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解决学得累学得烦
有效解决“中学生学得累和烦”的管理措施和策略
一、中学生学得累,学得烦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对学习感到劳累和厌烦,是中国教育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溆浦县也同样表现非常突出,例如,我发现我校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虽然教师对他抓得较,但他觉得累,不愿多学,相信在座各位与我应该有同样。那么,为什么学生对学习感到累,感到烦呢?
我首先来分析累和烦本身的含义。累,按常理讲,是做某种事时间太长,或难度太大,超出了人能承受的范围,对学生而言,常常有如下三个因素使学生对学习感到累:一是学习时间太长,二是学习任务量太大,三是学习难度太大。烦,是一种情绪反应,一种学习心态,学生心中不愿意学习,厌倦排斥学习,但又不得不去学,于是更加烦。
刚才是单独分析了累和烦,接下来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看,更能明确其中的多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
因累而烦:有句话叫着:物极必反,当学生学习太累时,他就会厌倦排斥学习。特别是这些十几岁的未成年人,他们情绪性很强,意志力和持续力很弱,因此,适度学习,学生会感到快乐,过度了,就变成了痛苦。第二种情况:
因烦而累:这种情况最容易被忽略,却更普遍地存在。有很多学生对学习感到累,其实并不是前面说的那过度学习的累,而是怕苦怕累,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的认知心理出现问题,他厌倦学习,不愿学习就会觉得学习很艰难,很辛苦,很劳累。
综上所述,累和烦是客观性原因和主观性原因紧密交织而产生的,客观性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调查得出结论,而主观性的原因却更加隐蔽,更加复杂,需要教师做更深层的研究。
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策略。
学生学得累,学得烦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原因,因此,在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上,需要学校领导从多个维度来考虑,如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关注,教学优化,等等。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认知态度,二是通过心理辅导进行情绪的疏导和释放,三是从教学研究角度实现安排合理,任务得当,四是通过学校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实现学习的劳逸结合。
接下来结合我校的具体做法重点谈谈如何解决学生学得累学得烦这一问题。
首先,我校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如安排班主任直接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再安排了一次全校范围内的不记名问卷调查,有针对性调查学生的学习感受。直接观察,第三步,要求班主任在开家长会反馈小孩对学生的感受。第四步要求班主任对学得累学得烦感受强烈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原因。以上四步是由学校统一规划,由各部门具体落实,最后由政教处分析材料,写出这一问题的总体结论。
其次,我校德育处设计出系列的主题式教育活动。比如我校在本学期第一个月开展了励志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前半个月,我校开展了向名人学习的德育活动,选取一些勤奋读书最后有所成就的名人传记,以及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励志作品,供学生学习,后半个月,我校开展了向榜样学习的学习活动,在班内和年级内选出学习优秀学生,以他们为主,全校开展了一次“我学习,我快乐”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活动。后面几个阶段,德育处将开展理想教育,挫折教育,惜时教育,这些教育以活动的形式开展,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增加了互动,体验和情感,效果很好。
第三,我校教导处设计出系列优化教法和学法的教研活动。第一步通过教导处促使各学科必需控制好课后作业的任务量。由班主任负责各学科之间的协调,每天最多布置三个学科的作业,最科作业在30分钟以内,避免各科同时布置作业。第二步,要求在教学上,做到知识的优化和趣化。优化课堂知识,使知识条理清晰,安排合理,趣化,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对知识进行包装,以优化和趣化为目的,教导处开展了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每学期每学科推出一堂示范课,学校对各科的示范课进行评定并设奖鼓励。学生在校度的时间主要是课堂时间,因此,狠抓课堂教学,让知识本身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快乐,这种来自知识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第三步,由班主任负责,安排两项学习方面的专题活动,一是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二是在班内开展学习交流和一对一互助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第四,我校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打造中学生的“阳光心态”。优化教学研究,主要是减少客观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主要是增加学生的理性认知。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不足,情感有余,因此,在提升他们的理性认识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感。我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班主任值班,让情绪低落内心烦躁的学生有机会倾诉和发泄。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知心姐姐与你谈心”常规活动,设立专门的信箱,可鼓励学生写信把自己内心的烦恼说出
来,“知心姐姐”老师会针对学生的情况简要回信。心理咨询室主要由有经验的班主任构成,而“知心姐姐”主要由年轻男女老师构成。学校提供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心理帮助活动,一是能适应不同性格的学生,二是能做到互补,例如,心理咨询室经验丰富,晚给学生有意义的帮助,而“知心姐姐”团队年轻,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打开学生心扉,这两个团队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保持着工作上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校针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做法,这些做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之前,有很多学生害怕学习,厌倦学习,抗拒学习,家长也埋怨学校作业太多,去年开始,我校通过系统规划,并逐一落实以上几点措施,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学生在校的精神状态与以年完全不同了。当然,这只是这一专题研究的开始,以后我校将会继续深入这一专题的研究。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学得快乐 学的有效
如何让学生学得快乐 学的有效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教学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知识的转化、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如我在教有关Postcards这一单元中,先让学生预习,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中外节日的名称、日期、庆祝内容等相关知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筛选、整合,制作成幻灯片,配好录音,课堂上再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节日。整个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而且学生在搜集、整理、表演、制作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利用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语言。
二、培养自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不断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比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后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讨论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这些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带来自信、带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应该做到“三个提倡”:提倡学生多开口,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学生标新立异。我每两周都要设一堂英语自由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鼓励他们大胆、无拘无束,唱英语歌曲,上台用英语说简短的话,通过英语互相谈论兴趣爱好、新闻趣事、学习成绩等。这样一来,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三、师生和谐,让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且是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具体来说,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教师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
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课学生自读单词、句型、课文,互相纠错,纠正发音,必要时跟录音读,模仿纯正的语音语调。
3.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交流以及汇报的时间。
4.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自觉培养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勇于创新的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而且敢于开口、勇于质疑了。
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去实践,学生就会对课堂充满兴趣,提升自信,敢于质疑,那么我们的课堂,学生一定能学得快乐,学得高效,新课改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学得会吗(共)
学得会吗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情感,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这时的坚持和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些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就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学会放弃,在落泪之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身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體鱗傷的愛并不一定刻骨銘心。這一段情深緣淺,走到今天,已經不容易,輕輕地抽出手,說聲再見,真的很感謝,這一路上有你,曾說過愛你的,今天任然愛你。只是爱你,却不能与你在一起。一如爱那原野的火百合,爱他却不能携他归去。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都令人心醉。是不能拥有的遗憾让我们更感到缱眷,是夜半无眠的思念让我们更感到留念。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久远。
收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她我才遇到你,继续走吧,你终将收获自己的美丽。爱情没有永久保证书,一个永远不想失去的人,未必是爱你的人。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他,有些人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所喜欢的东西,但是他在追逐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无法弥补的。也许代价是沉重的到最后还不会被他发现。
有时候强求一样东西令自己身心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再者,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瞧的”,一但得到,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他其实并像原本想象中那么好。所以“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当你喜欢一种东西,得到它并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第四篇:让学生学得有趣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组织学生为花坛写温馨的宣传用语,为教学楼内部选择格言警句、写凡人小语,为校园广播站积极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有趣有味地学。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你会,你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第五篇:习得—学得 讲稿
一、Krashen的习得—学得假说
1、习得—学得假说提出背景 1、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对母语的掌握形式是一个特殊的过程。他们天生就具有特殊的语言学习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母语语言能力。他还认为,儿童是在无意识地内化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因此人们不必教授儿童学习母语,也不用纠正他们的语法错误。乔姆斯基还将个体有关自己语言知识的抽象能力称为“语言能力”,将在具体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称为“语言使用”。自从有了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人们对语言能力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语言教学界也开始接受这样的观点:将个体所获得的语言能力视为与个体所获得的与其他知识不同的东西。认为这种能力具有天赋倾向,而且其过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然成长过程。人们自然也将个体母语的获得过程与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进行比较,找出并研究它们在语言掌握过程中的不同点。
在乔姆斯基的理论基础上,克拉申提出了他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由五大假说构成,其中习得—学得假说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2、习得—学得
习得—指以获取信息或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语言学习过程,是一种潜意识的学习,是不明显的、非正式的和自然的学习。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语言,只意识到在用语言交流,因而其结果也是潜意识的。
学得—指有意识的语言规则的学习,是明显的、正式的、系统的和非自然的学习。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即语法。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阅读语法书了解到了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能感悟和谈论这些规则。
二、习得与学得的特征
习得与学得的过程特征
“习得”的过程是非正式的,是在自然语境中进行的,是以无意识或弱意识或下意识为标志的,并且不按明确的规则学习,不改错;
“学得”的过程是正式的,是在教学语境中进行的,是以有意识或强意识为标志的,并且按明确的规则学习,还要求改错。习得与学得的经验特征
克拉申认为二语“习得”是在自然语境中的下意识过程,像儿童学母语那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且不刻意学习明确的语言规则。如此,学习者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强调的是感性认识。
“学得”则是学习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经验,对二语学习者来说是间接经验,这种看法是强调间接经验,强调理性认识。习得与学得的认识特征
对于克拉申所严格区分的习得与学得来说,习得以强调外因为主,而学得以强调内因为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习得与学得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比另一个更好,更重要。当语言环境不够良好时就要改变这一外因,加强习得;而当学习者语言认知结构不够良好时,就要努力改变学习者的内因,完善语言认知结构,加强学得。
习得与学得的思维特征
克拉申的完全“习得”强调通过接触模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二语,积累经验,再将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是由特殊到一般,其思维特征是归纳。而 “学得”则是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事物,是依靠已知去认识未知,是由一般到特殊,其思维特征是演绎。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当今世界上受关注程度最高的的理论之一。支持者或反对者都无法回避。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激发了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以及教学方法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陷。
三、习得—学得区别假说的缺陷
1、对习得假说的批评意见
习得假说强调,习得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学习者通常意识不
到自己在学习语言,而只能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语言。这种观点乃建立在对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的比较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根据语言本质而认定的学习论的基础上。实际上语言学习就是获得新的语言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新项目,首先要设法理解,通过练习,熟悉后才能运用,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学习者有意识的心理过程。
习得假说认为习得的对象是意义而不是形式。实际上,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不可分。一定的语言形式必须表达一定的意义,而一定的意义必须依靠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语言必须通过语音、语法、词汇的有规则的组合才能表达意思。无论学习哪种语言,我们首先感知的是它的形式,然后才是它的意义。如果离开了语言的形式,就无法感知它的意义。同样地,意义的表达也离不开一定的语言形式。成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绝不会像习得假说认为的那样,只注意他要表达的或理解的意义,而不注重语言形式。
克拉申将二语习得完全等同于儿童的母语习得,这一点是不科学的。成人学习外语与儿童习得母语虽有相似之处,却有很大区别。相似之处:①需要输入语;②内化语法规则体系。区别者之处:①在一般情形下,成人学习外语是有意识达到一定目的的,不是自然习得;②成人的记忆,模仿能力低于儿童,也不具有像儿童那样习语以维系生活的动机;③成人学习的难点,首先是语言形式,而不是意念,在教学中,语言输入必须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儿童习语无所谓难易;④成人的惧怕、紧张、焦虑心理高于儿童,因成人是“明知而学”;⑤成人喜欢阅读、思考,借助概念理解等;⑥成人没有儿童那么多的学习时间。所以,成人学习外语与儿童习得母语大相径庭。
2、对学得假说的批评意见
“习得”和“学得”有无接口方面。克拉申认为“学得”和“习得”是两种既不相同又不能相互沟通或转换的过程。“学得”的语言知识无法转换为语言习得系统的知识,也不能用来在自然交际环境中表达说话者要表达的意义,只能发挥监察作用,人们使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主要来自习得的知识而非学得的知识。学得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有意识的,据此而获得的知识只能用于习语初期的监察。但是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不管是学得和习得的知识都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关键是两者都必须通过反复运用,并在反复实践中加以修正和发展,通过外化和内化,变成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交际。克氏将习得与学得对立,不符合教学的实践经验。人们都认为两部分所得知识必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交际作用。
克拉申强调“习得”表现在口语方面,“学得”表现在对课堂作业或考试的“监察”方面。这种区分是从狭义来看的,明显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学得的知识不只是发挥监察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了语法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工具。学得的知识,在输入时有助于对输入的理解,在输出时有利于创造,所以它的作用不只是监察。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仅仅限于口头交际,更需要使用一些书面文字进行交流。从广义上来讲,文字交流也是语言习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进城的农民汉子竟然找不到厕所,原因就是他不识字。我们能说他充分习得了汉语语言吗?我们只能说他过了汉语的听说关,可以进行口头交际;但却没有过文字关,因为在需要文字交际的地方他却无能为力,他仍被看作一个文盲。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大多是以文字为媒体的,如网上浏览,报纸,外文杂志或小说等。而一个文化与另一个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是以文字为主要载体。一个连文字都不识的人怎么去从事翻译、写作?我们不会把一个口若悬河但一字不识的人看作是一位语言学习的成功者。所以从广义上讲,习得应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不应把“习得”和“学得”分隔开来,它们应该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不可分割的。
四、习得—学得区别假说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基础性研究,能使教师和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本质及学习现象有新的更科学的认识。因此理性地看待克拉申习得—学得假说对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对待语法教学。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输入更易于理解,学习者可系统化地接触语言,并由浅入深对语言进行分级处理;学习者更易于把接受的语言信号分解成可理解的语言单位。成人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知识基础,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仅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定的语法知识可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其自学效率,也可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此,在强调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加强词汇学习和词汇教学。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基础,有意识学得的词汇既可以用来理解也可用来交际。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已把目光转向了词汇教学和词汇习得,词汇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词汇法在我国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今外语教学面向意义就体现了教学中心向词汇的转变。全面准确地认识克拉申的监察理论及其习得—学得假说,不但不会导致学习者认识上的混乱,相反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外语学习的本质及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教学的政策、方法和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决心。 把“习得”和“学得”有效结合起来。没有“学得”知识的积累,“习得”一门语言就无从谈起;而只有“学得”的知识,却没有“习得”的能力,外语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课堂上,无法发挥交际的功能。因此,这两者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说不分你我,浑然一体。“学习”是量变,而“习得”则是质变。从本质上讲,“习得”是一个高级的学习过程,它是“学习”的语言知识的领悟与内化。所以我们不应该偏颇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