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妇女出城务工的报告
关于
近年来国际上常用 “妇女能力增长”一词,意味着对妇女地位、权利和自治等方面在经济和人口变化进程中重要作用的共识。而一些女性学者认为妇女能力增长本身就是政策目标,而另外一些政策得制定者更未强调通过妇女能力增长达到某些社会目标,如降低生育率、改善儿童健康和儿童教育,降低儿童死亡率和患病率的性别差异等。森和巴特利瓦德讨论了利用模型分析迁移对妇女地位在家庭、社区市场以及国家等不同层次上的影响,而雨果认为迁移可能是妇女能力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一种外部变化力量,它能发起推动或者催化能力增长的进程。他认为在中国至少对那些本人外出务工的妇女来说,迁移更倾向于对她们的能力增长产生正面影响。正如世界上其他多数地方一样,中国农村的社会规范更为传统,历史文化的束缚更多,外出务工使农村妇女摆脱了家庭和社区的直接控制。有关研究发现在广东省务工的农村妇女更主动“寻求增强个人自主地在生产和婚姻方面重新定位她们的家庭性别角色”,又有研究者认为到北京务工的妇女经历了女性角色观念的剧变,许多妇女通过外出务工第一次挣到钱,并且可以自己支配,外出务工来北京的妇女要比在家乡时更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生活,相对于男性而言,外出务工的妇女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
然而,事实上农村的务工者很少能留在城市,多数人都最终返回了农村。相关的一些研究学者认为中国农村妇女迁移的这些特征是不利于能力增长的。雨果建议讨论迁移对妇女能力增长来说仅仅是中性的可能性,以及迁移对妇女地位来说起到负面作用的可能性。有调查数据显示不少单身时就外出务工妇女后来与本县的男子结婚,回到了农村后,除了在服务行业由于工作特点可能会接触到城里人,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一般住在集体宿舍,很少与城市妇女交流,沙吉才把“打工妹”这一术语解构为设置成不同行动的身份产物,“打工妹”简单的几个字建立起男女之间,南北之间、城乡之间的分层,另外,外出务工者的工作环境很差,不仅经济上受剥削,甚至有时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由于户口制度的限制,外出务工者在城市里被边缘化,他们很难享有医疗保障,他们常被公安找麻烦,而来自农村的务工妇女,不仅在地位上是外来者而且是女性,这使她们在城市中的状况陷入“双重困境”。
总之,“妇女外出务工的某些条件,尤其是控制经济资源,没有家庭和农村社区的社会控制,受更为„现代化‟城市生活方式影响,可以设想外出务工会对外出农村妇女的能力增长起作用,然而,中国特色的迁移模式,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往返,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分割以及政策上的限制都削弱了迁移的积极效果”。
即使农村妇女在城市务工能够增强她们的能力,仍有疑问是返乡后她们的自主能力和地位的改善能保持多久?即使外出务工挣钱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也使妇女对资源有更多的支配权,但是中国农村生活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因外出务工而发生重大改变。森和巴特利瓦德强调资源是能力增长的前提条件,但同时提醒我们,得到结果还需要有中介力量的推动。与之相似在雨果的理论框架中,经济资源与自我功效和权利的主观状况相互做而影响行使权力,其仅会改变妇女自我利益方面的结果。显然有必要了解妇女务工收入中自己保留和汇给家里的比例。有研究表明,汇款多数用来改善居住条件而不是用于投资,这样的用途可能会削弱
增加资源对能力增长的效果,因为这些钱投给了婚内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更多的住房意味着妇女更可能于父母分居,除非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料,这样就可以减少婆媳之间的权利斗争,从而增加年轻一代的自主机会。
第二篇:外来务工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创造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尤其是义堂和朱保两镇的板材产业,吸引了等地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到2012年底,常住人口5.4万的义堂镇,外来务工人员已达到10万余人,这其中30%以上的人员是女性,成为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人力资源。近期经过对义堂镇部分板材企业的调查,对外来务工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作了初步的思考与探讨。
一、目前外来务工妇女的现状及特点。
外来务工妇女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个群体,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正逐步为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所重视,并已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改善外来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
2、劳动环境及劳动强度。外来务工妇女多数从事的是板材业的贴面、修补等工作,全部按照计件工资的方式获得报酬,每天工作一般在8—9小时,每个月休息的时间为2—3天。工作在企业厂房中的外来务工妇女,除了长时间的忙碌在工作线上以外,每天所面临的最大人身伤害威胁就是噪音、粉尘和甲醛等有毒化合物。
3、生活条件及安全保障。通过调查发现,所有的板材企业都设有职工宿舍和餐厅,水电免费,规模较大的企业还专门设有“夫妻房”,但还约有40%的外来务工妇女在外自己租房居住。所有的企业都给所属的工人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但其他险种基本没有涉及。通过调查还发现,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竟然未给务工妇女签定劳动合同,更不用说各种保险了。
5、业余生活。一些大企业在职工业余生活方面做得较好,定期举办生产技能比赛、体育项目比赛,卡拉OK大赛等活动,对获胜的选手除公开表彰、发放奖金外,还组织员工及家属外出参观旅游。与此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方面,基本没有任何举措。另外所有的企业在餐厅、操场等公共场所都配有电视和宣传栏,但使用率相对偏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虽然外来务工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对于外来务工妇女来说,能够为其提供劳动权利保障的就是劳动用工合同,但调查发现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仍有待提高。调查中发现,有的妇女尽管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约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对用人单位一些显失公正的条款全盘接受。当发生合同纠纷时,多数女工选择了沉默。虽然是计件工资,但外来务工妇女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比例较高,噪音、粉尘和甲醛等有毒化合物又无时不在侵蚀着她们的身体,而对此,外来务工妇女基本上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以保住目前的工作岗位。
2、社会保险、卫生保健问题。在企业与外来务工妇女的雇佣过程中,只有少数企业能按照人性化的管理来考虑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大部分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在对劳动数量及质量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简单的确定了所应给付报酬的数额,社会保障问题根本不予考虑。参保内容大多只限于意外伤害保险。此外,落后的传统观念、薄弱的卫生保健意识及社会保障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着外来务工妇女的健康。她们大部分人不注意甚至不了解“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也没有条件做妇科病检查,平时生病也很少去正规医院就医。
3、业余生活问题。广大的外来务工妇女在对个人收入比较满意的同时,她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也越发地显得比较苍白。她们心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工挣钱。而每个企业似乎也抓住了这一似乎合理的要求,纷纷使出各种“解数”,调动起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基本与广大的务工妇女无缘,各种文体活动也是全年皆无。每个月的工作日当中,除了厂房、宿舍就是餐厅、厕所,繁忙的工作让她们连闲聊的兴趣也没有了。广大的务工妇女在闲暇的时间,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商场,购物成了她们的最爱。
4、部分自己租房居住者给社会增添了不安定因素。由于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务工妇女选择了在外租房居住,这给她们的生活起居提供了便利。但随之也出现了非法同居、偷盗等一些社会问题,这虽然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却给整个社会大家庭增加了不和谐的音符,同时也让当地人对外来务工妇女的总体印象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5、各种妇女组织基本呈空白状态。除个别大企业外,所有的被调查企业均未设有相关的妇女组织。随之相关的妇女政策教育也就滞后。调查显示,约有一半的妇女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妇女对成立外来务工人员的妇女组织持反对意见。
三、建议和对策
由于外来务工妇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进程,关系到构筑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及时针对问题采取对策。
1、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建议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和相关政策法规。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法,深入劳动用工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定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休息权执行情况及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进行检查,对未签订用工合同的企业要予以经济处罚,并补签用工合同;对于随意延长工时、占用务工人员法定休息日的用工单位要按规定及时纠正;对确实需要延长工时和占用休息日的,要按规定给务工人员加薪;对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要按规定缴齐。同时加大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分散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确保社会的安定。
2、加大对外来务工妇女的特殊权益的保护力度。建议卫生、劳动、工会等部门定期对企业女职工保健和劳动保护工作进行检查,企业每年要抽出专门资金对外来务工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对外来务工妇女的“四期”保护,严格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执行,对不具备设施和条件的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达到标准要求。
3、、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外来务工妇女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发挥新闻舆论在维护务工妇女合法权益方面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利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宣传外来务工妇女的积极作用,宣传她们的创业典型。政府和有关企业每年应表彰奖励外来务工创业、就业典型。在外来务工妇女中,妇联组织应开展“外来妇女创业、就业明星”等特色评选表彰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外来务工妇女的氛围。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外来务工妇女的综合素质。劳动、致富办和妇联组织在对外来务工妇女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的同时,把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使外来务工妇女在务工前就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组织外来务工妇女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在外来务工妇女中开展“比学习,比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她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5、健全妇女组织,畅通维权渠道。建立健全外来妇女女职工委员会或外来妇女职工代表小组,将妇女组织组建在生产一线,并加强对此类组织的领导,以利于代表和维护女工权益。建议劳动仲裁部门对外来务工妇女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作为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妇联组织采取送法上门、公布投诉热线、建立维权服务中心或咨询服务站等形式,畅通维权的渠道。
第三篇:关于返乡务工妇女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也随着大中城市的一些企业关闭、停产或裁员,**省**市**县外出务工妇女收拾好行囊一批批无奈地回到**,县内的惠丰、树人、金利达等一些企业因接不到订单,也都先后遣散了离土不离乡的务工妇女。为返乡务工妇女找寻增收致富新出路,帮助她们应对金融危机,最终战胜危机,成为**县基层妇女组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一、基本状况
**县是农业大县,2008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6万人,其中妇女占40.7%,随着外出务工妇女陆续返乡,**县妇联走近她们,和她们攀谈、交流、沟通,初步了解到返乡务工妇女的基本状况。
1、心理压力较大,思想包袱太重。夫妻双双因技能单一失去工作,回乡的妇女感觉一筹莫展,想到孩子上学要用钱,老人生病要花钱,家中造房需大钱,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她们带来的影响感到恐慌、害怕,特别是家中属于自已耕作的土地已不能维持生计,对于年后工作生活无着落更是愁肠百结。
2、心态较为平和,已做好两手准备。一部分集中在深圳、广州、浙江的外资企业务工年轻的女性,金融危机让她们失去了工作,现在回到家中,她们觉得可以借机休整一下自己,她们相信危机只是暂时的,凭着自己有技术又年轻,一有机会再出去,找个工作不是很难。一些年龄较大妇女更是想得开,她们一致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们来说钱是少挣了,但是**县农村人有粮食,家前屋后有菜园,“多钱多用,少钱少用,没钱不用”,总能过下去,在外多年,也小有积蓄,孩子的教育费用不成问题,务工妇女回乡了,最高兴的是孩子,危机拉近了她们和孩子的距离,现在她们种着几亩薄田,守着孩子,等危机过去,再另做打算。
3、心态积极,作出了重新选择。有的回乡妇女凭借资金雄厚,技术过硬,门路广,回乡后,立即办起了自己的手套厂、制线厂、勾织厂,把回乡的一部分妇女吸纳到自己的厂里做工;有的回乡妇女利用自己多年积蓄,在乡镇的主要街道购买店面,改行做起了生意;还有的回乡妇女认准了设施栽培,动手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建起了大棚,决心投身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应对危机的打算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还会有更多的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做好返乡务工妇女工作,是妇联组织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十大”、省妇女“十一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县妇联组织必须履行的职责。2009年,**县妇联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返乡妇女工作。
(一)强化宣传,做好返乡务工妇女心理疏导工作
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发倡议书、出版报画廊、利用电视广播等形式,在返乡务工妇女中大力宣传,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金融危机的来临只是经济发展中暂时的困难,金融危机总会过去,要有信心面对危机,承受压力,在危机中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是进村入户宣传,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女农民,返乡务工妇女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返乡务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
(二)多策并举,竭尽全力帮助返乡务工妇女实现再就业
1.调查摸底订措施。县妇联将对返乡务工妇女进行一次入户家访,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晰、措施得力。根据摸底情况将返乡务工妇女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尚未脱贫型,二是温饱型,三是小康型。针对返乡务工妇女家庭经济状况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对尚未脱贫的返乡务工妇女,帮助她们与女企业家、女创业带头人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使她们早日实现再就业。第二步是对温饱型的返乡务工妇女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岗位服务,引导帮助她们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家政服务和手工编织等领域实现就业。第三步是对小康型的返乡务工妇女,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妇联竭尽所能为其协调土地、贷款、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使她们返乡创业的同时带动本乡妇女就业。
2、对接企业保输出。一方面,应昆山厚实制衣有限公司邀请,**县妇联组织专人对该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对该公司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劳动保障都比较满意,昆山厚实制衣有限公司春节前来**县招收员工。1月16日至19日,昆山厚实制衣将在**县开展招聘会,这样,可以让部分急于外出务工的妇女吃下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针对返乡务工妇女的意愿,县妇联与县内的天长地久、环亚、伊人等一些私营企业进行沟通协商,让私营企业增岗增位,帮助返乡务工妇女实现再就业。
3、月嫂培训创品牌。多年来,家政月嫂培训是**县妇联帮助妇女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至03年以来,**县妇联已陆续向各大中型城市输送家政月嫂近万名,现阶段金融危机对家政月嫂市场冲击力较小,家政月嫂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09年**县妇联将加大家政月嫂培训力度,为返乡妇女再就业创设更多的岗位。
4、syb培训助创业
。2009年,**县妇联将加大创业培训规模和扶持力度,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务工妇女进行syb的培训,帮助她们掌握创业的的步骤,尽快提高她们的创业技能。
(三)解放思想,引领返乡务工妇女发展设施栽培生产
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以强力推进实施栽培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08年,实施栽培实现全县农业
人口人均增收300元以上。2009年,**县新扩实施栽培5万亩,在金融危机特殊背景下,引导返乡务工妇女投身新一轮实施栽培发展热潮,是妇联在党政所急、返乡务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找准的工作作力点。返乡务工妇女发展实施栽培经济上有基础,缺的是实施栽培技术。**县妇联要排定计划,加紧培训,让返乡务工妇女快速掌握实施栽培新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返乡务工妇女在发展实施栽培中早日获得丰厚的回报,为**县高效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迈进作出她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维护外出务工妇女合法权益经验材料
近几年来,××市××县委、县政府把组织和引导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妇联围绕县委、县政府这一中心,广泛宣传发动,收集提供信息,寻找妇女就业渠道,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总体现状
××县是劳务大县,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已连续三年超过50,本县现有农村劳动力32万
人,外出打的达20万人之多,而妇女就占有一半以上,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城务工人数的年年增加,劳务人员被侵权的案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把孩子留在家里,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也产生了比如亲情缺失、自控能力差、价值观念扭曲、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等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县妇联依托法律援助站和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多措并举、积极协调,充分发挥妇联职能,切实为外出务工的妇女和“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机制建设,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
1999年,××县妇联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法律援助站的基础上,又积极探索维权工作新路子,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工作制度;首先制定法律援助接待日制度;定为每周四上午为援助站外接待日,接待法律援助来访者接受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当事人特别是妇女群众和有关法律咨询的申请援助。二是开通法律援助热线电话,为受援妇女提供有关法律咨询。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民政、信访等单位参加,政法委、妇联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集中典型侵权案件,调研工作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形成统一协调、各方参与、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维权工作格局,扩大了妇联维权工作的领域。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妇女维权良好氛围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要依据法律武器,才能把维权落到实处,而妇联则是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唤醒女性维权意识的重要力量。××县妇联主要开展以下宣教活动:一是坚持每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每两年组织一次家庭学法竞赛活动,做到普法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相结合,以“送法进村、送法进学校、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和“三八”维权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深入农村、社区等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障法》等提高了普法活动的覆盖面,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妇女、爱护妇女的良好氛围。二是以演讲比赛、以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或利用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进行宣讲,使法制教育更贴近群众,更具实效,以此来提高受害妇女的抗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大外出劳务人员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县妇联和县司法局宣教科联系,制定一年至少两次到本县妇女较为集中的杭州、苏锡常等地开展“千里送法维权到江南”活动,举办了8期法律讲座,向务工妇女送去1万余本《宪法》、《劳动法》、《经济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条例》、《女职工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书籍和2万多张“××维护外出劳务人员法律联系卡”,讨回拖欠工资款45万元,受理各类工作、工伤等纠纷26起,调处17起,追回各种欠款97万元,受到社会各界和务工妇女的一致好评;如:2005年11月份,××籍在杭州某环卫所务工的刘孝忠夫妇从1999年来一直都是每月372元,而杭州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620元,此前,刘孝忠夫妇和他的老乡曾两次要求环卫所增加工资,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理睬,正在杭州维权的××妇联、工会的同志知道了此事,立刻和当地妇联、工会联系,出面与当地环卫所协调,圆满解决了此事,使包括刘孝忠在内的翠苑环卫所××籍工人及时达到了杭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次有了加班工资,并且从2005年7月起一次性补算了他们被克扣掉的工资。同样,在杭州的别墅、下城等地,不仅仅是××籍务工人员,就连外省在杭州务工的人员也落实了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健全维权网络,发挥妇联在妇女维权中的重要作用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为了切实保护受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以县妇联法律援助站为龙头,在各乡镇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外出劳务人员密集的地方成立妇代会组织,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目前已在苏州、无锡、上海、杭州等地设立4个法律援助联系点,形成了司法维权网络。
一是强化信访窗口建设,信访是接受妇女群众个案投拆的重要窗口,是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进行有针对性法律咨询服务阵地,建立领导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值班负责制,做到有访必接,接访必办,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
二是强化乡镇维权站和联系点建,维权站是最基层的工作阵地,是维权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妇联工作最贴近群众,维权工作重心下移,为方便群众,县乡法律援助中心,开通热线电话和联系卡,聘请专家参与,建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开展系列法律咨询活动。
三是强化维权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自身培训,不断提高维权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能力,法律援助站所有同志紧密联系,互相支持,相互连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特邀陪审员的作用。形成统一的规范化运行网络。
(四)实行齐抓共管,增强妇女法律维权合力
援助站成立后,县妇联十分注重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妇女问题,对在全县范围内影响较大的严重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协调县法
律援助中心及有关部门共同查处,为受害妇女伸张正义;如本县三口乡女青年宋某在苏州某发廊卖淫被当地警方抓获,该女青年盗用同村邻居女青年封某的名字,苏州警方未经审查,即用邻家女封某名字对卖淫决定劳教一年,并向其家里邮寄劳教通知书,在当地造成极坏的影响,封某知道权益受侵害后,但是家里贫穷,无力为自己讨回公道,无奈之下到妇联上访,在妇联法律援助站与县法律援助中心调查研究后,指派王德智律师负责,王律师两次南下苏州,深入地调查了解案件,经过做工作,终使受害者挽回了影响,并得到一万元的精神赔偿金;《连云港日报》、《苍悟晚报》等媒体报道了此案。
(五)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解决务工妇女的后顾之忧
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方方面面协同配合的综合工程。××县妇联结合实际,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县妇联和县教育局联合搞调查,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己,通过妇联、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尽可能多地关心帮助他们,通过“一帮一”和上门补习、分担家务等形式,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去,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通过学习指导和理想教育等情感教育的内容,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定自我,帮助他们树立成长的信心,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2、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留守家庭”的子女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因此,县妇联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实效。
3、加强法制宣传,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与关工委、教育局、文明办联合组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采用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生动有效形式,进行警示教育,教育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耐心教育引导,预防青少年犯罪。与学校和公安、司法、法院、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及时清理、整顿、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刊登未成年人教育有关法律、管护知识或以案说法的案例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引导家庭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共同关注。通过发放有关家教知识的宣传材料,让监护人通过阅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成长环境等因素,增加管护知识。
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县妇联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在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奉献爱心,争当社会妈妈“活动,从精神上关爱他们,从学习上鼓励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经济上资助他们;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形成整个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目前已成功结对帮扶300多名“留守儿童”。
三、几点建议
(一)树立平等观念,创造良好氛围。
在外要消除少数人歧视打工妹的陈旧观念,正确评价她们对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真诚地理解她们、认可她们、接受她们、把她们作为“新市民”进行管理,为她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内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学生”教育缺位,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要对她们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的管理机制。要切实提高她们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地对她们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她们尽快融入城市文明的大环境,并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而对“留守儿童”则建立村组干部对生其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制,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构筑维权网络,铺设绿色通道。
在务工地点建立有关维权机构,充分利用司法部门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维权热线,为她们提供法律服务。尤其是司法部门要对涉及侵害务工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及时立案,并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向她们实行“司法倾斜”,以体现法律保护弱者的原则。妇联、团委、文化等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定期如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四)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保障机制。
要根据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务工妇女要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保证,要积极推进外来务工妇女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突破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把进城务工妇女的养老、医疗等纳入社会统筹和城市管理体制中,保障她们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对“留守儿童”各乡镇、村组要从当地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中聘请一批校外辅导员,定期与学校沟通,做好“留守学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共管机制。
第五篇:某县外出务工妇女权益保障状况调研报告
市xx县位于湖南东部偏南,1966年从xx县析出新置,座落于湘江中游的xx盆地和醴攸盆地之间,东临攸县,西接xx,南濒衡南,北连株洲,地广物丰,山水含情,有“渔米之乡”之美誉。县域面积为1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0万亩,总人口70.02万(农业人口62.01万,非农业人口8.01万),辖13镇11乡,561个村,25个居
委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xx县妇联坚持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的方针,一直关注着这个特殊群体,特别是关注她们的权益保障情况,去年下半年,xx县妇联对全县农村外出务工妇女的权益保障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现状
xx县现有壮年劳动妇女约30万人,其中农村妇女约28万,外出务工妇女占了八成左右,约22万人。外出务工妇女年龄集中在16至40岁,40岁以上的外出务工妇女仅占总数的7.7%,外出务工妇女的学历多为初中或高中(中专),初中学历的占总人数的33%,高中(中专)占总人数的47%,小学仅占到14.5%,大专以上的仅占5%。打工年限2-5年的占58.7%,5年以上的占31.5%,其余的2年以下的。外出务工的原因以挣钱,改善生活和夫唱妻随,夫妻团聚为主,占了83.7%。外出务工的途径以靠亲戚朋友介绍和参加政府部门的劳务输出为主,这两种途径约占了66.7%,也有一部分妇女通过妇联组织的介绍外出务工。夫妻共同外出务工和自己独身一人外出务工的比例约各占50%。夫妻同在一个城市一个单位务工的约占10%,在同一城市不在同一个单位的约占17%。
1、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
有53%的外出务工妇女与企业签订了规范的用工合同,其中33%由工会指导签订或由企业拟定与劳动者协商签订,46%的外出务工妇女了解企业必须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96%的外出务工妇女知道什么是家庭暴力,98%的外出务工妇女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反抗、制止家庭暴力。
2、维权氛围有了一定好转
有53%的外出务工妇女工资能够及时足额发放,有62%的外出务工妇女有节假日。有42%的外出务工妇女在加班时有加班工资且加班工资等于或高于正常工资标准。约有65%的外出务工妇女所在企业(单位)为员工购买了一种以上的社会保险。27%的外出务工妇女所在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各种福利保障措施。约32%的外出务工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二、存在的问题
1、维权意识仍需加强
有47%的外出务工妇女没有与所在企业签订了规范的用工合同,而没有签订合同的人中竟有60%多是自己没要求签。知道单位必须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务工妇女仅占53.5%,有近10%的务工妇女因对社会保险政策不了解而未参加社保。有7%的务工妇女不了解自己在现在所在社区所享有的各项待遇和权利是否与本地户口居民一样。有8%的外出务工妇女在遭遇性骚扰会选择忍受,不作声。有60%的外出务工妇女不知道国家规定的在法定节假日里加班的工资标准,有73%的妇女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新婚姻法》,根本不知道妇女的哪些权益受到国家保护。有80%的妇女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有哪些维权途径。
2、维权环境亟待改善
38%的企业不愿意与外出务工妇女签订规范的用工合同,在签订了合同的企业中,有64%的合同是企业单方拟订,强制性签订的。有55%的外出务工妇女日平均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多数没有享受到劳动法规定的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权益。大约有66%的外出务工妇女所在企业的女职工没有参与单位民主管理,行使民主权利(如知情权、询问权、选举权、投票权)的机会。还有21%的妇女因怀孕或生育被企业辞退。17.5%的女农民工有受骗经历,还有不少人遭受过老板辱骂或肢体骚扰。可是,超过六成的务工妇女遇到困难和问题后求助的对象仅为丈夫、男友或朋友,只有约四分之一的人会求助于政府职能部门或妇联。
三、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平等观念,创造良好氛围
在外要消除少数人歧视打工妹的陈旧观念,正确评价她们对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真诚地理解她们、认可她们、接受她们、把她们作为“新市民”进行管理,为她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内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学生”教育缺位,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二)构筑维权网络,铺设绿色通道
首先要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惩处力度。增强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可操作性规定,明确违法责任,及其责任追究。加强立法,保障外出务工妇女的各项权利,加大对侵害外出务
工妇女权益的处罚力度。严格执法是让外出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关键,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部门都应该协调配合,完善保障外出务工妇女人身权、财产权、和婚姻家庭权等的保护机制。在务工地点建立有关维权机构如法律援助站等,充分利用司法部门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维权热线,为她们提供法律服务。尤其是司法部门要对涉及侵害务工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
及时立案,并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向她们实行“司法倾斜”,以体现法律保护弱者的原则。妇联、团委、文化等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定期如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维权意识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法制,尤其是对广大外出务工妇女要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力度。要经常性地组织人员深入到外出务工妇女就业较集中的地方、行业,采取妇女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对广大外出务工妇女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让她们真正学懂《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切实提高维权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当前广大外出务工妇女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很大部分仍没有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只能做技术含量低的活,工资待遇都较低,就业领域相对较窄,就业行业相对较少,导致有时面对侵害自己权益的行为不能理直气壮,只能忍气吞声。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大力加强外出务工妇女的教育,要对她们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的管理机制。要切实提高她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切实提高她们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地对她们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她们尽快融入城市文明的大环境,并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五)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保障机制
要根据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务工妇女要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保证,要积极推进外出务工妇女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突破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把进城务工妇女的养老、医疗等纳入社会统筹和城市管理体制中,保障她们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对“留守儿童” 则建立村组干部对生其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制,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乡镇、村组还要从当地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中聘请一批校外辅导员,定期与学校沟通,做好“留守学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共管机制。
(六)关爱“留守儿童”,解决后顾之忧
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同时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外出务工妇女的心中隐忧。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也是维护外出务工妇女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妇儿工委的成员单位应联合调查,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己,通过妇联、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尽可能多地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其次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然后加强法制宣传,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与关工委、教育局、文明办联合组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采用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生动有效形式,进行警示教育,教育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耐心教育引导,预防青少年犯罪。
最后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共同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倡议社会各界从精神上关爱他们,从学习上鼓励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经济上资助他们;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形成整个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