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儿童心理学(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16:2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异常儿童心理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异常儿童心理学》。

第一篇:异常儿童心理学

异常儿童心理学

发展障碍是在儿童成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障碍。心理或行为障碍通常是指个体在行为、认知、情感或身体上出现的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之一种或几种:个体承受着痛苦的体验,机能(身体、情感、认知或行为)失调,面临由痛苦体验或机能失调而带来的更大的危险或劣势。

儿童发展障碍的特殊性:

由于儿童依赖性的特点,所以,发展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反映的是儿童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儿童自身的问题。

由于儿童发展性的特点,发展障碍的标签往往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避免使用歧视性标签。发展障碍的标签只应用于描述儿童的行为,而不能用来标识儿童。

严重的发展障碍的发生率通常在5%以内,一般性发展障碍的发生率在10-15%之间。粗略估计,约有20%的儿童存在机能性心理健康问题,而约有10%的儿童符合某种发展障碍的诊断。

儿童发展障碍的原因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次,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以及神经生物学特征,心理因素包括认知风格、自我概念、情绪调控机制以及人际关系特征,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模式、文化标准等。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研究者确定了不同脑区对应的不同心理机能;通过无创性脑研究技术,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比较复杂的心理机能往往是多个脑区协同活动的产物。下丘脑:与情绪、睡眠、体温调节、饥渴有关;也与言语功能有关

边缘系统:情绪体验与表达、学习、冲动控制基底神经节:控制运动行为,与ADHD和强迫性冲动障碍有关。

前额叶:计划、执行、调节、控制心理和行为活动,与ADHD、孤独症等有关。

神经系统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可塑性,即经验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从而使机能发生变化。即便是在敏感期之后,经验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产前危险因素:养不良、滥用药物、病毒感染、辐射、孕母患病。

围产期危险因素:缺氧、早产或滞产、产伤和药物。

儿童发展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分类:

易感因素:亦称“危险因素”,使儿童具有发生障碍的危险性或倾向的因素。

促发因素:引发障碍或是问题恶化的因素。

维持因素:使心理障碍得以持续存在的因素。

保护因素:阻止心理障碍进一步恶化的因素。

咨询和治疗的主要任务是鉴别这四类因素,矫治个人和环境中的维持因素,加强个人和环境中的保护因素。

大部分主要的障碍类型的测评者信度在0.5-0.6之间,为“一般水平”,只有少数类型的障碍(如品行障碍、抑郁症)的测评者信度达到0.7以上(满意水平)达到了显著水平(0.70以上)。各种亚型的信度总的来说偏低,只有少数亚型的信度达到显著水平,大部分亚型的信度都是很差的。通常是在一个大类型中有一个亚型的信度较好,其它亚型的信度都比较差。大部分DSM的大的障碍类型的效度都是不够好,被诊断为同一种障碍类型的儿童在家庭背景、发病因素、病程、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上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即过去人们所说的轻微脑损伤、轻微脑功能障碍或多动症。另一种假说认为,ADHD儿童的“维持注意”(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一项任务上)有缺陷。这种假说得到比较广泛的接受。正确率和反应时是衡量儿童注意水平的两个指标。儿童会犯两种类型错误,一种是“漏报”错误,这反映儿童的注意警觉水平不够,另一种是“误报”错误,反映儿童的冲动性。ADHD儿童在这两类错误上比正常儿童和其它类型的障碍儿

童更多,他们的反应时也比较长。

ADHD儿童的行为和社会性问题分为四类:

1.ADHD儿童通常是难以管教、爱惹麻烦、社会性笨拙的。

2.ADHD儿童往往比他的同龄人有更多的社会交往,易与他人发生矛盾。

3.ADHD儿童的攻击性比较强,这使别人讨厌他们,排斥他们,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

4.ADHD儿童在群体中往往显得格格不入,他们说话声音特别响,动作特别快,精力特别旺盛,这使他们与当时的情境、社会的期望以及别人的需要很不协调。

ADHD儿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能根据行为的后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或许是因为他们需要更高的唤醒水平,或他们的强化阈限比较高,或皮层中的抑制系统不够活跃,因此他们需要更强的强化来维持一种反应,需要更强的惩罚来抑制一种反应。调节机能的问题会造成儿童学习、遵从规则和社会互动的困难。

1.生理因素:脑损伤、CNS失调、生化因素(有的研究者则探讨神经递质在ADHD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系统不成熟假说。

2.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性、家谱研究、收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

3.孕期和生产时困难:母亲在孕期饮酒与儿童的ADHD发生率之间存在着联系。

4.饮食:食物添加剂和水杨酸盐、糖。

5.铅中毒:过量接触铅会导致昏迷、抽搐、智力障碍甚至是死亡。发展早期过量接触铅会造成动作发展异常、易激惹和学习困难等问题。

6.心理社会因素:社会地位低、家庭应激因素和破坏性因素。

ADHD在婴儿期就开始出现了,但这种表现一般要到3、4岁时才会引起父母们的关注,而通常要到入学后儿童才会被带去接受咨询和评估。至少对于一部分ADHD儿童来说,他们的状况会随年龄增长变得更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由于学习差和其它行为问题而带来的负反馈使他们的自我概念越来越差,动机也越来越弱。

进入青少年期后,ADHD儿童的主要问题可能得到缓解,据估计,约有25%的个案得以恢复其受损机能。但即使是这些儿童,他们的学习问题依然存在,约有1/3的ADHD青少年会失学,能上大学的ADHD青少年很少;此外他们的社会技能、自尊水平以及控制冲动的能力仍然落后于正常青少年。

ADHD儿童进入成年期后,约有1/3—1/2的个体与正常人无异,其余人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问题,有的仍然存在主要的ADHD问题,有的则是存在社会关系、情绪、自我概念和反社会行为和吸毒等方面的问题,但一般很少出现严重的吸毒和酗酒问题。这些个体一般都能就业,经济独立,但是工作状况总的来说不是很理想。ADHD儿童进入青少年和成年期后的状况取决于攻击行为、智力、社会地位和家庭不良因素等。

对抗性攻击行为障碍(CBCL):

1.攻击性行为(2-3岁):反抗、过分苛求、不服从、易受挫折、嫉妒、吵架、打架、生气、不服惩罚、尖叫、自私、喜怒无常、发怒、喧闹、爱发牢骚。

2.破坏性行为(2-3岁):不能集中注意力、咀嚼不能食用的东西、对动物态度粗暴、破坏他人玩具、破坏他人财产、对任何事情都要插一脚、伤害自己或他人、三心二意、摇晃自己的身体或头、涂抹大便。

3.攻击性行为(4-18岁):争吵、吹牛、自私、要求被关注、破坏自己的物品、破坏他人的物品、在家中不听话、在学校里不听话、嫉妒、吵架、打架、尖叫、炫耀、顽固、喜怒无常、喋喋不休、戏弄别人、发脾气、威胁他人、喧吵。

4.违规性行为(4-18岁):没有内疚感、糟糕的伙伴、撒谎欺骗、更愿意和比自己大的人在一起、出走、纵火、偷窃、诅咒、过多想到性、发脾气、滥用药物、破坏行为。

专制型家教方式具有三个特征:父母与儿童缺乏积极的互动;父母经常对儿童进行反复

无常而且无效的惩罚;父母开始对儿童的反社会行为进行惩罚,但是当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增加时,他们反而减少了对儿童的惩罚。

恐惧性焦虑,儿童面对一类可明确辨别出的客体、事件或情境时产生的强烈恐惧;其强烈程度远超过刺激可能带来的危险。这类恐惧导致儿童持久地逃避恐惧对象。可细分为特殊恐惧症与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

特殊恐惧症可表现为:动物恐惧、注射恐惧、黑暗恐惧、恐高、雷电恐惧、电梯恐惧等等形式。

社交恐惧症表现为:在不熟悉的人们面前或被他人仔细端详时,害怕自己可能做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行为(或显示出焦虑症状)。如为儿童,可出现在与熟人的交往中或同伴交往中。力图逃避这样的社交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忍耐着。这种逃避或焦虑显著影响了儿童的生活、学业和社交。病程至少在6m以上。

在发展期间出现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且适应功能存在明显缺陷的精神发育障碍称为精神发育迟滞。在18岁以前,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智商等于或低于70(平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下)。

适应机能缺陷:独立生活能力和遵守社会准则和习俗的能力缺陷。包括基本能力、沟通能力、情绪和个人调节能力、社会和人际技能、自理能力、消费能力和家务技能等的缺陷。

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

1.DSM-IV-TR的分类

轻度:50~55

2.AAMR的分类

根据患者所需帮助的程度将MR分为四类: 间断式的帮助:患者只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才需要帮助。有限的帮助:患者所需的帮助在时间上更长久。大量的帮助:在某些或很多领域需要经常性的、有规律的帮助。

广泛的帮助:需要大量的、深度的、持久的帮助。

3.医学分类:

器质性MR:IQ通常低于50~55,人数较少。

家族性MR:IQ通常高于50~55,人数较多,占所有智力迟滞者的1/2~2/3。

4.教育学分类:可教育的、可训练的、需监护的。

精神发育迟滞者与智龄相同的正常儿童在认知机能上没有差异。该观点包含两种假说:相似发展顺序说;相同结构说。另一种观点认为,精神发育迟滞者与智龄相同的正常儿童在认知机能上存在本质的差异。研究发现,家族性精神发育迟滞基本符合无差异假说,而器质性精神发育迟滞(如唐氏综合症)则基本符合差异性假说。

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PDD)的一种,以社会互动、沟通缺陷与刻板、重复的兴趣与行为模式为特征。其它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DD)包括:Rett障碍、Asperger综合症、童年期解体性障碍。

孤独症儿童存在沟通缺陷,他们的认知潜能良好但异于常人,并存在强迫、重复性动作和无想象性游戏。而最基本的障碍则是一开始就不能与别人和别的情境建立联系。孤独症个体存在社会互动障碍、沟通缺陷和刻板重复的行为与兴趣。有时候将这些表现称为自闭症的三联症。

在12-18个月期间,孤独症儿童就表现出相应的可鉴别症状;一般到2岁时孤独症症状已经很明显;到3岁时就可以被确诊;但大部分在5岁左右才确诊。除这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外,有的孤独症儿童开始似乎发展得很正常,但突然就不能跟上正常的发展步伐,或出现退

行,并出现明显不同的发展过程;还可能出现迅速发展与发展迟滞过程混杂出现、正常和异常发展顺序交替存在的奇特发展模式。

61%--74%的孤独症患者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状况差或很差,智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是决定孤独症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

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缺陷虽然会随着发展有所变化,但却不会消失。他们的社会性技能总是低于按智力应该达到的水平。在童年期,他们显得很淡漠,对事物缺乏兴趣,缺乏对社会性线索的认识,社会行为不当等等。因而他们可能对他人视而不见,无法进行合作性游戏,或特别满足于独自待着。社会性缺陷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解,但即使是机能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和成人仍然显得很奇特,他们很难与他人形成友谊关系。有些年纪大些的个体可能会渴望社会性接触,但是却难以把握社会互动中的微妙之处,因而可能感到无能和孤立。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成年后很少结婚。

在早期的非言语沟通手势中,存在着“祈使手势原型”和“陈述手势原型”。但孤独症儿童不会使用“陈述性手势”(指点或展示)来引起他人注意、发起社会交往。此外,孤独症儿童也很难理解和运用“表达性手势”,例如表示高兴、欢迎、害羞、害怕等情绪的手势、姿势。他们理解他人表情的能力有缺陷,非言语信号比较少,表情木讷,缺乏社会性微笑及其它表情,回避目光接触,等等。

协同注意互动(joint attention interactions)困难是孤独症儿童突出的特点。协同注意互动是指人际互动时通过指指点点等手势动作和目光交流使互动双方的注意指向共同的活动或客体,目的在于分享经验,维持互动。正常情况下,9-12个月的婴儿就能跟随别人的视线。在此基础上,2岁左右的儿童便能与他人进行协同注意的互动了。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不能发展出可用的口语能力。他们或是沉默,或是只能说简单的词或短语。从婴儿时的咿呀学语开始,他们的口语在音调、音高和韵脚上就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可以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期或成年期。在获得了语言的那些孤独症患者中,词汇往往非常具体,常常使用奇怪的词语,回声语言和代词颠倒也是普遍的现象。相比之下,语法所受影响比较小。

1.回声语言是指个体将他人所说的话一字不差地重复出来,可以是马上重复,也可以在相隔一段时间后重复出来。回声语言在正常的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是一种过渡性现象,儿童通过回声语言可以获得对新的语言成分和结构的练习。在语言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盲人中也可以观察到回声语言的现象。孤独症患者的回声语言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的研究发现,在不熟悉的、不愉快的或恐惧的情境中,孤独症者的回声语言增加。他们可能是通过回声语言来进行自我刺激,或者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形式,例如表达他们请求的愿望,等等。

2.代词颠倒现象在正常的2岁多儿童中同样存在,但是这种现象很快就随着发展消失了。在孤独症者中这种现象往往持续存在。他们将别人称为“我”,把自己称为“他,她,他们,你”;想要什么东西时往往说“他想要~~”,而不是“我想要~~”。代词颠倒现象可能是由回声语言的特点引起的。但对此更好的解释是,孤独症儿童不能理解在社会互动时,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或在语言沟通时应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指代不同的人。

语言是受损最严重的,表现为在对话时谈论不相干的细节,不适当地中断或转移话题,或完全不能进行对话。严重时只有简单祈使句和简单陈述句,很少有其它修饰成分。有的高功能水平患者在引导下可进行较好的沟通。有些患者学会了阅读,但是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较差。

狭窄、刻板、重复的兴趣与行为:摇摆、脚尖行走、旋转、用胳膊或手掌或手指拍击;用手摩擦物体表面,反复地用鼻吸气,等等。在没有被明确指示去进行某种活动时,就会表现出重复性动作。这表明重复性动作是孤独症儿童启动自我活动的能力缺陷所导致的。在异常的、不可预见的或被苛求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重复性动作。这表明重复性动作是孤独症儿童应付各种变化的一种方式,或是对环境的控制感的一种表现。

固定的常规:他们特别沉迷于某些玩具、吸尘器或数字;积聚一些无价值的物品,或无休止地谈论某样物品,一旦这个物品丢失便会非常不安;他们的游戏行为非常严格,缺乏社会性模仿和想象,他们在游戏时不会假想或使用符号或形成主题。一旦环境或作息改变,他们就会非常不安。

自我刺激行为:反复眨眼、不停地敲打发声、用手摩擦身体、摇摆身体、反复舔东西、反复嗅东西,等等。正常儿童在发展中也会出现过渡性的重复行为和刻板行为。通过这种行为,儿童可以练习其发展中的技能。但是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通过重复和刻板性行为似乎获得了他们特别需要的感知觉刺激。

8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智力迟滞问题,其中约50%IQ<50,30%IQ在50-70之间,20%IQ>70。IQ>70的孤独症儿童成为高机能水平儿童,IQ=70或IQ<70 的称为低机能水平孤独症儿童。低机能水平的孤独症儿童,其智力测验的成绩特征不象精神发育迟滞个体的智力分数特征那样齐平。他们在需要抽象性的概念性思维、语言和社会技能的任务中成绩往往比较差,在非言语任务(如测验视知觉-动作技能的积木图案任务)中得分往往较高。

有少数孤独症儿童具有特殊的认知技能,这种与其一般智力水平不相称的认知技能被称为“碎片技能”。其中有少数(5%左右)儿童具有惊人的专才这种专才往往与重复性、刻板性行为联系在一起。

自闭症患者的感官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却存在对刺激的感受性过强或过弱的现象。在感觉性过强的情况下,中度刺激(如中等强度的噪音)也会严重地影响他们,这样的儿童便不喜欢、回避或害怕感觉刺激。感受性过弱的情况下,儿童没有惊跳反射,对言语和其它声音信号没有反应,对人视而不见,容易撞上物品,或手中的东西容易掉落。感受性过低比过高的情形更普遍一些。感受性过低的孤独症患者为了寻求刺激就会作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如自伤。

行为问题:攻击、发脾气、暴怒、多动;心境变化突然,常常有不适当或过度的恐惧和焦虑;自伤行为:撞头、咬手、抓伤身体、抠眼睛和拽头发等。

自闭症的根本缺陷是一种情感-社会性缺陷,它导致自闭症患者人际关系的异常。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缺乏社会性微笑、目光接触异常和协调注意互动能力差等表现。

学龄孤独症儿童面孔再认能力比正常儿童差,在对人的照片进行分类时,控制组儿童按人的表情进行分类,而自闭症儿童则按人物所戴的帽子来分类。当别人(假装)被锤子砸伤的时候,自闭症儿童对此很少有注意和关切的反应。以上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对面孔和情绪线索的加工能力存在缺陷。

情绪、情感的理解与表达是很早就开始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孤独症儿童的这种能力一生下来就存在缺陷,因此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别人的观点是什么,不能获得适当的社会性行为,沟通技能和符号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相应受到影响。

孤独症的社会互动和沟通障碍主要是由心理理论缺陷引起的,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表情,不能与他人建立联系,不能获得语用技能,不能进行假想性游戏。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推测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能力(Perner,1989)。拥有心理理论就意味着我们懂得人有着愿望、意图、信念和感情等心理状态,并且这些心理状态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

执行机能是前额叶的功能,它的作用是计划、协调反应并抑制冲动反应。执行机能异常是孤独症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在“河内塔”任务中,孤独症患者往往表现比较差:他们很

难事先进行计划、或转换到新的规则、或摆脱突出的然而会导致错误反应的刺激的影响。但由于执行机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很多种心理过程,因此,对执行技能异常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注意是执行机能中的一个重要成分,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确实存在注意缺

陷。此外,孤独症患者的执行机能异常表现为灵活性差,这与患者严格、刻板的行为和沟通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孤独症可能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广泛性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的严重障碍。

1.产前与生产时的困难,产前和生产时胎儿大脑的损伤会导致孤独症,特别是那种极早发生的孤独症。

2.孕期感染风疹和流感病毒、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和早产、高龄产妇、臀位生产、呼吸困难和孕妇大出血等都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

3.产前与生产时困难是造成一小部分孤独症的原因;另一种可能是,产前与/生产困难只是胎儿异常发展的结果。

行为疗法是很有效的干预方法,对行为治疗法的研究也是非常严格的。行为疗法主要是教会患者积极的行为(与语言、社会交往和自我照料等有关的行为)、减少消极行为(如攻击、自我刺激和自伤等)。常用的行为技术,如:强化、惩罚、消退、塑造、泛化技术等在自闭症的行为疗法中也常常采用。此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法训练家长或其他照料儿童的成人掌握行为技术,以加强疗效。

早期的行为疗法通过操作学习机制来改变自闭症的行为,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时常失败。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新学会的行为不能泛化到别的行为上;有时候不得不使用惩罚手段;有些行为则完全无法改变。

Rett障碍:

15-48m时出现头部发育(如头围)异常;

2.5-30m时开始丧失此前掌握的沟通手势,出现刻板的手势动作;

3.在早期开始丧失社会性联结;

4.步态和躯体运动协调不良。

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异常障碍,可能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目前只发现女性病例,发病率为万分之一。患者不仅头小、存在刻板动作、运动障碍,而且存在癫痫、精神性失用症等神经疾病;此外智力严重受损。

Asperger综合症:

Asperger综合症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表现为社交活动的质的异常,以及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一般到学龄期症状才明显,但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患儿社会交往功能明显受损。

Asperger障碍:

诊断需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或Heller综合症(童年期瓦解性障碍)。本障碍分类学地位未定,至少某些病例极有可能是轻度孤独症的变异。与孤独症的根本区别在于没有语言和认知的广泛发育延迟,如有显著的语言发育迟滞即可排除本病诊断。

此病在社会交往障碍及兴趣狭窄和刻板活动等与孤独症相似,但孤独症的社会交往障碍更明显。Asperger综合症则保留笨拙的社交方式,单方面与人交往,和父母有感情交流,能分享兴趣。重要的区别在于Asperger综合症语言发育正常,只存在交流上的困难,对他人讲话而不是与人交流。在运动技能方面两者有明显区别。Asperger综合征动作笨拙不协调,孤独症动作灵活。多数患儿智力正常,不存在任何具有临床意义的语言和认知的一般发育异常,但常有显著的行为笨拙,多见于男孩(男女之比为8∶1)。本症有延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倾向,而且这种异常似乎是个人特性的表现,不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在成年早期偶可出现精神病发作。

童年期瓦解性精神障碍(Heller综合症):

又称婴儿痴呆或衰退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原已获得的正常生活(如大小便自控能力)、社会功能及言语功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对亲人、游戏及相互交往等均无兴趣。通常比较

兴奋,无目的性活动增加。

患儿在2岁前,言语、人际交往、其他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发育完全正常,接着常有一段隐袭的前驱症状期,表现浮躁、易激惹、焦虑和多动,随后言语贫乏与丧失,伴有行为瓦解,即在病后几个月内,个体发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技能逐步丧失,除语言的严重退化或丧失外,还有游戏技能、社交技能和适应行为的退化。有时出现运动控制能力衰退,活动无目的性,部分患儿可出现自残行为。有些患儿在持续的进行性技能丧失后,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恢复,但同时却有神经系统病态(有诊断意义)进行性恶化,预后常很差,多数患儿遗留严重的精神发育迟滞。

大多数起病于2~3岁,症状在半年内会十分显著,无明显性别差异。诊断需排除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分裂症、孤独症、Rett综合征或癔症性失语等。

此综合征在某些方面类似于成年人的痴呆,但在3个关键的方面有所区别,即:通常没有任何可以辨认的器质性疾病或外伤的证据(尽管常疑有某种类型的器质性脑功能失调);技能丧失后可再出现某种程度的恢复;社会化和语言交流的损害具有典型孤独症样的性质而不是智力减退的性质。

第二篇:儿童心理学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

()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A认知B注意C心象D言语

一般来说,()言语优于()言语。()

A表达性接受性B接受性表达性C感知性理解性D理解性感知性 儿童言语的准备时间为()岁。A0-1B0-2C0-3D0-4

()岁左右,儿童已经能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

儿童言语的形成是在()岁。A0-1B1-2C1-3D4

()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进行的,大家积极参加的一种言语活动。

A聊天B说话C对话D独白

()是较长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A聊天B说话C对话D独白

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的方式。A聊天B说话C对话D独白

3岁前的儿童只进行(),他们的言语大部分是情境言语。A聊天B说话C对话D独白()是言语的特殊形式也是一种高级形式。A内部言语B外部言语C对话D独白

二、多项选择

单词句阶段儿童理解有以下特点()。

A 由大到小B由近及远C固定化D词义笼统

儿童在双词句阶段,说出的句子还很不完善,主要体现在()。

A句子长B句子简单C句子不完整D句子完整

幼儿词汇的发展体现在()。

A词汇数量的增加B词类范围的扩大C词义理解的狭隘D词义理解的加深

儿童语句的发展规律是()。

A句型从简单到复杂B句子结构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C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渐严谨D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扩展灵活

学前儿童口吃的原因有()。A模仿B遗传 C心理原因D生理原因

儿童言语的准备主要包括()。

A家长的准备B儿童的准备C发音的准备D理解的准备

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以分为()阶段。

A不完整句阶段B完整句阶段C单词句阶段D双词句阶段

婴儿的言语发音的准备大致经历以下阶段()。

A简单发音阶段B 连续音节阶段C模仿发音阶段D书面语阶段

第三篇:儿童心理学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一个细分学科,研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所谓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本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6、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8、自传体记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9、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到的保持量要高

10、自我中心语言--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则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赶到愉悦而说话

1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2、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依恋--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是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4、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同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5、性别稳定性--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6、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这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仑兹193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关键期一方面说明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更说明个体对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关键期是个体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发展水平最高的某一特定发展阶段。

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研究的优点: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横向研究的缺点: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

纵向研究的优点: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

纵向研究缺点: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地别离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亲子交流眼中时,会引起儿童的悲伤,而悲伤痛苦的表现形式,当孩子和熟悉的照料有长期分离或得不到成人的细心照料,就会产生极度的悲伤,出现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1)直觉行动思维在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具体形象思维随后;(3)抽象逻辑思维最后;

(4)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的,相互排斥的,事实上,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心理学家Parten将游戏分为四种:(1)独自游戏;(2--2.5岁)(2)平行游戏;(2.5--3岁)(3)联合游戏;(3.5--4.5岁)(4)合作游戏。(4.5岁以上)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1)感知者;(2)表现者;(3)欣赏者。

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他律道德阶段儿童是指2-7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表现出以下特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定的

(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并认为别人也这样看

(3)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管动机(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5)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播媒介等;(2)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3)移情;(4)强化。

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的联系:由于气质不同的缘故,有些儿童的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也有一些幼儿主导情绪不稳定,难以与成人配合

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1)玩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数量的玩具,儿童之间打架和吵嘴的现象更容易发生。

(2)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电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儿童提供娱乐,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孩子学习及掌握大量在课堂上学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到的知识和信息,对儿童的反应能力及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但儿童较长时间地看电视,会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小,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了,这种单向的灌输形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并且容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关。收看电视节目占用了儿童大量的时间、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可以影响孩子的上进心。因此,对儿童看电视应加以正确地引导,家长采用一些灵活的限制措施,如限定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的内容,电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是有益无害的。

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1)教师角色对儿童的重要性;(2)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

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将影响其他儿童对他的评价。研究发现,其他小朋友对某个小朋友的态度和关系与教师对该儿童的态度和评价有很大的关系。经常受到教师否定评价和批评的小朋友也将成为其他小朋友否定和批评的对象,极易导致小朋友在同伴中不受欢迎。因此,教师要注意慎重评价学前儿童,关注其积极面。

教师要注意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引导儿童进行健康的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使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奠定基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1)喜欢图画中所花的对象(2)喜欢图画中所有的颜色,儿童偏爱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美术作品

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1)气质有类型差异无好坏之分;(2)每一种气质积极和消极的地方;

(3)成人和教师应有的态度: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性别角色是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其发展阶段为:(1)生物取向阶段;(2)社会取向阶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心理取向阶段。

5、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每一位父母和学前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成熟规律固有的智慧。

格塞尔学说提出的教育忠告,所有的教育忠告都建立在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去想“下一步该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个阶段的乐趣。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2)思维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知领域,他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3)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便于儿童的心理开始或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2、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1)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

(4)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的、无拘无束的,规则来自游戏的内部,没有目标的压力。

(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儿童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适时的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6)人与人(物)的交流象征性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需要协商和交流,也会有与材料、玩具的交流等。

(7)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与他人合作等各种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学会如何相互作用、处理与其他人的矛盾,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早期依恋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轫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早期依恋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早期依恋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1、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1)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2)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3)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2、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

个体的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绝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启示: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从学前儿童性格特征: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角度加以分析,指出父母亲应如何针对这一特点加以教养。有自己的观点;能作一定的分析;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1、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是学前儿童主要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此家长应正确地加以引导:满足孩子的好奇性,激发兴趣,注意榜样作用,做好教育和解释说明,注意安全。

2、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儿童心理学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

先学前期的儿童的身体发育非常迅速,身高平均每年增加()厘米。A6-8B8-10C10-12D12-14B 儿童3岁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倍。A1B2C3D4D

婴儿期是()发展的时期,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现实事物B词语C概念D表情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现实事物B词语C概念D表情

正是()的存在,使得人的心理远远优于动物的心理。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直接刺激引起直接反应,这大致属于()的年龄阶段。

A4-5月B5-6月C0-

7、8月D0-12C

词的刺激引起直接反应,这大致属于()的年龄阶段。

A0-5月B5-6月C0-

7、8月D8月后

()的孩子学会自己走路。A1-1.5B2C3D4

先学前期的活动主要是()活动。

A游戏B生活C实物D学习

()活动是指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是由一系列操作动作形成的。

A游戏B生活C实物D学习

()不仅使儿童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而且也获得了深刻认识事物的心理机能——思维。A游戏B生活C实物D学习

()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

A好动B爱做事C闹独立D语言的形成()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第一个危机期。A1B2C3D4

()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A感知觉B注意C记忆D 思维

二、判断

第一信号系统的建立是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之上形成的。F

1岁的孩子对熟悉的事物能做出词的反应。T

在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中,词是一种信号的信号。T

当孩子的意见和成人相矛盾时,要坚决维护承认的威信,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F

三、多项选择

1-3岁的儿童和1岁前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

A动作增多B动作复杂化C动作熟练D动作简单

以下属于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特点的是()。

A言语真正形成B思维能力出现C自我意识萌芽D青春期躁动

思维的发生,意味着()。

A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B知觉开始反应事物之间的本质的联系

C记忆的理解性加强D情绪情感的体验性逐渐深刻

对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不能()。A一味满足B理解C过多限制D积极应对

第五篇:儿童心理学

影响个性的发展: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一个绝对权威的存在,会支配孩子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指令行动,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

情感上:

还有,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在艾里克森看来,若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则婴儿会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这种信任感的表现是,当母亲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婴儿并没有过度的焦虑,即显得平静,没有明显的烦躁不安。因为婴儿有一种内部信念,相信母亲会返回来照顾和哺育他。艾里克森认为这种内部信念的获得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它培养了婴儿对他人的信任感,使婴儿感受他人是可靠的。这种人际关系的经验给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托儿所里保教人员不可能对每个孩子的情感都能适当、适时地作出反应和对应,这样会使孩子在离开自己父母之时,备感孤寂和不安。同样,心理学家鲍尔比也认为全托是母爱剥夺的行为,对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依恋关系极为不利。

最后,认知:

家庭是子女成长与成才的自然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家庭会使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从而构筑成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持久的、深刻的,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同样。婴幼儿时期与而父母形成的信赖感与依赖感也是任何教育无可替代的。

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我认为:

(1)学习第二语言应趁早

幼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其语言模仿能力强,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幼儿的发音器达到灵敏的极限,耳朵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别,口舌能准确地模仿多种声音,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这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环境氛围

儿童在学习语言上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创设学习语言的环境,在生活中父母和儿童交流中多用第二语言。儿童在直接强化或替代强化中学习,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如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地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朋友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

(3)激发兴趣

伟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前提、保证和动力。培养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可以说是儿童早期第二语言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只有激发起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幼儿学习的负担,使幼儿学而知乐,破除学习英语的畏惧感和神秘感。因此,施教者要通过游戏、情景设置、多感官活动以及电教等途径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情绪,营造轻松、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幼儿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接受语言教育。

下载异常儿童心理学(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异常儿童心理学(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心理学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儿童心理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

    儿童心理学

    一、 什么是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 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模拟试卷 (1)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其中包括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每题3分,共21分) 1.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两......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第一章 绪论 1. 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 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第一篇:《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对于“儿童”一词的理解,在以前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发展的。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徐丽君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些儿童对学校......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对于“儿童”一词的理解,在以前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发展的。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征,也很少有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