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案例

时间:2019-05-13 15: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婚姻法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婚姻法案例》。

第一篇:婚姻法案例

上述案例对被告人科刑的二种意见争议之焦点在于如何认定被害人是否有刑法意义上的过错。而认定其有否刑法意义上过错的前提是事实婚姻的效力问题。即被告人与被害人朱XX自1996年以来的同居行为如何认定,如属非法同居,哪朱XX仍有选择权,被告人周锦明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过错;如认定为事实婚姻,哪被告人周锦明与朱XX的同居行为破坏他人的婚姻家庭,被告人周锦明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过错。然而,根据最高法院2001年12月25日《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以下简称《解释》)肯定了1994年4月4日《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通知》精神,即自1994年2月后的同居行为,不再承认为事实婚姻。对照本案,这里不仅存在着法理与情理(道德)上的矛盾,而且有一个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婚姻法第5条关于“应当补办”登记的立法精神,如何估价我国目前的婚姻状况和制订司法解释时如何把握矫正传统习俗的尺度问题。

二、问题的探讨

“事实婚姻系泛指不具有结婚形式要件的婚姻。这种婚姻形式从古到今各国都存在,但名称和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态度不尽相同。”⑴早在罗马市民法就有夫权因时效完成而取得的规定。⑵我国最早是在1979年2月2日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中对它下了定义并予以承认和保护,“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它具有四性,一是无偶性,同居的男女双方必须都是无偶的,以区别于事实重婚;二是公开性,未婚男女同居是公开的,当地群众认可的,以区别于姘居和不以夫妻名义的同居(包二奶);三是自认性,同居的男女双方相互承认是一种夫妻关系,并享有并履行了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包括繁衍后代,以区别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同时也区别于埃塞俄比亚、法国等民法典所确认的准婚姻关系的“非法同居”,后者只是一种同居的事实状态,男女双方并无结为夫妻的真实意思,即“关系处理得好,就同居下去,处理不好,就离开完事”⑶。四是持续性,男女双方的同居必须已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未提起过无效的诉讼,以区别于短时间的姘居。事实婚姻制度,长期以来对稳定社会,保护老人、妇女、儿童的权益起过较好的作用。直至1994年1月12日新《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后,为严肃婚姻登记的效力,取消了事实婚姻制度,实行单一的法律婚。最高法院在1994年4月4日的《通知》明确规定“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对起 诉到人民法院的,应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这一规定对宣传婚姻登记的效力,增强公民法制意识,规范婚姻登记行为,无疑是有益的。但对社会上客观存在的大量的事实婚姻视而不见显然是不妥的,对这些当事人的权益未能妥善保护也是不

公的。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使法官处于两难境地,欲护不能,欲断不忍。

因为,几百年、几千年的婚姻习俗和文化传统是不可能因一个法律、法规和一个司法解释而彻底改变的,事实婚姻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传统习俗有着相当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虽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未举行结婚仪式的,无论其亲属,还是周围群众往往还不认为是夫妻。相反,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举行结婚仪式并已同居生活,无论其亲属,还是周围群众往往认为是夫妻。所以,改变传统习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

至也要综合治理的问题,关键是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而现阶段是不能操之过急的。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改婚姻法过程中对事实婚姻问题也是有过争议的,有承认说、否认说、折衷说,持否认意见的认为,要严格按照1994年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强化婚姻登记的效力,未经办理婚姻登记的一律无效。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有三点担忧:一是担心承认事实婚姻,有违婚姻登记制度,且容易导致婚姻登记制度名存实亡;二是担心承认事实婚姻,有碍计划生育,使一些对婚姻不负责任的人钻孔子,导致“超生游击队”泛滥;三是担心承认事实婚姻,有碍国家对婚姻秩序的管理,影响国家对这方面的监管能力。持肯定意见的认为,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在实质要件上并无区别,且不少国家都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婚姻习惯和建国以来到1994年2月均承认事实婚姻的现实,应该继续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持折衷意见的认为,在现阶段应有条件的承认事实婚姻,笔者在立法座谈会上也赞同这一观点。其理由:一是我国历来有仪式婚姻的传统,“仪式结婚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⑷而婚姻登记的规定自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至今才几十年,况且1994年前均承认事实婚姻制度,我们不能苛求几千年的习俗在很短的时间消除。二是我国幅员辽阔,情况各异,尤其很多地方至今交通仍为不便,一 些边缘山区去办理结婚登记需要骑几天马才能到达,当事人很自然会“舍远求近”而举行仪式婚。三是婚姻登记的一些规定极为不合理,如必须达到晚婚年龄,双方单位须开具证明等,加之登记机关、人员的作风瑕疵,甚至搭车收费,当 事人承受不了过高的费用而不去办理结婚登记,尤其是一些“夕阳婚”、“二次婚”、“复婚”的当事人更不愿“麻烦”。诸如此类事出有因的,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如不加区别一概而

论,显然是不科学的。至于持否认观点的三种担忧也是大可不必。因为:

(1)婚姻登记制度自1950年第一步婚姻法颁布就已明确规定,50多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婚姻当事人所遵守,但由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仪式婚”的习俗因多种原因不可能很快清除。他们不重视结婚登记的程序绝不是因为承认事实婚姻的制度,而是由于习俗的影响。承认事实婚姻只是对“重习俗”这部分婚姻当事人的意愿和利益的尊重,绝不会导致更多的重视登记程序的当事人“反戈”。因事实婚姻制度并未也不会给他们增加什么利益。

(2)承认事实婚姻与计划生育应该说并不相悖,事实婚姻的当事人自然要受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制约和调整。承认其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并不等于承认其超生的合法性。即使已办理了婚姻登记的当事人仍然要实行计划生育。而实践中经结婚登记的夫妻超计划生育的事例也不少见。所以笔者认为承认事实婚姻会影响计划生育是站不着脚的,两者之间

不存在因果关系。

(3)承认事实婚姻是否影响国家对婚姻秩序的监管,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一是婚姻登记机关并不是婚姻秩序的监管机关,它不具有这样的职能,而只是在婚姻登记时对双方当事人结婚条件的审查和确认,事后并不承担也无法承担婚姻秩序的监管,有的婚姻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后,尚未“入洞房”就分手的情况也到处可见。二是承认事实婚姻并不是承认不正当的两性关系,这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人担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承认事实婚姻会导致一些道德不好的人对婚姻更不负责任。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上有一个利弊的权衡问题,是牺牲多数事实婚姻当事人的利益,去惩罚少数不讲道德的人;还是保护多数从事实婚姻当事人的利益,而对少数人予以宽容或以其他手段予以惩罚呢,显然应该是后者。三是严格婚姻登记制度并不能防止不正当两性关系的出现,对那些对婚姻不负责的人并不是一剂良药。相反,妄图借婚姻登记谋取利益的当事人也大有人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婚姻的磁性效应会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遏制,但绝不是仅通过强化婚姻登记,否认事实婚姻就可奏效的。相反承认事实婚姻,还可促进这些当事人的家庭责任感。所以,立法机关在修改婚姻法时对事实婚姻的处理是非常慎重的,并作了妥善地处理。首先,在第10条中关于无效婚姻的规定,未将“未办理结婚登记”列为法定事由,也就是说未办理结婚登记不是必然导致婚姻无效。其次,对这种“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在第8条中作了补救,规定“应当补办登记”,但并未规定不补办的法律后果,为司法解释留有余地。而

2001年12月24日的《解释》第5条却显而易见存有以下弊端:

1、不符合婚姻法的立法愿意,为了便于司法实践的操作,偏面强调了婚姻登记的形

式要件。

从上述可见,立法机关在修改婚姻法时对是否承认事实婚姻的问题是作了反复论证,并深思熟虑的作出决断,在婚姻法第10条关于无效婚姻的规定中并未将其列入。所以,也就不能推断出符合婚姻法第5条、第6条、第7条结婚条件的男女,因未办理结婚登记而要承担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尤其在2002年12月17日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五编第10条关于无效婚姻的规定也未将“未办理结婚登记”列入法定事由。这里可以说明三个问题:一是草案和修改后的婚姻法关于无效婚姻的规定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并不绝对否认事实婚姻。二是最高法院的《解释》第5条规定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一律认定为“ 同居”,即不承认事实婚姻并不符合立法原意。三是最高法院的《解释》精神并未被立法机关所采纳,因《解释》在先(2001年12月24日),而《民法草案》在后(2002年12月17日),如果《解释》第5条符合立法原意,且是合理可行的,就会被后来的立法所采纳。在以往的立法实践中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被立法所采纳和吸收是比较多见的,在修改婚姻法时就吸收了一些司法解释的内容,如“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认定、夫妻共同财产的确认和分割等。此外,虽然婚姻法和司法解释都有“应当补办”的规定,但笔者认为二个“应当补办”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两者的目的不同。婚姻法第8条的“应当补办”是放在结婚一章,将“补办”作为形式要件的补充(补救),其目的使双方的婚姻关系更合法。但这里法条并未规定不补办登记的法律后果,更不能得出不补办即为无效或非法同居的结论。因婚姻法第10条关于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并未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而《解释》第5条的“补办”是关于离婚的规定,其目的是使双方当事人离婚时可享有合法婚姻同样的权利义务。二是两者“补办”的时间、动机不同。婚姻法第8条的补办“是在仪式婚后或同居后,应当补办登记,其目的是让婚姻关系合法化。而《解释》第5条是规定在起诉到法院提出离婚,法院受理案件前补办,其动机是为了离婚合法化。三是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婚姻法第8条的”应当补办“是一种倡导性的规定,如同婚姻法第4条关于”夫妻应当相互尊重“的规定一样,本法并未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而《解释》第5条明确规定”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

解除同居关系处理“,显而易见当事人在起诉法院提出离婚之前必须”补办结婚登记“,否则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对此,笔者认为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值得研究。首先,从实践中看,一对决定分手的伴侣在提出离婚之前先到婚姻登记机关去补办结婚登记的事例实在罕见。既然在这时候愿意去”补办结婚登记“又何必离婚呢。其次,从理论上分析,这种”补办登记“的效力从何开始,是把登记时间往前移,弄虚作假呢,还是赋予它有溯及力,婚姻登记属于行政登记性质,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登记是不具有溯及力的。再次,《解释》第5条规定与其以往的解释规定也不一样,1994年的司法解释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这里的未办理显然是指”非法同居“时。而《解释》第5条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这里的未办理是指提出离婚时,且删去了”非法“两字。这”解除同居关系“与”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的法律后果是否有区别,《解释》未作明确。哪未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的案件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上能否同样适用最高法院1989年11月21日《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因为该《若干意见》中也是”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非法同居“与”同居“的法律后果如完全相同,那么没有必要作此修改,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应该说2001年的《解释》已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有了新的认识,否则就不会删去”非法“两字。但是《解释》把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一律按解

除同居关系处理,并不符合婚姻法的立法原意,也与中国的婚姻现状不符。

2、《解释》第5条规定与事实重婚的刑事司法解释相冲突。

最高法院于1994年4月4日颁布了《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通知》,明确废除了事实婚姻制度。同年12月14日又颁布了《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明确规定“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发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定罪处罚”。这里不难看出两者是矛盾的,前者废除了事实婚姻,后者又承认事实上的重婚。所谓重婚,顾名思义是重叠的婚姻,即同时存在两个婚姻。而婚姻关系属婚姻法所调整的对象,并不是刑法所调整的,关于婚姻的关系的认定,应依据婚姻法,而不是刑法。如果“以夫妻名义同居”的事实在婚姻法上不认为是一种婚姻事实,而在刑法上却认为是重婚的事实,显然是矛盾的,这“重”又从何谈起呢。同样是“同居”的事实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出现二个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笔者并不是混淆事实婚姻和事实重婚的概念,而是认为既然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要按重婚罪予以打击(这无可非议),为什么对那些无配偶的人以夫妻名义同居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婚姻事实又不予承认,不加保护呢。这样的规定显然是失衡的。所以,笔者认为,为了稳定婚姻家庭秩序,最高法院关

于“事实重婚”的解释是可行的,而关于“事实婚姻”的解释是应当修改的。

3、《解释》第5条规定不利于保护老人、妇女、儿童的利益。

一项法律制度,一个司法解释的出台,其价值取向总要在各种利益的平衡上作一选择,争取效益的最大化。对事实婚姻的存废同样存在着这种选择。假如:一对无配偶的男女于1994年5月开始同居,感情融洽,并生有子女。后男方外出经商逐渐发展,拥有大

量资产,而女方仍留在家养老育小,善尽义务。现在或再后一些时间,因某种原因俩人要分手。如何处理这一纠纷?如果按《解释》第5条只能认定同居关系,男方在外的万贯财产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只能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而男方在外的财产女方并未参与共同劳动、共同经营,这就不符合一般共有财产的特征,这样对女方来说岂不是“人财两空”,显然不利于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有人也许会说谁叫他不先补办结婚登记,后果应由其自负。这种责怪未免有些武断,按常理结婚登记总是在结婚时办理,当时如因故未办理,事后补办的情况毕竟较少。如果为了离婚再去补办结婚登记的情况就更为少见。试想一对男女从二十多岁时同居,到了四、五十岁分手时为了“合法离婚”再去补办结婚登记现实吗。如果像这样已经以“夫妻”同居几十年,当地群众也公认是夫妻的,到头来仍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其二、三十岁的子女还属非婚生子女,会使人啼笑皆非。这样的法律制度社会效果并不好,既不利于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任何社会现象只要不是反社会、反人民,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法律就没有办法取缔它,消灭它”。⑸

三、笔者的建议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一个细胞,尽管千百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家庭却依然保留了对全部制度的最大影响”⑹所以,制定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既要顺应发展了的政治、经济、法治的潮流,又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传统,不能操之过急,即使改变一些固有的旧习俗也要循序渐进,区别待之,不能“一刀切”,否则会适得其反。对于事实婚姻,现阶段应该采取有条件的承认态度,不能一概否认。按照现行婚姻法第8条的规定,实际上是有条件的承认了事实婚姻。所以,笔者建议对《解释》第5条应作修改和补充。即:“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共同生活满3年以上,有和好意愿的,应调解和好,并责令其补办结婚登记;

(二)共同生活满5年以上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三)共同生活满3年以上,如一方死亡,另一方已尽扶养义务的,承认其事实婚姻。

上述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人们对婚姻的价值取向和平衡。当事人在决定结婚或离婚时总要对利弊进行一番分析和平衡,“如果一个人从新婚中得到的效用大于离婚的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离婚”,因不承认事实婚姻的后果,在一定意义上会使更多的人对婚姻的不负责任。当然,应该承认在中国,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大多数人尽管在婚姻上没有得到最大化的效用,但也不愿打破已存在家庭”。⑺“每个人都能改善自己的婚姻,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生活每况愈下。⑻所以,法律应尽可能地为双方自己都认可的婚姻家庭进行维护。二是参照世界各国的做法,目前对事实婚姻”有条件的承认,逐渐为更多国家所接受“。⑼例如日本”明治8年公布法令,始采取法律婚主义,结婚需进行申报登记,但由于历史传统习惯,难以一蹴而就,故该年大政官指令,虽有怠于登记者,但亲属边邻均认为夫妇或养子者,法官亦认有其事实时,应以夫妇、养父子论“。⑽又如”1946年联邦德国婚姻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双方共同生活满3年以上,且在上述同居期间无一方提出过无效诉讼的,该同居的事实婚即取得合法婚姻的效力,为自始有效。

⑾我国台湾省亦采取有条件的承认事实婚姻,”台湾户籍法规定,结婚须经登记。但是,户籍登记并非婚姻成立的要件。如未登记,但已公开举行结婚仪式,具备了法定的形式要件,其婚姻仍有效成立“。⑿所以,如果我们也承认事实婚姻,必将有利于涉及两岸婚姻纠纷的调解,可以避免和减少区际间的法律冲突。无数的事实证明,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不仅不违背婚姻法的规定,而且也符合当事人意愿。尤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一个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都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的配偶。“⒀既然当事人已作出了选择,并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考验,双方均履行了婚姻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法律应该承认其婚姻关系的成立。当事人这种缔结婚姻的意愿和本质,不应因形式要件的欠缺而改变。因为”婚姻登记制度需要维护的是私益和公益这两个最重要的利益要素,那末当最重要的利益要素为复数时,忽略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而进行反对解释,未免顾此失彼,失于不妥。“⒁三是根据婚姻的本质特征,为了区别姘居和不以夫妻名义同居的现象,需要一定时间的检验。这3年或5年时间既是对双方当事人”自认夫妻“真实意愿的检验,又是为当地群众是否公认的一种公示,也有别于表面上以”夫妻名义“同居,而实际上双方或单方怀有其他目的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四是根据婚姻的自然属性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无论是当事人”补办登记“,还是法院在离婚时的判决均应有溯及力,因这既是对今后双方关系的决择,更是对以往同居事实的追认。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第三编第18条第2款所规定”补办结婚登记后,自双方均符合本编第11条至第15条规定的条件时起确立婚姻关系“。这里的”符合条件时“对事实婚姻当事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婚姻效力的追溯,因不符合婚姻实质要件的当事人无疑也不能构成事实婚姻。”法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人类共处以及满足某些基本需要提供规范安排,而不在于处罚或压制,使用强制性制裁的需要愈少,法律就愈能更好地实现其巩固社会和平与和谐的目的。

第二篇:婚姻法案例

1、结婚(无效婚姻)

原告谢某与杨某经人介绍认识,由于杨某父母封建思想较重,希望二人尽快结婚。于是,2000年5月,谢某在未达法定婚龄的情况下,伪造了出生日期,在当地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婚后,二人居住在杨某父母的房子内。不久,因为双方性格不合,经常吵闹,以至无法共同生活。2001年3月,杨某向法院提出离婚,谢某表示同意离婚,但认为房屋是杨某父母给他们住的,离婚自己应分得一半,杨某认为房屋的产权属于其父母,谢某不享有权利。法院受理该案后发现,谢某未到法定婚龄,于是法院内部对该案是否应当交由婚姻登记机关处理产生分歧意见。

请问:1.该案应当由法院处理还是应交由婚姻登记机关处理?

2.法院应如何判决?谢某是否有权分得房屋的一半?

答案如下:

1.本案是涉及无效婚姻的处理问题。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未到法定婚龄的,婚姻无效。本案谢某未到法定婚龄,骗取结婚证,属于无效婚姻。对于无效婚姻,人民法院和婚姻登记机关均可宣告婚姻无效。所以,本案应当由法院直接处理而不用交由婚姻登记机关处理。

2.法院应当判决婚姻关系无效。无效婚姻,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财产归各自所有,如同居期间有共同经营所得财产,按照一般共有处理。本案房屋属杨某父母所有,谢某不享有权利,所以无权分得房屋。相关法律法规:

1.《婚姻法》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2.《婚姻法》第十二条 :“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宣告婚姻无效或者撤销婚姻的,应当收缴双方的结婚证书并将生效的判决书寄送当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2、离婚(假离婚)

汪某某与兰某某约定财产案

汪某某1990年开办了一家私营企业,对外承担无限责任。1994年,汪某某与兰某某结婚,婚后感情一直很好。1999年,由于决策失误,企业出现巨大亏损,汪某某因此负了很多债。2000年,汪某某预感到企业马上不行了,于是和妻子商量,一旦债权人追债,二人就离婚。离婚之前,二人搞了一个夫妻财产协议,协议中将90%以上的财产归妻子所有。2001年10月,二人登记离婚,财产按照协议分割。债权人向汪某某讨债不成,将汪某某与兰某某告上法庭,要求偿还欠债。

请问:1.汪某某与兰某某的夫妻财产协议是否有效? 2.债务如何偿还?

答案如下:

1.本案的处理与夫妻财产协议的效力直接相关。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约定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夫妻对于财产的约定,属于双方民事行为,只有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才产生法律效力。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规避法律,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本案汪某某和兰某某的夫妻财产协议目的是逃避债务,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法院应认定该协议无效。

2.债务应以汪某某和兰某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来偿还,不足部分,由汪某某继续偿还。

相关法律法规:

1.《婚姻法》第十九条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2.《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3、抚养

屈某某诉路某某抚养纠纷案

吴某丈夫死后再嫁给路某某,其与前夫的儿子屈某某跟随他们一同生活。屈某某高中毕业后买了一辆三轮车搞运输。1995年,吴某突发心脏病去世。其后不久,屈某某在一次运输过程中不慎右腿骨折。出院后,因伤势未愈,没有工作,生活困难,屈某某要求路某某抚养他。路某某认为屈某某的母亲已死,自己跟他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且屈某某已经21岁,应当独立生活,不再有抚养他的义务,拒绝抚养。于是屈某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路某某给付抚养费。

请问:1.吴某死后,屈某某和路某某没有关系了吗?

2.屈某某已经21岁,还有权要求路某某给付抚养费吗?

答案如下:

1.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继父或继母和手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形成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形成,不因生父母先于继父母而消除,所以,屈某某和路某某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因吴某的去世而消除。

2.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一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后,父母在经济上,物质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对于不能独立生活如:尚在校就读或丧失、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父母仍需尽抚养义务。所以,屈某某虽已21岁,但因其受伤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路某某仍有抚养义务,直到其能独立生活为止。

相关法律法规:

1.《婚姻法》第二十七条: “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2.《婚姻法》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二十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4、继承

遗嘱继承纠纷案

甲某夫妻收养乙为子。甲某病变,立下遗嘱,全部4间房及财产均由其妻继承。后甲某病重,怕妻子无经济收入生活无人照管,又立下遗嘱,全部房屋、财产归养子乙,但养子要赡养其母,按月给养母生活费。1980年甲某病故,乙继承了全部房产,按月给养母生活费。1982年,母子关系恶化,乙停止付生活费。一年后,养母要求脱离养母子关系,按第一次遗嘱内容继承甲某的遗产。

请问:(1)两遗嘱哪个有效?

(2)遗产如何分割?

答案如下:(1)第一份遗嘱不完全合法 因为根据《继承法》第26条的规定,全部4间房及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遗产时,应先将财产的一半分出为其配偶所有。所以,第一份遗嘱不应把全部财产都当作遗产。

(2)第二份遗嘱无效 因为根据《继承法》第21条的规定,第二次遗嘱是附条件的,义务不履行即不生效。

(3)该遗产先分出二分之一归甲妻。因第一份遗嘱部分有效,因此,另二分之一按遗嘱也归甲妻继承。乙无份。

第三篇:婚姻法案例

李卫、男,赵玲,女,1999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1年8月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举行了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李卫当时21周岁,赵玲20周岁。婚后时间不长,双方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进而矛盾激化。2004年6月,李卫以结婚时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请求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

李志刚与吴淑华于2001年1月登记结婚,双方均系老年人再婚,婚后二人居住在李志刚2000年12月购买的商品房内。2001年10月李志刚的儿子因病去世,留有遗嘱,指定将N市“丁香园”内住房一套留给父亲。该房价值人民币20万元。婚后李志刚劝吴淑华辞去工作安度晚年,吴淑华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太好,遂辞去工作。李志刚每日早出晚归,忙于做生意,吴淑华认为李志刚对自己漠不关心,加之其定居国外的女儿请她前去同住,遂于2003年9月向法院起诉离婚。她诉称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感情不稳定,现感情已破裂,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她认为其与李志刚婚后共同居住的房屋和“丁香园”的住房的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她还提出要求李志刚给予2万元的经济帮助,因为是李志刚劝其辞去工作,致使其没有生活来源。李志刚同意离婚,但不愿给予经济帮助。在离婚诉讼期间,吴淑华的父亲去世,留有价值10万元的古画一幅,未留下遗嘱,吴淑华是唯一的法定继承人。

黄明与叶莉于1980年结婚,结婚前叶的父母送给叶一盒价值万元的首饰作为嫁妆。婚后黄、叶生育两个子女。1990年,叶不幸遇车祸身亡。2001年,黄明认识了焦娟,两人彼此都有好感,经人撮合,两人于2002年结婚。婚后,两人感情很好。考虑到焦娟没有子女,黄便与焦商量,把首饰归焦个人所有,其余财产作为双方共同共有的财产两人签订了协议并到市公证处公证。后来,黄明的长子黄磊知道了父亲和继母的协议后,非常生气,觉得父亲把母亲的东西送人,太不应该,便动员其妹黄芳一起到法院起诉,要求焦娟将首饰交出来。法院受理了此案。

王某诉与李某离婚一案中,牵涉到一笔3万元的借款问题双方纠缠不清。原来,王某出交通事故自已负主责并且受伤,在赔款后无钱治伤而以个人名义向朋友谢某借款3万元。现双方因感情问题,王某起诉与李某离婚,庭审中双方对此笔贷款应否为夫妻共同债务各执已见,王某主张此是在婚姻存续期间因自已出事故所借,应属夫妻共同债务;而李某则主张此是王某以个人名义之借款,所借款项并非家庭生活和夫妻共同所用,故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属王某个人债务。

刘先生婚前一次性付款买了一套房子。2004年1月和赵女士结婚,当年9月取得房产证。现在两人因感情不合决定离婚。问:该房产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吗?

张先生和王女士婚后第二年购买了一套房屋。当时的房产证上载明张先生的房产份额为70%,王女士的份额为30%。现二人离婚,王女士认为该份额是双方办证时随手写的,故要求对半分割该房产,张先生认为是自己买房时掏钱多才约定了自己的份额多。故要求按照载明的房产份额分割。

姜先生的父母均已年过七旬,姜先生与妻子陈女士商量以后,寄给老人十万元钱,让老人在老家的县城买了一套住房,房产证登记在姜父名下,4年后,姜先生夫妻离婚。问:该房产能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为何?

1999年3月,26岁的胡先生和24岁的江女士举办了婚礼。之后二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2001年8月,二人用共同生活期间积攒的16万元购买一套二手房,购房人和房产证上写的都是江女士的名字。2003年3月,江女士怀孕为办理准生证,二人领取了结婚证。2005年6月。二人因感情不和分居,后离婚。

林雅菊、林雅芝系同胞姐妹。2001年,妹妹林雅芝(16岁)与某银行司机董焦相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2002年春节,林雅芝怀孕。时值董焦单位分房,按照条件,董焦如果领到结婚证,可分到住房一套。为此,林父让22岁的姐姐林雅菊代替妹妹和董焦登记。领回结婚证后,董焦用涂字灵将结婚证上的“菊“改为”芝”,并和林雅芝举行婚礼,一起生活。2003年,林雅菊从单位骗得婚姻状况证明,并和男友陈辉登记结婚。

第四篇:婚姻法案例

八、案例分析题

95.王放夫妻年过半百,膝下没有子女,1990年初把同事之女李丽收为养女,改姓为王丽,办理了收养手续。此后王放夫妇对王丽疼爱有加,抚育培养她直至中专毕业并参加了工作。但王丽对养父母从未有过真正的感情,对两老的生活起居漠不关心,1998年冬天养父王放病重住院期间,她也未尽养女责任,除了探望过一次以外,病人全靠单位派人护理照料。1999年王春放去世后,王丽对年老无依的养母不但未尽赡养义务,反而多次辱骂甚至企图将老人赶出住房。养母孤苦无依,打算变卖与丈夫共有的四间私房,然后投靠亲戚,王丽坚决反对并多方阻挠。养母无奈之中,便向人民法院起诉,她要求:(1)解除与王丽的关系,并要王丽补偿收养十年来的抚育费用;(2)确认王丽无权继承养父的遗产,房屋变卖后全部收入归她个人所有,以安度晚年。王丽表示:(1)不同意解除收养关系;(2)这四间私房中的一半应归她所有,养母无权单方面出卖房屋。

根据上述案情,试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养母与王丽的收养关系能否解除? 根据收养法第27条规定,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据此,法院应依法解除双方的收养关系。

(2)养母要求王丽补偿收养期间的抚育费用,依法可否予以支持? 养母的要求应予支持。根据收养法第30条规定,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3)王丽对养父的遗产有无继承权? 王丽对养父的遗产有继承权。因为王丽与王放夫妇的收养关系合法、有效,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权利义务的规定。王丽对王放生前不关心、不照料,但其情节尚不构成丧失其对养父遗产继承权的条件。

(4)该四间房屋依法应作如何处理为妥? 这四间私房是王放夫妇的共同财产,其中一半(两间)属于养母个人所有,另 一半(两间)为死者王放的遗产,养母(王妻)与王丽作为死者遗产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均有权分得王放的遗产,原则上每人一间。但考虑到王丽对王放夫妇不尽赡养照顾义务,因此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

96.刘歌(男)与王萍(女)通过自由恋爱于1989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感情尚好,生有一女取名刘小莉,现年10周岁。自1996年夏天起,刘歌与女同事奸情败露,夫妻关系开始紧张,刘还为此受到本单位组织的批评教育与处分。同年12月,男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女方离婚,女方虑及女儿年幼,且双方婚姻基础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故而坚决不同意离婚。据此,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此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1998年4月起,男方住到其舅父处,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交给妻子,女方靠自己收入维持母女两人生活。

1999年5月,刘歌再次向法院起诉,坚持要求离婚。而王萍提出,夫妻关系恶化是由于男方单位女同事的勾引所造成,只要排除外来干扰,双方有和好之可能,因此仍不同意离婚。经法院多次调解,双方仍各执己见。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王萍目前所住房屋系男方在婚前由本单位所分之公房,并一直由他承租。刘歌提出:离婚后女方应搬出该房迁至其父母家居住,由他本人回家继续租赁居住;女儿刘小莉由他抚养。但王萍不同意刘歌提出的两项主张,坚决要求与女儿共同生活。对上述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协议。

在夫妻分居期间,男方曾向他人借债3万元,资助他的胞弟出国自费留学;女方向其亲友借债1万元,用于女儿生病住院费用,以上经查属实。试就本案情节,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在被告坚持不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可否判决双方离婚?

法院可以判决准予双方离婚。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应视为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双方离婚。

(2)如判决双方离婚,所生女儿由何方抚养为宜?

离婚后女儿刘小莉应由女方抚养为宜。因为女儿随母亲生活时间较长,且母亲为无过错方,随其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但刘小莉已满10周岁,所以离婚后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还应考虑女儿刘小莉本人的意见。

(3)对男方婚前承租的公房,离婚后女方是否有承租权?

女方有承租权。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夫妻双方共同居住的由一方婚前所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的,离婚后双方均可承租。

(4)男女各方所借之债如何定性与清偿?

男方所欠债务为其个人债务。因为他未经女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胞弟而借债,故应由其本人偿还。女方所欠为夫妻共同债务。因为女方为履行抚养女儿义务而借债,故应由双方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97.2000年2月,孙某(男)与王某(女)经人介绍相识。半年后,两人结婚。此后,二人一直在孙某父母空闲的一套住房中生活。婚后因经济问题和双方性格不合,经常出现矛盾。2000年底,孙某花5万元自费举办个人画展,夫妻关系更加紧张。2001年5月,双方开始分居并口头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2002年2月,王某提出离婚,孙某同意,但对其提出的住房共有主张持有异议。就在此时,孙某的两幅画获国际大奖,其中一幅系二人恋爱时所作,获奖金2万美元,另一幅系分居时所作,获奖金1万美元。王某遂提出其中1.5万美元归自己所有。此时,孙某偶然发现,王某分居后与一男子有不正当性关系,遂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问:1.双方所提要求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2.此案的财产问题应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①双方主张均有不合法之处。孙某的损害赔偿请求不成立:二人在分居前感情已破裂,离婚不是王某的过错行为导致的。且不正当两性关系不是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事由。王某的对住房及1.5万美元的财产要求不成立:住房系孙某父母所有,并非夫妻共同财产。3万美元奖金也不是夫妻共同财产,不能均分。②因二人的财产约定未采取书面形式,不适用约定财产制。本案中,住房所有权属于孙某父母,不参加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孙某办画展所耗5万元为个人债务。恋爱期间画作所得奖金2万美元,系孙某婚前个人财产。分居期间画作所得奖金1万美元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二人各得0.5万美元

六、案例题((一)甲乙夫妇年过半百,膝下没有子女。在老家探亲期间,认识了12岁的女孩丙,回城后办理了收养手续。甲夫妇对丙疼爱有加,抚育培养直至大专毕业并参加了工作。但丙对养父母从未有过真正的感情,特别是在她结婚以后,对与她和丈夫同住的二老更是漠不关心,甚至不时为生活琐事,对二老恶语相加。2003年,养父甲生病住院期间,她从未去探望过,全靠乙拄着拐杖照顾老伴。甲出院后,因经济紧张,要求丙给付赡养费,丙不但不给,还把甲夫妇大骂了一顿。甲瘫痪在床,丙不仅不照顾他,还嫌家里气味难闻,经常在家骂骂咧咧。后来,丙丈夫单位分配了住房,夫妻二人便搬出去单独居住。从此,丙再未踏入过甲夫妇的家门。甲病情严重,医药费入不敷出,他实在熬不下去,硬着头皮多次要求丙支付赡养费,但丙总是置之不理。2004年冬天,甲因无钱治病,离开了人世。死后留有与其妻共有的房屋4间,但未立下遗嘱。甲去世后,乙想到丙的无情无义,十分寒心,便找丙协商解除收养关系,并要丙补偿十余年来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但丙均不同意,并提出这4间房屋有一半应由她继承。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在丙不愿意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况下,乙可否向法院起诉? 2.乙要求丙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请求应否予以支持? 3.丙对养父的遗产有无继承权? 4.遗产应如何处理? 4

(二)甲在1990年9月20岁时参军,1998年与原籍姑娘乙结婚,2001年8月复员回原籍。甲、乙婚前恋爱时间不长,结婚草率,加之乙所在的企业又告破产,心情不好,双方经常争吵。甲于2004年5月提出与乙离婚,乙同意离婚,但双方对以下问题不能达成协议:(1)乙于2002年企业破产时得到破产安置补偿费50000元,乙认为这是自己的个人财产,而甲认为这是夫妻共同财产;(2)甲于复员时得到复员费20万元,甲认为这是自己的个人财产,而乙认为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3)甲、乙双方婚后居住的房屋是乙婚前承租,婚后甲、乙用共同积累购买的,产权证登记在乙名下,乙认为这是她的个人财产,甲认为这是夫妻共同财产;(4)2002年,甲以夫妻共同积蓄20000元以个人名义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饭馆,乙不是合伙人,她要求在离婚后做合伙人。甲同意并答应将20000元的一半份额即10000元转让给乙,但遭到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反对;他们也不愿行使优先受让权,仅同意退还部分出资份额10000元给甲。(5)1998年甲、乙登记结婚后,乙曾向朋友老刘借款15000元用于装修婚后住房,乙认为这是夫妻共同债务,而甲则认为这是乙的个人债务,应由乙个人负责偿还。

针对上述各点争议,法院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请分别提出意见。

(三)甲(男)是外企职员,乙(女)是大学讲师,双方于1992年结婚。婚后租房居住,全部家具和家用电器由甲在筹办婚事时购买。

因乙不愿意生孩子,双方为此闹矛盾。2000年1月,甲向乙提出分手,遭到乙拒绝。自此以后双方分居,甲借住在朋友家里。这期间甲有了女朋友并与女朋友同居。2001年5月,甲以自己和女朋友的名义共同购置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屋。2002年6月甲向法院起诉要求与乙离婚。经法院调解,乙同意离婚,但在财产分割等问题上与甲有下列争议:

甲认为家具和家用电器是自己婚前购买的,应归他本人所有;乙认为家具和家用电器婚后双方共同使用已超过4年,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甲认为上述三居室房屋是在与乙分居后由自己和女朋友购买的,与乙无关;乙认为这套三居室房屋的价款的2/3,是甲以夫妻的共同存款给付的,该房产的2/3应属于甲乙的共同财产。并举证证明甲出资占房屋价款的2/3,其同居女友出资仅占1/3。甲还 5 提出,乙有一项科研成果专利正在办理转让,估计可得转让费20万元,自己有权分得一部分。乙还提出,由于甲与女朋友同居才导致离婚,甲对离婚有过错,自己并无过错,故请求损害赔偿。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家具和家用电器是不是甲的个人财产? 2.案内房屋的2/3是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3.对甲提出的分割专利转让费的请求,是否应予支持? 4.对乙提出的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是否应予支持?

(四)甲男3岁时父母离婚,甲男随母亲生活,其父每月给付100元抚养费。甲男5岁时其母与乙男再婚,婚后其母即将甲男送至其外祖父母处,甲男一直与外祖父母生活,其抚养费也一直由生父母负担。甲男成年后经商致富,月收入1万元左右。其母因病去世后,乙男也因下岗而生活困难,遂要求甲男赡养,被拒绝。问:

1.甲男与乙男是何种亲属关系?为什么? 2.甲男对乙男有无赡养义务?为什么?

(五)甲丧偶,有四子均已成家各有子女,并与甲分家单过。一日,甲同长子乙乘车外出,坠入山涧双亡。甲遗有一笔财产。问:

1.此案当如何继承?

2.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少遗产?

3.若有证据证明乙先于甲死亡,乙妻和乙子又应各得多少?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8分,第35小题16分,共24分)

34.李卫、男,赵玲,女,1999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1年8月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举行了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李卫当时21周岁,赵玲20周岁。婚 6 后时间不长,双方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进而矛盾激化。2004年6月,李卫以结婚时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请求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依据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李卫能否主张婚姻无效?(2)法院如何处理?

35.李志刚与吴淑华于2001年1月登记结婚,双方均系老年人再婚,婚后二人居住在李志刚2000年12月购买的商品房内。2001年10月李志刚的儿子因病去世,留有遗嘱,指定将N市“丁香园”内住房一套留给父亲。该房价值人民币20万元。婚后李志刚劝吴淑华辞去工作安度晚年,吴淑华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太好,遂辞去工作。李志刚每日早出晚归,忙于做生意,吴淑华认为李志刚对自己漠不关心,加之其定居国外的女儿请她前去同住,遂于2003年9月向法院起诉离婚。她诉称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感情不稳定,现感情已破裂,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她认为其与李志刚婚后共同居住的房屋和“丁香园”的住房的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她还提出要求李志刚给予2万元的经济帮助,因为是李志刚劝其辞去工作,致使其没有生活来源。李志刚同意离婚,但不愿给予经济帮助。在离婚诉讼期间,吴淑华的父亲去世,留有价值10万元的古画一幅,但未留下遗嘱,吴淑华是唯一的法定继承人。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二人婚后共同居住的房屋能否作为共同财产分割?(2)“丁香园”内的住宅能否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3)吴淑华继承的古画是吴的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4)对吴淑华提出的要李志刚予经济帮助的请求,人民法院是否应予支持?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8分,第35小题16分,共24分)

34.①李卫不能主张婚姻无效。(1分)根据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分)

2004年6月李卫已达法定婚龄,法定无效婚姻的情形已经消失,故不能再以此 7 主张婚姻无效。(1分)

②法院应告知当事人补办结婚登记,(2分)未补办结婚登记,按同居关系处理。(2分)

35.①二人婚后共同居住的房屋不能作为共同财产分割,因为该房屋为李志刚婚前个人财产。(3分)

②“丁香园”内的住房不能作为共同财产分割。因为李志刚的儿子去世时,留有遗嘱,指定将该房留给父亲。(3分)根据《婚姻法》第18条第3款规定,遗嘱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故属李志刚的个人财产。(2分)

③吴淑华继承的古画是夫妻共同财产。(2分)因为该画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2分)

④对吴淑华提出的要李志刚给予经济帮助的请求,人民法院不应支持。(2分)因为吴淑华的情况不属于《婚姻法》第42条规定的“离婚时一方生活困难”。(2分)

第五篇:婚姻法案例[范文]

1、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经过大学四年的自由恋爱,双方于2001年结婚,并签订婚姻忠诚协议约定:双方忠实于婚姻,把婚姻进行到底,若谁提出离婚,向对方支付违约金80万元。2002年春节后,白马王子到深圳发展,与其秘书发生恋情,便向白雪公主提出离婚,白雪公主以婚姻忠诚协议为依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白马王子支付违约金80万元

2、如甲乙于2000年6月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2003年5月申请补办登记。经审查,双方2000年6月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颁发结婚证。这时,甲乙的婚姻关系效力就从2000年6月开始发生。

如果经审查,乙在同居时才18岁,未达法定的20周岁婚龄,而申请补办登记时已达到法定婚龄,其婚姻效力就应从双方均达法定婚龄的2002年6月开始发生。

3、张某(男)与何某(女)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2002年1月16日,双方父母为其订婚,并举行了订婚仪式。同年1月28日,双方领取了结婚证,此时张某、何某都是20岁,2002年12月30日生有一子。但是,结婚后双方经常发生口角甚至撕打,双方感情破裂。问:(1)订婚有无法律效力?

(2)双方于2002年1月28日领取了结婚证,该婚姻的效力如何?

(3)如果该婚姻无效,谁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无效?

(4)如果2003年1月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法院对该婚姻的效力能否调解?法院对哪些问题的处理可以调解?

(5)如果2004年7月3日张某仍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法院是否支持?

(1)订婚无法律效力

(2)该婚姻无效,因为张某未达法定婚龄

(3)张某、何某和张某的近亲属

(4)法院对该婚姻的效力不能调解。法院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处理可以调解

(5)法院不予支持。因为婚姻无效的情形已经消失 4、2004年4月,家住广西北流市的甘甲任,系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一个偶然的机会,甘认识了年轻漂亮的演员卢小燕,甘一见钟情,其动用一切能量和技术,赢得了卢的芳心。之后,两人发展到了“露水夫妻”关系。2005年8月,为了维系两性关系,甘出资5万元购买了一套65平方米的住房,并以卢的名字申请办理房屋产权手续。

2006年7月,卢移情别恋,不愿与甘保持地下情人关系,两人反目。甘要求卢退出房屋遭到拒绝,便与妻子罗章惠于2006年9月以购房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所购房屋是其夫妻共同财产为由,向北流市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卢小燕归还房屋或返还5万元人民币。

赠与合同是否有效?

梁彗星观点:符合赠与合同的要件,甘把他的的房子赠与他人,是法律允许的,而且是有权处分;

巫昌祯观点:丈夫没有权利擅自处理夫妻的共同财产,因为财产中有一半是属于他的妻子,如果房子花了5万,那么这里应有2.5万属于他的妻子。他对于属于自己妻子的那部分财产的赠与是无效的,既部分无效。

该赠与无效

原告王芳,被告李为民。两人于2003年11月登记结婚,约定价值12万元的房屋归两人共同所有,李原有的商场仍归李所有。婚后两人感情不和,王芳回厂宿舍住近一年,李不来看她。后来王芳所在的厂亏损,王芳碍于面子,不向李要钱,其向朋友借1万元用于生活开支。期间李认识林燕,两人打得火热,李王两人矛盾加剧,王为自谋出路,又借1万元用于学习驾驶。在李王分居期间,李从个人经营商场的收入中拿出5万元用于装修房屋。后来李因病住院,花医疗费2万元,为借款。由于李住院,商场亏损,李向朋友借款7万元为了进货。李王两人离婚,问:哪些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法院判决:

1、王向朋友借1万元用于生活开支,属于共同债务

2、王为自谋出路,又借1万元用于学习驾驶属于个人债务

3、李因病住院,花医疗费2万元为共同债务

4、李因从个人经营商场的收入中拿出5万元用于装修房屋,李住院,商场亏损,李向朋友借款7万元为了进货,应为共同债务

5、李树纲以打渔为生,有两层楼房一幢,共12间房。其女李玲出嫁多年,常有来往。长子李全喜,用自己经商收入建房5间,自成家庭;李全喜前妻早丧,遗子李山;后妻任平,生子李林。李山是复员军人,为成立小家庭也用复员费购置新房2间,其妻何慧,生女李洁。李树纲的次子李全兴已病故,妻子王氏带儿子李明星另嫁。李树纲有一友宋建曾帮助过李树纲,李树纲想赠宋建一笔钱,但其未接受。李树纲即写下字据将自己房屋2间待自己死后赠给宋建的儿子宋明。今年初,李树纲、李全喜、李山三人出海打渔,遇台风船毁人亡,但各人死亡时间不能确定。丧事完毕,死者亲属们为房产分割发生纠纷。李玲认为,其兄已死,她是李树纲唯一子女,要求继承李树纲的房屋12间;任平认为李玲是出嫁的女,不能回娘家分房子,她系李树纲的丧偶儿媳,因此房屋应由她和李林继承;另外她还认为李山也系其子,她亦有权继承李山的房产。何慧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她及李洁均请求分割遗产,李明星也要求继承。宋明得知受遗赠后3个月来一直未表示态度。但在发生纠纷时也提出分割遗产要求。

(1)本案被继承人为李树纲、李全喜、李山;李树纲房屋12间系自建、李全喜房屋4间系与任平婚前所建,李山房屋2间系用复员费购买,均属个人财产,应列入遗产;三人在同一次事故中丧生,死亡时间不能确定,依法律规定,相互间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次事故中死亡,无法判断死亡时间的,应推定①无其他继承人的最先死亡;②有其他继承人的,推定长辈先死亡;③辈分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因三人均有其他继承人,依法应推定长辈先死亡,即李树纲先死亡,其次李全喜,李山最后死亡。

(2)李玲是李树纲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李树纲的部分遗产;

任平、李林是李全喜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李全喜的部分遗产;何慧、李洁是李山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李山的部分遗产;李全喜应继承的李树纲的部分遗产,转由任平、李林、李山继承;李山应继承的李全喜的部分遗产,转由何慧、李洁继承。

李明星代位继承李全兴应继承的李树纲的部分遗产;

宋明得知受遗赠后3个月来一直未表示态度,视为放弃受遗赠,不得继承。遗嘱中遗赠部分由各法定继承人继承。

问:(1)请指出本案的被继承人和遗产,并说明被继承人死亡的先后顺序及认定理由。

答: 根据继承法有关推定死亡的司法解释,在同一事件中彼此有继承关系的人同时死亡,推定长辈先死,因此,死亡的先后顺序推定为:李树纲、李全喜、李山依次先后死亡。李树纲的遗产12间房;李全喜的遗产包括自己的4间房,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4间房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其中只有2间属于自己,这样他有6间房子,分别由妻子任平,两个儿子继承(李林、李山);李山死亡时他的遗产包括自建2间新房和从父亲那里继承的2间房产

(2)本案当事人李玲、任平、李林、何慧、李洁、李明星、宋明能否分割遗产,分别说明理由。

答:根据法定继承关于继承顺序和范围的规定,李玲是被继承人李树纲的女儿,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可以继承遗产;任平可以继承丈夫的遗产;李林可以继承父亲李全喜的遗产;何慧、李洁可以继承李山的遗产;李明星可以代位继承李树纲的遗产;宋明得知受遗赠后3个月来一直未表示态度,已经超过继承法关于受遗赠时限规定,所以不能分割遗产。【案例全文】

赵东和李霞婚后因生活琐事经常吵架,致使夫妻感情淡漠。双方育有一女,现已成人且已独立生活。2000年6月李霞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共同财产,确认各自的财产。2000年11月13日一审法院判决准予两人离婚,各自使用和存放、保管的财物归各自所有,因女方收入比男方高,因此在男方处的共同财产归男方所有。判决后,李霞认为财产分割不均,双方钱物都在男方处,将双方财物都判决给男方一人显失公平,故在接到判决后的第五日向法院提起上诉。赵东服从判决。2000年12月11日,赵东乘车外出发生交通事故,赵东当场死亡,接到消息后,李霞向赵东的父母表示要求以死者配偶的身份继承遗产,承受事故赔偿金。赵东的父母不同意李霞的要求。他们认为:离婚是女方主动提出的,现一审已经判决双方离婚。儿子出事后,女方又要求以妻子的身份继承财产,实属不道德和不公平的行为。随即以男方代理人的身份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人民法院裁定,一审判决因儿子死亡已生效。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37条的规定,此案在二审诉讼期内,一方当事人上诉,说明一审判决没有生效。案件还在二审程序中,另一方诉讼主体因故死亡,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37条中关于“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终结诉讼的事由,依法应当裁定诉讼终结。案件终结后,赵东、李霞的婚姻关系依然存在。李霞可以以配偶的身份继承赵东的财产。

【核心法律问题】

离婚诉讼二审期间一方当事人死亡,另一方可否以配偶的身份继承财产?

【观点】可以。一方在离婚诉讼二审期间死亡,此时一审判决因一方上诉而未生效,因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37条应适用诉讼终结的规定:双方的婚姻关系有效,另一方依然可以以配偶身份继承。

【观点】不可以。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自然消亡,本案终结的是二审,即二审程序终结审理和判决,一审判决就应该发生法律效力,双方已离婚,故另一方不能以配偶身份继承遗产。【评析】 本案涉及离婚诉讼期间一方死亡引发的夫妻遗产继承纠纷案件。

本案涉及到民事诉讼中关于“中止”和“终结”的区分问题。所谓诉讼中止,是指诉讼进行中,由于存在和发生了特定原因,应当暂时停止该案诉讼程序的进行。遇有这种情况发生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若情况消除后恢复诉讼程序。案件经人民法院裁定“中止诉讼”程序,在中止原因消除前,当事人应停止本案的一切诉讼行为,人民法院除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外,也应停止对本案的审理,否则当事人可以此作为上诉的依据。所谓诉讼终结,是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存在或发生了特定原因,应当结束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这里的特定原因是指存在或发生使诉讼不能继续进行或者继续进行己无实际意义的原因。《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下列情形为终结诉讼的原因:“„„(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诉讼终结事由出现时,应由合议庭或独立审判员作出终结诉讼裁定,并将裁定送达当事人,终结诉讼的裁定从.送达当事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声明不服或提起上诉。离婚案件在一审审理完毕,上诉期满一方当事人上诉后另一方当事人死亡,其情节符合法定的终结条件。当事人因案件终结而维持原来的婚姻关系。本案中,赵东在二审审理期间去世,此时一审尚未发生法律效力,故赵东与李霞还是夫妻,李霞作为赵东的妻子在赵东死后作为赵东合法的继承人应当同赵东的父母、女儿共同继承张某的遗产,赔偿损失费的分配应由有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下载婚姻法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婚姻法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婚姻法案例

    婚姻法案例分析 一、李楠30岁那年与贺敏结了婚。不料,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李楠被检查出患有癌症,已到中晚期。李楠痛苦万分,离家出走。在他出走4年多后,贺敏向当地法院申请宣......

    婚姻法案例

    案例一 张某(1966年5月生)与王某(1967年1月生)是同村村民,1989年2月二人确立恋爱关系,第二年10月1日举行婚礼并宴请亲朋好友,但未履行结婚登记。之后王某与张某便以夫妻名义公......

    婚姻法案例

    一方婚前按揭购房,婚后共同还贷,房产归属问题我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对一方婚前按揭买房,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时房屋如何分割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我国《婚姻法》对婚前个人......

    婚姻法案例分析

    案件概述,广州某男子出轨小三,并且在小三赴港产下私生子后,赠予巨额财产。其中赠予小三三百多万,私生子七十余万。 问题一:赠与小三三百多万能否追回? 夫妻一方与他人婚外同居违反......

    婚姻法案例分析

    婚姻法案例及分析 一.林强与小娟1996年结婚,婚后感情不错。1998年底,林强经小娟劝说不能后,辞职并借钱开始经营一家房地产公司。1999年,林强的姐姐出国,把她自己的一套私有房产指......

    婚姻法案例分析

    婚姻法论文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对婚姻法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这部分的知识。关于婚姻,这是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所以关于婚姻的法律我们还是要适当了解的。婚姻法是属于法律......

    婚姻法案例分析

    婚姻法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张某(1966年5月生)与王某(1967年1月生)是同村村民,1989年2月二人确立恋爱关系,第二年10月1日举行婚礼并宴请亲朋好友,但未履行结婚登记。之后王某与张......

    婚姻法案例分析

    婚姻法案例分析 1、夫妻关系案例 牛强是某医院医生,1998年经人介绍与杨兰认识。因牛强家贫,而杨家又只有杨兰一个女儿,故两家决定招牛强为上门女婿,但条件是将来两人的孩子须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