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子夜 书评
《子夜》读书笔记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而且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 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这是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值得重视和学习的地方。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发展民族工业,首先 “国家象个国家,政府象个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能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不能不过一种“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能不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也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
除吴荪甫外,茅盾在《子夜》中还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状态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深刻印记。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正象作者着意渲染吴荪甫的才干和魄力一样,他也用不少笔墨渲染了屠维岳的“机警、镇定、胆量”。他凭借蒋介石的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压倒吴荪甫的优势。他不仅操纵了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一手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他狡狯、阴狠而剽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冯云卿是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通过他用自己女儿作“美人计”的一幕丑剧,作品一方面尖锐地揭示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无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突出地刻划了赵伯韬的卑鄙的形象。此外,如卖身权门、依靠资本家钱袋过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类所谓的“教授”、“诗人”,也都写得各具有特色。作者曾说,他打算把一九三 年的“新儒林外史”“连锁到现在本书的总结构之内”,这个打算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从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物身上也多少显示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堕落、空虚的精神面貌。
茅盾还在很多地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鲜明地显
示人物的性格。他决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写景即所以写人。有时是因情取景,有时是借景写情,情景交融,文无虚笔。《子夜》的语言具有简洁、细腻、生动的特点。它没有过度欧化的语言,偶尔运用古代成语,也是恰到好处,趣味盎然。人物的语言和叙述者的语言,都能随故事和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而具有不同特色,使读者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而谨严的。全书共十九章,一、二两章交待人物,揭示线索;此后十七章,一环扣紧一环,头绪繁多而又有条不紊,各有描写重点而又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
第二篇:子夜书评
子夜书评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这句话只在历史课本中看到过,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对这个名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吴荪甫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民族资本实业家,他从商以来的愿望便是希望打造一个国像国,家像家,政府像政府的“双桥王国”,可他也始终不能摆脱资本家的通性,一直以压榨和剥削工人来积累自己的资本。他的确为民族工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却昭示着这一伟大的理想最终会走向幻灭,果不其然,先是战争的影响,然后是列强的经济侵略,商品的倾销,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吴荪甫的事业每况愈下,而他之前为了发展工业所低价收购或用尽手段兼并的小型工厂竟成为了拖累他的根源。他曾天真地以为只要和大家合作,中国的民族工业就能得到发展,为此,他不惜耗费巨资十五万与别人东拼西凑注册了一个公司。可是他忘了,他忘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这样想,赵伯韬,一个他曾经以为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为了攫取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与他撕破脸抢生意,走私生丝,低价销售,暗地里利用报馆恶意诋毁吴荪甫生产的中华生丝。终于,吴荪甫再也没有资金支撑下去了,他只能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公债投机上,成为了一位投机商。吴荪甫无疑有着很好的梦想,甚至还可以说很远大,但是,他的梦想在那个年代注定不能实现,因为那时有太多的人只想从投机活动中牟取暴利,而他的精明实干无疑于别人格格不入,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只要有梦想,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子夜,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间,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便在茫茫黑暗中迷失了方向,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有梦想,只要能坚持,只要熬过那最难熬的黑暗,在前面等待我们的将是最美好的光明。
第三篇:茅盾 子夜书评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
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一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断片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我走过的道路》。
?《子夜》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春末夏初,当时,国际上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因此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内矛盾激化,展开了大规模的军阀混战,侵略与混战破坏了农村经济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族工商业者又通过投机的公债生意,或对工人的剥削来摆脱自身的危机,挽回破产的局势,工人阶级因此奋起反抗,革命形势如火如萘,威胁着国民党反动政权,中国革命正在从低潮向高潮发展,《子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子夜》取材与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特别是通过对半殖民地繁荣中国城市社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破坏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及其暗淡的前途,真实地再现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壮阔图景驳斥了托派散播的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这个主题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实质,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工业造成了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这个主题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它显示了佐联文学的巨大成就,标志着茅盾个人创作道路思想上重大发展,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题材。
?《子夜》所表现的主要矛盾,是通过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愈演愈烈的戏剧性冲突而展开的。
?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兼并工厂不择手段,镇压工人冷酷无情,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铁腕人物,尽管如此,他的思想性格具有两面性,另一方面:他在握有金融实力的买办资产阶级面前又心存畏惧,对日益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又胆战心惊,必要时不惜借反动武装镇压罢工,表现了他作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反动性。作品通过吴荪莆的遭遇命运和最后不得不走向破家的结局的描写,说明了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权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在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中,托派宣扬的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吴荪甫的命运概括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
?赵伯韬是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他被称为公债魔王。他是美国金融资本家在中国的代理人,同时他与国民党政界又有勾结,为了操纵公债市场,他可以通过尚仲礼用三十万两银子买通西北军故意后退三十里。他在美国金融资本家的授意下,可以任意摧毁他要摧毁的民族资本家企业,他性格蛮横、凶狠、阴险,生活上荒淫无耻。小说对他们的描述着墨不多,但个性鲜明,并反映着买办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个人物,作者既表现了他为帝国主义办事时阴狠悍的一面,又表现了私生活的纵欲糜烂的一面,充分暴露了这个由帝国主义与中国反动官僚交所生怪胎的奴才性和寄生性。小说通过赵伯韬的飞扬跋扈为所欲为,艺术地揭示了一个严酷的事实:中国社会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而是更加殖民化了。
《子夜》在文学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它在反动文化“围剿”下产生,显示了左翼文学运动不容抹煞的实绩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不可压制的生命力。其次《子夜》问世后。受到国内外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快风靡国外,作为现代文学的光荣代表,它已被列入世界优秀作品之林,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子夜》是第一部真正称得起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杰作,秋白在《子夜》出版时就确信无够地评定了它的历史地位:“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艺术特点:
?首先:《子夜》的结构宏大而又严密。全书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主要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安排事件,组织情节,设计背景和环境,内容上虽然牵涉很广,但中心突出,线索虽然纷繁,却又主次分明,因为这样,全书情节错综复杂,波澜迭起却又层次井然,线条清析。情节的发展,以吴荪甫和赵伯韬的斗争为主要线索,以吴荪甫同丝厂工人的矛盾为副
线,这两条线索同其它线索又互相交叉,层层推进,展开了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充分地反映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作品的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在这种矛盾中得到了深刻表现。小说的高潮和结局部分作家采取了前后照应,烘托对比的布局方法,描述了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和民族工商业衰败的前景。
其次,传神写照的人物心理描写,也是《子夜》突出的艺术成就。作家将外国艺术大师们细密如微的心理剖白的技法与我国优秀古典小说中通过情节发展和人物多方面活动来逐渐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传统技法熔为一炉,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心理描写艺术,在本书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不同的笔法,刻化不同的人物心理。不同的身份、修养、情趣以至与年龄和性别诸因素又使他们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迥然不同,因此可以说,揭示他们心灵秘密的最为相宜的方法却只有一个。
?第二,运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当出现人物之间心理冲突的机会,作者便采取相互映衬的表面方法揭示出他们潜在的心理冲突,利用这种机会争取到“一笔两人”的艺术效果,又比如,在情节发展中,为缓和紧张气氛,有时穿插轻松的细节描写,以此来烘托人物心理。此外,《子夜》在语言艺术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语言生动简练而且富于个性化,叙述语言明快晓畅,而且蕴含着作者褒贬的态度,极富于表现力,茅盾不愧为语言艺术大师。?《子夜》虽然是一部杰作,却也并非毫无瑕疵,作者本人也感到由于革命者和工人生活缺乏经验,因此这方面的描写显得单薄和有点概念化,描写农民革命的部分更是材料欠缺,在全书中显得很不匀称。然而,这反是白壁微瑕,《子夜》仍不失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巍然屹立的一座丰碑。
第四篇:《子夜》 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而且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零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这是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值得重视和学习的地方。
在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缜密的艺术构思和卓越的创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要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能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不能不过一种“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要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得不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也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通过上述这些描写,《子夜》揭示出了作为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华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是历史的必然的法则,谁也不能够改变或者动摇它。当时在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国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社会性质已是资本主义的反动论调。他们抹煞华洋资本之间的差别,掩盖帝国主义扼杀中华民族工业这样一个铁的事实,企图用“左”的词句来反对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达到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关于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划,给了托派这种谬论以有力的回答。
《子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是“办实业”的,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他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是他也不能不钻在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里。他希望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与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然而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的时候,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强悍,但又不能不表现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仅从吴荪甫同赵伯韬在益中信托公司和公债投机市场上的矛盾和斗争来描写他的性格和命运,它还写出了吴荪甫同农村封建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他对农民武装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而在对待工人运动的态度上,更显露了他拚命压榨工人、仇视革命的反动面貌。当他从报纸上知道双桥镇被起义农民占领的时候,“他狞起眼睛望着天空,忽然转为贫怒:‘我恨极了,那班混帐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是不开杀戒的吗?嘿!„„’”字里行间仿佛传出了他的咬牙切齿的声音。他也有时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那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因为他的权力的铁腕不能直接达到那负责者”。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的不振,想吸尽工人血汗弥补他在投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这些地方,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动工业资本家的形象。作品还从吴荪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出了资产阶级由贪心和利欲所形成的冷酷无情的灵魂。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他安排下的失败的命运。他只能用伪装的镇静来掩饰内心的惶惧和不安,从来不让人家看见他也有苦闷沮丧的时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瑶。他依靠强烈的刺激来暂忘“那叫他们抖到骨髓里的时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业的危机”,只能用“死的跳舞”来排遣失败时的苦痛,并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命运。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除吴荪甫外,茅盾在《子夜》中还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状态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深刻印记。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正像作者着意渲染吴荪甫的才干和魄力一样,他也用不少笔墨渲染了屠维岳的“机警、镇定、胆量”。吴荪甫不能改变自己的失败命运,屠维岳的阴谋诡计也终于破坏不了排山倒海的工人运动。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所拳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他凭借蒋介石的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压倒吴荪甫的优势。他不仅操纵了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一手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他狡狯、阴狠而剽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作品虽然对这个人物的政治社会关系揭示得还不够充分,但从篇幅不算很多的描写中,已经淋漓尽致地刻划与暴露了他的流氓本性。冯云卿是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通过他用自己女儿作“美人计”的一幕丑剧,作品一方面尖锐地揭示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无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突出地刻划了赵伯韬的卑鄙的形象。冯云卿的活动所占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是全书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如卖身权门、依靠资本家钱袋过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类所谓的“教授”、“诗人”,也都写得各具有特色。作者曾说,他打算把一九三零年的“新儒林外史”“连锁到现在本书的总结构之内”,这个打算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从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物身上也多少显示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堕落、空虚的精神面貌。
第五篇:子夜读后感
时代的悲剧
——《子夜》读后感
《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之一。文章通过对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与性格变化、周边人物的交错事件的叙述,还原了中国30年代上海的大致原貌。
文章的一开头,写的是主人公吴荪甫的父亲吴老爷子因为在家乡的农村革命运动躲到上海,却被上海都市与乡村生活截然不同的繁华和光怪陆离所吓坏猝死。
这里就交代了文章的背景——中国的30年代,一个繁华至极又黑暗不安动荡的时代。而吴老爷子这个“封建主义的僵尸”的死,众人对吴老爷子的死不以为然,正是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被挤出历史舞台,以及资产阶级的兴起
吴荪甫是一位民族企业家,经营着一家丝厂。因为当时正值经济危机,所以吴荪甫和一干人建立了益中信托公司便于资金运转。但不久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引起了大量农民罢工反抗。于是吴荪甫雇佣了屠维岳,指使他通过蒙骗分裂工人平息工潮。
在这里,工人罢工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最终却被欺骗并毫无改变的结束了工潮的事件,表现了吴荪甫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悲惨和被动地位,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安和资本阶级对工农民的压迫。
之后吴荪甫因为企图扩大民族企业,与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的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而且竞争愈演愈烈形成对立局面。赵伯韬野心极大,企图吞并吴荪甫的益中信托公司。几次较量下来,益中信托公司量亏损,吴荪甫变卖资产希望力挽狂澜改变局面,但在赵伯韬操纵局势刻意的为难和同伙的叛变下,最终吴荪甫彻底破产。
吴荪甫代表着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崛起,又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动荡、企图改变现状。虽然最终覆灭,但表现了吴荪甫敢于反抗帝国势力控制的一面,也就预示着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资本主义只会导致国家更加殖民化。
《子夜》的语言简洁细腻,文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如在吴老爷子进城时的所见是“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吴老爷子这个封建主义看见资本主义的取代时的惊讶和惶恐。
《子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揭露了阶级之间的斗争,社会的黑暗残酷,和人们心中的不安苦闷抑郁。它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记载了一个时代悲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