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1

时间:2019-05-14 16:5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1》。

第一篇:关于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1

关于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

泥巴纯情

为深入了解广东省农村妇女进城务工后的权益实现状况,我所对广东省妇联权益部下半年在全省范围内展开的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研讨专题进行全程跟进调查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先后深入到广州市太和镇、石井镇、汕头市和东莞东城、石龙等地,走访了广州市、汕头市的部分进城务工妇女集中的企业,如美华酒店、新海霸酒店、金凯悦等酒店及社区商服企业,通过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进城务工妇女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了解。期间,除听取劳动、妇联及企业等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外,还与50多名进城务工妇女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和座谈,并组织了有500人参加的问卷调

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城务工妇女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进城务工妇女的年龄在16-25岁之间的占38.4%,26-45岁的占55.8%,46岁以上的占5.8%;未婚的占48.8%,已婚的占51.2%;初中以下文化占75%,高中占23.5%,大专占1.5%;团员占37.4%,党员占4.6%。进城务工妇女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进城务工妇女大多数为年轻人,她们从农村来到开放的城市,思想观念、生存标准、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她们愿意学习新鲜事物,强烈要求改变自身的状况。她们中大多数人急于赚钱,以帮助家中解决目前的贫困状况,其中有一部分想通过在城里打工积攒一些资金,然后学习一技之长,或回乡创业

或在城里立足。

(二)是进城务工的妇女中75%的人为初中以下文化,她们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不能承担技术性和较高层次的工作。她们大多数有求知的欲望,愿意有机会再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工作技能,以使自己同城里人融为一体。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已逐渐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有的成为工作单位的骨干,有的准备在条件具备时独

立创业。

(三)是进城务工妇女多数从事餐饮、服务、保姆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有一部分在城里出早市、摊床以及环卫等工作,基本上是缺少劳动技能的低层次工作,经济收入偏低。她们大多数的收入在1000-1300元之间,主要是中小餐饮企业和家庭保姆,只有极少数在相当规模的大酒店工作,工资能达到1500元以上。

(四)是进城务工妇女由于步入城市时间较短,以及工作、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她们的社会交际圈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她们经常交往的多数是同单位的打工姐妹,个别的与同乡相联系,这就注定了她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制约和影响着她们自身的发展,阻碍着她们融入周边环境,感觉自己是城外人。加上较低的工资收入,生活处于贫困化的边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精神生活相对贫乏。

二、进城务工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妇联组织及用工企业为保护进城务工妇女权益作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为进城务工妇女权益提供政策保障。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广乐省农民工工资保障规定》,并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台政策。如汕头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意见》,东莞市由工会牵头联合市经贸委等七家单位联合下发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试行办法》。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平等的就业机会、办理社会保险、务工工资、子女就学等多方面权利,为包括进城务工妇女在内的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是把维护进城务工妇女权益作为妇联工作重点。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将维护进城务工妇女权益作为工作重点,采取了有效措施,有力地维护了进城务工妇女的权益。宣传法律、政策。各级妇联组织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妇女提高法律素质。石龙、太和、大岭山、等地、县妇联利用社区、村屯的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与进城务工妇女权益密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法律援助条例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为提高进城务工妇女的健康意识,省妇联与企业合作,聘请妇科专家,为进城务工妇女讲授女性健康知识,免费提供常规身体检查和妇科疾病普查,为她们建立医疗档案;各级妇联在进城务工妇女相对集中的社区建立“妇女维权站”、“维权点”,及时受理进城务工妇女有关权益的投诉和求助,同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以信访投诉中心、维权热线为主的咨询投诉网、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的社会救助网络作用,帮助进城务工妇女解决劳资、侵权和婚姻家庭等各类纠纷问题。在各级妇联 组织的宣传教育下,进城务工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所提高。如石龙镇务工妇女王某,因讨要工资被老板殴打致伤,她首先想到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及时到当地妇联投诉,妇联立即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对老板作了处罚,并讨回了所欠工资。

(三)是为进城务工妇女的工作、生活提供保障。在调研中我们感到,多数企业和基层组织比较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在调查走访的企业中,规模较大、管理正规的企业能够与务工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并足额按时发放工资,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如金凯悦酒店不仅对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给予较高的工资待遇,还为进城务工妇女提供了较好的食宿条件,实行半月发放工资

制。

三、进城务工妇女权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虽然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仍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

(一)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据全省21个市(地)妇联的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县(市、区)以上妇联共受理进城务工妇女投诉案件386起,其中关于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等直接侵犯务工妇女劳动权益的投诉案件就有197起,占投诉案件总数的 51 %。劳动权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劳动合同问题。对于进城务工妇女来说,能够为其提供劳动权利保障的就是劳动用工合同,但一些企业认为务工人员来去自由,没有必要签定合同,当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务工人员的权益常因没有签定用工合同而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被调查者中,有338人没有与雇主签定劳动用工合同,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6%。在台山市妇联的调查中,发现有41%以上的进城务工妇女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致使进城务工妇女在打工过程中的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台山市一名务工妇女经熟人介绍找到一份做家庭保姆的工作,工作时不慎摔伤,由于没签定合同而未得到应有的赔偿。

2.是工资问题。进城务工妇女的工资发放情况呈逐渐好转趋势。被调查者中,有 330人的工资能够得到足额按月发放,占66%。另有 170人不能足额按月领取,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4%,其主要原因是雇主以种种借口克扣务工妇女工资。据台山市某酒店一名务工妇女反映,虽然签定合同时规定每月工资1000元,但到头来常因地没擦干净扣掉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800多元。有的企业从工资中扣除一部分作为“保险费”,变相收取抵押金。据端州市劳动局统计,截止到上半年,全市共拖欠外来务工人员工资1200万,涉及5333人,其中有40%左右是女性。茂名市妇联调查结果显示,被用工单位克扣和拖欠工资的进城务工妇女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0%和40%左右。许多家庭急需她们打工赚钱供养子女上学或给老人看病,因此解决克扣和拖欠进城务工妇女工资问题是保障她们权益的首要问题。

3.是劳动强度大,时间过长。由于企业行为不规范,进城务工妇女常超强度、超时间劳动,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职业病。进城务工妇女除个别综合素质较高,能够在比较正规的企业 谋一职外,大多从事宾馆餐饮或其他服务行业,劳动时间长,多数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上。据统计,只有32.6%的被调查者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内,其余的被调查者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上,其中 33%的人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只有 33.2 %的被调查者能够每周休息1天,其余根本没有休息日,甚至没有节假日。茂名市妇联的调查结果显示,进城务工妇女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41%,工作在10个小时以上的占27%。据端州市劳动局统计,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务工妇女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比例达61%以上,其中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的比例近10%。几乎所有企业都无偿地占有了进城务工妇女超出工作时间和休息日内的劳动,对于这一部分应该享有的权利,务工妇女基本上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以保住目前的工作岗位。超强度的工作量及非法延长工作时间,严重违反了《劳动法》及相关劳动保护规定,但这一做法普遍被一些企业沿用,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二)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是进城务工妇女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其中既有她们自身受教育的问题也有她们的子女受教育问题。自身教育问题主要是没有机会和条件进行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甚至在进城打工上岗前也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据对调查对象统计,有57%的人在进城务工时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100%的被调查者依然停留在原有文化水平上,没有机会继续学习。在端州市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只有21人接受过岗前培训,有79人未接受过岗前培训。进城务工妇女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父母一同进城的务工人员子女只有 一少部分能够同城市孩子一样入学,在我们的调查中,有 64.2%的被调查者子女不能同城市孩子一样入学,其中有的要交纳较高的学费,有的为了省钱选择较差学校入学,有的仍留在农村就学。

(三)卫生保健问题

落后的传统观念和薄弱的卫生保健意识,特别是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条件,严重影响制约着进城务工妇女的健康。她们大部分人不注意“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也没有条件做妇科病检查,平时生病也很少去医院就医。在访谈中了解到,她们对疾病的态度是小病挺一挺,大病拖一拖,实在没法再去医院。被调查的500名进城务工妇女中,有318人生病不舍得花钱医治或没钱医治,占被调查者的63.6%。从城市医疗保险上看,进城务工妇女是边缘群体,缺乏社会医疗保险和救济。

(四)社会保险问题

在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这五项社会保险中,只有少部分企业为进城务工妇女办理其中的一两项保险。在调查中问到“你所在单位是否为你交纳了社会保险”时,有近60%的人回答未缴纳,其余40%是正在办理或已经交纳。而其参保内容只限于养老保险。对于那些从事个体经营的进城务工妇女来说,社会保险更是空中楼阁。在企业与务工妇女的雇佣过程中,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短期行为,大部分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在对劳动数量及质量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简单的确定了所应给付报酬的数额,社会保障问题根本不予考

虑。

(五)人身权益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务工妇女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方面还存在问题,有些雇主定的规章制度名目繁多,如端州市一名进城务工妇女在为顾客洗车过程中,被怀疑拿了顾客20元钱,洗车行的老板娘将其叫到更衣室进行搜身,叫其将衣服脱至只剩下胸罩和内裤,使这名务工妇女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这名务工妇女向有关部门作了投诉。在妇联组织的支持帮助下,为务工妇女讨回了公道。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农民工、农民工进城光荣的氛围。进城务工妇女是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给进城务工妇女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管理、同教育、同服务、同维权资格。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宣传进城务工妇女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宣传她们的创业典型。在进城务工妇女中,妇联组织应开展“十佳新市民”、“农村妇女转移创业、就业明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农民工进城、农民工进城光荣的氛围。

(二)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一是定期对《劳动法》及相关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建议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和相关政策法规。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劳动用工单位,对进城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定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休息权执行情况及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进行检查,对未签订用工合同的企业要予以经济处罚,并补签用工合同;对于随意延长工时、占用务工 人员法定休息日的用工单位要按规定及时纠正;对确实需要延长工时和占用休息日的,要按规定给务工人员加薪;对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要按规定缴齐。二是加大对进城务工妇女的特殊权益的保护力度。建议卫生、劳动、工会等部门定期对企业女职工保健和劳动保护工作进行检查,严格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执行,对不具备设施和条件的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达到标准要求。三是为进城务工妇女子女教育提供保障。建议教育、公安等部门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进行

检查,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进城务工妇女的综合素质。一是搞好上岗前的培训。各级劳动、农转办和妇联组织在对进城务工妇女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把提高妇女工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二是突出抓好进城务工后的教育。依托社区学校组织进城务工妇女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在进城务工妇女中开展“比学习,比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她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畅通维权的渠道。建议劳动仲裁部门对进城务工妇女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作为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妇联组织采取送法上门、公布投诉热线、在社区建立维权服务中心或咨询服务站等形式,畅通维权的渠道。

(四)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为维护进城务工妇女权益提供保障。一是加快小城镇城市化进程,使进城务工妇女就地转化为城市居民,鼓励大、中城市适当放宽进城务工妇女户籍管理标准,给予进城务工妇女创业典型以优先落户的优惠政策。二是各部门要将维护进城务工 妇女权益作为今后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把优先解决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作为一相重要工作纳入日程,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应通过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方式解决。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分层分类、优先解决重点问题、重点领域等方法,尽快将进城务工妇女的医疗、养老、工伤、生育方面的保险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解决进城务工妇女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

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

姓名:张薇薇

学号:61041P36

班级:61041P

内容摘要:

当今社会存在了许多的农民工问题,本文针对农民工走进城市,融入城市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了解农民工的一些基本状况后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加以解决。在分析过程中,作者发现阻碍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户籍制度,也不在于城市容纳力,而是由于多种制度的不合理结合造成的。因此,本文提出在建立农民工组织化的基础上建立准入机制对农民工采用分层分类法享受城市待遇,逐渐实现农民工的城市居民的过渡,与此同时还提出了改革农村土地政策等措施,推进农民工进城的速度。

关 键 词:户籍制度组织化分层分类土地政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改革开放20年以来,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没有间断过。对于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规模,近年来说法比较多的是有8000万,其中跨区流动的有5000万。据2001年,全国对建筑行业用工统计,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已经超过3800万人,其中75%来自农村。进入21世纪以来,进城的打工的农民工增加到9400万人,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在这里我们把这个特殊的群体称作农民工。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阶层。从职业上看,农民

工是不在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的而是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但从身份上看,他们仍然是农民,因为他们的户口仍然在农村,他们的家仍然在农村,他们仍有土地在农村,由此可见农民工是一个置业与身份不一致的群体。他们的流动态势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他们的流向主要是向劳动力需求量大,收益较高,其它外来劳动力限制较少地区聚集,他们流动范围扩大,到96年末跨省就业的已经占66.4%他们的流动频率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农民工进城务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就业竞争更加严峻。一方面用人单位提供了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工找不到活干,出现了“有工无人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农民工就业意识有所提高,在选择单位时不仅仅从工资方面考虑,对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目前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大部分是18至25岁的年青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工作条件待遇的期望值又较高,因此很难找到切合实际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劳动力短缺,是一种结构性失业。即市场需要的劳动力有一定的职业技能门槛,而许多劳动力因为缺乏技能而被关在就业大门之外。目前我市一些规模型企业急需的,是立即能上岗的熟练工和有技术之长的工人,并不是那些普通民工。因此大部分农民工找到的工作,基本是一些没有技术性门槛的低技术、低收入的体力活。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换代,农民工和其他劳动力的就业门槛也在逐渐提高。没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

(二)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就业盲目性比较大。据调查,通过社会机构组织劳 输出就业的人员不到14%,通过中介组织介绍和广告信息引导就业的人员仅占总数的4%,还有82%的民工是通过亲友介绍或自发外出的。他们的外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的徒劳返乡,有的滞留城市,有的被非法中介和虚假信息诱骗,人身和经济权益受到很大伤害,无疑增加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本。

(三)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不到位。目前.我市农民工养老、失业、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参保率非常低。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他们生病以后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会选择直接去医院,绝大多数人是自己随便买点药吃或硬扛,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就业比较灵活,这几年,虽然我市也积极研究探索了一些有效措施,但是适合我市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制度办法还没有制定出台。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较低的参保率等等问题,无疑给农民工当前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稳定都留下了较大的隐患。

(四)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制约着农民进城就业,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印发晋中市人民政府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市政办发[2006]59号),成立了由28个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领导机构,具体承办全市农民工工作的组织,协调等事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还存在着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就业的政策规定和相关法律、统计指标及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直

接影响了农民工进城就业。

(五)法制的不健全。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养老、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为: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据此,用人单位只为本部门的“城镇职工”缴费是不算为过的。因为这是有法可依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我国《宪法》第45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因此,社会保障权应是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权,而不应成为少数“市民”的专利。

解决办法

(一)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劳务输出地和农民工就业地的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机制,要在农民工培训上给予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上的投入。要面对市场的需求,针对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实际,进行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二)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专门建立农民工法,让农民工问题的处理做到有法可依。尤其是输入地政府应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的管理和服务,诸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住房问题、户籍管理问题等等。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另一方面要从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出发,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民工传授有关法律、法规常识,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提

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加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

本文在前面的论述过程中涉及到土地政策改革也影响了农民工的进城。农民工一方牵带一份土地,另一方面放弃土地耕作来城市务工。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阻碍了农民工更好地走进城市。因此,农民真正的融入城市必须切断其与土地的关联。进城务工人员必须放弃自己拥有的土地,当然这是一种有偿放弃。进城的农民工以合同的形式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给集体,有当地村委会统一承包给大农户实现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而对于这些农民工每年可获得一定的补助。或者可以换取股权,有村委将这部分收入替农民工入股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让他们定期收取股息作保障。有关方面一定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在外务工人员土地承包经营的转让工作。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本文对农民工更好地走进城市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组织化,分层分类法等改革设想,希望本文的一些设想能够为农民工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和视角。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当务之急的社会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也是城市化历程中的重要问题。农民工更好的走进城市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郑杭生 洪大用 《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 1994 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印书馆 2003

陆益龙《 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中国社会科学2004

郑成功《社会保障学:理念 制度 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0,9

第三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上个学期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次课外作业,在暑假进行一次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的调查”这个主题,而这次实践调查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广东东莞沙田镇一家大型出口玩具厂,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工业化程度高,大小工厂众多,聚集了大量的农民工,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情况。同时,我本人也在这里进行暑期工活动,一边工作一边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以访谈的形式进行,为期一个半月。

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已经成了社会就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特有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社会农民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解决他们的问题有助于社会更好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城镇建设中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该工业镇农民工就业环境和生存状况有所改善,但部分农民工仍然面临着工资待遇偏低、工作强度大、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一、沙田镇农民工进城务工基本情况

1、多项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与克扣问题。如某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农民工工薪预留金的规定》,要求建筑中标的工程项目,首先到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按工程造价中工资总额的20%收取农民工工薪预留金,如果建设单位或建筑企业不能按期支付农民工工资,则直接从预留金中支付。

2、农民工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为帮助农民工提高维权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全县各乡镇积极开展农民工务工前法律培训,免费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借助新闻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为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如民田镇政府不但组织当地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还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待遇普遍偏低。多数农民工的工作单位没有提供加班补贴、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另外,单位为农民工购买保险的比重较低。根据去年的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专项调查100名不同职业的农民工中,仅有13.2%的农民工购买了养老保险,其中有8.2%的农民工是由单位或单位出资一部分购买;仅有14.3%的农民工购买了医疗保险,其中由单位或单位出资一部分购买的仅占

7.3%;仅有5.5%的农民工购买了失业保险,其中由单位或单位出资一部分购买的仅占4.4%。

2、农民工工资克扣、拖欠现象依然存在。尽管政府部门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据调查,很多在建筑工地当苦工的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老板在春节前

会先押工人几个月的工作,春节后才把上年的工资结清,据了解,多数农民工工资历来是1个月压1个月发放的。全市给个体打工的农民工中,有60%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被克扣或拖欠过工资现象。

3、依然存在农民工没有签定劳动合同的现象。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用人单位农民工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或签定了损害自己利益的合同。我调查的30名农民工中有20%的人员没有和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其中6%的人竟不知道要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4、部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得不到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子女教育问题是已婚的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其中多数农民工把孩子放在乡下由双方父母或妻子监护,但由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都落在乡下父母或妻子身上,造成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精力严重不足。对于跟着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也由于城市高昂的择校费被挡在校门之外。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子女学习成绩较差者居多,还有个别孩子十四五岁就辍学在家。

5、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农民工在城市找工作主要渠道是靠定居在本地的亲属、朋友和同样是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通过劳务市场、职业中介机构和家乡政府组织等途径找工作的农民工很少。据调查,农民工不愿意通过劳务市场、职业中介机构找工作的原因是存在乱收费现象,有些甚至交了钱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为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制定科学的转移规划,使增加农民收入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引导和管理,做好跟踪服务,科学合理的配置和运用好劳动力资源,有效地统筹社会和谐发展。

2、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和各种形式对农民工进行法律培训,让他们自觉的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生活和劳动。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避免误入歧途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加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要充分发挥本地职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素质。

4、提高农民工外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全面搜集和及时反馈各地务工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劳务信息,使农民“外流”由自发松散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促进劳动力资源由分散向集中转变。

综上所述,农民工进城务工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认为仍然要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同时这更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捷径,也是我们建设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经之路,而且这也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大的物质基础保证。还是以我们家乡为例,这些年,我们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外打工的那些人基本上都盖上了楼房,现在在村子里面已经鲜见瓦房了。生活上的改观更是显而易见,吃、喝、穿、都比以前上档次了。以前上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可现在人们隔三岔五的就上街消遣。所以我们更应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这次的实践活动收获很多,在整个活动调查中,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同时整个过程虽然是艰辛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作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多实践,关心的身边的人或事。之所以说这次活动是格外有意义的是: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父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不容易,我会好好努力学习,让父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沙田镇农民工是我国广大进城务工农民工情况的一个缩影,他们不是为养家糊口到城市打工的“过客”,更加渴望融入城市、扎根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然而,身处城市与农村的边缘,他们也有更多的困惑和迷茫。希望更多人走近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触摸他们的“进城”梦。

第四篇: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调查

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调查

林镇江 机电3班 36号

摘要:我对广州市的农民工进城务工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农民工在城市务工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怎样对待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字:进城务工农民 就业行为 农民工综合服务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工进城并非—般意义上的人口流动,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迅速发育,农民从事非农经济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然而目前农民工就业特点总体表现为“自发性、兼业性以及低层次性”,就业方式总体表现为零散作战的“游击队”。农民工综合服务存在法律规范缺位、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一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对来广州市就业务工的农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50份,回收了45份。

二结果与分析

据有关资料,我国进城农民工人数约8800万,他们每年创造的产值约两万亿元人民币。

进城务工农民情况

农村收入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民快速增长的物质需要,经济需求是农民进城务工的主要动因之一。调查中有几乎百分之百的农民工认为进城务工的主要动因在于当地收入太低,希望通过进城务工增加收入。

从文化程度划分进城务工农民结构的突出特点是数量大素质低,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80%。

就业找工作难

在城镇就业的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稳定工作。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农民工在一个单位工作以上的只占20%~30%。由于技能不高,又面对工资低、劳动强度大,且受到不平等对待,为寻找更好工作机会,多数人频繁流动。这一方面使经办的工作量倍增;另一方面,在农民工社保关系不便转移的情况下,增加了管理难度,凸现现有的信息系统不能适应需要;此外,高流动性还导致单位和本人都缺乏参保积极性,也给劳动保障部门缴费基数核定及监察执法等工作带来困难。

农民工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民工择业受其自身技能低的制约。二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严重的地区、城乡分割。一些城市为了解决本地人员的就业问题,规定一些工种不许农民进入,有些还要求农民工办理名目繁多的各种证件作为进城务工的条件,使进城务工农民的合理流动受到政策性刁难。

生活环境的恶劣

农民工居住处所主要有自购、租赁、自建工棚和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廉租房和免费房四种类型。自购和用人单位提供住宿房屋的条件较好,但这部分人仅占25%。这些农民工住所面积不但小,而且大多存在通风采光稳定性差、密闭性不

强、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几个人,有的甚至十几个人挤在不足八十平米的旧房屋内。

工资得不到保障

48%的人有过出门打工但拿不到工资的经历,其中30%的人有100-1000元工资没有拿到,15%的人有1000-5000元工资没有拿到,2%的人有5000元以上的工资没有拿到。原因一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这两种关系难以分清,不懂得如何较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用人单位正是看准了这点,一般都不会与这些人签订合同。因为这样可以给他们留下很大的空间,足以他们钻法律的空子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减少自己的责任。二 由于雇主的素质低下,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对可怜的农民工进行残酷的欺压,反映出这个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和对其保护体系的不完善。

子女的教育就学难

有60%的农民工子女不在所工作地就学。其中85%的是由于就学地区的学费和暂住费太过昂贵了,难以负荷。造成如此的原因一是因为城里教育消费太高和入学条件的苛刻规定(主要表现为按居住户藉划片入学),农民工子女就近就地入学困难。二是因为城市教育资源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农民工子女入学需求增长速度。

医疗得不到保障

就医难。中国高昂的医疗消费,就是城里人也“望院生畏”,何况作为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工。调查表明进城务工农民大都采取的“小病扛、大病拖政策”,因无力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的现象十分突出。有76%的农民工承认几乎不上医院看病,88%的人认为医院的医疗费用难以承受。这使得众多农民工的身体条件变差,有病不愿医的现象常出现。

三 建议和解决方法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农民工问题实质是就业问题。要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彻底改变重城镇、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就业观念和相关政策,把农业内部、农村区域和农民进城就业一并纳入国家就业计划,分类实施。近期的重点应该是,把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的突破口,制定政策法规,明确工作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权益保障缺失是农民工问题的症结所在。要在全社会树立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城乡之间人人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与此同时,着手组织起草关于农民工权益的法规。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是治本之策。

(三)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培训农民工,实际是造就新一代产业工人。农民工输出地要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基本技能培训,主要措施是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补贴标准,试行农民工“培训券”,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之前得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农民工输入地要抓好转移后的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要充分发挥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了城乡分割的作用。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势在必行。但是假如简单地将农民工由农民身份变为市民身份,弊大于利,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还是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新的制度安排,一要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二要弱化农村人口迁徙的“寻租”动机,三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这些方面的工作都要注意节奏和配套,不能操之过急或单独行动。

(五)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农民进城的“门坎”低了,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任务就更重了。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筹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部门,部门之间既有“各管一段”互不衔接的问题,又有“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的问题。应该从自上而下理顺农民工工作的关系,抓紧制定全国农民工就业规划、农民工工作政策措施。农民工较多的大中城市也要设立相应的农民工管理与服务机构,切实维护权益,具体指导就业,协调管理事务,提供社会服务。

(六)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展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徐平华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 2006(6)

2、中国问题调研网

附录

1)对于现阶段进城找工作你的感受是什么?

2)进城务工,你们的生活环境如何?

3)你们的工资是否得到保障?有没拖欠工资的情况?

4)你们对也子女进城读书遇到哪些困难?

5)你们是否有在生病时去医院治疗?对于现在的医疗状况有什么看法?

第五篇:进城务工妇女生存情况调研建议

**县妇女总人口为9.3万,其中,妇女劳动力为4.5万,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8%;**县在外务工人员2.2万,其中,在外务工的妇女劳动力1.2万,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4%。为全面了解**县进城务工妇女的生存状况,通过调查发现,进城务工妇女的生存状况表现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总体评价

1、进城

务工妇女保持了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进城务工妇女大多数为年轻人,她们从农村来到开放的城市,思想观念、生存标准、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她们在不断学习新鲜事物,接受现代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优良传统,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她们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2、进城务工妇女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她们多数从事餐饮、服务、保姆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有一部分在城里出早市、摆摊床等工作,其就业形式多为雇工,只有极少数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工作极为艰苦。但她们普遍珍惜工作机会,以其诚实肯干、任劳任怨的良好品德,获得了用工单位或雇主的青睐,很多人逐步在城市站住了脚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她们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3、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大多数进城务工妇女对自己当前的工作生活状况满意或比较满意;不少人希望自己成为城里人,几乎100%的希望自己子女成为城里人。

4、进城务工妇女勤劳致富的愿望强烈。许多农村妇女都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纷纷进城务工,她们打工主要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农民工介绍,一轮带动一轮滚动方式进城。她们进城务工的目的是为了多挣钱,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她们克服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怀着改变命运的强烈冲动,以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自己也为社会和城市创造财富。她们中有一部分通过在城里打工积攒了一些资金,学会了一技之长,或回乡创业或在城里立住了足,这些都进一步刺激了农村妇女外出务工以脱贫致富的愿望。

二、存在的问题

1、忙于生计,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理解不够。有的进城务工妇女长年不看或看不到电视报纸,没有机会参加正规会议学习,对国家政策的宣传存在村社鞭长莫及,社区管不了,企业和雇主不重视,本人没精力,导致出现宣传的真空地带,有的甚至滋生了无政府主义思想。

2、社交圈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进城务工妇女由于步入城市时间较短,以及工作、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她们的社会交际圈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她们经常交往的多数是同单位的打工姐妹,个别的与同乡相联系,这就注定了她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制约和影响着她们自身的发展,阻碍着她们融入周边环境,感觉自己是城外人。加上较低的工资收入,生活处于贫困化的边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精神生活相对贫乏。

3、普遍缺乏安全感、稳定感。一是工作不好找。她们就业几乎全是通过老乡介绍或个人寻找,政府劳务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多,到职业中介去又普遍担心上当。二是收入太低。据调查,在城区餐馆服务员月收入450元左右,保姆400元左右,如果不管吃住,扣除生活成本后所剩不多,更谈不上购买住房了,所以大多数住的是单位集体宿舍。即使如此低的工资也经常被用工单位欠薪、骗薪。三是工作强度大。餐饮服务员一月只能休息1-2天,商业服务员有的一天工作长达10-12小时,其他工种执行8小时工作制的也不多,有的企业或雇主以实行记件工资来迫使她们加班。四是没有社会保障。进城务工妇女最大的问题在于保险方面。一般所在单位只负责工伤事故方面,其它如生病之类的则由自己负责。因而导致许多进城务工妇女因治病而生活困难。只有少数正规单位愿与她们签订合同,很多私营企业或个体雇主千方百计以“农民工多是临时工”为由拒签合同。很少有企业或业主愿意为农民工买养老保险。特别是对医疗问题,农民工反映强烈,“小病靠拖、中病去治,大病等死”的情况普遍。五是政府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很多进城务工妇女遇到困难会去找亲戚朋友帮忙或忍气吞生声,而不是找政府相关部门;她们也很少参加当地党团和工会等组织。由于上述原因,进城务工妇女普遍存在焦虑感,对将来缺乏良好预期。

4、进城务工妇女依法维权意识淡薄。许多进城务工妇女不知道应该签订劳动合同,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5、普遍存在离乡背井导致的家庭问题,心理负担重。进城务工妇女远离家乡到外工作,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有的甚至夫妻天各一方,她们既要辛勤的工作,又要操心留守父母,操心留守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的家庭几年都难得团聚一次,出现父母无人赡养、孩子不能健康成长、夫妻关系不和睦等家庭问题,外出务工妇女心理负担重。

6、歧视仍然存在,易滋生不满情绪。一是城里人

下载关于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情况调查报告35篇

    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情况调查报告为了解我市城市农民工进城务工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潍坊市调查队按照省总队的统一部署,对今年春节过后特别是正月“十五”......

    进城务工人员培训

    影响进城农民工就业、收入的因素及对策研究------------------钟春华李东风引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

    进城务工证明[推荐]

    进城务工证明 兹有我村 屯 同志需要进城务工,现介绍到河池市技工学校参加(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车工、钳工、焊工、数控车床操作工、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摩托......

    河南省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权益保护办法

    河南省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权益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保护进城务工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社会青年进城务工的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青年进城务工的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X建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10春行政管理专科·渭南电大分校)【摘要】外来务工青年作为一个身处城市而又与城市文化有隔膜的特殊群......

    农民进城务工常识

    农民进城务工常识求职时,除了亲戚朋友及熟人介绍的外,要到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获取务工信息,向介绍机构出示相关证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自己能胜任的工作。 与用人单位见面......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 关键词:劳动合同收入 福利住房 入学 经过暑假一段时间的调查,现在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农民工务工的一些问题来谈下。 第一,劳动......

    家长进城务工证明

    家 长 进 城 务 工 证明青神县实验初级中学: 兹证明,你校的(称呼)同志(家长姓名),身份证号:,自年月起,在本单位务工至今。 暂住地址:青神县 特此证明(用工单位盖章) 20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