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宵节
元宵节
实验小学五(7)班朱皓桐
2月14日元宵节的早晨,我正写着作业,而我可恶的爸爸又拿起鼠标开始上网了,他只要一有空就控制不住,妈妈呢,则拿着手机看起了小说,这是她最大的爱好。到了快中午的时候,妈妈拉起我叫我去跟她买菜,正好我也想调整一下,便跟她一起去了,临出门时顺便看了一下我爸爸,发现他还在上网,他竟然可以面不改色的上几个小时,真是个“奇葩”!出了家门来到大街上,一看到路上还有积雪,我便想给妈妈来个恶作剧,我趁妈妈一不注意,抓了一把雪塞到了她的羽绒服里,妈妈吓得高声尖叫,惹得路人纷纷向我们行“注目礼”,我们到菜市场买好了中午要吃的菜,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而我那位“奇葩”爸爸竟然还坐在电脑前面,直到妈妈“发威”,他才无奈的关掉了电脑给我们做饭炒菜去了。
到了晚上,我们坐在一起看电视,看完了新闻联播以后,我想睡觉了,可爸爸突然说:今天是元宵,一定要我看一会元宵联欢晚会,哎,大人的命令,想违抗也不行啊,我只能无精打采的继续看电视,而我善良能干的妈妈已经帮我们煮好了元宵的点心——汤圆,可是她自己怕发胖不敢吃,爸爸说不好消化也没有吃几个,结果多数都进了我的肚子,哎,那撑的我真是相当难受。
这就是我元宵一天的生活,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第二篇:元宵节
元宵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 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 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课后反思
元宵节是中国全家人欢聚一堂赏月、吃汤圆的传统节日。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孩子能够在这个“小家庭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学生在《元宵节》这课上“过”足了瘾,“吃”元宵“吃”得津津有味,整个课堂上喜庆气息韵味十足。甭说学生学得怎么样,我认为这种快乐学习的模式就是自己本节课用得最成功的地方。
看花灯
教学目标:
1、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色,时间上与春节相距不远,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材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诗歌琅琅上口且生动有趣。
3、全文工8句,前2句是全篇的总写,中间四句是对欢腾场面的具体描写。
4、描写动物花灯如何“奇妙”,运用“吐、眨、追、立”等动词,表现了动物花灯个个跃跃欲试,活泼好动的旺盛生命力。
5、调动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诗中提到了花灯的质地及制作方法。前后呼应“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学用具:挂图、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花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重难点:花灯如何奇妙,充分展开相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1、师:“孩子们,过节都去哪儿玩过,看过些什么?”
2、生讨论,回答。(说出看花灯的活动)
3、师:“家乡举办的灯会,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灯,说说你见过的花灯。”
二、整体感知,初读诗歌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要求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师巡视,学生可采用一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等。
3、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花灯?
4、全班讨论,教师出示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花灯。
5、师:“大家都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花灯如何奇妙?”
6、激发想象,师读1-2句,学生想象画面中人物欢聚一起,看花灯、过节时的热闹情景。
7、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灯会上人生鼎沸的样子。
8、讨论:你最喜欢课文中哪种花灯?
9、分角色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读读
10、你问我答
a.什么花灯吐泡泡?
b.什么花灯眨眼睛?
c.花灯怎么做?(纸糊、纱做)
d.走马灯里有什么?
e.荷花灯里有什么?
11、启发孩子指出花灯的奇妙?
从文中找动作:吐、眨、追、立
12、花灯的样子和形状?
金鱼、猴子、小猫、老鼠、蜻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13、全班读7-8句,小结。
14、引发学生“明年我也做花灯”的行动上。
三、识字写字
1、小组讨论识字,比一比谁认的又快又准。
2、分别拼读各字,做“字娃娃回家”的游戏。
灯-花灯金-金鱼猴-猴子睛-眼睛
3、“夜、纸、吐、泡、立”五个字,互教互学。
4、“各、奇、彩、追、眨”师教读,识字。
5、开火车,巩固识字。
6、选出你觉得最难写的字
7、师示范指导写“真、年”字
真:中间的三横用红笔标出
年:
8、其它由各个学习小组互教互学,教师巡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9、学生书写一遍,再描红。
四、拓展训练,结束全文
1、比赛读一读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描写你喜欢的花灯?
3、画一画它是什么样的吗?
4、动手和爸爸妈妈学做花灯。(综合实践活动)
5、师把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花灯给学生观察。(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6、总结,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五个生字,渗透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花灯的奇妙。
3、初步了解看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课文,还记得是什么吗?
教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教师: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小儿歌。
(出示课题)
教师:谁来读一读?
教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教师:(指着灯)这个字就读….二、整体感知,初读诗歌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要求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师巡视,学生可采用一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等。
3、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花灯?
4、全班讨论,教师出示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花灯。
5、师:“大家都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花灯如何奇妙?”
6、激发想象,师读1-2句,学生想象画面中人物欢聚一起,看花灯、过节时的热闹情景。
7、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灯会上人生鼎沸的样子。
8、讨论:你最喜欢课文中哪种花灯?
9、分角色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读读
10、你问我答
a.什么花灯吐泡泡?
b.什么花灯眨眼睛?
c.花灯怎么做?(纸糊、纱做)
d.走马灯里有什么?
e.荷花灯里有什么?
11、启发孩子指出花灯的奇妙?
从文中找动作:吐、眨、追、立
12、花灯的样子和形状?
金鱼、猴子、小猫、老鼠、蜻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13、全班读7-8句,小结。
14、引发学生“明年我也做花灯”的行动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识字教学
教学重难点:快速记忆汉字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记忆本课一类生字。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汉字
三、识字写字
1、小组讨论识字,比一比谁认的又快又准。
2、分别拼读各字,做“字娃娃回家”的游戏。
灯-花灯金-金鱼猴-猴子睛-眼睛
3、“夜、纸、吐、泡、立”五个字,互教互学。
4、“各、奇、彩、追、眨”师教读,识字。
5、开火车,巩固识字。
6、选出你觉得最难写的字
7、师示范指导写“真、年”字
真:中间的三横用红笔标出
年:
8、其它由各个学习小组互教互学,教师巡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9、学生书写一遍,再描红。
四、拓展训练,结束全文
1、比赛读一读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描写你喜欢的花灯?
3、画一画它是什么样的吗?
4、动手和爸爸妈妈学做花灯。(综合实践活动)
5、师把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花灯给学生观察。(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6、总结,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课后反思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我给学生提供了观赏花灯的地点,鼓励学生前去观看。课上为了能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制作成课件供上课使用,学生们看着花灯,说着自己家乡的趣事,都觉得非常有意思,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朗读课文时更加积极踊跃了。
二、课堂教学注重培养能力。
教学《看花灯》一课时,不仅重视了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学花灯真漂亮一段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想象,了解了“金鱼”、“蝴蝶”、“玉龙”漂亮的样子后,结合课件图片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展开联想说一说。学生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言,有的说:“‘大公鸡’仰着脖子,好像在唱歌。”有的说:“‘天鹅’在水中游来游去,像是在跳舞。”……漂亮的课件图片为学生说话提供了素材,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同时也为日后的习作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真是一举数得。
语文园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学目标: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
教具准备: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五.教学回顾:
这节多数学生能认识日历,语言表达较好。个别学生胆小不敢到前面表演。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二十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真观察各单韵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正确抄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 扩写练习,增加词汇量,学会更好地应用生字。3 句式说话训练,培养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二、抄一抄 投影该题,读一读单韵母。观察,这些单韵母分别写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3 你还发现什么? 抄一抄单韵母6个。5 小组评选,看谁写的好。
三、组词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小组内评比。比比谁写的漂亮。3 全班反馈,相互补充。
四、仿例句说以说。1 读例句。任选一句仿例句作答,小组内,交流。3 全班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元宵节的公历时间,知道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通过“学做小主人”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 待客之道及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 自由读短文《猜灯谜》。
2圈出你今天新认识的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3 全班齐读课文。讨论: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 5 解释“灯谜”与普通谜语的不同。6 你能不能也编一个谜语呢? 把自编的谜语写到前一课你所设计的花灯画中,回家后请爸爸妈妈猜一猜。
二、金钥匙 读冬冬的话,我们学了好几个常用偏旁,要是能画个表,学起来就方便。2 看表格,读懂表格中的三竖行分别表示哪三项。3 谁能说说第一横行里的三格分别填了什么? 偏旁和例字间有什么联系? 5 师生共同完成第二行:方框儿 6 学生独立完成第三行。7 反馈完成情况。
三、课堂小结 四 作业
自找一些灯谜,和小伙伴猜一猜。2 预习下一课文。
第三篇: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来了!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春节活动的一个高潮,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过完了。在古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烟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所以呢,元宵节是一个“眼睛”的节日,但同时也是一个“嘴巴”的节日。
我们这儿不是什么古城,没有什么庙会,也没有灯会,我们有的就是县政府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放烟花活动。放烟花的地点就定在县政府门前。大约七点左右。
我们赶去看烟花时已经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经开始燃放。那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我们先是看到无数个孔明灯升上天空,我连忙许愿。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睛,只听一声巨响,烟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丽的火花,同时掉下来一个个“降落伞”,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有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象花朵一样绽放开来,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像数十条金色的银蛇,扭动着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
我们被罩在五彩斑斓的烟花下面,有一种仙女飞天的感觉;又象是若大的空间,只有我自己在遨游神州。
欣赏烟花之余,“吃”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赏完烟花,我们也要回家吃汤圆了!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第二小学四年级:孙野萌
第四篇:元宵节
我的节日情结
我最喜欢的节日便是元宵节,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可以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吃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之后汉文帝时期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记得在我四年级的一次元宵节,我打算做一个五棱形的灯笼。我找了几根爷爷以前做风筝时用的竹签,这种竹签既轻便又结实。我先把竹签截成大约边长为15厘米的小段,然后再用它们做出边长大约是15厘米的五边形作为灯笼的上底和下底。我又用五根长度大约为25厘米的竹签将上底和下底连接起来。这样,灯笼的骨架就成型了。但是它东倒西歪,就是固定不住,正当我抓耳挠腮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课上学过的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于是,我把每个面上的长方形都用线把对角线连接起来,形成了两个三角形。这样,长方形就固定住了,骨架也正了,也能立住了。骨架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我开始糊灯笼的表面,传统的灯笼都是以红色为主的,而我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灯笼,于是,我找来了五种不同颜色的纸分别用胶水贴在五个面上。我又分别在五个面上装饰了对联、窗花、谜语、诗词、剪纸等,灯笼就变得
有模有样的了。看着自己做的灯笼我心里美滋滋的!挂在家门口,总有一种成就感。元宵节真是一个家家户户都开心、喜庆的节日啊!我爱你元宵节!
第五篇:元宵节
其乐融融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乐。我梦想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