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征文
我的父母,我的老师
三年级祁冬翔
说起家庭美德,我想,在我们家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个是孝敬老人,一个是勤俭节约。
我的爷爷奶奶都60多岁了,而且身体都不太好,奶奶去年冬天还摔断了胳膊。我看到妈妈整天帮奶奶做饭、洗衣服,还要忙自己家的事,挺辛苦的。于是我也去帮奶奶干活。没事儿就去帮奶奶拖拖地,喂喂鸭子,有时还帮奶奶做饭、炒菜。虽然我做的饭菜没有妈妈做的好吃,但是爷爷奶奶却挺高兴的,嘴里还不住地说:“我的大孙子长大了,能帮大人干活了。”
在平时,妈妈如果做了什么好吃的饭菜,也是经常让我送给爷爷奶奶。久而久之,只要我们家一做点好吃的,还不等妈妈说,我就给爷爷奶奶送去了,我想,这就应该是孝敬老人的表现吧。
说起勤俭节约,那就要说我的妈妈了。生活中妈妈勤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哪说起呢?
妈妈的节约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从来不浪费水。其实农村都是自家院子里有井,用水可以随便抽,很多人洗衣服时,都不注意节约用水,任凭井水随便流。妈妈看见了很心疼,她告诉我说,如果人人都这样,那地球上的淡水还不很快都用完了,我们要从自己做起,无论到哪儿,都应该节约用水。这样,从小我就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了。平时,我的作业本用了一半就扔了,妈妈看见了就会捡起来,对我说:“本子没有用完,怎么就扔了呢,反面还可以当验算纸呢!”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些造纸与环境的关系,这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张纸。
我们家勤俭节约的事情可多了,我想,即使是写上三天三夜也写不完。
爸爸妈妈是怎样孝敬老人的,长大了,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孝敬老人,继续传承我们家的家风。我的父母,就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影响着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勤俭节约,孝敬老人。
第二篇:“家风” 征文
“传家风 扬美德”
五(1)班方权
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家中的亲人和睦相处,我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他们想让我们健康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品德,那他们就会给我们树立起一个好榜样。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长大后,我们在社会中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结果会怎样?一切就靠他们给我们怎么样的影响!
如果父母每天都在纠正,批评,打骂孩子,孩子必然会进行反对、抵抗,父母在孩子中的地位会大大降低,他们也将以暴力对待别人,将来可能会走上一条犯罪之路,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就是应该不去过度约束孩子。我看过一本书,书上面一个家庭的父母,因为太过约束孩子,孩子渐渐变得暴躁,不耐烦,最终还是走向了不正确的路。相反,这本书另外描写了一个家庭,父母让孩子玩,没有使孩子的天性消失,在大自然中得到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当然,也不能太多的放纵,最后,那个孩子学了父母的优点,取长补短,将一个个优点结合,成了一个拥有完美主义的人。我家一共有四口人。我爸爸是一个比较会疼人的父亲,他很能干,由于是在电器工厂工作的,一般的电器小故障都能修理,所以有很多人来找爸爸修电器,我爸爸一般会先去老人的家看看,会将老人的电器先修理好,对老人也特别尊敬,时时刻刻愿意帮助那些老人。
有一次,有几户人家的电器同时坏了,其中有一个老人,虽然他刚下班回来,一神疲惫,柯爸爸二话不说,提起工作箱就向老人家奔去,待到夜幕降临,才提着工作箱疲惫地回来。
我的妈妈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她总是在我面前装作一个凶巴巴的人,却在背后细心地照顾我,将我的东西理得好好的,这一切,是在我偶然的一次装睡中才发现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我健康成长,我懂得了尊老爱幼,我懂得了关心别人,懂得了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第三篇:家风征文
家风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希望。当你置身在外的时候,当你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时,当你想要投入家人的怀抱时,家风便会给你以温暖的支撑。正是因为有了家风,游子才会有擦干泪继续走的笃信;正是因为有了家风,游子才会有不畏风雨的执着;正是因为有了家风,游子才不会觉得无助迷茫。如果人生是漫漫长路,那么家风就是路边的方向标。
家风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源。小孩子如果没有家的呵护,就很难生存下去;如果他没有家风的浸润,性格便会变得孤僻,甚至不懂生存的意义。正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家风的熏陶,每日耳濡目染,才会将家族的希望传承下去,才会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一点一点地过滤筛选,凝练出宝贵的精华。亦或是与人为善,亦或是自强不息,亦或是乐于助人,不论是家风如何,只要它传递着正能量,传递着希望,便会口传身授地绵延下去。
家风并不是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正如众所周知的二十四孝图,它虽然以孝为先,但这种背离常情的愚孝只会滋生出祸患。我们所崇尚的家风是把善和爱交融在一起的纽带,它也许并不需要像规章制度一样成文,它也许并不清晰地被分门别类,但是它却令每个家庭成员谈到它的时候陷入深思,嘴角挂起一丝微笑,心里顿生暖意。这便是每个人追求的家风,也许并不拥有令人惊叹的力量,但它却温暖着每个家人。
家风体现着社会。我们的社会由家庭组成,因为每个家庭的发展而繁荣。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或多或少都会浸染那个时代的家风。大唐的恢宏铸就了一个个书香门第,埋下了每个家庭追求富贵的种子;宋代的细腻与经济的繁荣,使得百姓追求安居乐业,追求家庭的安逸;大清的豪迈表现在寻常家庭重视骑射,驰骋原野。如今,每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这便是现在家庭最真挚的社会呼声。
家风像进行曲,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进;家风像一纸书信,传达着家人的关怀;家风像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高二一班
余金博
第四篇:家风征文
让优良的家风润泽孩子的心灵
作 者:熊天云 性 别:女
工作单位:麻江二中 地 址:官隆大道 手 机 号:***
邮 箱:845615367@qq.com 优良的家风不仅是荫蔽孩子成长的大树,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题记 犹记儿时,父亲谆谆教诲:“食不言,寝不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仍没忘记,母亲温声细语:“做人要诚实。”“掉落的米饭要捡起。”而今,二三十载的光阴转瞬逝去,那些忠厚纯正的家风似乎也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科技的日渐发达,在日夜不停的时光中渐行渐远了。忆往昔,看今朝,今天,80后的我因为“家风”一词此住了前行的脚步。
爱子而不教 犹为不爱也
严于管教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基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观念、态度等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增广贤文》中说到:“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许多家长并不理解它的重要性,甚至还会有人这样说:“自己的孩子,爱怎么管就怎么管,想怎么疼就怎么疼。”现在的父母往往是管教不够,疼爱有加。其实早在中国古代,一些圣人和学者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们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养子必教,养子不教不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国家。宋代程颐说:“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古人教子讲究“慈爱”,反对溺爱。这点尤有现实意义。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当父母的往往因为自己曾今饱受的生活之苦,抑或又因为家庭的富足,又或许因为攀比心理作祟,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一味放纵。这是部分孩子任性妄为、骄横无理的重要原因。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司马光亦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他们认为父母之爱需理智而有分寸,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骄狂的习性,甚至走上歧途,所以古人云:爱不可溺。“慈母败子”是古人以自己的教训得出的道理。这个道理仍如警钟,提醒为人父母者不可溺爱子女,而要注重做人的道德伦理教育。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饱读诗书是培育优良家风的常态任务。任时光匆匆流转,沧海桑田变化,读书都应该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可我们却悲哀地发现,“低头族”和“手机控”已经成为当今国人的代名词。在公共场所,有人在高声喧哗,有人在沉思迷惘,有人在痴迷手机,很少看见人读书;一家人齐聚客厅,父亲在看电脑,母亲在玩手机,孩子在看电视,唯独没有人在看书;在卧室,孩子在被子里玩手机,父亲在左边玩手机,母亲在右边玩手机,唯有书本在茫茫黑夜中孤独泪流。手机,手机,还是手机。我们的生活被手机绑架了!于是有人戏谑:“如果有下辈子,我宁愿做你的手机,这样起码你离不开我。”
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现状啊!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刻苦学习、发奋读书的事例比比皆是:西汉有匡衡凿壁借光;晋代有车胤囊萤映雪;晋朝有孙敬头悬梁;战国有苏秦锥刺股;近有鲁迅刻“早”励志„„更有古人留下了若干脍炙人口的读书名句。颜真卿谆谆告诫:“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朱熹感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是啊,“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智慧和想象力的载体,一个家庭怎能无书,父母怎能不引导孩子读书!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家庭,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作为构成民族的最基本元素——家庭,怎能不把读书当成最重要的家风呢!
十五男儿志 三千弟子行
自幼立志是培育优良家风的关键环节。古训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无不是先立大志而后成大器;又有多少凡夫俗子,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历史的见证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人无志则不立。”自幼立志是孩子成才的关键,也是培育有两家风的关键。
立志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头禅,也不是放在桌上的座右铭,而是一种刻于心间而后现于行动的大智慧,大境界。它需要辛勤的汗水去浇灌,也需要努力的付出去滋润。“志存高远”是它的指导思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它的行动指南。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发愤识辨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以“识辨天下字”和“读尽人间书”作为人生志向,毕生为此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一位横跨历史星空的文学星宿。
远大的志向犹如一盏指路灯,指引人们前进。个人的成才和立志是成正比的。故而诗圣杜甫都教育自己的孩子:“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敢求得汝力 但未忘父情
心怀感恩是培育优良家风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培养孩子方面,只重视他们的特长,只重视他们考试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培养,也忘了“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
如今,走在大街上,随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看见在乞讨的人,家长会带着孩子绕开走,又或者当孩子准备给乞讨者零钱的时候,家长都会阻止说:“孩子,这是骗人的。”伴随着乞讨者无助的眼神,家长带着小孩子走开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古人云:“桑树从小扶。”为什么现在很多的犯罪者,在阐述自己幼年的时候,都会说缺少对社会感恩的培养,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社会都没有感恩,对社会缺少感恩的心?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每一位家长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私的人,他们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一个有修养、有思想、懂礼貌的人,所以,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子女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孩子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
白居易有诗云:“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这首诗不仅寄托了父亲的期望,期望女儿能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勿忘父母深深的爱和期盼。在这种期望的背后,更是一种对“孝”的家风传承。做儿女的有了“孝”,有了感恩,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家,是社会最大的一个细胞,也是最细小、最繁多的一个细胞。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世风正。为人父母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以传承传统价值观为己任,春风化雨般地将这些优良家风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让优良的家风润泽他们的心灵。
第五篇:家风征文
本文作者:张昊 好范文原创投稿
我的家风征文
母亲的袜子
母亲今年67岁,从童年的记忆到现在,她一直穿着有补丁的袜子,就连过年都是这样,现在每当看到她穿的袜子,眼前时时浮现出她幼年伤失父母,家中贫穷,没有上过学,因而目不识丁,中年养活我们兄妹四人,白天勤劳种地,晚上勤俭持家,业余时间喂牛、羊、兔、猪等,每当看到她沉默不语时,就知道她又遇到困难了,忍让和勤俭是她最大的优点,她常对我们说的两句话:“勤是聚宝盆,俭是摇钱树”,“让人一步自己宽”。
前几天,她由于身患胆结石需要住院手术,平时忙于工作顾不上看她的袜子,那天由于陪她住院,看到她的袜子和洁白的床单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赶紧跑到超市给她买了一包袜子,让她快换上新的,她看到我拿了一包袜子,忍着痛苦的面容从病床上坐起来说:“你赶快退了吧,妈的新袜子家里很多,这一双补补还能穿,等穿烂再换,不是你就没钱,袜子还一包一包的买,你父亲像你这样乱花,家里早就穷的揭不开锅了,钱是一分分赚起来的,花钱要精打细算,你们念书的时候,你父亲才开36元工资,照样把你们都供出了书”,说完她死活不换,我只好低着头把袜子退掉。
记得童年的时候,最让母亲开心的事,就是夏天上供销社卖兔子,那时候的猪、兔子都是国家统一收购,每当接到通知,母亲为了卖个好价钱,提前就和我们弟妹给兔子喂食料,平时喂的都是草,第二天母亲和我们高高兴兴地背上兔子去五里以外的供销社去了,等到卖完兔子,母亲把零钱给我们买水果糖吃,那时候的糖回想起是多么的甜呀。到了中秋节,家里买的果子不随便给我们吃,母亲让我们利用放学的时间去割草,准备冬天喂羊,割一捆草领一个果子,母亲边发果子边说:“你们谁勤快谁就多吃果子,勤快人有饭吃”,那时我们兄妹嘴里吃着酸甜的果子,争先恐后地抢着去割羊草,等到冬天的时候,羊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干草。
记得我上小学时候,我们和叔叔住在一堂两喔,有一天我的舅舅从外地回来看母亲,顺便给我们买了许多好吃的,其中母亲给我们每人分了一个面包,把分给我的那个放在堂地,结果等我放学回去的时候让叔叔的孩子偷着吃了,我哭着闹着和婶婶要面包,母亲跑出来边把妹妹的一半给我边说:“让人一步自己宽,让你弟弟吃去吧,你比他大”。后来每当叔叔家一有好吃的,婶婶就给我留着吃。
如今,每到闲暇时,细细品味母亲一生勤俭持家的每一件事和每一句话,都时时促我反躬自省,让我处处受益匪浅,“勤是聚宝盆,俭是摇钱树”。“勤俭”真的能拯救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
树儿里煤业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