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姥姥语录读后感(推荐)
阅读《姥姥语录》
一口气看完了《姥姥语录》,这里面没有太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故事情境,用姥姥的话说“人人都明白的理儿,家家都遇上过的事儿”,但却深深的吸引着我,也许不仅仅是觉得姥姥的话语吸引我,姥姥和倪萍的那份情感更让我羡慕不已。从小我就没享受过与老人们相处的乐趣,这是我人生中一段无法弥补的经历。看着倪萍和姥姥有趣的对话,让人觉得很亲近而又有哲理,不禁感叹,用白岩松老师的话就是“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姥姥那些看似平凡、陈芝麻小事,但却句句有理,让人信服,为之惊叹。
姥姥说:“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没想到姥姥也经常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探究自我,分析自我。我想我们这些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更应该多做反思,清楚认识自己,摆放好自己的位置。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多么富有自然哲理!换个角度看,姥姥也是个心态极好的人,即便遇到再大的事,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和处理事情。这些简单的话我们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表现的是焦虑和急躁,能做到泰然处之,那也是需要修炼的一个境界。姥姥有这种良好的心态,所以在面对死亡时,姥姥的认识是“有些事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喽!”并不是说姥姥是个不怕死的人,只是她的认识比较深。
你算过自己这些年说话,有多少是出自真心的,有多少是嘴说的,姥姥就给我们总结出了各自所占的比例,“人说话,一半儿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老太太很会替人考虑啊,说话是给别人听的,给别人听的话就得先替别人想,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了难不难受、高不高兴。这一来二去,你的话就变了一半儿了。虽然看着似乎觉得姥姥是一个会奉承的人,但事实也确实如此,说了别人不爱听的,自己不落好,惹了
大家不痛快,何必呢。
姥姥说:“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这句教育宗旨也出自了姥姥嘴里,可以说生命胜于一切,生命是革命的本钱,这种种话语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段时间洪水泛滥,很能体会这句话,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将这句话作为工作的前提,关爱生命,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姥姥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想着别人,记住别人的恩情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虽然我还没达到姥姥那个境界,我经常也会想,你认为的好事,对别人来说也是好事吗?有时我不确定,我便不行动,但当我确定了,我会尽我的所能去实现。在我这些年的经历中,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许我遇到了很多像姥姥这样为人处事的好人,我知道我会记住那些曾经在我困难的时候想着我的人。
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姥姥这乐于助人的思想,已经落实到她的生活中了,她也想把这个好想法分享给我们,让我们看到,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帮助他人,“好人有好报”,就是这个理。
“这就是太阳的好哇,管谁都赶不上它公平,不偏不向,不歪不斜,对谁都一样,给你多少就给他多少。”世上不公平的事很多,但太阳是最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我们每天要面对这么多孩子,给孩子们的关爱是否公平,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能不能成为学生的小太阳呢?
姥姥说:“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里都得嚼碎了,种在地里可就不一样了。好种子结好花生,孬种子结小花生。孩子也是这样,你们都在跟前看着。我要是做那‘聪明’事儿,你们长大了就不聪明了。种下什么种子就长出什么果。”姥姥真是位有趣的老太太,也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家长要做好榜样。但生活中有多少孩子是在父母打麻将等赌博场所被逼写作业的,可怜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一些不好的习惯。而同样的,我们老师们是不是也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呢?
“糖稀越沾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姥姥的欢喜都是乘法,忧伤都是除法。快乐用乘法计算,便成倍成倍的增加,而忧伤用除法计算,心中的哭就越少。这么美妙的方法,姥姥是多么懂得享受生活啊,你学会了吗!
姥姥的生活常识用在我们教育上同样可用,从姥姥说的话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感触。
备注: <姥姥语录>,知名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演员倪萍的作品。一个活了将近100岁的老人,道出了平常生活中的小道理,却让读者悟出了人生的大哲理,道出了两 代人的亲情,也活画出一个质朴善良的妇女清纯如水的内心。读过这部书,流下的是泪水,清洁的是心灵。这是一本从设计到内容都对得起“美”和“善良”的书。
第二篇:姥姥语录读后感
乐就是福
— 记《姥姥语录》读后感
刚见到这书名《姥姥语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很想翻翻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正如所想,看似并不华丽的语言,亲切的叙述,却让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与姥姥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作者对姥姥深深地怀念。书中回忆了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生活过的快乐时光,还有作者想方设法让年迈的姥姥留在世间所做的点点滴滴,像与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聊天一样,讲述着关于姥姥的故事,关于姥姥那些值得一生受用的道理。
书中的姥姥和蔼可亲,善良而大度。她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把人生的事看得明明白白,透着生活的智慧;她知足常乐,不计较得失,坚信着老天的公平;她勤劳肯干,一生忙碌而充实;她善解人意,聆听之后会用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点醒你。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让人感觉暖意融融,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姥姥。她好像很少会被愁事困扰,她明白,“乐就是福”,就像她说的“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的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自觉的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好学,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书中的水门口也令人向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清新朴实的地方,才孕育了淳朴善良的心灵。在这个充满了人群与车辆的城市时代里,书中的水门口仿佛让人看到了一抹清新的绿色。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了自由的农村生活也经历了严厉教导下的城市生活,才有了倪萍亲切的笑容、率真的谈吐和胆大心细的作风。她毫不隐瞒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在书中坦言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她也有一段凭借抽烟消除恐惧的堕落时光,最后还是姥姥用她那真真切切的理告诉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坚强的倪萍,还是做到了姥姥眼里那个无所不能的人。
质朴无华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贴心而温暖,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真实而打动,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儿的大白话而豁然。这就是《姥姥语录》,一本朴实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那么让人亲切,它靠平凡去感动世人,用一句句贴心的老理儿去点醒世人,我相信,这位可爱的姥姥将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生,时刻提醒着我们“乐就是福”。
第三篇:姥姥语录读后感(推荐30篇)
篇一:姥姥语录读后感
发现这本书是在看《朗读者》的时候,倪萍阿姨朗读时带笑的泪花让我想要去读这本书,去读一读她的姥姥,去读一读一个很普通的老人一生所说过的老话儿。
很惊喜的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本白的封皮,红色烫金的书名,水墨渲出几朵小花,三四行手写的字,再没有其他的了,简单但是却显得很郑重。我将书拿在手中许久才开始打开第一页,心里是很忐忑的,一字一句的读的过程我现在想起来神经都是紧张的,以前也读过很多书,像这本书让我看到书名就很敬畏这还是第一次。因为这本书她写得是姥姥。
她的姥姥是个很普通的老太太,典型的家庭妇女,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很多人却都说她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点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姥姥说过的话都是大白话,姥姥做的事也都是很平凡的事,但这平凡中透着人生的大道理,透着人生的智慧。姥姥是一个善良的人,她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自己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姥姥一直在教育儿孙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自己还站着就也要拉着别人一把。姥姥的小儿子牺牲之时,姥姥让孩子们学到的是坚强,她擦干眼泪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这句话倪萍阿姨受用到现在,在最艰难的时候,在以为就要过不去的砍儿面前,姥姥无声陪伴,姥姥说过的话却一直在耳边,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坚强,善良,姥姥教会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姥姥说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这是在说要与人宽和;姥姥还说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有一百个快乐,一辈子能碰上几个这样的日子。姥姥是知足常乐的,她懂得怎么把日子过得就有味了,她说过的话令人开怀大笑,想想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嘛。姥姥一辈子没读过书,却很重视孩子的读书,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儿就吃完了,买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又接着吃,上算”。我们的姥姥在算账上着实精明。
一口气读完一本书,读着姥姥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感慨一个99岁的老人,自己本身就是一本厚书。怎样做人,怎么生活,一个吃过大苦又享过大福的老人,朴实无华的语言里饱含着世间最透彻的智慧。
整个下午,看看,停停,想想,眼眶经常是潮湿的,想到我的姥姥,那些情景那些话语我又是多么的熟悉。和倪萍阿姨一样,我也是由姥姥带大的,姥姥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先认识的人,也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可亲的。姥姥的性格是顶好的,在我记忆中她从来没跟别人拌过嘴,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伤害人的话,她总是给我们讲好的东西,讲事物善良的一面,姥姥说你对人家好人家才能反过来对你好,做人不能没有良心,后来等我学到了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这句话,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姥姥,姥姥的觉悟和古代文学家一样高呢。
《姥姥语录》这本书讲了姥姥的人生智慧,还有倪萍阿姨对姥姥的孝顺疼爱,尤其令人动容。爱一个人,不是纯粹的为他做所有事,不是把好的东西都买给他,而是要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要让你的爱成为别人的负担,不要因为你的爱帮他做了所有的事而让她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了盼头。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倪萍阿姨便“雇佣”姥姥当起了自己的员工:单位出口欧洲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姥姥很是开心,活了一辈子忽然能自己挣着钱了,很是满足,剥瓜子剥的非常有干劲。还时不时分着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花,眉眼里尽是藏不了的高兴。倪萍阿姨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吃掉,甚至有朋友来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可见倪萍阿姨是费尽心思让姥姥在世的日子里快快乐乐。
接姥姥到北京去住,带姥姥吃遍了北京最豪华的饭店,就像姥姥当年带着自己坐在高级饭店门口啃馒头一样,饭店充斥着祖孙俩的笑语;海参从几十块一斤涨到几千块一斤,倪萍一直给姥姥买从未断过;蚕丝被,新疆棉花被,姥姥的被子多的已经盖不了了,倪萍阿姨一直在尽自己所能深爱着姥姥。可是终有一天,姥姥还是走了。
还记得书的扉页写得几句话:“小时候是姥姥拉着我的手往前走,长大了我拉着姥姥的手往前走。从来也没想过有一天我们俩是要分手的,而且是姥姥先松的手……”大红色的扉页,写着这些黑色的小字,读来令人压抑。
有些事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了。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的座位上想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许在想自己什么时候有能力去拉着姥姥的手往前走,心里很沉重,但也很幸福,这本书让人有想落泪的感觉。
篇二:姥姥语录读后感
倪萍的姥姥语录是一本可以翻翻的书,看它可以借着想念自己家的老太太,可以是奶奶、姥姥甚至是婆婆和老娘,姥姥语录就像家家老太太家长里短的事儿、理儿,陈芝麻烂谷子都可以从尘封的记忆中揪出,晒晒晾凉。
自己的姥姥也来自山东,和书中的老人一样,讲着旧礼、循着旧规、有点朴实、有点世故、有点从容,留着齐鲁的遗风。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对书中姥姥的言行尤其熟悉、亲切,像是在脑海中过电影,触发了对自己姥姥的音容笑貌和甜蜜场景的回忆。
计划着将姥姥语录作为临睡前泛读,计划着进行泰戈尔式的品味和享受,只是,看了几章就发觉这其实也是倪萍的语录,萍姐的话如够年头的美酒,不仅甘醇,而且辛辣,搞得每一小节抒情短评都见微知著,澎湃得一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姥姥语录读后感一年级作文。
还是那个总是煽动得人心情荡漾不已的大牌主持啊,有本事拿起笔刀继续无声地拨动、震颤人的心弦。我决定临睡前还是不看了,保持淡定。
姥姥语录读后感
篇三:姥姥语录读后感
逐行逐句读完《姥姥语录》,时而欣慰,时而温暖,时而鼓掌叫好,时而伤心落泪…… 倒不是作者倪萍的文学造诣有多高,就是她这般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更衬出了99 岁的姥姥一辈子真实淳朴的人生哲学,发人深省。
这是来自著名主持人、演员倪萍心底的一则则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 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倪萍的孝心,二是姥姥的智慧。
倪萍为了让 97 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 15 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 “ 出口欧洲 ” 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
“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
“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这俩字了。 ”
“ 快乐比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 ”
“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 ”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一个大写的人的人格魅力!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点亮人生的人!
合上《姥姥语录》,它却留下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篇四:姥姥语录读后感
一口气听完了《姥姥语录》,倪萍通过她的嘴转述着姥姥的话。
书里没有姥姥的照片,但我隐约间看得到姥姥的模样——一个活得明白的老太太。倪萍的《日子》我没看过,但我相信,就算她出书为了赚钱,只要是她亲自写的,就一定会受用。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百度倪萍,看到她近期的照片,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臃肿的面容上堆积着生活中的经过风霜雨雪吹刮后的印记。倪萍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她讲她的姥姥,让我想起我的奶奶。
奶奶说的话没有倪萍转述姥姥语录的精彩,但是理儿是一样的。小时候,奶奶分圆面包,用手掰肯定是掰不匀的,奶奶总是把大的一半分给姐姐,我拿着虽然嘴不说但心里不高兴(不然不能现在还记得,这件事在当时的我看可是件大事),奶奶给我那一半的时候会说,“大半小半其实就差一口”。这句话已经烙在我心里,但凡自己吃点亏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话。奶奶通常把人懂事、谦让类似的态度说成“心眼儿好使”,我出来上学、工作,用奶话说“见大世面”,奶都归功于我心眼儿好使,她说“心眼儿好使的人,将来错不了”。
印象中的奶奶总是有还不完的人情,谁对她好一点,她会记一辈子,我现在回去,八十多的奶奶还会念叨着我爸小时侯谁对他好了,说人家是好人,可处的人,可要记住人家,奶奶的世界里似乎都是对她有恩的人。原来,我对生活一直心存感恩的态度源自于奶奶。奶奶没上过一天书,但是现在可以读圣经,她是个有心人,好学的人,崇尚知识。听妈说,我一出生,奶就在我枕头底下放本。我刚听懂话的.时候奶奶总是逗我,“明长大了要上大学,奶奶带着暖瓶、脸盘送明到火车站,明跟奶奶说再见……”,每次说到这的时候我就哭,他们就笑。谁知奶奶逗我的一句玩笑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种子,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上大学。……奶奶的故事还有好多。刚给姑姑电话,让她带我给奶奶500块钱,虽然知道她不缺钱,没有花钱的地方,她的钱总是给“对她有恩的人”。
但给了她,变成她的了,她给别人更理直气壮了,给了她,我心里能舒服一些。钱已经不是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亲人还健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为自己获得未来的一份安宁。《姥姥语录》提醒我,及时爱我的亲人。
篇五: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给我的感受很大,我的心中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姥姥是个农家妇女,可是她却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教育我,让我明白了很多连聪明的人都说不清的道理。
姥姥心中一直有一个结,就是小舅死。那年作者的小舅为救他的战友牺牲了。那时姥姥认为天塌了,而姥爷把蚊帐烧了,在那时蚊帐可是大件啊。姥姥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让姥爷烧了。姥姥还喜欢看书,陈丹青、季老的书,姥姥对季老的母亲表示遗憾。姥姥也是能人。干什么都很能,从春天开始,姥姥家的水果、蔬菜就没断过。冬天也能吃上最脆的大青萝卜,因为能人能;姥姥家的咸鸭蛋是真香,因为能人能。
姥姥是作者50多年的朋友了,而这个好朋友却没见到她最后一面,作者心中一直是个伤疤。
篇六:《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是含着热泪看完的,看了一遍再看一遍。
都说倪萍老师善于煽情,可是写姥姥我想煽情绝对不是有意为之。倪老师字字真情,她含着泪写完,读者含着泪读完。
姥姥的爱一生养育着倪老师和一大家子的心灵。姥姥的.生活哲学如同储蓄卡,里面储存了善良、宽容、坚持、给予、吃亏、放弃、感恩、豁达、承受……太多太多的、人活着所需要的精神。姥姥的宽容、良善,不断地修正着孩子们的缺点,改正着孩子们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到她离开之际。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大家子人才辈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倪老师拿着这张姥姥赠与她永远也刷不爆的卡,也像姥姥一般笃行着大爱的人生哲学。对于姥姥的离开,倪老师始终不能释怀,可是人啊总要经历生离死别,是姥姥先撒手的啊。但是就像姥姥说的,一家人一个一个的来,一个一个的走,到那边一家人还会团聚。从写姥姥开始,到写儿子结束,生命生生不息,姥姥精神一代一代传承。而且如今我们不也读到了姥姥的语录吗?这是大爱啊!
篇七:《姥姥语录》读后感
虽然倪萍写的很煽情,但是笔尖下一个温和智慧的老人却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里能感受到姥姥是一个对于美好的人和事物保持着向往亲近之心的人——心疼史铁生,觉得这孩子不容易;给季羡林做棉袄;喜欢听萧红的文章……很难想象一个不识大字的老太太会是一个如此认真的读者,也许赶上好时代,姥姥也会有一番作为;凡事都能看得开,一件不好的事,她总能找到让你释然的角度,一句话点化你。心中有杆秤,家里那么多口人,却能把关系捋得顺顺地,对谁该怎样,什么事该怎么做,老太太一点都不糊涂;家里有这样的老人,真的是俗语里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是如此,很多老人,说话简简单单,都是些朴实通俗的语言,但是却把道理说得很透。也想到自己的外婆,眼睛已经不太看的清楚了,基本上做饭都是摸索着来,但是蒸的包子味道却很好吃,总让我念念不忘。
最开始看这本书,纯粹因为作者,看过她的《等着我》,虽然只有一点点但是觉得很喜欢她的风格,觉得她是一个很有感染力的人。书看到一半,也曾因为太煽情停下来一段时间,后来读完全书,却完全被姥姥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感觉倪萍和姥姥就像是一对知己,两个互补的人,是亲人,也是朋友。
篇八:《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走的那一年,我忘不了;姥姥走的那一天,我记不起,也许是大脑刻意回避了姥姥的祭日,只是每年的高考季,总会有姥姥的英容笑貌…
高考前一星期,我回家见到姥姥,她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让我送她回家,我答应她,等下星期高考完带她回家。
考完到家,我问,姥姥回家了?我妈立刻就泪崩了,我的眼泪也流个不停,没表情,没意识,木木的听我妈把姥姥去世下葬的经过讲了一遍,老妈满满的自责和懊悔,毕竟姥姥是在我家住着发的急病……怕影响我高考就没告诉我。有时我也庆幸没能送姥姥走最后一程,没能见到她躺下的样子,我的脑海里才留住了姥姥一贯的倔强老太太模样。
时至今日,能够忆起的是逢年过节,姥姥家的热闹劲儿,老妈姐妹6个,拖家带口的齐回娘家,二三十个人张着嘴等吃,姥姥舅妈忙的底朝天,就把二姥爷一家也请过来帮忙,大大小小的外甥男女撒着欢儿,男人们喝着酒,女人们嗑着瓜子聊着天,一坐就是一天,天黑了,不想散,再来个小表妹专属的音乐会,即兴之时,舅舅唱段戏,二姥爷家的舅舅也来一段,笑着说着聊着夜深了,开始分配住处,十几人挤在姥姥的大炕上,分一波人挤到二姥爷的炕上,再分一波挤到二姥爷舅舅家的炕上…
姥姥在时,每年的寒暑假,姥姥家就是我和老弟自己的家,不到开学不回家,姥姥家的杏,核桃,柿子,大石头旁边的酸枣树,只能推车步行的“二里坡”,姥姥目送眺望每个来去的亲人依偎的那棵树,门前的那座山,房后的那些树,菜园子旁边儿的那口井…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人去了,孩子们大了,大炕拆了…可不变的是对姥姥家的那种情感,那种印在骨子里的幸福感!
篇九:《姥姥语录》读后感
小时候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里提到过倪萍的《日子》,宋丹丹说她要写本《月子》,还好不是坐月子。
读了才知道倪萍原来是山东人,书里也有些山东的韵味,即使她刻意避着。我常觉的有些道理得是方言讲出来才有感觉,普通话太普通,像在念天书。
我有个山东同学给我多次讲过她母亲的育儿观:养娃就像种树,即使有些枝枝岔岔,只要给它定时施肥浇水,它是能够长大的。这说法形象。
我妈也是爱说能说的人,而且很多话一经她口就特别有水平。我学习不顺,我妈说,人生的路总是弯弯曲曲,平坦的路往常都在后面,你鼓点劲,坚持一下,就能看着了。相比之,我爸不爱说,更多是身教而非言传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小时候我一直生长在县城,没有机会体会隔辈亲这种情感。仔细回想,只在老家待会一个暑期,和我爷我婆的记忆也很难串联。记忆里,打我初面见到他们二老直至他们离世,他们的样貌在我记忆里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我想是我没有仔细观察过他们吧。说来遗憾,我甚至不知道我爷我奶的名字。我婆是基督教信徒,但她识字不多,一本圣经翻来覆去读了无数遍,我真希望她最终在书里找到了生死的答案。我爷是大家长,很有威严,对我父亲很严厉。因为家里男娃多,且我是最小的,自然待我不亲。他最后生病的时间里,我去看过他,他不认识我。
日子在过,人在日子里老去,这是生活无变的真理。上周和家里打电话时,我妈给我又把舅家娃要结婚的事说了一遍,我爸和我的话也越来越多了,而这就是父母老态。
篇十:《姥姥语录》读后感
总算看完了,起初看这书都是睡前抹泪看的,我的外婆也就是文章所谓的姥姥在我小时就中风对她没有什么情感寄托,包括我奶奶也是因为重男轻女思想感情不深。所以看这书时我想到了三个人,一是我的舅妈,我是随着舅妈长大的,父母自小出门打工,所以在我心中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她,记得父母刚回来那几年我时不时都会想着要去舅妈家看看她,就算在她身边也想念她。我很怕她老去的那一天,不知道我会有什么反应,我不敢想,怕想。
看到中间部分我想到了我女儿的姥姥也就是我的母亲,说实话她在我童年记忆中出现的并不多我是跟着舅妈长大的孩子,但是她却做足了姥姥的角色,怀孕母亲就没有上班,出月子后我就久住娘家,女儿的成长是姥姥陪伴的,我在想以后我的女儿是不是也可以写一写她那质朴的姥姥,或是从生活中表达她的这份孝心。
第三个想到的是我自己,文章姥姥的闲语中都饱含大智慧,一把年纪的姥姥刻苦勤奋还和季老成为同学,毫不逊于年轻人,倘若我成为了姥姥能不能言传身教一番教好自己的小外甥呢?这个想的倒也有点远了。先从自己的孩子着手吧!
篇十一:《姥姥语录》读后感
刚见到这书名《姥姥语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很想翻翻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正如所想,看似并不华丽的语言,亲切的叙述,却让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与姥姥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作者对姥姥深深地怀念。书中回忆了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生活过的快乐时光,还有作者想方设法让年迈的姥姥留在世间所做的点点滴滴,像与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聊天一样,讲述着关于姥姥的故事,关于姥姥那些值得一生受用的道理。
书中的姥姥和蔼可亲,善良而大度。她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把人生的事看得明明白白,透着生活的智慧;她知足常乐,不计较得失,坚信着老天的公平;她勤劳肯干,一生忙碌而充实;她善解人意,聆听之后会用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点醒你。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让人感觉暖意融融,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姥姥。她好像很少会被愁事困扰,她明白,“乐就是福”,就像她说的“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的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自觉的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好学,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书中的水门口也令人向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清新朴实的地方,才孕育了淳朴善良的心灵。在这个充满了人群与车辆的城市时代里,书中的水门口仿佛让人看到了一抹清新的绿色。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了自由的农村生活也经历了严厉教导下的城市生活,才有了倪萍亲切的笑容、率真的谈吐和胆大心细的作风。她毫不隐瞒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在书中坦言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她也有一段凭借抽烟消除恐惧的堕落时光,最后还是姥姥用她那真真切切的理告诉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坚强的倪萍,还是做到了姥姥眼里那个无所不能的人。
质朴无华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贴心而温暖,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真实而打动,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儿的大白话而豁然。这就是《姥姥语录》,一本朴实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那么让人亲切,它靠平凡去感动世人,用一句句贴心的老理儿去点醒世人,我相信,这位可爱的姥姥将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生,时刻提醒着我们“乐就是福”。
篇十二:《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看了有半个月了吧,斟酌姥姥说过得的话,佩服姥姥,一个朴实的农家妇女,一个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小脚老太太,不识字,一生为小家付出,竟有如此多的大哲学,全部源于生活,她说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书中总是看到快乐的她,不计较,大度,有种吃亏是福的风度,这应该就是乐天派的性格吧。
真真切切明白了什么是小生活里的大智慧,一种平平淡淡,朴朴实实的生活,看到了倪萍老师的尊老爱幼,秀外慧中,善良大度等美德,真是羡煞旁人。
看着倪萍和姥姥的一点一滴生活,他们的感情,真是友情大于亲情了,就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完全没有代沟,不管是年轻时姥姥,还是年老后的姥姥总是那么可爱,总是那么有智慧,那么幽默惹人爱,那么通情达理。
看着姥姥语录,脑海里总是不时的想起祖母,已经离开好久了,每每都会想起,都会说,要是祖母在该多好啊!其实,倪萍第一次赚到8000块,和姥姥在关房间数钱的场景,我也似曾相识,那时新年小辈们孝敬的给祖母的红包,大年初一早上,祖母拿出红包,我和老姐帮忙数钱,哈哈哈,那时候我们仨一起睡,每晚都有故事听或是猜谜语猜字谜,可惜现在故事情节能记住不多,但是讲故事的语气依然印在我脑海里,祖母故事讲到一半喜欢掉人家胃口,每次就不讲了,困了,要等明晚再讲,再三要求下,还是不讲,呵呵,有些结局没听完整,后来问姐姐,她也记不清了不。
话说数钱,我只会相同的堆一起,主要老姐帮忙数,那时候的祖母都会边拆红包,边说这是谁谁给的。
一脸幸福样,然后看祖母准备钱,包给小辈们,看她包红包可有意思了,喜欢从大孙子到小孙子一包包,算她有几个孙子,说这包给谁谁谁的,哈哈,不亦乐乎。
我们仨关门算钱包红包的那份快乐也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力,就像倪敏一样,她是镶嵌在他生命里的。
其实祖母,她也是一路苦过来的,很坚强的女人。
后来听父辈们讲,也是一生坎坷,到老了,孙子们都会赚钱了,才好多了,我有记忆以来,祖辈们还算孝敬,仅此而已。
回想起来,小时候,总是好奇的看着她,围在她身边问这问那的,那时还真是不懂事,像祖母假牙那件事,洗头发为什么不用洗发露,为什么头发盘成陀罗的样子,为什头发是白的还那么少,手上戴着发光的珠子,为什么祖母就喜欢吃豆腐乳,小麦片泡饼干之类的,记忆涌上心头,后来搬家了,祖母没有一起搬,她有自己的考虑,父母也就顺了她的意思,还好亲戚都还住那里,有人照顾,那时候应该是九岁前的记忆,想想祖母已经离开好久好久了,离开时她才88岁,依然记得祖母每天起床都会静坐,谁都不许打扰,而调皮的我总会试探下,祖母是真的专心在静坐么?从各个方向捉弄,总是被识破,哈哈哈,想想好玩是不止一二。
篇十三:《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
对于倪萍,不像父母辈的对她那么喜欢和熟悉,但也是从小就听说的,后来淡出荧屏,直到前段时间出现在大众视线里,这时候的她面容沧桑,身材臃肿,很多人开始评论她面容身材走样,不像别的哪个哪个明星一样容颜不老,读了这本书,了解了她所经历的事情,更觉得她伟大、美丽,她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青春容颜给了她生病的孩子,为了孩子的眼睛劳碌奔波了十年,那还顾得及保养自己的外貌,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给孩子,并且她的容貌与她真实的年龄也是相符的,为何非要要求明星们拥有二十几的容颜呢,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啊。所谓偶像,不是高高的站在台上,用胭脂水粉涂过的面容展现给大家看的,而是拥有真实的灵魂,用自己的勇敢善良鼓励着爱她的人们。看着这本书,那些朴实却有深刻道理的话语、水门口的村子,都给人一种无比的亲近感,就像在听一个同村人讲故事,如此平易近人,在自己遇到不顺的时候,打开读几篇,看几句姥姥说的话,顿时就能打开心结,继续温暖的往前走。
篇十四:《姥姥语录》读后感
逐行逐句读完《姥姥语录》,时而欣慰,时而温暖,时而鼓掌叫好,时而伤心落泪……倒不是作者倪萍的文学造诣有多高,就是她这般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更衬出了99岁的姥姥一辈子真实淳朴的人生哲学,发人深省。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倪萍的孝心,二是姥姥的智慧。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这俩字了。”
“快乐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太太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一个大写的人的人格魅力!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点亮人生的人!
篇十五:《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是央视名人倪萍先生在自己的姥姥故去后为她写的一本书。
初在书城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便被里面的资料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打破了我脑海中以往对“语录”说教风格的认识,取而代之的是字里行间里透出的一种亲切,倪萍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叙了自己与姥姥五十多年间相处的点点滴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平淡淡才是我们更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越是平淡的日子越能引起读者强烈的代入感,读的越深就越觉得这本书就是在讲我们自己的生活。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芸芸众生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生活,大千世界里,不同的人选取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人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却能守着一扇能看得见日升月落的窗子悟出生活的道,完成生命的升华,而有些人却还没遭受一点挫折就大声呼喊着救命,怀抱着自己易碎的玻璃心,颤抖着蜷缩在世界的角落等待别人的安慰,我们常常感叹自己读破了万卷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却在自己并不顺利的一生中总结出一套生活的哲学,还转过身来把我们这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给教育了,难怪白岩松曾评价《姥姥语录》:“有文化的人不必须有学历,而有学历的人也不必须就有文化”。
“忠言”不必须是逆耳的,但必须是最直白朴素的',熟悉倪萍的人就应都明白,倪萍的儿子在出生后不久便患有一种很难治愈眼疾,刚得知这个消息的倪萍万念俱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自己的天都黑了”,那个时候的她经常整晚都合不上眼,夜深人静的时候靠着一根又一根的香烟来稳定自己的情绪,麻痹自己的神经,这一切,都被当时住在她家里的姥姥看在眼里,姥姥叮嘱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姥姥还说:“天黑了快睡吧,孩子,天亮就快起来”,姥姥把不可避免的灾难说成是“天黑了”,“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难事儿了,你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别在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光了,好事儿来了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来了咣当一下就砸在你头上了,这些灾难从不会通知你。能人是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就被砸倒了。”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倪萍退出了中央电视台,带着儿子漂洋过海、寻医问药,最终治好了儿子的病。
姥姥是对的,生活本就无常,而人又偏偏是感性的动物,应对突如其来的灾祸,我们常常在第一时间就被情绪冲垮了自己的精神防线,一时冲动做出许多伤害自己与家人的事,等我们从痛苦中清醒过来后才追悔莫及。那么应对飞来横祸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姥姥告诉我们:第一,你要“认命”,认命就是应对现实,冷静下来正视此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第二,“认命”不等同于“认输”,要在黑暗中咬着牙“挺着”,等待黎明,而不是在焦虑中消耗自己的精神,影响自己的决定。
这样直白平实的大白话“语录”在书中比比皆是,比如:“房子没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没人帮着,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来呀!”、“糖稀越粘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父母帮着儿女,仨人都笑了;儿女帮着父母,仨人都哭了”,围着“炕沿锅沿”转了一辈子的姥姥用最简单易懂的道理类比出人生的大道,比起那些引经据典的“大道理”,这样朴实简单的“语录”却句句扎人心。
《姥姥语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真情实感、朴实无华,它用最“生活”的语言触动了我们每个人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合上书本后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每个人都有姥姥,每个人家里都有老人,寻常岁月的相处中,我们可曾做到像倪萍那样用心倾听她们说的话?如果没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用心听一听了,相信你必须会有收获。
篇十六:《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精选读后感
倪萍老师说,这就是他们家老太太讲的话,也是所有家里老太太讲的话。各家各户都有位老太太吧,或许学历不高,或许身形很小,围着锅碗瓢盆转,拉扯了一帮儿女长大,等大家伙儿回来看一看。书里说,有学历的不一定没文化,没学历的也不一定没文化。
是啊,家里的老太太,文化水平不高,嘴里蹦出来的词儿,说出来的话儿句句掷地有声儿,像是老家自己蒸的馒头,皮儿黑,却香甜养人,话糙理不糙,更何况有些话,听着特别动人。任凭再多华丽的辞藻也写不得那样贴切。看完倪萍老师的姥姥,特别想念奶奶,每次离家,奶奶都在门口送了又送,看了又看,悄悄抹泪,我也偷偷抹泪,奶奶最后悔的事情,是当年选择错了,没做老师,奶奶气质很好,如今年近八十,在我眼里依旧是别人说着当年唱戏的`梳大辫子的姑娘,很想念,很想念,倪萍老师用剥瓜子的方式想阻止姥姥变老,我也用过各种方法,想阻止奶奶变老,可惜我太没用了,奶奶老去的速度太快太快,我害怕我还没成材,奶奶变老去了。所以,等等我,请等等我,我会再努努力,再努努力,变得更好,我想带她享享福。
篇十七:《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精选读后感
总算看完了,起初看这书都是睡前抹泪看的,我的外婆也就是文章所谓的姥姥在我小时就中风对她没有什么情感寄托,包括我奶奶也是因为重男轻女思想感情不深。所以看这书时我想到了三个人,一是我的舅妈,我是随着舅妈长大的,父母自小出门打工,所以在我心中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她,记得父母刚回来那几年我时不时都会想着要去舅妈家看看她,就算在她身边也想念她。我很怕她老去的那一天,不知道我会有什么反应,我不敢想,怕想。
看到中间部分我想到了我女儿的姥姥也就是我的母亲,说实话她在我童年记忆中出现的并不多我是跟着舅妈长大的孩子,但是她却做足了姥姥的`角色,怀孕母亲就没有上班,出月子后我就久住娘家,女儿的成长是姥姥陪伴的,我在想以后我的女儿是不是也可以写一写她那质朴的姥姥,或是从生活中表达她的这份孝心。
第三个想到的是我自己,文章姥姥的闲语中都饱含大智慧,一把年纪的姥姥刻苦勤奋还和季老成为同学,毫不逊于年轻人,倘若我成为了姥姥能不能言传身教一番教好自己的小外甥呢?这个想的倒也有点远了。先从自己的孩子着手吧!
篇十八:《姥姥语录》读后感
读完《姥姥语录》着实被感动了:感动倪萍对姥姥的孝顺,感动姥姥的善良、宽容和智慧。
姥姥是个有大智慧,活得大气的老太太,真正的能人不是斤斤计较,精明有心机,而是把平淡的日子过的舒心,和睦,让家是个温暖的地方。精明的过是一辈子,聪明的过也是一辈子,有的老人是家里的明塔,让人尊敬,晚辈们发自心的孝顺。
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你看倪姥姥这个没上过学的小脚老太太,用朴实的语言讲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说:“一人一个脑子,不好把自己的脑子往人家脑子套”,这句话貌似更有学问的表达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还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就想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就看惯了”,姥姥其实是想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还有“国家和小家一样,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这个姥姥多不简单,语录里不但包含生活智慧,还有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政思想呐。感谢姥姥语录让我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挺喜欢这本书的',也希望你能去看看。
篇十九:《姥姥语录》读后感
读了《姥姥语录》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人说话,一半是用嘴说,一半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还懂得好事来了她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咣当一下就砸倒了。能人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子就被砸倒了。这个世界上谁也别羡慕谁!得到的都是因为付出了,付出了一定也会得到。还有善良。坚守。美好。宽容。勤奋。等所有的美德是一张金卡,是一张永远刷不爆的人生金卡。
《姥姥语录》真正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意义的丰收。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篇二十:《姥姥语录》读后感
虽然是一本很通俗的书,但还是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完了。因为倪萍老师的书意想不到的好看。之前在《朗读者》里面看了一篇《姥姥语录》的书摘,了解了一点倪萍的特殊的遭遇,以为此书也就是看看姥姥一点透着人生哲理的话。现在看看,倪萍虽然不是专业的作家,可是她的书比起不少专业作家写得更吸引人。真挚感人、通俗直白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数个地方都看得我泪水涟涟。“骨肉相连,分开了就是血”这篇看得我最为伤感。
也很佩服喜欢倪萍的真实坦诚,她在书里数次写到自己如何花钱,钱赚的多,这是我所佩服她的一个地方之一。另外她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以前看她主持春晚就是感觉她很热情,感性,泪点比较低,就像一些读者说的那样感觉她比较煽情。现在读了她的文,感觉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善良、坚强、勤劳、能干、宽容……就像她形容姥姥一样。她和姥姥一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值得我敬佩的人,能说会写、能上能下、能吃苦能耐劳、能赚钱会画画。
她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可能这本书以后还会再读一遍,因为里面真的有精神食粮。还想以后再读读她写的《日子》,现在等着它的电子书上架。总之个人认为《姥姥语录》绝对是值得一读的书。
篇二十一:《姥姥语录》读后感
很少读语录,总觉得语录放在当时的语境里才更有劲头,更是味儿。可是翻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抱着很多想法,一页页地翻了下去。倪萍老师画画虽是半路出家,虽然我不懂画,但是看到那一页页我觉得真美,真自然。读着老人从小对她的教导,真实在啊,老人是一脚一脚走出来的智慧,是实践来的,话老,理却实在。我想到我那个活到98的老奶奶,我爸爸的奶奶,真不容易,早年守寡拉扯5个孩子长大,一辈子坚强,忍耐,勤劳,聪明,明白了一辈子,那只裹着的小脚同样走出了真智慧。
这样明白的老人真不少,能让我们继承的东西也真不少,传下来就是财富。倪萍老师对姥姥的爱让我汗颜,我也是在姥姥胳膊上长大的,从小学开始,一到周末就骑自行车跑十来里去找姥姥,她帮我藏了那么多好吃的,多少年了都这样,可是慢慢我大了,上大学了,毕业了,结婚了,生子了,离姥姥越来越远了,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讲起话来也不知从哪讲,亲起来也不知怎么亲了……是我还不够用心吧,怎么就忘记了姥姥怎么给予我的爱呢。最悔恨不过是想孝顺却再也没有机会,而值得庆幸是,如今还来得及,不让自己隐藏的爱毁于遗憾和无奈,还好,姥姥还在,好好爱,还来得及。
篇二十二:《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这本书是张校长让看的几本书里我最先看的一本书,在这一本书中 里面的一句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姥姥的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虽朴实,但却都是真理,比如“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你搬着你的脚走路?你爹、你妈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儿走多了,就走快了。 走累了就歇会,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嘛,道儿就不白走。
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为什不好好走、好好过呢?”“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这一本书中都是这些“名言”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我们要知道帮助别人。
篇二十三:《姥姥语录》读后感
文章很朴素,却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生活的大哲学。虽是些平常的大道理,但却不见得人人都悟得明白。有时觉得姥姥说的话就像是哲学家说的一样,细心研读都感觉是真理。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这些都是“是个人都该明了的理儿”。姥姥一生崇尚文化、崇尚知识、崇尚富裕、崇尚美好,可这一切她都不曾拥有,但你总觉得她什么都有。那时候因为日子穷,姥姥没有识过字读过书,但是她对知识学问却是非常渴望,姥姥一直敬佩那些有大学问,会读书的人。在姥姥眼里,“念书的人不管长得么样,你仔细看都长得好看。书念得越多,人长得越俊。没念过书的人眼神是傻的。”虽然姥姥没读过书,但姥姥读了很多生活的书,同样有大学问,她一生过得清醒,很充实……
姥姥说:“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用了。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像这样简单朴素却有蕴含大哲理的话,姥姥经常说,或许我们每人家里都有像这样的一个“姥姥”。
篇二十四:《姥姥语录》读后感
上周去书店买了一本倪萍写的《姥姥语录》,被姥姥朴实无华且极具哲理的语言所折服,一位衣着朴素又很讲究、勤劳善良的老太太跃然纸上,我陶醉式的阅读着,姥姥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抵达人的灵魂深处。“理想有时候起步很小,很具体,但最终他有可能变得很伟大,有可能认为自己不自觉地便成为他人,为全人类。”姥姥说: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着自己比别人高,也别怕自己比别人矮".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遇到的两个人,一次我参加县妇联组织的活动,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领导为我们颁奖,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领导,颁奖时她握着我的手说:张老师,你辛苦了!你为全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谢谢你呀!“我很感动,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自己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师,人家是那么大的领导,人家居然认识我,我很感动,颁奖后我们从台上下来时,副书记见我穿的是高跟鞋,居然双手扶着我走下台阶,嘱咐我慢点,每每想起这件事,都为那位领导的低调、善解人意折服,难怪人家能走得这么远,主要是人家有一颗胸怀大众的心,没有因为谁是谁的谁就攀附,更没有因为谁不是谁而下看,她对她的人民是公平的,所以她得到了人们的拥戴。后来又遇到一个人,大约三十来岁,年纪轻轻听说是上了学毕业直接当了某地派出所长,和他在一起开会,听着他说着大话,天南地北,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完全是春风得意马蹄轻,偶尔听身边一个人说起他,原来他爸爸是一名公安局的领导,很明显,就他,估计也是沾了父亲的光。所以,白岩松说:有些人,有文化没素质。
姥姥说:孩子,山上风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劲了,你这辈子都不后悔。姥姥还说: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着你搬着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妈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不是啥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走,去干吗,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了,你干嘛不好好走,好好过呢?姥姥还说:你记住孩子,多穷的人都有脸,能豁上脸要饭,那是肚子实在没法儿了,给人吃点东西先要给人好脸色,不信你试试,张嘴管人家要东西那嘴可沉了,抬都抬不动,张嘴给人送东西可不一样,双唇一碰话就出来了。慢慢品味姥姥的话,思想灵魂都得到了升华。姥姥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为善,这本书真的给我进行了一番洗礼。
篇二十五:《姥姥语录》读后感
假期里张建平校长推荐了《姥姥语录》这本书,书中的姥姥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她安享九十九岁高龄,她一生感恩生活、感恩生命,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境况,都拿得起、放得下,始终保持一种淡泊自守、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
姥姥说:“平淡是真,普遍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这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无限风光在险峰,姥姥的话让我知道了工作就像是爬山,要想达到顶峰,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们以积极、自信的心态去面对,更需要我们拥有超常的毅力和忍耐力。文中,你可以多次看到姥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在帮助别人。还有姥姥好强的心理,但那并不是争强好胜。
一生平庸的姥姥却贪命。姥姥活了快一个世纪啦,但她还是不想走。姥姥的每个精神都值得我去学习。姥姥用她最朴实、最有文化底蕴的语言让我懂得了人生要多读书,学无止境。
篇二十六:《姥姥语录》读后感
读完了《姥姥语录》,我的心情多了几丝平静,少了几分焦躁,99岁的姥姥给我们的启示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姥姥语录》是这么饱含爱与情的一本书,饱和到就要满溢。那些富满情感的故事,那些隐藏着酸楚的话语
这酸楚若引领了泪水,灵魂便得了沐浴。姥姥的话就像一碗融融的白粥,平凡,实际,却给力。饿了,累了,病了,喝它没错。粥养身体,姥姥的话富含着对生活的热爱。
姥姥的话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乐趣。
篇二十七:《姥姥语录》读后感
对于倪萍,不像父母辈的对她那么喜欢和熟悉,但也是从小就听说的,后来淡出荧屏,直到前段时间出现在大众视线里,这时候的她面容沧桑,身材臃肿,很多人开始评论她面容身材走样,不像别的哪个哪个明星一样容颜不老,读了这本书,了解了她所经历的事情,更觉得她伟大、美丽,她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青春容颜给了她生病的孩子,为了孩子的眼睛劳碌奔波了十年,那还顾得及保养自己的外貌,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给孩子,并且她的容貌与她真实的年龄也是相符的,为何非要要求明星们拥有二十几的容颜呢,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啊。所谓偶像,不是高高的站在台上,用胭脂水粉涂过的面容展现给大家看的,而是拥有真实的灵魂,用自己的勇敢善良鼓励着爱她的人们。看着这本书,那些朴实却有深刻道理的话语、水门口的村子,都给人一种无比的亲近感,就像在听一个同村人讲故事,如此平易近人,在自己遇到不顺的时候,打开读几篇,看几句姥姥说的话,顿时就能打开心结,继续温暖的往前走。
篇二十八:《姥姥语录》读后感
读完了《姥姥语录》,我的心情多了几丝平静,少了几分焦躁,99岁的姥姥给我们的启示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姥姥语录》是这么饱含爱与情的一本书,饱和到就要满溢。那些富满情感的故事,那些隐藏着酸楚的话语
这酸楚若引领了泪水,灵魂便得了沐浴。姥姥的话就像一碗融融的白粥,平凡,实际,却给力。饿了,累了,病了,喝它没错。粥养身体,姥姥的话富含着对生活的热爱。
姥姥的话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乐趣。
《姥姥语录》读后感
篇二十九:《姥姥语录》读后感
作者倪萍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悟出许多人生大智慧的姥姥,别看姥姥说的都是土话,大白话,但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那种朴实、真诚,没读过书的姥姥用她承继和累积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处事为人,并将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子孙,而就在这么质朴的语言中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倪萍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以及姥姥对倪萍那种无私伟大的爱。
姥姥的一生可谓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活得有数,她的包容、豁达、感恩与执著,给他人带来挚爱的温暖,随着姥姥的远去,我的泪水逐渐在往心底里流淌,也随着作者的想念开始寻找已离开我们的至亲,寻找那些无限眷恋在一起的日子,感受着回忆带给我们的幸福,仿佛能感觉她们就在我们身边,一转身就会找到她们的影子。在这本书中,姥姥的那几句平凡却富有人生哲理的话语一直记在我心中。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靠山山到,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东西不在多少,话有时候多一句少一句就得掂量掂量,有时一句话能把人一辈子撂倒,一句话也能把人抬起来。”
“有苦也不是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了。你吃一块桃酥试试,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试试?你那嘴呀就想找块咸菜往嘴里塞。
篇三十:《姥姥语录》读后感
一本倪萍撰写的《姥姥语录》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倪萍姥姥——一个99岁的农村小脚老太太简直是太棒了!太可爱了!
当我这个还算年轻的姥姥走进99岁姥姥平凡的日子,享受质朴无华的人生智慧时,我感到那一刻是充满快乐的,是极其享受的。
老人一生没念过书,却那么崇尚念书人,那么明事理,那么有哲理,那么有心气,那么有骨气!怪不得养了那么一大群成功的后辈儿孙!
倪萍的文笔是平实的,朴素的,没有太多的修饰,完全是质朴的白话儿,却让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勤劳善良,胸怀博大,充满智慧的姥姥跃然纸上,仿佛就在身边。之所以那么打动我的缘故,读着倪萍的《姥姥语录》,我想起了自己没有文化的小脚老奶奶,有些地方一如相近,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可能这就是没有文化却不乏智慧和品德的老人们共同的地方吧。
如今,俺也进入了姥姥的行列,看看倪萍姥姥对她的深刻影响,想想自己的言行将对后辈儿孙的潜移默化,姥姥深感责任重大。
倪萍姥姥说:“心闲着闲着就麻了,麻了就跳的慢了,慢了就上床躺着,躺着就是心脏有病了。”我虽然退休了,没有工作的心可操了,人很容易思想犯懒。我很佩服倪萍为了不让姥姥闲着,给姥姥安排了整理报纸和嗑瓜子儿出口的“挣钱工作”,看到此我哑然失笑。
姥姥我可别让心闲着,好书还是要经常读读,好戏也要经常看看才不致于落伍呀!
第四篇:《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语录吧,语录具有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语录才是走心的语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姥姥语录》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姥姥语录》读后感1久没有看过一本书,拿在手里就想一口气读完。一个99岁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书,吃过大苦,也享过大福。朴素无华的语言里饱含着世间最透彻的智慧。两个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经常是潮湿的,想到两年前已经离开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话语曾经我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要为我的外婆写一点东西,几度提笔,几度垂泪,几度止笔。外婆是个佛教徒,每天过着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动荤腥,正月七月要守斋。外婆的腿动过两次大手术,这让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终认为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这一生才会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点燃一支香和一盏油灯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团上前额着地,低声细语,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减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着保佑一大家四代几十口人能够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够工作顺利,读书的能够学习好考个好学校。最后扶着灶台艰难的站起来。06年的国庆,我回老家看她,带着相机专门想要给她和外公照相,对着镜头她双手合十习惯性的做了一个礼佛的姿势,神态安详,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妈妈翻着以前的老照片对小侄女说:“姗姗,奶奶现在已经没有妈妈了呀。”小侄女才刚一岁,这话更多的是呢喃自语。听到我觉得很心酸。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我也会说同样的话。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时想要为父母做一顿饭,洗洗碗,帮妈妈带带小侄女,陪他们买买菜,甚至什么多不做,就是在家呆着。却发现能够为父母做的却是少之又少,内心的愧疚无以言说。
摘录倪萍《姥姥语录》部分语句如下: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装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给你希望,你就赶紧起来去往前走,有多大劲就往前走多远,老天会帮你。别再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尽了,天亮就没劲了。
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
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钱才值钱。
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就吃完了,买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又接着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有一百个快乐,一辈子能碰上几个这样的日子。
《姥姥语录》读后感2刚见到这书名《姥姥语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很想翻翻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正如所想,看似并不华丽的语言,亲切的叙述,却让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与姥姥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作者对姥姥深深地怀念。书中回忆了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生活过的快乐时光,还有作者想方设法让年迈的姥姥留在世间所做的点点滴滴,像与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聊天一样,讲述着关于姥姥的故事,关于姥姥那些值得一生受用的道理。
书中的姥姥和蔼可亲,善良而大度。她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把人生的事看得明明白白,透着生活的智慧;她知足常乐,不计较得失,坚信着老天的公平;她勤劳肯干,一生忙碌而充实;她善解人意,聆听之后会用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点醒你。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让人感觉暖意融融,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姥姥。她好像很少会被愁事困扰,她明白,“乐就是福”,就像她说的“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的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自觉的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好学,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书中的水门口也令人向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清新朴实的地方,才孕育了淳朴善良的心灵。在这个充满了人群与车辆的城市时代里,书中的水门口仿佛让人看到了一抹清新的绿色。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了自由的农村生活也经历了严厉教导下的城市生活,才有了倪萍亲切的笑容、率真的谈吐和胆大心细的作风。她毫不隐瞒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在书中坦言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她也有一段凭借抽烟消除恐惧的堕落时光,最后还是姥姥用她那真真切切的理告诉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坚强的倪萍,还是做到了姥姥眼里那个无所不能的人。
质朴无华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贴心而温暖,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真实而打动,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儿的大白话而豁然。这就是《姥姥语录》,一本朴实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那么让人亲切,它靠平凡去感动世人,用一句句贴心的老理儿去点醒世人,我相信,这位可爱的姥姥将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生,时刻提醒着我们“乐就是福”。
《姥姥语录》读后感3《姥姥语录》看了有半个月了吧,斟酌姥姥说过得的话,佩服姥姥,一个朴实的农家妇女,一个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小脚老太太,不识字,一生为小家付出,竟有如此多的大哲学,全部源于生活,她说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书中总是看到快乐的她,不计较,大度,有种吃亏是福的风度,这应该就是乐天派的性格吧。
真真切切明白了什么是小生活里的大智慧,一种平平淡淡,朴朴实实的生活,看到了倪萍老师的尊老爱幼,秀外慧中,善良大度等美德,真是羡煞旁人。
看着倪萍和姥姥的一点一滴生活,他们的感情,真是友情大于亲情了,就像好朋友一样 无话不谈,完全没有代沟,不管是年轻时姥姥,还是年老后的姥姥总是那么可爱,总是那么有智慧,那么幽默惹人爱,那么通情达理。
看着姥姥语录,脑海里总是不时的想起祖母,已经离开好久了,每每都会想起,都会说,要是祖母在该多好啊!其实,倪萍第一次赚到8000块,和姥姥在关房间数钱的场景,我也似曾相识,那时新年小辈们孝敬的给祖母的红包,大年初一早上,祖母拿出红包,我和老姐帮忙数钱,哈哈哈,那时候我们仨一起睡,每晚都有故事听或是猜谜语猜字谜,可惜现在故事情节能记住不多,但是讲故事的语气依然印在我脑海里,祖母故事讲到一半喜欢掉人家胃口,每次就不讲了,困了,要等明晚再讲,再三要求下,还是不讲,呵呵,有些结局没听完整,后来问姐姐,她也记不清了不。
话说数钱,我只会相同的堆一起,主要老姐帮忙数,那时候的祖母都会边拆红包,边说这是谁谁给的。
一脸幸福样,然后看祖母准备钱,包给小辈们,看她包红包可有意思了,喜欢从大孙子到小孙子一包包,算她有几个孙子,说这包给谁谁谁的,哈哈,不亦乐乎。
我们仨关门算钱包红包的那份快乐也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力,就像倪敏一样,她是镶嵌在他生命里的。
其实祖母,她也是一路苦过来的,很坚强的女人。
后来听父辈们讲,也是一生坎坷,到老了,孙子们都会赚钱了,才好多了,我有记忆以来,祖辈们还算孝敬,仅此而已。
回想起来,小时候,总是好奇的看着她,围在她身边问这问那的,那时还真是不懂事,像祖母假牙那件事,洗头发为什么不用洗发露,为什么头发盘成陀罗的样子,为什头发是白的还那么少,手上戴着发光的珠子,为什么祖母就喜欢吃豆腐乳,小麦片泡饼干之类的,记忆涌上心头,后来搬家了,祖母没有一起搬,她有自己的考虑,父母也就顺了她的意思,还好亲戚都还住那里,有人照顾,那时候应该是九岁前的记忆,想想祖母已经离开好久好久了,离开时她才88岁,依然记得祖母每天起床都会静坐,谁都不许打扰,而调皮的我总会试探下,祖母是真的专心在静坐么?从各个方向捉弄,总是被识破,哈哈哈,想想好玩是不止一二。
《姥姥语录》读后感4放假在家,买了一本倪萍写的书《姥姥的语录》来拜读,读出了一份辛酸,读出了一点味道,更读出了一份想念。于是想在空闲的时间写点东西,就算是对疼爱自己的姥姥姥爷的一份清明节的心灵对话吧!
清明,一个值得让人辛酸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怀念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沉思的日子。4月4日,早早起来,开车来到了老家,把姥姥姥爷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准备齐全,带上儿子来到了姥姥姥爷的坟墓前。一年了有太多的话想对二老说,有太多的嗑想对二老唠,此时的脑子里象过电影一样充盈着美好的回忆:春天,姥姥和姥爷合作,在地里为春耕而忙碌的身影瞬间浮现在眼前,姥爷专业的驾驶着牲口,一口行话让牲口变得温顺而听使唤。姥姥则在一旁点豆子和种子,撒的匀称而专业,他们二老合作的默契而愉快。累了姥爷就会在地边休息片刻,吧嗒吧嗒抽带烟。姥姥则坐在一旁开始用头上的草帽扇着扇着;夏天,姥姥总喜欢拿着一把芭蕉扇坐在家中宅院的台阶上扇呀扇,给我们扇走玩耍后流出的汗水,给我们扇走叮咬我们的蚊虫,更给我们带来扇动中一种享受的快乐;秋天,地里总会有姥姥姥爷忙碌的身影,拔草、摘豆子、掰棒子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
姥爷每次从地里回到家,总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几个红红的小果子从篮子里拿出,分给我们孩子吃,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姥爷就会高兴的合不拢嘴,这时候姥姥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糖水递到姥爷的手里,姥爷就会细细的咀嚼起来,那份劳动后的满足感欣然挂在脸上。姥爷牙口不好,总喜欢到墙头外的香椿树上摘一些叶子,用开水一冲放上少许盐,就开始就饭吃起来。小的时候我不太懂姥爷为什么要这样做,逐渐长大的我越发懂得,这就是姥爷朴实本色的生活;冬天,老爷和姥姥成了闲人,坐在烧热的炕上跟我们讲自己亲身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跟我们玩牛牌,一起去推碾子,给我们做年糕,做驴打滚吃。炸丸子,炸白薯鱼……一想起这些,心底就更多了一份对姥姥姥爷的想念。
“清明”意味着逝去。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会逝去,比如:亲人、朋友、健康、金钱等等。但有一样,在有生之年会永远伴随你,那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对你熟知的人对你熟悉的物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它包含清明的伤感,逝去的思念,离开的想念,伤病的惦念……愿在梦中和天堂里的他们叙旧……想在每天和天堂外的他们心语……你们二老朴实无华的做人本色会在孙女的记忆深处永远保留!
《姥姥语录》读后感5上周去书店买了一本倪萍写的《姥姥语录》,被姥姥朴实无华且极具哲理的语言所折服,一位衣着朴素又很讲究、勤劳善良的老太太跃然纸上,我陶醉式的阅读着,姥姥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抵达人的灵魂深处。“理想有时候起步很小,很具体,但最终他有可能变得很伟大,有可能认为自己不自觉地便成为他人,为全人类。”姥姥说: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着自己比别人高,也别怕自己比别人矮“.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遇到的两个人,一次我参加县妇联组织的活动,时任县委副书记的
姥姥说:孩子,山上风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劲了,你这辈子都不后悔。姥姥还说: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着你搬着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妈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不是啥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走,去干吗,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了,你干嘛不好好走,好好过呢?姥姥还说:你记住孩子,多穷的人都有脸,能豁上脸要饭,那是肚子实在没法儿了,给人吃点东西先要给人好脸色,不信你试试,张嘴管人家要东西那嘴可沉了,抬都抬不动,张嘴给人送东西可不一样,双唇一碰话就出来了。慢慢品味姥姥的话,
我看书的速度是非同寻常的快,可倪萍的《姥姥语录》这本书,让你像寻宝一样,一路都是耀眼的金子和珠宝,让你舍不得往前走。又像在做关联题,倪萍的姥姥和我姥姥,关联度很高,相似度很大,唯一的不同,就是,姥姥的子女没有她那么富有,可以给姥姥买很多明贵的衣服,变着花样带姥姥去高档饭店,五千多块钱一斤的人参,像买菜一样,买给姥姥,那也是姥姥应该拥有的生活。有关于姥姥的记忆如电影般出现在脑海中。回忆的越多,看书速度也就越慢,对姥姥也就越发思念。妈妈前几年身体不好,医生说,要尽量吃,自己家麦子磨出来的面,对胃好。可我们家的麦子都是收割后,直接卖掉了,好多年没有吃过自家产的面,姥姥家更是如此。她和姥爷年纪大啦,淘洗麦子更是特别累得活,都是直接买面。可因为为了让妈妈身体快点好,姥姥要不定期淘麦子,磨成面给我家送去。麦子都是姥姥磨成面,更我们家送一大半,自己留一小半。当然,那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为了给妈妈做些她喜欢吃的东西送过去。我特别羡慕妈妈有这么一个妈妈,她那么大啦还被姥姥宠溺着,姥姥知道所有我妈爱吃的东西。我妈嘴馋时,一个电话“娘,我想吃菜包子啦!”“娘,我想吃油饼啦”,妈妈上午打了电话,第二天,姥爷就骑着车子送来了。妈妈真得是特别喜欢吃,吃着还说着“还是俺娘包的包子好吃,”我们每次放假回家,都先去看姥姥,在姥姥家吃了好吃的,走时,姥姥硬要给她女儿带点。有次姥姥面不够了,包的包子不太多,就没有给妈妈带,回来时,看我什么都没有,她说,“你们怎么没有给我带点好吃的回来”。那一刻感觉她忽然像个孩子,被姥姥一直宠着,就长不大。妈妈生病后,不能干活,地里要拔个杂草,打个农药,收割庄稼,他从不曾让我爷爷奶奶干,都是早上姥爷骑着车子带着姥姥来,晚上天黑之前再走,一天干不完,第二天,第三天仍旧继续。就连吃的馒头都是我姥蒸好送来的,姥姥还时不时打电话问妈妈,“馍吃完没?吃完还让你大给你送”。我就问姥姥,你不累吗?姥姥说,“不累,那是俺女儿”。一辈子,姥姥就这样,围着灶台转,这个灶台喂饱了几代人。就连我的外甥,还动不动要去姥姥家吃好吃的。姥姥做的也都是很平常的饭,可里面确是在多么昂贵的饭店都品尝不出来的味。
姥姥除了灶台,还有顶针,我们几个姨还有舅家的被子全是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大姐,二姐出家的十多双被子是姥姥做的。我们每次上学前带的被子都带有姥姥的味道,如此温暖。
只希望姥姥能老得慢一些,让我们有机会,好好孝敬她。
《姥姥语录》读后感7看见这本《姥姥语录》,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赶上假期,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倪萍通过文字转述着姥姥的话,渗透着她对姥姥的爱。书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样,但我隐约间感受到——一个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读完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的倪萍,在经过了生活中的风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她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个个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讲她的姥姥,让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经88岁的姥姥,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谁找她,她都热情相迎,姥姥常说:”别人信任咱,咱就得实心实意对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爷都看着呢“。虽然姥姥说的话没有倪萍转述姥姥语录的精彩,但是理儿是一样的,都喜欢拿老天爷说事。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她还经常嘱咐我们要多看书多学习,哪怕一天多认一个字,一年还能认识365个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学习就是认字,我可爱的姥姥。
这本书,文字间褪去了华丽的修辞,却体现了最简单最质朴的人生哲理,一时间我很难想象这位不识字的老人家能将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彻,并且用非常简单的充满智慧的语言表达出来,字里行间让人读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显而易见的道理。读了这本书,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觉得那些一时的不顺都过去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是啊!今天我们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会发现温暖无处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亲人还健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让长辈感觉幸福、满足。这本书及时提醒自己爱我的亲人。再多一点!
第五篇:姥姥的语录读后感
放假在家,买了一本倪萍写的书《姥姥的语录》来拜读,读出了一份辛酸,读出了一点味道,更读出了一份想念。于是想在空闲的时间写点东西,就算是对疼爱自己的姥姥姥爷的一份清明节的心灵对话吧!
清明,一个值得让人辛酸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怀念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沉思的日子。4月4日,早早起来,开车来到了老家,把姥姥姥爷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准备齐全,带上儿子来到了姥姥姥爷的坟墓前。一年了有太多的话想对二老说,有太多的嗑想对二老唠,此时的脑子里象过电影一样充盈着美好的回忆:春天,姥姥和姥爷合作,在地里为春耕而忙碌的身影瞬间浮现在眼前,姥爷专业的驾驶着牲口,一口行话让牲口变得温顺而听使唤。姥姥则在一旁点豆子和种子,撒的匀称而专业,他们二老合作的默契而愉快。累了姥爷就会在地边休息片刻,吧嗒吧嗒抽带烟。姥姥则坐在一旁开始用头上的草帽扇着扇着;夏天,姥姥总喜欢拿着一把芭蕉扇坐在家中宅院的台阶上扇呀扇,给我们扇走玩耍后流出的汗水,给我们扇走叮咬我们的蚊虫,更给我们带来扇动中一种享受的快乐;秋天,地里总会有姥姥姥爷忙碌的身影,拔草、摘豆子、掰棒子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姥爷每次从地里回到家,总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几个红红的小果子从篮子里拿出,分给我们孩子吃,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姥爷就会高兴的合不拢嘴,这时候姥姥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糖水递到姥爷的手里,姥爷就会细细的咀嚼起来,那份劳动后的满足感欣然挂在脸上。姥爷牙口不好,总喜欢到墙头外的香椿树上摘一些叶子,用开水一冲放上少许盐,就开始就饭吃起来。小的时候我不太懂姥爷为什么要这样做,逐渐长大的我越发懂得,这就是姥爷朴实本色的生活;冬天,老爷和姥姥成了闲人,坐在烧热的炕上跟我们讲自己亲身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跟我们玩牛牌,一起去推碾子,给我们做年糕,做驴打滚吃。炸丸子,炸白薯鱼……一想起这些,心底就更多了一份对姥姥姥爷的想念。
“清明”意味着逝去。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会逝去,比如:亲人、朋友、健康、金钱等等。但有一样,在有生之年会永远伴随你,那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对你熟知的人对你熟悉的物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它包含清明的伤感,逝去的思念,离开的想念,伤病的惦念……愿在梦中和天堂里的他们叙旧……想在每天和天堂外的他们心语……你们二老朴实无华的做人本色会在孙女的记忆深处永远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