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婺源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现属江西上饶市,有着“书乡”和“茶乡”之称,江西婺源饮食文化调查报告。古时婺源隶属徽州1200余年,古徽州六县之一,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发源地之一。徽菜是婺源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喜辣、以粉蒸、清蒸、糊菜为鲜明特色。在岁时节令、生辰寿诞、红白喜事等节日中最能体现其饮食文化特色,并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如婺源最重视的三个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婚宴寿宴等,为了更好的了解其饮食文化内涵,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搜集、网上查阅、电话咨询等方法进行了一次文化调查。
一、节日饮食文化特色春节春节--一直就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婺源将过春节称之为“过年”。腊月二十开始年味渐浓。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开始忙着打扫除尘,将家中从楼顶天花板到地板彻底打扫一遍,采办年货如水果、糕点、鸡、鸭、鱼、猪肉(猪肉是必不可少的,每家少则几十斤多则上百斤)。腊月二十四又称为“小年”,这天每家都要用饭甄(一种用木头竹子做成的蒸饭的容器)蒸饭蒸菜祭拜祖先。过了二十四就开始忙着准备自家制作的过年点心如糯米子糕饭、米糕、炒花生等。糯米子糕饭(类似于广西的糍粑)是婺源最推崇的春节点心。糯米子糕饭有三种:最常见的是用鸡蛋、五花肉、盐做成的有咸味的,一种则是用鸡蛋、红枣、红糖五花肉味道是甜的,另一种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是用猪血、五花肉、盐做成的。鸡蛋在当地被称为“子”,子糕饭其寓意是希望子孙高中(婺源又被称为“书乡”是朱熹的故里,出过很多进士)。子糕饭一般是在春节时做,用来做点心招待亲朋好友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宴席上作为最后一道菜,怕客人没吃饱可以用来填饱肚子。子糕饭的做法和广西的糍粑相似,区别就是它需要蒸两次,先将糯米蒸成糯米饭,然后拌上其它材料后再蒸一遍。临近除夕最忙的就是准备“年夜饭”(在当地称为“过岁酒”)。“过岁酒”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不仅丰盛,更重要的是一家人的团圆饭。即使远在千里之外工作、经商、学习的人也要在除夕当晚赶回来吃团圆饭。说它丰盛是因为其品种的选定、菜肴的烹制十分讲究,毫不含糊。素菜里面的豆腐、豆芽(取其生根发芽之意)青菜等是必不可少的,荤菜则要求更高必须有“五大荤”即肉(即猪蹄取步步高升之意);鸡(鸡蛋称为子,子孙高中)鸡和肉合起来称之为“凤戏牡丹”,所以其摆放时也是相对而放的;果又名“狮子头”(受徽州文化影响婺源将糯米做成的东西称之为果,主要是瘦肉切碎做成肉丸外表裹上一层糯米饭晶莹剔透);鱼(婺源特有的红包鲤鱼可清蒸或红烧,寓意是年年有余)更有一些山珍野味如野兔、田鼠等视各家具体情况而定,但菜式都不得少于十多样,而且必须是双数预示着好事成双。“过岁酒”除了在菜式上有讲究其就餐时也有许多习俗:如吃年夜饭之前必须把家中的门全都关起来,告诉外人如收债的,主人家已经在吃年夜饭了收债等明年再来。这一现象是由于婺源属丘陵地区人多田少,其祖先(也就是大家所称之为“徽商”)不得不外出经商,遗留下的习俗。全家人按辈分排好座位好上桌吃饭,晚辈向长辈敬酒,长辈说些吉利话并以压岁钱回赠。等到一家人都吃完晚饭之后方可离席,并把桌面收拾干净才把大门打开,同时点上鞭炮。除夕晚上一家人或在家看春晚或去邻居家打牌、聊天守岁,等待着大年初一的到来。大年初一在当地俗称“初一朝”。初一朝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大门”。除夕夜凌晨之前每家必定把大门从里面反锁上,等到凌晨时正式开大门。大门是由一家的男主人开的,开之前必须先洗脸以示面貌一新,接着打开后放一串最大的鞭炮、烟花等。凌晨之后整个夜空都在鞭炮和烟花之中回响。开完门之后,泡上几杯热茶,摆上瓜子、花生、水果等零食放在家中堂前(相当于现在人家中的客厅)的八仙桌上用来供奉祖先。初一这天早上均吃除夕烧好或未吃完的饭菜,说是勤俭要从初一朝这天开始。这一天女主人不用做饭洗碗,全部家务由家中的男的来做。女主人年头到年尾都很忙离不开厨房,这天应该是她们休息的日子。这天还忌用剪、刀,只能用针线,其寓意是只许成不许破(败)、不扫地、不挑水、不往外泼水,(财不外流)初一朝这天是全家人在家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初二则开始拜访亲戚(在婺源称为“端饼”)一般是娘家的兄长或者父亲带上水果、花生、蜡烛、麻饼(当地特有的用面粉做的,皮薄薄的,由白糖、白芝麻、猪油做馅的饼)四个,去拜访嫁出去的姊妹或者女儿家,加深感情,同时也告诉其公婆家,虽然她已经嫁了出去但娘家还是很关心她的,你们不能随便欺负虐待。嫁出去的姊妹或女儿则以丰盛的晚餐来招待欢迎娘家人的到来。如果是新婚,则习俗更多,除了拜访的时间一定是大年初二这天,而且准备的东西也更多,如鸡、鱼、豆芽、子糕饭等。晚餐除了更丰盛之外,还请一些平常有恩于家人的乡邻作陪,凑成八人一桌相伴。还准备一种当地的特色小吃“清明果”。顾名思义,清明果是在清明时节用野艾草得汁加上粳米粉拌上馅做成的一种果,用来怀念祭拜祖宗。但现在很多人长年不在家,一般只有春节时全家人才会齐聚,所以这时也做清明果。既招呼了客人又让家人尝鲜了。在婺源方言里“清明”和“聪明”发音一样,故有多吃清明果人更聪明的说法。初二开始探亲访友到正月十八一直笼罩在春节的氛围之中享受着美食盛宴。端午节春节之后的下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则是端午节,俗称“端阳”,家家户户门上插上艾草、撒石灰。这一天除了吃粽子怀念屈原外,还吃咸鸭蛋、汽糕。吃汽糕的来源还有着一段历史典故。据说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鄱阳湖,朱元璋多次往返于婺源。这年五月初五,朱元璋途经婺源时觉得饥饿难耐,一个老妇人送给他一份自制的小吃汽糕(类似于发糕的食品,将粳米浸泡磨成米浆,在蒸屉里铺上薄布浇上一层薄薄的米浆,撒上切成丁状的豆腐干、豆角、豆芽、虾米等抹上食用油,切成薄薄的一片片的。)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妇人认为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是在端午节这天吃了她做的汽糕,是发高的好兆头,高到做了皇帝。故端午节这天一定要吃汽糕。这一习俗流行开来,其寓意是步步高升。现如今汽糕已经成为很普遍的一种小吃了,不必等到端午节才有机会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早餐中的一部分。端阳早上、中午吃汽糕、粽子、咸鸭蛋,晚餐则是非常丰富的。必不可少的有蒸菜、蒸饭祭拜祖先,还有荷包红鲤鱼等等,调查报告《江西婺源饮食文化调查报告》。荷包红鲤鱼是婺源特有的一种鱼头小尾巴短、腹部很高、肚子圆的像荷包的一种鱼。相传,明万历年间,南京户部右侍郎余懋学是婺源人。他告老还乡时,皇帝从御花园的池塘里捞出两尾红鲤赏赐给他。余懋学将其带回老家放进池塘饲养,由于婺源水质优良、气候适宜、无污染,便发展成现在的这一品种。而它也成为婺源四色“红、白、黑、绿”之一,成为婺源发展旅游向外亮出的一道亮丽名片之一。中秋节中秋,中国除了春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中秋佳节家人团圆、赏月、吃月饼。在婺源这天也甚是热闹、隆重,准备水果、点心、月饼。婺源吃的月饼是一种自己制作的酥月。酥月由黑芝麻、白糖、猪油、果仁入馅,外酥内甜,香软可口,是婺源人中秋、探亲访友必备之物,也是女儿、女婿孝敬父母的佳品。婺源中秋除了特色月饼外剩下的就莫过于晚餐吃的“清蒸塘鱼头”。塘鱼其实学名是“草鱼”中秋吃塘鱼的这一习俗是因中秋时节塘鱼的脑髓最满,营养价值最高,吃了对人身体最补。当地礼俗则是敬客人吃鱼头,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客人,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习俗内涵。塘鱼中品质最优的当属大鄣山卧龙谷山顶的“冷水塘鱼”。称之为冷水塘鱼是由于卧龙谷海拔高、气温低、水质冷、无污染。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鱼一年只长半斤左右,生长速度极慢,只有少数农家在自家门前挖个小鱼塘引入山中泉水,每天割鱼草饲养少量,只留在逢年过节或者是招待重要客人时吃。由于其难以生长且周期长,农家每年都会放养一些幼苗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永远都有鱼吃。这是一道每家每户中秋时节饭桌上和粉蒸肉一样必备之菜。
二、宴席饮食文化特色有着“书乡”之称的婺源又是理学家朱熹的故乡且深受理学影响,是一个重习俗、讲礼仪的小城。逢年过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女儿女婿必定会带上鸡、鸭、鱼、肉、烟、酒等来看望孝敬父母,在婺源这叫做“端节”。除了这些传统佳节还能体现其徽派饮食特色文化的则属生日寿宴、结婚喜宴了。婺源有句俗语“没有粉蒸不成宴席”。粉蒸菜是婺源的一大特色。不但时岁节令要蒸菜蒸饭献尊长,生辰寿诞也要蒸菜蒸饭敬祖先,上亲亡故还要蒸菜蒸饭祭献,就连红白喜事也少不了粉蒸这道美味,平时的家常便饭就更是了。蒸菜源于农家,其来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婺源属丘陵地区山多田少,古时男子大多外出经商,只剩女子在家。煮饭时并将饭菜一起放在饭甄里一起蒸,省柴省时、方便快捷。饭熟之后将蒸熟的菜从饭上盛出拌上油、盐、辣椒等调料,便成了一道美味佳肴,既渗入了饭香味,又保持蒸菜原有的味道。粉蒸菜有粉蒸茄子、青菜、豆角、鱼、肉。而粉蒸之经典当属粉蒸肉,将五花猪肉切成块状,置钵内放入酱油、辣椒、白糖、料酒、葱姜末、味精等搅拌再粘滚上生米粉,依次摆入碗内用大火蒸两小时。这是所有的宴会上必备的一道菜,除了粉蒸肉外还必须有一道粉蒸素菜如粉蒸干山厥或干芋头茎。一荤一素刚好成双也预示着好事成双。另一道婺源特有的特色菜则是“糊菜”,有糊豆腐、萝卜、青菜、南瓜等,糊菜之代表莫过于“糊豆腐”味道鲜而且清。将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酒席上糊豆腐是伴随着豆芽作为第二道菜上的。豆腐豆芽有着生根发芽之意,被认为是生根菜。故在酒桌上豆腐豆芽是必备的也是不可以从桌上撤下来的,即使吃完了空碗也必须留着摆放在桌上。宴席上除了这些必备的特色菜和一些简单素菜还有着“五大荤”的要求即和除夕年夜饭一样。说到这些菜式种类要求就不得不提其特有的喜宴上的习俗。婚宴摆多少桌是根据自家情况而定,但摆在自家堂前的三桌则是最重要的。其一,最重要的是“新娘桌”。新娘桌顾名思义新娘吃饭的这一桌,而陪新娘吃饭的则是清一色的未出阁的年轻姑娘(一般是自家亲戚或新娘的好友)加一位上了年纪父母健在、子女优秀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作陪。俗称她为“鸡婆娘”,告知吃饭一些礼仪习俗:如吃饭期间不可随便离席必需等到宴席结束主人家放鞭炮方可离去,长辈敬酒时作为晚辈需起立回敬。新娘桌上的菜必需是一式双份寓意好事成双等等。其二,则是新娘嫁过来时陪伴的兄弟或男方迎娶之人的一桌,必需请家中重要的或辈分较高之人作陪说些嫁娶之中的话题。其三,则是“窜堂班”,在堂前吹拉弹唱、敲锣打鼓之人,增加其喜庆氛围。同样,有些习俗也适用于寿宴上。在婺源年满六十岁或在之后的逢十的生日是极其重要的。寿宴的宴席和喜宴差不多,但有一些特别的习俗:寿星的女儿必需为其准备一套新衣,寓意焕然一新,准备一百个或者更多的包子或者一百个“寿桃果”(用糯米做成的形状像寿桃的一种果)以表示祝父母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晚辈如子女、孙子、外孙则必需敬酒说祝词。除此之外,寿宴和喜宴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特别是午餐,统一吃长寿面和麻糍果。婺源人遇上好事或喜事都有打糍粑的风俗,比如生日、高榜提名、红白喜事等都要打糍粑。糍粑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先把糯米用农家特有的“饭甄”放在锅里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糍粑丘内(糍粑丘是一种专门用于的做糍粑的容器),接着用棍子沾上水把糯米挤烂。挤烂后把烂糯米翻过来接着挤,挤到看不到米粒时就进行下道工续“打”了。打是做糍粑最高潮也是最累的过程,一个好劳力用一个木头做的大锤子向糯米团打去,打一下另一个人就把糯米团翻一下。着就把事先准备好的芝麻(一般是用磨过的芝麻,这样的芝麻比较香),芝麻里再加白糖。把放在盆里的糍粑做成比鸡蛋大的圆形放在芝麻加白糖中滚动一下,放在小盆中,小盆中的小糍粑就是“糍粑果”了。
三、日常饮食文化特色婺源--这个“书乡”、“茶乡”如今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深受徽州文化影响,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徽派建筑,沿袭着徽商流传下的日常饮食风俗习惯,粉蒸菜、糊菜,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小吃。茄子干、(茄子、糯米粉、辣椒油盐等调料蒸熟之后晒干)酒糟鱼(将鱼用烟熏干或晒干后加辣椒料酒等调料做成)成为外出之人探亲访友必备之佳品。由于婺源喜食辣,故每年春夏之交农家会种许多辣椒,待到成熟时节一篮篮红辣椒采摘回家,洗净切成小片,晒干留在日后吃。说其有“茶乡”之称是因在宋时,婺源的谢源茶已被誉为全国六大绝品茶之一。明末清初,其四大名家--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为贡品,一时名重天下。如今的“障山茶”和“林生茶”也是绿茶中的佳品,其统称为“婺绿春”受其书乡习气、儒学盛行,文风鼎盛,茶礼、茶俗就蔚然成风,引申出“农家茶、”富室茶“和”文士茶“。走在乡间小路上探访农家依旧感觉到浓厚的徽州文化气息:尊老爱幼、讲礼仪、重读书等传承其”书乡"习惯。
四、婺源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如今婺源作为全国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县其旅游业发展迅速,它特有的饮食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理应受到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提高对婺源饮食文化的认识;二是对婺源的饮食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三是加大对婺源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四是把一些重要的土特产进行生产,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商品推广出去。使婺源的饮食文化成为其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来源:新浪博客作者:悄悄漫聆提交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第二篇:江西的饮食文化
江西的饮食文化
江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构建的独特的饮食文化,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流交接处的南岸,负江带湖,翠峰环立,沃野千里,风光绮丽。江西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特点,加上江西河湖众多,适宜种植水稻和发展水产业,故江西一向也被誉为美丽富绕的鱼米之乡。
赣菜的沿革与特征饮食文化的差异
江西在秦汉时期,鱼米之乡的特色已趋明显,据东晋时人雷次宗云:江西“地方千里,水路四通„„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雷次宗:《豫章记》。江西饮食文化就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又取八方精华,从而形成了今日有独特风味的赣菜。
江西传统饮食,据罗金先生研究,具有“两概括,一综合”的特点。罗金先生指出:所谓两概括,即吴楚饮食文化的概括,南北饮食文化的概括;一综合,即俗家饮食与佛道宗教文化的综合。
江西属吴头楚尾,部分地区又属越,所以江西人的饮食习惯具有吴、楚、越的特点。嗜辣成性,不亚于湖南、四川。赣西地域,连炒盘小白菜都要下大量辣椒粉,故此,人们常以“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来概括江西、湖南、四川三省嗜辣习惯。佐以甜味,这原为吴菜风味,但赣抚平原也喜在菜肴中放糖,如红烧肉、糖醋鱼之类,这都属吴菜风味。
吃生吃鲜,这又为越菜风味,如赣南、赣东的鱼生、鱼丸、鱼泡、烫鲜虾、活鲤鱼等。赣东属吴越之“越”,赣南属百越之“越”,所以江西的越菜风味既含浙江风味,又含广东风味。广东人喜食蛇、蛙、鼠,赣南人也喜食之。
由此可见,江西饮食文化兼有蜀、湘、鄂、皖、浙、粤风味,在多种风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江西由于地处南北主要通道之上,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南来北往者络绎不绝。客商们为江西带来了全国各地的饮食制作,并融进到江西的饮食文化之中,使江西古代饮食具有南北饮食的概括性。如峡江的牛肉炒粉,将西北回民吃牛肉的习惯与江西人爱吃米粉相结合,形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大众小吃;江西的锅贴饺子,本为北方食品,但因江西盛产植物油,贴饺时下油多,配馅时下料重,特别姜末、葱花、胡椒粉、热水烫面擀皮,成为独具特色的江西锅贴饺。
江西古代饮食,具有俗家饮食与佛道等宗教饮食综合的特点。江西以道教为中心,自张道陵于江西创符派道教后,丹炉派道教亦于江西境内传开,葛玄祖孙先后在江西开炉炼丹。受道教影响,江西饮食很注意养身之道,药膳成了江西饮食的一大特色。如暴炒枸杞叶、肉炒车前草、木槿花蒸蛋、百合焖肉、油炸天门冬、淮山墩肉等大众菜,既芳香可口,又有防病养身之功效。
赣菜的构成与菜式
(一)构成赣菜是由南昌、鄱阳湖区和赣南地区菜构成。这三地菜肴的共同特色是:味浓、油重、主料突出、注意保持原汁原味。在品味上侧重咸、香、辣;在质地上讲究酥烂、脆、嫩;在烹调上以烧、焖、蒸、炖、炒见称。炒菜重油,保持鲜嫩,如赣州名菜“小炒鱼”。蒸或炖的菜,保持原汁,不失原味,既全营养,又有补益,如“清蒸荷包红鲤鱼”、“清炖乌骨鸡”。
焖制的菜,酥烂,味香而浓,如久负盛名的“三杯鸡”。
这三地菜肴的不同之处是:南昌菜吸取了本省和外地的一些地方风味的长处,善于变化,花色品种较多,讲究配色造型;鄱阳湖区的菜则以烹制鱼、虾、蟹水产品见长,选料注重活生时鲜,味道清鲜;赣南菜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汁浓芡稠,对鲜鱼的烹制有独到之处,如“小炒”、“鱼饼”、“鱼饺”素有赣州“三鱼”之称。
(二)菜式
赣菜的菜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既有各种筵席菜,也有适应家庭便宴和民众聚餐的 菜肴。
江西筵席菜肴有以鱼为主的鱼席,也有以咸鲜兼辣的地方风味菜肴,并配以时令蔬菜、水果,组合新颖,品种繁多。江西传统筵席的主要菜肴品种有:海参眉毛肉丸、三杯鸡、红酥肉、南丰鱼丝、文山里脊丁、清炖武山鸡、清蒸荷包鲤鱼、炒血鸭、小炒鱼、炒石鸡等。
家庭宴会菜式,习惯用全鸡、全鸭、全鱼制作的菜,此外,号称四星望月的粉蒸鱼就是一道著名的家宴菜。常用的家宴菜有:白浇鳙鱼头、红松鱼、香菇炖鸡、炒米粉、永新狗肉等。
大众化菜式亦称家常菜,这种菜式取料方便,制作简单,一般家庭随时都可制作,餐馆中也有家常菜的供应,常见的家常菜有:米粉肉、家乡肉、黄瓜拌肚尖、糖醋鲫鱼、炒三冬等。
赣菜饮食与健康
江西菜,主要选用当地特产为原料,如驰名中外的广昌通心白莲,南丰蜜桔,南安板鸭,泰和乌骨鸡,万载三黄鸡,婺源荷包红鲤鱼,峡江米粉,庐山石耳、石鱼、石鸡,挪阳湖银鱼等等,都是庖厨珍品,一经名师妙手烹制,就是地方特色浓厚的美味佳肴。
江西菜,主要由南昌、鄱阳湖区和赣南三路菜肴构成。其共同的特色是:味浓、油重、主料突出,注意保持原汁原味。
在品味上则侧重咸鲜、香、辣、蜀人、湘人嗜辣,赣人亦在伯仲之间。在质地上讲究酥、烂、脆、嫩。在技法上以烧、焖、蒸、炖、炒见称。
烧或悯的菜酥烂、味香、汁浓,如久负盛名的“三杯鸡”。蒸或炖的菜保持原汁,不失原味,既保全营养,又有补益,如“清蒸荷包红鲤鱼”、“清炖武山鸡。”炒菜油重,保持鲜嫩,如赣州名菜“小炒鱼”。
南昌菜吸取了本省和外地一些地方风味的长处,善于变化更新,花色品种繁多,讲究配色造型。名菜如“干烧猪脚”、“海参眉毛丸子”、“三杯鸡”、“流浪鸡”等。
鄱阳湖区的菜,擅长烹制鱼、虾、蟹水产品,选料注意活生时鲜,烹制注重清鲜软嫩,适应面较广,名菜如“春菜黄牙鱼”、“浔阳鱼片”、“绣球鱼丸”等。
赣南菜,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讲究色鲜、汁浓、荧稠、味醇,对鱼的烹制有独到之处,如“小炒鱼”、“鱼饼”、“鱼饺”素有赣州三鱼之称,名菜还有“爆满山红“、“白浇鳙鱼头”、“双鱼过江”、“糯米鸡”等。
江西瓦罐是有很久的历史的了,而且是远近闻名。正宗的南昌煨汤是完全采用民间传统的煨汤方法,以土质陶器为瓦罐,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置入1米方圆的巨型大缸内,以硬质木炭火恒温传统式六面受热,煨制达7小时以上,过程是160℃煨2 到3小时,接着降温到120℃煨2个小时左右,再用文火慢慢煨。汤馆每天一大早就选用上好原料现煲的小罐汤在一人高的大缸中,慢火煨一天后就变成了又浓又香的滋补品。瓦罐的妙处在于土质陶器,秉阴阳之性含五行之功效,久煨之下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中,其味鲜香淳浓。
闻名于世的十大赣菜
(一)鄱湖胖鱼头。
(二)藜蒿炒腊肉。
(三)余干丰收辣椒炒肉。
(四)萍乡烟熏肉。
(五)四星望月。
(六)老表土鸡汤。
(七)永和豆腐。
(八)井冈烟笋。
(九)莲花血鸭。
(十)庐山石鸡。
赣菜的未来之路
中国是个饮食文化举世无双的国家,饮食行业也毫无疑问成为了一个地方经济的增长点,而特色饮食更是其中的主力,八大菜系毫无疑问又是主力军。江西的赣菜虽然没有进入八大菜系,但赣菜有着江西特有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饮食文化涵养,伴随着江西饮食文化的发展,江西赣菜将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上谱写出灿烂的一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江西特色的饮食文化。我们尽情的期待那个时代的来临。
2012年10月23日星期二夏春秋,陈梦超
第三篇: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姓名:吴博睿 班级:环艺一班 学号:1203611042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 1
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
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宗祠构造十分宏大巍峨,主祠堂高达三层。牛腿雕刻威严,月梁造型古朴。在这古老的祠堂中,每年的祭祖仪式仍在进行。
精美的木雕
第二天来到了此行主要景点之一——江湾
江湾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部,距婺源县城28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属于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湾文风鼎盛、群贤辈出,由宋至清孕育出状元、进士、与官宦38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及徽派商宅,及2003年重修的萧江宗祠,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下午赶赴晓起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参天古树
而后行至历经风雨的彩虹桥
思溪延村,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著称,若逢雨天,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庄园特色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彩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7
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青山绿水楼外楼,古道黛瓦诗意弄。漫步旧巷画卷中,重拾旧事思故人。
告别了小桥流水的婺源乡村后赶往中国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别名“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与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为邻,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位于长江之南,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和生产瓷器的“中国”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9
到此,为期六天的考察便结束了,无论是婺源的山水还是景德镇古老的制瓷工艺都令我的眼界知识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对中国的徽派建筑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正应了那句“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期待以后更多的考察实践学习的机会。
第四篇:江西婺源油菜花导游词
江西婺源油菜花是指婺源“篁岭”的油菜花。走进婺源,村村是景。婺源油菜花盛开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但有早、有晚,不同的年份,时间有时相差半个月。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带来的江西婺源油菜花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江西婺源油菜花导游词
婺源油菜花盛开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但有早、有晚,不同的年份,时间有时相差半个月。
游客一般都想在油菜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前来,所以,对花开的情况十分的关心。总的来看,每年婺源的油菜花开情况是这样的:地势低平一些的地方的本地油菜花开得最早,然后是这些地方(如严田,长滩,樟村一带)的“胜利油菜” 大面积开花,再就是篁岭、庆源一带的油菜花开。一般在花开最盛的时候,一场大风、大雨,油菜花就谢了。前前后后花开有一个月左右,但最适合观赏的时间约二十多天。而今年,婺源县油菜受到暖春影响,提前在二月份就开放得黄灿灿的,把婺源的田野装扮成一片片花海,与粉墙黛瓦的民居构成一幅幅秀美的田园风光图画。
2021年婺源油菜花的主花期预测如下:3月8——11日油菜花由零星开放到慢慢进入初开期;3月12—17婺
婺源油菜花(9张)源油菜花慢慢过渡到初旺期,3月18—4月5(清明节时)油菜花处于旺花期,4月8—15前绝大部份油菜花走向谢幕。婺源的春天繁花似锦。黄灿灿的油菜花、洁白的梨花、粉嫩的桃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将田间装扮得热闹非凡。每当春暖花开,置身篁岭万亩梯田,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印成趣,构成一副天人合一的画卷。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心灵自由飞翔,尽情释放。
江西是油菜花大省,江西最美丽的油菜花在婺源,走进婺源,村村是 婺源油菜花旅游赏花摄影攻略景,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就是这样一种意韵。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最美的季节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三月中下旬,棵棵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使得每一个逃离纷繁城市的人都能找到归宿。
除去油菜花,婺源其他的美丽景致同样很多,比如小桥流水,比如吊角楼,还比如古朴民居,所以,想要拍出一张有婺源特色的油菜花婚纱照,需要景物之间的配合。还有几个典型画面值得拍摄。婺源廊桥,这是特色,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清华镇上的彩虹桥,可以以它为远景,从不远处的郊野油菜花田里拍过去。李坑的小桥流水,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潺潺流过,几个小桥默默横架其上,拍这里的油菜花田和小桥流水。著名的大水车,从彩虹桥往下游走,会有一个很著名的大水车,用它和油菜花相配合做背景,虽然有点俗套,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相当好看。在婺源拍摄油菜花海婚纱照的最佳时间是细雨初停时,油菜花上挂着水珠,色彩最为鲜艳明润。
篇二:江西婺源油菜花游记
清明好时节,风和日丽,是出玩的好季节。我们全家开车去了江西婺源去看油菜花,早听说那里风景可人,这次我们真的如愿以偿了。
一路春光明媚,心情愉悦,特别是一路上的风景更是迷人,满山遍野的油菜花,还有白墙黑瓦的建筑风格,依山傍水的村庄,简直像一幅浓艳的山水画,让我赞叹不已!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傍晚时分到了目的地,这里的游人可真多啊!让我亲眼目堵了风景的魅力,吸引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来到这里,为得是能留住油菜花最美的瞬间。
满野金黄色的花朵迎着春风在向我们招手,蝴蝶在花丛中嬉戏,蜜蜂忙着采蜜,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油菜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好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推开房门就可以欣赏到如此美丽的风景!
篇三:江西婺源油菜花游记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相约来到了江西的婺源观赏油菜花。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每年三四月份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婺源的油菜花和独特的建筑给每一位游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上婺源的万亩梯田式油菜花种植基地的山顶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油菜花,像阳光一样灿烂,像金子般的耀眼。走到田埂上,我才发现,这里不止种植了油菜花,还有白色的萝卜花,只是萝卜花的颜色很淡,被耀眼的油菜花掩盖,从上往下仔细看仿佛在金子上点缀了几滴奶油,美丽极了!走进种油菜花的田里,你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里,偶尔会看到几只蝴蝶和蜜蜂在争相采蜜。还有带着甜蜜的油菜花香味的微风,让你的烦恼和不顺心的事通通被抛到九霄云外,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听着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闻着芳香扑鼻的油菜花,看着天上的朵朵白云晃晃悠悠的越飘越远,让我再细细品味这幅画卷。
婺源真美啊!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第五篇:江西婺源导游词
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西婺源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江西婺源导游词五篇(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 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江西婺源导游词五篇(二)
各位团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前往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的故乡——婺源旅游观光!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希望通过畅游览胜,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程城衢洲,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部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全县总面积3900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和15个乡,人口33万。县城就设在紫阳镇。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踞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县名婺源,则是因为“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县境内有一条河流称为婺水,它的意思就是“婺水的源头”。县境内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小县。
说到婺源就一定介绍它蜚名中外的四大特产,这四大特产特别用四种颜色来代表的,分别是“红、绿、黑、白”:红指的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鱼,它肉嫩鲜美是我国淡水鱼的良种,被选入国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都品尝过婺源的荷包红鱼。我们各位团友的口福也不浅,在你们今天用餐的时候就可以品尝到这道味道鲜美的地方特色菜;绿指的是“婺源绿茶”,它在唐朝时就已经被记入《茶经》,宋朝时被称为“绝品”,明清时期曾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点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黑则是“砚国明珠”——龙尾砚,早在唐朝就以“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 名扬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是江湾雪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属于果中上品。
婺源古时属于“吴楚分源”之界。自唐代建县以后,文分风昌盛,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清代经学家江永、近代铁路工程大师詹天佑等一代名流。从宋到清,全县考取进士550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
那么我们今天去婺源参观游览的主要是当地有名的古村落及徽派建筑,说到这里我们各位团友可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要用安徽的“徽”字来命名呢?这是因为在唐朝建县的时候婺源本属江西所有,但后来的改朝换代中曾被划到安徽,不过近代又重新划回了江西。地方虽然是划回来了,但不管是婺源本地人还是外省的游客还是习惯性的把这些建筑和生活习惯称为徽派建筑和徽派文化。我们要参观的这些徽派建筑的特点非常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但任何一幢宅子都遵守一个基本的风格“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白色的墙,黑色的瓦,两边是高高的封火墙,又称为“马头墙”。而这些宅子的主人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当官的”,徽州自古读书人多,地方穷就必须读书。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后多数为官者会在家乡建起官邸光宗耀祖。另一种就是商人。因为本地多山地少田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男人到了十二、三岁很多会外出谋生、经商。因婺源盛行朱子之礼,自古多名人。他们从小接受着文化、道德的熏陶,在外经商非常讲究诚信,兢兢业业,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他们发财以后,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修建房屋,并把自己多年梦想融入到房屋的建设当中。但在古时候,商人的身份很低,俗话说“人分三教九流”,商人连九流也算不上,所以他们的房屋就是建得豪华气派,与当官的房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从大门口就可以让人一眼分辨出主任的身份、地位。这些我们都留到景点里再一一讲解。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各位团友了。前面说婺源自古官吏多,那么谁做的官最大呢?这个人是我们各位团友非常非常熟悉,经常从电视中看到的人——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你们一定会很奇怪得想:江泽民不是江苏扬州人吗?这个话题还得从江泽民的爷爷的爷爷说起。当时他的这位祖先考取功名后,到扬州走马上任就一直留在扬州没有回来了。但在20____年5月29日,江泽民千里迢迢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婺源,视察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并且去了江湾,看望了许多江氏本家亲戚。
江西婺源导游词五篇(三)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第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车程大概十来分钟。现在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10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
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石
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铜绿坊:“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称他的故居为“铜绿坊”。铜绿坊仿官厅建筑风格,在大门后另外设置了一座仪门,当地称“中堂门”,平时中堂门关闭不开,常人一般从两侧出入,如有达官贵人光临,则打开中堂门迎接。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铜绿”。“铜绿”的化学名称叫“缄式碳酸铜”,是一种有毒的绿色晶体,可做杀虫剂。古代制取铜绿的方法很特别,用糯米蒸成饭,裹在铜上,时间一长,饭霉烂,剥下来铜的表面上就生成铜绿,然后刮下来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元素制成。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着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
6、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7、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似。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8、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弟子,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张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腾云是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江西婺源导游词五篇(四)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现在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__,名叫__,大家可以叫我小__。希望这次畅游揽胜,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
婺源的“婺”字使用的地方太少了,不好读,又不好写。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记住它。如今,旅游兴起,“婺源”光彩灿烂,在人们的生活里,它有着重要的位臵。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的绿色明珠,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县。东临古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旅游胜地黄山。南接道教三清山。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16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总人口36万。婺源是传统的绿茶产地,被称为“茶乡”。旅游兴起,因境内山川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商州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28年(740年)建县,原址是在清华镇,后迁至玄高镇,也是现在的紫阳镇。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自古有“书乡”美誉。是中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自宋至清,全县中进士有550余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留下的着作3100部,其中有172部选入“四库全书”。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紫阳镇,是婺源县城的所在地。紫阳镇原名是玄高镇,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风景秀丽,又称为蚺城。紫阳,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别号。朱熹的祖居就在县城的老街上,至今还留下有虹井传说,据《婺源县志》记载:宋绍圣四年1097年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的时候,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到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的时候,一道紫气贯井而出,故而得名“虹井”,大家都觉得紫气东来是非常吉祥的兆头,所以朱熹也将紫阳作为自己的别号,而且在朱熹死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嘉定二年1209,皇帝赐朱熹的谥号为文公,嘉定五年12____年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列为国学,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下诏,赐朱熹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所以朱熹虽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将婺源做为自己的祖籍地,朱熹一生中两次专程回婺源祭扫祖墓。
我们车子行驶的这条路叫婺溪路,从此处去往屯溪,黄山十分便捷,才120公里。景婺黄高速公路通车后只有74公里。这里是婺源旅游集散中心,是婺源文化旅游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78.1亩,具有旅游信息,旅游交易,旅游宣传,旅游咨询和旅游产品形象展 大家看我们左手边的这栋徽派的仿古建筑就是我们婺源县博物馆,婺源县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婺源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____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婺源博物馆也被人们称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它的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珍贵。在中国的县级博物馆是首屈一指的,它的馆藏各类文物达一万余件,等级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更不乏东汉陶权、明代鎏金百花金莲炬、钿翠象牙座屏、历代名家名人字画等诸多珍贵文物。__年【人名】同志亲临婺源县博物馆视察,对馆内藏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现在我们经过的这座学校是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创办于1939年,____年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成立分院,是一所培养旅游和茶叶方面专业人才的技术学校,说到茶,我就给大家说说我们婺源的四大特产吧,婺源的四大特产是四种颜色:绿、红、黑、白。绿说的就是婺源绿茶了,婺源绿茶唐载入《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以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优良品质,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婺源的气候条件也是绿茶优异品质形成的先决条件,婺源地处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的特点,属于温暖湿润气候区。为茶树提供了繁茂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茶树的生长和三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温度、水分和阳光”。1、温度:婺源的温度平均为18—30摄氏度.而且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上升慢,晚上气温下降快。而这个特点十分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2、水分:婺源年降水量达1821毫米,特别是4—6月份又是雨季,占了年降水量一半,这时也是采茶的季节。3、阳光:茶树是耐阴作物,但阳光不足或者过于强烈,都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而降低品质。婺源的茶园达多分布在山谷之中,峡谷幽深,林木茂密,为茶树起了很好的遮阳作用。有效的减弱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6.5万亩。经过多年的努力,____年产茶16万担,综合了以上的种种,婺源的绿茶分为三大类。一、茗眉为代表的芽茶,二、内茶,是抄青茶,俗称毛茶,三、精品眉茶。婺源是有机茶生产大县。在种植有机茶过程中,使用天然绿肥,采用生物或物理的方法防治病害虫,以自然农耕为主,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化学添加剂。在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要完整的保留了茶的清香甘醇的特性。
红说的是婺源一种特殊的鱼,叫中华荷包红鱼,因为它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形似荷包而得名,相传是明万历年间,沱川人户部右侍郎余懋学带回婺源的,红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道美味佳肴。
白指的是婺源江湾所产的江湾雪梨,因为果实皮白如雪得名,江湾盛产雪梨还和徽州的历史文化有关,古时的婺源人出外经商时,就种下一棵梨树,讨个“种梨得利”的好口彩。
说了三种特产或能吃或能喝,最后一种黑就不能吃喝了,它是一种石头,就是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中国四大名砚中的歙砚就出自于婺源,因为在唐代婺源归属于歙州管辖,从而县产的物产就以州的名字来命名的,歙砚石质细腻,产于婺源的龙尾山,也被称为龙尾砚。
江西婺源导游词五篇(五)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哪里游览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优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8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16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天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美丽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闻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别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代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优美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观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还有江主席的祖籍――江湾。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