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执业医师学习方法及经验
中医执业医师学习方法及经验
2009-5-26 9:41 【大 中 小】
在《黄帝内经》这部我国现存较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对学习中医学的方法,曾作了精辟的阐述。此即《素问。著至教论》中所谓之“诵、解、别、明、彰”。《太素》卷十六脉论注称其为习医之道。我们以为这五个方面可以作为学习中医学所需要把握的主要方法与要求。
(一)诵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使学员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广泛和概略的了解,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二是背诵,即对学习内容中的关键或重点必须熟读牢记。需要夸大指出的是,对于学习中医学熟读经典、背诵原文警句的确十分必要,应把背诵当作是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切勿偏废。《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分歧,难以奏效”。可见“背诵”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识清是为了正确地临床辩证。总之背诵的目的是要实用。假如药物的性能功效、方剂的组成配伍、经络的分布循行走向等等不能熟读牢记,那还能学好中医吗?当然夸大背诵但要有选择有重点。前人编写的很多歌赋、口诀等正为此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在背诵中又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即所谓诵而能解也。附带说一下很多著名的中医专家学者,在背诵记忆上都颇具功底,例如我院的吴考教授虽已年近九旬,但对《内经》、《伤冷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主要内容至今仍能背诵,令
人赞叹!亦足见吴老早年在背诵方面的功底之深。
(二)解
晓悟、理解之谓。学习中医学,必须深进理解每一门课程的中心内容,对如阴阳五行、躲象、经络等基本概念要弄懂弄通。由于中医理论的形成,大多是从直观和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中上升为理论的,并多以取象比类的方法作为架购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因此中医理论的不少概念较为抽象,且其文辞多古奥、义理颇精深,所以
学习时对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应深刻理解,方能解其精微、洞悉其要,并对其之难点、疑点作出分析与解释。为了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除了必须对教材要勤读、勤写、勤思、善思而外,还应从自学是以学生单方面活动为主的特点出发,留意以下两点。一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和阅读参考书籍与资料,例如《辞源》、《康熙字典》、《简明中医辞典》及有关方面编写的自学丛书或辅导资料等。借助于这些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深进地领会学习内容和《内经》、《伤冷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奠定学员的中医学根底大有助益。另一点是还可以通过社会助学如参加自考辅导班的学习,或求教于师友的指点及相互交流,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进理解
与分析鉴别。
(三)别
即分开、区别之意。自学者在对教材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通过书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或阅读自学丛书或辅导资料等方法,对其主要内容加以对比、分析、综合、回纳,从而使学生做到一方面既把握它们的共性,以利于对该章节中心内容和基本概念的总体熟悉和全面理解;又能鉴别分析它们各自的个性,以利于捉住某一部分内容的特点。这可以用“把握共性,全面理解;分析个性,捉住特点”十六个字来概括。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对比,回类鉴别,就能达到区别异同,以强化记忆的目的。总之须分辨条理,方可区别主次把握要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正如《内经》
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素问。至真要大论》)
(四)明
即在诵、解、别的基础上,能够系统把握、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精微,明确其义理,谓之“明”。自学成才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他读书治学的经验时曾提出,读书要由“厚”到“薄”。他说:“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捉住了全书的要点,把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我们以为这由“厚”到“薄”的变化,正是贯串于从诵、解、别到明的全
过程。而所谓“明”就正是吃透、消化了书本的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的结果和标志。
(五)彰
《著至教论》所谓之明而能彰,是指学员能够通过诵、解、别而明了的医学理论,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明显的效果,并再进一步有所阐发,此即谓之“彰”。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正如毛泽东同道所教导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医学既有系统完整的理论,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前文所述,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古人的医疗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医学是建立在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学科,对它的若干较为抽象深奥的理论经,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有较深刻的理解;第二更重要的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不仅能有效地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和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且在实践中又能更进一步丰富充实与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假如脱离实际,崇尚空谈,则既不能解除病人的疾苦于临床,亦无助于中医理论的充实与发展。甚至形成或盲目崇拜,或粗暴否定这两种错误的倾向。所以学习中医最忌纸上谈兵。正如前人所说:“熟
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有不少人是在职中医职员,这部分同道必须善于利用自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中医学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特别是临床实践的上风,留意在用中学、学中用,使学用结合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未曾涉足于临床的初学者,即使在理论课程的学习阶段,亦须留意利用一切机会如随师抄方、临床见习等,使理论尽可能多地与实践相结合,这
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
综上所述,《素问·著至教论》所阐述的习医之道的“诵、解、别、明、彰”五个方面,又是环环紧扣密切关联的。如清代医家张隐所说:“由诵而解,解而别,别而明,明而彰,皆渐积曰进之功。”它们的主要精神,概括言之即学习中医一方面要刻苦认真,弄懂弄通,由博反约;另一方面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以为这一学习方法至今还是自学中医
者所应当做到的。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经验谈
2009-5-21 15:54 【大 中 小】
第一,中医职业处境相当困难,但考试关却相当严,合格率不到50%。是资格考试中淘汰率最高的。
第二,现在某些教学机构的教学质量的确差。考生不能辨证,考生知识面不广,考生不用功,考试就想投机取巧。其实也可以理解,学校要生存,只有找到钱,我就可以使你毕业,至于你考不考到起资格,这就不是学校的事了。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现在的研究生只相当于原来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相当于原来的大专生,现在的大专生相当
于原来的中专生。
第三,中医政府管理者奉行“精英”战略,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奉行标准化管理,考试采取标准化。
第二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学习方法
中医执业医师学习方法
在《黄帝内经》这部我国现存较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对学习中医学的方法,曾作了精辟的阐述。此即《素问。著至教论》中所谓之“诵、解、别、明、彰”。《太素》卷十六脉论注称其为习医之道。我们认为这五个方面可以作为学习中医学所需要掌握的主要方法与要求。
(一)诵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使学员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广泛和概略的了解,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二是背诵,即对学习内容中的关键或重点必须熟读牢记。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于学习中医学熟读经典、背诵原文警句的确十分必要,应把背诵当作是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切勿偏废。《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可见“背诵”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识清是为了准确地临床辩证。总之背诵的目的是要实用。如果药物的性能功效、方剂的组成配伍、经络的分布循行走向等等不能熟读牢记,那还能学好中医吗?当然强调背诵但要有选择有重点。前人编写的许多歌赋、口诀等正为此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在背诵中又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即所谓诵而能解也。附带说一下许多著名的中医专家学者,在背诵记忆上都颇具功底,例如我院的吴考教授虽已年近九旬,但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主要内容至今仍能背诵,令人惊叹!亦足见吴老早年在背诵方面的功底之深。
(二)解
晓悟、理解之谓。学习中医学,必须深入理解每一门课程的中心内容,对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基本概念要弄懂弄通。因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大多是从直观和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中上升为理论的,并多以取象比类的方法作为架购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因此中医理论的不少概念较为抽象,且其文辞多古奥、义理颇精深,所以学习时对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应深刻理解,方能解其精微、洞悉其要,并对其之难点、疑点作出分析与解释。
为了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除了必须对教材要勤读、勤写、勤思、善思而外,医学教育网 收集整理还应从自学是以学生单方面活动为主的特点出发,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和阅读参考书籍与资料,例如《辞源》、《康熙字典》、《简明中医辞典》及有关方面编写的自学丛书或辅导资料等。借助于这些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深入地领会学习内容和《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奠定学员的中医学根底大有助益。另一点是还可以通过社会助学如参加自考辅导班的学习,或求教于师友的指点及相互交流,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分析鉴别。
(三)别
即分开、区别之意。自学者在对教材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通过书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或阅读自学丛书或辅导资料等方法,对其主要内容加以对比、分析、综合、归纳,从而使学生做到一方面既把握它们的共性,以利于对该章节中心内容和基本概念的总体认识和全面理解;又能鉴别分析它们各自的个性,以利于抓住某一部分内容的特点。这可以用“把握共性,全面理解;分析个性,抓住特点”十六个字来概括。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对比,归类鉴别,就能达到区别异同,以强化记忆的目的。总之须分辨条理,方可区别主次掌握要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正如《内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素问。至真要大论》)
(四)明
即在诵、解、别的基础上,能够系统掌握、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精微,明确其义理,谓之“明”。自学成才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他读书治学的经验时曾提出,读书要由“厚”到“薄”。他说:“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我们认为这由“厚”到“薄”的变化,正是贯串于从诵、解、别到明的全过程。而所谓“明”就正是吃透、消化了书本的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的结果和标志。
(五)彰
《著至教论》所谓之明而能彰,是指学员能够通过诵、解、别而明了的医学理论,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显著的效果,并再进一步有所阐发,此即谓之“彰”。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教导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医学既有系统完整的理论,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前文所述,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古人的医疗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医学是建立在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学科,对它的若干较为抽象深奥的理论经,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有较深刻的理解;第二更重要的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不仅能有效地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和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且在实践中又能更进一步丰富充实与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如果脱离实际,崇尚空谈,则既不能解除病人的疾苦于临床,亦无助于中医理论的充实与发展。甚至形成或盲目崇拜,或粗暴否定这两种错误的倾向。所以学习中医最忌纸上谈兵。正如前人所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有不少人是在职中医人员,这部分同志必须善于利用自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中医学知识,医学教育网 收集整理特别是临床实践的优势,注意在用中学、学中用,使学用结合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未曾涉足于临床的初学者,即使在理论课程的学习阶段,亦须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如随师抄方、临床见习等,使理论尽可能多地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
综上所述,《素问·著至教论》所阐述的习医之道的“诵、解、别、明、彰”五个方面,又是环环紧扣密切关联的。如清代医家张隐所说:“由诵而解,解而别,别而明,明而彰,皆渐积曰进之功。”它们的主要精神,概括言之即学习中医一方面要刻苦认真,弄懂弄通,由博反约;另一方面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认为这一学习方法至今仍是自学中医者所应当做到的。
第三篇: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题整理
2014年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001:肺痨,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汤,与肺痿鉴别
002:痹症 着痹,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00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和参蛤散与哮病鉴别
004:内伤发热,血瘀发热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周某,男,65岁,已婚,工人。2013年12月8日出诊。患者12年来每逢冬季则咳嗽,咯痰,每年可手术约,4周前咳嗽加重,曾使用抗生素,止咳化痰中药等资料,效果不明显。现症:咳嗽,气息短促,痰多质稠黄,胸胁胀满,咳时隐痛,口干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005:水肿,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 与鼓胀鉴别
006:胃痛 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与真心痛鉴别
007:中风 中脏腑 痰火淤闭证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可另服至宝丹或安
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008:哮证,缓解期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患者幼年反复哮鸣
喘息,易感冒,自汗。近一月现受凉喉中哮鸣又作,经治疗有好转。现气短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009:痢疾,湿热痢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芍药汤
010:黄疸,阴黄,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 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010:黄疸 阴黄 脾虚湿盛证 黄疸与萎黄鉴别???
011,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014:血证 尿血,脾不统血补中健脾 益气摄血,归脾汤,与血淋鉴
012:中风 中经络,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013:腹痛 湿热壅滞 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
014:尿血,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与血淋鉴别
015:不寐 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016:感冒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与肺痨鉴别
017:心悸 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 安神定志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男,56岁,2013年1月5日就诊,患者平素心悸不安,形寒肢冷,时有胸闷气短多年,近2日症状加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沉细。与奔豚鉴别
018:泄泻 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四神丸
019 :便血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 养血止血,黄土汤(气虚不摄证?)
李某,男,52岁,已婚,职员。患者平素体质虚弱,一周以来解出紫暗色大便2
次,现证:便血,色紫暗,肢体怠倦,面色萎黄,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020:血淋,清热通淋 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021:痉证 阳明热盛,因为有腹满便结,汤用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不是肝经热盛 022 消渴?消渴中消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023:心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 化气利水 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合参附汤
024:癃闭,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排尿困难反复发作10)与
淋证鉴别
025:便秘,阳虚秘 温阳通便,济川煎(非气虚秘)
026:黄疸,阳黄,胆腑郁热,疏肝泻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与萎黄鉴别
027:癌病,肺癌,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與肺
癰相鑒別
028:胃痛,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 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
029:头痛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030:胸痹: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与真心痛鉴别
031:血证(吐血)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患者许某,43,男,已婚,昨晚赴酒宴喝白酒半斤,今晨出现吐血,色紫暗,夹有
食物残渣,遂来急诊就诊,现证:脘腹胀闷,嘈杂不适,吐血色紫暗,夹有食物残
渣,口臭,大便色黑,舌质红,胎黄腻。
032:呕吐,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033:胸痹 寒凝血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034:水肿,阳水,风阳相搏,疏风清热,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跟鼓胀鉴别
035:胁痛,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与胃痛鉴别
036:头痛内伤头痛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037:痿症 湿热侵淫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与痹症鉴别
038:癌病(大肠癌),肝肾阴虚,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
039:眩晕,痰湿中阻,化痰祛湿 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中风鉴别
040:郁证,痰气郁结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与虚火喉痹鉴别
041:痢疾 阴虚痢 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与泄泻的鉴别
042:腹痛,淤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与胃痛鉴别
043:痿证,肝肾亏损证鼻翼干甚,滋阴清热,虎潜丸
044:痉证 心营热盛,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045:咳嗽,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与咳喘鉴别
046:喘证,实喘,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047:哮病,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和金水六君煎
048:内伤发热,气郁发热,丹栀逍遥散 与外感发热鉴别
049: 泄泻 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050:头痛 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与眩晕鉴别
051:淋证(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与癃闭鉴别
052:眩晕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053:腰痛,寒湿腰痛,散寒行湿 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与肾痹鉴别
054:泄泻 寒湿内盛 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
055:紫斑 血热妄行证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十灰散加减 与丹毒鉴别
056:消渴,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老年男性,8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尿频繁多,尿混浊,伴身体消瘦,口干舌燥,皮肤干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数。与瘿病鉴别
057,蛇串疮,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058,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059:痄腮,热毒壅盛证 普济消毒饮
059 痄腮邪陷心肝?清瘟败毒散
060带下病,带下过多,湿热下注 清利湿热,解毒杀虫止带方
不知: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不知:便血,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不知:痫病,瘀血阻窍,与中风鉴别
2014年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
001
1、尺泽 地机 听宫
2、脉诊
3、鼻窦压痛检查
4、洗手
003 攒竹,天宗,听宫,位置揉法,液波震颤检查
004列缺商阳后溪的位置。指鼻试验。颈椎无损伤开放气道。
006 水沟,迎香,次髎,位置觉和运动觉,腰部滚法,普通伤口换药
0081.秩边肩隅内关定位2.掌摩法 3.脊柱损伤搬 4.眼球运动检查
009,下关,后溪,环跳,听觉语音,止血带压迫止血。
017 太冲、下关、神庭的定位,拇指揉法,气管的位置,电除颤。
018号题:中指揉法 伤口换药 攒竹 听宫 天宗定位 液波震颤
020 太溪,定喘,太阳的定位。肝脏触诊。口对口人工呼吸。拿法动作要领
023:通里,合谷肩井,屈曲加垫止血,脉诊
025 太冲,中脘。浮滨试验。肱二头肌。电除颤
026:1.舒張進針操作2.推拿拿法演示3.肺下界移動度叩診4.心肺復甦電除顫
30(可能是30),温和灸,肘按环跳,脾肿大的测量,手术区域消毒。
032 提插补泻法操作和演示,踝反射,肝浊音界扣诊,普通伤口换药。
034,行针辅助刮法,气海穴一指禅推法,肺部触觉语颤,无创性开放气道
036:地机、命门、涌泉定位;颈部滚法;墨菲氏征;伤口换药。
40题:天枢,外关,神门,浮髌试验,紧急刷手。
047 内关,大肠俞,血海 一指禅推法 心脏听诊区 带无菌手套
048 针灸捻转泻法,膻中一指禅,反弹痛,脱隔离衣
053 踝反射,脊柱骨折的搬运,瘢痕灸,中指揉法。
055号题:关元夹脊阴陵泉,屈曲加垫止血,霍夫曼征
056 膻中,肾俞,犊鼻定位,一指禅推印堂。布鲁斯基证,电除颤
057 中极 外观 地机 肩井拿法 创面换药 凯尔尼证检查
0581小儿指纹检测,2肺上界的扣诊,3液波震颤,4戴干手套委中,地机的主治
060 1,演示雀啄灸,2.演示中指揉中脘,3.演示脊柱弯曲的检查,4,演示手术消毒的全
过程
?题:听觉语音,止血带压迫止血,?题:梁丘,外关,百会,墨菲征
?题:针灸手法震颤法,病人脉诊体位,肺部听诊,手术区消毒
?题:中医脉诊的方法和布指2.浅反射3.扁桃体检查4.同步电除颤
?题:涌泉,地机定位,墨菲征,普通伤口换药,项部滚法
1:行针手法循法2:脉诊的用指和布指3: 肱二头肌腱反射4:戴干手套
拇指揉法,巴宾斯基,止血带止血,搬痕灸,期门,天宗,承山,双手触诊肝脏,掌魔法
肺部触觉语颤,无创肺部通气,一指禅
攒竹,听宫,天宗定位,中指揉法,液波震颤,有创面换药,肋脊柱角
中冲,内庭,印堂定位,虚里桉诊,测血压,橡皮带止血
【06号题】7月1日 第二站:期门 水沟 少商定位。肺下界浊音移动度扣诊
【?号题】7月1日 第二站:带手套,穴位,神门,阳凌泉,檀中,肺部语颤,心脏
瓣膜音。
【?号题】7月1日 第二站:1.中医脉诊的方法和布指;2.浅反射;3.扁桃体检查;4.同步电除颤。
中极、外关、地机定位;肩井拿法操作;布鲁津斯基征;伤口换药
气海一指禅操作;肺触觉语颤;针灸刮法
2014年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三站
004:印堂,大椎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继发肾损害鉴别
008:1秩边内关肩骨禺的定位;2摩法演示;3眼球运动的检查;4脊椎损伤患者的搬运
009:中风问病史,地仓和环跳的主治,双重诊断为胃痛寒邪客胃证及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右心衰竭
011:气虚发热问诊 头维公孙主治 病毒痢疾病 肺结核用药后判断
012:眩晕恶心呕吐痰涎3个月,加重2个月问诊,肺俞,天枢主治,上消化道大出血常
见病因;皮肤肿,眼睑肿,尿检异常,抗O增加,中西医诊断。
015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肺痨
018,腰痛,下肢麻木。通里,水沟主治,中医,胸逼,气阴耗伤,冠心病。危重哮喘的处理
019号口渴多饮。消瘦问诊。肺炎与肺结核鉴别。承山主治。尿酸增高意义。
20题,太溪,定喘,太阳的定位。肝脏触诊。口对口人工呼吸。拿法动作要领
21:心悸形寒肢冷问诊;肺俞、孔最主治;胃痛胃炎双重诊断;脑出血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23:问诊:入睡困难四周 伴头晕耳鸣加重1周。至阴、商阳的主治。痢疾湿热痢 西医诊断不懂是结肠炎还是结肠
媳室。风湿热的治疗。
024,尿血问诊,肾输,太溪主治,中医黄疸,西医急性病毒性肝炎乙型黄疸型,消化性
溃疡的治疗
027:胎动不安的问诊。血海、胃俞主治。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病2级。肺炎链球菌性
肺炎的并发症
029:印堂大椎主治,头痛问诊,消渴,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原发性高血压肾炎的鉴别
030:温和灸,肘按环跳,脾肿大的测量,手术区域消毒。
31:患者,男,65谁,眩晕发福发展3个月,头重昏蒙1周。口述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昆仑,条口的主治。患者女,48,口渴多饮反复发作3年。糖尿病中医病证诊断级西医疾病诊断。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32:与溃疡性结肠炎做鉴别
033:水肿问诊眩晕双重诊断肝硬化的肝功能减退表现百会、涌泉主治
034,行针辅助刮法,气海穴一指禅推法,肺部触觉语颤,无创性开放气道
035:1.女,44,胸悶脹滿,胃皖不適,目赤耳鳴20天,問診。2.嘔吐,食滯內停。3.氣
海、腎腧的主治。4.肺源性心臟病併發症
036:1紫癜问诊,现病史2命门,神阙主治3双重诊断:中风,西医不知道4降压药分类
038:胃痛问诊。神门,四神聪组织。西医紫癜,中医血斑。原发性肺癌与哪些病鉴别
040:患者男50岁,下肢肌肉萎缩,伴腰膝酸软,相关病史和现病史问诊!定喘和翳风的主治 心绞痛的中西医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041:1:女46岁双侧乳房胀痛1年围绕现病史既往史问诊。2:偏头痛的治疗针灸穴位
047:咳嗽咽痛3天问诊,落枕风寒治法,取穴,中医腹痛饮食停滞,西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标志
048 :脱隔离衣的操作,腹部反跳痛检查,膻中穴一指禅的操作,针灸捻转泄法的操作
049:女,30 下痢赤白浓血…牙痛主穴位风火牙痛配穴。淋证劳淋。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053:1.头胀伴急躁易怒病史采 2.断针的处理3.中西医辨病辩证痹症 风湿热痹风湿热
4.心电图判读急性心肌梗死(还问了部位应该是前壁心梗当时没答上)
058:1鼻衄伴头晕乏力3天问诊。2断针在皮肤外处理。3水肿西医给的是血压120/70,给了下肢水肿,蛋白尿,心脏都正常,我诊断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不知道对不对。4缺铁
性贫血血象表现,我瞎答的血红蛋白,红细胞,铁离子降低。
059号小儿腹泻呕吐一天问诊,小儿重症肺炎心衰的诊断呕吐问诊。听宫,神阙、ITP诊
断标准。室速
?题:1胃痛6月问诊
2、四神聪 神门
3、皮下出现血点,诊断应该是紫斑
4、原发性肺癌鉴别
?题:哮证问诊,尺泽,丰隆主治,消渴中西医诊断,抗链O升高临床意义
?题:下痢脓血的问诊,委中,中冲的主治,热淋的中西医诊断,脑梗塞的诊断要点 ?题:抗-HBs阳性,其他病毒性肝炎指标阴性的临床意义 患者67岁,胸痛彻背,痛处
固定1天,问诊内容 患者男性,47岁,中腹部剑突下压痛,吐血300ml,血色暗红,胁肋部疼痛,口苦,呕吐物隐血(+),大便隐血(+),中医诊断及分型 西医诊断,列缺、照海的主治
?题:痄腮问诊,肾盂肾炎诊断,中风的双重诊断,?题:肺结核问诊,少商太阳主治,血沉加快的病理意义,头痛双诊
?题:消渴的问诊,针灸血肿的处理,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例,中医病名,痰热郁肺证,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胃肠炎的鉴别
?题:
1、胁痛问诊
2、气海主治
3、中医诊断:胃痛,西医诊断:急性胃炎
4、慢性肺
源性心脏病并发症!
?题:通里,人中主治,危重哮踹处理,胸痹气阴两虚,心绞痛
?题:中极、承山的主治; 老年男性癃闭的问诊。老年女性的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的分类。
?题:肺捞,气阴两虚,肺结核,虚脱急症穴位,神昏配穴,急性胰腺炎治疗
?题:痹症日久与内风湿中医证型与西医病名;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的内科治疗 ?题:急支和急性上感的鉴别,便血的中西医诊断,十宣阳陵泉的主治
?题: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止血措施 腰部扭伤 治法 主穴 泄泻间歇2年 主诉 及现病史询问
?题::吐问诊,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滞针处理,OB+。进入讨论>>
?题:呕吐问诊,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滞针处理,OB+。
?题:1.男,35岁,咳嗽,咽痛,黄痰3天。问诊。2.风寒阻络型落枕的治法与选穴3.左心衰的治疗原则。
?题:断针于患者体表相平的紧急处理。室上速和窦性心动过速的区别。血清淀粉酶3500临床意义。
癃闭问诊;中极、承山的主治;咳嗽-慢支病例双重诊断;慢性胃炎的分类
胃输、期门主治;原发性肺癌的表现;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诊断;心悸的问诊
第四篇:一次性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经验
一、不求甚解,蜻蜓点水。
看第一遍书的时候,不要求样样精通,先定一个时间表,如我就定了2个星期看完一个科目,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完成每天的复习量,看不完的就先放到一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指定的科目看完。看第一遍书,目的是对全书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分清重点与难点,做到胸中有数。在这过程中可适当的做些试题,通过做题知道考试是要考书上的哪些知识点,这样看书时记忆会好得多。
二、避重就轻,专攻重点。
看第二遍书的时候,选重点的、容易明白的、历年试题中出现机率大的知识点看,有些太难的知识点就跳过了,其实也没必要将书上的每一句话都理解得很清楚,书上说的也不是完全正确,如果在某些难点问题花销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到头来就算搞个一知半解也得不偿失,还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再说考试也不会就难点问题出得很多。
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看第三遍书的时候,就不用每一行,每一个字去看了,有了前面看书的基础,对哪些该看,哪些要多看,你一定是心中有数了。这时在看书的同时最好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体说来就是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外一个知识点,这样由点而面,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这种跳跃性思维对记忆很有帮助。
四、取易去难,归纳总结。
当你进行最后一次复习的时候,将主要精力放在容易记忆的、容易的知识点上,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放弃那些疑难知识点,不要让它们干扰你的记忆。对一些有一定规律的知识点要有意识的进行归纳总结,用一些简洁的,通俗易懂的词语进行归纳以方便记忆。
在这整个过程中,最好每天抽出时间做些相关试题,特别是历年试题,而重中之重又是近一两年的历年试题,摸清出题者的思路,抓住其中的重点。其实做试题也是有一点的窍门的,如果大家有兴趣,下次再与大家交流。
第五篇:201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外科学
201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疮疡
一、疖
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暑热浸淫:清暑汤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体虚毒恋,脾胃虚弱: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疔
三、痈 1.痈
火毒凝结:仙方活命饮
热盛肉腐: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气血两虚:托里消毒散 2.颈痈
风热痰毒: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3.腋痈
肝郁痰火:柴胡清肝汤 4.脐痈
湿热火毒: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 脾气虚弱:四君子汤 5.委中毒
气滞血瘀:活血散瘀汤
湿热蕴阻: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 气血两亏:八珍汤
四、发 锁喉痈
痰热蕴结:普济消毒饮热盛肉腐:仙方活命饮 热伤胃阴:益胃汤 臀痈
湿火蕴结: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湿痰凝滞: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八珍汤
五、有头疽
火毒凝结: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湿热壅滞: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炽:竹叶黄芪汤
气虚毒滞: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六、流注
余毒攻窜: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暑湿交阻:清暑汤 瘀血凝滞:活血散瘀汤
七、丹毒
风热蕴毒:普济消毒饮
肝脾湿火: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湿热毒蕴: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胎火蕴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八、走黄与内陷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
一、乳痈
气滞热壅:瓜蒌牛蒡汤 热毒炽盛:透脓散 正虚毒恋:托里消毒散
二、粉刺性乳痈
三、乳漏
四、乳癖
肝郁痰凝:逍遥蒌贝散
冲任失调:二仙汤合四物汤
五、乳核
肝气郁结:逍遥散
血瘀痰凝: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六、乳岩
肝郁痰凝: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充任失调:二仙汤合开郁散 正虚毒炽:八珍汤 气血两亏:人参养荣汤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第三单元瘿
一、气瘿
肝郁气滞: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
气滞痰凝: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风热痰凝:牛蒡解肌汤 气滞痰凝:柴胡清肝汤
四、石瘿
第四单元瘤
一、脂瘤
痰气郁结:二陈汤合四七汤
痰湿化热: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
二、血瘤
心肾火毒:芩连二母丸合泻心汤 肝经火旺: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脾统失司:顺气归脾丸
三、肉瘤
四、失荣
气郁痰结:化痰开郁方(经验方)阴毒凝结:阳和汤
瘀毒化热: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气血两亏: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
第五单元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一、热疮
肺胃热盛: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 阴虚内热者:增液汤
二、蛇串疮
肺经郁热:龙胆泻肝汤 脾虚湿蕴:除湿胃苓汤
气滞血瘀: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三、疣 寻常疣
风热血燥:治瘊方 湿热血瘀:马齿苋合剂 扁平疣
热毒蕴结:马齿苋合剂 热蕴络瘀:桃红四物汤
四、癣 风热血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 肠胃湿热:参苓白术散
六、油风
血热风燥: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 气滞血瘀:通窍活血汤 气血两虚:八珍汤 肝肾不足:七宝美髯丸
七、黄水疮: 暑热湿蕴:清暑汤 脾虚湿滞:参苓白术散
八、虫咬皮炎
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九、疥疮
十、湿疮
湿热浸淫: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 脾虚湿蕴: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 血虚风燥: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 婴儿湿疮
胎火湿热:消风导赤汤 脾虚湿蕴:小儿化湿汤
十一、接触性皮炎 风热蕴肤:消风散
热毒湿蕴: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 血虚风燥: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十二、药物性皮炎 湿毒蕴肤:萆薢渗湿汤 热毒入营:清营汤
气阴两虚:增液汤合益胃汤
十三、瘾疹
风寒束表: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 风热犯表:消风散 胃肠湿热:防风通圣散 血虚风燥:当归饮子
十四、牛皮癣
肝经化火:龙胆泻肝汤 风湿蕴肤:消风散 血虚风燥:当归饮子
血热内蕴:犀角地黄汤 血虚风燥:当归饮子 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 湿毒蕴阻:萆薢渗湿汤 火毒炽盛:清瘟败毒饮
十六、淋病
湿热毒蕴(急性淋病):龙胆泻肝汤 阴虚毒恋(慢性淋病):知柏地黄丸
十七、梅毒
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
血热蕴毒: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毒结筋骨:五虎汤 肝肾亏损:地黄饮子 心肾亏虚:苓桂术甘汤
十八、尖锐湿疣
湿毒下注:萆解化毒汤 火毒炽盛:黄连解毒汤
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风伤肠络: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 湿热下注:脏连丸 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 气滞血瘀:止痛如神汤
二、息肉痔
小儿无蒂息肉:注射疗法 低位带蒂息肉:结扎法 较高位小息肉:电烙法
三、肛隐窝炎
四、肛痈
热毒蕴结: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火毒炽盛:透脓散
阴虚毒恋: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五、肛瘘
六、肛裂:
血热肠燥: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阴虚津亏:润肠汤 气滞血瘀:六磨汤 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 湿热下注:萆薢渗湿汤
八、锁肛痔
第六单元泌尿男性疾病
一、子痈
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 气滞痰凝:橘核丸
二、子痰
湿痰凝结:阳和汤,配服小金丹阴虚内热: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阳虚痰凝:十全大补汤合小金丹
三、阴茎痰核
痰浊凝结: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
四、尿石症
湿热蕴结:三金排石汤
气滞血瘀:金铃子散合石苇散 肾气不足:济生肾气丸
五、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蕴结: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气血瘀滞:前列腺汤 阴虚火动:知柏地黄汤 肾阳虚损:济生肾气丸
六、前列腺增生症 湿热下注:八正散 脾肾气虚:补中益气汤 气滞血瘀:沉香散 肾阴亏虚:知柏地黄汤 肾阳不足:济生肾气丸
第七单元其他外科疾病
一、冻伤
二、烧伤
三、毒蛇咬伤
四、破伤风
瘀滞证: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湿热证:复方大柴胡汤
热毒证: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第八单元周围血管疾病
一、股肿
湿热下注:四妙勇安汤 血脉瘀阻:活血通脉汤 气虚湿阻:参苓白术散
二、血栓浅静脉炎
湿热瘀阻:二妙散合茵陈赤小豆汤 血瘀湿阻:活血通脉汤
肝郁蕴结: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三、筋瘤
劳倦伤气:补中益气汤
寒湿凝筋: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 外伤瘀滞:活血散瘀汤
四、臁疮
湿热下注:二妙丸合五神汤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
五、脱疽
寒湿阻络:阳和汤 血瘀脉阻:桃红四物汤 湿热毒盛:四妙勇安汤 热毒伤阴:顾步汤 气阴两虚:黄芪鳖甲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