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贴公安实际抓实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
紧贴公安实际抓实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
浙江省公安厅
省公安厅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有成员25名。中心组学习吸收了厅政治部副主任、纪委副书记等6名正处职领导列席参加。由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厅党委书记、厅长王辉忠同志任组长,厅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承担日常学习保障和会务工作。
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中心组学习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始终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围绕公安工作实际,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改进学习方式、方法,讲究学习质量、学习效果。2008年下半年至今,厅党委中心组先后组织了37次学习会,共计学时30余天,中心组成员的年出席率均在96%以上。通过学习活动,厅党委班子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在公安工作中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委全体成员的科学理论水平、干事创业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公安业务的发展,保证了我省各项公安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一、党委重视摆到位
省公安厅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委中心组学习摆上重要位置,做到理论学习与公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落实。公安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厅领导出差多,业务应对多,开会接洽多,给中心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学习存在形式单
一、骨干薄弱、工学矛盾突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厅党委认真分析了现状后,认为中心组学习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轻视,学习摆不上位置;观念滞后,学习的方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照搬照抄,学习内容脱离实际;被动应付,学习失之于“经常”。据此,提出四条措施:一是要提高认识,增强学习的生命力。要求中心组成员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围绕中心,增强学习的亲和力。要求紧跟党的中心工作,紧贴公安工作实际开展学习。三是要拓展空间,增强学习的渗透力。要继承传统的做法,引进社会资源,把握内部优势,加强开放式学习。四是要细化内容,增强学习的向心力。充分做好学习准备工作,统筹协调,解决参加人员少,学习内容散,学习形式单一的难题。王辉忠同志亲自抓中心组学习,亲自主持集中学习会,出题目、作部署、提要求,并带头读书、带头思考、带头发言,把中央、省委和公安部的要求与我省公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部署工作与抓学习同步,带动党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党委中心组成员自觉按照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要求,把学习作为提高领导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认真自学,尽可能地参加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厅属各党支部和直属单位党委中心组参照厅党委的做法,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安排学习,保证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厅党委在抓好中心组学习的同时,每年对机关学习活动作出部署。今年在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以及“五个一”活动学习载体,即在厅直机关党员民警中开展做一件好事,提一条建议,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结一个对子活动。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公安厅机关形成了人人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全厅上下初步形成了以厅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全厅机关集中学习为抓手,机关各部门经常性学习为依托,全警参与学习的运行格局。其中,厅党委中心组的引领作用,为学习型机关建设起到了表率、树立了标杆。
二、突出重点学到位
一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组织学习。党委中心组先后邀请了省委党校、浙江大学的教授,中纪委杭培中心、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等部门的专家领导来厅机关为中心组成员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七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廉洁从政准则、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三农”问题、金融海啸与宏观经济形势、民警心理压力的管理技术等多场辅导报告;组织播看了《颜色革命之苏共亡党警示录》、《颜色革命之东欧剧变警示录》、《重托——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纪录片》、《你永不可逾越——〈五条禁令〉颁施五周年纪实》、《警钟长鸣——公安机关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警钟长鸣——保密警示教育》、《五环下的阴谋——各国奥运安保经验教训》及电影《温暖》等多部电教片;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中,党委中心组召开了三次专题集中学习会,围绕解放思想开展大讨论,每位厅党委委员结合各自分管的业务工作作了中心发言,分析现状,摆明问题,预测趋势,阐述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二是结合调研开展学习。为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掌握公安第一手材料,厅党委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每位成员确定一个县级公安机关和一个基层所队为联系点,并带着年初确立的调研课题,每年不少于两次到各自联系指导的公安局及基层所队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帮助解决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年度公安重点工作和调研课题,会同基层单位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培育先进经验和典型,撰写调研文章。近两年,厅党委中心组成员赴基层开展专题调研50余次,总时达150余天,共撰写调研文章40余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30余篇,参加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的中心组成员优秀理论文章评比并获奖的有5篇。党委中心组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活力,形成了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使中心组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把理论学习的落脚点放在促进各项公安工作上。公安机关90%以上的警力在基层,公安厅作为全省公安机关的首脑指挥机关,提高领导水平,充分学习公安业务理论知识和基层实战工作方法非常必要。厅党委中心组在及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的同时,创建了“公安业务专家讲坛”,安排厅领导、各业务部门领导、基层优秀民警讲解公安业务和创新工作方法,先后有4位厅领导、12位部门领导和优秀民警给中心组讲课,讲授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我省公安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奥运安保工作情况及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禁毒法》的解读”、“国内安全保卫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涉警舆情危机与媒体应对”、“侦查新战法”、“互联网的现状与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公安信息化现状及展望”、“防范打击邪教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追逃八法”等十余课。有的集中学习会扩大到厅属各部门正职领导,部分讲座还扩大到全厅机关民警,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制度落实管到位
为确保中心组理论学习富有实效,厅党委制订了详实的学习制度。一是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把学习制度和年度学习计划以文件形式发给各位成员和厅属各部门党组织,要求中心组成员自觉遵守学习制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成为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二是落实理论学习考勤登记制度。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必须经中心组组长同意,且要求会后及时进行补课,有效地防止因事务性工作冲淡理论学习,保证了学习到课率和参学率。三是落实理论学习计划和记录制度。年初根据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和公安部党委关于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要求,制定本厅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年终对全年度中心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向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书面报告。每次学习都由中心组学习秘书进行记录。集中学习会的情况分别在全省公安局域网“公安要闻”专栏和《平安时报》头版予以刊载通报。
四、明确责任抓到位
为了提高学习质量,明确了一些责任。学习时间,由组长提出或机关党委建议;学习内容,由组长确定或由机关党委选择若干专题交组长确定;学习通知,一般提前一周时间将集中学习会的时间、主题、思考题、参考资料、相关要求等由机关党委书面通知各成员,并要求中心组成员一周内安排不少于半天的时间认真进行自学,结合分管警种和业务,在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发言准备。机关党委将中心组成员有关学习发言和体会文章等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学习档案。厅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还积极做好中心组学习服务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重点,及时编印了18期学习参考资料,购买一批学习书籍和电教片。每年,用于中心组学习的资料费、讲课费等经费3万余元,有力地保障了厅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
第二篇:紧贴疫情防控实际 科学抓好防汛防涝工作
紧贴疫情防控实际
科学抓好防汛防涝工作
紧贴疫情防控实际科学抓好防汛防涝工作
当前,虽然我县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还没有完全胜利,特别是随着雨季的来临,又给我们带来了疫情复发和水情汛情双重挑战。可以说,下一步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情况还不是很乐观的,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长劲不减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取得总体战的最后胜利贡献最大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紧前筹划、超前准备、靠前落实,及早对防汛防涝工作抓好部署谋划,把形势研判好、把动作落实好,积极采取各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推动防汛防涝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迈进,坚决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考虑到现在各项工作正处于启动期,我就简要提几点意见,希望各部门抓好布局安排,高标准落实好防疫、防汛、防涝的“三防”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三个认识”
一是要强化“三防”重要性的认识。县城防汛防涝工作是一项事关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防汛防涝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反映着“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贯彻
落实情况,间接影响着疫情能不能得到长期有效根除。全县上下要充分认清防汛防涝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办法想的更周全一些,从思想上重视县城防汛防涝工作。特别是要将防疫过程中的好作风、好经验发扬好、借鉴好,在高度重视、未雨绸缪中抓好每个点位、每项工作的落地落位。
二是要强化“三防”艰巨性的认识。全县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疫情稍不留神就可能大面积蔓延,前期我们在抓防控工作时,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每名群众都能充分认识到这个艰巨性,所以才取得了如今的战果。对于防汛防涝工作也是一样,我们必须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县地势西高东低,一遇到集中降水,地面积水较快;县城排水管网的箱涵容量、排水能力有限;再加上县城绿地涵养水源的“海绵功能”较弱,做好县城防汛防涝工作必须自加压力、提高标准来认识推进。
三是要强化“三防”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前期的防疫工作也好,还是防汛防涝工作也罢,想要抓好的首要前提就是筑牢思想认识的第一道“堤坝”,这是一条管用的经验。我们全县各部门要时刻绷紧思想这根弦,坚决不心存侥幸,坚决不打擦边球,坚决不搞虚套子,更不能在防汛工作上搞形式、走过场、耍应付,必须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严格责任落实,做到“三个务必”
一是要立足预防,务必加强部位隐患排查。全县要充分借鉴疫情防控中的有益办法,科学移植到防汛防涝工作上来,严格按照《×县防汛应急预案》等要求,对辖区内处于低洼地带汛期易发生内涝的平房区和单体平房,重点对危房、水沟等进行全面认真检查,及时整治排查中发现的隐患;进一步加强县城区垃圾清理工作,应清尽清,不留死角,确保不发现垃圾堵塞排水管网的现象。
二是要强化基础,务必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全县上下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事关县城防洪防涝的基础工程、重点部位,尤其是之前出现过“问题”的基础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找隐患,补漏洞,决不留有任何死角;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排水管网的检查维护及清掏,完善重点区域警示标志,特别是对重点小区、重点地段、重点排洪沟渠强化巡查,确保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三是要完善机制,务必保证预案应急响应。全县的疫情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工作方案措施的紧急响应功不可没。在下一步的防汛防涝工作中,我们要按照防汛抢险组织体系及职责和应急联动机制的规定和要求,科学合理安排人员、物资,备足、备齐各类防汛防涝物资,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成立防汛防涝应急队伍,配齐排水除涝应急物资,一旦遇到排水不畅、积水严重的地方,随时能够实现强排,实现“随积随排”。
三、做好统筹协调,提升“三种能力”
一是要强化部门协合,提升组织领导能力。全县树立“一盘棋”思想,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和防汛防涝工作,尽职尽责,协同作战,自觉主动接受县人民政府疫情防控办和防汛防涝指挥部的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搞好联系沟通,协作配合,互通信息,决不出现管理“盲区”、责任“空档”,确保疫情防控和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二是要强化动员部署,提升宣传发动能力。我们要充分借鉴防疫工作宣传做法,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今日头条”等传统途径,普及防洪抢险、应急逃生知识,提升群众防汛避险能力;积极深入群众,宣传防汛防涝工作,深入的了解实际情况和群众需要,自觉参加到防汛防涝工作中来,履行防汛义务。
三是要强化应急值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县进一步理顺防汛应急值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准确掌握本辖区、本部门防汛防涝工作基本情况和工作动态;及时对本辖区、本行业的突发紧急事项、紧急信息进行上报;加强沟通,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协调联动,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度汛。
第三篇:立足实际抓科研 抓好科研促发展工作总结
立足实际抓科研 抓好科研促发展
省级科研兴校明星校园长工作总结 延长县实验小学----王延伟
王延伟,男,1971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现年46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参加教育工作,1999年2月竞聘为延长县郭旗镇中心小学校长,2004年8月竞聘为延长县张家滩镇中心小学校长,2010年8月竞聘为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校长,2014年8月竞聘为延长县小学校长,2016年8月至今在延长县实验小学担任校长。在担任校长的18年中,我始终立足实际、因校制宜、科学高效的抓细、抓精、抓实了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推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我本人于2013年被陕西省教育科学学院评为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校园长。现将近年来的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科研制度 加强学校教科研管理 为使教师的科研工作热情持之以恒,真正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科研理论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我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延长县小学、延长县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密切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教科室、年级组、教研组、教师四位一体的教科研工作网络。定期召开教科研共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采纳教师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校现有实际准确定位,确定出学期、教科研主题。建立健全了领导引领教研制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校本教研服务制度、校本教研评价制度等教科研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的完善,充分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了学校教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二)夯实科研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提高教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与能力,我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延长县小学、延长县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要求教科室、教学处、教研组要以课堂为基地,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教研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组织同年级同科目教师或全校同科目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定方式的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切实保障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二是建立健全教师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制度,创新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根据制度,精心安排好每周教师学习的时间、内容和主题。同时加强了学习考核,确保学习全 员参与,保证学习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三是搭建了年级组、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大赛、高效课堂展示、教学比武练兵、教师专业成长论坛等平台,提升了组内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四是搭建了教科室、教学处组织的优秀教师汇报课,精品课展示,教学经验大家谈等平台,进一步提升优秀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艺术和综合素质;五是通过派遣教师外出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讲座、赛课、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六是结合学校教师培养工作需要,邀请县、市、省专家来校进行师德专题讲座、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大幅提升了教师综合素养。七是以教学常规为抓手,定期组织开展了优质教案、优质案例、优质课、我的教育故事等各项评优活动,使我校教师在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结合中增长了才智、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八是坚持推行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制度,每周我都亲自带领学校中层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四次,听课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探讨,通过领导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动态,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的提升。九是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为研究核心,以深化“课例研究”为突破口,以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低起点、高要求,确立了“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行动即成长”的课题观念,认真做好了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实施和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的选 报、研究工作。减少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十是认真按照以强带若,以上带下,即省级带市级、市级带县级,县级带校级的原则,统筹安排好了学校现有的各级各类教学能手之间的帮扶工作,确定了帮扶关系,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帮扶内容、步骤和要求,扎实开展了名师之间的帮扶工作,加快了学校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工作。同时认真实施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十一是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对每学期评比的教科研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教研组按照制度给予了奖励,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取得的成绩
我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痴情,用教育科研为学校提供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尤其是我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延长县小学、延长县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培养出了郑延妮、王亚梅、赵红、高江荣、郝娟娟、秦霞等一大批省市县级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学校整体师资力量水平显著提高。师资力量的提高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我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教学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前三,在延长县小学担任校长的两年之中,延长县小学的教学质量 由原来的全县排名第九跃至全县第一。当前,延长县实验小学的教学质量也位居全县第二。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誉,各种集体荣誉捷报频传。在我担任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期间,学校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少工委评为“陕西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被延安市“优秀家长学校”、“文明校园”、“平安建设先进单位”、“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被中共延长县委、延长县人民政府评为“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绣金匾”荣获全国红军小学节目联合汇演金奖;“红军小学 红色希望”红色经典诵读荣获陕西省“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三等奖;“学习雷锋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征文大赛荣获陕西省教育厅、教育工委三等奖;“喜迎国庆 童心向党”红歌大赛荣获县级三等奖。在延长县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分别荣获市级文明校园、市级课堂教学改革优秀实验基地学校、市级书信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市级中小学规范汉字听写大赛小学组二等奖、省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示范校、省级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优秀奖、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和多次县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我本人于2013年3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为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先进个人;2014年9月荣获全国红军小学优秀校长荣誉称号;2015年9月被教 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中心、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组评为“少教多学”课题优秀校长;2016被选为延安市第五次党代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偏颇。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有点高不可攀,自身的理论功底薄弱,接触面窄,缺乏研究能力,研究工作无从下手;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压力大,工作忙,教育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一些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认为教育科研只是急功近利,搞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晋级加薪或者获取名利。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我们的老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老师中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品质。把“问题”变成“课题”的意识有待提高。
(三)很大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知识储备不够,知识更新过慢,对身边的教育资源不能进行很好的挖掘和利用。
(四)教师的科研问题选择和论证能力,科研计划的设计能力,科研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教科研的行动研究不够细致。教科研必须与教和学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科研的成果必须是教育实践的物化成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的教育科研中教与研往往脱节,教育研究浮于表面,教科成果也少有推广性和缺乏实践意义。学校主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教科研工作指导不够科学,在对许多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项目进行指导时,往往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根本没有能力对本校教科研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四、后期设想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教科研与教研三个层面明确教科研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使全教师树立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升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落脚点的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研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研机构的建设力度,设置专职的科研处,把教科研从教导处中单独分离出来,安排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负责教科研的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设备、经费和办公地点,使学校科研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
(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科研运行机制、教科研激励机制、教科研保障机制等教科研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科研制度管理水平,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
(四)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加强对学校主管教科研领导、教科研骨干教师、高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科研理念先进的教科研队伍。
(五)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长远规划,将服务帮助与领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实际,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密切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总结教科研工作得失,与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提升学校教科研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高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党委中心组学习资料
4月份党委中心组学习资料
学习主题:2015年两会与能源
主要内容
1.两会谈了哪些能源问题?一张图告诉你 2.政府工作报告8提“能源”8提“环保” 3.能源电力十大热点话题
4.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谈新电改方案
5.《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全文 6.解读文章:从“国发”五号文到“中发”九号文:新电改谁将受益
两会谈了哪些能源问题?一张图告诉你
8提“能源”8提“环保”
编者按: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18000字,其中与能源、环保相关的内容接近1800字,8次提到“能源”,8次提到“环保”,6次提到“节能”。对能源革命、国际合作、节能减排等作了具体部署。梳理其中的能源要点,看看2014年和2015能源之路。
2015年总体部署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全面实行居民阶梯价格制度,加强价格监管。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加快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
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电力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等进口。
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电力、油气等重大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
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用上电。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等建设。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能源、水利、生态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
我国是海洋大国,要编制实施海洋战略规划,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2014年成果
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国家能源局规划12条电力外送通道。
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减少3%左右和5%左右。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和民生。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2014年回顾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扎实推动重点改革。能源、环保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
2014年成果
印发了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启动煤炭资源税改革,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深圳进行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能源监管行动计划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建立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我国核电进入重启提速发展期。走出去
电力、油气等领域对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2014年成果APEC能源部长会议发表《北京宣言》;中俄签署 《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中美签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巴签署协议,国家电网获得巴西输电项目。
(摘自:中电新闻网)
能源电力十大热点话题
热点1:废气治理、环保监测、执法力度加大将给环保行业带来更多机会 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3月1日下午在首次媒体座谈会上明确表示,环保工作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同时扭转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态,要让守法成为常态。环保产业也有望迎来更大发展。
热点2: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 随着南北车合并案的推出,今年还有哪些行业的国企有望迎来合并重组,这也是各界关心的问题。市场对国企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认可度之高不容小觑,国企改革主题有望成为2015年最具爆发力的投资题材之一已成广泛共识。下一步,建筑、电力、铁路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众多央企,还将面临大规模的合并重组。
热点3:新电改方案将出 春节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已经审议核定新电改方案,并将在两会前后对外印发。由此可见,两会期间,电力体制改革是规避不去的热点。
热点4:油气改革待破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公布在即,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作为我国能源领域改革的重头戏,相关改革方案已在抓紧研究制定。
热点5:扶持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交了《关于扶持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提案》的提案。不过,有业界分析称,在节能环保重任下,光伏建筑一体化存在较大市场空间,但成本高、无标准等因素还是令这一出路充满挑战。
热点6:分布式光伏发电需免税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交出了本次两会的提案。他指出,分布式光伏要发展,需尽快做到“免税、补贴、简手续”。这已是刘汉元多次带着与光伏产业发展相关的提案上会。此外,补贴资金与并网手续存在制约。刘汉元称,多数地区还做不到按月发放国家补贴,且备案并网验收程序亦过于繁琐,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针对广大家庭用户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和发展。
热点7:新能源汽车市场
本次,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体现了政府要治理环境的决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本次汽车行业的重中之重。这无疑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不过,新能源汽车到底是未来的汽车产业的方向,还是只是时下车企为应付公众的一碗心灵鸡汤?有着政府扶持,2015年新能源汽车能否引爆汽车市场? 热点8:放开电池技术路线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应将微型电动车纳入其中。他还建议,放开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在鼓励发展锂电池的同时,支持铅蓄电池上市企业转型升级。
热点9:海上风电性价比更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小琳在《协同行动,突破海上风电发展瓶颈》提案中提出,在我国当前可供集中开发的几块清洁能源资源中,包括西南水电、西北风电和光伏,海上风电在技术经济上更具优势。同时与我国经济区域布局,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高度一致。为此,她建言:统一做好资源普查,出台海上风电整体战略规划,协同技术攻关,改进审批机制和电价形成机制,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在“十三五”取得跨越发展。
热点10:中、西部成为清洁能源基地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可充分利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量沙漠、荒山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中、西部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未来的清洁能源基地。刘汉元建议,我国应把西部丰富的光伏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战略选择,加大“十三五”期间的“西电东送”骨干网络建设,加速推进西部以光伏发电为核心的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
通过分析发现,在两会期间,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分布式光伏发电、电力设备等热点话题引起热议,来自能源和电力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纷纷献计献策。
(摘自:北极星电力网)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新电改方案即将出台
编者按: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加快,路径日渐清晰,两会期间就电力体制改革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对确保改革成效有何建议?等问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答记者问。
王禹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力体制改革。《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
电力体制改革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要构建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要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四是要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五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
具体的改革措施:一是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有效竞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是理顺电价形成机制,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把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三是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完善政府公益性调节性服务,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四是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五是优化电源和电网布局,加强电网统筹规划,完善电力监管措施和手段,改进监管方法。
电力体制改革关系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社会影响大,必须有序稳妥推进,确保改革成效。一是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明确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抓好落实。三是相关市场主体要积极参与,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落实,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保障电力安全和可靠供应。四是要做好宣传,凝聚共识,让社会各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五是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王禹民:统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只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真正提高电力生产和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力服务质量和水平。电力市场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统一开放、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现代电力市场。
推动电力市场建设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发电、配售电等电力业务,为电力市场化交易创造条件。二是加快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和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能产生价格信号的交易机制,实现节能环保经济调度,使价格信号有效地引导电力投资、生产及消费。三是强化市场监管,确保市场公平开放、有序竞争。
结合我国国情和电力工业实际,电力市场建设要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原则推进。一方面要规范现有各类交易,包括电力大用户直接交易、跨省区电能交易、发电权交易、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等,抓紧修改完善相关市场交易规定和规则,扩大交易规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能形成有效市场价格信号的交易机制试点,促进建立真正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化机制。
电力改革不断深化,对电力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简政放权后要实行同步监管,通过有效监管,促进战略、规划、政策的有效实施。
按照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做好以下监管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二是加强电网公平开放监管,确保市场主体的公平无歧视接入和电网之间互联互通。三是加强垄断环节的成本价格监管,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四是加强供电监管,促进供电企业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电力用户权益和普遍服务义务落实。五是加强电力安全监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摘自:北极星电力网)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5〕9号(2015年3月15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解决制约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促进电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电力行业破除了独家办电的体制束缚,从根本上改变了指令性计划体制和政企不分、厂网不分等问题,初步形成了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
一是促进了电力行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6亿千瓦,发电量达到5.5万亿千瓦时,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回路长度达到57.2万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到30.3亿千伏安,电网规模和发电能力位列世界第一。二是提高了电力普遍服务水平,通过农网改造和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供电可靠性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三是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体系。在发电方面,组建了多层面、多种所有制、多区域的发电企业;在电网方面,除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组建了内蒙古电网等地方电网企业;在辅业方面,组建了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两家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企业。四是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在发电环节实现了发电上网标杆价,在输配环节逐步核定了大部分省的输配电价,在销售环节相继出台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居民阶梯电价等政策。五是积极探索了电力市场化交易和监管。相继开展了竞价上网、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跨省区电能交易等方面的试点和探索,电力市场化交易取得重要进展,电力监管积累了重要经验。
同时,电力行业发展还面临一些亟需通过改革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交易机制缺失,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售电侧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市场交易有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节能高效环保机组不能充分利用,弃水、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区窝电和缺电并存。二是价格关系没有理顺,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现行电价管理仍以政府定价为主,电价调整往往滞后成本变化,难以及时并合理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各类规划协调机制不完善。各类专项发展规划之间、电力规划的实际执行与规划偏差过大。四是发展机制不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困难。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设备制造产能和建设、运营、消费需求不匹配,没有形成研发、生产、利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五是立法修法工作相对滞后,制约电力市场化和健康发展。现有的一些电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现实需要,有的配套改革政策迟迟不能出台,亟待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依据。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事关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国务院转批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社会各界对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推进改革的社会诉求和共识都在增加,具备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扎实的工作基础。
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制体系,为建立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兼顾改到位和保稳定。通过改革,建立健全电力行业“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努力降低电力成本、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实现供应多元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安全可靠性,促进公平竞争、促进节能环保。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是: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继续深化对区域电网建设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制研究;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可靠。体制机制设计要遵循电力商品的实时性、无形性、供求波动性和同质化等技术经济规律,保障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动态平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
坚持市场化改革。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开展有效竞争,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格局,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电价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坚持保障民生。结合我国国情和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妥善处理交叉补贴问题,完善阶梯价格机制,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价格相对平稳,切实保障民生。
坚持节能减排。从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出发,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完善有序用电和节约用电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强化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电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优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
坚持科学监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管理重点放在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实施,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电力监管机构、措施和手段,改进政府监管方法,提高对技术、安全、交易、运行等的科学监管水平。
三、近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有序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
1、单独核定输配电价。政府定价的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自然垄断环节。政府主要核定输配电价,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电压等级核定。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照其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所对应的输配电价支付费用。
2、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放开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把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合理确定生物质发电补贴标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用户或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通过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购电价格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政府性基金三部分组成。其他没有参与直接交易和竞价交易的上网电量,以及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用电,继续执行政府定价。
3、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结合电价改革进程,配套改革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过渡期间,由电网企业申报现有各类用户电价间交叉补贴数额,通过输配电价回收。
(二)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
4、规范市场主体准入标准。按照接入电压等级,能耗水平、排放水平、产业政策以及区域差别化政策等确定并公布可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准入标准。按电压等级分期分批放开用户参与直接交易,参与直接交易企业的单位能耗、环保排放均应达到国家标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产品和工艺属于淘汰类的企业不得参与直接交易。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制度,支持环保高效特别是超低排放机组通过直接交易和科学调度多发电。准入标准确定后,升级政府按年公布当地符合标准的发电企业和售电主体目录,对用户目录实施动态监管,进入目录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可自愿到交易机构注册成为市场主体。
5、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有序探索对符合标准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赋予自主选择权,确定交易对象、电量和价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输配电价向电网企业支付相应的过网费,直接洽谈合同,实现多方直接交易,短期和即时交易通过调度和交易机构实现,为工商业企业等各类用户提供更加经济、优质的电力保障。
6、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机制。构建体现市场主体意愿、长期稳定的双边市场模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干预市场主体的合法交易行为。直接交易双方通过自主协商决定交易事项,依法依规签订电网企业参与的三方合同。鼓励用户与发电企业之间签订长期稳定的合同,建立并完善实现合同调整及偏差电量处理的交易平衡机制。
7、建立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新机制。适应电网调峰、调频、调压和用户可中断负荷等辅助服务新要求,完善并网发电企业辅助服务考核新机制和补偿机制。根据电网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建立用户参与的服务服务分担共享机制。用户可以结合自身负荷特性,自愿选择与发电企业或电网企业签订保供电协议、可中断负荷协议等合同,约定各自的服务服务权利与义务,承担必要的辅助服务费用,或按照贡献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8、完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按照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节能、环保、安全的原则,采取中长期交易为主、临时交易为补充的交易模式,推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域在政府指导下建立规范的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使电力富余地区更好地向缺电地区输送电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调剂余缺的作用。积极开展跨省跨区辅助服务交易。待时机成熟时,探索开展电力期货和电力场外衍生品交易,为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提供远期价格基准和风险管理手段。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
9、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电力技术特性定位电网企业功能。改变电网企业集电力输送、电力统购统销、调度交易为一体的状况,电网企业主要从事电网投资运行、电力传输配送,负责电网系统安全,保障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按国家规定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继续完善主辅分离。
10、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收入来源,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确保电网企业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益水平。规范电网企业投资和资产管理行为。
11、组建和规范运行电力交易机构。将原来由电网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实现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运行。电力交易机构按照政府批准的章程和规则为电力市场交易提供服务。相关政府部门依据职责对电力交易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12、完善电力交易机构的市场功能。电力交易机构主要负责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负责市场交易组织,提供结算依据和服务,汇总用户与发电企业自主签订的双边合同,负责市场主体的注册和相应管理,披露和发布市场信息等。
(四)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3、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根据市场发育程度,直接交易的电量和容量不再纳入发用电计划。鼓励新增工业用户和新核准的发电机组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其电量尽快实现以市场交易为主。
14、完善政府公益性调节性服务功能。政府保留必要的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计划,以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确保维护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运行,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依照规划保障性收购。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电能服务、实施需求响应等,促进供需平衡和节能减排。加强老少边穷地区电力供应保障,确保无电人口用电全覆盖。
15、进一步提升以需求侧管理为主的供需平衡保障水平。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向,从需求侧和供应侧两方面入手,搞好电力电量整体平衡。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水平。常态化、精细化开展有序用电工作,有效保障供需紧张下居民等重点用电需求不受影响。加强电力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响应水平,确保紧急状态下社会秩序稳定。
(五)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
16、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按照有利于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和提高配电运营效率的要求,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的有效途径。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
17、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根据开放售电侧市场的要求和各地实际情况,科学界定符合技术、安全、环保、节能和社会责任要求的售电主体条件。明确售电主体的市场准入、退出规则,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各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电网企业应无歧视地向售电主体及其用户提供报装、计量、抄表、维修等各类供电服务,按约定履行保底供应商义务,确保无议价能力用户也有电可用。
18、多途径培育市场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高新产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售电主体直接购电;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主体,允许其从发电企业购买电量向用户销售;允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或微网系统参与电力交易;鼓励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和节能服务公司从事售电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投资和组建售电主体进入售电市场,从事售电业务。
19、赋予市场主体相应的权责。售电主体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通过电力市场购电,包括向发电企业购电、通过集中竞价购电、向其他售电商购电等。售电主体、用户、其他相关方依法签订合同,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约定交易、服务、收费、结算等事项。鼓励售电主体创新服务,向用户提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和用能咨询等增值服务。各种电力生产方式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电力基金、政策性交叉补贴、普遍服务、社会责任等义务。
(六)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
20、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主要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融合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21、完善并网运行服务。加快修订和完善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相关管理办法,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上网,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其他电影、电网的有效衔接,依照规划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解决好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加快制定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制造、组装、并网、维护、改造等环节的国家技术标准。
22、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监督管理。规范自备电厂准入标准,自备电厂的建设和运行应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和电力规划布局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和环保排放标准,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调峰义务。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应按规定承担与自备电厂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完善和规范余热、余压、余气、瓦斯抽排等资源综合利用类自备电厂支持政策。规范现有自备电厂成为合格市场主体,允许在公平承担发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条件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23、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积极开展分布式电源项目的各类试点和示范。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支持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根据各自条件,因地制宜投资建设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燃气“热电冷”联产等各类分布式电源,准许接入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络和终端用电系统。鼓励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与用户合作或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分布式电源。
(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
24、切实加强电力行业特别是电网的统筹规划。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电力规划职责,优化电源与电网布局,加强电力规划与电源灯规划之间、全国电力规划与地方性电力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提升规划的覆盖面、权威性和科学性,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各种电源建设和电网布局要严格规划有序组织实施。电力规划应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依法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经法定程序审核后,要向社会公开。建立规划实施检查、监督、评估、考核工作机制,保障电力规划的有效执行。
25、切实加强电力行业及相关领域科学监督。完善电力监管组织体系,创新监管措施和手段,有效开展电力交易、调度、供电服务和安全监管,加强电网公平接入、电网投资行为、成本及投资运行效率监管,切实保障新能源并网接入,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居民供电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加强和完善行业协会自律、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政府、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26、减少和规范电力行业的行政审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取消、下放电力项目审批权限,有效落实规划,明确审核条件和标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完善市场规划,保障电力发展战略、政策和标准有效落实。
27、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要建立企业法人及其负责人、从业人员信用纪录,将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使各类企业的信用状况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加大监管力度,对企业和个人的违法失信行为予以公开,违法失信行为严重且影响电力安全的,要实行严格的行业禁入措施。
28、抓紧修订电力法律法规。根据改革总体要求和进程,抓紧完成电力法的修订及相关行政法规的研究起草工作,充分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加强电力依法行政。加大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力度。加快能源监管法规制定工作,适应依法监管、有效监管的要求,及时制定和修订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四、加强电力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
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试点先行的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改革规范有序、稳妥推进。
(一)加强组织协调。完善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改革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明确中央、地方、企业的责任,确保电力体制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积极营造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大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浓厚氛围,加强改革工作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三)稳妥有序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各方共识的基础上有序、有效、稳妥推进。逐步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对售电侧改革、组建相对独立运行的电力交易机构等重大改革事项,可以先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
(摘自:光电新闻网)
从“国发”五号文到“中发”九号文:新电改谁将受益
编者按:从国发2002年5号文,到中发2015年9号文。电力体制改革历经十三载,终于重装上阵。本轮电改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体制改革为背景,高层强势推动,原电监会改革派班底入主能源局之后具体执行。最终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表,规格远超上轮电力体制改革。就其内容实质而言,并未超出“5号文”的范围,部分内容也未能让改革派完全满意,但是从实际效果而言,新电改催生新增市场,释放改革红利已不存在疑问。新电改内容如何,亮点何在,如何实施,谁将受益?
新电改内容:1+N
这份名为《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共分七大条二十八小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3+1+1“三放开、一加强、三独立”。辅以N个实施细则,部分已制定完成。
三放开、一加强、三独立:
·放开新增配售电市场,放开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公益性调节性以外的发电计划放开
·交易机构相对独立
·加强政府监管,强化电力统筹规划,强化和提升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性供应水平
有序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机制:输配电价、市场电价、交叉补贴 完善市场化交易;
准入、多方交易、市场规则、辅助服务、跨区跨省交易 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定位电网职能,亮点)电网定位、电网运营模式、交易机构、交易机构职能 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开放发电市场,亮点)缩减计划、公益性电量和可再生发电、需求侧 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开放售电市场,亮点)
配电、售电、多途径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 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单列,亮点)
自发自用、并网服务、自备电厂、放开用户侧分布式 统筹规划,加强监管。
加强规划、加强监管、减少审批、建设信用体系、修订法规 新电改逻辑:放松对竞争领域管制+加强对垄断领域监管
第一象限范围逐步扩大,第二第三象限逐步向第一象限靠拢,第四象限刚性不可动摇 新电改实施路径:四环节
· 准确界定电力行业各环节性质 · 实现符合电力行业特点的网运分开
· 完成自然垄断环节、公益公用事业的政府定价 · 搭建电力市场,放开竞争环节价格 新电改实施步骤:从单兵突进到全面推进
· 试点单兵突进:2015至2017年,电改主要以试点为主。方案下发后,符合条件的省份均可上报各自方案,目前深圳试点进展最快,有望在今年完成电力市场搭建,发出第一张售电牌照。其他排位靠前的地区:蒙西、云南、浙江等。
· 改革全面推广:乐观估计2018年之后,建立以区域为中心的电力交易市场,实现全国范围内电力市场建设。
新电改亮点
· 电网定位明确:电力输送高速通道
· 分布式能源:方案单列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内容,呼应新电改最重要目的——促进新兴生产力发展。· 发电、售电放开:催生新市场和新机会
· 交易相对独立:交易平台从电网系统剥离,将催生区域电力交易所。
· 高规格前所未有:定稿上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出,彰显改革决心。
谁会成为售电主体
· 高新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成立售电主体 · 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售电主体 · 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事业公司 ·节能服务公司
·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 谁是新电改受益者
第一波受益者:具有竞争力的发电企业+第一批售电牌照获得者
· 试点区域内有望获得售电牌照的企业。售电市场放开是新电改最值得期待的部分,预计第一批牌照将发放给试点区域内拥有国资背景的发电公司。
相关标的:深圳能源、深南电A、粤电力A等
· 龙头发电企业。发电计划放开之后,竞争将造成市场分化。尤其是拥有优质水电、坑口煤电、核电等成本较低发电资产的企业,以及形成规模效应的发电集团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相关标的:长江电力、国投电力、桂冠电力等 第二波受益者:分布式能源
· 电改将解决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体制性障碍,进而催生多种商业模式解决分布式目前遇到发展瓶颈,最后达到促进分布式发展的结果。
相关标的:爱康科技、阳关电源、林洋电子等
第三波受益者:致力于电网自动化,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电力设备企业
能够整合电力数据信息与金融服务,在碳交易等领域或能源服务领域有独特优势的企业。
相关标的:智光电气等
(摘自:太阳能光伏网)
第五篇:党委中心组学习方案
百育镇党委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百色市第三次
代表大会精神专题会议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百色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更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是当前我镇党组织和党员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做好专题学习会各项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时间:2011年10月17日(星期五)下午15:00-17:30
二、地点:二楼小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全体班子成员
四、议程安排
主持人:镇党委书记翟京神
1、镇党委书记翟京神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色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
2、与会中心组成员结合我镇工作实际进行自由发言。
3、书记总结讲话。
五、相关工作
1、书记讲话材料、会议通知、学习资料印发、会议记录由办公室负责。
2、会场布置、茶水供应等由办公室负责。
会标:百育镇党委中心组学习贯彻百色市第三次党代表大会精神专题会
中共百育镇委员会2011年10月13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