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古镇中心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规定
纳古镇中心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规定(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镇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云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通海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纳古镇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年龄在6.5周岁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镇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二、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或监护人在我镇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以上,同时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的,可以申请就学。
三、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家庭户籍原本;
2、在纳古镇的有效暂住证、房产证;
3、适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证;
4、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厂家证明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打零工的需有房屋租赁证明。
5、除新招一年级学生外,其他年级转入我校的学生必须持有转出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
四、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1、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其余时间不再招生、入学。
2、外来务工子女持第三条规定的材料到学校报名,报名结束后经学校校长室或教导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入学。(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报名)
3、凡具有我县小学学籍号的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毕业生,需继续在我县就读初中的,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相应初级中学就读。
五、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
1、监护人对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以相关证明为据);
3、独生子女(以独生子女证为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云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通海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就读,凡持有第三条规定材料齐全者,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材料不齐全者,不予报名、接收。
六、外来务工子女转学以学年为期限:
1、转出: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其子女转出我校可实行灵活管理原则,但必需认真填写《通海县中、小学生转学审批表》,报教育局教育科审批备案。
2、转入:学校教导处对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转入要严格把关,收齐、核查第三条所规定的材料并造册登记,并于9月15日前上报教育局教育科统一审批,逾期不在办理。
3、各班主任必需按要求,真实地完成或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处完成各类学籍表册,每月按学校学籍管理处的规定按时、真实完成月上报。
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规定:
1、一年级新招学生按“一年级编班规定”执行。其余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均实行抽签制。在抽签过程中,年级组长可根据本年级班级人数差异,各班男女生人数差异等各种特殊情况,在本年级全体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抽签。
2、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或纪律较差同学的排挤,若原在我校就读,转学后又重回我校就读,且转出转入均按转学规定办理过正当手续的,实行“从那班出入那班”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与原先该生在我校就读时一样。
3、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回家和工作变动时,不跟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打着呼,不办理相关的转学手续。特别有的在领取教科书和教辅学书后就走掉,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居于以上原因,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对于不跟学校、班主任
及科任教师打着呼,不办理相关转学手续就走掉的学生,若再转回我校就读,一律不予接收。
八、我校各年级各班应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外来务工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惩等方面与本镇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九、对外来务工子女应按照有关规定免收学杂费,科书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学校当时的实际情况可酌情给予补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十、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通海县纳古镇心小学
2011年5月10日
第二篇:古县第三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规定
古县第三中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
管 理 规 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县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古县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年龄在12周岁-16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县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二、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或监护人在我县已取得暂住证或暂住一年以上,或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的,可以申请就学。
三、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家庭户籍原本及复印件。
2、在古县的有效暂住证、或房产证。
3、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厂家证明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打零工的需有房屋租赁证明。
4、除新招七年级学生外,其他年级转入我校的学生必须持有转出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
四、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1、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其余时间不再招生入学。
2、外来务工子女持以上材料到学校报名,报名结束后经校长或教导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入学。(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报名)
3、凡具有我县小学学籍号的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毕业生,可以继续在我校县就读初中。
五、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
1、监护人对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以相关证明为据);
3、独生子女(以独生子女证为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就读,凡持有规定材料齐全者,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拒收,材料不齐全者,不予报名、接收。
六、外来务工子女转学以学年为期限:
1、转出: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其子女转出我校可实行灵活管理原则,但必需认真填写《古县中、小学生转学审批表》,报教育局普教科审批备案。
2、转入:学校教导处对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转入要严格把关,收齐、核查第三条所规定的材料并造册登记,并于9月15日前上报教育局教育科统一审批,逾期不在办理。
3、各班主任必需按要求,真实地完成或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处完成各类学籍表册,每月按学校学籍管理处的规定按时、真实完成月上报。
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规定:
1、七年级新招学生按“七年级编班规定”执行。其余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均实行抽签制。在抽签过程中,年级组长可根据本年级班级人数差异,各班男女生人数差异等各种特殊情况,在本年级全体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抽签。
2、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或纪律较差同学的排挤,若原在我校就读,转学后又重回我校就读,且转出转入均按转学规定办理过正当手续的,实行“从那班出入那班”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与原先该生在我校就读时一样。
3、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回家和工作变动时,不跟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打着呼,不办理相关的转学手续。特别有的在领取教科书和教辅学书后就走掉,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居于以上原因,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对于不跟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打着呼,不办理相关转学手续就走掉的学生,若再转回我校就读,一律不予接收。
八、我校各年级各班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外来务工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惩等方面与本县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同时我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九、对外来务工子女应。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学校当时的实际情况可酌情给予补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古县第三中学
2013年8月10日
第三篇:关于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在温就学的规定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
成都市温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
成都市温江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温江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在温就学的通告
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0年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具体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在我区公办初中、小学就学的若干问题通告如下:
一、申请子女在温就学的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范围
凡正住户口不在温江区行政辖区,但在温江区辖区内暂住一年以上且从事相对稳定工作的,随其暂住的子女年龄在6—15周岁之间,尚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属于非毕业年级(小学1—5年级、初中1—2年级)的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均可申请随其暂住的子女在温就学。
二、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申请子女在温就学的条件以及所需的证明材料
在上述范围内的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申请子女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一)在我区辖区内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住所的,须具备我区公安机关户籍部门颁发的有效期内的父或母IC卡暂住证(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二份)。
(二)务工就业者夫妻双方持原籍地办理有效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二份)。
(三)其父母在温江城区或者镇街务工的,须提供《四川省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登记证明》,与用工企业签订的《劳动用工合同》,从事个体经商的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纳税证明(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二份)。
(四)务工就业所在企业为其购买的综合险证明(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二份)。
(五)父母及其子女的原籍农业户口簿(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二份)。
(六)非毕业年级的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还必须提交原就读学校和教育部门出具的转学和学籍证明(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二份)。
三、申请在温就学手续的办理程序和时限
(一)符合上述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尚无《四川省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登记证明》的,可持身份证、学历证、接受职业教育、职业培训、IC卡暂住证等相关证明,以及用工单位出具的务工证明,到用人单位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机构免费办理《四川省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登记证明》。
(二)符合本通告第二条规定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入(转)学工作,可以在每年5月4日—6月30日期间的每周星期五的工作时间内,持本通告第二条规定的证件以及证明材料,向暂住地所在的镇(街办)提出子女就学的书面申请,暂住地所在的镇(街办)予以登记并办理其子女今年秋季在温就读手续,其他时间不再办理。7月1日及以后提出申请的,暂住地所在的镇(街办)只作登记,原则上不办理就读手续,2011年5月后再作就学安排,在此期间,其子女应在户口所在地读书。
(三)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的子女就学申请经镇(街办)审核确认后,由镇(街办)免费出具由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统一印制的《成都市温江区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证明》。
(四)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持镇(街办)出具的《成都市温江区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以及本通告第二条规定的证件以及证明材料,到镇(街办)所属初级中学、小学登记,由学校根据情况编入相应班级,并注册正式或临时学籍。
在温江区柳城街办辖区内务工就业的,应到柳城街道办事处予以申请并登记,经柳城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后,免费出具《成都市温江区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证明》,汇总并报温江区教育局安排。接受小学教育的,由温江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到生态实验学校就学,接受初中教育的,由温江区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划片指定、统筹安置”的原则,安排到柳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周边的学校就学,并注册正式或临时学籍。
四、关于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申请子女在温就学的限制条件
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请子女在温就学:
(一)户籍属于温江区辖区的。
(二)农民工本人在温江区居住不满一年的。
(三)相关证明材料不齐全或者无效的。
(四)子女属于小学六年级或者初中三年级学生的。
(五)属于学期中途或者春季要求转入的。
五、关于在温就学的学位安排
温江区教育局将于每年的五月中下旬向社会公布全区初中、小学就学学位状况,在空余学位内按照符合条件以及登记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的子女就学,至满额为止。
六、关于在温就学收费标准
对于符合本通告规定的条件并经教育主管部门或者镇(街办)安排就学的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的子女,接收学校不得收取物价部门规定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对于不愿到指定学校就学而自主选择其他学校入学的,其教育收费与城区和镇街居民子女教育收费政策相同。
七、关于在温就学的学籍
各接收学校应建立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的学籍,其学籍管理按照温江区现行学籍管理办法执行,对完成学业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生,应发给相应的毕业证明。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的子女在我区就学期间,在评优奖励、入团入队、课外活动方面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八、其他
(一)已按我区有关政策办理《温江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并已在我区城区各公办初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不再办理城区内转学手续。
(二)在我区小学毕业需升入初中的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需按本通告第二条规定,重新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本通告第三条第(四)款规定安排入学。
特此通告
咨询监督电话:028—82764596
咨询网址:
咨询邮箱: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八日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成都市温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 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八日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八日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八日
成都市温江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温江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八日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白石镇夏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规定
白石镇夏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镇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云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汶上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白石镇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年龄在6周岁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镇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二、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或监护人在我镇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以上,同时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的,可以申请就学。
三、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家庭户籍原本;
2、在白石镇的有效暂住证、房产证;
3、适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证;
4、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厂家证明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打零工的需有房屋租赁证明。
5、除新招一年级学生外,其他年级转入我校的学生必须持有转出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
四、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1、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其余时间不再招生、入学。
2、外来务工子女持第三条规定的材料到学校报名,报名结束后经学校校长室或教导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入学。(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报名)
3、凡具有我县小学学籍号的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毕业生,需继续在我县就读初中的,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相应初级中学就读。
五、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
1、监护人对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以相关证明为据);
3、独生子女(以独生子女证为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云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汶上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就读,凡持有第三条规定材料齐全者,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材料不齐全者,不予报名、接收。
六、外来务工子女转学以学年为期限:
1、转出: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其子女转出我校可实行灵活管理原则,但必需认真填写《汶上县中、小学生转学审批表》,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批备案。
2、转入:学校教导处对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转入要严格把关,收齐、核查第三条所规定的材料并造册登记,并于9月15日前上报教育局教育科统一审批,逾期不在办理。
3、各班主任必需按要求,真实地完成或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处完成各类学籍表册,每月按学校学籍管理处的规定按时、真实完成月上报。
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规定:
1、一年级新招学生按“一年级编班规定”执行。其余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均实行抽签制。在抽签过程中,年级组长可根据本年级班级人数差异,各班男女生人数差异等各种特殊情况,在本年级全体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抽签。
2、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或纪律较差同学的排挤,若原在我校就读,转学后又重回我校就读,且转出转入均按转学规定办理过正当手续的,实行“从那班出入那班”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与原先该生在我校就读时一样。
3、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回家和工作变动时,不跟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打着呼,不办理相关的转学手续。特别有的在领取教科书和教辅学书后就走掉,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居于以上原因,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对于不跟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打着呼,不办理相关转学手续就走掉的学生,若再转回我校就读,一律不予接收。
八、我校各年级各班应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外来务工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惩等方面与本镇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九、对外来务工子女应按照有关规定免收学杂费,科书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学校当时的实际情况可酌情给予补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十、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汶上县白石镇夏村小学
2013年5月10日
第五篇: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
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外地民工纷纷涌入我们这座城市,有的在这里长期打工,有的在这里做些小生意,有的干脆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他们为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之而来的大量民工子女,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被送进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面对着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也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经常处在紧张、惶恐、自卑的阴影下,如果任其随意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行为就会发生严重的缺陷和偏差,就会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被遗忘的一族”,也必将成为班集体建设以及学校教育的“阻力军”。
要让这些弱势群体也像本地学生一样快乐地成长,作为班主任,最先要做好的工作不是在学业上给予辅导,也不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而是应该让他们尽快的融入新的班集体中,让他们尽快体会到我的这个新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自己已经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一、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
从大多数外地民工子女的素质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智力素质,他们都不比本地学生差,有的甚至还优于本地学生。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倒致了这些外地学生不如本地学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要想让这些学生尽快地融入班级体,首先就要解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
1)、自卑,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在生活上,外地民工子女由于经济条件差,他们的吃、穿、用往往不及本地学生,因此经常会遭到本地学生的另眼相相待;在学习上,外地民工子女的基础比较差,学习上很难跟上本地的学生,时常遭到同学的嘲笑,甚至是挖苦与侮辱。安徽市场报曾就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合肥一所小学的外地学生是这样说的,“城里的同学笑话我衣服又旧又小,笑话我家里穷,我心里难受死了。”“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一开口城里孩子就笑话我,根本不敢开口讲话”“想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可他们都远远地躲着我们,说我们是外敌人。” 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外来民工子女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自卑的产生会抹杀掉一个人的自信心,民工子女本来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跟上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孤僻,打不开的心理枷锁
孤僻,是指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喜欢单身一人,独来独往,时常感到孤寂、空虚的心理现象。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性格类型。
外地民工子女产生孤僻心理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自身原因,由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学生必定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神经会变得非常敏感,同学对他的一言一行,老师对他的一褒一贬,他都会产生心理反应。当周围的反应对他不是很友好时,他必定会封闭自己,不再去主动跟人交往,不再愿意多说话,甚至别人对他的友好,他也会表现的很冷淡。其二是外部原因,同学、老师对他不友好,甚至有讥讽、侮辱的行为,使他产生一种被孤立的感,这样容易产生孤僻心理。
3)、畏惧,解不开的心结
畏惧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方式,是一种因心理上的害怕,而产生的压力感。畏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焦虑,就是害怕更坏的事情的发生。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小孩子,他会把除了父母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放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时他更愿一个人独来独往,深怕其他人走进他的心里,侵犯的心灵空间,有时甚至会因畏惧而做出一些强烈的自卫行为。
以上三个是外地民工子女难融入新班级体的主要心理原因,当然不同的民工子女会有不同的心理状况,除了上面三个原因外,另外还有可能是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的行为偏激,学生的身体、行为缺陷等等。总之,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就很难融入新班级体,班级中的其他成员也很难真正接受这个新成员。
二、学生融入新班级体的心理辅导策略 1)、初次会面,融入班集体的起点
新转来的外地民工子女第一次与班集体成员见面是其融入班集体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时机。
05学年,班中转来一名外地学生,在与其他学生见面前,我先跟他聊了会儿天,然后给他设计了一个开场白,让他好好练习了几遍。然后,我利用上语文课的前5分钟,搞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向全班同学隆重地推出刚转进的外来学生。学生流利的自我介绍马上获得了班级其他同学的好感,“同学们,你们愿让他加入我们这个班级体吗?”“愿意!”学生们响亮的回答和热烈的掌声胜过任何语言达。这时我就顺势问班中唯一一个一人一桌的学生:“某某,你愿意跟这个新来的同学一桌吗?”某某大方地站起来,微笑着说:“欢迎你来我们班级,我很高兴有你这样一个同桌。”最后我又深情地跟学生们讲:“同学们,我们班级现有32位学生,以后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老师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现在,我们班有了这个新成员,相信他将会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东西。有了他,我们的班级将更加完美。相聚是缘,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上天赐予我们的师生缘、学生缘!让他们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这样一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间的距离感与陌生感,在学生间营造了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确立了外来学生也是班级主人翁的地位。
2)展示特长,融入班集体的催化剂 外地民工子女,受其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往往带有本地学生所没有的一技之长。有的学生歌声嘹亮,有的学生舞姿优美,有的学生身体强壮,有的学生善于手工制作等等。教师想使这些学生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就应该抓住他们的长处,让它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外地学生为班级争光,体现其在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让外地学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
3)、心灵沟通,融入班级体的桥梁
外地民工子女往往缺少与人心灵沟通,也很难做到让自己怕心灵向朋友敞开。鉴于此,课外,我常与班中外地学生聊天,也经常建议班中学生跟他们聊天。当外地学生考试不理想,产生焦虑心理时,我会找个机会坐在他旁边跟他好好聊聊这次老得不理想的原因,并鼓励他下次考好;当外地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会建议班中成员去帮助他。另外,我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一段段名言制作成精美的书签送给他们:一颗宽广的心灵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爱拼才会赢,敢唱才会红;欲受人敬,要先敬人;常用的钥匙不生锈??课外,我还有意识的借一些写名人经过不屈努力最后成才的书给他们看,让他们从一些名人坎坷的境遇中吸取养料,以开阔胸襟,调节心态,增强适应能力。4)、重视家访,融入班级体的外部动力
鉴于外来民工子女的特殊性,教师应加强与他们家长的合作,这样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因为外来学生在本地人地生疏,大多有“恋亲”的情感,在父母面前表现的较开放些,更多的接触学生家长,有利于教师找到学生融入班集体的切入点,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地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参加社会活动较少,受农村文化的影响较大,视野狭隘。他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或认为读书是出人头地,或认为不读书照样种田;或是大加压力、大打出手,或是不闻不问。我们通过家访,既可以了解他们的孩子的行为,又可以根据家长们的思想实际,向他们灌输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便学校、家庭协调一致,在不发生冲突,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班级体,推动外来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民工子女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师,不能逃避,不能埋怨,更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应该用特殊的爱去感化这些特殊的学生。因为这些飘扬的“蒲公英”也该有自己的春天,这些经常迁徙的“小小鸟”也该有自己温馨的家。让他们尽快的融进新的班集体,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是我们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真情相融,相信经过我们一起努力,这些时常迁徙的“小小鸟”,一定会感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幸福,相信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