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与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从幕后走向台前,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许多方面正在为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已成为人类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大多数人对它情有独钟,对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去研究。然而并非人人都是如愿的,都是成功的。
就高中生而言,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在这里我们不去过多的说教师一方面的原因,我们就只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原因先做阐述)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缺乏学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未能及时巩固、总结进而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浅尝辄止,经常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不具备进一步学习条件。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
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以上原因我们谈一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彻底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与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会学习。要学会学习,预习,听课。学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学会复习。学会阅读等等。而教师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习惯。具体如下:
一、课前准备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四、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五、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六、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七、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二要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三要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四要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且适当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
我们的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八、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
(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公式,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如果能做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你的成绩也会随之提高,这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别无捷径可循。
第二篇:掌握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1、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强化学生的时间利用意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学生的作业规范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活动设想:
以情境的激发为基础,通过对开学以来的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梳理,指出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榜样示例、同学交流中,有的放矢地重点提出关于时间利用、听课效率、作业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活动时间:
第五周班会课。活动过程:
一、情景渲染
同学们跨入开明中学之门,成为光荣的淮中07级学生已经一个多月了。经过这一个月的中学生活,同学们一定是感触很多吧?学习的课程变了,学习的内容变了,学习的环境也变了,随之带来的学习方法也应该发生变化。目前,在学科学习方面你有着哪些困惑或者麻烦吗?
二、问题呈现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大体概括出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的节奏跟不上,好像作业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时间总不够用。(2)在没有具体学习作业情况下,好像有很多事,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3)课堂上不知应该怎样听课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学课堂学习。(4)作业的准确率一直提高不上来。
(5)作业也做了不少,考试却总是不能有所突破。
三、交流讨论
同学们觉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呢?
四、总结归纳
(1)时间利用的自主性
自我制定切实可行的每日时间分配利用表。将每日时间按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详细划分:哪些是固定时间,比如吃饭,睡觉,上课等;哪些是作业时间,如自习课,晚上在家;哪些是休息时间,如中午饭后;哪些是机动支配的零散时间,如早读前,中午到校后,课间休息时等。
其中特别值得利用的是零散的机动时间。每天晚上做一个自我反省统计,今天我利用了哪些零散时间?做了哪些学习工作?(2)听课参与的专注性
中学课堂容量大,灵活度高,它更需要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高度的集中,要提高听课的有效性,可以做好这样的几个方面:
①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提前两分钟坐在课桌前,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翻阅本课要学习的有关内容。
②听课要抬头,目光尽可能专注老师,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并在心中尽可能重复老师的话。
③笔记记录要尽可能详实。按照不同学科老师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及时复习巩固。语文课,不仅记老师的板书更要记老师的分析,特别是老师重点强调的或总结性的语言;英语课,重在跟老师一起朗读训练,记下老师重点强调的语法知识点,并记录典型例句;数学课,与老师同学一起思考,积极探索并总结数学规律,能不断的正反推论,有重点地记下老师与同学总结的内容。当听课思考与记录笔记发生矛盾时,要以听课思考为主,下课后及时补上笔记,养成与同学交流笔记的习惯,以便补齐缺漏。养成读笔记的习惯,经常想读课本一样来诵读笔记。
④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课堂是我们学生自己的,给自己一个目标如果每堂课没有至少举5次手或回答一个问题,那么这堂课我们的学习就是不合格的。
⑤ 敢于质疑,只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才能会的真正的知识积累。
(3)作业完成的规范性
①有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不许边看电视、听音乐、聊天,边写作业。
②先复习后作业。每天写作业前将课本或笔记翻阅一边,回顾一下主要的学习内容和重要知识点,然后在写作业。
③不犯低级错误。因审题而犯的错误均属于低级错误。
④严格执行各科作业规范。不犯低级错误、书写工整认真、卷面整洁规范、按时独立完成——达标作业准确率达到90%——95%、书写美观,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或见解——优秀作业。
⑤错题及时订正。不仅订正答案,更要订正思路,写出错因。重结果更重思路,写出错因分析和思路梳理。养成读错题订正的习惯,每天将学案或其他作业中订正后的错题读一读。
⑥化整为零,不要将一天的作业任务全部积压到晚上来做。对于每日固定的学习任务可以充分利用自习课或其他的零散时间来完成,比如笔记整理,错题订正,每日语文,读书笔记、每日练字等。要学会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⑦注意作业保存。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五、课后反思
每位同学结合今天的班会内容和自己的中学学习生活,写一篇《我的中学学习》的反思文章,准备班内交流。
第三篇:提高学习效率方法小结
提高学习效率方法小结
一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1、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1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是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2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三效率总结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四篇:指导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指导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大家都知道有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法”,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一方面要求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活动,开展学法指导,要求教师潜心研究“学法”,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学生都以“教”的模式去学习,往往出现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已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但如何调动个别学生的积极性,如何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做了深入研究。所谓个别生不是没有能力,不是没有潜能,而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潜能,经不起失败的考验,总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这些学生,要多鼓励,在其主动学习时,教师多对他们启发引导,使其完成自学任务,在答疑时,多让他们展示自己,增强其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一次上语段训练课,我用投影打出了本课学习目标,有两名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为逃避训练说他们看不清投影字迹。此时,我没有训斥他们,而是将讲义送到了他们的课桌上,这两名同学深受感动,于是,和小组同学一起积极探讨。答疑时,他们主动回答问题。我的尊重,鼓舞了他们上好课的信心,使得他们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如此的教法,使个别生越来越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主动学习效果良好。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在动力
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什么学法的指导,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动力。因此,首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优秀的学生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著名作家冰心,四、五岁就学会了识字,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次洗澡时偷着看书,时间太久,水凉了,气得她母亲把书抢过来撕破,扔在地上,小冰心趔趄地走过去,拾起被撕残的书又看起来。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很多学生缺少这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即使有的学生学习很认真,也是趋于压力。那么,如何让学生满怀信心,兴趣盎然地学习,上课时这一问题不能不重视。有的学生怕在众目睽睽之下说,一有这样的场合,手足无措、吞吞吐吐、语无伦次。针对这一问题,先预定他们说话、回答哪些问题。有时将一句话用不同的音量、音调、音速去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要团结互助”可用期望、憧憬、淡漠、热情、喜欢、厌恶等不同感情说出来。这样一读,学生的兴趣高,学生对读有了兴趣,便爱读书了。经常性地练习朗读,读的能力日渐提高,读的能力强了,学生对学语文有兴趣。每到读书时,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读,来显示自己的朗读技巧。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很大。读促说,说得好这个人将会终身受益。
为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我专门备了一节有关人物特点的评说课。我首先让学生模拟人物形象,再让学生小组讨论《老王》中蹬三轮的老王;《傻二哥》中卖药糖的傻二哥;《台阶》中背青石板的父亲,这三个人物各自特点及其命运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讨论、评说中感受普通人“爱”之博大,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兴趣中表演、讨论,教师在此时加以学法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掌握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具体的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在朗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法,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经验,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此为例子,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量涉及的是具体的形象材料,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本质认识,就要运用分析。可以说分析几乎伴随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的分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极广,从字词分析,句段分析到文章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中心思想的分析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分析。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分析,大多是由教师进行的。在课堂上教师滔滔不断地分析,学生老老实实地听讲,于是形成了“满堂灌”,学生的活动不过是在最后记下教师的分析结论而已。现代教学观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通过学生的活动去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指导学生尽快地掌握分析的方法,对学生的活动效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某些知识的内容,教师应该先做出示范分析,并要讲清这一分析形式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及时把握住分析的规律。如对设问句的分析,教师可先示范分析几个字的设问句,此后指出,抓住设问句有问有答的特点,从而指导学生对更多的设问句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仿效的教学过程,学生会较快地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又如,对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有多种不同含义的分析。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语文教学特点,分析时首先就要弄清它所处的语境。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句中的“狡猾”二字在一般情况下表贬义,而在这里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为贬义词褒用。再如,语文课中的许多文章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尤其是一些时代远或名家名篇,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章写作背景的分析,实质是一种因果关系分析。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下,会出现带有鲜明时代主题的作品。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如对《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一类的作品,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通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背景介绍这样一个教学步骤或内容。如果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去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学生就能很快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五、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能否对自身的学法状况进行有意识的总结,对学生能力水平尽快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批评,并根据评价结果来修正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帮助学生进行评价纠偏中,也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问题。
在平时的听课与自我完成作业之后,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角度去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具体题目的分析,找出具体的学法原因和整体的学法原因,然后进行归类总结,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并以此加强对学法的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不仅具有帮助学生对理性知识进行再认识的意义,更有促进学生追求“自得”感悟的积
极意义。无论是对有关知识的感悟,还是对相关学法的感悟,对学生来说,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所以指导学生学会随时进行自我批评并随时总结学法,也是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叶青(学员)发布时间: 2010-08-26 01:14:3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中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的水准对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课堂上 , 实现对课堂的最佳控制。课堂教学是教师个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具体表现在教学的方法、手段、语言、机智、风格等方面。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获得教学的最优效果,除了通过各种途径探求和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性外,还必须努力追求教学的“真、善、美”,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求知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好课的幕后策划者、作为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每堂课的导语一定要自然,最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中引出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提出如何解决问题,进入课题,这样学生思维自然随着问题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特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时,导语一定要具有概括性、启发性、严密性、准确性、实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自己动手得到答案走出课堂。因此,每节课的导语是组织好一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二、语言表达清晰,课堂指令准确
课堂教学指令清晰是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语言表达准确,课堂指令清晰,这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当前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都知道,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数学课尤其特殊,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什么是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要渗透哪一类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是探索和发现,是采用直观教学,还是组织学生讨论,都要设计好,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兑现。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四、创设良好氛围,体现宽松和谐
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讲课首先得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在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以后,促使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在水面上形成波纹,能够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幽默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手势和表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上板着面孔的课,教师在说“单口相声”,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五、关注学习过程,亲历成功体验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而现在倡导的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六、保留教学时间,注重思考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七、巧设课堂结尾,思维意犹未尽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常用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