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孙子兵法
学习《孙子兵法谋略与应用》的一点感想
每个中国人几乎都可以脱口而出《孙子兵法》中的若干名句。其中一句便是: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认为的军事战略家的最高境界,以“伐谋”、“伐交”等战略智慧,在战争开始前创造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格局,也就是孙子所说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此时直接的武力对抗已非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所谓不战而胜。
上课时,老师的一个说法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无论是儒生打扮的孙武还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都是一派斯文形象。至于孙氏的另一位著名的后人孙膑更是一位残障人士,都与横刀立马的武夫形象相去甚远。因为在中国人的战争思想中,是智慧,而非武力决定着敌对双方最终的高下胜败。在十三篇中作为提纲挈领的《计篇》中,孙子论述了一个优秀将领所应具备的素质,分别是“智”、“信”、“仁”、“勇”、“严”,全部取决于将领的内在修养,与体魄、力量无关。
而在孙子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因素,即五事中,排在第一位的,既不是将(领导者),也不是法(管理制度),而是同样属于精神层面的一个“道”字。孙子的“道”是一种使上下一心的精神力量。战争中的领袖首先要成为他所辖部下的精神领袖,这样才可以使跟从他的人愿意“与之生,与之死,而不畏危”。
《孙子兵法》之所以几千年来魅力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是一部智慧之书,所谓“兵者,诡道也”,而非穷兵黩武之作。单纯的排兵布阵,在军事科技从长矛弓弩进化到立体化、信息战争时,必定会沦为古董藏品。但是《孙子兵法》中关于人心、关于战略的论述,即使再过2500年,只要人类还在,就依旧有着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孙子所讲的“诡道”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对方的缺点或失误取得战争的胜利。比如孙子讲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是迷惑对手,使敌方对我方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利而诱之,怒而挠之,亲而离之”是根据对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或是将其优势转化成劣势,或是针对对手的弱点所在发动攻击,必定事半功倍。所谓“攻其无备”,其实就是攻击对方的虚弱之处;“出其不意”就是利用敌人的错误判断采取行动,使对方措手不及。这也是为什么战争中“最致命的一击往往并不来自于正面”,因为只有被敌人忽视的角落才是我方取胜的可能性所在,需要全力以赴的去攻击,以赢得“奇胜”。“兵者,诡道也。”孙子一语破的,道出了军事斗争一个最本质的特征。其实,凡存在人与人竞争对抗活动的场合,都奉行“诡道逻辑”。
“五事”中的“道”是精神的力量;“兵者,诡道”中的“道”是智慧的力量。《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却使我感受到无论在任何年代人的精神与头脑才是具有最强大力量的武器,是任何物质财富或装备都无法替代的。这也是为什么《孙子兵法》可以跨越时间,跨越国界,被现代人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军事、商战、甚至体育竞技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第二篇:学习孙子兵法论文
学习《孙子兵法》有感
孙子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出自《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意为明君和贤将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功业超越众人,就在于能预先掌握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一定要取之于人,而且要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的口中去获取。此句提出了间谍在战争及处事之中的重要地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间即为探知对方情报的最佳方法。
间谍的运用有五种,即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用起来,使敌人无从捉摸我用间的规律,这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也正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所谓乡间,是指利用敌人的同乡做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就是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是指制造散布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间,诱使敌人上当,一旦真情败露,我方间谍难免一死;所谓生间,就是侦察后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人。
在现代和平社会,国家间谍不再被应用于具体作战,而转到其他用途。我们只能从著名案例中看到曾经那些著名间谍的身姿。经过长期发展及战争的现代化,各个国家已经发展出各自完善的间谍体系。间谍也由原来单纯的密探或非法谍报活动工作者演变为特工体系的一个分支。密探或间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情报,以及进行颠覆、暗杀、绑架、1
爆炸、心战、破坏等隐蔽活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有名的特务,有的甚至还起到过改变某一特定时期历史进程的作用。
中国人最熟悉的间谍是具有“东方魔女”之称的川岛芳子(1906~ 1948)。川岛芳子,民国时期人物,本姓爱新觉罗,名显玗(玗是肃亲王自造的字,取“14”谐音),是清朝末年肃亲王的第14位女儿,后被送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作为养女。她认贼作父,倚仗日本军国主义的淫威,为实现复辟大清帝国的美梦而充当日本间谍。这个被称为东方魔女的“男装女谍”,作为日本策动伪满独立、与国民党居间调停、互相勾结的“秘密武器”,在日本侵华战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曾参与“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等重大秘密活动,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及营救秋鸿皇后等臭名昭著的卖国活动,成为日本谍报机关的“一枝花”。单论其间谍生涯的工作成就,日本确实培养了一个合格的间谍。忽略立场问题,川岛芳子在中日之间的战争中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
另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著名间谍是“007”的原型双面巨谍——达斯科〃波波夫。达斯科〃波波夫(1912~1981年),南斯拉夫人,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1940年,他在好友强尼〃杰布森的劝说下加入纳粹间谍机构。但他从心底里反感希特勒的政策,于是偷偷与英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取得联系,英国军情五局正式招募了他。在德国人那里他的代号是“伊万”,在军情五局他的代号是“侦察兵”。英国将军皮特里曾评价称:波波夫一个人牵制了7-15个德国步兵师!差点改变二战进程。1941年7月,德国人派波波夫前往美国建立一
个间谍小组。波波夫结合自己发现的种种迹象,判定日本人很有可能袭击珍珠港。在军情五局的协调下,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接见了波波夫,胡佛十分瞧不起这位花花公子,因此对波波夫提供的日本可能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不屑一顾。1941年12月7号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波波夫的情报得到了验证。1944年杰布森由于有来历不明的收入而被盖世太保逮捕。军情五局担心波波夫暴露,于是让他“消失”了。二战结束后,波波夫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1974年,他出版回忆录《间谍与反间谍》。在整个大战期间,他巧妙周旋,既受到丘吉尔的重用,又得到希特勒的信任,出色地完成了各个秘密使命。他凭其个人的魅力,既保住了生命,又征服了许多不同女性的芳心。他的传奇经历被改编成故事,是英国传奇的间谍人物“007”的现实原型。
间谍的应用,可以为己方提供情报,以利于了解对方,从而采取正确措施,赢得胜利。这种胜利,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事关生命。以间谍之力挽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鉴于间谍的重要作用,历来给予间谍的待遇都是非常优厚的。孙子曰:“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就是说对反间不能不给予优厚的待遇。
《孙子兵法》给无数人提供了借鉴,小到商人之间的利益追逐、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大到国家之间的友好访问与对抗竞争,无一不体现着其中的智慧精髓,在将来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篇:学习孙子兵法 有感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商战的启示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其激烈和残酷的程度可想而知,如何能在商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温古人的这本兵法,相信定能从中有所感悟。《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大约是与孔子同时期的孙武所作,全书共十三篇,仅仅五千余字,然而它对于军事理论、作战心理、攻守环境、敌我因素等的分析,不负“兵法圣典”的美誉,对于企业来说应用于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也有其独特的时代意义。
一、外部策略
在《孙子兵法》的开篇当中就有“兵者,诡道也。(始计)”的说法,也道出了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不论是用兵打仗还是应对商场中的对手,重在一个“诡”字,当然有人认为这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其实,在这里应强调的是一个“变”的观点,应对不同的形式或是新的政策,能够把握机会,寻找商机,是为诡也,做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始计)”。例如在省市卫视中异军突起的湖南卫视,提出“娱乐制台”的口号,就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的现状,推出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娱乐为主的主打节目;随着草根文化的兴起,又推出打造平民偶像的“超女”“快男”等选秀节目;如今正在兴起的征婚交友节目《我们约会吧》,也是紧紧追随目前大龄剩男剩女现象的重磅一击。
另外,孙子提出的“兵贵胜,不贵久(作战)”,也是适应了当今市场经济迅速激烈的特点,思科的CEO钱伯斯曾经说过:“在Internet经济下,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Internet与工业革命的不同点之一是,你不必占有大量资金,哪里有机会,资本就很快会在哪里重新组合。速度会转换为市场份额、利润率和经验”其实就是著名的“快鱼吃慢鱼”的理论。
二、内部建设
军队能否专心作战为国家或是君主效劳,在于是否能齐军心,企业亦是如此。优秀的领导者都有其忠实的追随者和拥护者,能让自己的下属同样感受到做主人的感觉,员工与上司甚至整个公司的存亡利益都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做到“上下同欲(谋攻)”,才能达到“令民与上同意,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始计)”的境界。无论是“商界领袖”马云,还是“新东方”的总裁俞敏洪,他们创业之初,都是有一群优秀的忠实的创业团队的支持;而领导者本人也要重视团队的作用,善待自己的员工和队友,做到真正的“上下同欲”,福祸共担。马云也用他自己的创业经解释了这个道理:“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网站。也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而客户们那些鼓励的言语,鼓励的话,又会让他们像发疯一样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
另外,不是说善待员工就要满足其一切要求,给予物质上的一切满足,因为他们毕竟也是为企业创利的动力,首先要为企业有所付出,去到企业需要的地方,服从企业的安排,这也是孙子所提出的补充观点“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娇子,不可用也(地形)”。
三、关于创新
《孙子兵法》在《虚实篇》中有:“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兵势篇》中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于江河。”旨在说明出奇创新的道理,在市场竞争中如若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那企业的发展像是不断注入新的泉水,不仅能独当一面,而且也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军事著作,给当时和现时的军事作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其中的很多思想对于风云变幻的经济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被译成英、德、日等二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广为流传,也成为商界领袖和创业者的必备宝典,在成书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然令今人常读常新,具有不衰的魅力和意义。
第四篇:学习孙子兵法的一些体会
学习孙子兵法的一些体会 ——机械1111班 钟俊杰
一、我眼中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13篇共约6000余字,加之后人的断句标点也不过8000来字,但却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故争的最一般规律,在中国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战争的胜利。它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那么,什么才是它最理想的战略追求呢?它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词):一个是“全”,一个是“破”。“全”是不战而胜,“破”是交战而胜。“全胜”为上,“破胜”次之。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实现“破胜”的方法是“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谋”就是“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也就是说,在敌人的战略企图还没有付诸实施之前就揭露它、破坏它,使之夭折,使之破产。这是一种最省力、最省事、最高明的斗争方法。“伐交”就是通过外交斗争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虽然也是不战而胜,但是较之于“伐谋”要欠缺一些,因为外交活动比较费力、费事。春秋战国时代,外交活动十分频繁,特别是战国的合纵连横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安危。
2.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
孙子的胜负观,除了“全胜”之外,就是“破胜”。“全”是政治解决问题,“破”是战争解决问题。“全”是不流血的战争,“破”是流血的政治。孙子虽然以“全胜”为其最理想的战略追求,但是他的十三篇中,百分之七八十的篇幅是论述的“破胜”之法。用兵打仗,毕竟是《孙子兵法》的主体内容。
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是孙子对交战而胜的追求。孙子关于用兵打仗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追求一个“善”字。“全胜”是追求“善之善”,“破胜”是追求“战之善”,即他所一再强调的“善战”。孙子的“善战”思想其实质仍然是“全胜”思想在作战过程中的延续。他说:“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为什么善战者打了胜仗却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绩呢?
因为在孙子看来,真正的善战者他所打的胜仗,决不是那种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浴血苦战、拼死激战,而是“胜于易胜”―――打的是好打易打之敌,“胜已败者”―――打的是已经处于失败地位之敌。
军队要想打胜仗,取决于国君要英明,将帅要贤能,士兵要勇武,装备要精良,民众要拥护,保障要充足,联络要通畅,诸如此类,孙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精辟论述。这里,我只想就孙子战术思想的三大支柱略加阐述。
从作战指挥的角度看,《孙子兵法》也是一部深富创意的兵法,从中可以发现,孙子其人想象很特殊,思维很超常,善于化平常为神奇,以四两拨千斤。他在军事学上,首创了一系列概念范畴,其中“形势”、“虚实”、“奇正”三个范畴构成了孙子战术思想的三大支柱。
我们知道,“形势”是讲军事力量的积聚,“奇正”是讲军事力量的使用,“虚实”是讲军事力量选择的打击目标。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彼此联系的。一支军队由军队士气和兵力、兵器构成了一种军事力量,这就是“形势”;正确地指挥这支军队并灵活地使其变换战术,这就是“奇正”;根据敌情我情,巧妙地选择这支军队的最佳作战方向,这就是虚实。
其实,古往今来,中西方的战略指导者们,无论是中国的孙子,还是西方的克劳塞维茨都懂得谋略,懂得力量,差异只是表现在对力量的认识和使用上有所不同而已。孙子以水来比喻“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种水势是一种冲击力,而不是爆发力。爆发力就像火力,猛打猛冲,胜负立见。冲击力就像水力,连续攻击,使敌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还手的时间,没有变更战术的余地。
在力的使用上,孙子十分重视奇正,重视作战方式,主张“巧能成事”,用巧劲而不是使蛮力。孙子之所以论述“十围五攻”的不同战法就是讲究策略的选择,力争上策,准备中策,避免下策。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的办法就是上策,庖丁解牛,迎刃而解,就是上策。庖丁用的是巧劲,费力少而收功多。打蛇要打七寸,不要对蛇全身乱打,这是孙子的思维。这种思维反映在军事力量的使用上,就要求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很有些像太极拳的原理,尚柔、尚智、尚谋。
孙子讲“以正合、以奇胜”。从字面上看,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其实它还有一层意思,正合是用常法布局,用奇法胜敌。用常法排兵布阵,这是一般规律。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没有这一条,打仗就成了机器人对垒。正因为有这一条,才有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从作战角度看,“形势”、“奇正”、“虚实”这三者,最吃劲、最较劲的是“虚实”。因为“虚实”问题是要最终实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敌人无备是虚,敌人不意也是虚。无备和不意都是指敌人的关节点而言。
3.“令文齐武”是孙子治军思想的主线
如果说“全”与“破”是贯穿孙子作战思想的一条主线,那么,“文”与“武”就是贯穿孙子治军思想的一条主线。“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孙子提出的又一个巨大的思维框架。文武两手包含恩威并用、信赏明罚、爱卒善俘、严格要求等诸多以法治军之义。
指挥作战的主体是将帅,管理军队的主体也是将帅,而《孙子兵法》详细论述了在治军作战中将帅的地位、作用和要求。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将帅学或统御学的著作。
春秋末期,将军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刚刚萌芽,孙子敏锐地看到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对将帅的地位和作用,选拔和任用,品德和修养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极富指导意义。
孙子认为一个优秀的将帅要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的政治品格,具备“智、信、仁、勇、严”的为将标准,练就“静以幽,正以治”的德才修养,深怀“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的爱兵情怀。孙子关于将帅诸如此类的要求不仅对于战争形态发生重大改变的春秋时代是至理名言,对于后世治军也是科学的真理。
4.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灵魂
《孙子兵法》在军事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与它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密不可分的。孙子研究战争问题十分注意分析敌我双方的各种矛盾及其矛盾运动,做到“知彼知己”,从实际出发,探索战争的客观规律,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
《孙子兵法》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既看到了争取战争胜利的客观条件,又看到了人的因素对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中的“形”论述的就是运动的物质,“势”论述的就是物质的运动。在孙子那里,战争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度、量、数、称、胜”、“五事”、“七计”、“十围五攻”、“逸劳饱饥”等等都是战争的物质力量,通过它们表现出强弱攻守,它们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客观基础。孙子看到它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能动地促进其转化。他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总之,只要知彼知己,战术正确,“胜可为也”,弱军可以打败强军,少兵可以打败多兵。他举例说,如果敌人十倍于我,克敌制胜的办法就是“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意思是说,通过战术蒙蔽和兵力佯动诱使敌人分散兵力而我则集中兵力。这样,虽然在全局来看,也就是在战略上我是以一击十,但是在局部、在战术上我是以十击一,是以多胜少,是以强击弱,是以优胜劣。每战如此,便可每战必胜,然后再及其余,各个击破,最后赢得全局的胜利。
诱敌、误敌是以少胜多的克敌之法,打敌要害,避实击虚,也是以少胜多的克敌之法。《九地》写道:“敌众整而将来,待之如何?”孙子说:“先其所爱则听矣。”意思是说,敌人气势汹汹,大军压境,怎么对付呢?孙子认为只要率先攻击其要害部位就能反被动为主动。
我们知道,西方军事学的理论基础是逻辑思维,西方的军事术语是以概念元素的分解与综合为特征的。与中国传统兵学相比,西方军事思想具有偏重微观的思维特征,强调具体的操作,缺乏长远而宏观的战略意识,这是其明显的缺陷。中国传统兵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辩证法为主体的,经验的、非形式逻辑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固然有其弱点,然而与形式逻辑相比,它注重对事物进行整体的、动态的把握,注重事物的普遍联系、能动转化和循环发展,与形式逻辑相比,它更适于从主体的角度来反映和驾驭经验知识,反映和驾驭现实矛盾运动,具有深谋远虑的全局意识和远观意识。这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的灵魂所在,是中国传统兵学的长处所在,也是中国传统兵学给我们所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二、《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上的应用
著名军事将领活用《孙子兵法》而取胜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不乏记载。如日本八幡太郎曾向太江匡房学习《孙子兵法》,在陆奥战役中,他看见雁鸟乱飞,想起了《孙子兵法》行军篇中的“鸟起者,伏也”,遂判断敌有伏兵,改变了作战计划,脱离了危险。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海军总司令东乡平八郎在出发时没有带任何日本典籍,只随身携带了一册《孙子兵法》。在对马大海战中,他大败俄国海军,其阵法就出自于《孙子兵法》。战争结束后,他曾用两句话概括他战胜俄军的道理,这两句话就是《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以饱侍饥”。而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在战后则以私费出版《孙子谚义》赠友。可见《孙子兵法》在日本将领指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982年8月20日美国陆军颁布的新版《作战纲要》,首次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这一理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主动、纵深、灵敏和协调。纲要的第二章直接引用了孙子名言“兵贵胜,不贵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贯彻其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性思想。了解这一《作战纲要》制订过程的前美国驻华陆军武官白恩时上校曾撰文说:“这一新的理论所体现的特点是:在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和孙子理论之间,在火力与机动之间,在直接手段与间接路线之间以及在控制管理和掌握主动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1971年爆发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争,以印度获胜、巴基斯坦被肢解而告结束。印度的H·c·卡撰《印度军史》中评价这场战争时,认为印军的胜利,也得益于孙子的理论。他说阿波罗(印军东部军区司令)按孙子的名言‘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行事,战术计划是包抄、侧翼迂回,到达达卡,而不是进攻边境防守坚固的重镇被箝制„„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印军在孟加拉国的所作所为的的确确是照此做了。”
”1986年,时任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的理查德·劳伦斯中将来中国国防大学作关于《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的演讲时,也明确指出,这一作战理论所根据的原理就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其后这一理论逐步发展为“空地海天一体战”,成为美军作战的重要原则。
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制订和实施的攻打的伊拉克的一些作战计划,也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关于“先胜后战”、集中优势兵力、“上兵伐谋”等思想。比如,美国在战前和战争过程中十分注意分析研究萨达姆的政治和军事谋略,破坏萨达姆的战略意图,摧毁其指挥系等,这些都是经过认真谋划的,用孙子的话说,叫作“庙堂多算”。美国国防部在总结海湾战争的报告中说:“总之,联军取得了孙子所说的最大成功,即‘上兵伐谋’。萨达姆的战略是通过使联军遭受伤亡消磨其意志,通过使以色列卷入战争瓦解联盟,通过使以色列遭受伤亡声称阿拉伯人取得了胜利。萨达姆本指望联军会落入其圈套,但他大失所望„„”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中的实例还有很多突出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必须增强孙子兵法的现实感。形象地说就是要使人们感到《孙子兵法》并不是陈列于博物馆的竹简而是现代装潢的精品教科书孙子不是古代的孙子而是今天的孙子。孙子兵法的现实感绝不是硬贴上去的只能产生于人们自然的真实的感受。那么如何才能使人们有这种感受我认为这种感受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使中国古代的文字表述与人们现代思维方式自然沟通通过某些生动形象和自然衔接的解读方式使人们对古文的认知变得轻松和愉快甚至变为一种享受。第二要组织一批对现实有研究的专家用现代的观念和现代的语言对孙子兵法的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性讲解使读者能够从孙子兵法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现实问题的答案或启示。第三加强体验性的传播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和氛围引导人们用自己的现实感受去认识孙子兵法。从战略层面上掌握孙子兵法中普遍应用的理念需要使用战略家特殊的认知方法。这就是中国战略强调的“悟”就是要用自己潜意识的感受去掌握一些高深的道理。有的人将《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但却没有入道。我有一种体会学习孙子兵法其中许多深刻道理很难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掌握也很难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这需要我们在大量的实践积累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思辨能力去感悟其中隐藏在文字后面的那些内在东西。学习孙子兵法一遍是不行的,要在自己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反复去体会和揣摩不断地去接近孙子兵法所包含的绝对真理。
第五篇:学习《孙子兵法》体会点滴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
学习《孙子兵法》体会点滴
黄蓝鹰
专家评语:[本篇读书笔记表明作者读得认真,能通篇研读,并对《孙子兵法》中的重要思想有较深的领会,如:对兵道与商道的关系,对捕捉战机对捕捉商机的启发,对“将”的素质,对商场与战场的异同等都有完整的了解和自己的一些见解。作者尤其注重思考孙子兵法对自己公司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但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如:现代商战的抗争结果同样是:无论是“正当竞争”还是“不正当竞争”都同样具有破坏性结果。这个提法不太准确,需要结合进一步的学习深入思考。全文的文字有些粗糙,有些字打错了。希望以后仔细校对,以显得更完美。]
评阅人:储小平
一、兵道对商道的启发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研读《孙子兵法》,我感觉到非常有必要,因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商道规则正在急剧变化,学习“兵道”的观点也会因现代环境下的天时、地利、历史背景变化而在变。那么究竟研读《孙子兵法》的作用又会如何?我认为我应该采用“以时俱进”的研读方式进行学习,因为在兵道最为关心的是谁胜谁负问题上,我感觉倒在商道上已明显受到挑战,有些显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目睹许多战胜者们“做大做强”后,结果变得不一定是好事,例如:综观国内许多企业为例,先做强做大的那部份赢者,则先亡也,逃脱不了还欠一身债,从而彻底退出商道舞台的命运;而早早败下阵者,也不一定是坏事,许多因战败而早早收兵,“夹起尾巴”,吸取教训,保存实力者,反而躲避了全军覆没身败名裂的下场。重要的是一切都在变,上世纪讲究单打独斗、品牌垄断市场;21世纪“商道”游戏规则强调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效应,重视资源整合;通过敌对斗争占领市场摸式存在,那么《孙子兵法》兵道作用凸显;但通过资源整合进入市场的模式也明显突出,较强者用橄榄枝不“斗”地收编弱者,而弱者又不“斗”而心甘情愿降级主动接受强者收编,变成强者不战而赢又允许弱者共存,结果是提倡共存共赢,弱者不战而求得生存,那么《孙子兵法》兵道作用则减弱,因为斗者则两败俱伤;和者则共存共赢。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学习《孙子兵法》,从基本原理、基础、规则、规律、道德、战略和战术方面都会收获无穷。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
将之严---“法令孰行,合之以文,齐之以武。”对一个企业来讲,必须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得以实施,才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和步调一致”。
四、商场与战场有何异同
我认为《孙子兵法》兵战与商战的普遍认同之处是:都是对抗性竞争;都是争夺某种利益;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都要运用战略与策略;都是双方经济、科技、管理、后勤等整体实力的较量;抗争过程都要耗费大量资源,成本很高;双方指挥官或总经理的智谋精神,士兵或员工的素质、士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坚持以道贯术。
但是我认为,《孙子兵法》兵战与现代商战普遍认为有区别方面都有相同之处的。 普遍认为:
兵战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取政治经济利益;打垮或征服敌人。 商战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赢得或创造顾客。 我认为:
现代商战活动目的同样是:“是为了获取政治经济利益;打垮或征服敌人。”不是吗?只要你的企业“做强做大”获取经济利益,出得起“钱”,老板们不也是加入了“政协、人大”的行列中,从而获取政治利益吗;
在行业竞争中不择手段、采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打垮或征服敌人---竞争对手的产品”,而令对手企业倒闭不也多的是吗?
普遍认为:
兵战双方关系是:敌人(直接性); 商战双方关系是:非敌人(间接性)。 我认为:
现代商战双方关系同样是:敌人(直接性),属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败者将会出现企业破产,产生银行坏帐,因债务纠纷而“刀枪剑影”,大量员工下岗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隐性“妻离子散”,自杀案件增加……
普遍认为:
兵战行为方式是:不遵守游戏规则(兵不厌诈) 商战行为方式是:遵守游戏规则(诚信为本) 我认为:
现代商战行为方式应该是:采用在“以时俱进,应对恢色地带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前提下,遵守游戏规则(战略上以诚信为本,战术以时俱进为本),因目前国家一些法律法规远远跟不上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一方面长期的政府行为,因受WTO约束而不得不快速退出;另一方面所谓的行业协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
5、公司在学习“法”方面是:由于“泛珠车网”的经营理念是先投资建设网络平台,然后整合社会资源,再为顾客创造增值服务后的前提下追求利润,这均符合《孙子兵法》的原理。
二、在关于《孙子兵法》“七计” 方面的应用:“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等,《孙子兵法》已经非常简单,明了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完善企业管理,指出了前进的坐标。只要我们不断地将《孙子兵法》的精髓部份,通过我们努力学习和实践、应用、适应和以时俱进地发挥,我们的企业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