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研读练习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差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左右)
(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①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在孔子看来,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①。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①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②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③襁:音qiǎnɡ,背婴孩的背篓。
(1)由上文可见,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那么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应该重视什么呢?
(2)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教育目的”的理解。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③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④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宪问第十四》)
【注】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③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④久要:长期处于穷困中。
(1)孔子指出完美的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个有正确的义利观、生死观,有理想有毅力的人,同样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请从上文找出反映这三种观念的句子。
(2)理解下面选段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孔子在“义”方面思想的理解。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 阳货第十七》)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
(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
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①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②者,鹯③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离娄上》)
【注】①圹:同“旷”,旷野。②爵:同“雀”。③鹯:一种像鹞鹰的猛禽。
(1)“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这两个比喻阐述了什么道理?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自《孟子•尽心下》,反映的也是孟子的仁政思想,请你结合上面选段,谈谈自己的认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
(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
(2)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
(2)正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置疑的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
反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因为“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秩序和等级制度。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治思想。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那势必会限制自己的个性发展,僵化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扬弃的对象。
中性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评析】“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孔子认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可见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同时孔子强调,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
【参考译文】(1)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1)礼、义、信
(2)孔子的观点有他的合理性,因为教育既要普及也要培养精英。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社会是要有分工的。
【参考译文】(1)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2)“学习好了就去做官”。
4、【答案】(1)B“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应为“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
(2)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人应该见利思义,而不应见利忘义。有勇力者也应秉承义的原则,否则会成为祸害。
【参考译文】(1)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饰,就可以算是个完人了。”孔子又说:“当
今完人何必得这样呢?看到钱财利益,能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这样也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2)孔子说:“君子以为义是最高尚的。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就会做强盗。”
5.⑴①严己宽人②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2分)
⑵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1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1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
【参考译文】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有事无事就粘在皇帝身边,离受辱也就不远了;有事无事就粘在朋友身边,离分开也就不远了。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与人争,合群但也不结成帮派。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6(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
(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1分)重义轻利。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1)两个比喻阐述的是施行仁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上面选段,孟子强调的是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孟子更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认为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都反映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
【参考译文】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桀和殷纣王。当今之世,如果有哪位诸侯喜好仁德,那么,其他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来。就是他不想统一天下,也会身不由己了。”
8、(1)箪食壶浆
(2)孟子主张一切以民为贵,攻打一个国家能否胜利关键要看百姓是否能得到利益。帮助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摆脱出来就会得到百姓的欢迎,攻取就能成功,国家就能稳定。所以在孟子看来,社稷、国王都依赖于百姓。
【参考译文】(1)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2)“百姓是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不重要的”。
第二篇:新课标研读
研读新课标 解读新变化
7月15-19日,长沙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举办了2012年暑期长沙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课标新教材培训班。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个培训班中的一员。培训期间,湖师大辛继湘教授、省教科院教研员吴亚西、市教科院特级教师黄祖训,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段晓宏等教育专家分别为我们带来讲座《新〈课标〉新教材解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研读课标 把握航向》、《今天,我们怎么教作文》,每一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经历一轮轮知识冲击。例如,对黄祖训老师提出“语文是什么?”“语文的路在哪里?”“这三个问题的见解让我耳目一新。
在这似长又很短的培训中,我眼界开阔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新课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将其梳理如下:
一、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吴亚西老师在总结新课标下的拼音教学策略中始终渗透这几种能力的培养:
看——认识汉语拼音的前提,一是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舌位,体会发音方法,观察情境图;二是观察字母的笔画、结构,掌握字母的写法。
听——学好汉语拼音的基础,多听老师发音或听录音,掌握标准的发音。“读”是掌握汉语拼音的关键,只有多读、熟读,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恰到好处用地使用情境歌。
写——运用汉语拼音的保证,用好四线格,正确书写拼音字母和音节。
用——汉语拼音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识字服务,为阅读服务,为生活服务。
二、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让一线教师正确认识到识字、写字不单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是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三、强调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理想、爱国主义精神、改革时代精神、良好思想素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学生。放大语文的“文”的文化、文字、文学因素,用文化的因素激发孩子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既得意又得言”: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怎么表达得这么好。让学生既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意思,又能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
四、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六年要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包括段落,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共145万字。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市小语首席名师朱爱朝老师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学生课堂日记、经典诵读、吟诵、同读《伊索》共写故事……总结出习作素材是从生活和阅读中来的,大量有关习作的案例清楚阐述了一个事实——大多数孩子的作文是“读”出来的。
总之,在新的课标、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小学语文2011课程标准导读和教学实施》《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专家解读:新课标变在哪儿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正式下发。课程标准的颁行,意味着课程改革又开始了新的出发。
为准确理解新课标,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大力协助下,基础教育版将分期邀请各课程标准修订组、学者专家对修订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和点评。关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如下:
语 文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
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国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并努力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目标、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与学科教学尽可能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汉字教育是本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改为1600个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个改为800个左右。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
点 评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很鲜明,就是打好“三个基础”: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现在提出“语文素养”的概念,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只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温儒敏,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儿童也就是发现自己。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儿童。我们的责任是教育,是让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发现儿童是我们每天要做的工作。尝试一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乐趣,这与教学是互补的。教师们有生活经历,积累素材,变成作品,培养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再去讲课文的时候,一定会讲得很生动、很活泼。
(金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来源:《光明日报》)
第三篇:研读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研读修订《课标》,探索有效教学
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学习,我了解了修订《课标》与实验《课标》的“变”与“不变”,知道了为何要“变”,“变”后的益处,教学工作中如何紧扣课标等等,收获颇多。
“识字写字”这一块,我觉得早该降低低年段识字写字的要求了,想想一个6、7岁的孩子多少人能达到那样的要求?(实验版会认1600-1800,会写800-1000,2011版会认、会写都各下降200个)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厌学,后进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从而导致我们现在的教学总体水平不高,反而下滑。
想想当初自己上学的时候,低年级的课文二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还记忆犹新。因为当时的课文简短,浅显,易懂,读来还琅琅上口。现在呢?现在的课文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长篇大作,全班几十个孩子没有几个能够背诵全册课文。
新课标加强写字要求,具体要求每天的语文课程要有十分钟的书写时间。新课标再次强调了书写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书写水平实在令人担忧,全班几十人,没有几个书写工整、美观,不是字迹潦草,就是乱涂乱改,不乱就脏,而且很多孩子的书写姿势也不对,握笔方法也不容乐观。
我觉得书写训练不仅要从小学抓起,更要重视学前教育,正所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要从书写姿势,握笔方法抓起,要常抓不懈。今后自己在工作中,也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丰富,更要让书写环节落到实处,努力改变孩子的书写现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最重要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纵观我们的课堂,没有几节课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我们很多的课堂是以教师的理解、讲授代替学生的理解、体验,不然就是以教师的思想左右学生的思想,包括我自己在内,总担心我们的孩子不行,不能理解,不放心,不敢放手,没能做到教师只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
通过再次的学习,不仅要彻底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珍视学生的体验,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要大胆尝试,努力改变老旧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教路清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学生活动充分,知识积累丰富,这才是好的语文课堂,切记勿以教师的逐字逐句讲解代替学生的个人理解。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语文课堂谈何容易?不单单是观念要更新,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超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这需要我们的不断学习、积累、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
“习作教学”是块硬骨头,学生害怕,教师头疼。如何开展有效的习作教学值得深思。我觉得新课标删除了习作字数的限制,删得好。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水平都不相同,习作本就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形式,为何要统一要求字数。有时感触深,有话则多写;感触少,无话就少写,只要能做到“我手写我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者新课标提到习作要做到不命题,不束缚学生的思路。多么希望考试的时候命题者也能紧扣课标,而不是背道而驰。
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觉得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情境,注意写法的引导,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加上平时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星期规定写3-5篇,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写读书笔记,而且教师也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期待着孩子们,老师们都爱上读书,爱上写作。
总之,我们会继续研读新《课标》,理解、吃透新《课标》,让我们的课堂绽放精彩,学生爱上学习,教师轻松教学。
旧营乡隆兴小学
白兴稳
2012年12月10日
第四篇:孙子兵法研读论文
《孙子兵法》站在战争的角度,对战争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军事理论,在实际的指导战争中,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作用,是军事著作的精髓,有着严密的逻辑和可行的方案。
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读,使我们明白古代的仁人志士对战争战略是怎样认识和操作的,通过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解,使我们的心智得到启迪,意志得到磨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军事著作。
我对其中的《军形》篇比较感兴趣,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去研读,其中有些见解请大家斧正。
本篇主要通过论述作战力量的积蓄和部署,军队作战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敌人的可乘之机,抓住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以绝对压倒的优势,予敌以致命的打击,这就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作战指导原则,为了在战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孙子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对策。如“修道而保法”,“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等来实现自保而全胜的战略意图。
怎样做到“先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呢?那就是要合理的配置好军队部署和恰如其分的的人才选用。首先挑选为将者要戒除以下弊端:太过勇敢不畏死;急于建功,急功近利;贪恋小利;仁爱但不能容忍自己的手下;有谋略但内心惧怕;自己有诚信但爱相信别人;过分重视自己的名节但不顾身家性命,;有谋略但犹豫不决;刚愎自用;懦弱而喜欢听信别人。那是因为勇敢而不畏死的将领,敌人可以让他暴躁、恼怒而后制他与死地;急功近利,急于建功者,敌人可以通过和他打持久战和他相持下来致他于死地;贪恋小利的,敌人可以贿赂或放下一些小利让他上当或致他于死地;有谋略但心里惧怕者,敌人可以用重兵把他困在窘迫的境地,使他害怕乱了方寸后致使他失败;因自己诚信而喜欢相信别人的,敌人可以诳他,让他上当最后致他于死地;过分重视名节而不爱自己性命的,敌人可以制造他的绯闻来侮辱他,使他乱了方寸,最后致他于死地;有谋略但心里犹豫不决的,敌人可以偷袭他,使他遭到失败;刚愎自用的,敌人可以通过多和他打几杖,让他和手下的关系闹僵,彼此不再互相信任,最后致使他死亡;懦弱而喜欢听信别人的,敌人可以通过欺辱他来消弱他军队的锐气,最后致他于死地。所以为将者不仅要有“智”、“信”、“仁”、“勇”、“严”,还应该戒除以上的弊端。充分调动部队的战斗激情。
以上是确立将领,那么将领确立以后就是将领对部下的任用了,但在选用人才时有外貌和内心的衷情不相称的。但怎样才能正确的简练出优秀的部下呢?例如有外表贤能而内心不肖的;外表温良而内心暴虐的;表面恭敬而内心怠慢的;有外表廉洁谨慎而内心却没有诚意的;有外表精明强干而内心却没有才情的;有外表忠诚老实内心却没有诚信的;有好谋而没有决断;有外表果敢而内心唯唯诺诺的;有表面上严肃反而平易近人的;有外表浮躁而内心沉静诚实的;有外表勇武而内心怯弱的;有表面忠诚而内心反而不相信上司的。这需要用古之知人八征来判断“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与不肖别矣。”
如果一个军队能做到上述两点,则就基本上奠定了先为不可胜的基础,再配合阴阳之道义,即九天之上示之阳,九地之下示之以阴。我军队伍严整,军队旌旗有条理,上下同仇敌忾,阵列布置变化无穷,虽有强敌大掳未敢轻易动我也。所以布战先布人,胜战先胜人之布站。
为了快速取胜,要制造对方的谣言,“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说对方的坏话,揭露对方的缺点,使其军队军心涣散,使他们达不到一个统一的目的,后乘乘其弊而击之,则胜算大矣。“往上士杀人用笔,中士杀人用舌,下士杀人用石。”方面努力,推崇上士,赏其建立功勋大的。
本文还提出了“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也。对前文的: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的有力说明和论证。这在军队制胜和以后力量的保存方面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为将者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奉为圭臬。做到善战者之战胜,无智名无勇功的为将之心。
在实力对比中,制胜有五原则,我认为主要是力量的调度和运用、审时度势。就拿度来说吧,如果看到当甲兵列出,对方士兵出现队伍不整,军心散涣,则就可以判定对方意见不统一,上下不同欲,此兵可击也。周边草木茂盛的地方就是用来隐藏和逃跑的;周边的河流、山谷阻险的地方,是用来制止敌方的车马和骑兵的;有隘塞山林的地方,是以少击众的地方;低洼潮湿,阴暗隐蔽的地方是隐藏军队形迹的地方;非常开阔没有隐匿的地方是用勇猛战士斗争的地方,军队中迅速像飞剑,对敌人击打犹如滚下石头的士兵,是用来破除对方精锐部队的;军队用诡诈用奇,虚张声势,诓骗引诱的士兵,是用他们来击破敌军,擒敌军之将领的。因为敌方的惊恐害怕,所以军队才能做到以一当十。因为其劳顿困倦,黄昏才安营扎寨,依靠这才能做到以十击百。军队有奇异技能的人,可以,靠他们来越过,深水,渡过江河。强弩长兵,依靠他们来打水战。军队有善于鼓吹,制造舆论用他们来施使谋略。诈称是敌军的部队。依靠着可以断绝敌人的粮道。军队中有每战都很英勇对身边的人都很讲义气的,可以依靠他们鼓励士众制胜敌人。
所以度,不仅要度彼还要度己,还要度天时、地利、人和。取人之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取人之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
二就是量,物质的数量,这与国家的幅员有关,但可做到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善用兵者,彼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地。做到这军队的军需保障就能充足了。
三就是军队士兵的数量,数量能影响敌我双方的军士斗志,如果兵少而硬和敌人相碰,即使为将者,冲锋陷阵,敢为人先,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壮烈牺牲之悲惨命运。虽然将军在此可成就军事将领的名节(文死谏将死战),但会给国家造成莫大的损失,甚至是亡国的危害。所以要审视敌我双方兵士的数量,做到前篇提到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四就是衡量轻重,对对方实力状况的衡量对比,如果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太大太大就要做到:“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善于调动敌人的力量使敌方的弱点显现,进而攻击敌人,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慢慢的消灭敌人的力量,使敌我双方力量的互换。如果我强而敌弱,善于找出敌人的行迹,然后要围而歼之,在实施歼灭的过程中留出一门,好让敌人见生而四散奔走,防止敌人破釜沉舟造成我军过重的人员伤亡,如果能沟通敌方被围将士的思想,使那些被围之兵,效忠我麾下,乃善之善也,但要防止敌人的伪诈而立。
五就是胜,如果要做到胜,在度量数称的基础上做到:“知可以战而不可以战,实众寡之用,上下同欲,以虞待不虞,将能而君不御。”如果能做到士兵爱将如父母,攻城时争先恐后的登上云梯,激烈酣战争先恐后的奔赴,乃善之善也。那么这支军队就能组成一支骁勇的铁骑,必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上述这些呢?我认为为将者,要深察士兵的衣食住行等情况。在吃食住行等方面不搞特殊话和优越话。为将者不身亲躬行将永远也不会知道士卒的寒冷的酷热,食则同食,衣则同衣,出入隘塞在泥则的地界上行军,为将者不要乘车,和士兵一起行走,如果不这样做,将永远也不会知道士卒的劳苦。如果将领做到与士卒共劳苦、寒暑、饥饱,则士必爱之如父母,必谓之忧,必为之喜,那么这支军队就会用将士间深深的关爱深深的链接在一起,虽强掳胡兵,莫能胜我也。吴起当将军时,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骑马坐车。而且还亲自背粮,与士兵同甘共苦。有个士兵长了个痈疮,吴起替他吮吸疮脓。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不由得哭了起来。旁人问他:“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人家将军亲自替孩子他爹吸过疮脓,孩子他爹感动的勇往直前,连头都不回的战死在杀场上。如今吴将军有替我的孩子吸疮脓了。我不知道这孩子将来又会死在什么地方,所以我才哭泣。
如果一个军队能做到这词儿,敌我双方就如铢称镒一样,做到自保而全胜。正如书中所讲如积水于千仞之溪也。综观所述,欲使军队之战胜,必先修道而保法,修明政治宽以待众,使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健全法令和加强法制,加以保证官吏的清廉和军队的建设。
第五篇:研读教材三
三、研读教材
(1)整体把握教材:要研读所任学科整个学段的全部教材,架构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内容上的内在联系。提倡精读高一学段教材。
(2)深入钻研教材:深入钻研本章(单元)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章节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章节要求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基础,还要补充哪些知识,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在哪,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切入点在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点在哪等等。
(3)创造使用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教材,创新教材,合理整合。
(4)在充分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每学期写一篇说课讲稿:说课的内容可以是一册书、一个单元、一个学段或一节课,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解读和整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别提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勾股定理》说课稿
冷宏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教科书第十六章第一节内容。“勾股定理”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有关知识之后,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几何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勾股定理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综上分析及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过程与方法: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通过对图形的观察试验,发展对图形性质或数量关系猜想及检验的能力,体会拼图验证的合理性。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2.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丰富有趣拼的图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构造能力还较低以及对面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