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5:4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第一篇: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韩寒:“对于当时的我这样从来没有弄明白自己有什么追求的人来说,姑娘就是唯一的追求,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这种追求是多么煎熬,这让我懂得了人生必须确定一个目标的重要性,无论车子、房子、游艇、飞机,都比把一切压在姑娘身上要好很多,因为这些目标从来不会在几个客户之中作出选择,只要你达到了购买标准,你就可以完全的得到他们,并在产权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有人来和你抢,你可以大方的将他们送进监狱。但是姑娘不一样,把一个姑娘当成人生的追求,就好比你的私处永远被人捏在手里一样,无论这个姑娘的手劲多小,她总能捏的你求死不能,当她放开一些,你也不敢乱动,当你乱动一下,她就会捏的更紧一些,最残忍的事,当她想去其他的怀抱的时候,总能先捏爆你的私处再说。这种比紧箍咒更残忍的紧什么咒,使你永远无法淡定神闲。我知道生命里的各种疼痛,我发现这种疼是最接近心疼的一种疼痛,让你胸闷、无语、蜷缩、哭泣。这便是不平等的爱情,当你把手轻抚在她们的私处上,总想让她们更快乐一些的时候,她们却让你这样痛苦。我常常看见那些为爱情痛苦的同学们,但我无法告诉他们,人生爱情是什么,我也正沉沦在里面,自闭和防备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是我摘取1988其中一段关于爱情的独白。文中的孟孟,不是萌萌,也许不存在,而是一个象征中的那个姑娘。我们都见过的梦里那个姑娘。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梦想家,总是能相信电影里面的剧情,深陷其中。但是殊不知一个特工镜头前失败了无数次,才换来了精彩完成任务的那一刻;殊不知一个英雄在成功拯救世界前,地球早已被他的失误毁灭了无数次;殊不知一对恋人百传千折的相遇相守的剧情中,已经有无数对的恋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走到最后,读后感《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这段文字不是对1988这本书的评价,因为整个故事实在是太多的精彩和冷冷的几声嘲讽了,而是对沉沦的我一个鸣立,以此段话作为对自己的勉励。以下1988读后的谈论与此无关。

1988

我也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站在长江上的一座桥,不管是哪座也好,可能也是1988走过的一座桥。望着滚滚长江奔波入海,就像是奥运会、世博会的汹涌人流,何等壮观!只不过江面上多了一些混合着的黑色液体,夹杂着黄沙和城市所报答的东西——一滴浑浊难以分解的污水和一个破旧不堪的易拉罐……一起撒入大海吧。这是一种赞美,赞美长江,赞美大海。把你一切你知道的词语,一切你能想到的比喻都扔进里面去吧,你总是对的,因为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你总不能欺师灭祖吧。因为大海太大了,大到包容万物,颠倒乾坤,大到……大到你想和他谈谈。当他即将张口的时候,发现一层黑色的液体紧紧地封住了他的嘴。忽然间,发现自己的嘴也渐渐的消失,不是张不开,而是消失!然后就是一片梵高式沉默的呐喊。我不是反革命。谢谢老师。

就像韩寒说的,你知道的越多就越像是这个世界的孤儿,这就是1988的孤独。那些默默反抗过的人们告诉我们,这条路没有错,继续前行吧,但是你已经用掉了一次帮助的机会,再见了朋友。

第二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周末,花了两天时间,读完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之前就觉得这应该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小说,一如他一向的笔锋,在凌乱的故事排序中透出犀利,在单一的描述手法中博得褒贬不一的评论。他说,这是他写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所以,好奇心总是会驱使人去读一读。

小说中的1988,只不过是一台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这也许是一部旅行小说,又也许只是一部借着行走的名义的写实小说。在作品中我只是再次看到了名为现实的东西,而这“现实”也是真正底层人民的写照。当然故事已经因为文学的渲染变得多了很多人情味。故事中,男主人公路子野从他朋友手里用废铁的价格买下那辆1988,并在若干年后开着它去远方的监狱迎接那位朋友。结果,在路上,他在一家小旅店遇到了妓女娜娜(虽然她有很多名字,但是已经都不重要了),他们一起经历了公安人员的审查,并在得知娜娜已经怀有身孕后,动了恻隐之心,开着1988,载着娜娜上路,在相处的4天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互相述说了或者回忆着各自的过去。人物中大多是写社会底层,作为妓女的娜娜、作为演员后来被潜规则沦落柳巷的前女友孟孟、还有初恋的女孩刘茵茵、童年玩伴10号……

然而,我不想再去评论那些文字中所展示的现实,那些社会中的欺骗与潜规则。我只想说一下文章所展示出来的善良与人性的美丽面。虽然妓女的形象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是引人注目的话题,但是小说中的娜娜是我见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单纯善良的女子。她即使身无分文也选择勇敢生下自己的孩子,实现自己人生的一大理想。虽然她没读过什么书,虽然她的一些逻辑看上去很可笑,但是,在她的言语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敢与真实。娜娜说,她的理想就是从发廊升级到桑拿中心去,这样工作收入可以更稳定更安全,她说的没错,纵然她还是逃离不了做小姐的命运,但是她也是被生活所迫,在她的世界里面,她还是不断的想积极向上的,她想从底层的小姐做到上层一点的小姐,然后为自己的孩子一直在不断努力的存钱,并时刻规划着孩子的未来,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果有条件上学、找个好工作,一定也会成为人上人的。然而不幸的是,她无法再次选择自己的道路,更无法看到自己孩子的未来,最后,娜娜还是得了艾滋病死去了。

娜娜去世后留下了不知父亲是谁的一个女孩,作者称之为全世界的孩子,这个孩子第一声没有喊爸爸,也不喊妈妈,只是喊了一声“咦”,对着这个世界抛下了一个疑问。主人公其实就是这个世界的眼,他回忆中的过去,他相处4天的娜娜,都是从他的眼中映射出来的,他对世界的疑问就是让读者们去思考的对于自己人生的疑问。他们的人生中还有部分人物不可思议地交织在一起,他们从互不相识的嫖客与妓女变成了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男女朋友。在娜娜去世的若干年后,她的孩子也请人转交路子野代为抚养。这就像一个生命的延续,旧的生命虽然看似残缺不堪,但是它仍能延续下新的希望,所以,我想在我们的生命中,虽然也会经历坎坷,但是我们比娜娜幸福很多,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长存那份希望,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呢?

这就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讲述的故事。但它带给我的不是灰暗与悲哀,更多的反而是一种激励吧!

第三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第一次读韩寒的书,读出了反抗,无奈与悲壮。这本书很现实很有思绪。现实是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小说,但里面的故事却一点不异于现实,比较灰色,不黑也不阳光,现实本来就是灰色的,纵然你多么多么看不惯世俗的一切,但它还是在你周围阴魂不散。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讲述了主人公路子野与一位妓女娜娜三天的行程,另一条路是路子野对于童年以及过往的一些记忆。

妓女娜娜在一次工作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她怀孕了。虽然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但是她却没想打掉孩子,而是想要生下来抚养她。她甚至已经规划好孩子的未来:一直卖身供孩子读书,如果孩子有出息的话还要送她出国。从怀孕那天起她就开始攒钱,好不容易攒了两万块,一万用来生小孩,一万供自己10个月的开销,没想到后来却被罚款罚光了。尽管如此,她也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作践自己,而是想通过努力工作换取自己想要的未来。

而路子野是本书男主角,同时也是全书中最怂的一个人。他无数次试图逃避自己身体里与那些先行者应和的那部分超越现实为理想而活的子人格,却又不愿意屈从于由娜娜代表的阅人像阅兵一样多的保有尊严平实过日子的现状,于是他在两者间无数次反思、徘徊、往返、纠结。他崇拜有知识正直追求理想的丁丁哥哥,向往敢作敢为的玩伴,然而他向往的这些人都一一死去。他当记者的时候,曾经想揭露人们的丑行,但是却遭到其他势力的影响,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潜规则。还有,他调查了女友的剧组,本来想揭露他们没有按时发工资的丑行,但是,反而让这个剧组红了。

娜娜和路子野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自身力量的渺小与社会一些势力的强大,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真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法逃避,只能挺起胸膛面对,也许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也要为之努力,脚踏实地,尽量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守护自己的心,温暖他人。

最后的结局是,随着娜娜象征的现实世界与先行者们象征的理想世界被死亡的力量所统一,陆子野终于找到了直面真正自我的勇气,活出了热血青年应有的姿态,走在自己的路上,即使那里不再有旅伴。正如陆子野自己说的,“我发现我生命里所崇拜的都是那些热血的人们,虽然我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但我的血液是温的,我总是喜欢看见那些热血的人们,我希望我成为他们中的一个。我总是发现,当我在发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思考了,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了,当我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翘了,然后我又不敢行动了。翘了的他们就成为我生命里至高的仰望。我天生佩服他们,希望他们身上的血能够温热我的身体。他们替我撞过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上的高墙,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进的沟壑。”

生活就是现实。书中说生活就是一个婊子、戏子,什么都是,是你能想象到的一切,你可以用所有比喻去给生活下定义。但每个人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中,生活按照它不慢不快的节奏一步一步,好比一个幼孩,不可能一出生就满月,一满月就结婚吧。在此,我要给自己以及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朋友们说,纵然我们看不惯现实中的许多不好的东西,也不必也不能太过于“仰望星空”,因为星空是没有尽头的,谁也看不到,倒不如从即日启程,脚踏实地,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力让自己以及自己关心的人生活的好一些。虽然我无力改变现实,但这并不代表我向现实妥协,为了生活的更好,我会合理面对现实,我的生活要在现实中行进,直到老去。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这个世界谈,有人谈的很投机,于是他生活的很好很辉煌,有的人谈的很不高兴,于是他生活的很惨很黯淡,所以为什么有的人觉得生活有多么美好,有的却觉得生活有多么潦倒,有人给力未来,有人自杀现在。你想怎样和这个世界谈谈?

第四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世界。也许在王小波去世后、也只有韩寒能发出这样的沉思。《1988-我想和这个 世界谈谈》虽然和《沉默的大多数》不在同一时代发表、但两者境界却有异曲同 工之处。韩寒之所以成为当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并登上全球最具影响力 100 人、这不 仅来自于他天生中的叛逆、应该注意、他的帅气、作家车手身份、他的犀利言语 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取向,当然不是指文化的主流意向,只是年轻人的认知观、他 博客 3 亿的点击率绝不是盖的。我们生活的时代俨然已成为《2015》或者白银时 代的预言、而韩寒在他的 1988 里一反他平时的犀利风格、平实的语言、以小说 题材将他的所看所思呈现出来、一个我们生活的真实的世界。他貌似走马观花地驾驶 1988 和一个妓女娜娜路过现实,事实上,他一路奔 波,旁观了匍匐于道路两侧的无法跳脱的现实宿命。现实正像灰尘一样扑面而来!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污浊、寒冷,涂抹着死亡的暗淡色泽,散发着忧伤 悲愤的气味。丁丁哥哥的死、10 号和刘茵茵的死、孟孟的沦落看似无不偶然,但似乎都 被无形的力量扭曲和摆布着。“大时代就是把人当玩意儿操弄的一个东西”,小 说中虽然没有惊涛骇浪的大时代,但是每个人都被当成了玩意儿在操弄。陆子野、娜娜作为幸存者,虽然活得卑微,不断被他人欺骗、被环境压抑,但是在无奈和 孤独中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活法和理想。那么 1988 教给我们那些沉思 比如,为什么这部小说叫 1988,让人无来由地想起 1988+1 的那个年代。又比如,为什么丁丁哥哥会不明不白地死了,他想和这个世界谈什么,怎么 谈着谈着就谈完蛋了么? 又为什么 10 号和刘茵茵也完蛋了? 又为什么那个学校附近的工厂是个兵工厂? 又为什么 1988 的制造者袭击了化工厂? 又为什么娜娜留下了一个孩子给男主人公?她本人去了哪里?娜娜一个妓 女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在哪里? 又为什么,流沙说,你走吧,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沉默的年代,我们沉默因为无力改变什么,但至少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世界。如果说改变自己的世界就是努力融入这个社会,那你 还是保持沉默吧,1988 你已经不用看了。


第五篇:《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读后感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17岁开始自助旅行,19岁用1000欧环游欧洲,22岁的时候,这个姑娘在研究生最后一年决定休学,用一年多的时间去一边赚钱、一边寻找她心中真正的旅行!

很长的书名,却很简单的故事,很简洁的文字,在这本游记里,没有一个接一个的景点狂奔,没有一天一个地方的紧张日程,你看到的是一名旅者,与人与景的一次次邂逅,字里行间泛滥着新奇、惊喜、刺激、感动和爱。

合上书本,我问自己,17岁的我现在在干什么?……

浮躁的我,许久没有一份安静恬淡的心绪去真正的走入一本书,走入别人的故事,凝结一份自己的心情。上大学,我选择的的第一本书就是《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或许是射手座热爱自由的天性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每拿起这本书我的心都仿佛随小欣一起启程、遇见、感动……

1、勇气——最大的困难是启程

陈宇欣是一个在学校里随处可见的姑娘,她乖巧、努力、胆小中带着点叛逆、在既定的程序里试图把自己做得最好,这个绵羊一样的女孩子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里蕴藏着多么大的能量,直到有一天,她开始怀疑岁月静好的日子不过是一个美妙的假象,在这个假象里,她迷失了自己的个性和内心的渴望。于是,她带上勇气出发了。小欣在前往芬兰的途中,以及在离开芬兰前往其他国家时,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在我看来,最大的困难是启程。从北京启程到芬兰——从芬兰启程去德国——从芬兰启程去挪威——从芬兰启程去朗伊尔宾,是这一次次的启程组成了小欣的这次寻找心灵之旅。

也许有很多个类似的陈宇欣有过类似的怀疑,而她,勇敢地克服万难上路去寻找答案了。我想,“勇气”,就是心动与行动的距离,能走出去,才会有另一片新的天空。而我却是一次次地想,一次次地担心这、担心那,从没有真正的付出努力,或者说没有坚持努力。我们脑袋里经常会冒出各种极具个性又刺激冒险的想法,但我们却很少会付诸行动,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开头太难了。离开是这世界上最容易做出得决定,而离开也是这世上最难以执行的决定。离开一个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地方,去适应全新的改变,无论是环境的改变,还是我们心态的改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旦开头了,我们就不能容许自己轻易放弃。

小欣说,“也许有些人觉得我过于鲁莽冲动,但我同样也觉得大多数人有激情有梦想,但总是停留在口头或者纠结层面,太少付诸行动。其实当你真正开始做的时候,你也许会受挫,也许会遇到很多很多先前无法预计的困难,但也会发现,之前的许多担扰也都是无谓的。你也许还会担心自己势单力薄,无法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我却一遍又一遍从自己的故事里发现:如果你知道要住哪里去,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所谓成长,就是不仅拥有梦想,还拥有为梦想埋单的勇气。任性要趁早——非常时期,非常必要。

2、朋友——最好的准备 从小欣旅行的伊始,朋友就成为了她的必杀技。帮小欣策划路线的小团队、在莫斯科给小欣指教的行者菲尔、在西伯利亚列车上遇到的老陈……每次口袋收紧、无处可归、山穷水尽的时候,小欣都是靠朋友雪中送炭。朋友的覆盖面、多层次、知识水平,都是小欣的绝对优势。不仅如此,她在朋友的帮助下出发,在旅途中结识了更多有意思的人……小欣的诀窍就在于“饥不择食“,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故事,去搭讪、去了解、然后去理解。她的真诚直率让人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她总是能绝地逢生。

在小欣对旅行给出的定义里,有提到结识日常生活以外有趣的人,这在书中也大有体现的。正是因为通过跟当地人的交流,小欣才更全面地了解了那个地方的文化。

“下一个路口,你遇见的陌生人,不管是冷漠还是热情,也许都怀揣着不少有趣的往事,等着你去发掘。”

3、发现——旅行,是一场真正的跟自己的对话

“旅行的意义就是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串联起以前的回忆,并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之外的有趣之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

也许有很多类似的旅者在江湖中留下无数传奇,而小欣,没有把冒险作为旅行的目的。因为她明白,她要的不是抛弃整个世界,而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去用心挖掘旅途中人的故事,去体会这些故事能带给她的改变。

6天火车晃悠完西伯利亚铁路全程;飞机迫降,从死到生,空难未遂;从地球最温暖的地方跑到最寒冷之处的旅游狂人;在莫斯科做生意17年,赚钱以供家用的中国大叔;梦想以后重回泰国岛上看日出日落的毒贩子……认识当地居民和身边的人,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聆听他们,体会他们,并通过他们来反思自己——对小欣来说,也许这就是她旅行的意义,一场真正的跟自己的对话。

4、启程——如果你知道要往哪里去,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希望到了杰瑞德的年纪,我能自信地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我的勇敢,敢于听取内心的声音,并敢于去实现。”

一直希望能自己完成一段旅行的我,却总是前路充满了太多的未知而一再错过。是啊,小欣说得没错,如果你知道要往哪里去,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太容易放弃,让我们错过了太多太多,错过了那些人,错过了那些事,错过了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于是,太多的我们被磨掉突兀的棱角,做成了一个个标准产品。

在2012末日将近的时候,我记下这样的文字“读书,旅行,努力工作,爱惜身体和心情,关心家人和朋友,我没有2012的船票,但我有个美好的梦想,面朝新的一年,花开不怠”,喜欢这份意境,就如同喜欢《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带给我的感觉。真正的幸福,不取决于你以何种方式生活,而取决于你能否遵从自己的心;真正的勇敢,不代表你要时刻走出故事,而是面对挫折你仍然坚定。“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是该启程了,去看看这个世界,去看看那些我从来都不曾接触过的事物,去发现那个我从来都不知道的自己......在真正踏上旅途前,我可能都无法把这本书读得更透了,但是,我相信,在启程后,再把书翻开,我会有不同的收获。

生命到底将我们推向哪里?请放慢呼吸,微笑前行。

是啊,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旅行的意义就是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串联起以前的回忆,并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之外的有趣之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

• 所谓成长,就是不仅拥有梦想,还拥有为梦想埋单的勇气。任性要趁早——非常时期,非常必要。

• 如果你知道要住哪里去,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 并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才有价值,人的一生都在乐此不疲地把生命浪费在没有意义却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上。

• 最可怕的不是困难,而是无知。

• 有一天,你也会害怕,但你从未妄自菲薄,被内心的噩梦征服,而是颤动着、颤抖着继续走下去。

• 希望到了杰瑞德的年纪,我能自信地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我的勇敢,敢于听取内心的声音,并敢于去实现。

• 人生何必太刻意。

• 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患者,我们都有病,只是病的形式不同。

• 离开是这世界上最容易做出得决定,而离开也是这世上最难以执行得决定。

• 独自旅行的年轻姑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悍的生物。无论走到哪里,她们都能轻易获得同情、帮助、谅解和关心,男女老幼通杀,人类非人类都不在话下。这种生物发展的黄金圣斗士级,就是懂得利用这一特征的姑娘。

• 路上的感觉真好啊!未知的东西永远在鞋垫的前方!

•《夜航西飞》:我学会了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你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的决绝地离开,永远不要回头,也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是更好的,因为它们已经消亡。过去的岁月看来安全无害,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之中,隔着距离,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

下载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平凡之路 ——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有感 看了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后,发现里面的诸多桥段取材于他在2010年的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于是重温了这本当......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我没想过我也会写读后感,结果我写了,因为看了韩寒这本书,那么按照这个说法,韩寒应该感到很荣幸,因为他是我第一个享受读书之后会写出......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一谈的读后感

    这是一本韩寒的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一谈之读后感。这是我买的第一本韩寒的书。一直敬佩韩寒犀利的文风和独特的视角,往往一针见血,颇有当代鲁迅之风采,只是鲁迅比较旧时代,韩......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优秀读后感

    骑着蜗牛回家大概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很方便的我就在网上看pdf书,呵呵,虽然喜欢韩寒但也不能支持你的正版书了,也没有珍藏的意思,不过要珍藏也是在看完后,游走值得的话......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合集五篇)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本以为这本公路文学是按照韩寒的眼睛观世界而写的,......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读后感(共5篇)

    一开始便被这个封面吸引——能有多好看?一幅女生的狼狈背影,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但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念念不忘。 旅行书看得不多,这应该是第二本。(第一本是《走吧,张小砚》) 因为......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共5则)

    韩寒在前言里说,此书的开写,是在2009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女主角娜娜是鸡。现在扫黄严重,名义上很好,但那些被严打的群体,是更需要关注并关心的。这一行其实也是......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书笔记(精选合集)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书笔记范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