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
[内容提要]
当前农村初中学校中学生流失率极其严重,而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细细分析却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动机低落造成的。只有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初中中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不爱学习这一矛盾。本文将从存在的现象、深层的原因、积极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解决这一矛盾的探讨。
[关 键 词]
农村 初中 学习动机 激发 培养
[正 文]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当前的阶段,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到学校读书根本没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被动的上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糊涂涂地打发时光,这也是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向学生问起“你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时,很多人回答“爸爸妈妈和家里人逼我来的”、“不读书在家也没事干,反正我还小就得来学校吗”、“人家来了我也只好来了、“爸妈说了等我年龄大些就让我出门打工了”等诸如此类的话。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到学校学习是无可奈何的,是被动的学习。同时许多的农村初中学校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却对能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引导的教育并不多,或者说根本没有。
虽然学生到学校读书没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这种现象在当前的农村初中还不是很普遍,但是绝大多数的学困生是这样的,部分中等生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甚至包括一小部分优等生也存在着缺乏明确、坚定的学习目的,没有足以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动机低落的原因剖析
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去行动或者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冲动。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
学生学习动机低落的直接表现是对学习有一种反感甚至厌恶的情绪,具体的表现是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能躲就躲、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就拖、对待课本能少看一眼就少看一眼、对待学习上的制度能钻空子就钻空子。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存在着,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学习上松松垮垮,毫无上进心;有的敷衍应付、甘居落后;有的一捧起书本便打瞌睡,倦态十足……这些现象是对学习兴趣低落情绪的外在表现,从更深层次来看是学习动机低落造成的。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动机低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初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许多的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前及之后缺乏较为明确的适应教育,再加上中学学习生活具有时间紧、节奏感强的特点,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不适应。小学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仍然保留着,仍然恋孩提时的嬉戏和爱不释手的小儿书读物,当面对新的老师、新的课程时茫然失措,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出现颓废丧气的不良心理,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直线下滑。
(二)、学习基础较差,早早失去了学习信心。一部分初中学生由于小学阶段的基础较差,上课做晕车、学习倍感艰辛,甚至在班上常会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感,破罐子破摔。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既有一味追求素质教育而忽视智育的因素,也有农村家庭对基础教育重视的程度不够因素。
(三)、农村初中大面积片面追求中考升学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农村初中大面积片面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压力之下,上级领导考核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指标中升学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校长考核教师优秀与否的指标也是看升学率的高低,教师从而一味地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放松甚至放弃对多数学生的教育,使中等生、学困生成为教育的弃儿。再加上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糙,一味地通过加强学习强度和加班加点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师生之间没有民主的沟通。学生在校园内体验不到读书的乐趣,惭惭地对学校学习生活畏而远之。
(四)家庭、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农村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是父母不在家,常年累月的在外打工赚钱,孩子往往留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有的甚至把孩子自己留在家里或者学校里。他们多数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否,对子女的学习关心很少甚至漠不关心。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低,只要求孩子关在学校内不闹事或混本毕业证就行了;另外一方面则是部分家长盼子成才心切,过分的关心孩子的学业,导致学生思想上压力较大。此外,家庭生活贫困、家庭结构的破损解体等也是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滋生厌学情绪的一方面。
当前社会上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又见抬头,在人人大抓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些学生及家长认为读书不顶用,无非是混本毕业证书,考上大学照样没工作,而赚钱才是最实惠的硬道理,学生小小年龄就萌生外出打工的念头。另一方面社会上各种娱乐设施日趋多样化,网吧、电子游戏机如雨后春笋,遍及社会各处,其诱惑力远远大于气氛紧张严肃的课堂。学习对他们来说失去诱惑力。
当然,影响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很复杂的,更是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包括个人兴趣爱好、道德品质、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等。
三、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总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向一定目标前进,动机越强烈,人的行为目标也越明确。实行动机教育,在硬件设施、教学设备不足的农村学校显得尤为重要。对这些学校来说,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深入地培养和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营造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的竞争氛围,才能弥补学校硬件、软件等资源的不足,才能从根源上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在一定意义就是要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行为。
(一)、帮助树立正确学习目标,适应学习并激发自觉性。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目的和个人的奋斗目标是重要的学习动机,他们就如同在江河中航行的帆船所需的灯塔一般。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在困难、挫折面前永不畏缩。“人们都说中学的课程多,功课重,学习很累。可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虽然课程多、功课重,可是我做起来如小菜一碟,没一会功夫就完成了。回到家,无事做的我便一头插进电视里,一发不可收拾,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听见。结果是被妈妈捏着耳朵‘揪’起来,说:‘都这么大了,还那么爱看电视,还不去学习。’唉,天天都是学习,学习,又是学习,我该怎么办呢?”说这些话的这位学生目前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但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多数的学生学习处于一种原始的、朴素的状态,一旦遇到挫折的打击很容易一蹶不振。因此应该从帮助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课、历史伟人故事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介绍名人伟人成长事迹,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以他们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克服初中生活的不适应,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努力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个人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长远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务、要求,认识在以后的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入,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
(二)、提供学习成功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已经成为当今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低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基础差而在当前的初中学习中又跟不上进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上很少取得好成绩,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相反,他们总是受到批评、指责、冷遇,常此以往,越受批评,越觉得学习可怕,引起退缩和回避。如果教师给他们合适确定的作业,让他们有“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感觉,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并且及时鼓励和表扬,就会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推动第二次,从而使动机不断加强。对学困生而言,成功使他们恢复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时,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应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学生一旦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动机就能获得强化,又有助于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或要求,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其次要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使学生的某些具体学习得到不断实现,尤其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生活的实际运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当前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状况下,努力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水平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符合时代的要求的,尤其在当前农村初中中更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不矛盾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不但不影响教学质量相反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和丰富,会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更可引起学生的新鲜和好奇,两者都可以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满足而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回忆和归纳经验知识,或举一反三,或“滚雪球”,尝试解决具有多种可能答案的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探究交流中轻松自由的学习,学生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在愉快的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愿望、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愿望,他们更学要老师给予关注与帮助。[莲~山 课件]他们是学习中为数众多的群体,不应使他们成为教学中的弃儿,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来激励他们以加倍的努力学习。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努力改变死寂沉闷的课堂,充分开展辩论会、演讲会、朗诵会、竞赛活动,有效的利用奖赏手段激励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因素。教师要能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等,它更能激励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更能鞭策学生发愤学习。反馈越及时,效果就越好,对学生的鞭策与激励就越高。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当前农村初中中已经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声音、图像、动画等多方面立体的学习感受,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
(四)、建立定期联系互动机制,积极应对种种负面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在家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者居多,自然受到金钱至上思潮的影响很深;同时由于缺少父母有效的家庭监管和正确的学习目标教育,受到社会上弥漫的知识无用论、上学好了考上大学也是一个打工仔的片面影响很大。学生在学习上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动机低落、学习得过且过。许多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虽是怒其不争,但往往都以无法有效的进行教育为借口放松了对他们的教育,或者干脆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该采取这种消极被动的方式,他只会让更多的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辍学,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力所能及的方式消减来自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
教师和班主任一同行动起来和家长取得联系。充分利用电话、手机、甚至互联网这些通讯手段积极主动的和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向他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短信、电子邮件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争取得到家长的最大支持,[莲~山 课件 ]教师和家长一道共同激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其次:利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积极营造学知识、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如:带领学生消灭充斥社会各个角落里的墙体广告错别字、纠正用语不规范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体验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又使周围的群众看到了学习的有用性。最后:努力打造适合当地农村初中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当地的积极文化的领潮者,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的知识圣地,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如结合我县打造“楹联文化之乡”的具体活动,组织学生、教师人人学对联、写对联、送对联到农家活动。
总之,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既是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又是能有效的帮助农村初中学校走出当前困境的根本,更是符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有用人才的时代要求。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现阶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农村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糊涂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细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学生
学习动机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进行:
一、树立理想,把握学习目标
目标如航灯,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奋勇当先,永不畏缩。我们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课、故事活动课等途径介绍名人伟人成长事迹,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以他们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在中考前夕,学生忧心忡忡,生怕自己考不上高中,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一次题为“把握命运、前途光明”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我引导学生朗读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接着,10位同学先后上台讲了:司马迁发愤撰《史记》;闻鸡起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十个小故事。从这些名人身上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迪,明确了“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多种激励手段并用,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
激励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它能使懦弱变为坚强,使自卑变为自尊,使消沉变为激昂。所以,我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技巧,激起每个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1、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因此,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在榜样的确立上,首先要重视学生身边的典型树立,班主任要重点对优秀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学习上的排头兵。同时,加强对班干部、优秀学生进行榜样意识的教育,使之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中考,我校郑佳喻(福鼎市中考状元)、王国昌等一批同学(全市第三名)考出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光,很多同学为他们感到自豪,啧啧称赞,我及时抓住这个时机,邀请他们同我班的学生面对面座谈,事后又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择优在班会课演讲,起到良好的激励效应。
2、能力激励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等可能很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迁移到学习上,这样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学期我组织学生评选“最关心集体的人”、“最遵守纪律的人”、“最尊敬师长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等,通过评比,一部分中、差生榜上有名,他们感到很高兴,找回自信心,激发了上进心。
3、语言激励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班主任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班主任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批评学生时,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而要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因而,平常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总是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表示颔首或鼓励,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总会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会学好的”等鼓励性语言。
三、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的“磨合期”。对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挺住,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要有和挫折抗争的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去年我班有个学生方振施,由于家庭贫苦他上完初一就辍学外出打工,去年他返校随原班就读初三,第一次月考惨不忍睹,三科成绩在30分以下,他心灰意冷,几乎想放弃学业,这时我向他伸出鼓励之手,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失败原因,重新制定新的奋斗目标,最终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努力,以656的高分考上福鼎一中。
四、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学生少年气盛,总存在“不愿意输”、“希望取胜”的好胜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应因势利导开
展各种竞赛活动来满足他们好胜心的心理需求。为此,我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分为四组,分别称为“大秦国”、“大清国”、“大唐国”、“大明国”等四个组别,在平时上课过程中,经常开展多姿多彩的竞赛活动,四组别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比赛,在竞争中寻找差距,在竞争中激发斗志,在竞争中超越自己,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好范文整理)
第三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即在学生没有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它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
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毅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枯竭。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的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虽然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都能促进人去学习,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却不同。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也好;回避失败使人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同时,成就动机也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因此,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
(三)、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
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同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对学习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否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当学生完成更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法:即学生观察模仿归因榜样,学会正确归因;还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法:即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由一名受过训练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第三个就是可以采用强化矫正法:即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当学生关注自己努力时,他成功了将归因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形成认识失败,面对失败不会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
这时,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最大、最持久的动机则是学生对学科的内在兴趣,其方法主要有:
1、讲活教材内容。在思想上、情感上,使学生能够引起共鸣,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变苦学、厌学、死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会学,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
2、补充新鲜知识。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当前发生的时间性较强、空间性较近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丰富感情材料。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教育自己,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导致学习的盲目和被动状态是所有学习问题的潜在因素。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更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即目标的近期性和缩小化。因为一个长期性的学习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
(二)、创设问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
(三)、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新颖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另外,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成为一种乐趣,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机器学生的求知欲。
(四)、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争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学生都有进取心。这种进取心往往在学习竞争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竞争对动机的激发产生积极作用,避免不良后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竞争内容应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2、在多种竞争形式中,应以团体竞赛为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又有利于集体精神的培养;
3、竞赛活动要适量。竞赛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情绪紧张度,产生一定心理压力。因此,竞赛不应过于频繁,竞赛题目也不宜过难;
4、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信心、个性较倚赖的学生,教师的肯定反馈会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这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及时调节学习程序,加强其自身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值得注意的是:反馈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并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得到反馈结果后的正确反映,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顶的学习标准有多远;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单纯看其其分数的高低,还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上发现其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第四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摘 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并以这些动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理论;激发和培养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直接原因。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它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的努力程度等。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人们对学习动机的理解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
1、强化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也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证实了行为之后给予的正强化对后继行为具有增强作用,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学习的重要条件。强化有两种,即正强化和负强化,一般来说,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有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适当的表扬奖励等正强化懂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而适当的批评等负强化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创立者、人本主义心理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来自于五种基本的需要,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至少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他认为人的动机是因为人们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产生的,通常人的动机是在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时而产生的。
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韦纳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不同的归因对行为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同,个体怎样解释其先前的成功和失败,决定她下一次对任务的选择、持续努力的时间等,也就是说,归因是动机的决定因素。归因通过自我意识、期望和情感的变化从而影响动机的。因此,根据学生对学习成败的自我归因可预测他以后的学习动机。4、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成就目标理论的代表人物德维克提出,人们对于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成绩目标,以最好的成绩来表现他们自己。持有能力增长观有学生,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
5、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认为动机来自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功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体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自我效能感不仅制约学习动机,而且制约学习结果。所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应设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极其重要。根据以上学习的一些学习动机理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将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人生来就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所以强调动机的内部和内在因素,如自主的需要、发展能力、实现潜能等。这种观点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特别是在他的自我实现观念中十分突出。另一个代表人物罗杰斯也认为,人都有学习的自然潜能,都有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传授,而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从而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二)鼓励学生建立掌握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成就目标理论的代表人物德维克等人提出,人们对于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成绩目标,而持有能力增长观有学生,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对于持成绩目标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动动脑筋,并帮助这些学生建立掌握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不过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对成就目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师应该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分数,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一般地说,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多个因素。归因理论研究发现,个体怎样解释其先前的成功和失败,决定她下一次对任务的选择、持续努力的时间等,也就是说,归因是动机的决定因素。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结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好时坏是正常的,有些学生看到成绩提高了,就得意扬扬,开始骄傲自满;而有些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下降了,就非常失望,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其实这两种心态都是很不科学的,它会破坏学生良好的内部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影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有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等,所以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种因素一起考虑。而教师应该学习和借鉴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因势利导,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正确运用奖与罚。
强化动机理论者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对行为起到了增强作用。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过去和当前学习所经历的强化体验,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奖励或处罚等,都是强化的例证。一般来说,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奖励时,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不同的奖励制度。一般情况下,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评价效果更好。只有这样,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其多加鼓励,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历、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一点是绝不能忽视的。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要的。批评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并且学生被老师批评之后,为了重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显然批评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总而言之,正确合理的运用奖罚制度,只有这样,奖惩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
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而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对其动机和行为的可能后果作出分析评价,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某种动机时,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学习或发展。而学习动机理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依据,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来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心理科学,1991(4).[3]林金霞.高等教育心理学[M], 江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5.(4)欧阳华:《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
第五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及时反馈。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无论哪一门学科,没有随堂检测,效果往往不佳。
四、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
总之,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其理论性,更有其实践性,我们应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认识的提升和飞跃,最终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