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何小川精神
学习何小川精神一、一条小河、一条小川,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皆属平常。
但是,一旦将其注入信仰的血液,随着理想而脉动,一切将发生变化——感情将变成激情,思想将变成理想,平凡将变成非凡。
这就是何小川,一个被信仰所指引,被理想所燃烧,并照亮我们的心灵深处。
真实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故事
如果沿着何小川工作的足迹上溯,我们会发现,他的人生中曾有过3次大的选择。
上个世纪70年代,居民和农民身份的差别是巨大的,其差距不比天地之差小几许,但何小川硬是放弃了成为国家干部的机会,当起了村干部。对此,他给出的答案是那样的似曾相识又遥远陌生——“当国家干部拿工资,当村干部拿工分,都姓‘公’,为共产党干活在哪里都一样。”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何小川响应党中央“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瞄准汽车配件市场的潜力,办起了企业并拥有了千万家产,但这个时候村里由于各种分歧,发展陷入停顿。
面对村民的请求,他搁下了蒸蒸日上的企业,回到了已尘封多年的深山老宅,再次当起了村干部,这一干就是13年。由于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这个村干部也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亏本职业,不仅要长年义务投工投劳,还要长年贴钱赔钞票。对此,他的答案仍然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又那样的遥远陌生——“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在新村址选址期间,何小川不幸被查出了前列腺癌,这时,他面临着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也是最难的选择,作为已病魔缠身的重病号,是安心养病,还是抱病坚持工作?也许这一次他太忙了,也许他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选择,他只是在工地上继续干着他认为理所当然的工作,直到病情复发晕倒。
在病床上,他仿佛看出了大家的困惑,再次给出了让人那么似曾相识又遥远陌生的答案——“向村民承诺的事还没做好,我对不起大家。”
何小川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这是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年代,也是个思想日益开放多元的年代。如果有人对何小川的事迹有不同的观点和诠释,我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当我翻阅网友的如潮评论时,我只能说我的想法大错特错了,因为所有的评说,都折服于何小川身上闪烁出的人性本真与光芒。
网友“江南夜雨”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崇高,让我们自惭形秽。深夜,认真读完了报道,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网友“泪水下江南”说:在这个越来越崇尚权力和金钱的世界,小川的出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又那么的水到渠成,妥帖自然。
网友“杨策”说:我是个年轻的公务员,前几天,我到医院看望何小川,看着这位已骨瘦如柴却透着一种慈祥的老人,我突然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有一股想哭的冲动——我想,这一刹那,我的灵魂被洗涤。
更多网友的留言简洁而真诚:好人自有好报,医院一定要治好小川同志的病……
我突然明白,泱泱中华,千年文明,万里河山,不变的永远是那个民族精神内核:善良、勇敢、诚信、勤劳、无私……这种内核,是那么的柔软,又那么的坚韧,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忽隐忽现,时明时暗,却又源源不断,一脉相承,支撑我们民族走到今天,也必将支撑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与辉煌。
何小川的出现,让我们行走于春、夏、秋、冬四季,从容复从容。
天地之秤称出了人心的重量(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相传两千年前,越国重臣范蠡以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以福、禄、寿三星为标,以白木刻黑为记,以红木嵌金属为形,制造出秤,而秤砣一直藏在百姓心中。于是乎,平常时刻,秤称出的是物质的重量,关键时刻,它就称出了人心的重量。
何小川也在这杆秤上称了一回。
他病重入院期间,全村130户人家400多人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前去看望他。99岁的老公公拄着拐杖来了,6年没下过山的老婆婆也来了,在外经商、务工的也成群结队赶来了。甚至,大部分村民来了又来,三五次,七八次。
挂帘村是个偏僻的山村,想想那山路十八弯,村民们提着鸡蛋,带着草药,下山路,赶集镇,奔县城,一进病房,泪如水流,斯是此景,谁不动容?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我曾以为情与义或许已随波而去,但何小川这一病,却让人看到另一番不同景象,原来人世间熙熙攘攘,也可以不为利来,只为情往。
“百姓在干部心中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百姓心中分量就有多重”,真是至理名言,诚不我欺。
何小川的原动力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能做好事。
所言所行,60年来的风雨兼程,决不是3分钟的热情,也决不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几十年如一日,必然要有也必定会有一种,这就是他内心深处永不消停的理想信念。
如果把人生比作杠杆,理想信念就是他的支点,有理想,生活才会变得火热,才会有满载希望的未来。
何小川是个农民,对于理想信念这样形而上的词汇,他未必能说得很清楚,面对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句话:“我是村民选出来的干部,理应为百姓做事。”这也许是他能说出来的最漂亮的一句话,也是他践行了近60年的大实话。
去年七八月份,高温天气屡创记录,这位七十多岁身患重病的老人却在这里挑战生理与生命的极限,倘若没有矢志不渝的信念,没有崇高而神圣的目标,很难想象他能做到。
我想再次指出的是,挂帘村是个地质灾害点,99岁老人何昌浪至今仍记得那不寒而栗的一幕,在挂帘对面的谢家村曾在一次山洪暴发中全村覆没,只逃出一个外出卖糖的货郎。想想今年台湾小林村全村消失的惨烈场景,我们就不难理解,对挂帘村来说,搬迁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比三峡移民或国家任何一项重点工程小。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作为一村之长的何小川为何寝食难安,为何要与时间赛跑,要与病魔叫板。因为迁村脱险、带民致富正是他毕生的追求。
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抛弃理想
一个皎月初上的夜晚,我们驱车再次来到挂帘村,站在已经硬化的平整山道
想境界和人格魅力,他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的形象。何小川是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朴朴素素的人,他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豪言壮语,他的事迹点点滴滴、细细小小,但他正是用自己的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行为,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动员的先进性,展示了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形象,充分印证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深刻内涵。深入开展向何小川同志学习活动,对于激励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必须深刻认识何小川精神的重要内涵
何小川的先进事迹既见人见事,更见精神。在他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博大胸怀,展现了农村基层干部勇于担当、勤于实践、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学习何小川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做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一)学习何小川同志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品质,做牢记宗旨的表率。能否做到一心为民,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关键要看一个党员干部的宗旨信念怎样?宗旨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它不应该是假的、不应该是大的、不应该是空的,而是有实实在在内容的,要真真实实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何小川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说明,他曾说:“当党员干部做什么?就是为老百姓做事情。”他自己富了,但为民之心不改,甘愿放弃千万家产,毅然回到村里;他累倒病了,但奉献精神不垮,在病床上依然记挂村里的工作。这是何小川对党的宗旨的生动实践。向何小川同志学习,就是要一心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把人民群众的呼声记在心里,为民排忧解难,帮民脱贫致富,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老百姓信得过的贴心人。
(二)学习何小川同志艰苦奋斗、勤劳创业的精神,做科学发展的表率。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凝聚人心、克难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在何小川同志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担任挂帘村委会主任后,不负村民的信任和重托,千方百计解难题,想方设法谋发展,修公路,造茶园,建新村,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高山小村科学致富之路。向何小川同志学习,就要把推进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追求和职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干事精神,脚踏实地,勤奋进取,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学习何小川同志重诺践行、恪尽职守的作风,做爱岗敬业的表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何小川同志为了群众的期盼,十几年如一日,爱岗敬业、苦干实干。这是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境界。向何小川同志学习,就是要以何小川同志为榜样,大力发扬敬业精神,一门心思干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向何小川同志学习,就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岗位就是责任,在岗就要尽职,要做到尽职尽责,认真负责地处理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向何小川同志学习,就是要大力发扬奉献精神,强化服务意识,淡泊名利,勇于奉献,做敬业守责的模范。
三、必须以学习何小川精神(第3页)来推动各项工作
当前,三门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爬坡时期,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要实现我们既定的后发赶超目标,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要以深入学习何小川事迹为动力,把学习热情转化为具体行动,从实处抓起,从既定的目标任务抓起,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以学习何小川同志为动力,扎实推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全县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以学习何小川同志为动力,推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二)以学习何小川同志为动力,扎实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县各基层党组织,要把开展向何小川同志的学习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怀爱民之心,常修为民之德,多办利民之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自觉投身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查找和解决制约影响三门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实践,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三)以学习何小川同志为动力,推动三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和年初县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工作主线,发展态势企稳向好,但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是很稳固,一些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的因素还比较多。要大力弘扬何小川同志艰苦奋斗、敬岗爱业的精神,紧扣“加快三港三城建设,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发展跨越”这一主题,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保持乘势而上、意气风发的工作干劲,立足岗位谋发展,不遗余力抓推进,切实把县委确定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三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必须把何小川精神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三门是何小川这个先进典型的“原产地”,深入学习何小川精神(第3页),我们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要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扎实推进,把学习何小川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学。要进一步把学习宣传何小川同志的先进事迹摆上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认真部署,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专题研讨会、民主生活会,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与座谈会、撰写学习
心得体会、观看专题片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反复学、深入学,认真学习何小川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怀,认真领会何小川精神的深刻内涵,切实把学习的热情提得更高,把学习的范围拓得更广,把学习的氛围搞得更浓,进一步形成学习新高潮。
(二)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学。要以何小川同志为榜样、为标杆、为镜子,紧密联系自身实际,静心思考,潜心剖析,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找差距与明方向,把学习何小川先进典型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实际行动。要在全县各个层面创新各具特色的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其中,使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取得成效。要在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学习何小川、爱民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亲民、爱民、为民意识,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在全县机关干部中开展“学习何小川、爱岗优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各级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服务质量;要在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中开展“学习何小川、争做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热情,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在全县非公企业党员中开展“学习何小川、奉献于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大做优做强企业,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争做三门发展的先行者;要在全县各社区中开展“学习何小川、争创文明城”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形成团结互爱、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激发广大市民建美好社区、创文明城市的热情。
(三)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学。要继续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文艺等宣传载体和形式在典型宣传中的作用,进一步挖掘何小川精神的内涵,深化何小川同志先进典型事迹宣传。要结合形势变化和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宣传报道计划,使何小川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家喻户晓、深入民心。要聚焦一线学习何小川活动开展情况,深入发掘总结学习活动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要积极创新宣传形式,运用报告文学、专题演出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确保整个活动既轰轰烈烈,又富有成效。
第二篇:学习何小川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何小川事迹心得体会
何小川同志生前任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主任。2007年被确诊患前列腺癌后,他仍然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期间,由于病情加重多次入院治疗,后因病情恶化,于2009年12月21日不幸去世。何小川同志在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理想信念,忠于职守、心系群众、无
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何小川同志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格,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的先进事迹经各级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李长春、刘云山、李源潮、赵洪祝、斯鑫良和陈铁雄等中央、省、市委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学习宣传何小川同志的感人事迹,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竭诚尽力办实事,千方百计谋发展。
何小川同志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典范。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始终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特别是在担任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主任期间,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他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劳,日夜奔波,呕心沥血,尽心竭力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际成效,展示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是全市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学习何小川同志先进事迹,扎实推进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进一步掀起学习何小川精神热潮。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深入地学习他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先富带后富、同奔致富路的使命意识;学习他迎难而上、谋求科学发展的创业精神;学习他重诺践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把学习何小川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结合起来,把他的先进事迹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生动教材,把他的优秀品质作为为党为民谋利的行动标尺,紧密联系自身实际,从更深的层次真分析、找差距、查不足,特别在宗旨意识、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作深刻剖析。要根据对照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实行“上下联动、批次互动”促整改,以整改承诺制、公示制、销号制等有效方法,认真落实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和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回头看”各项任务。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要对照何小川同志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事迹,通过扎实开展“学习何小川、党员当先锋、干部作表率、建设新农村”活动,进一步落实《台州市民主治村十条》、健全村干部创业承诺、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工作,把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改革和强村富民的各项政策部署落到实处;积极引导农民拓宽致富渠道,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切实强化对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及时消除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做到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新进展,在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有新成效,在维护农村稳定、建设和谐农村方面有新气象。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结合何小川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坚持区别情况、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务求实效,安排一段时间开展整改落实工作“回头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整改落实工作成果。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的基层党组织无力解决的问题,上级党组织要通过民情分析会、现场交办会等方式帮助整改。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真正把何小川同志迎难而上、谋求发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创业精神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饱满热情、忘我精神和不竭动力,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贯彻落实好市三届七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提高攻坚克难、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本领,进一步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全力实施好“四大战略”,努力开创台州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学习村官何小川心得体会
学习村官何小川心得体会
“大义留深山,英明传千古”
2009年12月21日,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委会主任何小川的去世,让无数人为之潸然泪下。这位从农家汉子到千万富翁、再到深山村官的古稀老人,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壮美诗篇,绘就了一幅绚烂瑰丽的奇伟画卷。
回顾何小川老人的一生,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个人生活“步步后退”的人生,过的是一种“退步”的生活:为了帮助村民脱贫,何小川毅然辞去体面的公职,义无反顾地回村当了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官”;为了帮助农民增收,已是千万富翁、本该静享清福的何小川,毅然决然地再次回到村里,为村民出资购买茶苗,改造出510亩茶园;为了不使村民遭受地质灾害之苦,年迈的何小川带领村民开发新村,并垫资为村民平整土地,而自己却积劳成疾,累倒在新村选址的路上……在这个物欲膨胀的年代,何小川老人不仅不“朝前看”,却执意“向后退”的人生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伟大胸怀,感受到了一颗私欲尽舍、一心为民的忠肝义胆。
正是由于他个人的“退步”,才有了挂帘村所有村民的进步;正是由于他个人的大踏步“往后”,才有了挂帘村的大踏步向前:何小川消瘦了,可他出资改造的茶园,让每户村民每年至少有了三四万元的收入;何小川病倒了,但他带领村民开垦的崭新村舍如期奠基了;何小川积劳成疾不幸逝世,换来了挂帘村所有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敞亮。这样看来,何小川老人的“退步”是多么伟大无私,令人钦佩,值得学习。他的个人“退步”,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跃进,真正体现了他的人生追求理想不断向前的高尚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退步”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高尚品质,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对民众、社会和国家的强烈责任感。今天,得益于党和国家的诸多强农惠农政策,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于城市的发展,农村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亟须继续奋力前行。而要想达至这一目标,除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更需要广大农村涌现出更多像何小川这样大公无私、率先垂范、品德高尚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像何小川这样不追求个人生活、心系广大群众无私奉献,团结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何小川走了,然而,挂帘村茶树的芬芳会记住他,挂帘村崭新的村舍会记住他,挂帘村的全体村民会记住他,党和人民更会记住他。借用网友对何小川老人的评价,“大义留深山,英明传千古”。我们说,何小川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上下求索,不遗余力。
(正是怀着一份党员的使命感和基层干部的责任心,何小川13年坚守、奉献在山村,直到累倒在新村建设工地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思所想,始终是村里的建设发展。他以自己的质朴言行,践行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精神,展现了农村基层干部勇于担当、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品质。)(xiexiebang.com收集整理 " target=_blank>村官何小川事迹材料
第四篇:何小川精神评论:何小川是一面旗帜
何小川精神评论:何小川是一面旗帜
在亭旁镇海拔近500米的偏远山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为了山村脱贫,为了村民致富,毅然放弃千万身家,一头扎进大山深处,在平凡岗位默默耕耘十三个春秋,最后自己患上癌症,先后4次住进医院。即使身在病床,他依然不忘承诺,为整村迁移操心费神。
他,就是现年72岁的挂帘村村委会主任何小川。
十几年的“村官”生涯中,何小川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点点滴滴的付出,赢得百姓一声“好人”的赞誉,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感人榜样。他将党性植于心底,让真情融入群众,把奉献撒在高山,是优秀党员干部的鲜活典型,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杰出典范,也是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鲜活教材。
何小川是一面旗帜,他的身上,闪耀着牢记宗旨、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村民的真情召唤下,何小川不顾自身事业,不计个人得失,卷起铺盖搬回村。他牢记富民责任,情倾山村发展,四处奔波,呕心沥血。缺少资金怎么办?他自掏腰包垫上;占用村民田地怎么办?他拿出自家地无偿置换。百姓的心是滚烫的,群众的情是真切的,正是他拥有这种精神,朴实的山民才愿跟着他走,挂帘村才会3天分好地、2个月接通水、7个月修好路。
何小川是一面旗帜,他的身上,闪耀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拼搏精神。作为艰苦创业的“排头兵”,群众致富的“领头羊”,何小川明白,要让大家富,就得自己苦。面对挂帘村一穷二白的现状,他不气馁,不放弃,不埋怨,憋足一口气,奋力向前冲,与村民一起挥锄垦荒,开辟茶园,为家家户户种上“摇钱树”,祖祖辈辈的致富梦想变得那么真真切切。
何小川是一面旗帜,他的身上,闪耀着重诺践行、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挂帘地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消除村民的心头大患,何小川许下整村迁移的诺言。一份许诺,一生践行,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始终不舍不弃,不怨不悔,最终累倒在新村工地。面对生命的挑战,他坦然处之:“答应了的事,如果没办好,心里不踏实。”
何小川就是这样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向何小川看齐,向这位好榜样学习,在“推进‘三港三城’建设,加快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的生动实践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造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辉煌业绩。
第五篇:学习何小川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何小川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何小川,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大公无私的党员,一个为人民干事业的干部,无数人为之感动流泪。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党和人民诠释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的光辉形象。作为一名正致力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我在远程教育网上收看了“何小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深深地感动着。
何
小川是我们大学生村官学习的榜样,服务于基层群众的好同志,工作雷厉风行迎难而上的好作风。当何小川住院的消息一传开,挂帘村的村民就自发的来到医院看望他。在外打工、经商的人也赶回来了,全村132户全来看望小川同志。这要怎么样的干部才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和殊荣。
通过观看“何小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更全面的了解了何小川,从何小川同志的事迹中,一个活生生的何小川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何小川带领挂帘村走上了致富路;挂帘村干部说他是群众的好村长;挂帘村村民代表对他的评价是一个装着百姓的好干部。
坐在电视前我一边看着何小川同志的光辉事迹报道,一边学习他的精神与品质,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需要向何小川同志学习,学习他那种俯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克服各种困难,心里装着群众、想着群众,一心一意带领挂帘人过上好日子,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挂帘村。他的足迹遍布挂帘村各个角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对他的信任与拥护。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一定向何小川同志学习,学习他那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来指导我的村官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