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姥姥语录有感
读《姥姥语录》有感
郑浣
《论语〃为政》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倪萍写的《姥姥语录》中姥姥仿佛就是这一古训的真人秀,书中的姥姥,不是遥不可及的伟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她就是我们身边可亲可近的期颐老人,生活的阅历赋予她长者的睿智,世态的洞悉让她从心所欲,不逾矩。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听惯了形而上学的高深哲学,忽然听姥姥一番家常唠叨道出了最大的人生道理,朴实而富有哲理,充满了生活的大智慧,让我受益匪浅,经历99年酸甜苦辣衍生的智慧使我深深体会到生活才是我们最伟大的导师。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姥姥说:“念书的人不管长得怎么样,你仔细看都长得很好看,书念得越多,人长得越俊,没念过书的人眼神都是傻的。”古人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现代人也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只是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习惯了抬头赶路的我们总会忘了停下脚步,低头品味书中的智慧。我们总是在给自己找各种理由逃避读书,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灵魂已经贫瘠孤独到了可怕的地步。到乡镇工作以来,这种孤独感受尤为强
烈。经历了乡镇工作起初的新鲜,经历了日复一日的繁琐,很多时候就习惯了放任自己虚度时光,忘了要多读些书让自己生活丰满起来,在单位做完领导布置的工作后,常会无以聊赖,不知道该主动去干些什么;下班回家躺在床上,回忆自己一天的收获,那片空白总会刺痛我的神经。
当我读完《姥姥语录》后,触动之余我明白了工作与读书不但不矛盾,反倒能相互促进。用读书沉淀我们孤独的心情,用读书改变心浮气躁的工作状态,用读书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姥姥的话让我知道了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知道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迫在眉睫。于是我在工作之余总会捧起书,细细品读,徜徉在书海让我的日常生活变得充实,让我仿佛又感受到了校园时光的那种求知欲望,让我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无限风光在险峰,吾当奋进以求索
姥姥说:“平淡是真,普遍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这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少年时的我们怀揣着梦想努力学习,当我们一天一天长大,一天一天成熟,岁月磨平了我们的棱角,磨灭了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在这平淡甚至有些无聊的生活中忙碌,再回首时,那些单纯而又有满腔热情的我们越走越远。生活让我们积累了经验,学会了对生活、工作处之坦然,但是也让我们忘记了爬坡的顶点,忘记了我们曾经的壮志豪情。
无限风光在险峰,姥姥的话让我知道了工作就像是爬山,要想达到顶峰,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们以积极、自信的心态去面对,更需要我们拥有超常的毅力和忍耐力。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在基层工作中要忍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安下心,扎下根,俯下身,在基层公务员的路上拒绝平庸,勇攀高峰,用青春和努力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大业伟功。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人的一生很长,因此,不管是在生活上、工作上还是情感上,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人的一生又很短,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很多事情来不及便已经逝去,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享受现在的生活,坚持做自己,用平和的心态对面对已知的和未知的困难。
我们眼下遭遇的每一件事情,最终都将被时空无情的穿越,无论亦好亦坏,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享受当下,但美好总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情,我们也要把它扛过去,这苦难也会过去。在我们这个红尘俗世中,人会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机遇会来,一切**会走,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自己,认清自己的本质与需求比什么都重要。总之,一
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云淡风轻,一切都会远逝,重要的是
把握每一个当下,用现在的努力换取一份迷人的光辉。润心无声小快乐,慧眼识趣大享受
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姥姥用她最朴实、最有文化底蕴的语言让我懂得了人生要多读书,学无止境;让我明白了路漫漫而修远,坚定了勇攀高峰的信念;让我知道了保持自我,知足常乐,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重要;更让我体会到了积聚身边小幸福,品味生活大享受的快乐。我们这一生中会经历很多的事情,有美好的,有伤感的,有幸福的,有痛苦的。这些经历编织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的七彩生活。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姥姥这些话语萦绕耳旁,我相信自己会将七彩生活之路走的越来越好,走出一片天地,走出一份美丽,走出一抹绚烂。
2011年8月18日
第二篇:读姥姥语录有感
读姥姥语录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姥姥语录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姥姥语录有感1《姥姥语录》是表姐送给自己的书籍,我们同样深爱外婆,所以关于倪萍的《姥姥语录》最的感动是外婆带给自己的触动,所以都记录的是关于外婆的记忆和感受。
外婆,她说今夜的月亮特别圆,我说,月亮一直在心底,寄一轮月亮赠送给所有可爱的人儿。
我得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脏包含在这股气蕴中,慢慢坐回靠椅,轻声对您讲有关我的故事。
我感到冥冥中一个叫缘分的牵挂,它从无垠远的深处来,带着温度,伸向我。
记忆里的乡愁,骨子里的敏锐,那来时的路,来时的路……
我说,来是偶然,去是必然。
简单的生活,单纯的人生。
着实喜欢这样的生活,一个人走走看看,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平静,多一分智慧,多一分澄明;白天送外婆回家,一路上聊了很多,也看了很多路边的花花草草,丰富了眼睛,我喜欢和外婆待在一起,老人家们都很有智慧,生活中的语言大师,和他们交流,你细细听来会发现很多精妙的句子,很多恰如其分的比喻,虽然他们不曾读书,语言确实那么灵活精致。
和老人家呆在一起,心里很平静,时间静悄悄地从谈话声中溜走,听他们智慧的语言,了解他们的经历,看着过去的故事,原来,每一个老人都是如此不容易,又是如此豁达,深深地敬爱他们,我想就在家乡,静静地过着生活,记录着平淡的生活,想抛开城市带来的压抑,多年以后我会选择安静的生活。
今天打电话和外婆聊了很多,心里终于踏实下来。
外婆是我最爱的人,善良,博爱,她老人家就是图书馆,虽然没有受过教育的外婆,可每次都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很多。
从小身边善良可爱的人很多,不管经历多少,还是用完美的眼睛去看不完美的世界,每一种成长与蜕变都须自己去认可,接受,从而改变。
家人平安,快乐,就是最大的心安。
人,真是奇怪。
看到一个陌生老人,你会感到分外亲切,想起已经离开的亲人,想起他乡的年迈外婆;看到一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能细细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当安静下来,会吸取很多很多东西在脑袋里,无数次碰撞,无数次矛盾对立,和自己对话是喜悦也是忧伤,宁可被不断的碰撞,也不想自己空白,因为最后的自己会保持宁静的心境去接纳当下,我认可并反驳,找到合适的状态让内心沉淀。
我始终觉得20出头的女生更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广的思考,哪怕未来没有结果,你的本质也在悄然变化;而不是沉迷于外在的追求,外貌、服饰、爱情、金钱。
故乡在哪里,童年在哪里,过往的记忆在哪里,失落的梦实在太久太久了,我无法再度捡回。
此时,我想起了远方的亲人,于故乡的石板路上,我踽踽独行,故人一去,芳踪难觅。
酸透心的是,村口杏树上汁液丰满的果实,老屋前双臂并用才能环抱的柳树。
外婆的故事那么悠远,那熟悉的教诲,漂亮的白发,望穿了思念的眼睛。
远处玫瑰花开了……
人越老,人世之事则看得越轻,我喜欢和老人家相处,即使他们读书少,亦或者没读过书,可常常一语惊人,细细斟酌才发现双鬓记录着岁月,深深皱纹记录着生活,原来,他们才是生活的智者。
不管是去世的文艺的爷爷,还是老去的博大心怀的外婆,想起他们,心里顿时翻腾不安。
老年,长于避免不幸;青年,乐于容忍不幸。
青年是一个不安的年岁,而年老则是一个休整的时节,一路自己成长,外婆老去,能做的只有珍惜一切,常怀柔软心去理解生活,在恩典中继续前行。
有时候好的方法会让我们变得更高效,这个方法有些像以前三阶段培训100天运用到“黑本子记录”的模式,那时候每一天晚上九点之前检查当天是否所有的
如果一直把这个习惯用到工作中,必定是高效的.工作者。
阅读和
对于真心喜欢看书的人来说不用提醒也能给自己设定阅读计划和目标,或者纯粹的阅读喜悦。
对于不太喜欢阅读的人,我觉得不用勉强自己,总有你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插花、唱歌、做饭更有兴趣,这样不也挺好的吗?
读姥姥语录有感2《姥姥语录》平实、朴素,姥姥就是一位生活大学的教授,这是她日常的自省和对于子孙的教诲,句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一口气看完了倪萍写的《姥姥语录》,被姥姥简单朴实富有哲理的话语深深的温暖了。
不识字的姥姥说的话像天籁之音,那些充满智慧的语言都是我们早就明白的理儿,可也都是些常被欲望诱惑遮挡住的理儿。
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姥姥就是这样一个没学历却有文化的人。
她的
姥姥在生活中跟我是最亲的人,倪萍心底的一则则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
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姥姥语录》提醒我,我及时爱和关心身边的人,趁亲人还健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让长辈感觉幸福、满足。
只要让父母感觉幸福、满足就是孝顺”,作为子女的我们经常回家看看看。
读姥姥语录有感4每个人身边都会有无微不至关怀着你的亲人。他们积攒的人生智慧,虽然质朴无华,没有那些大作家的语言“华丽”,但却可以使你一生受益。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我的心如翻江倒海一般,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讲述的是倪萍阿姨童年时,在水门口村与姥姥生活的美好时光,长大后与姥姥的点点滴滴,其中包括了姥姥质朴无华的人生智慧。
我还真希望有一位这样的姥姥(并不是说我的姥姥不好)。我喜欢这位姥姥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姥姥的朴实善良。在当时那年代人都穷。姥姥的儿女带回来点东西,她就像分苹果一样,这家一点儿,那家一点儿,真把村里人当成一家人,一点儿也不吝啬。虽然不是很多,但却可以让人感到温暖。有些人家里有好东西,东藏西藏,就怕别人看到。二方面是姥姥做饭的手艺真绝。有时看着书,调皮的口水就跑了出来。冰凉的苹果,翠绿的萝卜,这可是绿色产品呀!蛋黄是活的咸鸭蛋,虾仁饺子……真想尝一尝。三是姥姥的教育方式。姥姥用她一生积累的“智慧”,教育子女。虽然都是些大白话,但都蕴含着深奥的人生道理,使人终生受益。
我最喜欢的一句姥姥语录是:“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儿就吃完了,买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又接着吃上算。”再想想我们,早把钱换成食物吃到肚子里去了,以后一定不要贪吃了,多买点儿对自己有用的书。
当读到感人的方,总会叫人鼻子酸酸地,差点儿哭出来。
人的一生或平凡或富贵,但亲情是重要的,品德也是重要的。一位不识字的姥姥,竟能说出那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人生智慧”,这怎能不让我尊敬,赞叹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姥姥语录》里吧!
第三篇:那一片天 读《姥姥语录》有感
那一片天
那一片天,是著名主持人、演员倪萍的姥姥,用最朴实、最纯真的语言为她编织的一片天。她是幸福的,她们是幸福的。她们之间的情感已经远远超出了亲情,她们是朋友、是至交,是灵魂相互依托的两个人。
有幸在老师的介绍下结识《姥姥语录》。倪萍说:“多少个艰难的时刻,都是姥姥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是啊,刘鸿卿老人的话同样也打通了我的经脉,让我明白了许多曾经模糊不清的做人道理。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虽然,姥姥的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我认为,其中包含了两个深刻的道理: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的。就比如人们始终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是像“人终归于尘土”这样的规律,也是人力无法打破的,人类只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在规律的条件下努力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在于勇敢面对困难。任何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它就是再大也有过去的时候,就像“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一样。
姥姥说:“孩子你记住,人说话,一半是用嘴说,一半是用心说。用嘴说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给别人听的话就得先替别人想,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了难不难受、高不高兴。这一来二去,你的话就变了一半了。你看见人家脸上有个黑点,你不用直说,人家自己的脸,不比你更清楚吗?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你要真想说,你就先说自己脸上也有个小黑点,人家听了心里就好受些了。”说话也得讲究方法、善于艺术。“心直口快”固然是好的,直来直去倒也省了不少麻烦,也能给别人留下一个“此人真爽快”的好印象。但是,一句话既然说出去了,就算有十匹快马也是追不回来的,如果你那是带刺的话呢!抑或是违心的气话呢!这不仅中伤了别人,更是伤到了自己。凡事都应该先替别人想想,“三思而后行”是真理啊!
目不识丁的姥姥,没有读过狄更斯的《我们共同的朋友》,不知道“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的言论;也未能认识罗曼·罗兰,不知道他曾在他的《弥盖朗其罗传》中提到“与善人行使其更善”。
姥姥只知道、也只会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只剩一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姥姥不是名人,更没有什么惊时骇世之作,但她的一颗淳朴的心早已参透了佛语“与人为善是美德”,也超越了世俗,在冥冥之中遵循了人类至善至美的足迹。此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走自己的路,让被别人无路可走”、“我们都非圣贤,哪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当成老虎的午餐”之类的言论,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不值一文。
姥姥家里曾遭遇过火灾,那是姥爷亲手点燃的大火,小舅不在了,姥爷的心也跟着不在了。姥姥说:“烧吧,烧了他心就熨帖了。蚊子咬几口死不了人,儿子咬爹,那个疼是谁也替不了的”“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沉默了好久,眼睛不自主地滚动着,生怕漏掉了其中的一个字,这是我见过的对“人,可贵”的最透彻、最令我感动的解释了。是啊,以人为本才能科学发展,什么都比不得人更珍贵,如果人没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说的是以前有一个富翁,他非常非常的富有,富到了可以买下一座城池的地步了。临死前,他吩咐自己的儿子在他死后一定要在他的棺材上挖两个洞,把他的双手从洞里拿出来,并且要求将这样的他抬到他们所居住的镇上绕上一圈。起先,他的儿子并不明白父亲的用意,直到他听到一位乡亲说:“看,富人死了,他现在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了。”儿子最终还是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给他上了最后一堂课:尊重生命,活着要有价值。
姥姥说:“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里都得嚼碎了,种在地里可就不一样了。好种子结好花生,孬种子结小花生。孩子也是这样,你们都在跟前看着。我要是做那‘聪明’事儿,你们长大了就不聪明了。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长出什么样的果。”读到此处,我突然想到我的父母,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们将找错的钱还给别人、将最好的桃李留给长辈,也进一步明白爸爸给我讲“瓜田李下”等小故事的良苦用心了。世间万物、因果循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追本还得溯源呢!
„„„„
活了近一个世纪的姥姥说过的启迪人生的话仅此一本书肯定是承载不了的,这个倪萍阿姨明白,我也明白,生活中还有许多哲理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评论“姥姥也许算不上是多高明的智者,只是因为我们太傻„„”觉得挺有道理的,无需翻箱倒柜、无需盲目搜寻,其实当你静下心来,留意身边的平凡,你将发现自己也是幸运的,也拥有那一片神圣的天空。
第四篇:倪萍《姥姥语录》有感
倪萍《姥姥语录》有感
原创: 月巧
在书店偶然看见了这本书,再加之《朗读者》节目中的印象,让我忍不住翻了一下。工作后,很少有时间看书,要看也都是专业书籍,要嘛就是成功学之类的书籍。
这么接地气的书很少看,而且因为缺少对作者的了解,差点以貌取人,觉得是不是主持人附庸风雅,也许并不值得一读。
虽然岁月这把杀猪刀对她太残忍了点儿,但当年我们可都是看着她主持的节目长大的。不像现在从来没有看过一次完整的春节联欢晚会,但是对作者的了解真的止于电视屏幕。
“她年轻时说的那些话,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从荐语就可以看到是多么地接地气,多么地朴实无华。
这一翻不要紧,真的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早晨五点多起来就开始忙活,喂着奶都要看看书,老二睡了更是肆无忌惮地阅读,因为缺觉脑袋嗡嗡的都舍不得放下书。
如果让我用一句来说此书的印象那就是“这本书鲜活的诠释了一个好女人成就三代人,乃至四代人,没有姥姥真的也许不会有大家喜爱的优秀的倪萍。”
如果每家都有一个这样的姥姥那么就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孩子、幸福的大家庭。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一个善良、勤劳、能干、宽容、有智慧的姥姥,而且让我重新认识了倪萍。
很多人都拿颜值说事儿时,这些年倪萍都被负面化了,每次都被小编拿来做对比,不明就里如我一般的大众总是被带到沟里。以为不注重自我管理、婚姻不幸才导致了原来高高在上的人跌入谷底,还信奉者“上帝(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以此还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而沾沾自喜。
看了此书完全颠覆了原来的误解,我想说倪萍真不简单,真不是一般人,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女人而且还是一个坚强的母亲(能将自己的孩子在被宣布没救了后,能放弃一切想尽办法去解决,倾其所有无数次跑美国治疗,最终让儿子康复,身为母亲后才理解她这些年为何衰老的如此之快)。
可见文字真是一个好东西,与其苦口婆心地向他人去解释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如用心的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出来,愿意走近你的人自然会了解,误会自然也会消解。
这估计再一次刷新了我要坚持写作的初衷,将自己的点滴都慢慢记录下来,以后翻看也许会是一种宝贵的记录。而且今后还必须博览群书,不然真的就胸无点墨了,而且也会错过和好多好书不期而遇的机会。
无意中会发现作者那么忙竟然还读了那么多书,难怪她写的文字读起来这么上瘾。
被此书一下子吸引是翻到52页看“人生就要上山顶”一下子就被书中的内容点通了。之前有人夸宝宝说“天庭这么饱满一看就知以后不会是普通人”,孩子奶奶立马就会回一句“还是平平安安做个普通人就好了。”
夸赞者立马也会回一句“也是,看马云现在风光无限,发愁操心的事也多,还是平平安安普普通通就好。”
现在大多提倡快乐教育的父母也会说孩子快乐健康就好,不求大富大贵,平平安安就好。让我们看看姥姥的观点,一定会受到启发刷新认知的。
第五篇:姥姥语录
倪萍的新作《姥姥语录》中有这样两句话:
①“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疤。” 要求选择其中一句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54分)
二战后的德国,焦土万里,百废待兴。在克虏伯的废弃工厂里,两人慢慢踱着步子。“事情就是这样,全德国的1700座工厂全部要被拆除,盟军要把德国直接变回农业国。”“但是德意志民族不会倒!”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回答着。回答者是阿登纳,战后德国的第一任总理。在他的带领下,没有一个德国人在灾难面前选择放弃。他们知道:自己倒下,谁也扶不起;自己倒下,德意志民族就会倒下。每天吃着不到战前四分之一的口粮,承受着亲人已逝的伤痛,使用着最原始的工具,但他们并没有倒下。一座座桥梁重新建起,一条条公路重新通车,每一个德国人都相信,只要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短短八年,德国重新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奇迹”属于每一个没有倒下的德国人。
每每想到此处,我不禁油然而生对德意志这个民族的崇敬。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坚守在作曲的工作台前;布吕歇尔即使对拿破仑屡战屡败却仍旧屡败屡战;卡夫卡身居陋室依然不放弃自己对文学的追求„„一位位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告诉我们,只要自己不倒,只要始终坚持内心的信念,一切都能过去,而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其实泱泱中华,又何尝缺乏坚韧的伟人?因言获罪的司马迁可曾想过倒下?若是他放弃坚守,我们怎能有幸拜读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尽屈辱的司马迁想必同样知道,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不放弃,就是对命运抗争的最好方式。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若是自己倒了,又会如何?宋代贪官陈咸给了我们警示。年轻入朝为官清正的他,在无数次被贬后终于听从了父亲的“教其谀”,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放弃了为官的准则,在官场的染缸中变质腐化以致郁郁而终。自己倒了,没有人救得了你;失去自我,便再也站不起来。
我相信《姥姥语录》中的话:“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为了自己不倒,就要坚定信念,排除万难也要坚持站在地上,因为只有站住了才可能向目标迈进,只有站住了,才看得见远方的希望。艾青曾在诗中写道: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只要自己不倒,风总有刮过去的时候。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