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文化主题教育..
“孝”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10月8~10月31日
二、活动主题
孝亲 励志 修身
三、活动目的:
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正确认识、理解和实践孝文化,帮助他们实现“孝亲、励志、修身” 的发展目标,从而深化感恩励志教育,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 十月份开展“孝”文化教育活动,并进行校园“孝之星”评选活动。
四、活动方法与步骤:
1、“学孝”,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班会、广播站、学习材料等多方式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美德,让他们在学习中认识什么是孝,收集有关“孝”的古今中外故事以及名人名言,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孝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的美德,我们应继承和发扬。
2、“行孝”,在丰富多彩的孝德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实践孝行。做到: 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
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
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
忌盲从,不迁就,谏父母真心;重感恩,孝父母,铸社会爱心。
3、“评孝”,在“评孝”中,家校结合,注重反馈,表扬为主,树立榜样,带动全体,评选出校园“孝之星”,帮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自觉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0月8日-10月17)
各班根据活动方案要求,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孝敬活动。学校将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广播站、每天晨读、学习材料、发放考核表等多方式多渠道宣传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美德,营造孝敬父母活动氛围。大
力宣传“弘扬孝德传统,打造幸福校园”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染和教育,1、10月11日(周一)利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同济大学实验学校“孝”的教育活动倡议书》对全校师生进行动员。(德育处李琼)
2、发放家庭孝行积分卡。家庭孝行积分卡由学生家长每周填写一次,周一的早读课由班主任进行小结并签名,积分作为评选“孝之星”的重要依据。
(各班主任负责落实)
3、结合书香校园活动组织学生阅看有关孝德的书籍(如“二十四孝”图、孝德名言、孝德成语故事等),学习学生身边的孝德故事的同时,举行孝德格言征集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浓郁的孝德文化氛围。
(10月16日收齐,上交德育处,各班主任、年级组长负责)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0月18日-10月24日)
家庭是孝德教育的肥沃土壤,学校是孝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社会是孝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整合三方面教育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孝德教育实践活动。
1、活动期间的国旗下专题讲话,讲述班级中“孝”的故事。
(德育处、中小学各一个班)
2、10月22日召开主题班会,并给学生布置一篇“孝敬父母、从小做起”的周记。(班主任)
3、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
每天自查一次不良行为(是否浪费,懒惰或对父母不敬); 向父母说一句体贴性的话; 帮父母(或长辈)做一件家务事; 每周为父母做一件侍奉性的事;
每月和父母进行一次书信交流,交流思想,加深感情。
4、建议可以到社区等处参加“尊老敬老爱老”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从而体验敬老、侍老、助老、娱老,从中感悟孝德;到书院敬老院打扫卫生、演出等活动,活动结束写出总结。
(三)总结评选阶段。(10月25日—10月31日)
1、各班收集家庭孝行积分卡进行统计。
2、各班出一期以“孝”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于11月初进行评比,评出年级优秀。
3、各年级上交1篇优秀周记,并在全校举行开展“孝敬父母、从小做起”演讲比赛。(初三除外)
4、各班通过自我推荐,学生推荐和家长推荐的形式,班主任结合平时表现和积分情况,推荐一名参加学校的“孝之星”评选,并写出事迹材料。
5、由学校德育处,年级组长、团委,大队部组成评审团,通过调查,电访等形式初选出十名“孝顺之星”,并进行公示。
6、11月初校会课上召开表彰大会,大力宣传获选学生的先进事迹,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
7、活动结束后,各班认真撰写一份书面总结材料交学校德育处,参与 “孝”文化教育优秀班级评选活动。
(四)活动要求
此次活动是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希望全体班主任认真对待,全体同学能积极参与。力求通过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发现学生当中真正的道德楷模,成为我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契机。活动结果将纳入班级考评。
同济大学实验学校德育处 2010年9月28日
附:家庭孝行积分卡
班级姓名家长姓名联系电话
第()周(10.——10.)
家长签名:班主任签字:
第二篇:孝文化主题征文(本站推荐)
孝文化主题征文
日记一则
2月14日星期五阴
庆元县实验小学102班吴雨桐
今天晚上,我刷好牙,洗好脸准备睡觉可妈妈还在忙。她一会儿整理沙发,一会儿扫地,一会儿又在擦桌子。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该做些什么呢?哦,有了。我轻轻地走进卫生间,拿出妈妈的牙刷挤上牙膏,再给杯子装满水,接着拿出脸盆接了半盆水,拿下毛巾放进脸盆里。这时,妈妈进来了,我说:“妈妈请刷牙洗脸。”妈妈高兴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
第三篇:孝文化
孝文化
【关键词】
孝文化 传统文化 道德建设
【热点材料】
材料一:
2011年12月27日下午,“机场刺母案”二审在上海市一中院开庭审理。在二审过程中,涉案行凶人汪某强调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应该接受治疗,不应受到刑事处罚。汪的代理律师则认为当初的司法鉴定意见书中存有瑕疵,并继续为其作无罪辩护。9个月前,汪某“机场刺母”一度引发了社会从“孝道”、“责任”层面对其一致谴责,不过,时至今日,这位涉案当事者本人并没有就自己的行为从道德角度主动回应大众,他依然在苦苦辩护,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刑事惩罚。
“机场刺母”发生在2011年3月31日。当晚旅日留学生汪某回上海后,因学费问题与母亲产生争议,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这一幕令周围人都震惊不已,汪某随即被警方带走。
刺母案发生七个月后,2011年10月下旬,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据司法鉴定出具的报告显示,汪某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检方认为其作案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汪某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而汪某的辩护人则认为事发时汪某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为其做无罪辩护。最终法院做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材料二
2011年10月24日早晨,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的公务员廖某,与59岁的父亲发生冲突,其父的衣服被廖某撕破,身体多处受伤,左肩膀上更是被廖某咬得鲜血直流。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
随后的调查更是显示,在4个多月时间里,廖某曾7次暴殴亲娘,骂母亲是猪,“咋不撞车死掉”?不过,与机场刺母中的汪某面对社会指责却“默不作声”不同的是,咬父事件发生两天后,在媒体、舆论的压力下,一直逃避的廖某幡然醒悟并最终站出来承认了错误,事情以一家人和解收场。
为此,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还专程给当地报社写信说,这件事引起了他个人的一些深层次思考。“从小处讲是一起家庭纠纷,当事者缺乏道德修养,违背伦理,行为失范。而从大处讲,可看作是当前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伦理规范方面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材料三
北大公布的《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规定“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荐”,该规定引发了很大争议。昨日,北大招办负责人回应称,“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是一条禁止性的规定,但不能被反过来解读。
该负责人称,此次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次提出了学生不得被推荐的标准,北大在此过程中不比较谁更孝敬父母,但孝不孝敬父母却是能否获得推荐资格的一条底线。一个对父母感恩的人,相对而言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也会比较容易培养出责任感,“这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我认为对此不应当存在分歧。如果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也可以被中学校长推荐到北大来就读,我们就没有尽到教育者应尽的责任。”
该负责人承认,为孝敬父母制定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很困难,不是天下所有的事物都可用数字去量化和标准化。事实上,是否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特别复杂的考核,有时候只要看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情况就一目了然,哪怕只是简单的面试考察,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就足够了,“之所以要明确这一规定,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智商可能很高,成绩可能非常优秀,但对父母和他人充满了冷漠,认为所有人都该为他服务,北大不欢迎这样的学生。”
【考点分析】
一、孝观念淡化的原因分析
孝观念日趋淡化并非仅仅是从道德层面谴责就能解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如今,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年轻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少而年长者越来越多,“4-2-1”家庭结构日趋普遍,同时,社会的养老保障体制的远未健全,年轻人养老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逃避责任,在山东曲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的人认为孝与不孝与经济有关。
另一方面,具体的阶层也存在具体的困难。在城市中拼搏的年轻人正面临越来越多生存压力,在生存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的情况下,孝心等道德层面的问题自然被排在了后面。在农村,城乡二元分化对立的社会体制,也增加了农村人养老困难。农村家庭的割裂,一家人分处几地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家人都难以团聚、朝夕相处,“孝文化”和“孝心”培养自然无从谈起。
二、弘扬孝文化的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孝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精华内容,对于和睦乡里,促进家庭的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孝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文化纽带,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正处于重构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规范,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并身体力行,站在已有的文化高度上继续向前行走,才更能感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的地位和使命。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而社会的和谐首先就在于家庭的和谐。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是民族精神重要的方面。挖掘孝传统,弘扬孝文化,以孝作为构建和谐家庭的突破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弘扬孝文化的对策
1、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要。由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与教育水准的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价值观也有很大变化;由于资产积累的加速与经济保障制度的充实,老年人的经济能力也已有较大改善。这些因素都使得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要充分了解老人的真实需要,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
2、倡导最为基本的孝行准则。父母对子女所希望的,除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外,更有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虽然孝的定义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亦倡导践行现代最为基本的孝的行为准则。
3、利用节庆效应弘扬和传播孝文化。自古以来,中华传统节日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如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等,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的诸多节庆都强调亲情,以家庭的归属和对祖先的缅怀为主,强调家族的重要性与家庭的温馨。因此,应借节庆之际,不断宣传和强化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亲情纽带,同时,还可大力推广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将敬老、爱老的思想与节日活动紧密结合。
4、在道德层面不断强调孝文化的教化作用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用法律的手段加强对老年人权益的维护。我国《宪法》和《婚姻法》等法律对此都有明文规定。比如,“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等等。对于不尊、不敬、不孝之徒应予以严惩,以儆效尤。
5、文化研究机构、公共教育部门对孩子、公众持之以恒开展好经常性教育。
6、健全孝道公共评价与激励机制,厘清新社会条件下孝道的内涵与标准,让孝道更具操作性。
7、在社会福利、公共设施等方面更关爱老人,发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宣传那些真心尽孝的道德楷模,长期保持宣传普及与舆论引导的作用。
重视与弘扬传统孝文化,应是全民道德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有法律的保护,道德的提升,社会的保障,孝道的倡行,舆论的监督,可以相信,新时期的老人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幸福。
四、对孝子工程的看法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当下“不孝”之举却屡见报端,在这种情况下,“小孝子培养工程”的启动,可以说是应时而生。
小孝子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其出发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实际效果恐怕未必尽如人意。
一方面,小孝子培养工程的确有着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第一,百善孝为先,孝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一条纽带,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否认,当下确实存在一些子女不孝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说,培养儿童孝顺、感恩的孝德工程很有必要,其最大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带动更多人的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
第二,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素养,必将影响将来的人生轨迹。“孝为德之本”,教孩子孝敬父母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该工程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道德精华的熏染,用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培养他们的传统心性,对德育发展是一个积极推进。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提倡对孩子进行孝心培养的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涉及到“孝心能否量化培养”、“应在什么阶段培养”以及“如何衡量孝心”等具体问题,却又需要更深层、更系统的的考量。
第一,孝道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评定标准。用统一标准要求孝子,既不合实际,也背离科学,“孝”有许多统一的标志与行为指征,以一个“中华小孝子”的名号来涵盖孝道显然过于武断。
第二,孝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孝”乃发自内心,表于言行的一种品德,其多半得自于儿童对社会的认知,以及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如果说存在“培养”这种“方法”的话,也是一个漫长的示范与模拟的互动过程,是长期教化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批量生产”。因此,仅靠办学习班进行短期培养,是完全不够的。
第三,孝道的保持和增强需要长期的努力。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些实际问题更是“孝子培养工程”所解决不了的。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孝道”呢?
首先,孝道的培养针对的是人们灵魂的锻造和升华,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才能让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得到升华、得到引领。
其次,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要把孝心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只有在孩子有了切身体验时,才能体会父母付出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能力帮父母,为父母分忧解愁。
总之,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孝子更不可能批量生产。只有通过社会方方面面一起行动,才能真正构建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培养出父母膝下知冷知热的儿女,才能真正找回“孝”文化。
第四篇:孝德主题教育倡议书
大冶市东岳中学“争当小孝星”
---孝德教育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爱,还有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社会的无限关怀……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恩。常言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我们必须常怀尽孝感恩之心。百德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知恩、感恩、报恩就是孝道。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试想,一个连对自己父母都不尽孝的人,还可能尊敬师长吗?一个连自己家都不尽职的人,还可能爱护校园吗?一个对自己母校都不热爱的人,还可能拥有社会责任感吗?答案只有一个,不,不可能!为此,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孝德主题教育。只有常怀一颗孝道之心,家庭才能更和睦,校园才能更和美,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和谐,大家才能快乐地生活在真情的阳光里!
孝敬,无所谓大小、早晚、快慢与多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和细节做起。上善若水,孝敬如一,它不需要口号,而需要行动;它不需要敷衍,而需要真心;它不需要一阵风,而需要永恒心;它不需汗水、鲜血和生命,只需要拥有孝心、爱心和善心。它简单、它实在、它明明白白,它就是处理好一个人与亲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三种关系。它不在高山,不在大海,它触手可及,它从家庭开始,推延到校园,扩大到社会。它不浮奥,它不复杂,它主题鲜明,它就是要在家庭孝敬父母,在校园乐于助人,在社会创造和谐。它不到百,更不到千,而是只有三个“三”,每月为父母做三件孝事,每月为师生做三件善事,每年为社会做三件实事。它的内容并不繁杂,在家庭要求从如下“十个一”活动中选取三个件:给父母沏一杯浓浓的心茶,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给长辈让一次座,帮父母洗一次碗筷,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陪父母聊一次天,帮父母当一回小管家,为父母讲一个故事,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在校园要求从如下活动中选取三件:遇见老师说声“老师好”,帮老师做一件好事,给老师做一次额外的作业,为老师沏一杯茶,借同学东西要致谢,碰撞同学要道歉,损坏公物要赔偿,遇见垃圾要捡拾,遇到困难要帮助,遇到不良行为要斗争等。在社会,可以从下列行动中动手:深入老年公寓或孤寡老人家庭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扶老人散步,遇到有困难的人伸手帮助,碰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当然,我们能做的不止这些,孝事一件不少,十件不多,只要拥有一颗孝德之心,亲情会浓郁,校园会更阳光,社会会更美好,让我们莘莘学子首先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孝亲敬老的热潮!
大冶市东岳中学政教处、团委
2013.9
第五篇:孝文化感想
中国孝文化感悟很荣幸,本学期选修了中国孝文化这一门课程。这是一门通过历史展现亲情、展现孝道的一门课程,也通过古今对孝的不同定义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在古人、在史书般的24孝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忠孝,对比之于今天的孝道,我们感慨万千的同时,也被孝的魅力所吸引,联想到我们作为学生自身,感触颇深。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必须有内在的诚心,在外面又有恭敬的礼节,才可以叫做孝。
中国有句古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话很引人深思。这种亲情让我们的心灵无限感怀。如果没有母亲的羽翼,孩子的生命就难以保全。母与子的联系,实际上是用生死来印证的。人是多么善忘啊。我们感谢在人生路上给自己奉献一箪食,一瓢饮的人,但常常忘了感谢给予了我们生命的人。我们把父母的爱视之当然,不断索取,但心中却不思报恩。在追溯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到底应当怎样对待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我们要不要孝养,要不要恭敬,要不要感恩呢?天是人之始,父母是人之本,人要经常返璞归真。想要偿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真是天下的道理,但是我是怎么样一生也是难以报答的啊!父母的恩你能报答吗?你想的是,他们不就是生了我吗?但是,生你,对你的爱,怀你的苦楚,对你的养育、对你的担忧,多少的爱和烦忧才能抚养你成人。我们有时候听到或者看到很孝道的一些消息或者事件的时候都会泪流满面,上次我们看到“感动中国”里,一个做儿子的,为了自己的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他一直瞒着母亲,因为他告诉母亲以后,母亲一定不让他这样做,而他非要这样做,很令人感动的。
以前我们在讲道家的时候,道家其实是讲天地自然的,都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这样一些。就是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寄存在这个世界上,而死去才是真正的归于大道。但是,儒家不会是这样的想法,虽然儒家也有一颗超脱的心,但是我们人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想着自己怎样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怎样对父母尊敬、孝敬,对长者尊敬,对兄长恭敬,等等方面的关系我们都要处理,我们疾痛惨怛的时候也要喊父母啊,劳苦倦极的时候也会喊天啊,所以说,人活在这个城市和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道家能够临尸而歌,人死了,他认为是归于大道,鼓盆而歌。但是儒家绝对不这样想。过去父母死了以后儿女要守三年的丧,孔子的学生宰予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三年礼乐都不做,都礼崩乐坏了。孔子那么重视礼乐的一个人,在孝这个问题上他是绝对不让步的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予亦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圣人五情是与凡人相同的,有情有义,有孝有敬。孝为儒家文化起点。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
孝道从心开始。孩子对父母一定要爱。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他是不会爱天
下人的,一个人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他也一定不会爱天下人的。儒家讲孝道特别讲人情味,他特别讲血缘人情。血缘关系表现出人情味,血缘之爱、亲子之爱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吧,所以,儒家坚持亲子之爱是最最根本的。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所以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说他人有的心,我能想得到,体会得到。所以,一个人他能孝顺的话,“他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之长,以及人之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很自然的,最后才能大人君子抚爱万民,养育万物,从这里头引申出来的,所以,不爱父母、不爱老者、尊者,怎么爱兄弟?怎么会爱同事朋友?所以,冷酷的心常常是由不爱身边的人慢慢生发出来的,冷酷的情感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所以,若是教小孩,一定要从感恩、从亲情、从孝顺这个地方生发,这是德性和教养的根苗。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从幼苗慢慢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没有亲切的话语、没有思念的感觉,好像是一个累赘一样,把钱寄去就完了,那么这个不能叫做是孝。因为孝它不仅是在于这个形式,最重要还是你的心对你的父母要敬爱。不是饮食的问题,不是金钱的问题,而是你心中割舍不了的亲情、割舍不了的爱。孝敬父母的观念一定是普适性的,没有一种文化是叫你不尊重父母,不怀念父母的,不挂记父母的。所有的文化都是,西方的世界都是这样讲的,没有爱、没有尊重的话,这个人完全不称其为人,这是最基本的东西。感恩心是人类美德。孝是普适性的,我们今天讲孝道与感恩,是因为感恩心是我们行孝道的重要的推动力,内在的力量,为什么强调感恩?因为天是人之始,父母是人之本,人要知道生命与血缘的来源。《诗经》上也说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以,感恩心永远是来激励我们行孝道的。今人为何要尽孝道。我们经常捧读《论语》或者聆听圣人言,尽管从书面上看语言离我们很远,但事实上这些道理却无时无刻地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中华文化是充满了人情味和人性关怀的文化,孝敬的理念已经渗透进我们中国人日常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是行为方式都与其息息相关。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人类的基本东西是不会变的,中华文化对我们的人生信念也有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中国人的特质,很多人受这个文化的影响。所以,我希望大家真的能从中得到启发,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亲情、人情,来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道路。
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虽然以孝治天下远不如清谈玄言那样引来议论纷纷,但在那个时代孝是非常被倡导的。孝既是朝廷倡导的道德规范,不孝当然成了严重的罪行。《世说·赏誉》注引,“每见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孙杀王父母、子杀父母,不赦,以为王法所不容也。”可见晋时不孝之罪甚于谋反,可谓重矣。因此,在魏晋时代要整倒一个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扣他一顶“不孝”的大帽子。魏时孔融、嵇康被杀,表面的罪状都是“不孝”。晋明帝司马绍为太子时,王敦看此人颇有才能,继位后会碍自己的手脚,“欲诬以不孝而废焉”。后来谎言被温峤当众戳穿,此事未行。由此可以看出,魏晋孝文化的重要地位。
纵观古今文人名士,无不重孝之行,节孝之义,孝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传承,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呢应该学习和继承的文化传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的了解孝文化,做一个孝义之人。
计科邓兴学号:201021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