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堂上学校韦永香我校组织学习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后,我的心久久未能平静。他是视学生如己出,用爱呵护学生的老师。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不平凡的行动践行崇高的师德。在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者们总结了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而他就是用无声的身教,验证那无法雄辩的道理,从他身上我们看到未来教育的希望。学习中,震撼和感动之余,自己也在寻思,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学习这些先进典型呢?于是无数的纠结、思索中,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先进典型:
第一、学习他敬业爱岗、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敬业与爱岗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教师只有爱这个职业,才能珍惜这个职业;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能不辱于使命。教育不是一人的事业,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业,因此教师要具备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把这个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敢于担当、勇担重任、尽心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学习他舍己为人、具致真善美的品质。蒙古族有一句谚语:“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
蕴含着至善和博爱,这也是农老师身上具致真善美的体现。农老师视学生如己出,用爱呵护学生,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人性具致真善美的一面。我们要秉承这种传统美德,就要向他一样本着勤道乐业、爱生如子、舍己为人、至善大爱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学习他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不是职业造就教师的辉煌,而是教师铸就职业的辉煌,正因有农老师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无悔执教,坚守那份清贫的职业,坚守那份教书育人的责任,坚守那份无悔的人生,才铸就教师职业的辉煌,谱写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总之,作为在教育事业中默默无闻的我们,更应该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去关爱那些需要关注的孩子。
第二篇:学习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爱的信念
--学习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3.11.3小时候和父亲上县城,到坝汪界域内的一条崎岖山路的路口时,父亲指着那条小路对我说:这里是通向麻风病村的路,各地患有麻风病的人都集中到这里医治和隔离。当时,我不知道什么是麻风病,但听父亲这般介绍,也感觉到有阴深的恐怖感笼罩在我幼小的心灵。稍大以后到外地求学,每次坐车路过通向落松地这条路口,我的内心仍充满着既恐怖又好奇的心理。
多年后,当我自己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六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在落松地这个让人们充满恐怖的特殊村寨,扎根着一位可敬的老师--农加贵老师,他在世人不解的目光中扎根在这个特殊的村寨二十七载,将自己的爱心点燃了这个特殊村寨的希望,用自己的青春浇灌在这片被隔绝世外的土地,放飞着一个个怀梦的雏鹰。
我不是农加贵老师本人,我难以感受到他当年是怀揣着怎样复杂的心情走进了落地松的。
我没有经历农加贵老师的经历,我根本无法体验到他在这片土地中付出的艰辛。
但我深深为他动人的事迹感动。我崇敬他!
带着被歧视与世人的不解目光,忍辱负重,农加贵老师用自己真心的爱在这片恐怖的土地上抚平了当地村民与孩子的心灵。没有轰轰烈烈,二十七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农加贵老师做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屹然坚守。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农加贵老师之所以做到二十七年如一日的忠贞坚守,我认为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拥有一颗对疾苦人民深切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之心。正因为内心的这份炽热的爱,让他不忍心割舍对这个特殊村寨的村民和孩子们渴盼的眼神,让他不忍心拒绝了村民和孩子们无助的心灵,让他的选择与坚守有了永恒的动力。
有了这份对人间疾苦的爱和对职业的热爱之心,任何恐惧心理在这爱的意念中也会被忘却,再巨大的辛劳也被任劳任怨,二十七年的坚守也在时光中变成了弹指的一挥间。
远离了山外的喧嚣,在淡泊明志的岁月中坚守,只为心中拥有纯洁的信念--不舍的爱!
平凡与伟大,在于爱的深切或轻浅一念间。
农加贵老师的伟大,是他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用自己的爱心将平凡的事情做的可歌可泣;农加贵老师的可敬,在于他永葆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爱。
回看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从教几年后当初的热情就渐渐被平凡单调的生活消磨殆尽,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与信念的执着。之所以这样,我们缺乏的是农加贵老师这样能永葆着这颗爱之初衷的心。
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倘若每一位教师都像农加贵老师一样,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忠心、执着和对孩子们深切的爱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望着自己的热情与爱心的倾注,那么一千多万员教师的涓涓之爱就凝聚成一股巨大的教育正能量,中国梦就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中国梦也将不再遥远。
第三篇: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
莲城中心学校“好老师”教育活动之农加贵
老师的先进事迹
9月1日上午8点,伴随着国歌旋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小学冉冉升起。国旗下,农加贵和他的21个学生向国旗行着庄严的注目礼。
昔日的“麻风村”,如今的落松地。一个曾令人谈虎色变的麻风病人集中居住地,越来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推动这里发生变化的是被村民亲切称为“老师大爹”的农加贵,还有和农加贵一起出现的落松地小学。在进村口的小山坡上,一间破败的白墙房屋,见证着农加贵的艰辛,也见证着学校的变化。
“大爹”是当地人对比自己父亲年长者的尊称,但在落松地,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这样叫他。听来却是那样自然、亲切。
9月1日,对农加贵来说,不是平常的一天,他20岁的大儿子农庆刚要去省城读大学了,孩子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云南警官学院。儿子要走了,但农加贵却说:“让他自己去报到,锻炼锻炼!”
逼出来的优秀教学法
2009年的一天,广南县教育局局长黄永龙悄悄地来到落松地小学。黄永龙走进学校一看,学生都在教室,就是见不到老师。这样的情景令黄永龙好不生气,拿起电话就打给中心学校校长黄座富:“这里是不是山高皇帝远,老师擅离职守,太不像话了!”
但是,随后黄永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认真读书、做作业,同学之间还在互相检查作业,搞不清楚的问题你问我,我问你。更有意思的是,大孩子还去辅导低年级学生,俨然像个小老师。一直到放学时间,孩子们才收拾书包回家。
原来那一天,农加贵在安排好学生当天的学习任务后,就到县城去拉一个单位捐赠给学校的桌椅去了。
当农加贵回到学校,见到气已消了一半的黄永龙,连忙上前解释,并汇报了自己摸索出的教学模式。看到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仍然沉浸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状态中,黄永龙明白了落松地毕业的学生自学能力强、成绩优秀,一直受到社会好评的原因。
这样的情景,在落松地小学并非偶然出现。农加贵一个人要教3个年级,就算只上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和科学这几门课,一周要上70多节课。况且他还有学校和村民急需要他办的事,他也经常要到中心校去参加培训或是学习。教学任务如何保证完成?
“不管什么时候走进哪间教室,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内专心致志学习,或默读课文,或埋头做练习,或预习课文。”了解农加贵,了解这所学校的人们都这样说。
是何种魔力让学生如此勤奋自觉,这样懂事明理。
“你在教学中是如何管理的?”记者追问。“我注意学生的自我管理,发挥学生自律意识与责任意识。有了这两个意识,即使老师不在,也可以放心。再一个是这里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有了这些,就好管多了。”农加贵微笑着回答。
农加贵的这套教学办法其实是被“逼”出来的。受自然环境与交通阻碍,在西部贫困地区,这种“一师一校”的复式教学形式仍存在,学生上学期间,起码有一半时间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开展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农加贵准确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
他的学校没有班干部
农加贵的教学方式令人惊叹,对学校和学生的管理也令人啧啧称赞。
记者在与学生交谈中得知,落松地小学每个年级竟然都没有班干部,让人吃惊不小。落松地小学几年前就开始实施了没有班干部的管理模式。
在记者的追问下,农加贵才说起缘由。原来,在2007年毕业的那届学生上到高年级时,有两名学生因体育成绩突出,被中心校抽去参加学校篮球队,也就转学去了中心校。这两名学生中就有一个是班长,另一个也是班干部。剩下的学生各方面情况也差不多,再从中选拔班长或班干部都不太合适,对没有当上班长或班干部的学生也不公平。于是,农加贵干脆取消了原来的班干部。
群龙无首,班级如何管理?“我觉得高年级学生自理能力较强,不设班干部,是想让其他学生也能参与到班务和学校管理中,大家平等了。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反倒更高了,班级管理反而比之前更好了。”细细品味农加贵的话,不无道理。
一开始,农加贵对学生们说,全班同学轮着做管理工作,一人一周。这一周必须负责班级的管理和学校的环境卫生,检查同学的作业,当好低年级同学的小老师,还要负责他们的安全。可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将这一做法又悄悄地改了,由一人做一周改为一人做一天,周期顿时更为紧凑,当时,那个班8个学生,一个多星期就轮到一次。轮到哪个学生管理,那个学生就会将一天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同学间也形成了一种竞争态势,都努力要做得比别人更好。
农加贵的这一套学校管理模式让人深受启发。在培养班干部管理能力的同时,更不能因此忽视了大多数孩子,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管理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这更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和睦、合作互进。农加贵取消班干部的举措,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进行了一个有益的尝试,把班级责任落到每个学生身上,激发每个学生参与管理的欲望,体现学生间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四年级的6名学生,在学生王勇的带领下开始了开学第一课《观潮》一文的学习,齐声诵读的稚嫩童声在校园响起。
初秋的落松地小学校园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宁静幽雅。吮吸着沁人心扉的清纯空气,有一种自然、朴素之感,使人获得心灵上的抚慰与坦然。这,就是农老师27年所营造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从不呵斥学生
在课堂上,记者看到,个别学生的在课堂作业中拼不出拼音,农加贵没有呵斥学生,他轻轻地摸着学生的头,耐心地教会学生如何在课本中找到解答。农加贵说:“我从不大声呵斥学生,只有亲近,学生才乐意把我当作可以倾诉心里话的知心朋友。”
说起“老师大爹”农加贵,村里的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36岁的陆树兰告诉记者,她和她的丈夫是农加贵的第一届学生。她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小学毕业到县城读初中时的情景,农加贵把他们10个学生送进县城初中,代替父母帮她们找到床铺,安顿好一切才离开。当时从未出过村的孩子们,实在不愿意离开亲如父母的农老师,她们围住农加贵哭成了一团。
陆树兰说:“大家都说农老师在教书教得好。确实,教书很有耐心,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两个女儿在他辅导后很上进,都进县城学校学习了,小儿子又进了学前班。”陆树兰刚要进县城读初一的大女儿董如娟有了一个梦想,她将来想学医,好给家乡人看病。
在农加贵的从教生涯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及,他就是指引和推介农加贵到落松地当老师的叔叔农春盛。农春盛原来在下坝小学任教,现已退休9年了。
27年前,农加贵在叔叔的陪同下,走进了落松地。27年后,青春已逝,当年的引路人如今也已两鬓斑白。农加贵忘不了当年的那一幕。他时常到叔叔家看望老人。
“虽然有的亲友反对我的做法,但我懂点医术,落松地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可怕,我认为加贵与教育有缘,与落松地小学有缘,他是个教书的好苗子。”过去,农春盛就从未怀疑过自己当初的决定,今天,他当初的决策得到了有力的佐证。
“但我们叔侄还是受过些委屈。”以前每学期期末统测,学校间教师必须交换监考,但因为大家对落松地的忌讳,没有老师愿意到落松地小学来监考。不得已,只有农春盛申请去落松地交换监考。但因为每次统测成绩落松地小学的都不错,就有人怀疑农春盛监考不严,农加贵学生的成绩有假。不仅受了这样的冤枉,连对统测成绩优秀的奖励都没有了。
所有的委屈毕业统一考后才被消除。历届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中,落松地小学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三名。
27年耕耘育出一批优秀学生
在27年的教学中,农加贵一直担任复式教学,共招收了9个教学班92名学生,送走小学毕业生6届共62人。学生不算多,但对于落松地村来说,已经是充裕的了,走出寨子的学生,许多已踏上社会,他们怀揣长辈们一生未能如愿的美丽梦想,铭记农老师倾注毕生心血的殷切期望,挥洒他们的青春与汗水,开辟着属于自己,属于落松地的一片天地。
学生王建萍,毕业于长沙民政学校,现在广南县纪委工作;王建贵,毕业于昆明冶金工校,现任个旧市锡矿某矿区区长;黄兆中,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在文山州科技情报所工作;余学庄,毕业于临昌教育学院,现是县政府办公务员;还有一批学生成人后出外省谋业。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村寨,落松地这所曾历经坎坷磨难的深山村寨,将它的名字永远镌刻在茂密山峦之中,愈发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如今,落松地以纯洁与朴实感动着每一位到过这里的人们,1993年,意大利一家慈善机构捐资9000元为学校添置了电视、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2005年欧盟人道主义基金会投资200多万,给每户村民建造了崭新的平房,兴修了水泥路,给校园修砌了花坛;2009年起,广东省一家民间慈善机构汉达协会,捐赠图书,并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来到这里,自己吃住15天,免费给孩子补习文化知识。
“我还兼着村里的出纳,村里的大小事都来和我商量。去年一天在上课,就有村民来电话说一户人家失火了,我只有放下学生跑去拉断电匣,才不至于火势漫延。”说这话时,农加贵显得轻松平常,但让人深深感到,他与落松地、与学生、与村民建立起的是一种水乳交融的感情。
27年前,农加贵也和其他人一样担心过、害怕过。从当初不敢碰桌椅板凳、不敢接触学生,教握笔是做示范,上课前喝酒精消毒,上课时开门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下课就赶紧跑,到后来的熟悉了解,再到现在的信任依赖,这个变化取决于农加贵坚持不懈的信念,朴实热情和豁达的胸襟。
农加贵说:“我是幸运的。当初村民自发地从本已十分拮据的收入中,每月集资30元作为给我做补助,还划田地作为我的生活保障。”而在落松地村民的心中,落松地村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有一个能够摒弃世俗杂念,毅然坚守落松地27年,把全部的心血倾力于他们孩子身上而无怨无悔的“老师大爹”农加贵。
第四篇:学习农加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农加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单甲乡中心完小校长 肖云贵
2013年9月28日
近期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云南省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农加贵老师,为了与世隔绝,人谈“色变”的麻风村的孩子的可贵精神。农加贵曾经是一名代课教师,他根本没必要选择到这个地方受罪,被别人轻视、被同事嫌弃、被家人不理解,种种因素是农家贵思想斗争过,可是有一种爱使农家贵坚定意志,抛出杂念,这种爱是奉献、这种爱是伟大的,因为他的坚守是他称得上“启明星”、因为他的坚守是外界对这里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他的坚守是这里的孩子脱离歧视,找到了自信的力量。
农家贵老师在这里,被称为麻风村的“启明星”,被叫为“老师大爹”,是因为他对这里教育孩子的执着,是因为他的融入和亲近,他视这里的孩子如亲身子女,他乐于助人,他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决策事务,他似乎像山大王,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山大王、是一个德高望重、亲力亲为、为民着想的山大王。
农家贵老师他是烛光的形象者,是现代21世纪教师的代表,是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的示范、榜样,是现代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必须学习和赞扬的先进人物,他的师者力量启迪着我们的人生,影响了一方水土,他不仅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也是社会文明传承者,我们要点燃这个火炬,让他永远燃烧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来。
通过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慷慨万千,有愧于现今
学习,学习他高尚的思想品质、学习他为孩子处处着想、学习他是群众知心伙伴、学习他助人为乐为人着想的高贵风貌。
第五篇:学习农加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先进教师农加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广南一中 李帮军
2015年9月28日,广南一中开展以“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题活动,全国先进教师农家贵做了专题报告。让我对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更加钦佩这位既普通却又伟大的农村小学老师。
一、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好老师为教育乐于牺牲青春,敢于担当的精神。农加贵老师,为了与世隔绝,人谈“色变”的麻风村的孩子的可贵精神。农加贵曾经是一名代课教师,他根本没必要选择到这个地方受罪,被别人轻视、被同事嫌弃、被家人不理解,种种因素使农家贵内心斗争过,可是有一种爱使农家贵坚定意志,抛出杂念,这种爱是奉献、这种爱是伟大的,因为他的坚守是他称得上“启明星”、因为他的坚守是外界对这里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他的坚守是这里的孩子脱离歧视,找到了自信的力量。
二、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到了师爱是一种大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农家贵老师在这里,被称为麻风村的“启明星”,被叫为“老师大爹”,是因为他对这里教育孩子的执着,是因为他的融入和亲近,他视这里的孩子如亲身子女,他乐于助人,他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决策事务,他似乎像孩子王,是一个爱生如子的孩子王。
三、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好老师默
贵老师只因为能坚守29年的时间,甚至顾不上自己的事,放弃离开此地的念头,不仅仅是他对这里的依恋和难忘,而是他知道,如果走了,就再没有人来这里教书了,这里的孩子就永远没有机会读书、学习了,这个村庄永远是被遗忘、被隔绝的村庄,所以,他选择终生为这里奉献,选择为这里厮守,这是一个普通人难于下定决心做出的选择,这个选择是一个不平凡的选择、是一个伟大的选择,这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办人民教育为人民,那里有炊烟,那里就是学校、那里就有教师晃动的影子,我们一定要向农家贵老师学习,学习他高尚的思想品质、学习他为孩子处处着想、学习他是群众知心伙伴、学习他助人为乐为人着想的高贵风貌。
六,通过学习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我觉得教师的光荣的,教育事业是值得奉献的职业。要成为一位好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又是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我将为成为一名好老师而终身努力奋斗!作为一位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教师,我更感受到了使命的光荣,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面对贫困地区渴求知识的孩子,我将义无反顾,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广南的教育事业,为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广南孩子的远大前途,我愿意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做一个无怨无悔,不辜负广南人民的好老师。
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