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困惑是什么?家长偏向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当下中小学生都爱选择哪些学习方式……8月26日,由xx教育研究院委托艾瑞咨询集团协助开展,广大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调研的“国内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正式对外公布。调查显示,在新一代学生与家长心中,成绩不再是唯一考评标准,而是更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随着互联网应用日趋低龄化,在线教育的普及将为学生个性化教育提供更多可能。
近半学生尝试在线教育
此次调查的样本采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抽取的学生群体主要为中小学生,其中中学在读生比例占77%;家长群体中,7-12岁孩子的家长比例为50%,13-18岁学生的家长占22%。调查显示,有六成的家长认为现有的中小学教育没有做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特长;有77%的家长认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以成绩为考评标准,难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而对于学习目的,新一代的学生不再将“为了考上大学,以后能有一份好工作”放在首位,更多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
对教育认识转变影响着家长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家长们开始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向个性化教育和游戏娱乐方式学习,不再局限在传统的“侧重传统知识的教学课程”。
而学生运用pC端进行在线学习仍是主流,学生选择在线学习的原因主要有:学习时间地点更为自由,可选内容更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安排学习进度,相对于线下面授形式,费用较低。
三大教育痛点待破题
调查中表明,个性化的学习效果不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既有的知识传授方法未能满足现实需求等,已成为当下教育亟待解决的“三大痛点”。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迫切渴望改变现有的学习模式,借助先进的科技,进一步提升学习的体验和效果。在学习模式中,超过7成的学生希望将科技互联网与线下面试有机结合,形成基于传统面授,配合使用科技产品服务的学习方式。
而这一选择恰好与好未来的教育定位不谋而合。一年前,好未来由“学而思(微博)”更名之时,确立了“用科技与互联网推动教育进步” 的定位,在更名后一年间,旗下七个子品牌共同发力,力求通过科技普及与人文行动改变“学习之痛”,改善学习现状,由此彰显了其行业领军者的形象,也因此获得效果与口碑的双丰收。
一直以来,好未来以“让学习更有效”为企业使命,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打造了一系列改善学习体验的互动教育产品,以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在专为学前儿童打造的摩比思维馆的课堂上,游戏化的作业、视频等功能实现了“既学又玩”的效果。在网校,教师通过提升教学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最大化发挥教学魅力。在学而思培优、智康1对1的课堂中,多项虚拟课件的采用,让教学摆脱了“黑板+粉笔+课本”的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能听、能看,能参与各类实验,满足并优化了学习体验。
此外,为了进一步实现个性化教学,好未来依托自身在教学行业的资深教师团队的教研积累、近百万学员的学习实践、专项技术团队的数据分析等优势,为每个学生记录学习轨迹,建立数字化档案,并以此产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旗下学而思培优的ics3.0、智康1对1“i教学系统”中均引入了相应系统,逐步完善学习的个性化、智慧化、智能化效果。
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
教育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作为一家有着浓重互联网基因的教育企业,好未来一直勇立潮头,用不断创新、突破来改变着传统教育。更名一年来,好未来加速了向“教育科技企业”的转型,敞开怀抱吸纳不同领域的精英加盟,在好未来各事业部中,既有来自教学、教研团队的传统教育者,也有来自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专家,他们合作互通,重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拥抱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据不完全统计,好未来除了收购考研(微博)网、入股育儿网站社区宝宝树外,还投资了视频公开课网站多贝网等。同时,好未来有意去扶持定位于科技与互联网驱动为主的教育培训领域新兴成长型公司,甚至为此设立了专项教育战略投资基金。近期,被誉为在线教育“创业大本营”的好未来“未来之星”在线教育创业营也在烽火如荼的开展。
如果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观念视为教育的第一阶段,那么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是第二阶段,个性化体验引导则是第三阶段——也是所有教育从业者最终期望实现的结果。
“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是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坚持教育的初心。11年前他曾坚定预言“互联网会改变教育”,现如今,好未来将继续通过丰富的一线教学,更直接、更丰富地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和需求,再利用科技手段,改变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让学习在体验中不断被升华,实现着“科技预见学习”的愿景。
第二篇:关于中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东阿县所有中小学学生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我的家乡东阿县,英语学习并没有很好的去贯彻落实。很大一部分问题是由于资源的短缺,包括老师资源和书本网络资源。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对此并不引起重视,所以学了几年,只会最基本的日常交流,然而这对要学好英语是完全不够的。多数学生上课时也不怎么认真,考试时也自己蒙混过关,及格了变抛之千里。对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去落实英语的学习。
1.小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认可度不高
对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各科教学水平平衡,但其整体得分较小学低。小学各科教学则有失衡,表现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明显低于数学、语文教师。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时期,英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儿童对语言的驾驭力。而目前小学大多是非英语专业或未经过培训的英语教师任教,语音语调不标准,缺乏英语教学的经验、基本技能、方法和策略,最终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欠佳,上初中后需要纠正但又难于纠正,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困难。有关研究资料也显示,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比起后来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在总体英语能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这不得不让人对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产生质疑。
2.中小学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率不高
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够。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违背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怎样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该不该使用,该怎样使用,以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没有适度期望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都不高,而教师期望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
素。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期望有利于学生形成恰当的自我概念,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
4.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有待改进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做得不够,中学教师尤为突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进一步努力。
5.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中学教师教学水平状况尤其不容乐观
东阿县中小学仍有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约有20%的小学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为一般或较差;中学教师教学水平情况不容乐观,一般或较差的中学占28.5%,而且中学教师教学水平优秀的学校比例也低于小学。总的来看,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期望、对所授学科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忽略。中学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机会等方面有待改进。
一、培养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我在教学过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1,情感诱导,调动兴趣
著名的外语教育家H.H.Stern曾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注重英语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把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英语教师应了解所教的学生,对他们尊重、爱护,课间课后与他们多交谈。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相互作用,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外语学习的兴趣。
2,教法多样,激发兴趣
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首先必须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要求和动机。学生学习动机是多样的。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成为学习英语的动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例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3,成功教育,培养兴趣
成功是每个学习者所追求的学习目标。运用所学知识与别人交流,体验成功
能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并使他们乐于学习。英语教学的成功决不仅是学生考试分数的成功,而是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有许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考试成绩又不好,再加上教师经常指责,他们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反复的失败使他们不愿学英语,更不敢说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要通过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是学生说对的每个单词,每个句话,翻译对的每一个句子,回答对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成功的一次表现。我们教师要特别留意,要及时地真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自己成功的愉快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要勤学苦练。
学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语,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非下苦功夫不可。下苦功夫就是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各项技能达到纯熟的地步。语言知识应该了解,但不下苦功在听、说、读、写上练习,仅靠死记硬背一些孤立的单词、一些语法条条,是很难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应该是Learning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about English。就像学游泳、跳芭蕾舞一样,对其理论掌握再好,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2.要持之以恒。
学习英语既然是练功夫的过程,就并不是那么轻松。要不怕困难,坚持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三、正确的运用身边的资源
1,网络
21世纪是网络教育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通过对网络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网络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网上英语学习资源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以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出现,使学生有机会全面提高听、说、读、写技能;在网上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电视、电影、片断、电子邮件、查找各种资料,会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水平,体会到运用英语语言这个工具的乐趣。
2,课外书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孩子的个性教育,也能够为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而打下基础。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适当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是不会影响学习的,反而会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多看课外书籍,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自己的书本以外的知识。当然还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开阔视野,不论在交谈还是在写作方面,都可以出口成章、文思泉涌。
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贸易往来,资讯传递,文化交流,英语更是任何国家赖以生存的不二法门。因此迈向国际化才是现代人的生存之道,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具有国际观,并且具有口语的沟通能力,才是明智之举。然而现今最强势的国家莫过于美国,美语更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所以学好美语才有资格踏入国际的世界。如果国人没有好的美语能力,真的是一件极为严重的大事。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英文成为重要的沟通语言,要与世界接轨,流利的英语势将成为重要的关键。虽然,有多数国人的英文读写能力相当不错,但口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却是一大碍。因此,在这个竞争愈趋激烈的市场上,英语能力便成为英语教育中非常重的一环。今日,中国的英语教者,不要只是要著重英语的读写技巧,应该体认到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英语学习,更应该从小就抓起,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外国语学院 刘冉冉
第三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年办事处中小学教育现状的个案研究
调查时间:2012年9月1日——9月28日 调查地点:临清市青年办事处
调查对象:学校教育干部、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一、调查原因及背景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在农村;我国已逐步实现了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国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新举措将有效地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本次暑期调查研究活动,我首先设计了几个调查问题及谈话话题,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上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的不同反映。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访问,以期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与培养问题能有一个比较深入地了解。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调查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我到临清市青年办事处辖区8所中小学发放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同时向学校的有关领导了解了学校的现状及一些硬件设备和对一些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当被调查者被问到“家里人对你自己的学业是否重视?”这个问题时,有43.7%认为是比较重视,31.2%认为是一般,仅有6.25%认为是非常重视;当他们被问到“你父母对自己的受教育权的态度”,有43.8%认为是一般,31.7%认为是理解;当问到他们“你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次数”,说到两次及两次以上只有37.5%;当问到“你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的感觉是”这个问题,居然有37.5%的同学说没感觉。还有很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获得的资料统计综合分析,我对青年办事处的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个基本的认识。
青年办事处中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中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xxx镇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近4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xxx镇村级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xxx镇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合并学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中心中小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中心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xxx镇村小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中师、高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xxx镇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在教学技能方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农村中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然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xxx镇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 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xxx镇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不足,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都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xxx镇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重担、作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市学校挖走了,让农村学校无计可施。四,综合调查结果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从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发展现状看, 因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导致城市与农村的中小学生在分享教育资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与以往相比,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既体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上, 也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上。但是,不可否认, 与城市相比,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发展现状 1,办学的硬件条件比较差
长期以来, 因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硬件条件跟不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从校舍情况看,虽然许多农村学校已经新建了一些教学楼。但是, 仍然有不少农村学校还在使用破旧不堪的教室, 学生整天坐在危房里上课,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从教学条件和办公场地看, 由于缺少必要的办公楼和老师活动室与休息室, 同时缺少必需的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使得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提高;从校园环境看, 许多农村学校还很难谈得上整洁、美观、宽敞、舒适、优美、漂亮,与城里的同级学校相比, 简直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2,办学的软件条件比较差因农村较穷, 生存与生活环境都不太好,农村学校教师收入较低, 待遇较差。所以,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去教书, 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专职、专任教师比较少, 代课教师普遍存在, 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相对比较低。反映到以教学与管理为核心的软件条件上就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教师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 缺乏新手段、新教法;教师接受新思想、新信息的速度比较慢;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3,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反差比较大
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不合理的办学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学校, 其在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上要远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在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中, 所谓的星级学校或样板学校又远优于其他农村学校。这种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发展的巨大反差, 严重挫伤了某些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也导致该类学校教师因不满现状而纷纷寻求改行或调离,以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教学质量日益变差。4,读书无用论有所回潮,学生辍学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 教育成本成倍增长,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加之传统愚昧思想作怪, 在有些学生家长身上,读书无用论又有所回潮。他们主观认为, 孩子不读书可以早挣钱,多读书多花钱、晚挣钱。这种思想反映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上, 就是农村学校出现了低入学率、高辍学率现象。国家教育部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逐年下降,中小学生的辍学率逐年上升, 许多本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少年儿童却过早地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 1,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执行的是以牺牲农业与农民的利益支持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品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剪刀差”,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影响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人为地拉开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受该政策影响,我国教育也出现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农村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学校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很难得到根本满足。为此,有些地方政府被迫打起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旗号,强迫农民自己出钱办教育, 这种做法直接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导致农民支付教育经费的能力下降, 反过来又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若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就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现状。2,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推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对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逐步建立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投入机制。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由中央政府单独包办教育的旧格局,调动了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 实现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 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但是,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逐级下移, 乡镇财力已不堪重负, 为了实现“两基”教育达标,乡镇一级政府就把教育经费负担转嫁给农民。据调查, 在农村地区,农民反响最强烈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教育集资”与“中小学生入学”乱收费引起的。如果这种带有甩包袱性质的教育体制改革再不加以有 效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将举步维艰。3,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
因经济发展落后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师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非常严重。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老师也要生存和消费。但是,与城镇学校的教师相比,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相差甚大。这种差距又不是仅凭一县、一镇之力, 在一定的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 党和政府只是一味地强调老师要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扎根农村, 扎根边远、落后的山区, 献身教育, 而不是想方设法从提高教师的收入着手。因此, 在许多农村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大面积的流失现象, 这种流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4,教学内容与教育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比较落后, 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实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层面上,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部分农民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改革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治标, 更需要治本, 就其实现途径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持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这是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的治本之策。马克思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离开经济的发展而奢谈教育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而反观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它好于中西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非常好, 地方财力雄厚, 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来办教育、发展教育。邓小平、江泽民对发展问题的许多精辟论述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 在现有的国情和体制条件下,各级党委与政府要想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真正抓上去, 其治本之策只有一条, 即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着力发展地方经济, 为农村教育发展积累物质基础。2,逐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
为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2000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规定,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该决定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 对于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所需经费提供了制度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 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就全国范围而言, 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 的教育投资法规。目前可采取以下过渡性措施:①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②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教育成本的额度, 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 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只有这样,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才能得到按时足额拨付,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3,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其办学条件的优劣程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中小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这包括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和教师居住房等;新增教学必需的教学用具、实验用具与图书资料等;添置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仪器设备;改造学校危房等;配齐配全各科教师与各级各类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软件条件。包括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和教学、教法研究;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等。4,加大舆论宣传, 强化执法地位
新闻媒介应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个学期开学前, 地方政府应协助教育部门与各个学校, 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 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 把好入学关, 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 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 一旦发现有在校生辍学的情况, 应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 责令其复学。对未满16周岁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 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 《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特点与优点就是能够有效缓解因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带来的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达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按照教育部“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今后5 年时间内, 农村初中将基本配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配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第四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以xxx为例
[摘要]:“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推行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农村教学设施和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但同时仍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落实依法治教,建立城乡合作机制,加强教师教育等。
一,调查原因及背景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一篇题为《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的报道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从国家近十年来出台的针对农村教育的政策中可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农村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还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今年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也全部实行免费。国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新举措将有效地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的前期准备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本次暑期调查研究活动,我先行确定了此次调研的地点---xxxx,确定了调研的时间(xxx---xxx),并设计了有价值的调查问题及谈话话题,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上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的不同反映。要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访问,以期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与培养问题能有一个比较深入地了解。为此,我对于调查访问的学生分别设计了几个不同的问题和话题:
1,家里人对你自己的学业是否重视?
2,你父母对自己的受教育权的态度;
3,你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的感觉是;
4,你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次数。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调查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我到当地农村的一些中小学(xxx,xxx,xxxx)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同时向学校的有关领导了解了学校的现状及一些硬件设备和对一些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当被调查者被问到“家里人对你自己的学业是否重视?”这个问题时,有43.7%认为是比较重视,31.2%认为是一般,仅有6.25%认为是非常重视;当他们被问到“你父母对自己的受教育权的态度”,有43.8%认为是一般,31.7%认为是理解;当问到他们“你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次数”,说到两次及两次以上只有37.5%;当问到“你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的感觉是”这个问题,居然有37.5%的同学说没感觉。还有很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获得的资料统计综合分析,我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个基本的认识。xxx镇中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中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xxx镇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近4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xxx镇村级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xxx镇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合并学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中心中小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中心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xxx镇村小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中师、高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xxx镇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在教学技能方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农村中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然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xxx镇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
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xxx镇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不足,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都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xxx镇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重担、作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市学校挖走了,让农村学校无计可施。
四,综合调查结果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从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发展现状看, 因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导致城市与农村的中小学生在分享教育资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与以往相比,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既体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上, 也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上。但是,不可否认, 与城市相比,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发展现状
1,办学的硬件条件比较差
长期以来, 因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硬件条件跟不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从校舍情况看,虽然许多农村学校已经新建了一些教学楼。但是, 仍然有不少农村学校还在使用破旧不堪的教室, 学生整天
坐在危房里上课,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从教学条件和办公场地看, 由于缺少必要的办公楼和老师活动室与休息室, 同时缺少必需的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使得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提高;从校园环境看, 许多农村学校还很难谈得上整洁、美观、宽敞、舒适、优美、漂亮,与城里的同级学校相比, 简直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2,办学的软件条件比较差
因农村较穷, 生存与生活环境都不太好,农村学校教师收入较低, 待遇较差。所以,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去教书, 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专职、专任教师比较少, 代课教师普遍存在, 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相对比较低。反映到以教学与管理为核心的软件条件上就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教师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 缺乏新手段、新教法;教师接受新思想、新信息的速度比较慢;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3,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反差比较大
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不合理的办学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学校, 其在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上要远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在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中, 所谓的星级学校或样板学校又远优于其他农村学校。这种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发展的巨大反差, 严重挫伤了某些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也导致该类学校教师因不满现状而纷纷寻求改行或调离,以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教学质量日益变差。4,读书无用论有所回潮,学生辍学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 教育成本成倍增长,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加之传统愚昧思想作怪, 在有些学生家长身上,读书无用论又有所回潮。他们主观认为, 孩子不读书可以早挣钱,多读书多花钱、晚挣钱。这种思想反映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上, 就是农村学校出现了低入学率、高辍学率现象。国家教育部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逐年下降,中小学生的辍学率逐年上升, 许多本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少年儿童却过早地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
1,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执行的是以牺牲农业与农民的利益支持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品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剪刀差”,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影响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人为地拉开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受该政策影响,我国教育也出现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农村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学校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很难得到根本满足。为此,有些地方政府被迫打起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旗号,强迫农民自己出钱办教育, 这种做法直接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导致农民支付教育经费的能力下降, 反过来又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若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就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现状。
2,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推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对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逐步建立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投入机制。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由中央政府
单独包办教育的旧格局,调动了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 实现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 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但是,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逐级下移, 乡镇财力已不堪重负, 为了实现“两基”教育达标,乡镇一级政府就把教育经费负担转嫁给农民。据调查, 在农村地区,农民反响最强烈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教育集资”与“中小学生入学”乱收费引起的。如果这种带有甩包袱性质的教育体制改革再不加以有效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将举步维艰。
3,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
因经济发展落后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师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非常严重。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老师也要生存和消费。但是,与城镇学校的教师相比,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相差甚大。这种差距又不是仅凭一县、一镇之力, 在一定的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 党和政府只是一味地强调老师要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扎根农村, 扎根边远、落后的山区, 献身教育, 而不是想方设法从提高教师的收入着手。因此, 在许多农村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大面积的流失现象, 这种流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4,教学内容与教育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比较落后, 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实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层面上,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部分农民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改革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治标, 更需要治本, 就其实现途径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持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这是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的治本之策。马克思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离开经济的发展而奢谈教育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而反观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它好于中西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非常好, 地方财力雄厚, 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来办教育、发展教育。邓小平、江泽民对发展问题的许多精辟论述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 在现有的国情和体制条件下,各级党委与政府要想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真正抓上去, 其治本之策只有一条, 即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着力发展地方经济, 为农村教育发展积累物质基础。2,逐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
为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2000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规定,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该决定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 对于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所需经费提供了制度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 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就全国范围而言, 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 的教育投资法规。目前可采取以下过渡性措施:①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②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教育成本的额度, 确定不同
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 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只有这样,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才能得到按时足额拨付,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3,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其办学条件的优劣程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中小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这包括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和教师居住房等;新增教学必需的教学用具、实验用具与图书资料等;添置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仪器设备;改造学校危房等;配齐配全各科教师与各级各类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软件条件。包括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和教学、教法研究;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等。4,加大舆论宣传, 强化执法地位
新闻媒介应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个学期开学前, 地方政府应协助教育部门与各个学校, 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 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 把好入学关, 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 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 一旦发现有在校生辍学的情况, 应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 责令其复学。对未满16周岁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 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 《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5,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特点与优点就是能够有效缓解因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带来的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达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按照教育部“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今后5 年时间内, 农村初中将基本配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配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第五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分院:专业:
班级:
目录摘要………………………………………………(3)调查目的,时间,地点等………………………(3)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3)
3.1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4)
3.2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4)
3.3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4)
3.4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5)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5)
4.1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5)
4.2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
4.3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5)
4.4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6)感言………………………………………………(6)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推行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
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农村教学设施和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但同时仍然
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落实依
法治教,建立城乡合作机制,加强教师教育等。
调查背景: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
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
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
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市农村义务教
育情况,就乐清市磐石镇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调查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
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
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调查时间:2012年8月
调查地点及对象:乐清市磐石镇部分学生及家长
调查方法: 实地观察及访谈法
我的家乡乐清市磐石镇与省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发
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教育状况即人才状况。为了了解家乡中小学的教育状
况,暑假期间,我来到磐石中心小学和磐石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此次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
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
流失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国家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经费,大部分还是用于城市重点学校的发展上,农
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很是不足。在调查过程中,这三所学校的校长们表示,由于资
金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十分乐观。
1、虽然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教学楼,但厕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由于
农村卫生条件制约,厕所大部分置于楼外,且距离教学楼较远,蹲位又很少(基
本在十个左右),对全校那么多师生来说,上厕所也是一种困难。
2、体育设施总体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四副,乒乓球台二
张,单、双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
操场也没有绿化。
3、实验设施较少,只有一到两个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4、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有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些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
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5、图书量为10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
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
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
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
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
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
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
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
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
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
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
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
素质的提高。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的老师、学生中,有80%的人对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提
出强烈不满:学生要考得高,而老师更要教得出色,双方压力非常大!现行的素
质教育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
期末统考、会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
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限于
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
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
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
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迷恋于网
吧,一些染上网瘾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农
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
花大价钱送孩子进城读书,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也因看到上学没有好出路,让
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
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个问题,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
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
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
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
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
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
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
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
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
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
上级教育部门应统筹下级教师分配情况,对需要老师的学校及时补充,而且要确
保他们在学校任职的时限,不能中途转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
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
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
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通过对部分教师调查,我发现: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对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合作学习,几乎一无所知,一无所用。对于现实的农村教育,我有着深深的感触:只有教师的水平上去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与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希望社会各界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紧迫与重要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收入与地位),杜绝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蔓延,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