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

时间:2019-05-13 16:5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

第一篇: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

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

当前,研究性学习已经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认为这是我国当前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广大第一线的学校和教师也遇到了很多让人困惑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目前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如何使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衔接,达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中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这些疑难之处,如不及时从理论的高度予以消除、澄清,将会严重地阻碍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型学习理念的深入发展和向更大范围的推广。

一、“研究性学习”理念之本质

“研究性学习”这一崭新的学习理念,是作为改革在我国沿习多年的应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而提出来的。

这一新型学习理念的提出,其实质是在倡导一次学习观念之大转变(大革命),即:由传统的注重于学习者外在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思路历程);由传统的教师在学校课堂环境掌控的被动、单向、固定学习,转变为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掌控的主动、发散、交互学习。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将由学习过程中显性的决策者、主角,转变为学习过程中隐性的参与者、配角,其教学功能将逐渐得到淡化(退居幕后,进行学习环境的建设和完善),而学习者将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和决策者。

二、“研究性学习”与当代其他学习理念的比较

在当代和当前的教育界,为了突破在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现成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开拓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陷,人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新型学习理念,如“发现学习”、“主体性学习”、“创新(创造)学习”等等。

1、与“发现学习”比较:范围更宽,层次更高

当年,布鲁纳是从传统的“接受学习”的对立面出发而提出“发现学习”这一新型学习理念的。正因为他否定了在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接受学习”,致使其先进的“发现学习”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也招致了失败的命运。

奥苏伯尔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抑或其他什么学习理念,只要是“有意义的学习”就是科学、高效的学习;区别一种学习理念是否科学、有效的标准在于,其学习活动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意义”,即学习活动是否能引起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同化、顺应)。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正是着眼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意义学习”,即引起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同时并又不否认“接受学习”在学习者认知结构“重新建构”中的意义,认为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这就比“发现学习”理念的覆盖的范围更宽、站立的层次更高。

2、与“主体性学习”比较:包含了“主体性学习”的内容

“主体性学习”是我国当代一些教育工作者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主体地位的被忽视而提出来的。但因这一学习理念因其与我国当前学校教学环境的不可调和性,故而只能是纸上谈兵,而无实在的意义。

而“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理念,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从根本上确定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包含了“主体性学习”这一学习理念所要说明的内容。

3、与“创新(创造)性学习”比较:更具实在性和操作性

“创新(创造)性学习”这一学习理念,是我国当代一些教育工作者结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创造)型人才”这一命题提出来的。

当然,培养大量“创新(创造)型人才”应是教育所要承担的根本任务之一,但却不是教育所要承担的唯一任务。当代教育所要承担的最根本任务应是:使整个社会的所有人都能将自己的智慧优势发挥出来,用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培养:

1、具有社会认同感,即愿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出力;

2、具有为社会发展与进步效力的智慧能力;

3、其智慧能力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密切相关,即社会需要其智慧能力的人。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是多元的,即需要的是各个方面的,各个层次的人才,而绝不仅仅是所谓“创新(创造)型人才”。从人才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缺陷;如为其与生俱来的天赋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天才”,即“创新(创造)型人才”,否则则成为碌碌无为的“庸才”,甚至“蠢才”。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通过不断的吸收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有建构意义的知识和技能,而使其认知结构不断发展、成熟并活跃(更具活力——即创造性、创新性)的过程。在中小学阶段,因学习者认知结构主要处于发展阶段而不够成熟,虽然其活跃性从其学习过程来看十分强烈,但却是非常幼稚的,其创造性和创新性从学习结

果来看都是极其微弱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中小学而言,“创新(创造)”与“学习”是不十分和谐的,而因“创新(创造)性学习”的提出,其实在性意义不大,而其操作性更是难以把握。

反观“研究性学习”,1、着眼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研究体验,2、着眼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建构,3、着眼于开发学习者的天赋和智慧潜力。因而在教学理论上更为合理,故而更具实际教学意义和实际操作性。

三、“研究性学习”之实施要义

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先进的学习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在我们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实施这一学习理念。

1、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批判”的学习观、学术观,乃至人生观。

2、达成“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是通过自我内省式学习——即不是外在的、强加的、被动的、要我学的;而是内在的、自觉的、主动的、我要学的,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

3、“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在于学习者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我们周围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

4、“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习者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去研究各种相关资料,用自己的心灵去理解其中的人、事、物,从而得出相关的令自己信服的结论。

5、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即:漫游环境:不经意发现问题→深入环境: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返回环境:验证结论、发现不足、弥补缺陷。即采用“问题解决式”学习方式。

6、成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高效学习环境的营造,其核心即各种学习资源在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科学(符合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理论、学科结构理论等)配置。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基础——高效学习环境的建设

所谓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高效学习环境的建设,应包括“现实生活环境(现实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虚拟环境)”两部分。

(一)现实生活环境(现实环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现实生活环境,即学习者日常赖以生活、工作、学习的生存环境。学习者只有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才可能产生、发现各种需要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也只有在这样的现实生活环境中才可能对自己需要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着手进行解决。这一现实生活环境,包括:

1、课堂:学习者从教师的教学中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生活: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

3、社会:学习者从身边的各种社会现象中发现新问题。

4、课外:学习者从课外读书或其他活动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5、自我:学习者对自我在身体、健康,以及成长中的各种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中有诸多困惑,需要了解、研究。

6、其他。

(二)网络学习环境(虚拟环境)——研究问题,寻求解决。

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网络给学习者营造一个深入学习、协作研究、成果发布的理想场所。

1、网络学习环境建设的重点、难点、核心和关键在于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这又包括学习资料资源(媒体资源)和远程协作学习资源(人际资源)两大部分。

2、学习资料资源的建设,即网站学习资料库的建设。

3、远程(基于局域网或广域网)协作学习资源,包括:某一课题的共同兴趣者,某一课题的合作研究者。这里没有指导者和教师(没有权威),有的仅仅是平等的商讨(研究)伙伴;没有唯一正确的结论,有的仅仅是略为高明的思路;没有“教”——不必听别人的;只有“学”——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路、方法和结论来拓展、印证自己的思路、方法和结论,从而超越别人的思路、方法和结论。

五、当前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防止的偏差和误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和教育改革是关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大事,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科学而审慎,否则就会贻害子孙,延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和教育环境中,任何教育改革措施都不能偏执一端或矫枉过正,“研究性学习”也概莫能外。

1、强调“研究性学习”而忽视传统的“双基训练”。

十分强调“双基训练”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长处和短处,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技能功底扎实,但其认知结构中的活性不足,致使其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正是为了弥补“双基训练”的短处,即增强其认知活力。但却不能就此否定在学习者学习活动中“双基训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要知道加强“双基”可是近代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是凝聚了无数教育家的心血的结论。用现代学习理论的观点来分析,学习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通过不断的吸收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有建构意义的知识和技能而使其认知结构不断发展、成熟并活跃的过程。而“双基”不正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用以对自身进行有意义构建的知识和技能吗?离开了“双基”,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岂不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和空中楼阁了吗?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为:在一如既往地扎实进行“双基训练”的基础上,广泛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才是我们应采取的科学态度。

2、强调“研究性学习”而忽视传统的“接受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机械地理解为无论对什么学习内容都要进行深入剖析、仔细研究一番不可。只有当学习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自己想要弄明白的问题时,或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才有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意义,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会受到学习者的欢迎,从而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也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否则,只能算是隔靴搔痒,画蛇添足了。

因此,学习者在大部分时间里,所应该接受的还是传统的“接受学习”。而正是因为有了“研究性学习”对“接受学习”不断的活力补充,传统的“接受学习”才更富有心理学的意义,即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在传统的“接受学习”中搞好扎实的“双基训练”的基础上,给学习者营造一个完善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和空间,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志于开拓教育市场的企业,以及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去努力的方向!

六、指导“研究性学习”之健康发展的科学理论——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

以上是用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对“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理念所作的一个简要理论剖析。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是本人历时多年潜心研究“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与学习规律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成果。

负载这一研究成果的现代教育理论专著《学习活动的模型——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与学习规律的研究》(十余万字)从2000年9月起已在北师大《教育技术通讯》网站的“论文展示”栏之“2000年论文”中展示。欢迎其他教育网站或教育频道联系展示,特别希望能有教育专业杂志正式连载和出版社联系正式出版!(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篇:对地理研究性学习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性”的认识与实践

姓名沈官长单位三台县鲁班镇初中

邮编621114联系电话0816-518010

4新世纪需求新型的人才,新型的人才要靠新型的教育培养。新型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实现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多途径获取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重视生活体验和实践能力等新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改实验中我们做了如下思考和探索。

一、充分了解“研究性学习”地理课题的选择范围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目标要求我们在进行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时,要将学生、知识和社会三者联系起来。即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生的年龄、知识与能力特征出发,以此去联系和整合社会的需要,并将此转移和体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多元性,使之横跨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并成为联系多学科的“纽带”。它所具有的综合性、地域、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选题空间,富有时代意识与现实特性的课题内涵对于构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欲望,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和个性发展,并最终达成研究型课程教学目标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自然地理素材:地理学以“空间系统”的概念来研究作为人类生活空间的地球表面,也就是以“人类——环境生态系统”作为学科研究的重点。自然地理是其重要的分支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它着眼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到人类的聚集场所,从地理环境结构及其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生物、水文、土壤等)的性质、特点、分布和运动规律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等,各门类、各专题内容是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地理科“研究性学习”中课题选择的重要切入口。

2、人文地理素材:地理学科能够长期存在,并富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教学内容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人类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很广,其中与地理相关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贸易、旅游、聚落、人口等,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的主要分支。不管从何角度分析,上述人类活动项目的成败关系国计民生,是每个国家、每个

1地区、或每个个体所要面对的。其客观性和广泛性使之具有不可辩驳的科研价值,让学生先行介入相关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尝试性研究是明智之举。

3、社会热点素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尽管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并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但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对自然环境肆意开发、加上人类自身的盲目增长,致使资源、能源被大量消耗,物质供应日趋紧张,生态恶化、污染加剧„„目前,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已成为世界共同关心的主题。人类在重新反观和批判过去的同时,必然加倍理智地规划未来:进行国土整治、农业区划、工业布局,加强资源调查、城市管理、交通运输规划,着手新能源开发、海洋开发、国际问题研究等等,所有这些亟待解决、或正在完善的课题无不与地理学科紧密相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参与探讨和解决问题,是地理科“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

4、乡土问题素材:地理教学十分重视“由近及远”、“由己知到未知”的教学法则,提倡“直观性”和“理论联系实际”。广泛运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教学,正是此教学特点的重要体现。乡土问题不但能反映出所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一般性,而且能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特殊性,它能起到“地理标本”和“地理模型”的作用。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题材为学生学会运用学科理论和基本原理去透视和研究发生在身边的感性地理问题提供了直接条件。

二、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

(一)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当地实际,找准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

充分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在教学中从更高层面和更高的视角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根据研究性课题的内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做出新的构思和处理,围绕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专题、目标、步骤,并预想可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相关引导措施等。如《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一章,可结合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考察、研究我县新建热电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发展前景展望等,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对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等问题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组织相关讨论:“假如让我来选址”、“假如我是热电厂附近居民”等问题来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我们的重要教改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

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如:阿富汗饱受战乱的原因、印巴冲突的由来及现状、巴以冲突的根源及思考、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等等,均可联系时事,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契机,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性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相关资料,深化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或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如课前三分钟地理演讲、我所了解的美国、学习巴西的感悟、展望新世纪地球村民的交往、由小清河再度污染所想到的、假如我是环保局长、县城污染今昔、农民大量涌进城市是喜是忧等等,为完成好这些相关任务,学生必须主动查找资料,千方百计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事,而且这样得来的例证,既能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起学生共鸣,容易为学生认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高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还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质疑、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如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素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可今年春末几天的连续阴雨,不但没有给农民带来缓解旱情的喜悦,反而使小麦、果树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给齐鲁大地的农业生产造成巨额损失。这究竟为什么?当这一问题提出时,学生议论纷纷,争相发言,但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课外走访调查、搜集资料、课上质疑、讨论、答辩、交流等,终于弄清了这场连绵多日的春雨给已活跃生长的植物带来的罕见的冻害影响,加深了对北方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倒春寒的认识,从而充分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步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地理事物,即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把握“五多”,通过双向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到把握以下“五多”,即多设计能诱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问题、多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多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想象空间和机遇。注意因“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朦胧美的问题情景或悬念,从而激发学生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探究欲望。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随时发问,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发言给予及时、积极、公正的评价,使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才华、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在学生大胆的发言中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及时

因“学情”的变化而变换教法,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多给学生“动”的机会,如动手设计旅游线路、自主设计知识结构图、选择校园绿化植物、谈谈当地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对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现状开展调查并向环保部门提出建议等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展开丰富想象,拓展思维空间,从中体验地理知识的广博及意义,坚定学好地理的决心,达到拓宽知识和教学相长的良好境地。

(五)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是我们教改实验的又一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常用分组方法,多采用就近自由结合的原则,三至四人一个小组,组内对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分工协作,小组间常以公平竞争的形式交流、评价其协作完成目标的情况。如研究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无一不是小组同学在合作中齐心协力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校课题组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回顾及思索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校地理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探索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双向互动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立足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课堂,但又不局限于课堂,积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参加研究性学习踊跃,已初步形成主动探求地理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合作学习及竞争意识强烈,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关注地理热点问题、关注人类的发展前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自身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洞察时事热点问题的能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知识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乃至自我学习的能力等均得到显著提高,实验过程中撰写的论文有多篇获奖或发表,真正达到了我们所期待的“向教改要效率,向教改要成绩,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总之,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很粗浅,我们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改实验还刚刚起步,有收获、有教训,更有许多困惑。今后,我们将团结协作、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探索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与广大地理界同仁携手共创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新局面。

第三篇: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摘要: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首先组织师生学习相关文件资料,提高对研究性课程的认识,增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保证研究学习顺利进行,加强了三级组织管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

为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使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知识的探索性、直观

性和实践性。

学校的科技活动与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体现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学校与科研单位联合搞课题试验,不断深化研究性学习,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结构革新的精神,我校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学科课程教学教研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它既是一门暂新的课程,又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进行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和可持续地发展,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思想认识主要有三个方面:

1、提高干部教师的课程认识。研究性学习课是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的随意课,保证课时,每周三节,排在课表中,按时实施课程计划。

2、提高干部教师的职责认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学校先后两次派出领导干部到上海参加研究性学习培训班,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上海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经验。学校制定了研究性课程指导教师工作职责10条,要求教师认真执行工作职责条例,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指导能力。学校付给教师一定课时费。

3、提高学生的主体认识。师生必须明确在研究性学习的全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主要的研究人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当放手叫学生去研究,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加强三级组织管理:校级领导小组负责对研究性学习宏观规划和全面领导;班级领导小组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对班级各课题组的组织和指导;课题组的组长负责组织本课题组同学的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实施三全管理:全面、全员、全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多是分散的、开放的、变化的,所以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管理,既是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统一管理到分散管理,由整体管理到局部管理,也是由教师管理为主到学生自己管理。

二、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各有各的价值,它们根本不可能相互替代。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反映。当前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为此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做法是:

1、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课堂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交替使用,教材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定理、法则、原理),教师必须给学生讲解清楚,有些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叫学生通过观察、试验、调查、讨论与交流等自主学习方式获得新知识。数学教师刘世烈老师,在所任的两个差班教学中,面对学生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调整教学方式,降低教学起点,通过五步教学方法,即读、议、讲、练、结,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教与学:边读边议,鼓励学生提问题;讨论交流问题,教师精讲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争议的问题;讲议结合、讲练结合,一题多解;学生争议非常热烈,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做出小结。在实践中刘老师感悟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坚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重,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数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高一、四班李鹏同学,初升高的成绩是299.5分,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今年高考获得395分成绩,考入三本沈阳建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在语文学科作文课堂教学上,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写作情感,激发作文的兴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王瑞祥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中,运用各种方法创设多种诱发兴趣的情境。通过参观访问、组织实物观察、展示图表图片、放映幻灯等方式,增加大量感性材料,诱发学生的情感变化,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写出有真情实感、富有创意的好文章。同学们会在生活中想题材,在指导中选题材,在联想中写题材。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校园文化节、科技艺术节、中秋赏月、节日游园、学科知识竞赛、军训生活等活动都丰富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了使同学们写出有创意的文章,王老师适时介绍了主要文体的好文章。在《绿叶》校刊“创意写作”和“文学广场”专栏中发表了132篇文章,其中有16篇先后在《半岛晨报》、《作文报》等刊物上发表。今年五月份校刊编辑部收集整理了学生作文、

第四篇: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对“研究性学习”理念要有理性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把现存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兴趣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条件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这实质上是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地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这一过程体现了学习“像科学家工作一样”的特点。

第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因此,“问题”就是这门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科知识的补充、拓展、延伸或演变,也可以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是心灵世界的虚构幻想;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可以是理论探索,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可以涉及华夏国粹,也可以探源民风民俗。总之,“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对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堂必须整体优化,充分体现教学的全员性、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实践,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氛围和机会,使学生体验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1、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情境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一切问题都源于兴趣”。良好的学习情境来自于诱人的学习问题,因此,“问题”就是这门课的基本构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正确处理教材,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编制成学习问题,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的情境。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留心生活,寻根究底的质疑习惯就能养成,而且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一般为: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相互讨论)。

2组织合作式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方式多样化,并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促进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新的变化。形成多思善问,遵纪求实的学风。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的转换

由于“研究性学习”不局限于某一学科,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教材,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单学科走向综合学科,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学问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失去了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垄断和控制。因此,教师应做好一是服务,二是指导。

教师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服务,首先要利用自身的阅历优势,帮助学生进入“像科学家工作一样”的学习状态,进入问题情景。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经验教训与心理准备,尽可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同时,教师要热心做好咨询服务,力所能

及地提供资料,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指导:一要指导选题,这是决定“研究”方向,影响“研究”价值的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盯”住学科领域的问题,“盯”住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盯”住社会现象和自然界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问题线索,而不是问题本身。当然,学生在选择和确定专题时,还要提醒学生“掂量掂量”问题的轻重缓急,防止选题过偏过难,难以完成。使学生对“研究”丧失兴趣,使研究性学习丧失活力。二是要指导研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白“只有亲自做才能学会如何做”,要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逐渐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亲自感受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理解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地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从仅仅追求教学的“知识目标”转向重视含知识在内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今天的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的需要为自己的任务。这无疑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第五篇:关于对高职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文化建设,是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和渗透而创设的一种全新的高职教育情境。实现校企文化对接要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实现。

纵向是指企业文化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

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横向是指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学校精神文化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依托行业。行业特色文化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很难模仿与移植,对于长期浸润于行业特色文化中的行业性高职院校而言,最大的优势文化资源就是行业特色文化。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文化”,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浙商文化”,这些文化品牌都带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和行业烙印。依托行业特色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特色文化的对接和相融,根植于行业,养成于校园,服务于社会,是行业性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

寻求共性。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解决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的途径就是寻求两种文化的共性。“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建设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鲁班精神集中体现在吃苦耐劳、勇于实践、锲而不舍、敬业创新,所以成为基于校企合作鲁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可见,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通过吸纳企业文化的优质因子来提升内涵、增强活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营造环境。一是营造美好生活环境。如在校园整体设计、建筑风格、道路命名等方面使师生能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赋予校园建筑墙体丰富的文化涵义,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墙一角都在无声地“说话”。二是建立学生创业园区。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从而使学校培养理念与企业文化观念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三是建立仿真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经营方式,设置不同岗位,打破以往单纯灌输的模式,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从而缩短职业院校课程与社会工作的距离,最终落实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高职人才这一根本目标。

架设桥梁。如成立校友联谊会,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和渗透;建立以行业专家为主的指导委员会,传播企业文化;组建职教集团,融通校企文化;建立校企联合评价学生机制,用企业文化来检验学生的素质;融通传统课堂和现场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与企业、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项目开发中提高能力,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环境中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下载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法院工作的几点理论思考

    对法院工作的几点理论思考当前,人民法院工作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发辰、创新改革、公正与效率等主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近年来法院工作的研究和思考,感到法院工作的理论......

    对一道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

    对一道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题目:如图1,一个半径为2的球放在桌面上,桌面上的一点 A1的正上方有一个光源A,AA1与球相切,AA1=6,球在桌面上的投影是一个椭圆,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的理解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及理解摘要:本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研究性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从2001年9月起,我校按照教育......

    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

    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 ——指导研究性课题《十年文革的思索》 俞晓萍近年来,为了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我国在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国各地的中......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的推进,研究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价值备......

    研究性学习

    研性 学结 题 论 文1308 徐龑辰究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 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

    研究性学习(定稿)

    研究性学习 1. 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等特点。 1) 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 能力......

    研究性学习

    hakd3989286 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 班级:高二(7)班 组长:巢益群 组员:朱文燕、张玲、吴一娟、林丽、周秀珠指导老师:严建新前言 当你繁忙的学习、工作后,是否想到,环境优美、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