、学生会文宣部部长田洪雨担任评委。
赛场上,选手们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末日”的看法。有的选手指出享受现在,珍惜现在;有的同学则是反思现状,号召大家保护地球;还有的同学呼吁世界和平。各种观点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与此同时,四位评委也认真的为每位参赛选手打分。随后,经过工作人员计算,确定了各位选手的名次,并由耿健同学为选手们颁发奖状。
举办方希望通过本次演讲比赛来提高同学们的危机意识,并却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相信本次演讲比赛能给同学们带来启发。
第二篇:《末日哲学家》影评
《末日哲学家》影评
难得的,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末日哲学家》。
西方的哲学,最近看来好像是趋于实用化。主要体现在只提出问题,尤其是反映深刻矛盾的问题,同时不给出答案。这也很好,学习哲学的过程,成了人类让大脑做体操的时间。
比如电影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火车轨道上,有一个分开两支的岔道,上面分别躺着一个人和五个人,列车冲过来的时候,你刚好是扳道工,你会怎么办?!让列车冲向一个人的岔道,也许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挽救了多数人的生命,但是你依然是在选择性的杀人。另外一个类似的情况是,列车就要冲过来,可是前面有五个人就会给压死。你面前有个胖子站在轨道旁边,如果你推倒他到轨道上,他的个头能让列车偏离轨道而救了那五个人,这时候你会选择什么?!
我的理解是,首先需要理解,在很多时候,我们人类会面临自相矛盾的艰苦选择。同时,我们得说服自己,接受自己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不让自己再困惑苦恼。
可能有些人天生就明智地这么做着了,不过还有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这些人里面包括我。
简单叙述一下电影的故事梗概。哲学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类面临核爆炸等种族生存危机之时,这个班级里面,只能有十个同学能够进入人类事先准备好的避难所,在其中生活一年,之后出来,跟其他避难所里的少数幸存者一起,肩负人类繁衍生存的任务。怎样挑选这十个人,是问题的关键。
职业,性别,健康情况,似乎是首先需要重视的因素,电影里演练后的结果是:只是考虑这些,结果却很悲惨。因为总是有不为人知的各种不安定的因素存在,其中还包括,复杂的人类,有着很多情绪性的看起来很不理智的需求。
按照“理智”的哲学老师的想法,他每次都首先打死那个诗人因为在涉及人类的生存的大问题时,他所创作的诗歌是最没有实用价值的。“理智”的哲学老师,不允许这样的人,占据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而哲学就是大脑体操,所以最后代表“人性”的女同学站出来,提出由她来主导,选择出这十个生存者。她挑了被“理智”的老师所摒弃的诗人,糕点师,歌唱家,竖琴师,有可能身患传染病的医生,甚至有一个同性恋者……结果是,他们十个人在优美的音乐,浪漫的诗歌,波澜起伏的戏剧,摄人心魂的舞蹈,以及美味的糕点的伴随中,愉快地度过了这一年的避难期。
故事的秘密,是什么。而最后的结局是又是什么。故事的秘密是,“理智”的老师,内心实际上疯狂地爱着“人性”的女同学。最后的结局是,“人性”的女同学,毕业了,吻别了“理智”的哲学老师。
第三篇:末日情书(一)
末日情书
(一)——致冥冥中的你,假想的你
2012.12.16
原来距离蜚语中的末日已不足半月
《2012》首映时,你问我:假如
假如世界只剩下九秒,你会做些什么
我清晰地记得
当时的我把目光投向幕布上无比深邃的海水 没有作声,像是在看着你的眼睛
又像是在审视自己的心
后来,直至今日此时此刻的我在想——
假如世界只剩下九秒
整个世界空虚,沸腾
所有的人惊惶,尖叫
我愿意陪你看最后这人声鼎沸的繁华
和你一起逃离,直至湮灭
然后——九秒,末日
第一秒 向一个人告白,这个人或许应该一定是你
告诉你曾喜欢你许久
用漫长到似乎长过一个世纪的时间仰望
继而等待莫名的勇气到来
直至确认这个人的确是你,欺骗不了雀跃的心脏 直至此刻,我用一秒钟疯狂
疯狂到忘记自己和所谓的矜持,疯狂到只记得你 第二秒 用额头轻触你微硬的发丝,像没修理的络腮
摸清你掌心的纹路,看清你眼眸的潋滟
用所有的感官与细胞来感知铭记你
那么下一世,无论我失去些什么
都还能在冥冥中感知你的存在第三秒 我想我只需要你给我一秒钟
在清晨的某一缕阳光里为你画幅素像
用单调的黑墨勾画世间独一的你
只为
你是我,世间最美的情郎
第四秒 在砭骨的寒冷刺痛中抵达极圈内的某一座山峰
我们的营寨驻扎在阿拉斯加
看星空在眼前幻灭,极光永昼
疼痛在脸颊,在手臂。无时无刻
像是在提醒彼此依偎安眠的存在第五秒 用尽全身的气力悲伤,尖叫,放肆,哭泣
和你,亲吻
把这一世的悲欢喜乐挥霍到极致,独留爱
伴随玛雅世纪预言的衰竭而永垂不朽
第六秒 在老旧照片里回到你的小时候
和你经历成长,辛酸,甜蜜
在没有我的长久时光里
你的面容忽然无比明晰
被LOMO相机定格在心脏的某一处
第七秒 被荆棘刺破血肉
从另一侧爬向泰山之巅
到顶峰的一刻,酣畅淋漓
去看绝伦的日落和惊艳的日出吧
至少让我相信
我曾在这世上与你经历过朝晖夕阴
第八秒 就这么静坐,像保持了亘古的姿势
什么也不做
只是呆呆地,固执地望你凉薄的唇
用勒入血肉的疼痛力量拥抱
只是为了证明彼此还在然后等待末日
第九秒 等待真是个漫长煎熬的路途呐
忽然想起还有重要的话要告诉你
是你一直要听的那几个字,我……
末日的潮涌刹那间淹没了我的脚踝,膝盖,眼耳口鼻
于是我用胸腔内唯一鲜活并永远随你跳动的东西告诉你“我喜欢你。以及,我爱你。”
末日 末日究竟会不会来临
似乎没有人知道
于是
趁假想末日的来临向假想的你致敬
胡小一
2012 12 16
第四篇:纵有末日
纵有末日,爱无尽头
2012级34班一根筷子
《疯狂原始人》这部影片,莫名的就戳中了我的泪点。看完后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一想到瓜哥这一家子,脑海中便浮现出 “纵有末日,爱无尽头”这句话来。
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抢夺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永远不要不害怕”。而大女儿“小伊”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她不满足一辈子留在这个小山洞里,一心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新奇世界,因此和老爸冲突不断。没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临,一家人被迫离开家园,展开了一场全新旅行。
《疯狂原始人》通过一种近乎绚烂的视觉盛宴幽默而温情的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在追赶时间脚步的过程里,真正驱动我们坚持下来的并不仅仅是到达"明天"的梦想,而是内心深处的爱。它无法说清楚,却能感受得很刻骨:瓜哥粗鲁有力没啥主意,却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把对家人的爱泼洒在使不完的力气里;外婆胃口独特性格古怪,却始终对女儿及孩子保有最慈祥的爱;小伊不顾危险攀岩登高,只为追逐落在手上的太阳,这股动力源自那眼神都为之放光的对自由的爱;盖对明天的追逐是他对梦想的爱在驱动,而对小伊的爱,显然,呵呵,这是典型的泼辣女恋上文艺男。
有人说,这部影片既有《超人总动员》一家人的团结与各显神通、又有《冰河世纪》的原野放逐与一路聒噪、还有《勇敢传说》的脉脉亲情、甚至有《驯龙高手》的各色萌兽。以至于,导演高群书在看完该片后,在自己的微博中盛赞:“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好看,老少咸宜,值得看五遍以上。”
我认为,推选影片中最感人的时刻非瓜哥和小伊拥抱暂别的时刻不可了。面对身边的山崩地裂,瓜哥勇敢担起了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帮助家人到达幸福的彼岸,追赶光明,自己却要留在毁灭的此岸。看到这里时,我不自觉的就想到了爸爸,爸爸每日为我们而劳于生活,却从不抱怨只要看到我们幸福,他便很快乐。有句犹太谚语说,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或许爸爸注定就是要多一份牺牲。
每一个孩子都会这样想吧,为什么爸爸不允许我干这个?妈妈不同意我做那个?其实,他们只是太爱你了,他们担心你会受到伤害。那些,他们曾经遭受过的痛苦,他们不愿你再承受;那些,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他们不愿你再重蹈。
或许,这样说很矫情,但这就是事实。如你所知,不管你是不是只说一次,爱就一个字。是的,爱很简单,但对父母来说,纵有末日,爱无尽头。
第五篇:“末日皇帝”观后感
教学录像观后感正文:
电影“末代皇帝”对比现代观后感
今天和小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观看了电影《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用高妙的叙事手法,将末代皇帝的一生,以历史作为背景,铺展在了一张巨大的政治帷幕上。整部电影,张力十足,发人省醒。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从小自我尊大,没人管教。三岁登基当了宣统皇帝。辛亥革命被废。也曾经是被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上台的“傀儡”,1945年,溥仪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最后又被改造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
1950年,在解放军战士的监视下,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犯人一起走下开进站台的一列闷罐火车。溥仪走进洗手间,用刀片割开血管。战犯管理所所长的推门喊叫声把溥仪带回到42年前。当时不足三岁的他,按照慈禧太后的懿旨,进宫登基,当了宣统皇帝。溥仪从小在唯我独尊的环境中长大,孤独而缺少管教。辛亥革命后,他被废除。1922年,溥仪结婚,皇后婉容,淑妃文秀。1924年,做着复辟梦的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到天津做了寓公。1934年,日本吞并中国东北,扶植溥仪当了伪满州国的皇帝,虽然他只是从属于日本关东军的“儿皇帝”。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溥仪成了苏联红军的囚犯。溥仪押送回国路上的自杀未成,进了战犯管理所。他学会了生活,还学会了解剖自己的思想,改变了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59年,溥仪获特赦回到北京,成为一个公民,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1967年,文革中,他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为当年的管理所所长辩护。同年,溥仪因病谢世。
或许世人都将一个王朝的没落归根结底怪罪在他的身上,但是事实上甲午战争的战败和百日维新的失败早已奠定了清王朝的腐败。他只不过在不合适的年纪不合适的时期不合适的环境迫不得已担此大任。或许没有人会记得当建立伪满洲国之后他因为要求自己的国民受到与日本人一样的待遇而遭受冷眼和无视,或许世人都觉得他是公认的叛徒,而我们觉得他有点像三国时期汉献帝被曹操玩弄于掌心挟天子以令诸侯。
人真的有自由么?高处不胜寒,溥仪,作为一个皇帝。从他登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失去了自由。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被人利用,被政治利用,被权力利用。他也曾经想做自己的主人,和一个普通人那样拥有天真浪漫的性情,拥有自在无忧的童年。但是他只是一个傀儡,一个被操控的象征物。他后来,彻底变了,为了权力,为了满洲国,他不择手段,不惜卖国,他差点毁掉了自己。最后,我觉得不是政治饶恕了他,而是他自己救赎了自己。“要是我对溥仪没有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末代皇帝》以一个西方人视角和手法,讲述了一个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也许称不上传奇,但从称帝伊始的清朝从衰败步入灭亡,群雄割据军阀混战的民国,以及最终被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审判的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罕见的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人物,更重要的,他曾经是一位被四万万中国人信仰和膜拜的皇帝。而这个无权选择的特殊身份使得溥仪自从见到慈禧太后那一刻起便成为了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和牺牲品。一生功过,自有公益,但以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人的角度来看,溥仪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唏嘘。因为,他首先是一个人。贝托鲁奇将溥仪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拆解,组成了彼此交替错综的篇章。从蹒跚学步时被迫登基,到风烛残年时步履蹒跚地最后一次坐上皇座,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是大清王朝大势已去的黄昏,同时也是中华民国充满希冀的黎明,他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与了一个国家在剧变中改朝换代的重要过程。人们对于溥仪有着种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他是背叛国家的卖国贼,有人则同情他作为一个被剥夺权力的君主颠沛流离的命运。但在“历史”与“故事”之间,贝托鲁奇选择了后者。
为了展现紫禁城的宏大和壮阔,贝托鲁奇使用了大量的广角镜头:“在紫禁城,溥仪从未获得过阳光的直照,他总是处在阴影中。在这段生活中,他在思想上始终同外界隔绝的,稍后,当他从老师庄斯敦那儿学到的东西愈多,我们就愈来愈多地感到阳光照着他了。光与影的博斗也就逐渐展开了,就像意识和无意识在你身上展开了搏斗一样。” 而最终,随着溥仪带着恐惧被迫离开自己穷尽一生想要逃离的紫禁城之后,光线如同命运之神的无常一般又逐渐变得吝惜起来:“在满洲国那部分故事中,当他被日本人充当傀儡皇帝,而他自己也梦想着重返自己的帝国时,阴影几乎又笼罩了整个画面,就像又回到了他童年时代一样,后来,在监狱中,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愈是他懂得许多事情时,光和影也愈来愈趋向平衡,他应该在光和影完美无缺的平衡中,在平稳的色调中了结你的一生。”
权力究竟是好是坏?没错,权力可以让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以让人被所有人顶礼膜拜,但是对于溥仪来说,权力更像是一把沉重的枷锁,压得他这辈子几乎都喘不过气来。他始终不愿意放弃权力,最终可以说是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权力,却让他拥有了轻松自在的生活。他成为了园丁,不再被政治裹挟,不再成为一个无辜的牺牲品。他自由了,他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究竟是权力不再需要他,还是他不再需要权力?大家觉得呢?
国家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溥仪之所以会犯下大错,是因为他被封建君主专治的思想荼毒太深,他始终放不下家天下的旧梦。始终忘不掉自己的满洲国,始终放不下自己皇帝的身份。他错误地,狭隘地理解了国家的概念。国家真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属于公众的价值。爱国,不仅仅是要守住国土啊。每个人都是活在许许多多的无可奈何之中的。这部电影,很有深度,有哲学深思的。什么哲学深思?就是,其实,溥仪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许多人都会面临的悲剧。就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我们除了妥协和服从,几乎没有别的道路。面临这种无可奈何的人生状态,溥仪一开始的选择是愤怒,是压抑,是几乎偏执的局限自己的人生。后来,他彻悟了,他之所以活得这么无可奈何,是因为他不懂得放弃。最后,他选择了放弃。却收获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独立。
最后的战犯生活,可以说是溥仪的觉悟期。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受人棒喝的囚犯,不仅对生理对心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囚犯生活也算是彻底改造了他。最后他成为一名花匠,过着平静的生活。褪去君王的虚幻浮华,重获精神之自由,扯断木偶线,做回真自我。真是人生的美好收关。
回顾新时代,新中国已成立许久,十九大的也顺利召开完毕,习近平主席也做出了强调: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注意把握蕴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会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落实责任,结合自身实际,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推出改革方案的要狠抓落实,还没有完成的改革任务要紧抓快干,已经落实方案的还要巩固改革成果。
相比而言我们是幸运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已步入正轨,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再没有了战乱,再没有了侵略。祖国也成为了当代强国,列强再不敢进犯。而我们也在党的关怀下,在祖国的怀抱中滋润成长讨论起历史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力!
溥仪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溥仪的不幸,是因为他很少活出自我。溥仪的幸运,是因为他最终走出了那个权力的阴影,得到了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