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盲目地学习,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组合起来,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适时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加注重问题的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二、为什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传统的教学以师传生受为基本模式,以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获得为主要内容,以记忆的保存为中心,以间接知识为主,学生是被动学习。不可否认,讲授法有其自身的优点,如传授知识的系统性、示范性、高效性,但讲授的教学方式缺乏民主思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方式上,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往往采用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本教参,传达一种观念,通过一次考试,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违反了语文和教学的规律,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教学的求异性、互动性、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教学程序上,讲授过程不免呆板: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如此教学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满堂灌,其弊端显露无疑:课堂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讲授法的不足,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抛弃讲授法,讲授法一直沿用至今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生命力。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一些教师忽略了教材的地位,注重表面形式,过分淡化教师的作用。在组织合作学习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着放任自流、缺乏控制的现象:老师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老师站在一角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请学生发言。这样使学生参与度不平衡,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形式化。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很多老师提前布置好问题让学生提前查阅,在课堂上汇报自己所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发言,结果花费了很多时间。这种查阅资料的本质不是探究。新课标指出,引导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种形式热闹的“资料回放”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自学、小组讨论和查资料,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是被老师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应受到注意。小组学习时,学生的思路很容易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使一些同学放弃一些创造性的观点而造成人云亦云的情况;由于组内成员层次有别,那些反应稍快的同学总是较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稍迟钝的同学只能听完“恍然大悟”,这就使一些写生丧失了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机会。
四、合理化建议
概括地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做到:
首先,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生观。语文知识是人文性的不应该被僵化,学生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独立存在,是不应当被人塑造和控制的。
其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够控制课堂局面,走下讲台深入课堂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恰当的语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有必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就应该采用。“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适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追求热闹的形式。
再次,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还可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同时激发竞争意识。课堂讨论之前先要求独立思考,不准发言,将各自的疑惑或观点作简要记录之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话可说。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准备之后带到课堂上交流,这要求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除此之外,培养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一方面规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平等对话”就是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师传生
受,所以老师必须要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可以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后提出疑问,以书面的形式上交,从中选取一些有讨论价值和启发功能的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不易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时,教师应指出文章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做引导和提示。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定论式的陈述性材料转换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定论型的知识按其逻辑关系分成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串联起来,使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掌握方法。
总之,课程改革在教学上的变化,不在于知识点的增减或教学形式的更换,而在于教育理念、培养要求和教学定位的变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目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被程式化的倾向,这样的形式变化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教师只有真正从理念上得到转变,才能带动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第二篇: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会
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会
大家好!这两年我校举办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中,我讲授了《语文课程标准》,通过两次的授课,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领会和深入的学习,自身也因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我在此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讲几点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呢?我们试对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我的初浅体会,望能与各位同事们更多地探讨、交流,若有不当和不足请各位多指正和补充,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自主学习就是从“被动”到“主动”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或“被动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自主学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自主学习”具有以下一些表征。
(一)学生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三)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
(四)学生
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老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合作学习就是从“个体”到“团队”
“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今日世界,从人造卫星上天到人类基因图谱解密,没有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不是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团队精神”也是一种时代精神。在现在我国家庭独生子女多的情况下,更需要对学生加强合作精神的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下面一些做法也许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1.小组成员分工。如在根据不同合作项目而在小组中设召集人、主持人或项目推行者、采访员或提问题人、记录员、分析总结者、汇报人、计时员(兼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以上角色。
2.小组成员按基础编号。把学习任务按难易切分排列,如1号任务最易,2、3、4号难度逐步递增。每位同学“对号入座”,完成一项任务,然
后全组“组装”和交流。
我在讲第一课时,分组进行了调研:“爱学习语文吗?为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第二节课讲完主要的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功能及基本的理念后,我又分组做了调研,各小组组内讨论并总结“如何能让学生们爱学习语文且能持久、变成爱好和习惯”,然后在各组交流汇总汇报。学生们都很积极踊跃地去思考、发言,总结了很多点,也很实际很有道理,因前面讲了语文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这样也能检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设否理解了,从而促使巩固和掌握。
3.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切分,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项,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流。
例如,我出一个题目《我们的家园——地球》,让喜欢做导游的学生发挥其专长,可以写出带领大家了解和观光的游记;喜欢文学的则写出富有情感和文采的文章;喜欢做记者可以写出报道或采访或纪实式的文章;喜欢历史的则写出追溯性人类演变进步和发展历程类的文章;喜欢天文的则从宇宙角度阐述地球的形成发展及运行轨迹等;喜欢生物的则从生态平衡和保护角度写出阐述其重要性和呼吁及倡议式的文章,还可用音乐、绘画等形式表现......等等。
至于全班同学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同学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现在我们的作文讲评,一位同学的习作一出现,就有很多同学争着提意见。提意见固然也需要,但我们要引导学生先看到这位同学在习作中倾注了心血,多看看他的习作好在哪里,这样于人于己,帮助会更大。认识自我,欣赏
别人,是现代人基本的立身处世之道。
三、探究学习就是从“接受”到“建构”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接受学习不仅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它的特殊性。探究的对象不是人类认识的未知领域,绝大多数是对人类已有知识、包括课本中预知结论的再探索。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又有它自身的学科特征。比如,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由于语文审美的整体性,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
例如,我在讲到这部分时可让不同的同学分别读同一个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境,试着用不同语气和情感来读,来仔细感受分析,投入不同的情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
男人戒烟就跟女人减肥一样,永远都有明天。使我们不快乐的,都是一些芝麻小事,我们可以躲闪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不吃饱饭我哪有力气减肥啊!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
活动。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提出和梳理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方法的指导。
(二)尝试体验实践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或通过阅读进入作品特定的情境,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或收集课文内外的多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在这个阶段,教师作要做点拨提示,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重点要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规律——关于语言的、关于文学的、关于人文的规律,认识它们的价值。在方法的指导上,教师不是自己来讲解,而是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适时推广,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尝试、体验、实践应力求充分,避免匆匆忙忙走过场。
(三)表达交流小结阶段 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通过表达外显化,通过交流合作互补。这个阶段学生的活动有形成结论,用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等。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把结论扩展和深化,有的问题一时不能得出答案,可以存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对于探索的过程、方法、结论,师生共同小结。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亲自体验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提倡“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概排斥其他学习方式。对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些内容还需要用其他方式来学习,包括必要的接受性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三方面分开来讨论,只
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事实上,这三方面组成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宜与合作互补;而提倡自主和合作,是为了更好有效进行探究活动。
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今年暑期幼教继教培训中又得到一些启发,那是市研修院音乐教研员张殿坤老师运用了奥尔夫教学法讲的课,非常生动活泼,令每一位学员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我认为:其他科目都可以运用和借鉴,尤其在语文学习中大部分环节都可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并可以完美地融到一起,那么,奥尔夫教学法是怎样的教学法呢?我简要说一下:
奥尔夫----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生于1895年,逝于1982年,他用毕生精力钻研于音乐及音乐教育,从而创立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的儿童音乐教学方法。奥尔夫教学法目的:通过音乐这个手段培养人的素质,一个健全的人格。
“奥尔夫” 的教学原则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课堂中,孩子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如小鸟的呢喃,和风的呼吸,汽车的抱怨,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模拟,用自己的肢体去表现,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去表达,并用戏剧的形式来综合。
我们完全可以将语文课程的内容都融进去,如诗歌、文学作品、朗诵、记忆等等。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还培养了“团队”的意识,它需要孩子们互相配合协作,学会领导与被领导,这与语文教学的理念完全一致。
2、以节奏为基础
音乐是旋律加节奏同时运用,所以比较难。特别音高不好掌握,奥尔夫把音高抽出来了,以节奏为基础。节奏像骨架一样。没有音高。音高放在哪里了,音高放在音条乐器上了,就是木琴,钢片琴。所以每节课不管什么课型,都是以节奏为基础。
我们可以拍着节奏或在游戏中去学习记忆等,如学生词时:立下曰是声音的“音”,木上加是书架的“架”等。
3、以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
动作是一切动物本性的体现,一切物质也离不开运动。所以,动作与音乐结合,是人性本能体现和最自然的体现。奥尔夫认为,音乐的感觉是动起来的,用动作感受音乐。这是非常伟大的一点。
4、即兴创造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你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让孩子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与用语言一样得好!想象一下,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她)的一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5、本土性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教育理念。
诞生于德国,并没有因为是德国的教育观念,而不为世人所流传,正因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广阔的吸纳性、开放性,使得奥尔夫教学法成为世界的、民族的音乐教育思想
6、面向全体
奥尔夫不同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在它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 需要的只是你一颗全身心投入的心。
所以,我认为应很好地借鉴奥尔夫教学法,若能有效地把它融入和运用,则对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和飞跃的。以上这些是我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初浅体会,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和补充,并多提宝贵意见。
第三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通常是以以下几种方式建组: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的方法
①双马蹄形排列法;②“T”型排列法;
③田字格排列;
④梅花形排列以及自由排列等。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具准备情况来分(1)小组之间合作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美术课教材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还强调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和种种问题,要通过学习他们讨论尝试得出结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实验教材的活动方式非常多,进行班级集体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中认识美术、感受美术。又因现在的美术课涵盖的范围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完成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可是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有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孩子学习材料准备不足较难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资源互补,小组成员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集中起来,共同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现有的学具,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2)交叉合作
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特长生对学困生的带动作用。如学习《让色彩动起来》时,在欣赏了许多图片,画面,讲解如何构图之后,让学生完成作品,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采用了交叉合作的方法组织学习。通过特长生作品的示范或根据他们的建议把自己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困生积极的绘画心理,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潜移默化。
(3)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寻找学习伙伴,使同一知识能力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合作可以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带动其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实践证明一个班级中如果有几个在某一方面(音乐或美术)很好的学生能够带动班的兴趣走向。依靠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学习获得了较长远的教学效应。自主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到课后拓展中去,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文本或材料,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通过以上建组方式,既缩小了组际差别,又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此外,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树立榜样,带动其他成员。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4)课堂教学程序与策略:(1)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创设情景—→诱导创造—→巡视指导—→─作业评价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探究活动—→合作学习——→尝试练习――反馈─┘展示交流
(2)基本策略:
a.设计合作活动,促进目标转化。缩短学生学习差异;修正合作设计;师生沟通,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b.引导自主创造。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引发学习动机;注重学法指导,善作精要点拨,启发思维想象,激励发散,褒奖创新。
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多样,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对成绩的评价不仅仅要看学习能力提高程度,更重要的要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出评价。这对学困生转化尤为重要。还要把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的美术技能有进步,审美能力有提高,就算达到了目标。
4.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平时不但在美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如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巩固当天学习内容、实施班级装饰美化活动,班级板报比赛活动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材料和资料。充足分的准备工作为一堂课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上一堂好课增添了的信心,所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课前我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资料准备、材料准备、形象准备、记录准备等等,学生分工明确,高质高效做好了课前准备。例如:《彩墨游戏——染纸》这一课,课前由小组长分配一名同学负责查资料,查找与染纸图案有关的知识,一名同学收集染纸、蜡染作品和图案造型等,其他同学分别准备宣纸、颜色、碟子……记录的同学记录整理相关资料。
(2)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式探究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是否富有成效的前提保障。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课堂中我一方面放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一方面加强知识的指导,作品完成后展示互评,互相介绍作品,互相解释所领悟到的知识;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及时改正;互相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作总结。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展开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4)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价: 全面正确地评价是提高合作式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际竞争,有效的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在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的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活动是否遵规守纪等等。评价要全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自我评价,作为小组成员首先要实事求是,对本组的水平及其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既能发现优点,、也能找出本组的不足,而民主评价则是要多发现其他组的优点,让本组从中学到某些长处,从而既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又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组与组之间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
评价这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我对照学习目标,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设计形式是否多样;二看绘制是否干净整齐,剪贴是否完整,制作是否合理;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四看小组合作是否和谐到位。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评出等级,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同时鼓励学生把二方连续纹样运用到生活中。如办一期板报用上二方连续纹样,给自己毛衣设计二方连续纹样,为妈妈的背包设计二方连续纹样,给花坛设计围栏等等。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开放的真实的情境中探求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取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发现。在小学美术课的探索发现领域运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按照进入问题情境——学生探究体验——欣赏评价交流三大步骤在《棋牌乐——牌篇》一课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首先,我带领学生直接进入玩“英语牌”的游戏活动,然后学生自己研究玩法,按顺时针摸牌能凑出什么样的英语单词,又按反时针摸牌能凑出什么样的英语单词,看谁凑出的单词多等。学生的兴趣高涨、玩得很开心。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我们想自己制作与众不同的英语牌的问题。这时我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研究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新奇的英语牌。学生进入实践体验阶段,他们交流讨论如何设计、如何分工等问题,并进行具体操作。作品完成后,进入欣赏评价交流阶段。于是我领学生举办一个英语牌展,把自己的评价和意见表述出来。学生通过欣赏、评价、交流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成果,学会了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学会了敢于表达与申辩。
四、友好协作,磨练意志,用于攀登。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冲出传统美术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此的课堂,学生的闲言少了,争吵少了,互谅多了,友好、协作更多了,同学们的绘画、动手及欣赏能力提高了,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随之提高。为了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级主办的各种美术竞赛,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五月份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六届“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谭立明、周艳慧、任晓翠、庄明旭等四人获特等奖,张泽暄、赵慧颖等十二人获一等奖,李靖阳、庄鹏达、等十一人获二等奖,滕靖宇、谭文达等八人获三等奖,四人获优秀奖。九月份参加了教育厅、文化厅举办的第七届“佳艺奖”青少年儿童书法绘画大赛,董文静、张泽暄等二人获金奖,林远、徐扬、庄宇飞、张颖、赵慧颖等五人获银奖,王学晔、李文静等十一人获铜奖,二十九人获优秀奖。在学生获得成绩的同时不断鞭策自己,并从中磨练坚强的意志。
总之,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四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万清
在大石头镇中学工作期间,与教师共同探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探索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整个学校形成了学理论、研教法的良好风气,在学生当中出现了 “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有些学科的成绩明显提高。调到敦化市进修学校之后,走遍了全市各初中,看到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为了促进全市推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将各校的成功经验汇总如下。
一、齐心协力搞好小组建设
小组建设是合作探究的基础,班主任应该同科任教师共同商讨组建本班的学习小组。
(一)小组划分的原则
1、异质互助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实力相当原则:每个学习小组各种类型的学生人数相当,成绩大致相同,有利于展开竞争。
3、有利交流原则: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会降低学生个体的活动量,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缺乏不同类型学生的相互补充,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
4、动态平衡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各小组的表现及成绩进行阶段总结,然后对不合理因素要进行调整;进行小组之间成员的调整,使其实力均衡;进行小组内角色的调换,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不同角色。小组长应选有
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一是为了减轻组长的负担,二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应该鼓励学习积极性较低、成绩较差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促使他们参与合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帮助小组长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随时进行角色的调换,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加强小组长的培养
1、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组织小组学习对本人成长的作用,为他们树立长远目标,激发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同时,设立对小组长的评比表彰项目,为他们树立短期目标,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通过开
会及时了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给小组长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如: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定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教给组长讲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讲题的效率。教给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教给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组长要归纳组员的学习成果,并且负责把本组学习的成果去粗取精。
3、适时更换小组长。当有新的同学符合条件时,就要更换原有的组长,也可以实行组长竞选制,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
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有些班级虽然已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效率不高,原因有二。
一是小组交流的方法不合理,二是老师选择的问题不科学,所以提出一下意见。
(一)教会学生按照流程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一般按照“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产生
新的问题”的流程完成。在得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每个学生首先得独立思考,尽量自己解决所有问题,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并且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标记下来,提供给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并且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职责;小组汇报时,除了汇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的问题,还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供给老师;最后由其他组回答或由老师解决。在讨论每个问题时,应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还有别的思路吗?那种最简捷?促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培养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小组交流的效率。
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前精心设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恰当方式明确的呈现给学生。如果问题过简,就会让讨论流于形式,如果过难,小组无法解决,浪费时间。
(三)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根据能力恰当分工,让差生为小组承担一定的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对差生的每一个向好转变,及时表扬鼓励,让其尝试成功,树立信心;对其薄弱学科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提高。
三、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还能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互帮互助,全员参与,杜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看客。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公正合理的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对各组应该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对小组的评价应由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以求评价范围尽可能全面周到,以利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本组
争光。
2、促进发展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其他工作时,对分数应该多加少减,防止产生抵触情绪。评价过程中,应给后进生和后进小组提供优先发言权,创造赶超先进的机会,调动积极性;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突出过程和成绩提高的幅度,不能只关注成绩的绝对高低。
3、及时反馈的原则:对小组的评价结果应该每天在明显的位置呈现给学生,以便及时产生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有助于老师发现问题,帮助小组及时解决。
第五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在我认为,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就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以下几种方式建组: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的方法
①双马蹄形排列法;②“T”型排列法; ③田字格排列;
④梅花形排列以及自由排列等。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具准备情况来分(1)小组之间合作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美术课教材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还强调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和种种问题,要通过学习他们讨论尝试得出结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实验教材的活动方式非常多,进行班级集体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中认识美术、感受美术。又因现在的美术课涵盖的范围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完成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
(2)交叉合作
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特长生对学困生的带动作用。如学习《让色彩动起来》时,在欣赏了许多图片,画面,讲解如何构图之后,让学生完成作品,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采用了交叉合作的方法组织学习。通过特长生作品的示范或根据他们的建议把自己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困生积极的绘画心理,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3)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寻找学习伙伴,使同一知识能力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合作可以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带动其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实践证明一个班级中如果有几个在某一方面(音乐或美术)很好的学生能够带动班的兴趣走向。依靠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学习获得了较长远的教学效应。自主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到课后拓展中去,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文本或材料,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通过以上建组方式,既缩小了组际差别,又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此外,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树立榜样,带动其他成员。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4.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平时不但在美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如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巩固当天学习内容、实施班级装饰美化活动,班级板报比赛活动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材料和资料。充足分的准备工作为一堂课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上一堂好课增添了的信心,所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课前我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资料准备、材料准备、形象准备、记录准备等等,学生分工明确,高质高效做好了课前准备。例如:《彩墨游戏——染纸》这一课,课前由小组长分配一名同学负责查资料,查找与染纸图案有关的知识,一名同学收集染纸、蜡染作品和图案造型等,其他同学分别准备宣纸、颜色、碟子……记录的同学记录整理相关资料。
(2)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式探究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是否富有成效的前提保障。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课堂中我一方面放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一方面加强知识的指导,作品完成后展示互评,互相介绍作品,互相解释所领悟到的知识;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及时改正;互相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作总结。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展开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4)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价:
全面正确地评价是提高合作式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际竞争,有效的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在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
评价这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我对照学习目标,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设计形式是否多样;二看绘制是否干净整齐,剪贴是否完整,制作是否合理;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四看小组合作是否和谐到位。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开放的真实的情境中探求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取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发现。在小学美术课的探索发现领域运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