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义规划环评通过论证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主持召开了《孝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孝义市重点产业园区优化布局和承载力评估》专家论证会,认为这一规划环评和承载力评估作为一项重要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提出,作为山西省加快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孝义市基于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优化和承载力评估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以服务和推动绿色转型为指导原则,从全市发展目标和定位、城镇和重点产业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有效地发挥了环评对发展规划和综合决策的指导作用。这项工作为孝义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站在生态文明高度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对通过完善规划加快绿色转型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专家组认为,这一规划环评在城市发展资源环境回顾性评价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评价了重点工业园区的布局合理性及其分阶段承载能力,对规划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发展规模和结构等的环境合理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全面识别和分析了孝义市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制定了“以水量定产业”、“以容量定规模”、“以安全优布局”的面向绿色转型的重点产业发展原则,并从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加快绿色转型的角度,提出了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不良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专家组肯定,评价工作指导思想正确、技术路线合理、评价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评价结论总体可信,提出的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优化和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基本可行,从环保方面为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及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意见,并在碳排放预测、污染损失评估和人群健康风险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工作,是“推进孝义市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重大战略与实施计划研究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篇: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要点
一、重点审查园区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产业的发展方向及主导产业,产业布局符合环保规定,园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能承受的最大发展规模。从而避免园区盲目发展、交叉污染、产业发展无序化和恶性竞争。
二、重点审查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园区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确定一定的环境目标值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避免在园区发展中单个建设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摆放到一起污染物排放超出总量,逐步形成重污染区域。
三、重点审查园区内的水源、气源、热源、余热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业废水排放去向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统一规划建设水源、气源、热源,充分考虑余热综合利用、中水回用,并且明确要求园区企业安装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企业生产废水内部处理后的去向、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去向。从而避免园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上一个项目建一个锅炉房,污水无序排放,实现节能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四、重点审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园区环境监测能力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渣场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地点、处理工艺和能力,并保证园区或园区所在地具备相应的环境监测能力。从而避免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运行,废渣无序堆放,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无法监测的问题。
五、重点审查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内产业的关联度、产业链延伸空间和产业发展水平。从而避免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六、重点审查园区清洁生产和入园产业的工艺水平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新上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而且属于国家鼓励或支持的项目,生产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区内产业空白,其污染防治工艺成熟。从而避免清洁生产水平低的项目,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进入园区。
七、重点审查园区环境风险预案和环境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环境风险预案,确定主要环境风险来源,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有效的应急救援处置体系。避免潜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演变成恶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八、重点审查园区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的承载力水平,找准影响园区发展的关键性环境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避免因资源环境不足制约园区进一步发展。
九、重点审查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完成时限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环保基础设施完成的时限,无法确定的也要预留建设空间,并按照发展的阶段及时建设完成。从而避免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批而不建、久拖不建的问题,造成园区环境污染。
十、重点审查园区规划优化调整意见和建议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针对园区规划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章节提出规划优化调整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避免园区规划不按照环评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调整的现象。
第三篇:提供规划环评资料
关于提供池州港总体规划(修订)环评 所需资料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市局已委托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池州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现根据编制单位需求请你们协调辖区有关企业提供相关资料(详见附件)。请于 8 月 4 日(本周五)前完成资料汇总,并于当天上午下班前将电子版通过局内网发送至市局规划建设科刘能锋办公邮箱。
2017 年 7 月 31 日
附件:
《池州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资料清单
1.提供已建及在建港区、作业区码头环保手续履行情况,是否进行了环评,是否进行了环保验收,如果有的话提供环评批复文件及环保验收批复文件。
2.提供辖区长江段危化码头风险应急预案及备案手续。
第四篇:一次性通过环评考试复习心得体会
一次性通过环评考试复习心得体会
从通过考试的同学那里得到复习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利于我们拨开环评复习的神秘面纱,学到许多经验和体会。案例考试是通过是环评考试的关键,许多考友在环评案例折戟沉砂。我一直觉得人生除了考试,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比如陪陪家人、孩子,出去旅行,总要比枯燥的准备环评应试强得多吧?我在通过环评考试前,得到了许多环评考友的鼓励,得到了许多资深人士的指点,所以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考前答疑
在备考前,我和大家一样都有以下疑问,环评证能挂靠么?环评考试的通过率是多少?环评的复习方法?我想给大家说的是,现在环评卡的越来越严,如果只是为了纯粹挂靠,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或者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多留一条路的话,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考了,环评证是属于执着追求、且有坚强毅力的人,而不属于纯粹投机的那一部分人,没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是不可能通过环评考试的。所以备考前,大家一定要有一次就过的心里准备,不要打持久战了,第一次就要报全科,分两次过是一个比较愚蠢的想法。目前环评通过率,按照我的估计是在每年2%~5%之间波动的,所以大家以后不要纠结这个问题了,还是好好把精力用在复习环评考试上吧。心得体会
通过备战环评考试,我的体会是技术导则与标准与案例考试联系最为紧密,案例中的题型基本都是以导则和标准作为准绳来出题的,大家一定要重视导则和标准的复习,特别是导则和标准原文的复习,复习的时候要打印最新版本,2015年将有一些标准的更新。
在备考中,获取资料的途径有很多,包括论坛、QQ群、百度文库等,在这纷繁芜杂的信息化爆炸时代,给了大家便利,也给了大家困惑,那么多的考试资料要都去看一遍都是不可能的,而且精力有限,甚至有些资料给大家会带来一些误导,所以从应试的角度看,资料不需要多,是精。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一把重剑在身,不需要什么精巧的招式,一劈一挡足矣名震天下,这也是备考的奥妙所在。那么多的资料,有优有劣,与其说是一种便利,还不如说是一种误导,一种困惑。所以我给大家推荐了一些资料,大家只要按照这些资料去复习,只要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过肯定是没问题的了。
备战案例考试,不仅要做题,而且总结,要从相同类型的题目去总结易错知识点,梳理出题陷阱,这样才会有所提高。从案例考试的趋势来看,逐年加大对污染型案例的考查力度,最近两年都考到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重大危险源知识点就是一个例证。因为前几年考生态类型的题太多了,大家基本都会复习到,出题的老师必然要根据近年的环评热点事件转换考点,所以建议大家复习案例的时候不仅要看考过的知识点,也要关注还没有考过的冷僻知识点,比如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考资料(重点讲讲今年的备考资料)1、2015年复习用的教材四本。
2、历年考试真题包括:2014技术方法 过关必做1000题(包含2006~2013真题及详解)、2014 导则与标准过关必做1000题(包含2006~2013真题及详解)、2014年法律法规 过关必做1000题(包含2006~2013真题及详解)、2014 贾生元案例真题及详解;
3、导则和相关标准的原文打印版;
4、法律法规的原文打印版;备注:以上资料备考足矣,想得高分且精力比较充沛的考友,可以自行补充资料库。
第五篇:规划与项目环评的区别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谢文玲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强度的加大,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实践表明,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加广泛。如果在提出有关政策和规划时能够慎重考虑相关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在我国,规划环评(SEA)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相比项目环评(EIA),SEA真正实现了从微观到宏现,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也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规划、计划层次的应用,即在规划过程的早期就全面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评价各种替代方案,广泛咨询公众,并在实施前作出相关决策,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一种在规划层次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手段与规划手段,是规划决策的辅助工具,属战略环评范畴。
SEA是从基于经济效益的传统决策模式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决策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境管理工具,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不仅为我国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监督提供了立法依据。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区别
同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SEA和EIA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可以保障有效的资源利用,增加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识别主要影响以及提供可行的消减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避免严重的和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安全。
SEA是伴随着EIA的深入发展,并且为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不足而产生的。尽管SEA是以EIA为基础,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则与目标,在整个工作程序和步骤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思路的角度和高度不同
EIA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它对拟建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拟建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建议,最多只能是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可或否决,而没有能力指导拟建计划朝着有利于环境恢复能力或远离敏感区方向发展。而SEA则可以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等过程中,充分考虑与环境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大范围(全国、全流域、全地区)内进行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并为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限制或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路线及其装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减缓环境不利影响提供多套可替代方案以供选择。
EIA往往比较注重减少某一具体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产生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而SEA则是在制定区域或项目发展规划时进行,对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有着全面的了解,能够在宏观战略层次上对拟建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可能造成的累积影响从不同地域空间
范围、近远期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其彼此之间的协同作用、诱导作用、直接间接作用、时空堆积影响、饱和影响与临界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预测,提出具有全局观念的污染控制方案及其项目实施过程中可采用的多套替代方案。
2、评价对象的区别
EIA 的评价对象比较单一,强调一个具体的项目,即拟开发项目的建设与生产运营行为,以及受其影响的主要环境宿体。而SEA的评价对象则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区域内的所有开发建设行为或活动,以及受其影响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
3、评价内容上的区别
EIA的核心内容是项目生产运营过程中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控制措施及其影响分析。SEA 的内容除包含EIA必须的环境质量影响分析以及区域环境容量、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污染源控制与生态保护措施等内容外,重点是与可持续发展中有关的影响,即区域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可逆的、累积性的影响。其核心内容包括影响预测和规划分析两部分,其中影响预测主要为规划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包括位置选择的可行性、规划时序与规模的可行性以及项目类型、规模、上马时机等信息依据。
4、评价时空范围上的区别
EIA的范围是建设项目自身和项目影响到的周边地区,并针对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开展评价。SEA的范围在地域上更广泛,为一个国家、一个经济区或一大行业及其发展阶段,针对评价范围内的大环境即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价。在时间尺度上SEA是早期的、长期的环境影响评价,而EIA是后期的评价。SEA先于EIA进行,以便在政策、计划或规划决策中考虑其可能带来的显著环境影响,而EIA要以相应的SEA为前提进行,是SEA在项目层次的具体化。一旦SEA完成,与被评价的政策、计划或规划相关的具体项目就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5、评价因素的识别与选择中的差别
EIA在评价因素的识别上主要考虑拟开发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行为及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影响的特征污染物质,往往只反映拟开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压力与环境质量状况的变化。SEA在评价因素的识别上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体现环境可持续性;②体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③体现区域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开放性;④体现对环境要求的前瞻性与超前性。据此SEA可能对规划及实施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开发中的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进行识别。
6、评价方法的区别
EIA技术方法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与发展,目前已经较为成熟,有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技术规范、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等,例如环境影响清单、环境影响矩阵,尤其是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噪声等的预测模型已经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商业软件。而SEA的技术方法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完善,尚无一套成熟、系统、适用的评价技术体系。目前SEA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三类:①EIA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矩阵法、网络法、费用效益分析及情景分析法等等。运用EIA的预测方法不是要求必须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而是从宏观决策层次上对规划布局或规模的环境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②规划和政策评价法。主要包括可持续性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设立、替代方案的优化选择、环境承载力分析等。③信息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专家系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等。总的来说,在评价方法应用上,EIA是“定性(少)+定量(多)”型,SEA是“定性(多)+定量(少)”型。
7、所做的评价结论不同
EIA给出的结论一般是具体位置、具体时间段的环境问题及其环境保护措施,而SEA结论更多的是定性地给出在发展中应该考虑的各个方面的环境问题,主要提供一些观点和框架,给出一些定性的、宏观的指导结论,根本目的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实现以最小的环境损失和影响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8、关于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为实现同一规划目标,除推荐方案以外,其它可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是满足同一规划目标的规划方案之间的“小替代”;第二层:不去实现某一规划目标的方案,即在该规划没有实施的情况下可能的发展状况,即“零”替代方案或“不做方案”。“不做方案”代表了“原始状态”,是比较各个规划方案的本底,是各个规划方案环境效益的基点,规划方案的取舍是参照它排序后决定的。对于SEA,可以从选址、技术选择、资源利用和生活方式等全面考虑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充分考察、选择和评估替代方案是SEA的工作核心。而在我国的环评技术导则中,EIA一般不要求讨论项目的替代方案。
规划环评技术路线设计的指导思想
SEA着眼于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和根本性,解决在规划层次上应处理和能处理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但并不是要取代EIA。对于SEA功能的恰当定位应该是:将其作为规划编制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有效性的最终体现是评价结论能否促进规划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因而在SEA的技术路线设计的指导思想上要作一定的调整:
1、解决EIA不能解决的问题
强调的是预防性措施,是规划实施的环境控制要求,这一点将从根本上优于EIA的缓解性措施和反应性措施。
2、解决政府行政决策中可能存在的矛盾
SEA应该成为一个各类相关规划交流的平台,以环境为砝码,强调政府各部门发展规划或各部门意见的环境协调性、利益公平性和发展均衡性。
3、把政府的决策需求作为SEA的工作重点
这是发挥SEA功能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实行SEA制度的根本目标。
4、解决规划的发展规模、结构和布局问题
从合理使用环境资源的角度,论证规划的需求,提出规模、结构和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5、环评进入政府的决策程序,提出决策依据
通过SEA促进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协调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环境权益,协调政府各部门意见,有效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6、提交可行方案
在所提交的SEA文件中,只对环境可行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而对建议放弃的规划所提供的评价文件,不提供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由此引起规划审批部门的重视而达到改善决策取向的平衡性。
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要不断地总结、完善和提高。我们既要借鉴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划环评方法和思路,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预防为主,强化综合决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建设之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