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教师”这一职业在自己的记忆中,简单地说就只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这种传统模式。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关于课改的许多知识,了解了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应怎么上,如何上得更好,这些都使我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在教学中又积累了许多经验。以下就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及一些思考:
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工作减少了,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的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新课标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
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进行,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等,而不应该再强调以前的老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老师“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由于如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了,而信息技术课程大都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监督,以免学生玩游戏、胡乱上网、聊天等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今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除了师生互动外,还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进行小组的讨论,发表个人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尽可能地让他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问题,综合地体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此外,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要常常随机应变,以防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这种可能;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中的热闹而不混乱,即学生可以学生处在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而不像闹市般的闹哄哄的。
新课改是新的东西,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一员的教师,应该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其实教师也是学习者,他们应该和学生一样处于学习上的同一出发点。教师应该学会在教学中寓教于乐,不断学习,把教学当成是一种乐趣,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与深度,从而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学习。
总之,通过自学和交流,我了解了中学信息技术课应怎么上,如何上得更好,这些都使我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在教学中又积累了许多经验。
第二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 让我们一起飞翔》
姜娟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共成长——《让我们一起飞翔》。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已经近十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课改让我学会了正视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
在今天的演讲前,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故事。我记得在一次的培训中有一个学者他到一所学校去,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0,这时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妈妈的眼睛,这是圆圆的苹果,这是圆圆的皮球,这是大大的鸡蛋等等„„由于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零!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啊,听到这里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栋梁。
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记得那是参加课改不久,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张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教研主任的指导点拨下,在和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不断地加强学习,使自己不断更新观念。在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我和学生们在互相激励中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2006年,在实践的基础上,我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我的教育论文《三个维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在全国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论文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虽然这些成绩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我却从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也让我感悟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正视课改,坚持课改,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我们与学生共成长的舞台。让我们高扬课改的风帆,与孩子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一同体验创新的乐趣,一起用爱编织理想和希望,共同迎接并享受课改带来的和睦、蓬勃的春天!
演 讲 稿
让我们一起飞翔
姜
娟
娟
玉峰实验小学
二零一一年一月
第三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课程标准是每位教师的朋友,但有些教师并不了解,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总以为课程标准那是专家的事,研究好教案就足以应对日常的教学了,就这样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教案,渐渐发现自己越教越不自信,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教才是对的。通过多次的外出学习听课我才渐渐的明白自己缺少的是对新课标的认识。
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将来的就业环境不同,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社会也不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习他们适合的数学,才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这也正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话。具体的来说也就是要我们在教学当中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收获并且乐于学习,而不仅仅是通过分数来衡量自己。知道不同的孩子需要什么了,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而不再人云亦云迷失自我。对学生提出不适合的要求,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由解决问题到问题解决,让我体会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味。由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再到问题解决,每次提法的改变都体现了我们教育研究者对小学数学中生活味的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中设计好的问题。具体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也就是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更好的去提炼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使之为我们所用。在这样的素材下学习,我们的学生学习的就不仅仅是数学,更多的是生活。
教育,从古到今,只有不断研习和深化优秀的教育大师的理念精髓,才使得现今的教育多彩纷呈,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冲击着我们,我们彷徨过,矛盾过,也困惑过„„我们知道,这是必然的过程,我们也知道,有一些东西必须放弃,而又有许多,我们又必须融会贯通后再传承下去。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希望孩子们是我们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希望通过课程改革的新教育思想使我们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人性多元的评价体系,希望通过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将我们的孩子们从旧有单一的“机械生产线”上解救出来。然而,这种“以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战略,不由得让我感到似曾相识„„这使我想到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六大解放”的著名教育理论来,其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解放他的眼、脑、口、手以及参与各种活动的时间、空间。如今,新课程改革充分重视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创造力以及自主独立学习力的锻炼和发展,不正是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这一教育真理的内涵吗?
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位教师的良好发展,其专业的成长何尝不是需要做到“解放”呢?教师只有放开了束缚于自身在脑、眼、口、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有真正的超越。教师的成长也是我们实践、以及实现学生“人本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教师的成长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解放:
一、观念的解放
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使自己从旧有的“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思想中解脱出来。随之而来的教材、老师、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也让老师们将自己从狭小的课堂中引了出来,教学思想不再局限,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这不能不说是由于教师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所带来的结果。
所以说:观念是行动的轨道,观念偏离了,行动也会出轨。在新课程实践中,老师对教育理念的全面接受与正确领悟极其重要。教师观念是推动和落实新课程的关键。教师职业的神圣并不意味着教师服务意识有丝毫淡薄,不断变化的时代,将许多新的领域打开,新的事物呈现,教师和学生许多时候是同步在接受着,并不断更新自己。教师必须用自己善思的大脑去突破陈旧的观念的重围,去领悟,去判断。并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更先进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在我校,大家都深刻的学习过党的教育方针,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观念,改变方法,使学校的学习气氛是渐浓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成绩得到稳步提高自己
二、言论的解放
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试验的实施者,所以也是最有发言权力的人,正是在改革进程之始,有着一批敢想、敢为,更重要的是敢于从实践教学中大胆找寻问题,并进行质疑和努力解惑的教师,才会使大家在迷茫无措中不迷失自己,去渐渐领悟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精神和理念,才会使大家逐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新教学之路来。试想,如果当初对课程实施中一些偏离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没有人胆敢出来提出异议和进行理论,那么,教育改革就不会呈现异彩,而只能是一潭死水了。陶行知先生尚有“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说„„”的言论。更何况,我们的教师更应该如此了,所以说,新课程改革需要听到是教师们不同的声音,正如“新课堂需要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一样”,在不同的教育领悟的言论中,老师们才会对新思想新教学行为有更深的认识。而此时,老师不应该只是个教育教学任务中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是个肯思考,会创造的教育引领者和创造者。无论在平时工作之余或是教研会中,我校老师对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都喜欢提出自己的看法,因而总能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之道
三、实践的解放
我们对新的教育方法既不迷信也拒绝,而是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实践即真知”。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过:“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很多富有经验的名师,无一不是在反反复复,年年月月的教学实践锤炼出来的。“实践也即学习”同时,也是手脑的合一。因为似乎单
一、重复的教学实践工作,在一个满具学习力和思考力的教师面前,会变得多元而生动,因为他可以看到可以提供自己实践和思考的对象其实有很多。能动去参与其中,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是我们教师的处我提升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这种“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劳务上劳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创造教育。可喜的是,我们学校教师正渐渐地从点滴、琐碎的实践工作开始了,从听课到教案,从学生作业到教态等等
四、成长环境的解放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有言到“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对于教师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教师的创造力,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自身,都应当为创设这样一个宽广而富有活力的舞台而努力。陶先生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我们也不难从中得出:创造型教师成长首先要为教师争取时间之的解放,是我们教师有时间从容地思考并领悟所学的教育新理念,有时间去整理教学实践中宝贵的教学点滴经验与教训,以积极地去创新教育方法。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一个开放性的成长环境,教师的成长需要有丰富的成长因素,如:丰富的教育教学共享资源,开阔的教学交流认知平台,充分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些对于一位教师发挥其教学内在的创造力非常重要。同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当善于自主赢得利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新教育之路上“双脚踏空”。而我县定期的各种轮训正在进行,网络的连接也使得这一切正在完善中。
教育永远会不断适应社会,不断和谐发展。不论我们现在的脚步是轻还是重,是大还是小,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都要认真地学习教育新知、审视教学思想和实践教育行为,努力成长为一名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者,为学生、为中国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灌南县大圈实验学校宋云山
耳闻新的课程改革已有许多年,但真正的与它牵手才刚刚开始。从间接地接受课改培训,到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摸索课改模式,再到自己亲身参与课改实践,一路走来,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课改共成长着。
初识课改——雾里看花,我不知所措
2013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也几乎在第一时间了解了优秀学校践行新课改的先进做法,在大开眼界,佩服羡慕过后,再回过头看新课改时,却发现自己对它的认识却那样肤浅:什么是导学案?学习小组怎样组成?怎样合作?怎样展示?„„我雾里看花,什么也弄不懂;紧接着,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开始进行课改专题家访活动,说实话,在给家长宣传课改知识的时候,我对课改能否成功也没有多大信心;学生开学前,我们要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但对于导学案的制定也是一知半解;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分出合适的小组,怎样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我们更是无从下手„„ 走进课改——边走边学,我恍然大悟
带着困惑,带着需求,小心翼翼地进行着课堂改革和课程改革。学校组织我们申报首席教师,我积极的报名。因为,我知道,只有给自己压力,才能给自己动力,才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学习新课改,去践行新课改。学校及时、科学编制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手册》首先成了我的手边书,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及时翻阅,对于不懂得地方上网解疑,与学校教师一起探讨。
根据学生小组学习指导方法,我们也不惜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指导他们怎样交流,怎样记录,怎样汇报展示,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分评价。由于小组学习的新鲜性,小组长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地组织着小组学生学习,为我们“上演”了一个个感人的、欣慰的、铭刻于心的小故事,学生们逐渐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舞台的表演者,而我,我们每天都用极大的好奇心等待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根据兄弟学校的导学案模板,我们摸索、制定、实施、修改、再制定、再修改„„反反复复的修订工作中,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导学案,学会了怎样科学地制定导学案。由最初的变味的问题漫卷的“教学流程”,一点一点的变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路线图”,孩子们的预习思路逐渐明朗起来,学习方法也在不断积累,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刚开始时,我们让学生交流预习收获,汇报预习结果,过多的关注知识的检查。然而,我们在不断地课例研讨中,及时纠正了这种“合作交流”的错误,我们开始过多的关注学生对学习感受和收获的分析过程,讲台上站着的不再只有教师,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走上讲台,或扮演,或提问,或表演,我恍然大悟: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上,我想讲的问题和知识点,他们都在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向台下的学生解说着,而台下的学生也以极大的精神头和台上的同学互动着:好家伙,比我在台上还兴奋。看着学生们眉飞色舞的讲解、群情激昂的辩论,脸红脖子粗的争论,我第一次深刻的理解了: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深入课改——一路走来,我一路收获
开放式的课堂,对话式的教学,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我课堂的主导,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在展示中变得更加自信。每堂课都有令我激动的精彩瞬间,每个学生都有令我难忘的上佳表现,这就是我今天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我也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在不断的接受各级各类培训中,我发现自己逐渐揭开了新课改的面纱,触摸到了她跳动的脉搏。特别是在镇教育办公室的组织下,有幸踏上了到莱州双语学校面对面培训学习的列车,亲眼所见百花齐放的课改成果,更新了教育理念,增强了课改信心,学到了先进做法。
回到学校后,我将教学中课改理念逐步延伸到班级管理中,积极发动学生主动承担班级事务,实施班级管理承包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项班级事务进行承包。当然,我先不告诉他们哪些能干,而是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寻找,去发现,班里哪些地方需要管理,然后自己写申请,在学生的自主选择下,我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孩子们把写有“XX是我的责任”的小责任书张贴在自己管辖的责任区内,时时警醒自己,管理班级是我的责任。随后,我又利用班会时间,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督促他们把强烈的责任心化为平时的一言一行。当然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区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标准,为此,我利用课下时间一一指导,一一示范。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随时都能看到洁净的窗台,整齐的桌椅,无尘的地面,有序的做操„„每每此时,我的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幸福与轻松,当然,这得益于我在班级管理时对孩子的放手与放权。当然,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还有对他的执着和坚持。为此,我在班内选拔了两个责任最心的学生做班级管理员,每天检查班级所有责任区,并将检查情况与小组评价进行挂钩,这样一来,不仅有班级管理员的督查,有自己的自查,还有小组组长和全体组员的督促
反思课改——得失兼之,任重而道远!
回顾我的课改之路,新的理念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过程,更加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反思课改,我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看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热闹的课堂还需要精细的规划。“将课改理念融入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授课老师想着,听课老师也惦记者,于是课堂上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我们舍本求末,只注重形式,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尽人意;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扎实;更为严重的是开放的教学空间助长了学生涣散、松懈的纪律观,这对教学和学生管理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轰轰烈烈的小组学习有待科学的指导。
“积极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我采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突出突出课改理念,对环节的设计和问题的难易把握不准,过于简单不需要合作,过于深奥,学生解决不了,这些都没有合作的必要;有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看似活跃,但学习效果低微,或交流后教师的点评不到位;学生小组展示汇报,更多的是学习结果的总结,缺少了同伴之间唇枪舌战的交流,全体同学之间智慧的碰撞。这是我们今后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之一。
3、学习小组评价方法还须经常更新。
学生对待一样新生事物,开始时总是充满了无限好奇,但时间一长,必定会出现倦怠心理。我们的评价机制制定出来,不能固定不变,我们要根据学生兴趣的有无时常更新,绝不能等学生什么也无所谓的时候,再来反思教育改革哪里出错了。
我们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合作要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开展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的一种,我们不能把合作学习当作每节课的首要选择,而应当慎重选择,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课改非一日之功,在课改的浪潮中,我将不断吸收新思路,更新教育新理念,把握好课改方向,扎实开展教学工作。我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会与课改共成长!
第五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一路风雨一路歌
城关镇初级中学刘艳
2004---2007年是普通的年份,可对我来讲,却是不平常的几年,在这几年里,我正式担任语文课教学,也正是在这一年,我成了我县新课程改革教师中的一员,与其他教师一起,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几年来,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道路,其中有困惑,有探索,有失败的苦涩,当然也有成功的快乐。
课改在我市实施已经半年了。作为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一路走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有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挑灯苦读的宁静。细数起来,自己在课改中的收获还真不少
一、雾里看花花不语,水中望月月无声——课改中的困惑 课改伊始,我曾豪情万丈,干劲冲天,认为自己赶上了课改的潮流,可以借此机会大显身手,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随后参加的市、旗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中,接触到的内容都是新鲜的:如“转变观念”、“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颠扑不破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都要重新审视和反思,都要注入新的诠释,新的教学理念如急风骤雨般劈面而来。
容不得半点犹豫,容不得半点迟疑,新学期的脚步在我的 1
期盼中跚然而至。我就像刚上学的小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翻开语文课本:五彩斑斓的图画、丰富多彩的课文映入眼帘,我不由怦然心动,激情涌至:多好的教材啊,一定要上好每节语文课,让孩子爱语文,爱上语文课,爱我这个新老师。即使达不到专家说的“把语文课上得像诗一样美”的境界,也要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即使再累,也值得!
说来容易做来难,带着新学的理论,我在课堂上追新求异,小组合作探究,只求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学工作华而不实,以至于到后来竟不知如何去教学生了。我感到心烦意乱,心中的一腔热情也逐渐冷却下来。我困惑了:难道这就是课改?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到位呢?
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课改中的探索
在我徘徊、苦恼时,我校每周二的资源共享日,每天下午的集体备课,周讲座,组内研讨……这些活动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如黑暗中一盏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茫的低谷。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学习新课标,潜心研究新课程理念,积极和同事们探讨践行“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之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其实,课改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一种教育理念罢了!它并不虚假,也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高不可攀,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在课改中,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只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头,不是课改的错。错,只能在我们自己。
多少次问自己,在课改的新形式下,难道自己还要拿起剪刀,为把天真可爱的学生当作树木一样修剪成相同的形状而去行使“园丁”的职责吗?难道自己还要拿着传统教学这张“旧船票”登上课改这艘“航船”去重复“昨天”的故事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的指点,同事的帮助,再加上自己潜心的学习与探索,我终于从迷茫中彻底解脱出来。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参与;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明显了,学习的成绩自然有所进步。
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课改中的进步
思想转弯了,观念转变了,行动自然也就有了目标,有了动力。其实,在传统教学与课程改革之间,原本就是自由与束缚、正视与偏见、欣赏与摒弃之间的一步之遥,这一步跨跃过去,就跨过了束缚,跨过了定势,跨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阻隔的一堵墙。跨跃这一步的动力,就是课改的新理念。跨过去前面一片天。现在,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他们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他们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当我与孩子们感受着课改的快乐,沐浴着课改的阳光幸福成长时,我终于体会到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那种豁然开朗、酣畅淋漓的感觉!同时我还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不能仅仅是告诉,只有让学生品味语言,放飞想象,激荡情感,教学才能因学生而精彩。
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课改的未来 漫漫课改路,才上新征途。行行走走,一路走来,过去所有的困惑、焦虑、徘徊都化作了今天收获的喜悦。“看教研之花,花团锦簇,促教师转变观念,羽化成仙,进入教学新境界;扬课改之帆,帆帆竞度,度学生创新思维,破茧成蝶,成为学习之主人”。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在这条充满艰辛而又曲折的道路上,我必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漫漫课改之路中,我将与之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