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含答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2.熟读课文。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自主学习
1、正音正字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皲()裂媵()人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
烨()然缊()袍敝()衣
2、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解词析句
(1)注意下列文言语句朗读节奏
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卒/获有所闻
(2)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
a.以:无从致书以观()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
b.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其:门人弟子填其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5、翻译课文(注意解释加点重点字词,并识记)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huó)。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白玉之
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朗读背诵
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三)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对照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2、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当堂检测:
理解性背默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答案
导入新课
1.可以由古今“勤学”的故事导入,也可以由勤学的名人名言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曾有明初诗文三大家,即宋濂、刘基、高启。其中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传统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宋濂的代表作品,阅读后也许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会有深深的启迪,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吧。
提示:
1.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a.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b.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教师提示:
1.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2.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引导学生比照作者,围绕“尊师好学”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认识。对课文中诸如教师态度严厉等问题,可以让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但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历史地、正确地认识问题。
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第二篇:2019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第二课时
锁定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2、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思考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2、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三个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3、课文多出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5、你还知道哪些勤学小故事和劝学名句?
中考链接:
(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④略无慕艳意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启示。
(二)(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走送之______ ②礼愈至______ ③腰白玉之环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三)(1)解释下列语划横线的意思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__ ②援疑质理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句子:①
感悟:②
(四)(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
--颜之推《颜氏家训》【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日再食______
②恒出觅食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媵人持汤沃灌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D.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②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
(4)(甲)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
(5)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五)【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 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横线的句子。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甲】文主要讲的是自己
和勤奋、用心之专。【乙】文主要讲的是为学者必须做到
,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
(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第三篇:《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设计人:郭仪言 审核人:王晓燕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借助工具书,读准文中字词。
1、给下列加黑体字注音:
嗜 学 弗之怠 加冠 叱 咄 俟 负箧 曳 屣 皲裂 媵 人 容臭 烨 然
缊 袍廪 稍
裘 葛 之遗 冻馁 谒 以为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3)媵人持汤...沃灌()(4)尝趋百里()(5)或遇其叱咄()(6)卒...获有所闻()(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腰白玉之环()..3.重点词句翻译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无从致书以观。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难点:①对比手法。② 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 文章思路清晰,自学时,诵读全文,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
1.介绍作者(自读课文注释①。)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
【课内探究】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6.概括各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17.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3分)(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劝董郡南不要北去,但又不便明说。
(5)、写借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与《马说》相比,体裁和语言有什么异同?(4(6)、写抄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7)、写还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分)
答:两篇短文的内容都是议论性的,但体裁不一,《马说》是议论文,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赠别文章,重在叙述。(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马说》语言奇巧而言辩,文气畅达而波澜回转。《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0)、写衣食简陋的句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恳切而意味深长,言外传意,委婉含蓄。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完成《讲练册》
三、思考探究、结构脉络: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课外延伸】
阅读《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完成15~14题。(15分)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5.解释下列句中黑体的字。(4分)
①知其必有合也()
②风俗与化移易()③ 而观于其市()
④ 为我谢曰()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①段叙述了作者早年艰难求学的经历,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四篇: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稿
课题《送东阳马生序》执笔教师:李素叶时间:2013年3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宋濂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文体常识;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
3、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法指导:
此文篇幅比较长,所以必须反复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
一、回顾旧知识
1、注音:
嗜()逾()布衾()皲裂()媵人()容臭()负箧()缊袍()绮绣()
2、解词释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录毕,走()送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同舍生皆被()绮绣。
二、了解新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至正二十
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为总裁官,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他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朝廷上祭祀、诏谕、封赐等文章,大多由他执笔。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寓言体散文集《燕书》与《龙门子凝道记》在当时也有较大影响
序:作为一种专门的文章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后讨论)
1、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2、哪些句子写了:得书之难-----------------,结果是----------------。
3、哪些句子写了从师之艰------------------,结果是-----------------。
4、哪些句子写了求学之苦-----------------,预想结果是-----------------。
四、拓展延伸
1、说出一些刻苦学习的故事。
2、说出一些刻苦学习取得成绩的诗句或名言。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吃苦耐劳没条件创造条件读书,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拥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能不好好学习吗?套用某位诗人的话: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挥鞭从此起程,去赶赴那美好的锦绣前程。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一二题
第五篇:《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厦门市槟榔中学2012级八下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座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
1、文体“序”
2、简介作者
3、背景介绍
4、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1)速读课文,完成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余幼时即嗜()学弗之daì()既加冠()或遇其叱咄()俟其欣悦()负qiè()曳xǐ()
足肤jūn()裂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缊()袍敝衣
(2)背诵全文,四人组长签名:1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三、小组合作、探究全文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
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4、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
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知识拓展
1、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2、【阅读古典文化】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
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
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4)感泣辞母()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真不知马也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
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乙文范仲淹是:②。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